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格格 编辑

中国内地女歌手、音乐人、笛箫演奏家,中央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员

曾格格曾格格

曾格格,出生于北京市,原名曾昭斌,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中国内地女歌手、音乐人、笛箫演奏家,中央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员。

1993年把失传千年的玉笛、玉箫搬上舞台,演奏著名的敦煌千年古曲《伊州》《箫韵》。被海内外观众爱称为“千年玉笛第一人”“玉笛圣手”。自1997年起在国内外大力提倡及推广民族音乐的发展与创新,巧妙的把竹笛,洞箫,弯管笛,葫芦丝,西藏竖笛,巴乌,尺八,排萧,口笛,埙,篪等乐器融汇表现于现代音乐当中,美丽的形象与高超演奏的完美结合深受观众喜爱,被海内外乐迷誉为“民族时尚音乐的代言人”“东方神笛”“新音乐的偶像”。1998年3月赴英国演出, 在英国巴比肯音乐厅表演笛曲《鹧鸪飞》、《三五七》,埙《阳关三叠》、箫《傍妆台》。2010年3月12日,在国家大剧院与中央民族乐团120人组成的乐团一同上演“泉释风格——冯晓泉曾格格2010专场音乐会。

1999年中宣部颁发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1998年文化部颁发“中国文化贡献荣誉证书”,1998年日本NHK、中国CCTV、韩国KBS国家电视台联合颁发“亚洲文化传播音乐大使”证书,2000年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中央直属院团优秀剧目展演——优秀演奏奖”,2009年“国庆60周年天安门广场联欢晚会贡献荣誉证书”,2005年“广西国际民歌节”最佳表演奖。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曾格格

外文名:Gege Zeng

性别:女

民族:满族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北京

毕业院校: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班)

星座:白羊座

代表作品:《伊州》《箫韵》

职业:歌手、音乐人、笛箫演奏家

主要成就:《天上人间》

别名:曾昭斌

职称:国家一级演员

个人经历

编辑

曾格格,原名曾昭斌,出生于北京,满族、正黄旗,中国内地女歌手、音乐人、笛箫演奏家,中央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中国德力西集团的形象代言人。中国敦煌艺术剧院特邀艺术家。中国巴乌葫芦丝学会副会长,中国埙学会副会长,曾任第一、二届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决赛评委。曾获得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第八届中国金唱片奖、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金奖。曾在世界多个著名艺术殿堂传播中国音乐,并举行过18场个人专场音乐会。

6岁起随父习笛,后师从何维青教授。

10岁就读于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师从马宝山教授。

1987年赴内蒙古参加中国艺术节,她精彩的表演获得好评,被誉为“小神笛”。大学期间师从著名笛子大师赵松庭教授、王铁锤先生、张维良教授。

1993年把失传千年的玉笛、玉箫搬上舞台,演奏著名的敦煌千年古曲《伊州》《箫韵》。被海内外观众爱称为“千年玉笛第一人”“玉笛圣手”。

2001年1月23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天上人间》。向人们展示了民族器乐与现代音乐最新结合的开始。向全球的华人展示了民族音乐的创新。使“新民乐”这种新的音乐形式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和认知。

2001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班。作为华人世界的优秀笛箫演奏家,曾格格的艺术足迹踏遍世界各地。

2008年与丈夫冯晓泉被奥组委选为奥运福娃海外宣传形象大使,制作了一套极具特色的福娃埙,并被奥组委永久保存,并且二人一起前赴英超联赛表演曲目《喜洋洋》。

个人生活

编辑

合并图册

冯晓泉 中国著名音乐人,歌手,作曲家,新民乐开创者。中央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员。

