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

学科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工业设计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简称ID。指以工学、美学、经济学为基础对工业产品进行设计。

工业设计分为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传播设计、设计管理4类;包括造型设计、机械设计、电路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规划、室内设计、建筑设计、UI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动画设计、展示设计、网站设计等。工业设计又称工业产品设计学,工业设计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美学,人机工程学,机械构造,摄影,色彩学等。工业发展和劳动分工所带来的工业设计,与其它艺术、生产活动、工艺制作等都有明显不同,它是各种学科、技术和审美观念的交叉产物。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设立背景 3 发展历程 4 培养目标 5 培养规格 6 开设课程 7 课程体系 8 教学规范 9 开设院校 10 学术范畴 11 考研方向

      基本信息

      中文名:工业设计

      简称:ID设计

      专业层次:本科

      专业类别:工科机械类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外文名:Industrial Design

      专业代码:580109

      学科门类:工学

      修学年限:四年

      设立背景

      工业设计起源于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德国魏玛市“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在两德统一后位于魏玛的设计学院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发展历程

      1993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中工业设计(080316)由工业造型设计(工科试06)和工业造型设计(社科1218)合并而来 。

      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中工业设计专业代码由080316调整为080303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中工业设计专业代码由080303调整为080205 。

      2020年2月,在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工业设计专业隶属于工学、机械类(0802),专业代码:080205

      培养目标

      工业设计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掌握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毕业后能从事专业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培养规格

      学制与学位

      工业设计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总学分建议150~190学分。各高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设定。

      业务能力

      (1)具有数学、自然科学和工业设计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具有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

      (3)具有设计机械系统、部件和过程的能力。

      (4)具有对工业设计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能力。

      (5)具有在工业设计实践中选择、运用相应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

      (6)具有在多学科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

      (7)能够理解、评价工业设计实践对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8)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科特点、行业和区域特色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在上述业务要求的基础上,强化或者增加某些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形成人才培养特色。

      开设课程

      专业学习主要内容:该专业设置产品设计、环境设施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化设计、展示与陈设设计5个专业选题方向,主要开设画法几何、阴影透视、工程制图、设计初步等基础课程,以及视觉传达设计及原理、产品设计及原理、环境设施设计及原理、工业设计工程基础、工业设计史等专业主干课程和其他相关系列课程。

      课程体系

      由学校根据自身定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自主设置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应能支持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的达成。

      人文社会科学类教育应能够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

      数学和自然科学类教育应能够使学生掌握理论和实验的方法,为学生将相应基本概念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表述,建立数学模型,并能进行分析推理奠定基础。

      学科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与实践环节应能体现以数学和自然科学为基础,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该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人文和社会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数学和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实践性环节至少占总学分或总学时的20%,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30%。

      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理论课程

      通识类课程

      (1)人文社会科学类

      除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外,由各高校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

      (2)数学和自然科学类

      主要包括数学和物理学,并合理考虑化学和生命科学等知识领域。

      数学主要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微分方程、概率与数理统计、计算方法等相关知识领域。物理学主要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学等相关知识领域。

      数学、物理学的教学内容应不低于教育部相关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基本要求。各高校可根据自身人才培养定位提高数学和物理学(含实验)的教学要求,以加强学生的数学、物理学基础。

      基础类课程

      学科基础知识被视为专业类基础知识,教学内容应覆盖以下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工程图学、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等)、热流体(流体力学、热力学或传热学)、电工电子学、材料科学基础等 。

      专业类课程

      工业设计专业核心知识领域包括:美术基础、设计手绘、构成基础、设计概论、设计形态与表现、智能设计、产品语义学、工业设计史、设计心理学、人机工程学、产品创新设计、交互设计基础、工业设计工程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等 。

      实践教学

      工程训练

      学生通过系统的工程技术学习和工艺技术训练,提高工程意识、质量、安全、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包括机械制造过程认知实习、机械制造基础训练、先进制造技术训练、机电综合技术训练等。

      实验课程

      实验类型包括认知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等,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实施和测试分析的能力。

      课程设计

      专业主干课程应设置独立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产实习

      培养学生观察和学习各种加工方法;学习各种加工设备、工艺装备、物流系统或流程型工艺装备的工作原理、功能、特点和适用范围;了解典型零件、部件和设备的加工和装配工艺路线;了解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了解先进的生产理念和组织管理方式;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技创新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工程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

      毕业设计(论文)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培养创新能力。选题应符合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工程研究类和工程设计类选题应有恰当的比例,一人一题。应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或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指导,支持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应制定与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相适应的标准和检查保障机制,对选题、内容、学生指导、答辩等提出明确要求,保证课题的工作量和难度,并为学生提供有效指导 。

      教学规范

      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要求

      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满足专业教学需要,每个专业至少应有10名专任教师,专业生师比不高于24:1。校外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应不高于25%。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应不低于50%。

      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应不低于30%。

      教师背景和水平要求

      (1)专业背景

      从事各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其本科、研究生学历中,至少有一个学历为机械类专业或相关理工基础类专业。

      (2)工程背景

      专任教师中具有企业或相关工程实践经验的比例应不低于20%,从事过工程设计和研究背景的比例应不低于30%。

      教师发展环境

      各高校应建立基层教学组织,健全教学研讨、老教师传帮带、集体备课和重点研讨教学难点等机制。

      各高校应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有合理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为教师进修、从事学术交流活动提供支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

      各高校应拥有良好的相应学科基础,为教师从事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基本的条件、环境和氛围。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工程设计与开发、社会服务等。使教师明确其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责任,不断改进工作,满足专业教育不断发展的要求。

      教学条件

      教学设施要求

      (1)教室、实验室及设备在数量和功能上满足教学需要。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使学生能够方便地使用。

