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宝林 编辑

相声大师

侯宝林侯宝林

侯宝林(1917年11月29日-1993年2月4日),出生于天津市,相声大师 。1929年,拜师严泽甫学习京剧。1939年,开始给师父朱阔泉捧哏,在天桥新民茶社首次正式登台表演相声。1949年7月2日,列席参加中国文学艺术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首次为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表演相声 。

新中国成立后,侯宝林同孙玉奎、罗荣寿等人发起成立“相声改进小组”,净化舞台语言,改革表演陋俗,关注现实生活,歌颂新事新风。他整理、创作和表演的《关公战秦琼》《改行》《戏剧与方言》《戏剧杂谈》《卖布头》《醉酒》《夜行记》等作品家喻户晓,成为相声艺术的经典之作 。

1955年1月,侯宝林创作的相声《夜行记》获中国曲艺研究会颁发的“优秀曲艺作品奖”。1960年7月22日,在北京参加第三次全国文代会。当选全国文联委员 。1974年8月,由毛主席亲自提名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9年7月,正式宣布退出舞台,专门从事相声艺术研究工作 。1987年3月24日,在北京出席全国人大六届五次会议,并任主席团成员。

1993年2月4日14时42分,侯宝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

侯宝林是新中国曲艺事业的重要奠基者和引领者 ,是二十世纪中国相声界具有开创性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还注重培养年轻一代,一些活跃在相声舞台的名家都是他的学生。他曾任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担任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指导、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侯宝林

性别:男

民族:满族

国籍:中国

出生地:天津市

出生日期:1917年11月29日

逝世日期:1993年2月4日 14时42分

星座:射手座

血型:AB型

代表作品:戏剧杂谈、夜行记、关公战秦琼、婚姻与迷信、《77号》

职业:演员、相声大师

主要成就:优秀曲艺作品奖

别名:侯宝麟、侯世荣

夫人:王

儿子:侯耀文、侯耀华

政治面貌:民盟盟员

早年经历

编辑

侯宝林

1917年11月29日,侯宝林出生于天津市,因酉时诞生,所以有个小名叫“酉儿” 。其家境并不富裕。 1922年春,由养母张氏的兄弟张全斌带至北平 ,送与其妹夫侯连达夫妇为义子,起名侯宝麟,1939年改名侯宝林 。1925年,在北平市立第二十七小学就读三个月(义学)。1926至,因养父失业,侯宝林被迫以捡煤核、卖报纸、拉水车、打粥要饭等方式,帮助家里维持生计 。

个人生活

编辑

演艺经历

编辑

社会活动

编辑

1987年5月,为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捐款一万元 。

人物评价

编辑

在侯宝林60年艺术生涯中,他潜心研究并发展相声艺术,把欢笑带给观众,他与以他为代表的一批相声艺术家使这个艺术样式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达到一个令人瞩目的艺术高峰。侯宝林还注重培养年轻演员,后来活跃在相声舞台的名家不少都是他的学生。(网易网评)

在旧时代,艺人社会地位卑下,又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以低级趣味和感官刺激换取温饱,所以旧相声中含有许多糟粕。侯宝林在当时的环境中却能出污泥而不染,坚持不“荤”、不贫、不打、不骂,以趣味隽永的文明相声求生存求发展。在相声中学唱戏曲等称为“柳活”。侯宝林的相声大家公认以柳活见长。他天生一付好嗓子,有自幼学京剧打下的功底,学起来当然有优势。但更重要的还是他坚持一点一滴积累,和一板一眼的磨练,功到自然成 。(CCTV评)

他辛勤努力、不懈奋斗,从一名旧社会“画锅撂地”的说唱艺人磨砺成为新中国的相声艺术家;他大胆革新、倡文明之风,让相声从瓦舍之间走上大雅之堂,走进千家万户,是新中国曲艺事业的重要奠基者和引领者;他以民为尊、为民求乐,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被百姓亲切地誉为幽默大师 。(新华社评)

侯宝林先生被尊为相声界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一代大家。在他76年的人生历程中,奋斗不息,锐意革新,潜心创作,踏实研究,从而使相声成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可追寻可遵循、向全世界展示的重要艺术形式 。(姜昆评)

后世纪念

编辑

位于东四头条19号的相声大师侯宝林故居经过简单整修,2007年11月27日正式揭牌。这处房子是侯宝林先生花了多年积蓄买下来的,故居里陈列着侯宝林先生各个时期的照片 。

侯宝林故居侯宝林故居

2018年1月19日,由河北省曲艺家协会主办,石家庄市群众艺术馆、洪顺曲艺社承办的石家庄市引进高雅艺术演出系列活动纪念侯宝林诞辰100周年暨洪顺曲艺社七周年庆典新年相声大会于当晚开演 。

下一篇 王谦祥

上一篇 李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