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宝堃 编辑

中国内地相声表演艺术家

常宝堃常宝堃

常宝堃(1922年5月5日-1951年4月23日),男,满族,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 ,中国内地相声表演艺术家,艺名“小蘑菇” 。

1925年,开始随父亲学习变戏法。1927年,随父亲学会了几段相声,并开始跟随父亲演出,被人叫做“小蘑菇” 。1931年,拜张寿臣为师学习相声 。1937年,开始与赵佩茹搭档。1940年,组织“兄弟剧团”,担任团长 。1943年2月,因编演相声《牙粉袋儿》《过桥票》等遭日伪政府迫害 。1949年7月,出席全国第一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51年3月12日,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慰问团 ;4月23日,在朝鲜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9岁 。

常宝堃博采众长,并借鉴曲艺、话剧、京剧的表演艺术,说学逗唱皆能,形成通俗晓畅,机辩谐趣的表演风格 。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常宝堃

性别:男

民族:满族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北省张家口市

出生日期:1922年5月5日

逝世日期:1951年4月23日

星座:金牛座

代表作品:《牙粉袋儿》、《新灯谜》、《思想问题》

职业:相声演员

主要成就:追授“人民艺术家”称号追认为革命烈士

别名:小蘑菇(艺名)

个人生活

编辑

人物经历

编辑

1922年5月5日,出生在张家口一个满族镶白旗家庭 。1925年,3岁的常宝堃开始随父亲学习变戏法。1927年,常宝堃随父亲学会了几段相声,如《反七口》,并开始跟随父亲演出 。由于他聪明可爱,相貌标致,相声说得逗,深得观众喜爱。张家口盛产蘑菇,人们便叫他“小蘑菇” ,由此,“小蘑菇”就成了他的艺名。

常宝堃

1931年,常宝堃正式改行说相声,在天津拜张寿臣为师 。1937年,开始与赵佩茹搭档,在北平(今北京)、天津一带演出。

1938年7月,参加天津中国大戏院举办的“夏季游艺会”。1940年8月,常宝堃组织了“兄弟剧团”,演出相声和笑剧 。

1943年2月,在电台播音时编演相声《牙粉袋儿》《过桥票》等,因讽刺日伪统治,被日本特务机关逮捕 ,后被释放。1944年,因日本侵略者有所谓“献铜献铁"运动,常宝堃在表演传统节目《耍猴儿》时暗讽日伪统治,再次被捕受辱 。

1945年,在北京西单商场启明茶社演出。1947年,在张家口应李子健的邀请参加“中正堂”剧场落成仪式,并表演相声《玉福堂》 。

1949年4月,出席天津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部文艺处召开的梨园界座谈会,会议决定成立改革旧剧委员会。7月,出席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致力于相声的改革和创新 。

1951年3月12日,随中国人民第一届赴朝鲜慰问团赴朝慰问演出,并任演出大队副队长 。4月23日,常宝堃正在朝鲜沙里院慰问部队时,遭遇美机飞机狂轰滥炸疯狂扫射,不幸牺牲,年仅29岁 。

人物评价

编辑

常宝堃是新中国建国以前天津最负盛名、最有“人缘”的相声名家。他的相声以滑稽诙谐的风格取胜,调皮里带着机智,诙谐中夹杂着讽剌。他的口齿利落《报菜名》《地理图》《大保镖》等作品脍炙人口 。(曲艺理论家薛宝琨评)

常宝堃作为一位艺术家,始终怀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具有一副傲骨正气,他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同样重要的还在于他的为人和气节 。(民族文学理论评论家关纪新评)

后世纪念

编辑

1951年5月15日,天津马场道第一公墓为常宝堃、程树棠两位烈士举行公祭,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总团团长廖承志、副团长陈沂、田汉专程来津祭悼。首都组织了四十多人的文化界代表团,李少春、裘盛戎、袁世海、白凤鸣、新凤霞也赶到天津祭悼 。5月18日,举行出殡仪式,天津文艺界举行了悼念誓师大游行。津门成千上万人上街为烈士送行。廖承志、陈沂、田汉、黄敬、周叔弢、许建国同志参加了送殡仪式 。天津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 ,并追认为革命烈士 。

下一篇 高凤山

上一篇 李增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