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德语:Europäische Union,法语:Union européenne,简称欧盟(EU))是欧洲多国共同建立的政治及经济联盟,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洲联盟会员国有27个(英国于2020年1月退出),正式官方语言有24种。
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欧盟正式诞生。2012年,欧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2023年7月1日,欧盟新任轮值主席国西班牙开启任期。这是西班牙第五次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此次任期至2023年12月31日结束。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发展历史
3 组织宗旨
4 官方语言
5 组织制度
6 组织机构
7 主要活动
8 组织成员
9 组织领导
10 组织地位
11 资金来源
12 经济情况
13 货币政策
14 组织标志
15 对外关系
16 对华关系
基本信息
中文名:欧洲联盟
人口数量:4.4亿
官方语言:24种
国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欢乐颂》的主旋律
首都:布鲁塞尔
简称:欧盟
人口密度:120.9人/平方公里(2017年)
主要宗教:天主教、基督新教、东正教
水域率:3.08%
人均GDP:33715美元(2017年,国际汇率)
国际域名缩写:EU
成员国:27个
基尼系数:0.30
总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结构形式:邦联制
货币:欧元(EUR,€)
国家代码:EU
国庆日:11月1日
所属洲:欧洲
英文名:European Union
主要民族:日耳曼语族、罗曼语族、斯拉夫语族、波罗的语族
国土面积:4,379,963平方公里
GDP总计:13.3万亿欧元(2020年,不含英国)
国际电话区号:+3x或+4x
格言:多元一体
历法:公历
时区:UTC+0至UTC+2(夏时制:UTC+1至UTC+3)
庆典日:5月9日
发展历史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发表声明(史称“舒曼计划”),建议法德两国建立煤钢共同体。1952年7月,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正式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1月,6国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7月,3个共同体的主要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欧洲共同体演化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2002年1月欧元顺利进入流通。2009年《里斯本条约》生效后,欧盟具备了国际法主体资格,并正式取代和继承欧共体。《里斯本条约》并首次就成员国退出欧盟相关程序作出规定。
欧盟共经历了7次扩大:1973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加入;1981年希腊加入;1986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1995年奥地利、芬兰和瑞典加入;2004年5月1日,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和马耳他10国入盟。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入盟。克罗地亚于2013年7月1日正式成为欧盟第28个成员国。目前,阿尔巴尼亚、黑山、北马其顿、土耳其、塞尔维亚、乌克兰和摩尔多瓦是入盟候选国。
英国于2016年6月通过全民公投决定退出欧盟,2020年1月31日脱离欧盟并进入过渡期至2020年12月31日。2021年1月1日,英国正式退出欧盟关税同盟和单一市场。
2022年6月23日,欧盟峰会同意批准乌克兰和摩尔多瓦为欧盟候选国,格鲁吉亚为潜在候选国。
2023年7月1日,欧盟新任轮值主席国西班牙开启任期。这是西班牙第五次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此次任期至2023年12月31日结束。
组织宗旨
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观,加强国际合作。
官方语言
欧盟共有24种官方语言,分别为: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荷兰语、丹麦语、瑞典语、芬兰语、希腊语、波兰语、斯洛伐克语、马耳他语、匈牙利语、立陶宛语、拉脱维亚语、斯洛文尼亚语、捷克语、爱沙尼亚语、爱尔兰语、保加利亚语、罗马尼亚语、克罗地亚语。上述语言均享有同等权利,欧盟所有官方文件、出版物、重要会议以及官方网站,均须同时使用这些语言。
组织制度
《欧盟宪法》于2004年10月28日签署。虽然议会先批准该条约,但一些国家在2005年举行了该议题的公民投票。西班牙是第一个公民投票的国家,支持率高达77%。但法国的投票结果却造成了条约推行的阻碍,以反对率58%否决批准《欧盟宪法》。荷兰的投票结果与法国相同,以61%的反对率遭到否决。这两次结果几乎中止了条约的推行。虽然卢森堡的投票以57%的支持率通过批准,但并未改变当时的处境。领导人宣布将深思投票结果,进入“思考期”。
