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羽 编辑
石羽(1914年10月—2008年2月25日),原名孙坚白,天津人。回族。著名表演艺术家、全国政协第四至六届委员、原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副院长、被话剧界誉为“体验派先驱”。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代表作品《小城之春》等。
2008年2月25日,著名表演艺术家石羽逝世,享年93岁。
本名:石羽
性别:男
民族:回族
国籍:中国
出生地:天津
出生日期:1914年10月
逝世日期:2008年2月25日
毕业院校:重庆戏剧学校
代表作品:小城之春
职业:演员
主要成就:原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副院长
籍贯:天津
石羽,1914年生于天津,原名孙坚白。解放后,曾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艺委主任,剧院长等职。他自幼即对表演艺术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师范读书时,便开始了最初的话剧生涯。毕业后,投考剧校。以后在南京、重庆、成都、昆明、上海等地,在众多话剧前辈的指导下,参加了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剧目的演出。
抗日战争年代,石羽在故乡天津拒绝了日伪维持会要他参加维持会工作,只身辗转追寻到武汉,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国立南京剧专,然后又随全校师生,乘五艘大木船赴渝。
在重庆“中国电影制片厂”就职后,青年演员孙坚白(石羽原名),积极响应中共提出的“团结起来,共同对敌”的号召,投身于郭沫若、夏衍等著名爱国文化人士领导的抗日救国文艺阵线,以其表演艺术才华,宣传、教育广大民众起来同日本侵略者进行坚决斗争。其间,他会同陶金、白杨、江村等著名演员,参与了《屈原》《国家至上》《日出》《棠棣之花》等一批颇有影响的话剧,以及《放下你的鞭子》、《疯了的母亲》等街头活报剧的演出。青年演员的爱国精神,引起了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关注,多次邀请他们来曾家岩50号做客,并特设“小灶”讲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一天,孙坚白、白杨、江村、周峰等人,在这里还有幸见到了毛泽东主席。毛主席亲切地同他们一一握手,并同桌进餐。党的关怀、周副主席的谆谆教诲,以及残酷的现实,使孙坚白的思想有了质的飞跃。这位从小吃“锅巴菜”长大,来自北方海河河畔,且又有一份稳定月薪收入的“天津卫”,开始萌发向往条件极为艰苦的革命圣地延安的念头。当他再次见到周副主席时,毅然提出了自己想去延安参加革命的要求。周恩来沉思片刻,语重心长地说,小孙同志,这里(指重庆等国统区)更需要你们……从此,孙坚白牢记周副主席的话,更加努力工作。他不仅尽职尽责,还广泛团结周围的同志,常常拿出自己的薪金,资助那些没有固定收入而经济拮据的演职人员。
新中国成立后,党安排石羽(孙坚白已改名为石羽)到北京工作。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首任院长廖承志的领导下,继续从事话剧事业。在以后的岁月里,他先后出任编导、艺术委员会主任、副院长等职务,侧重艺术研究、演员培训、剧院管理等工作,为新中国的文艺复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并当选为第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值得特别一书的是,解放初期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文代会,周总理在审阅出席会议的代表时,发现没有“孙坚白”这个名字,旋即问有关方面负责人:“为什么没让孙坚白同志参加大会?”当得知孙坚白同志早已改名为石羽,并准备出席会议时,周总理这才欣慰地笑了。
《小城之春》剧照
1949年石羽到北京加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任副院长、艺委会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他导演的《让青春更美丽》一剧获庆祝建国30周年演出二等奖。1980年,青艺重排《上海屋檐下》,石羽饰林志成,获观摩评比演出荣誉奖。在长达70年的艺术生涯中,石羽始终以体验时代、体验生活、体验角色的态度塑造形象,其“体验派先驱”的美誉是对他最大的褒奖。
有一次为了塑造一个反面角色,石羽下了很大的功夫,练就一手绝活:抽烟时他不象平常人那样划火柴点烟,只见他一只手将火柴盒往上一抛,同时划着了火柴,点了烟再接住火柴盒。一个小小的划火柴的动作,帮他将这个反面人物刻画得更生动,更具可看性。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