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dyspepsia)是一种临床症候群,是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消化不良主要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的“脘痞”、“胃痛”、“嘈杂”等范畴,其病在胃,涉及肝脾等脏器,宜辨证施治,予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消食导滞等法治疗。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症状起因 3 常见疾病 4 诊断 5 鉴别诊断 6 检查 7 治疗 8 临床表现 9 注意事项 10 日常护理

      基本信息

      发病部位:腹部

      中文名称:消化不良

      英文名称:dyspepsia

      分类:功能性消化不良、器质性消化不良

      检查项目:胃镜、X线检查、胃液分析、超声检查、CT或MRI,心电图ECG检查;食管pH测定、胃排空试验、胃电图、十二指肠等

      相关疾病:肝纤维化、胃结石、结肠癌、慢性胆囊炎、胆囊癌、胆道张力低下综合征、成人脐疝、肠道菌群失调症、肝吸虫病等

      治疗原则: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并采取适当对症治疗措施。

      类别:临床症候群

      症状起因

      (一)器质性消化不良

      1、消化系统病变: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等食管病变;胃十二指肠疾病(炎症、溃疡、肿瘤、异物、扭转等);肝脏疾病(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其他良恶性病变);胆道疾病(结石、炎症、囊肿、肿瘤、息肉);胰腺慢性疾病(炎症、肿瘤、结石)。

      2、腹腔内疾患:各种腹内恶性肿瘤,肝、胆、肠道的黏连、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肝、脾曲综合征等。

      3、全身疾病:糖尿病、慢性肾炎、胶原病、心脏病、甲亢或甲减、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等。

      4、药物:酒精、非甾体类抗炎药、各种抗生素、洋地黄、钾盐及其他。

      (二)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肠道动力障碍、精神因素、应激因素等。

      常见疾病

      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胃十二指溃疡、胃癌、消化道异物、胃十二指肠扭转、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其他肝脏良恶性病变、胆道结石、胆道炎症、囊肿、胆道肿瘤、息肉、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各种腹内恶性肿瘤、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肝、脾曲综合征、糖尿病、慢性肾炎、胶原病、心脏病、甲亢或甲减、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等。

      诊断

      如果患者有消化不良,先让患者详细描述其症状,症状发生频率,通常何时发作,与饮食是否有关。服药或其他方法可否缓解及加重症状。患者是否有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病史,患者尿色是否有改变。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或过大精神压力阶段。注意患者腹部体格检查,检查腹肌张力、有无腹水、腹部瘫痕、病、黄疸、尿素霜及瘢痕等。听诊肠鸣音,触诊腹部注意肌张力、疼痛情况、有无器官增大,叩诊腹部是否呈鼓音。最后检查生命体征,询问患者生活习惯,评价其意识状态,听诊心脏有无奔马律及杂音,叩诊肺部。注意有无水肿及淋巴结肿大情况。后根据症状体征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排除器质性病变。

      鉴别诊断

      (一)器质性病变消化不良的鉴别诊断

      1、消化系统以外疾病所致消化不良

      包括有心、脑、肾、肺疾病及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胶原病等。除了厌食、上腹胀等一般消化不良症状外,主要还有其原发疾病之特征性表现,如心律失常、心衰表现;脑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呼吸功能改变等,辅以某些特殊检查如:ECG、心脏B超、头部CT、选择性血管造影、肾功能检查、胸片、呼吸功能测定、血尿搪测定;甲状腺功能测定等可助鉴别,而药物所致消化不良,有明确的使用胃肠刺激的药物史。当然应注意排除其他器质性原因。

      2、消化系统疾病所致消化不良

      包括上消化道炎症、憩室、肿瘤、溃疡、肝胆疾病、胰腺疾病、消化系结石病等。虽然这些疾病临床表现各有其特点,但有时不典型,一般需借助于胃镜、钡餐、消化系B超、CT、MRI、ERCP、食道pH测定、肿瘤标记物测定等均可一一鉴别。

      (二)胃肠功能性病变所致消化不良鉴别诊断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诊断标准如下:

      1、消化不良的症状在1年中持续4周以上。

      2、内镜检查无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溃疡、糜烂和肿瘤性病变,也无这类疾病病史。