2007年,领导人正式结束“思考期”,并在3月25日签订《柏林宣言》(《罗马条约》50周年)。该宣言是为寻找新体制提供新的动力。 同年,欧洲理事会同意撤销宪法,但宪法中大部分的变革将保留在修订条约中。2007年12月13日,《里斯本条约》签署,并打算在2008年结束前批准,在2009年1月1日正式生效。不同于宪法,《里斯本条约》将只有爱尔兰举行公民投票。2008年6月12日,爱尔兰的投票结果显示有53%的民众不同意批准《里斯本条约》。2009年10月2日,爱尔兰又以超过60%的赞成票,通过了《里斯本条约》。至此,《里斯本条约》已在27个欧盟成员国中获得通过。
组织机构
欧洲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又称欧盟首脑会议或欧盟峰会。欧盟最高决策机构。欧洲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及欧洲理事会主席、欧委会主席组成。欧洲理事会设主席一职,任期2年半,可连任一届。现任主席为比利时前首相米歇尔(Charles Michel),2019年12月1日就任。
欧盟理事会(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又称部长理事会,欧盟立法与政策制定、协调机构。理事会由每个成员国各1名部长级代表组成,按不同议事领域由相应部长组成,除外长理事会由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主持外,理事会主席由轮值主席国担任,任期半年。
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简称欧委会,欧盟立法建议与执行机构。本届委员会共27人,由每个成员国1名代表组成,其中主席1人,副主席8人,任期5年。现任主席为德国前国防部长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2019年12月1日就任。
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欧盟监督、咨询和立法机构。议员由成员国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本届(第九届)议会于2019年7月正式成立,现有705名议员,7个党团。现任议长萨索利(David Maria Sassoli,意大利籍),2019年7月当选并就任,任期2年半。
欧盟对外行动署(European External Action Service)。由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兼任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领导,协调成员国外交政策。现任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为西班牙前外交大臣博雷利(Josep Borrell),2019年12月1日就任。
主要活动
内部建设
欧共体实行一系列共同政策和措施
实现关税同盟和共同外贸政策
欧洲联盟
1967年起欧共体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率,1968年7月1日起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的关税和限额,建立关税同盟(西班牙、葡萄牙1986年加入后,与其他成员国间的关税需经过10年的过渡期后才能完全取消)。1973年,欧共体实现了统一的外贸政策。马约生效后,为进一步确立欧洲联盟单一市场的共同贸易制度,欧共体各国外长于1994年2月8日一致同意取消此前由各国实行的6400多种进口配额,而代之以一些旨在保护低科技产业的措施。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
1962年7月1日,欧共体开始实行共同农业政策。1968年8月开始实行农产品统一价格;1969年取消农产品内部关税;1971年起对农产品贸易实施货币补贴制度。
建立政治合作制度
1970年10月建立。1986年签署,1987年生效的《欧洲单一文件》,把在外交领域进行政治合作正式列入欧共体条约。为此,部长理事会设立了政治合作秘书处,定期召开成员国外交部长参加的政治合作会议,讨论并决定欧共体对各种国际事务的立场。1993年11月1日马约生效后,政治合作制度被纳入欧洲政治联盟活动范围。
基本建成内部统一大市场
1985年6月欧共体首脑会议批准了建设内部统一大市场的白皮书,1986年2月各成员国正式签署为建成大市场而对《罗马条约》进行修改的《欧洲单一文件》。统一大市场的目标是逐步取消各种非关税壁垒,包括有形障碍(海关关卡、过境手续、卫生检疫标准等)、技术障碍(法规、技术标准)和财政障碍(税别、税率差别),于1993年1月1日起实现商品、人员、资本和劳务自由流通。为此,欧共体委员会于1990年 4 月前提出了实现上述目标的282项指令。截至 1993年12月10日,264项已经理事会批准,尚有18项待批。在必须转化为12国国内法方可在整个联盟生效的219项法律中,已有115项被12国纳入国内法。需转化为成员国国内法的法律,平均已完成87%。1993年1月1日,欧共体宣布其统一大市场基本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
欧盟计划1000亿欧元企业贷款以促南欧经济增长
欧洲投资银行(EIB)和欧盟委员会于2013年6月25日正式展开合作,计划形成550亿-1000亿欧元新贷款提供给企业,以推动南欧地区的经济增长。
欧盟高层非常希望启动希腊、塞浦路斯、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和斯洛文尼亚的经济增长,使这些国家具备还债能力。三年多以前,正是这些国家的高负债引爆了欧元区危机。
欧盟希望通过向企业进一步提供低成本信贷,使之有信心增加招聘和生产,从而让经济增长的车轮再次开始转动,尤其是南欧那些一直为低增长或衰退所困的国家。
