王羽 编辑

华语影视男演员、导演、编剧

王羽王羽

王羽(1943年3月28日-2022年4月5日),原名王正权,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无锡,华语影视男演员、导演、编剧、监制 。

1964年,王羽参演了电影《鬼凶手》,进入演艺行业;同年,王羽加入邵氏影业,开启了属于他的武侠时代 。1967年,王羽主演的电影《独臂刀》是香港电影历史上首部票房过百万的作品,他饰演的方刚是20世纪60-70年代港产武侠片最有名的原创角色 。1970年,王羽首次自导自演的电影《龙虎斗》是该年的香港票房冠军 。此后,王羽前往中国台湾发展,拍摄了多部影片,其中包括1971年的《剑》、1972年的《霸王拳》、1973年的《冷面虎》、1975年的《直捣黄龙》等,在这些影片中,王羽不仅是主演,还参与了导演、编剧、武术指导等工作 。

20世纪80年代,王羽淡出影坛从商,偶尔参演几部影片,并凭借1978年电影《手足情深》中的表现提名第1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男主角。同时,王羽还担任一些影片的监制、策划、出品人等职务,包括许鞍华执导的《半生缘》《客途秋恨》,还有汇聚了众多演员的《迷你特攻队》《火烧岛》 。

2011年,王羽受邀回归电影界,凭借在电影《武侠》中的表现提名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配角 、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第12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男配角 。2013年,凭借电影《失魂》中的表现获得第15届台北电影节最佳男主角 ,并提名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 。2019年,王羽获第5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终身成就奖 。2022年4月5日,王羽逝世,享年80岁 。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王羽

曾用名:王正权

外文名:Jimmy Wang Yu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43年3月28日

逝世日期:2022年4月5日

毕业院校:香港珠海学院

星座:白羊座

活跃年代:1960年 至 1980年

代表作品:独臂刀、独臂刀王、龙虎斗、直捣黄龙、武侠、失魂

职业:演员、导演、编剧、监制

主要成就:第5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终身成就奖第15届台北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早年经历

编辑

王羽出生于上海,祖籍为江苏无锡。曾就读于上海体育学院。1961年移居香港,曾入读珠海学院。酷爱游泳、水球等运动,曾以破记录的成绩在全港华人游泳大赛中夺冠 。1964年,被邵氏编导组相中,在1600名应试者中脱颖而出,获签五年合约。不过由于从影之前其父已在香港经营面粉厂赚钱,初入影圈的王羽每月虽只有200元(港币)薪水,每天却能开着跑车在邵氏片场出出入入,让不少同行对这个“公子哥”留下深刻印象 。

王羽早年照片

个人生活

编辑

演艺经历

编辑

社会活动

编辑

时间

简述

1990年

组织策划拍摄了电影《火烧岛》,目的在于为演员公会要筹钱盖办公楼并给老人基金筹款 。

1991年

王羽当选“中国两岸影艺协会”理事,该会于1990年1月由邱复生发起成立,旨在推动两岸文化交流 。

获奖记录

编辑
影视类
获奖时间奖项名称获奖作品获奖结果
2019-11-23第5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终身成就奖 获奖
2013-11-23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 《失魂》提名
2013-7-20第15届台北电影节-最佳男主角 《失魂》获奖
2012-5-30第12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男配角 提名
2012-4-15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武侠》提名
2011-11-26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配角 《武侠》提名
2007-10-12“中国功夫·全球盛典”-最佳动作男演员 获奖
1978-10-31第1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男主角 《手足情深》提名

人物评价

编辑

业内评价

王羽就是武侠的源头,他是整个华语影坛的第一个偶像。王羽是武侠片里少有的“汉子偶像”,他像极了美国西部片里的约翰·韦恩,他是中国武侠片里唯一一个硬汉派的偶像,王羽的型才是武侠的源 。(陈可辛评)

王羽不仅奠定了武侠的标准,更是拳脚动作片的开先河之人,他自导自演的《龙虎斗》比李小龙更早开发这个类型,启发了无数后继者 。(李安评)

专业评价

作为一个武侠演员,王羽并不以其演技的幼细著称,而是他有着一种独特的气质,应是华人电影第一个“酷”的演员。正如他演的武侠片,不仅仅是只有打斗和血腥,而是在银幕上塑造出一种华人电影过去缺乏的男性理想形象。那是一种阳刚、豪情慷慨、敢作敢为的气质。王羽正是体现银幕上第一个如此形象的男演员,而他后来也长期维持这个形象。

在王羽艺术生涯的晚期,2013年的电影《失魂》中,他演出老头的顽固偏执,但又有他一套把事情依己意办妥的执行力,相当奇特但又十分生动,这个角色完全突破他过去演出的框框,可说为他的演艺生命画下一个美好的休止符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蒲锋评)

媒体评价

王羽代表了一代人的侠客情怀。在代表作《独臂刀》《独臂刀王》《大刺客》中,王羽和导演张彻多次搭档,证明了男性魅力之于彼时大众审美的引领和加持。但王羽的银幕魅力,并非只在于对侠客的定义和书写 。

王羽的表演是具备内生力的。内生力是动静之间的相互博弈,在内心中形成一股风暴。“静”体现于王羽的微表情。王羽在银幕上不苟言笑,除了冷峻和淡漠,是很少愿摆出其他神态的。“静”体现于王羽的控制欲,王羽的正义感是要溢出来的。由“静”到“动”的转换过程中,王羽对这一瞬间拿捏的尺度是极度用心的。而动静转换的那一瞬间,预示着王羽身体动能的完全释放,当然最终的绚烂是以生命为代价的。在酣畅淋漓的悲壮大战背后,王羽饰演角色的死亡强化了侠客的悲剧意义 。“独臂”是王羽的标签,也是他颠覆秩序的外在表征。“独臂”系列作品中,王羽构建起了一个“独臂宇宙”,在武侠的边界实现了对江湖二次的解构 。

王羽的角色呈现和自我侠情的高度契合,在现实中王羽身体内的“侠气”依旧十分充分。王羽的江湖气,承接了市井的侠义精神,但也不同于现代文明带来的规整。在自我的价值构建中,王羽是把道义摆在第一位的;之于秩序的反叛、之于礼法的遵从、之于同行的仗义和对待后辈的洒脱等,真性情融入了影片的制作模式中。由内而外的侠义感,一方面实现了武侠叙事的呈现,另一方面实现了自我的精神满足 。(《新京报》评)

下一篇 任时完

上一篇 王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