      3、B超、X线、CT、MRI和有关实验室检查排除了肝、胆、胰腺疾病。

      4、无精神病、结缔组织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及肾脏病存在。

      5、无腹部手术史。

      检查

      1、体格检查:应按序全面检查,有无黄疸,以确定或排除肝胆疾病等;有无心脑血管病、甲状腺及胶原病之体征,以确立或排除胃肠外疾病所致消化不良,详细的腹部体查,可以找出是否具有肝、胆、胃、十二指肠等部位疾病的线索,从而做进一步检查。

      2、一般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可发现有无尿糖、尿蛋白或粪潜血;血化验如血糖、BUN、电解质亦很重要。必要时查肝功能、肝炎及肿瘤标记物。

      3、特殊检查:胃镜、X线检查、胃液分析、超声检查、CT或MRI,心电图ECG检查;食管pH测定、胃排空试验、胃电图、十二指肠、胃反流试验(钡餐或核素法查)、胃、十二指肠测压、内镜等,可根据病人病史、体查、实验室检查之线索选择一种或几种特殊检查,以确定消化不良系何器质性病变抑或FD。

      治疗

      1、胃肠器质性消化不良者,先明确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辅以护胃及对症处理。

      2、FD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如上腹痛、烧心、反酸等,主要以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阻滞剂;上腹胀、恶心者则以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等药,注意纠正不良饮食习惯;上腹胀伴嗳气而无气排出,与情绪有关者,则可用暗示疗法或加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痉挛性上腹痛者,以解痉灵、硝酸甘油等药物治疗。需要指出的是伴有Hp感染的FD,根除Hp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临床表现

      (一)器质性消化不良

      具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可见。

      (二)功能性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一组常见的消化道综合征,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临床上有持续性、反复发作的上腹部不适,餐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厌食、恶心、呕吐、反酸等症状。经胃镜、胃肠X线造影、B超等检查,除外胃肠和全身器质性病变,可诊断功能性消化吸收不良。起病多缓慢,病程常经年累月,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不少患者由饮食、精神等因素诱发。部分患者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无贫血、消瘦等消耗性疾病表现。

      注意事项

      1、腹部体位常不能缓解消化不良,但是进食及抑酸药可缓解症状,所以要常备食物,且进食前或进食后1小时服用抑酸药,因各种食物可引起消化不良,如果需要于饭后服用。

      2、给患者提供安静的环境以缓解压力,使患者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建议患者通过其他方法如深呼吸、幻想以缓解压力。另外,准备给患者做内镜检查明确诊断。

      3、建议患者少食多餐,避免进食可引起症状的食物,比如咖啡、茶叶,喝酒及抽烟。

      日常护理

      1、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

      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对护土有信赖感。针对患者精神、心理、社会因素与本病的关系,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掌握个体化原则,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和蔼可亲,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与患者交谈时应自然、大方,以减少患者的顾虑;对患者要做耐心的解释,交谈前应了解患者的知识水平,选择合适的谈话内容,使之产生亲切感,有利于转移患者的消极情绪,引导他们把压抑的情绪讲出来,以便于进行积极的疏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给予精心关照,对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给予解决。

      2、用药指导

      告知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不要盲目停药和更改剂量,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更好控制病情;向患者讲解药物的用法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抗抑郁的药物的不良反应),要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调整用药。

      3、饮食指导

      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禁止烟、酒,合理饮食。原则是少量多餐、不要过饱、营养适中,少渣、少盐、少油腻、易消化、清淡等。也可根据不同年龄患者进行个性化饮食指导,如以胃灼热上腹痛症状为主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咖啡、巧克力、酸性食物及暴饮暴食;以腹胀、早饱、嗳气症状为主的患者,应避免摄入过多的红薯、土豆等;对于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要少量多餐,有利于胃的排空。

      4.运动指导

      指导患者通过体育锻炼寻找乐趣、忘却症状。适当增加运动量,可促进胃肠蠕动,运动内容和方法可根据性别和体力等情况考虑,如散步、慢跑、打球、跳绳等户外活动。强调腹式呼吸和腹肌锻炼,使膈肌和腹肌活动增加,对内脏起到按摩和被动牵拉运动的作用,从而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改善腹胀、嗳气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