欧盟委员会和EIB希望以贷款担保和证券化相结合的办法使用100亿欧元结构性资金。这部分资金来自欧盟2014-2020年长期预算。
EIB和欧盟委员会的联合报告中列举了三个选项,准备对这100亿欧元资金进行杠杆化操作,以便能有更多的资金提供给企业。欧盟领导人将在周四选定一个选项来进一步研究。
三个选择
一位欧盟官员表示,第一种选择是,这笔结构性资金的四分之三将用于提供贷款担保,担保比例介于50%至80%之间。
剩下的四分之一资金将用于担保作为资产担保债券(ABS)出售的企业贷款。ABS的标的贷款将只是那些满足EIB和欧盟执委会标准的新贷款,以保证其质量。
该报告称,通过这种方式,100亿欧元结构性资金的杠杆倍数约为五倍,将带来550-580亿欧元企业贷款。
第二种选择将是为新增和现存的证券化贷款组合提供担保,但只在国家范围内进行。比如,西班牙贷款组合的担保,将由这100亿欧元资金中,按照欧盟长期预算分配给西班牙的比例来负责。
随后,银行必须按照他们出售的新增或现存贷款ABS金额,向企业提供新贷款。报告称这将带来约650亿欧元贷款,杠杆倍数为六倍。
该欧盟官员表示,第二个选择可能更为棘手,因为银行将试图把不良贷款与优质贷款打包销售。EIB分别审核两种贷款需要时间和精力,成本也会提高。
第三种选择中,担保额将不受各国取得的结构性资金比例所限,而是在整个欧盟内综合计算。例如,西班牙贷款的ABS担保可使用100亿欧元额度以内的结构性资金。
报告称,最后一种选择可能带来约1000亿欧元的企业贷款,杠杆倍数为10倍。贷款将惠及约100万家中小企业,后者为欧盟贡献了大部分增长和就业。
组织成员
成员国
欧洲联盟
欧盟共有27个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为创始成员国,于1951年结盟。此后,丹麦、爱尔兰、希腊(1981年),西班牙和葡萄牙(1986年),奥地利、芬兰、瑞典(1995年)先后成为欧盟成员国。2004年5月1日,欧盟实现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扩盟,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十个国家同时加入欧盟。2007年1月1日,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加入欧盟。2013年7月1日,克罗地亚入盟。此外,欧盟还启动了与冰岛的入盟谈判;将土耳其、马其顿、黑山、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列为欧盟候选国;与波黑签署了《稳定与联系协议》。2015年3月12日,冰岛宣布不再寻求加入欧盟。2022年6月23日,欧盟峰会同意批准乌克兰和摩尔多瓦为欧盟候选国。按字母排序成员国如下:序号 | 英文名 | 中文名 |
---|---|---|
1 | Austria | 奥地利 |
2 | Belgium | 比利时 |
3 | Bulgaria | 保加利亚 |
4 | Cyprus | 塞浦路斯 |
5 | Croatia | 克罗地亚 |
6 | CzechRepublic | 捷克共和国 |
7 | Denmark | 丹麦 |
8 | Estonia | 爱沙尼亚 |
9 | Finland | 芬兰 |
10 | France | 法国 |
11 | Germany | 德国 |
12 | Greece | 希腊 |
13 | Hungary | 匈牙利 |
14 | Ireland | 爱尔兰 |
15 | Italy | 意大利 |
16 | Latvia | 拉脱维亚 |
17 | Lithuania | 立陶宛 |
18 | Luxembourg | 卢森堡 |
19 | Malta | 马耳他 |
20 | Netherlands | 荷兰 |
21 | Poland | 波兰 |
22 | Portugal | 葡萄牙 |
23 | Romania | 罗马尼亚 |
24 | Slovakia | 斯洛伐克 |
25 | Slovenia | 斯洛文尼亚 |
26 | Spain | 西班牙 |
27 | Sweden | 瑞典 |
--- | United Kingdom | 英国 (2020年1月31日23:00正式脱离欧盟) |
组织领导
《罗马条约》,明确规定了欧洲理事会在欧洲联盟中的中心地位。理事会主席由各成员国轮流担任,称为“欧盟轮值主席国”,任期半年。顺序基本按本国文字书写的国名字母排列。
轮值主席国:斯洛文尼亚(2021年下半年)、法国(2022年上半年)、捷克(2022年下半年)
组织地位
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是欧洲地区规模较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的国际组织。成员国已将部分国家主权交给组织(主要是经济方面,如货币、金融政策、内部市场、外贸),令欧洲联盟越来越像联邦制国家。虽然欧洲联盟还不是真正的国家,欧洲联盟本身也无权行使各成员国的主权,但里斯本条约第一条第八项(款)允许欧洲联盟签订欧洲人权公约成为欧洲委员会的成员国。资金来源
欧盟的资金中75%来自各成员国按其国民收入的比例交纳的“会费”。第二个收入来源是增值税,增值税约占总收入的14%。增值税由成员国征收,然后将1%上缴给欧盟。其他来源还有关税和农产品进口的差价税等。
经济情况
概况
欧盟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深化又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2013年,欧盟28个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万亿欧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3100欧元。欧盟为世界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最大进出口方。欧盟对外贸易中,美国、中国、俄罗斯、瑞士为主要贸易伙伴。欧盟也是全球最不发达国家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援助者,多边贸易体系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力量。
