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黄宗江(1921年10月-2010年10月18日),男,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内地编剧、作家、演员,毕业于燕京大学西语系。1931年,黄宗江以“春秋童子”的笔名在杂志《世界日报》上发表寓言独幕剧《人的心》。1942年,参演剧情电影《乱世风光》。1945年,创作个人第一部电影剧本《大团圆》,这是黄宗江第一个搬上舞台和银幕的作品。1957年,与胡石言共同担任爱情电影《柳堡的故事》的编剧,他凭借该片获得中国文化部电影文学剧本创作三等奖。1963年,由其担任编剧的剧情电影《农奴》上映。“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打成反革命,被分配到甘肃天水。1982年,担任剧情电影《柯棣华大夫》的编剧。1986年,与黄宗英、黄宗[阅读全文]
摘要: 韩志君,1949年出生于吉林省乾安县,中国内地编剧、导演、作家,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1987年,出版长篇小说《命运四重奏》。1991年,凭借农村剧《辘轳·女人和井》获得第11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编剧单项奖。1993年,凭借农村剧《古船·女人和网》获得东北金虎奖最佳编剧奖。1994年,执导个人首部电视剧《雾·海·帆》。2000年,自编自导农村电影《美丽的白银那》,他凭借该片获得第6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编剧奖。2002年,自编自导爱情电影《漂亮的女邻居》,该片获得韩国光州国际电影节“最受观众欢迎的影片奖”。2005年,凭借剧情电影《大东巴的女儿》获得第5届俄罗斯“阿穆尔之秋国际电影节”优秀最佳导演[阅读全文]
摘要: 韩三平,1953年10月1日出生于中国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后进入北京电影学院进修,中国男制片人、出品人、导演、编剧、监制,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北京电影制片厂原副厂长、中国电影产业的领军人。1977年,他进入四川峨嵋电影制片厂,先后任照明工、场记、副导演、艺术中心主任。1987年,韩三平指导拍摄个人首部电影《不沉的地平线》,影片推出后,在国内引起强烈的反响。1991年,编剧并指导拍摄了反映毛泽东近30年的生活片段的故事片《毛泽东的故事》。2009年,获2008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同年指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建国大业》,并且凭借这两部作品获得了大众[阅读全文]
摘要: 谢铁骊(1925年12月27日—2015年6月19日),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市,中国内地导演、编剧。毕业于淮海军政干部学校。1958年,初执导筒,拍摄了纪录片《翟泉大学》。1959年,独立执导个人第一部电影《无名岛》。1963年,执导剧情电影《早春二月》,该片获得第12届葡萄牙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1964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千万不要忘记》上映。1970年,执导戏曲电影《智取威虎山》。1975年,担任剧情电影《海霞》的编剧。1980年,执导战争电影《今夜星光灿烂》,他凭借该片入围第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1984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清水湾,淡水湾》上映。1988年,凭借古装剧[阅读全文]
摘要: 郝戎,男,汉族,1971年8月生,200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7月参加工作,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戏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博士生导师、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戏剧与影视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央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阅读全文]
摘要: 袁乃晨(1919年12月—2015年10月5日),原名高萌,出生于河北省雄县,中国内地导演、编剧。1947年,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中饰演营长。1948年,执导科教片《预防鼠疫》。1949年,开始执导译制片,并完成了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1953年,与吕班联合执导剧情电影《英雄司机》。1956年,担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并执导了剧情电影《马》。1963年,执导农村题材电影《两家人》。1974年,执导剧情电影《向阳院的故事》。1978年,由其执导的歌舞电影《蝶恋花》上映。1983年,与任彦芳合作创作了电影剧本《风云初记》。2004年,袁乃晨获得第1届长白山文艺奖终身成就奖。2008年,[阅读全文]
摘要: 徐肖冰(1916年8月16日—2009年10月27日),生于浙江桐乡,1937年参加八路军;延安抗大学习期间,他拍摄了毛主席给抗大学员讲课的珍贵镜头。先后参与了《延安与八路军》《抗美援朝》《开国大典》等多部重要纪录电影的摄影或编导工作;同时在摄影创作上成就斐然。2008年,获得首届中华艺术金马奖终身摄影成就奖。2019年12月,在国际影艺联盟、科梅伊市政府、达盖尔基金会在法国科梅伊举办的“纪念摄影术诞生180周年”活动中,徐肖冰被评选为摄影术诞生180年180人之一。2009年10月27日23时03分,徐肖冰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平静去世,享年93岁。[阅读全文]
