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喉貂
黄喉貂
黄喉貂(拉丁学名:Martes flavigula,英文名:Yellow-throated marten),又名青鼬、密狗、黄猺。属食肉目鼬科貂属哺乳动物。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吻尖,耳相当大,四肢短,爪发达,尾圆柱状。下颏白色并向后延伸至耳下,喉部白色或淡黄色;体背部橙黄色或黄褐色;在体中部渐过渡为黑褐色,胸部橙黄色或黄褐色;腹部淡黄褐色或浅黄白色;头部、后肢及尾黑褐色。主要捕食林麝(shè)、小麂(jǐ)、幼小的野猪、各种鼠类、兔子、鸟类及大型昆虫。国外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中国分布于四川、广西等省区,贵州各县市均有分布。栖息地包括多种多样的天然林、灌木林、人工林等不同类型。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形态特征
3 生活习性
4 分布范围
5 繁殖饲养
6 种类介绍
7 主要价值
8 动物保护
基本信息
目:食肉目
科:鼬科
门:脊索动物门
纲:哺乳纲
英文名称:Yellow-throatedMarten、JavanYellow-throatedMarten
体长:45~65厘米
别名:青鼬、蜜狗、黄腰狸、黄腰狐狸、黄猺
亚种:10亚种
保护级别: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拉丁学名:Martes flavigula
界:动物界
属:貂属
种:黄喉貂
命名者及年代:Boddaert,1785
中文名:黄喉貂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亚纲:真兽亚纲
形态特征
黄喉貂
黄喉貂体长56-65厘米,尾长38-43厘米,体重约2-3千克。耳部短而圆,尾毛不蓬松。体形柔软而细长,呈圆筒状。头较为尖细,略呈三角形;圆耳朵;腿较短,四肢虽然短小,但却强健有力,前后肢各有5个趾,趾爪粗壮弯曲而尖利。身体的毛色比较鲜艳,头及颈背部、身体的后部、四肢及尾巴均为暗棕色至黑色,喉胸部毛色鲜黄,包括腰部呈黄褐色,其上缘还有一条明显的黑线,因此得名。腹部呈灰褐色,尾巴为黑色,皮毛柔软而紧密。生活习性
黄喉貂
黄喉貂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以食物及隐蔽为主要条件而多活动于森林中。这种食肉动物的性情凶狠,常单独或数只集群捕猎较大的草食动物。其行动快速敏捷,尤其是在追赶猎物时,更加迅猛,在跑动中还能进行大距离的跳跃,它还具有很高的爬树本领。常在白天活动,但早晚活动更加频繁。行动小心隐蔽,视觉良好。当在林中巡游时,如闻异声,必先止步,窥听响动,有时还静伏树极间,观察地面的动静,如系可捕的猎物,则跳下扑杀之食物习性
黄喉貂
黄喉貂是典型的食肉兽,从昆虫到鱼类及小型鸟兽都在它的捕食之列。小兽中,常捕食在树上活动的松鼠及鼯鼠。此外,除捕食幼鸟外,还捕食大型的野鸡类,如环颈雉、勺鸡、白鹇等。还可合群捕杀大型兽类,如小麂、林麝、斑羚,甚至小野猪。除动物性食物外,也采食一些野果、浆果。主要食物包括鼠、獾、狸、鸟和鸟卵、鱼,以及植物的果实等,特别喜欢攻击紫貂和松鼠,甚至也能猎捕比它的体形大得多的山羊、麝和鹿等,当食物缺乏时也吃动物的尸体,偶尔潜入村庄偷吃家禽。栖息环境
黄喉貂
栖息地海拔高度为3000米以下。活动于常绿阔叶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区。大面积的丘陵或山地森林中,但不受林型的影响,从中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红松林,秦岭山地的针阔叶混交林,到云南西双版纳的季雨林,台湾、海南的高山森林,都有它的踪迹。分布范围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爪哇、婆罗洲、苏门答腊岛)、韩国、朝鲜、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半岛、沙巴、砂拉越)、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俄罗斯联邦、泰国、越南。
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江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繁殖饲养
黄喉貂
黄喉貂6-7月发情。妊娠期(包括受精卵延迟着床期)9-10个月。次年5月产仔,每胎2-4仔,饲养寿命可达14年。由于它的分布区范围较大,所以繁殖的时间也可能不一致,在中国南方一般在春季繁殖,雌兽产仔于树洞中,每胎约产2仔。每年春季产仔,每胎产2-3仔。种类介绍
中文名称 | 学 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
1 | 黄喉貂东北亚种 | Martes flavigula aterrima | Pallas, 1811 |
2 | 黄喉貂台湾亚种 | Martes flavigula chrysospila | Swinhoe, 1866 |
3 | 黄喉貂指名亚种 | Martes flavigula flavigula | Boddaert, 1785 |
4 | 黄喉貂印度亚种 | Martes flavigula gwatkinsii | Horsfield, 1851 |
5 | 黄喉貂海南亚种 | Martes flavigula hainana | Hsu & Wu, 1981 |
6 | 黄喉貂苏门答腊亚种 | Martesflavigulahenrici | Schinz, 1845 |
7 | 黄喉貂印度支那亚种 | Martes flavigula indochinensis | Kloss, 1916 |
8 | 黄喉貂马来西亚亚种 | Martes flavigula peninsularis | Bonhote, 1901 |
9 | 黄喉貂爪哇亚种 | Martes flavigula robinsoni | Pocock, 1936 |
10 | 黄喉貂婆罗洲亚种 | Martes flavigula saba | Chasen & Kloss, 1930 |
主要价值
黄喉貂
虽然黄喉貂的毛绒比较厚软、板质良好,但由于毛绒不厚,也不稠密,短而硬,保温性能欠佳,再加上毛色较杂,即使染成黑色,毛色也难均匀,所以皮毛的质量不很理想,价值远不如紫貂。动物保护
黄喉貂
由于黄喉貂是一种生活在森林地区的动物,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至少在东南亚地区的范围内,由于森林面积减少,导致整体的数量减少。不过,该物种仍生存在剩余的森林(包括次生林)中,也许是因为它们不是大多数居民食物中的首选,其善于攀援的能力,降低了掉入陷阱和其他风险,以及可以轻松地从狗的追逼下逃脱。因此在群体水平上,没有显着的威胁。偶尔在西伯利亚(俄罗斯)和朝鲜,为了得到它们的皮毛而被追杀,但是,这并不构成一个全球性的威胁,只是对当地的数量产生影响,黄喉貂分布很广泛。原来的数量也比较多,但随着被捕食动物的减少,它们的数量也相应的减少了。保护级别
黄喉貂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属于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