欧盟的诞生使欧洲的商品、劳务、人员、资本自由流通,使欧洲的经济增长速度快速提高。1995年至2000年间经济增速达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1.9万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2.06万美元。欧盟的经济总量从1993年的约6.7万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近10万亿美元。
欧盟是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28国面积为242.0万平方千米,人口3.50亿。1992年欧共体12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8412亿美元(按当年汇率和价格)。欧共体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集团,1992年外贸总额约为29722亿美元,其中出口14518.6亿美元,进口15202.7亿美元。
欧盟成立后,经济快速发展,数据显示1995年至2000年间经济增速达3%,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1.9万美元提升到1999年的2.06万美元。欧盟的经济总量由1993年的约6.7万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近10万亿美元。
欧盟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而随着欧盟的扩大,欧盟的经济实力将进一步加强,尤其重要的是,欧盟不仅因为新加入国家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而拥有更大的市场规模与市场容量,而且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的国家集团和商品与服务出口的国家集团,再加上欧盟相对宽容的对外技术交流与发展合作政策,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至关重要。欧盟可以称得上是个经济“巨人”。
2020年欧盟经济增长率为-6.2%。欧委会预测2021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为4.8%。
欧盟28个成员国基本情况统计(人口、实际GDP、人均GDP均为欧盟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数据) | |||||
瑞典和丹麦外的11个国家(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芬兰、荷兰、卢森堡、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于1998年首批成为欧元国,1999年1月1日起在11个国家开始正式使用。这些国家的货币政策从此统一交由设在德国法兰克福的欧洲中央银行(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负责。 2000年6月,欧盟在葡萄牙北部城市费拉举行的首脑会议批准希腊加入欧元区。 2002年1月1日零时,欧元正式流通。 2006年7月11日,欧盟财政部长理事会正式批准斯洛文尼亚在2007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这将是欧元区的首次扩大。同时该国将成为新加入欧盟的10个中东欧国家中第一个加入欧元区的国家。 2007年1月1日,欧盟第五次扩张,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正式加入。因此,议会将新增53位议员,执委会增加两个职位。罗马尼亚委员的职位名称为欧洲执委会多语委员(European Commissioner for Multilingualism),遭到部分人士批评太过狭隘。同一天,斯洛文尼亚开始使用欧元,但立陶宛等其他国家因通货膨胀而拒绝。 2008年1月1日,塞浦路斯、马耳他加入了欧元区。 2009年1月1日,斯洛伐克成为欧元区第16个会员国。 2011年1月1日,爱沙尼亚加入欧元区。 2012年2月下旬,法国正式宣布停止流通原有本土货币法郎,在全法国境内统一流通欧元。 截至2012年12月31日,欧元区有18个成员国。 财政政策 欧洲联盟 1993年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和1997年生效的《稳定与增长公约》(又称《阿姆斯特丹条约》,简称《公约》),规定了欧盟财政政策的基本规则。《马约》对成员国财政政策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即从1994年起,欧盟各成员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即赤字率)不能超过3%,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即债务率)不能超过60%。《公约》在进一步明确《马约》规定的财政政策原则基础上,确定了欧盟财政政策协调的规则、过度财政赤字的惩罚程序,以及建立预警机制监督各国财政运行状况,保证各成员国在中期内(从1997—2004年)实现财政基本平衡或者略有盈余。《公约》被认为是欧盟经济稳定的根本保证,也是欧元稳定的基石。