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宇澄 编辑

中国当代作家、《上海文学》执行主编

金宇澄金宇澄

金宇澄,原名金舒舒,1952年12月生于上海,中国当代作家,现任《上海文学》执行主编 。

1969年,前往黑龙江嫩江农场务农 。1976年,回到上海后就职于工人文化宫 。1985年,发表个人首篇小说《失去的河流》,并获得年度上海青年文学奖。1986年,小说《风中鸟》获得《上海文学》奖 。1988年,调入《上海文学》编辑部 。1991年,发表中篇小说《轻寒》。1994年,首部中短篇小说集《迷夜》出版。2003年,主编的作品《城市地图》出版。2006年,通过文汇出版社出版随笔集《洗牌年代》 。2012年,出版长篇小说《繁花》,该书被中国小说学会评为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第一名 。2013年,《繁花》获得第一届鲁迅文化奖年度小说奖和第二届施耐庵文学奖 。2015年,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2016年12月,出版非虚构作品《回望》 。2018年8月,出版非虚构作品《碗》 。2019年,《繁花》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金宇澄

外文名:Jin Yucheng

别名:金舒舒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52年12月

职业:作家

代表作品:繁花、回望、轻寒、方岛

主要成就:2015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2013年鲁迅文化奖年度小说奖2013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2013年鲁迅文化奖年度小说奖1985年上海青年文学奖

祖籍:江苏黎里

个人生活

编辑

金宇澄的父母合照金宇澄的父母合照

金宇澄的父亲金若望,出生在苏州市吴江区古镇黎里,和柳亚子是远亲,中共地下情报工作者,解放前曾参与潘汉年领导的中共谍报工作。他的母亲则是上海银楼老板的女儿,曾就读于复旦大学,放弃学业后曾去南京大华东军事政治大学学习,回沪后就职于上海总工会文教部。金宇澄的父母共育有三个孩子,他在家中排行第二。

人物经历

编辑

金宇澄

1952年12月,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1969年,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前往黑龙江嫩江农场务农 。

1976年,回到上海后就职于工人文化宫 。

1985年,在杂志《萌芽》上发表短篇小说《失去的河流》,开始写作生涯,该小说获得了年度上海青年文学奖。

1986年,先后在《萌芽》上发表了《方岛》《光斑》《异乡》等短篇小说;同年,小说《风中鸟》在杂志《上海文学》上刊载,并获得了《上海文学》奖 。

1988年,调入杂志《上海文学》的编辑部任编辑 。

1990年,在《收获》杂志发表短篇小说《欲望》。

1991年,发表中篇小说《轻寒》,该书从日常生活情境和女性的视角切入,讲述了沦陷时期江南小镇的生活 。

1993年,先后在《收获》上发表《不死鸟的传说》《迷夜》等短篇小说。

1994年,通过百家出版社集结出版首部中短篇小说集《迷夜》 。

2003年,主编的作品《城市地图》出版。

2006年,通过文汇出版社出版随笔集《洗牌年代》。

2012年,在《钟山》杂志发表非虚构创作的散文《碗——死亡笔记》 ;同年,在《收获》秋冬卷发表长篇小说《繁花》,随即引起文坛的广泛关注,该小说以满纸沪语描写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上海市民的生活 ,并被中国小说学会评为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第一名 。

2013年,《繁花》获得第一届鲁迅文化奖年度小说奖和第二届施耐庵文学奖,金宇澄也凭借该书获得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 。

2014年,在《生活月刊》杂志发表关于其父母的散文《一切已归于平静》 。

2015年9月,凭借小说《繁花》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同年,初版于2006年的《洗牌年代》经过增删重版后在上海书展首发 。

2016年12月,出版非虚构作品《回望》,该书讲述了金宇澄的父母和他们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故事 。

2018年8月,同时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方岛》、中篇小说《轻寒》和非虚构作品《碗》,三本书包含了金宇澄亲手绘制的共27幅插图,封面设计也采用了他本人的画作 ;9月,《繁花》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 。

2019年9月,《繁花》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

2023年12月27日,由小说《繁花》改编的电视剧《繁花》在腾讯视频播出。

2024年6月20日,参加的节目《圆桌派第七季》播出。

获奖记录

编辑
文学类
获奖时间奖项名称获奖作品获奖结果
2024-4第12届春风悦读榜春风评论奖 繁花:批注本获奖
2015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繁花》获奖
2013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 《繁花》获奖
2013第一届鲁迅文化奖年度小说奖 《繁花》获奖
2013第二届施耐庵文学奖 《繁花》获奖
1987年度《上海文学》奖 《风中鸟》获奖
1985上海青年文学奖 《失去的河流》获奖

人物评价

编辑

金宇澄金宇澄

金宇澄的写作,让小说回到它初期的生产样态。金宇澄的所有表达都极为松弛,但又无比精确,一个表征是,他的小说中,很少使用“的”。写上海的作品往往满眼都是“的”,因为要说清楚上海必须使用很多形容词。金宇澄的上海和他的写作之间不需要“的”,这是生活对他的馈赠,体现在作品中,就是独一无二的品质。第一次,上海找到了不需要形容词没有一点点隔阂的代言人 。(专栏作者毛尖评)

金宇澄的小说以丰富的感觉思维、薄弱的理性把握创造出一种文字意境,迷离在黑暗中,“迷夜”,像是金宇澄小说的一种模式,他看生活,始终保持一种层面的、有距离的观望姿态 。(作家周佩红评)

金宇澄从乡土文学的经验中回避开来,在都市文学和严肃文学之间找到了一条弥合的道路 。(《北京晚报》评)

下一篇 程亮

上一篇 喻恩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