自1999年起,开创民族新音乐即新民乐,大力推广民族音乐之创新,并出任央视海外中心文艺部(新民乐)栏目音乐总监。

2001年央视春节晚会,冯晓泉与曾格格表演的《天上人间》走进了千家万户,打动了海内外亿万观众,从而揭开了民族音乐新的篇章。从《中华民谣》到《霸王别姬》,从《冰糖葫芦》、《秋水长天》到《壮志飞扬》,再到《天上人间》,冯晓泉、曾格格这对乐坛伉俪成为当今流行乐坛里集创作、演唱、演奏、制作人为一身的全能型音乐人,更是新民乐的发起人及开创者,他们的作品备受亿万中国观众喜爱,他们的成长故事也被乐坛传为佳话。感受父亲严厉的爱冯晓泉是哈尔滨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华民谣》的词作者;曾格格是北京人,青年笛箫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冯晓泉6岁起便随父亲冯永兴先生学吹唢呐。父亲介绍说,晓泉四五岁时就显现出音乐天赋,那时他每天在练习唢呐时,晓泉在地上玩儿,可他吹的曲子,包括小间奏什么的,晓泉都能记住。父亲非常高兴,于是在冯晓泉6岁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晓泉吹唢呐,一练就是五年,晓泉学会了43首独奏曲,包括难度很大的《百鸟朝凤》。1981年晓泉10岁的时候,考入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晓泉赴京那天答应父亲,25岁谈恋爱,30岁结婚。但很快,晓泉的诺言就被迎面而来的女孩曾格格打破了。

爱情打破恋爱诺言

“格格”在满语中即公主,在这位可爱的小公主6岁时,父亲开始教她吹竹笛。虽然她天赋很高,可还是免不了受到父亲的严格训教:有时动口,有时还要动手。

一日她玩得尽情,认错态度还不老实,父亲被气坏了,拿擀面杖打她屁股,她一双小手护驾被打肿。

再大一点,终于,曾格格传承了父亲对笛子艺术的热爱和悟性。不仅如此,她还拥有了父亲所没有的幸运:1982年,她考入了中国音乐学院的附中。

也就在这一年,曾格格遇到了终身相伴的人——冯晓泉,这个最终以《中华民谣》、《冰糖葫芦》等歌曲的创作成名,之前又早在民乐圈里颇具名气的大男孩。

和曾格格一样,冯晓泉也是6岁起开始学习乐器,同 是父亲为启蒙老师,是在中国音乐学院学习吹奏乐,又同在中国民族乐团工作,同样,他小时候也很调皮,一开始不爱学东学西,但他天然悟性极高,又极聪明,什么东西,沾手就会,“也因此,我小时候就比格格少挨很多打了!”冯晓泉有时就当着外人的面气曾格格。

相恋本自天成

进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那一年曾格格11岁。开学那天的下午,一个师哥来为刚下车,在校门口筋疲力尽的格格提包——他就是冯晓泉,比她早到一年。就这样,上天的缘分让他们相识了。

格格眼中,当时的冯晓泉是一个大哥哥的样子:经常会穿一身运动服,整天跑来跑去,身体特别好。其实,在初中和高中的5年多时间当中,格格没有和冯晓泉有过多接触,“也因为当时他眼中的我们都太小了,呵,他那时喜欢跟同届的或更大一点的孩子一起。”

“甚至刚开始的时候,我对晓泉印象特别坏,因为他总在班上出坏主意,所以我觉得他是个调皮不听话的学生。后来,我慢慢地了解到他其实学业非常优秀,连续3年6个学期被评为三好学生,专业课也全部5分。而且,他不是死学习的那种孩子,踢足球、跳高、速滑、短跑样样出色,经常听老师把冯晓泉当作榜样来教育其他同学,所以我对晓泉的看法也慢慢地改变了。”

就这样,两人都上了大学,也在一个学校。此时冯晓泉还是大曾格格一届。但也就是在这时,冯晓泉开始找曾格格玩了。冯晓泉是保送的,所以他每天没什么压力,跑到格格那献殷勤就成了家常便饭,和她说些“哎,你那个地理复习怎么样,你那历史复习怎么样了”的话,曾格格知道他是故意来没事找事的……“哎,这个星期六你能不能看我们去踢足球?”就这样,慢慢地,他们的接触多了许多。

随着对冯晓泉接触机会的增加,曾格格越来越全面地了解了他,她开始慢慢发现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有共同语言,而且冯晓泉很会关心人,对她也非常好,于是——恋爱开始了。·

冯晓泉的爸爸最初很反对晓泉在上学的时候谈恋爱,发现了冯晓泉有陌生女孩的来信和来电之后,他开始百般盘查。“亏得晓泉聪明,要不然,不知道我们现在还能不能在一起呢?”曾格格开始笑着调侃起来。

恩爱修炼得来

回想最初两人所受的苦,冯晓泉心里无限感慨:“我刚分到中央民族乐团时没房子,没办法,我就租了一个地下室。”冯晓泉深切地记得,那个地下室没有窗户,没有阳光,甚至没有通讯信号,9平米的房间,处处传来发霉的气味。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惟一让他感到欣慰的就是曾格格一直陪在他的身边。

