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王越,男,汉族,祖籍北京,1978年出生于河北唐山,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工铜锤花脸,宗裘派。研究生学历,毕业于河北省艺术学校,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师从窦国启、何坦、郭铁牛、耿文超、李欣等京剧名家,拜裘派艺术传承人李长春为师。曾在山西省京剧院工作,曾多次被院里评为“艺术骨干”和“先进个人”并成功地排演了《铡美案》《李逵探母》《锁五龙》《赤桑镇》等花脸传统戏。在现代京剧中也饰演主要角色,如《智取威虎山》中饰李勇奇,《红灯记》中饰鸠山等。2015年调往国家京剧院。2022年8月,入选2022年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人员名单。[阅读全文]
摘要: 张佳春,1983年12月出生于哈尔滨,中国国家京剧院二团花旦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首届艺术硕士第五届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研究生、主要作品为《红娘》《霍小玉》《春草闯堂》。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2003年考入国家京剧院,师承于宋长荣、刘长瑜、沈健瑾、吴素秋、刘秀荣、宋丹菊、蔡英莲、沈世华等。曾获第五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荧屏奖。第六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第四届全国戏曲红梅大赛金奖。第五届世界华人艺术节金奖,世界华人之星。2010年5月30日将在国家京剧院畅和园剧场演出荀派剧目《卓文君》。2011年9月10日文化部优秀剧目展演,梅兰芳大剧院演出《红灯记》。2015年起,由她主演的实验京[阅读全文]
摘要: 王艳,女,汉族,1976年出生。青衣、花衫演员。毕业于天津艺术学校。天津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戏剧家协会理事,天津市第十一届青联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天津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2023年1月1日,参加《龙凤呈祥——2023年新年戏曲演唱会》,表演京剧《西施》选段。1月14日,参加的《封箱戏——戏迷家庭》(十六)在CCTV-11、央视频播出。4月8日,参演京剧《东方大港》在青岛大剧院上演。4月15日,参加《CCTV空中剧院》“2023年天津行”。2025年1月1日,参加《2025新年戏曲晚会》,表演京剧《沙家浜·智斗》,饰演阿庆嫂。1月14日,参加的《“梨园飞歌”河南卫[阅读全文]
摘要: 郭凤女,国家一级演员,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粤剧)代表性传承人,红派艺术传人,是著名粤剧艺术大师红线女的入室弟子,深得“红腔”精髓。唱腔甜润优美,功底扎实,戏路宽广,表演细腻,擅长主演各类题材风格,在粤剧舞台上成功塑造了小旦、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小生等跨越多个行当的人物形象,在广东粤剧院青年剧团、广州实验粤剧团、青年粤剧团、红豆粤剧团等都担任过当家花旦,享有“万能花旦”的美誉。[阅读全文]
摘要: 德德玛(1947年-2023年11月28日),中国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出生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1960年,加入内蒙古额济纳旗乌兰牧骑。1978年,德德玛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受到歌唱界的极大关注。1982年,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担任独唱演员。1985年,与中央民族歌舞团编导拉西尼玛结婚。1986年,在“全国听众喜爱的歌唱演员”大赛中获得美声唱法“濠江杯”奖,1988年,在北京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1989年,曾在“全国十大女歌唱家”大赛中荣获第一名,1991年,随少数民族艺术团赴蒙古国演出,荣获蒙古国国家文化艺术最高奖。代表作有《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草原夜色美》《草原上的风》。[阅读全文]
摘要: 武利平,1961年出生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内蒙古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内蒙古二人台学会会长、乌兰察布市民族艺术学校名誉校长、内蒙古文联《德艺双馨》优秀会员、"朝霞工程"内蒙古武利平二人台明星班创办人、内蒙古戏剧专业最高奖“娜仁花”奖创办人、内蒙古红十字会第四届常务理事。现为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被誉为“内蒙古第一笑星”。1972年,加入凉城县乌兰牧骑。1985年8月,任凉城县乌兰牧骑队长。从艺后,学过舞蹈,练过声乐,后又倾力钻研二人台艺术。1989年,表演的二人台《摘花椒》在华北三省二人台大奖赛中获特等奖。1992年,参加全国首届戏剧小品大[阅读全文]
摘要: 齐峰(蒙古名敖日格勒),1970年6月15日出生,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蒙古族男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节水大使,内蒙古政协委员,内蒙古青联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形象大使,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副院长。曾任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齐峰是哈扎布的关门弟子,蒙古长调的传承人。2003年推出专辑《我和草原有个约定》,之后又相继发行了三张个人专辑。齐峰的演唱长短调结合,多年的积累与历练逐渐形成了唯美式的演唱风格。拥有大批忠实听众。作为一名全国青联志愿者艺术团的演员,他多次参加团中央全国青联组织的多场演出活动。2007年成为第一位参加维也纳金色大厅中国新年音乐会展示长调艺术的蒙古歌手,2009年,齐峰又获第[阅读全文]
摘要: 焦瑞霞,1943年7月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闫良区振兴乡谭家堡,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秦腔研究会副会长。代表作品《酒醉杏花村》《九岩风》等。1994年,被中共陕西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5年,被授予全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阅读全文]
摘要: 曹灿(1932年12月27日-2020年1月8日),出生于江苏南通,中国当代艺术家,原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前广播节目《小喇叭》中的故事叔叔。2020年1月8日15时18分,曹灿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阅读全文]
摘要: 余开源,男,1948年3月出生,汉族,四川资中人,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美国加尼弗利亚州立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四川开元教育集团董事长、四川省艺术教育培训专家委员会主任、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校长、四川师范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省军区国防文工团团长、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剧代表性传承人。[阅读全文]