摘要: 徐克(Hark Tsui),1950年2月15日生于越南西贡市(今胡志明市),祖籍广东汕尾海丰,华语电影导演、编剧、监制、演员。1978年,拍摄个人首部电视剧《金刀情侠》。1979年,执导电影处女作《蝶变》。1981年,凭借黑色喜剧片《鬼马智多星》获第1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1983年,执导奇幻武侠电影《新蜀山剑侠》。1987年,主演剧情片《最后胜利》,凭借该片获第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1991年,拍摄动作电影《黄飞鸿之一壮志凌云》。1992年,担任监制并参与编剧的武侠电影《笑傲江湖Ⅱ:东方不败》《新龙门客栈》相继上映。1994年,执导并监制古装爱情电影《梁祝》,凭借该片获第[阅读全文]
摘要: 钟惦棐(1919年10月3日-1987年3月20日),重庆江津几江人,著名电影评论家。1938年,钟惦棐就读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之后考入鲁迅艺术学院。毕业后钟惦棐曾相继在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华北军区抗敌剧社美术队工作。他先后任文化部艺术局干部、中宣部干部、中国影协书记处书记、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电影艺术中心研究员、电影学术委员会委员。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钟惦棐发表了《电影的锣鼓》,针对当时电影工作的弊端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和建议,也因此被打为了右派,直至1979年才获得平反。1983年和1986年,钟惦棐分别出版电影论文集《陆沉集》和《起搏书》。在此期间,为新时期的电影[阅读全文]
摘要: 郑君里(1911年12月6日—1969年4月23日),曾用名郑重、千里,出生于上海市,祖籍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三乡镇平岚田堡村),中国内地演员、导演、编剧,毕业于南国艺术学院。1929年,参演话剧《莎乐美》,这是他第一次登台演出。1932年,主演个人首部电影《火山情血》。1935年,主演剧情电影《新女性》。1937年,翻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理论《演员自我修养》第一、二章。1940年,拍摄抗战长纪录片《民族万岁》。1947年,自编自导剧情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1949年,参加电影剧本《乌鸦与麻雀》的集体创作,并单独执导了该片,该片获得中国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并获得[阅读全文]
摘要: 赵葆华(1945年6月1日-2022年1月2日),出生于辽宁省本溪市,中国内地作家、编剧,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系。1978年,开始担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总编室编辑,艺术办副主任。1982年,担任爱情电影《蓝天鸽哨》的编剧。1989年,创办报刊《中国电影周报》(后改为《中国电影报》)。1996年,出版小说《爱情为你遮风雨--赵葆华电视剧作选》。2002年,出版长篇小说《至爱亲朋》。2005年,担任传记电影《我的法兰西岁月》的编剧,该片获得第7届夏衍电影文学奖一等奖。2009年,担任剧情电影《守护童年》的编剧。2015年,担任剧情电影《因为谷桂花》的编剧,该片入围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原创剧本奖,获得[阅读全文]
摘要: 陆柱国(1928年10月12日-2022年12月1日),出生于河南省宜阳县城关镇,中国内地编剧、作家。1950年,创作个人首部小说《决斗》。1953年,出版长篇小说《上甘岭》。1957年,与毛烽合作编写了电影剧本《最后一个冬天》,该剧本获得中国文化部电影文学剧本创作三等奖。1959年,由其担任编剧的战争电影《战火中的青春》上映。1964年,担任剧情电影《独立大队》的编剧。1974年,担任剧情电影《闪闪的红星》的编剧。1977年,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西南凯歌》获得第1届“夏衍文学奖”一等奖。1983年,由其担任编剧的剧情电影《道是无情胜有情》上映。1986年,担任剧情电影《通天塔》的编剧。1997[阅读全文]
摘要: 邹文怀(1927年10月8日一2018年11月2日),Chow Man Wai,Raymond,籍贯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出生于中国香港,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中国电影事业家、制片人、嘉禾电影创办人、嘉禾电影集团主席、执行董事。代表作品有《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忍者龟》。1957年,邹文怀加盟邵氏集团,1970年自行创立嘉禾电影,公司在20世纪70、80年代与邵氏兄弟对峙,其本人与邵逸夫同被视为香港电影的泰山北斗。1988年获大英官佐勋章(OBE勋爵),1998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发金紫荆星章。2007年,邹文怀将嘉禾股份全部出售给橙天娱乐,隐退影坛。2008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阅读全文]