按照《公约》规定,成员国必须确定实现中期财政预算目标的时间表,努力在2004年实现预算基本平衡或略有盈余;欧盟对成员国财政政策的制定及实施进行协调和监督,如果判定某一成员国赤字率可能或已经超过3%,就向该国提出警告并要求其进行纠正;如果成员国仍不执行,欧盟就会启动过度赤字惩罚程序。成员国赤字率连续三年超过3%,最多可处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0.5%的罚款。货币政策概况 欧洲中央银行(ECB)于1998年6月1日成立。1999年1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承担起在欧元区制定货币政策的责任,实现了实施单一货币欧元和在欧元区国家实行统一货币政策的目标。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由两个层面构成,一个层面是具有法人资格的欧洲中央银行,另一个是欧盟成员国的中央银行。欧盟成员国中尚未采用欧元的国家,虽然是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成员,但不能参与欧元区货币政策的制定,也不能参与货币政策的操作和实施。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理事会(Governing Council)和执行董事会(Executive Board)是欧洲中央银行两个主要决策机构。 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机制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和美国总统奥巴马交谈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货币政策可分为三类:公开市场业务、常设工具和最低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在指导利率、管理货币市场、向市场发出政策信号等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具体有四种方式:一是再融资,成员国中央银行根据投标程序每周进行一次,两周到期,向市场发出政策信号。再融资利率也是欧洲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最主要的杠杆利率。二是长期融资业务,成员国中央银行根据投标程序每月进行一次,三个月到期。三是微调操作,由成员国中央银行在特定情况下通过投标程序和双边程序进行。四是结构操作,只要欧洲中央银行想调整资金结构,就可由成员国中央银行通过投标程序和双边程序进行。 欧洲中央银行的汇率机制 汇率政策是欧元区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欧元区将在保持价格稳定的前提下制定汇率政策。 汇率政策的制定机制。欧元区汇率政策制定权归欧盟理事会,欧洲中央银行和欧委会也发挥重要作用。在协调汇率政策方面,欧盟理事会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对欧元汇率走势进行监督,向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理事会提出有关看法,欧洲中央银行负责组织实施欧盟理事会制定的汇率政策,欧盟理事会有权决定签署有关汇率体制协议,确定与第三国及国际组织有关汇率的立场。 外汇管理和干预。《马约》规定欧洲中央银行具有实施外汇业务的全部权力。欧洲中央银行拥有外汇储备500亿欧元,这些外汇由成员国中央银行按其所在国的人口和经济总量比例缴纳。根据欧洲中央银行体系规定,欧洲中央银行可自由支配这500亿欧元外汇储备,在必要时,还可动用成员国中央银行外汇储备。欧元区成员国中央银行在动用其外汇储备时,必须征得欧洲中央银行批准,以防止成员国中央银行进行外汇业务时出现与欧元区汇率政策不一致问题。必要时,欧洲中央银行可在欧洲理事会指示下,对欧元区与美元、日元以及其他货币进行外汇干预。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理事会确定如何分配外汇干预的职权范围,并根据信贷信誉、竞争价格、资产规模等标准,选定进行外汇干预的银行和信贷机构。 欧洲银行业联盟 2012年6月举行的欧盟领导人峰会提出了建立银行业联盟的构想,其由三大支柱支撑。除了“单一清算机制”外,另外两大支柱是“单一监管机制”和“共同存款保险机制”,即建立一套完善机制来保护欧元区银行储户的存款。欧盟希望银行业联盟能够成为阻断银行业危机向主权债务危机蔓延扩散的防火墙,并为建立更广泛深化的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打下基础。 2012年12月,欧盟财政部长达成协议,赋予欧洲中央银行新的权力,自2014年起统一监管欧元区银行业。这意味着欧洲向建立银行联盟迈出实质性的第一步。财政部长还决定,允许欧委会立即直接监管至少150家欧洲大型银行,并且在麻烦初露端倪时介入规模较小的银行。 2014年3月,欧洲议会、欧盟委员会和欧盟理事会经过长时间谈判,就银行业单一清算机制规则取得一致,为该机制如期立法生效铺平道路。“单一清算机制”旨在让银行股东及债权人在银行破产时实行“自救”,而不是像上次欧债危机时那样接受政府救助。此外,单一清算机制有助于让资不抵债的银行进行有序破产,让银行业健康的部分继续存活下去。 债务危机以来欧元区的货币政策 2009年第四季度欧债危机爆发后,欧元区金融形势再度紧张。多个外围国家融资成本升至欧元启动以来新高,希腊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超过35%;银行业之间互不信任,同业拆借规模大幅下降,导致拆借利率飙升;银行为规避风险,纷纷提高贷款标准,收缩信贷资金投放,导致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无法融资;美国货币市场基金等外部投资者抽逃资金,进一步加剧欧洲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局面。