摘要: 李伯清,男,1947年11月8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市,艺术家 、主持人、评书人、演员、佛教弟子;是国家一级演员,四川省曲艺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重庆市戏剧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第一届巴蜀笑星。1980年,开始从事长篇评书,在这期间从此闯荡于成都的大街小巷。1986年,远赴河南表演评书《追车》。1988年,参演电视剧《凌汤圆》。1991年,三国演义评书《打黄盖》。1994年,参演电视剧《鬼城奇遇》。1996年,拜师何世珍门下,专心学习书画艺术。2000年,丢掉了电视剧《闲人马大姐》里面的角色,但不觉得遗憾。2004年,参与演出电视剧《福星高照猪八戒》。2007年10月29[阅读全文]
摘要: 张兰秦,男,秦腔净角,1954年出生,陕西岐山人,中国男演员、兰州市秦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工花脸、被誉为“西北花脸王”“西北第一黑头”,师承刘茂森、米新洪。代表作《打鸾驾》《斩单童》《五台会兄》《二进宫》。曾多次为电视剧《老柿子树》、电影《雪葬》主唱主题歌。2022年2月18日,参与了甘肃秦腔艺术戏剧周的侧记专题节目录制。张兰秦的唱腔,不愠不火,不暴不炸,嗓子宽厚圆亮,音域宽广,音质纯正,再加上鼻腔和胸腔共鸣的巧妙运用,听来浑厚激越,刚健有力。[阅读全文]
摘要: 吴心平,男,1937年2月出生,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人。中国豫剧表演艺术家,豫剧老生、黑头,商丘豫剧院著名演员、商丘市第一位国家一级演员、商丘地区豫剧团副团长、团长、商丘市豫剧团名誉团长。以唱包公戏闻名省内外。吴心平在年仅14岁时便成功考入商丘文工团。吴心平不仅在戏曲唱腔上独树一帜,更成功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在细致描绘包拯这一角色时,从“铡美”到“见皇姑”,再到“国太到”,他巧妙运用多样的表演技艺与唱腔转换,深入揭示了包拯丰富而复杂的内心:既坚守法律的铁面无私,又深谙人性的脆弱之处。1951年入商丘地区豫剧团,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从艺56年来,先后在《社长的女儿》、《屈原》、《包青天》、[阅读全文]
摘要: 金不换,原名金振秀,男,1968年夏天出生,河南省封丘县人,国家一级演员、鹤壁市豫剧团团长,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院长。师承牛得草和钮镖。现任河南省鹤壁市豫剧院院长。2000年,他成功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2018年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同年,获得第二十八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2023年1月,当选河南省出席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24年2月9日,金不换在央视春晚上演绎了戏曲节目《百花争艳》。主要剧目有《唐知县审诰命》、《卷席筒》《三愿意》《十八扯》《七品芝麻官》《拾女婿》以及豫剧传统戏《三哭殿》等。概述图片参考资料:[阅读全文]
摘要: 刘忠河,1943年11月28日出生于河南商丘,中国豫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被称作豫东红脸王、豫剧“马连良”。自1980起其唱段即被录制成唱片发行全国及东南亚各国。其代表剧目有《打金枝》《三打金枝》《血溅乌纱》《十五贯》《辕门斩子》《清风亭》《三哭殿》等。[阅读全文]
摘要: 杨凤一,女,汉族,1962年11月出生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中共党员,中国内地昆剧女演员,北方昆曲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市人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创作剧目《红楼梦》获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曾荣获“2006佛罗伦萨国际妇女奖”。担任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爱心大使”,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2018年3月,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曾参加《杜兰朵公主》的演出。2022年2月2[阅读全文]
摘要: 王振义,男,1970年出生,1982年考入北方昆曲剧院,中国戏曲学院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毕业,是北方昆曲剧院著名小生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为十六届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现为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教授。[阅读全文]
摘要: 潘凤霞 (1933年一2020年6月14日),出生于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中国赣剧旦角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潘派”赣剧创始人、历任上饶赣剧团演员、江西省赣剧团团长、江西省赣剧院副院长、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江西省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第二届理事和第三、四届常务理事、中国剧协江西分会副主席。她出身赣剧世家,10岁登台表演。1953年,因主演新派赣剧《梁祝姻缘》一举成名。其后,江西省赣剧团以潘凤霞为主角推出了著名大型新派赣剧“三记一行”,即《还魂记》《西厢记》《珍珠记》和《西域行》,在省内及全国上演后均获得极大成功。2018年5月,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2[阅读全文]
摘要: 赵葆秀,女,1948年生于北京,京剧演员,国家一级演员。1959年入北京戏曲学校,师从孙甫亭、孙振泉等,1968年毕业分入北京京剧院,1987年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2001年获得上海白玉兰奖,2005年作品《赵葆秀京剧老旦唱腔精选》获中国金唱片奖。[阅读全文]
摘要: 迟小秋,原名迟树新,1965年10月出生于中国辽宁省阜新市,中国内地京剧女演员,程派艺术传人,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京剧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兼青年团党支部书记、团长,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常委,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77年入辽宁阜新戏校学戏,1981年开始跟随王吟秋学习程派。1983年,在北京正式拜师,改名“迟小秋”,19岁便荣获中国戏剧界最高奖项“梅花奖”。1997年荣获文化部第七届文华奖。2003年1月,任沈阳京剧院副院长。2005年入选《中国京剧百美图》。同年12月调入北京京剧院,担任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同年当选全国劳动模范。2008年,她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