摘要: 邵逸夫(Run Run Shaw,1907年11月19日-2014年1月7日),原名邵仁楞,浙江宁波镇海人,出生于上海市。中国娱乐业大亨、慈善家、制片人,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创办人。邵家八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六,旧上海时代人称“邵老六”,来港后尊称“六叔”。邵逸夫在1958年于香港成立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拍摄过逾千部华语电影,另外他旗下的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惯称无线电视)主导着香港的电视行业。自1985年以来,邵逸夫通过邵逸夫基金与教育部合作,连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建设教育教学设施,截至2012年赠款金额近47.5亿港元,建设各类教育项目6013个。历年对[阅读全文]
摘要: 苏里(1919年—2005年5月2日),原名夏传尧,出生于安徽省当涂县,中国内地导演、编剧。1955年,与武兆堤联合执导战争电影《平原游击队》。1956年,独立执导儿童电影《哥哥与妹妹》。1958年,独立执导剧情电影《红孩子》,他凭借该片获得第2届金江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1959年,执导剧情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1960年,执导古装电影《刘三姐》。1966年,与袁乃晨联合执导剧情电影《战洪图》。1972年,与王炎联合导演革命样板戏影片《奇袭白虎团》。1978年,与张健佑联合执导剧情电影《严峻的历程》。1984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点燃朝霞的人》上映。1993年,应邀为洛阳电视台拍摄6集[阅读全文]
摘要: 林建岳,男,1957年8月7日出生于中国香港,广东汕头潮阳人,毕业于俄勒冈大学。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丽新集团主席、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香港经济民生联盟理事会主席、香港潮属社团总会监事会主席、重庆市港澳顾问。主力投资娱乐事业,香港著名企业家林百欣的次子。13岁便去加拿大读中学,在美国俄勒冈大学读了两年商科。80年代初返回香港,在父亲公司工作。1986年开始出掌家业,逐渐改变经营作风,将新的管理方法带进丽新。在短短几年中,由丽新制衣蜕变为丽新发展、丽新国际、景耀国际与鳄鱼恤4间独立上市公司,而成为香港十大家族财阀之一。2008年,林建岳向汶川灾区捐出20万港元善款。2022年,获得了新时[阅读全文]
摘要: 阳翰笙(1902年11月7日—1993年6月7日),原名欧阳本义,出生于四川省高县,中国内地作家、编剧。毕业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1928年,发表了个人第一篇小说《马林英》。1933年,阳翰笙为上海明星影片公司编写电影剧本《铁板红泪录》,这是阳翰笙创作的第一部电影剧本。1937年,为新华电影公司编写电影剧本《塞上风云》。1941年,创作6幕古装话剧《天国春秋》。1947年,将张乐平的连续漫画《三毛》改编成电影剧本《三毛流浪记》。1958年,发表四幕话剧《三人行》。1963年,担任剧情电影《北国江南》的编剧。1964年,中国文化部举行1963年以来优秀话剧创作及演出授奖大会,《三人行》获得创作奖。1[阅读全文]
摘要: 杨步亭,曾任中国电影科研所所长、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会长、国家广电总局电影事业管理局副局长、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现任中国电影海外推广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阅读全文]
摘要: 李俊(1922年3月2日—2013年1月7日),出生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国内地导演、编剧,毕业于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1953年, 李俊编导了个人首部纪录电影《宽待俘虏》。1959年,与冯一夫联合执导了以真人真事改编的战争片《回民支队》,该片在后来获得国家民委少数民族“腾龙奖”纪念奖。1964年,执导的剧情片《农奴》是中国第一次在西藏拍摄的故事片。1974年,他将儿童片《闪闪的红星》搬上银幕,该片在2022年获得新时代国际电影节·金扬花奖。1976年,与郝光共同执导战争片《南海长城》。1979年,执导的剧情片《归心似箭》上映。1985年,执导了剧情片《朱德与史沫特莱》。1991年,执导战争[阅读全文]
摘要: 李行(1930年5月20日-2021年8月19日),Lee Hsing,原名李子达,汉族,出生于江苏武进,中国台湾导演、演员、制作人,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1959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王哥柳哥游台湾》。1963年,开始执导国语片,并执导了剧情电影《街头巷尾》。1964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养鸭人家》上映,该片获得第3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他凭借该片获得第3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1967年,执导纪实电影《路》,该片获得第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奖。1971年,执导剧情电影《秋决》,该片获得第10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他凭借该片获得第1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1977年,执导的励志电影《汪洋[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