“当时我每天在家里创作,一心一意地投入其中,所以格格有的时候要出去参加一些演出来赚点钱。因为没有办法,有时候也得生存嘛。格格常去王府饭店、三里屯、天伦王朝等地方演奏唱歌,每天总是大半夜才回来,非常辛苦。”看着曾格格日渐憔悴的面容,冯晓泉甭提有多心疼了。

“经过半年多的苦捱,我终于创作出了凝聚着心血的一批歌曲。当时是92年。我准备把这些曲子做一批歌曲的小样,然后准备把它投到电视台,投到一些唱片公司。可是这要花费四、五千块钱,我当时所有的钱加起来也只有2500元,还差3000块钱,怎么办?到哪里才能找到这么多钱呢?难道我的心血就这样夭折了吗?”

就在冯晓泉为钱发愁的那晚,曾格格回来的时候却非常兴奋和快乐,她的手里拿着不知从哪里凑来的一把钞票,冯晓泉当时一看就傻了:那是些什么样的钱呀,最大面值50块,还有10块的,5块的,甚至还有几毛的……他不知道格格是经历怎样的艰辛才凑到了这些钱。接过钱,冯晓泉哭了,他感觉那钱浸透着浓浓的爱意……

合并图册

苦尽必然甘来。终于,《中华民谣》、《霸王别姬》出名了,冯晓泉也走出了困境,两人的生活进入了新境地。

在曾格格的回忆中,每次想起从前,都会感到一股甜甜的味道涌上心头。因为她发觉,勇敢地喜欢一个人,真的是人生最甜蜜的事。

“其实在我后来这么多年的音乐道路上,她也是我第一个听众,我觉得她对我的支持是非常大的。”回首曾经和曾格格一起走过的日子,经历的酸甜苦辣,冯晓泉内心充满了对格格的爱和感谢。曾格格总是问冯晓泉一个相同的问题:你爱我吗?面对她这样的问题,冯晓泉总是不好启齿。但他心里想的却是:谢谢你给我全部的爱,所以,我要今生和你一起走,走过轮回的四季,走过人生的坎坷,一直爱你到白头。

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冯晓泉和曾格格双双登台,真情合唱了一首《手心手背》——至此,这一对人间仙侣开始为更多观众熟知,为他们喜欢,并迷恋上他们可爱、绵长的一世恋情。

社会活动

编辑

1.2010年3月12日,民乐演奏家冯晓泉、曾格格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了一场“泉释风格——冯晓泉·曾格格2010音乐会”,这对音乐界的金童玉女与中央民族乐团和合唱队共120人的豪华阵容一起演绎一批精品力作。

音乐会除演奏传统经典乐曲《牧民新歌》、《百鸟朝凤》以外,更以小、中、大型乐队伴奏及人声与器乐的对话等多种表演形式,用竹笛、唢呐、洞箫、玉笛、葫芦丝、巴乌、西藏竖笛、筚篥等多种民族吹奏乐器来诠释《阳光》、《雨中花》、《赶牲灵2010》、《花月夜》、《雪山》、《天上人间》、《国乐飞扬》等融汇了民族、古典、现代多种元素、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给人以听觉和视觉上的震撼。

2.2012年8月央视音乐频道举办《光荣绽放——十大演奏家歌唱家系列音乐会》第四场“十大竹笛青年演奏家音乐会”在中国剧院亮相。“十大竹笛青年演奏家音乐会”汇集了中国竹笛领域的十位顶尖青年名家:曾格格、侯长青、陈悦、王华、陈莎莎、王溪、赵逊、王俊侃、屠化冰、张钟中,他们联手为当晚到场的观众奉献了一场异彩纷呈的竹笛演奏盛宴。

冯晓泉为爱妻助阵 四大名笛演绎“竹笛协奏曲”

竹笛演奏家曾格格除了在音乐会上献上自己精心准备的曲目外,更有作为民族新音乐领军人物的冯晓泉以“家属”身份亮相,在本次“十大竹笛”音乐会上,为曾格格助阵。

“四大名笛”之曾格格、陈悦、陈莎莎、张钟中更是尝试用竹笛、电声乐队,钢琴和大提琴混搭编曲演绎全新的《花月夜》。本场音乐会的导演夏雨则表示这个曲子编曲走的是“竹笛协奏曲”曲风,向观众展示竹笛这个历史悠久的乐器在任何编曲形式中都拥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独特的旋律姿彩。

下一篇 耿为华

上一篇 冯晓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