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欧央行会同成员国央行一起,创造性地推出多项货币政策操作,向市场投放大量流动性,以稳定金融市场,避免金融动荡冲击实体经济。2011年11月新行长德拉吉上台后,欧央行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务实。 购债。2010年5月10日,欧央行推出名为证券市场计划的购债措施,通过购买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外围国家国债,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稳定欧元区主权债券市场。 降息。经过数次降息,从2014年6月11日起欧央行将主要再融资利率从0.25%降至0.15%,边际贷款利率从0.75%降至0.4%,存款利率从0%降为负0.1%。 流动性操作。债务危机发生后,欧央行重启金融危机时期曾使用过的长期再融资操作工具,先后恢复了6个月和一年期再融资操作,向银行业提供较长时期贷款资金。 直接货币交易机制。2012年9月初,欧央行通过“直接货币交易机制”(OMTS),干预欧元区主权债券二级市场,以保障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以及货币政策的统一性。 组织标志会旗 1986年5月29日正式悬挂,会旗为天蓝色底,上面有12颗金黄色的星,是圣母玛利亚的象征。制作会旗的目的是表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增强人们对欧洲联盟和欧洲统一性的印象。欧盟的会徽:1988年1月开始使用,会徽的底呈蓝色,上面12颗星围成一个圆圈。 新标志 欧盟 欧盟委员会日前斥资31.5万英镑,相当于320万人民币设计了新的欧盟logo,引起巨大的争议;英国就有议员批评,如果不注意观察,新设计的欧盟logo看上去和原来的没有什么区别,何况欧盟面临许多经济问题,其举动可说是非常浪费。对此欧盟委员会官方解释说真的不太贵。英国《每日邮报》报导,新的欧盟logo只在旗帜四周围插入了简单的线条,就要花费11万英镑;再加上该标志取代了原本欧盟委员会使用的各标志,又花了21.5万英镑。 对外关系概述 欧盟对外行动署是欧盟对外关系的主管部门,下设9个总司:人权、全球与多边事务总司,非洲总司,美洲总司,亚太总司,西欧、西巴尔干地区、土耳其与英国总司,俄罗斯、东部伙伴、中亚、地区合作与欧安组织(OSCE)总司,中东与北非总司,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CSDP)和危机应对总司,预算与行政总司,以及欧盟军事参谋部。权限包括传统外交政策以及发展政策、人权、军事安全、民事危机处理等领域。欧盟各成员国以政府间合作方式进行决策。 欧盟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已同16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与多方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和定期领导人会晤机制。欧盟奉行有效多边主义,倡导自由贸易,积极引领国际能源及气候变化合作,强调维护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2016年6月,欧盟发布题为“共同愿景、共同行动:一个更强大的欧洲”的外交与安全政策全球战略,以促进和平与安全、实现繁荣、推进民主、建立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等四大共同利益为目标,以“有原则的实用主义”为对外行动基本纲领。2019年12月,新一届欧盟机构成立后,决定将“实用主义、团结和伙伴关系”作为三大外交原则,强调欧盟要加强地缘政治属性,基于现实主义、内部团结和伙伴关系三个支柱,统筹用好贸易、投资、金融、规则等工具开展对外行动,成为“全面地缘政治参与者”。 同美国的关系 普京与欧洲联盟领导人会晤 美国是欧盟最大贸易伙伴。欧美在多层面、多渠道就国际事务开展合作:以跨大西洋经济理事会加强经济关系;以面向国际危机管理的更紧密合作关系框架协议,加强在全球热点全球领域合作;试图在全球气候变化、银行体系改善等领域,与美国建立更紧密的合作框架。同俄罗斯的关系 欧俄合作关系在全面深化。今后在以下领域的合作将继续拓展:能源供应,投资与创新,防范冲突、反恐和打击有组织犯罪,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环境问题。随着乌克兰局势进一步升级,欧盟开始向俄罗斯实施签证限制和资产冻结等制裁措施,并在欧盟春季峰会上宣布取消原定于6月举行的欧盟峰会。 同中东地区关系 欧盟和地中海中东地区,已经通过“地中海论坛”建立了一个涵盖包括欧盟各成员国在内,截止2014年总共有43个国家,8亿人口的合作联盟。通过经贸协定以及在新能源、环境、船运等领域开展合作项目,欧盟和这些国家的合作关系将继续深化。 2016年2月14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宣布,在同欧盟就犹太人定居点商品产地标识问题达成谅解后,以色列决定恢复同欧盟正常关系。 同日本关系 2018年7月17日,日本和欧盟签署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协定生效后,双方将立即或分阶段取消大部分关税。 对华关系政治关系 1975年5月6日,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外交关系。1983年11月1日,中国与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分别建立外交关系,中国与欧洲共同体正式宣布全面建交。 