      (2)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实验设备充足、完备,满足各类课程教学实验的需求,实验技术人员数量充足,能够熟练地管理、配置、维护实验设备,保证实验条件的有效利用,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3)建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地,吸引学生广泛参与科技活动,提高创造性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4)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在教学过程中为全体学生提供稳定的参与工程实践的平台和环境。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员应理解实践教学日标与要求,配备的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应具有项目开发或工程经验。

      信息资源要求

      配备各类图书、手册、标准、期刊及电子与网络信息资源,能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和教师专业教学与科研所需。

      教学经费

      教学经费有保证,生均年教学运行费不低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能满足专业教学、建设、发展的需要,且随着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而稳步增长。

      已建专业除正常教学运行经费外,应有稳定的专业建设经费投入,满足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维护更新、图书资料购买、实习基地建设等需求。

      新开办专业应保证一定数额的不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在内的专业开办经费,特别是要有实验室建设经费。

      质量管理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要求

      各高校应对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理论课程、实验课程等)建立质量监控机制,使主要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处于有效监控状态;各主要教学环节应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应建立对课程体系设置和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的定期评价机制,评价时应重视学生与校内外专家的意见。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要求

      各高校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质量、毕业生职业满意度和工作成就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等;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毕业生跟踪反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作为进行质量改进的主要依据。

      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要求

      各高校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针对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

      就业方向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就业范围较广,可以到建筑类产品设计、室内外环境与设施设计、产品包装、广告设计、平面设计、展示设计、陈设设计、产品研发等设计公司、建筑设计研究院(所)或相关企业中的相关专业部门从事相关设计、科研和管理工作。

      开设院校

      北京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北方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
      天津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商业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天津大学
      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
      河北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科技学院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美术学院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科技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燕山大学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石家庄东方美术职业学院
      山西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太原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中北大学太原工业学院
      山西大学
      内蒙古
      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
      辽宁
      沈阳工业大学大连民族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大连大学鞍山师范学院渤海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沈阳理工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工业大学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沈阳工学院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大连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东北大学
      吉林
      吉林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延边大学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动画学院长春大学
      北华大学吉林化工学院长春理工大学
      黑龙江
      佳木斯大学哈尔滨石油学院东北石油大学哈尔滨华德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齐齐哈尔大学
      上海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
      江苏
      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工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淮海工学院
      淮阴工学院无锡太湖学院常州大学盐城工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师范大学
      扬州大学金陵科技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徐州工程学院
      南通大学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学院
      浙江
      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中国美术学院
      嘉兴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宁波大学中国计量学院浙江科技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宁波工程学院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树人大学
      安徽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合肥学院滁州学院
      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安徽新华学院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福建
      国立华侨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州大学至诚学院三明学院福州大学福建江夏学院
      江西
      南昌工程学院江西理工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华东交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共青学院
      南昌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
      山东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滨海学院枣庄学院青岛大学泰山学院潍坊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山东理工大学齐鲁工业大学枣庄学院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淄博职业学院青岛工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烟台南山学院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威海职业学院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
      河南
      郑州大学中原工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科技大学郑州华信学院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大学荆楚理工学院湖北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美术学院武汉工程大学长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
      江汉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南
      中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南华大学湖南工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怀化学院湖南工业大学湘潭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
      广东
      湛江师范学院广东海洋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白云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松田学院韶关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汕头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五邑大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广西
      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科技大学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梧州学院
      重庆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师范大学长江师范学院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大学
      四川
      西南交通大学攀枝花学院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成都东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西南石油大学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成都工业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贵州大学
      云南
      西南林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
      陕西
      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
      宝鸡文理学院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理工学院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长安大学
      甘肃
      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
      青海
      青海大学
      新疆
      新疆大学

      学术范畴

      工业设计工业设计

      随着工业设计领域的日益拓宽,不同领域又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工业设计的领域进行划分: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传播设计、设计管理。

      1、按照艺术的存在形式进行分类:

      一维设计,泛指单以时间为变量的设计; 二维设计,亦称平面设计,是针对在平面上变化的对象,如图形、文字、商标、广告的设计等。三维设计,亦称立体设计,如产品、包装、建筑与环境等; 四维设计,是三维空间伴随一维时间(即3+1的形式)的设计,如舞台设计等。

      2、从人、自然与社会的对应关系出发,按照学科形成的本质含义上分类 :

      人、自然、社会组成了最基本的关系圈,其分类的对应关系大致是:

      ◆ 产品设计:相当于狭义工业设计,是以三维设计为主的;

      ◆ 环境设计:包括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城市与地区规划、建筑施工计划、环境工程等;

      ◆ 传播设计是对以语言、文字或图形等为媒介而实现的传递活动所进行的设计。根据媒介的不同可归为两大类:以文字与图形等为媒介的视觉传播;以语言与音响为媒介的听觉传播。

      3、按照工业设计概念与界定来分类: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工业设计与工艺美术设计的界限正在变得日益模糊,一些原属于工艺美术设计领域的设计活动兼具了工业设计的特点,如家具设计与服装设计。 工业设计作为连接技术与市场的桥梁,迅速扩展到商业领域的各个方面:

      ◆ 广告设计:包括报纸、杂志、招贴画、宣传册、商标等;

      ◆ 展示设计:包括铺面、橱窗、展示台、招牌、展览会、广告塔等;

      ◆ 包装设计:包括包装纸、容器、标签、商品外包装等;

      ◆ 装帧设计:包括杂志、书籍、插图、卡通与版面设计等。

      即便是在自成体系的建筑领域中,工业设计也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考研方向

      工业设计专业可报考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方向、工业设计方向)、设计学等领域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