1998年,中欧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2001年,双方建立全面伙伴关系。2003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政府发表首份对欧盟政策文件。2013年,双方发表《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2014年,中欧提出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中国政府发表第二份对欧盟政策文件。2018年,中国政府发表第三份对欧盟政策文件。双方迄已建立70余个磋商和对话机制,涵盖政治、经贸、人文、科技、能源、环境等各领域。 2014年4月,习近平主席对欧盟总部进行正式访问,同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及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举行会谈、会见,并在欧洲学院发表演讲。这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欧盟总部。2018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来华出席第二十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2019年12月,习近平主席同新任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通电话。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同欧盟轮值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举行视频会晤。 中国—欧盟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建立于1998年。2020年6月,第二十二次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李克强总理以视频方式同欧盟两主席共同主持会晤。 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是中欧就宏观战略问题进行深入沟通的重要平台,建立于2010年。2020年6月,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以视频方式共同主持第十轮对话。 经贸关系 2019年,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来源地、最大出口市场。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二大出口市场。2019年,中欧贸易总额7051.1亿美元,同比增长3.4%,首次突破7000亿美元。今年1-7月,中欧贸易额为3427.6亿美元,同比下降3.1%,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2019年,欧盟对华投资73.1亿美元,中国对欧盟投资75.8亿美元。2014年中欧启动投资协定谈判,2020年9月中德欧领导人视频会晤期间,双方重申于2020年年底前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中欧经贸高层对话是中欧经贸领域最高级别对话机制,建立于2008年。2020年7月,刘鹤副总理同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以视频方式共同主持第八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双方还建有经贸混委会、贸易政策、知识产权、竞争政策等对话机制。 其它领域合作 科技合作 中欧科技合作始于1981年。1991年成立中欧科技合作工作组,1998年改名为“中欧科技合作指导委员会”,定期磋商合作政策和行动措施。1998年,双方签署《中欧科技合作协定》,2004年续签。2003年,中国同欧盟签署“伽利略计划”合作协定,成为第一个参加该计划的非欧盟国家。2009年,双方签署《中欧科技伙伴计划》。2010年,中欧签署关于特别鼓励中欧中小企业开展能源科研创新合作的联合声明,中方为此专门设立为期3年(2011-2013)、金额达1亿元人民币的“中欧中小企业节能减排专项基金”,用以支持双方中小企业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开展科技合作。2014年该基金列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欧积极开展科技项目合作,涉及能源、生物技术、农业、健康医学、自然资源、环境等诸多领域。2012年9月第十五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宣布建立全面的年度创新合作对话。首次对话于2013年11月在华举行,第三次对话于2017年6月在布鲁塞尔举行。双方在《第二十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中提出将共同落实2018—2020年度中欧科技创新旗舰合作项目,并以联合资助机制为基础,在基础研究、前沿学科和重大社会挑战等领域探讨进一步合作的路线图。2019年4月,第四次中欧创新合作对话在布鲁塞尔召开。 气候变化合作 2005年,中欧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宣言,建立了气候变化伙伴关系。2006年,中欧气候变化工作组启动;同年,双方达成气候变化合作滚动工作计划,提出了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清洁技术等诸多合作领域。双方在省级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制订、清洁发展机制能力建设及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研发等领域开展合作。2010年4月,双方建立气候变化部长级对话。2015年6月,中国和欧盟在布鲁塞尔发表中欧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共同面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重大挑战。2017年9月,欧盟、加拿大和中国共同发起的第一次“气候行动部长级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成功举行。2018年6月,第二次“气候行动部长级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2018年第二十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发表《中欧领导人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联合声明》。 2020年7月,韩正副总理同欧盟委员会第一副主席蒂默曼斯举行视频会见,双方就气候变化领域合作达成广泛共识。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同德国、欧盟领导人举行视频会晤,中欧决定建立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机制,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 能源合作 1997年,双方建立能源工作组会议机制。2004年,双方签署和平利用核能研发合作协定。2005年,建立中欧能源交通战略对话机制。2009年,双方先后签署《中欧清洁能源中心财政协议》和《中欧清洁能源中心联合声明》。双方在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反应堆计划(ITER)、氢能、燃料电池、生物燃料、风电、洁净煤、能效与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开展技术合作。2010年4月,设立在清华大学的中欧清洁能源中心正式揭牌。2012年5月,中欧高层能源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宣布建立中欧能源消费国战略伙伴关系。2013年11月,第六届中欧能源对话会在华举行,双方签署了《中欧能源安全联合声明》。2016年7月,双方签署了《中国—欧盟能源路线图(2016-2020)》。2017年,双方签署了《中欧能源合作路线图2017-2018年度工作计划》。2019年4月,双方举办第八届中欧能源对话并签署《关于落实中欧能源合作的联合声明》。 文教、青年合作 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是中欧双方为加强人文交流搭建的高层次平台,建立于2012年。2017年11月,刘延东副总理同欧盟委员会教育、文化、青年、体育委员瑙夫劳契奇在上海共同主持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四次会议。会议期间,双方还举办了“东亚文化之都”与“欧洲文化之都”论坛等活动。 2003年,中欧签署关于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联合声明。2010年10月,首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在布鲁塞尔举行。2012年为“中欧文化对话年”,2月对话年开幕式在布鲁塞尔举行,11月对话年闭幕式在北京举行。2014年,第四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在巴黎举行。 2011年为“中欧青年交流年”,这是中欧建交以来双方联合举办的第一个主题年。 2017年为“中欧蓝色年”,双方就海洋保护、海洋科技和蓝色经济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在深圳举行“蓝色年”闭幕式。2019年,双方举办中欧蓝色伙伴关系论坛和中欧海洋综合管理高级别对话。 2018年为“中国—欧盟旅游年”,双方在此框架下举办一系列活动。1月在意大利威尼斯举行开幕式,11月在陕西西安举行闭幕式。 1994年,上海交通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成立。2007年,中欧签署加强教育合作的联合声明,建立教育政策对话机制。2008年,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成立。2009年,中欧签署《语言合作联合声明》和《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财政协议。 中国高校已开齐欧盟全部24种官方语言课程。2018年,中国赴欧盟国家的留学人员总数约为16.1万,欧盟国家共有约4.7万人来华留学。 2018年中欧人员往来总数约735.5万人次,其中欧盟国家来华320.9万人次,中国赴欧盟414.6万人次。 此外,中欧在财政、金融、工业、农业、交通、信息技术、环保、水利、新闻出版、社会、卫生、司法、行政等领域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对话与合作。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精彩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