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貂熊
貂熊
貂熊(学名:Gulo gulo Linnaeus),别名月熊、飞熊,是鼬科貂熊属动物,已列入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貂熊的外形像獾,尾巴像貂,脚掌像熊,性情像狼,身形介于貂与熊之间,体长80-100厘米,重8-25千克,毛被棕褐色;尾巴粗大;头大耳小,背部弯曲,四肢短健。它捕捉狐狸、野猫、狍子、麝等动物,也吃蘑菇、松籽等植物性食物。其分布于北极边缘及亚北极地区,东北大兴安岭和新疆阿尔泰山区。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形态特征
3 生活习性
4 分布范围
5 繁殖饲养
6 种类介绍
7 主要价值
8 动物保护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貂熊
拉丁学名:Gulo gulo Linnaeus
科:鼬科
界:动物界
属:貂熊属
纲:哺乳纲
亚纲:真兽亚纲
体长:80.0~100.0cm
域:真核域
形态特征:毛被棕褐色、尾巴粗大、头大耳小、背部弯曲、爪长而直、不能伸缩
命名者:Linnaeus
亚种:6
目:食肉目
亚目:裂脚亚目
二名法:Gulo gulo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种:貂熊
分布区域:北亚、北欧、北美
体重:8.00-25.00kg
保护级别:无危(IUCN标准)、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别名:狼獾、月熊、飞熊、熊貂、山狗子、土狗子、掌熊
命名年代:1758年
形态特征
貂熊
貂熊是现存最大的陆生鼬科动物,貂熊在身体外形上介于貂与熊之间,身体和四肢粗壮像熊,但有一条长尾则象貂。身体不大,体型粗壮,连头带尾长约80~100厘米,尾长18厘米左右,体重达8~25千克。毛被棕褐色,体侧向后沿臀周有一淡黄色半环状宽带纹,状似“月牙”,故有“月熊”之称;由于两肋至后腿根部的毛延长,长度可达12厘米,如同围着一圈长长的“毛裙子”,加上它蓬松的尾毛,在密林中自由跳窜和自高处跳下时烈烈飘动,宛如飞翔,故貂熊又被称为“飞熊”。尾巴粗大,尾毛黑褐色,呈丛穗状下垂。头大耳小,背部弯曲,四肢短健,跖行性,爪长而直,不能伸缩。毛色随着季节的变换,每年要脱换两次,10月换上的冬毛颜色较深,4~5月换上的夏毛颜色较浅。无论冬毛还是夏毛,都与它所栖息的环境一致,形成较好的保护色。貂熊的毛皮又长又厚,有很强的保温性和耐用性。
随着亚种的不同,一般分布区越靠近北部的体形越大,分布区越靠近南部的体形越小。雄性貂熊要比雌性大许多。
生活习性
貂熊
貂熊是中小型食肉类动物中凶悍的一种,猞猁也让它三分。貂熊生性机警,行动隐蔽,平时多单独栖居,只是在繁殖期间才营家族式生活,善长途奔走、游泳、攀援,常在密林中自由跳窜。貂熊属夜行性动物。视觉敏锐,但嗅觉稍差。在自然界中天敌很少,肛门附近有发达的臭腺,臭腺分泌出的臭液散发出来的气味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有时,貂熊会在臭液上打个滚,使臭味遍布全身,让敌方无从下口,它便趁机逃之夭夭。利用尿液保存食物(将尿液撒在食物周围,使其他动物不敢窃取)是其适应环境的独特方式之一。
貂熊有半冬眠的习惯,到了白雪皑皑的冬季,许多动物都找隐蔽处过冬,有些还进入冬眠,而貂熊却仍旧在山林里游荡,四处为家,只有少数呈半冬眠状态,趴伏在洞穴中半睡半醒,一有风吹草动便醒来走出洞外。
貂熊冬季的平均昼夜活动距离为14.3km;雄性最大领域可达686.5k㎡,雌性最小领域为138.8k㎡,平均领域面积为200-500k㎡。其分布的特点是稀疏的广泛分布,一个个体常常需要几百平方公里的面积,其生态学特点要求提供相当大面积的栖息地才能满足一个貂熊种群长期生存的要求。
食物习性
貂熊脚印
貂熊生性贪吃,其拉丁学名的原意即为“贪吃”。食物很杂,喜食大型兽的尸肉或盗食猎人的猎物。包括驯鹿、马鹿一类大型食草动物的雌兽和幼仔,还捕捉狐狸、野猫、狍子、麝、小驼鹿、水獭、松鸡、榛鸡、鼠类等大大小小的动物,也吃蘑菇、松籽或各种浆果等植物性食物,尤其是爱吃蜂蜜。貂熊会采用由树枝上突然飞降下去捕猎的方式,为了捕到猎物,经常躲藏在其他动物经常经过的小路旁,有时干脆藏在树上,当动物走过时,一跃而下,突然袭击,加上它的爪牙锐利,力气也大,猎物很难逃脱。有时,貂熊也会冒险从比它体形大得多的食肉动物,例如狼、熊等的口中夺取食物。
在西伯利亚和北美,貂熊常常偷盗人类的食物、偷盗或毁坏人们的器物。猎人安装好的捕套器,常常被它毁掉,而它却能很好地躲避圈套。猎人套着的毛皮兽如银狐、黑貂之类,也常被貂熊吃掉或咬坏。
栖息环境
貂熊
貂熊是典型的栖息于亚寒带、寒温带的针叶林、亚热带丘陵地带竹林和冻土草原地带的动物,活动范围广,从山地冻土区到岩石裸露的山顶,都有它的踪迹,最喜欢的生境是草类一白桦一落叶松林和杨树河岸林,其次为钻天杨—甜杨一河岸林,有时也在草类一杨桦阔叶林和迹地灌丛,以及杜鹃一落叶松林或杜鹃一樟子松林等,冬季一般多在海拔600米以下的山腰或山麓林缘中,尤其喜欢在森林中的沼泽地、河谷以及溪流的发源地等处活动,特别喜欢在森林的边缘活动。在大兴安岭北部林区,貂熊主要栖息在落叶松林里。据1992的调查,发现貂熊对山地坡向的选择率占43.5%,调查中曾找到5个洞,4个在阴坡。此外,貂熊较喜在山坡下位的沟塘、溪谷和台地活动,其出现频次为58.7%;而雪被的厚度似乎对貂熊的活动影响不大。繁殖时筑巢于树洞、悬崖、石缝中,或占据其他小动物巢穴;在非繁殖季节无固定的巢穴,栖于岩缝或其他动物遗弃的洞穴中。
貂熊没有固定的迁徙路线和巢穴,不筑巢穴,也不挖洞,常常借住熊、狐狸、獾、旱獭等动物的废弃洞穴,或者以山坡裂缝或石头堆中的空隙为家,甚至栖身于树根、倒木之下或枯树空洞之中,但每个洞通常都有2个出口,便于遇到危险时逃匿。
分布范围
貂熊
貂熊为环北极型动物,包括两个亚种.分布在北半球的广大地区(欧亚和北美大陆北部),包括北极、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西伯利亚、斯堪的纳维亚,它们还出现在俄罗斯以及波罗的海各国。历史上,貂熊曾出现在北美南部地区,例如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等地。中国多见于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如黑龙江乌底河保护区)有分布。中国多为边缘分布区。
原生国家:加拿大、中国、爱沙尼亚、芬兰、蒙古、挪威、俄罗斯、瑞典、美国。
繁殖饲养
简介
貂熊
貂熊的婚配制度为“一夫多妻”制,雌兽1年仅发情1次,一般在秋季交配,受精卵发育有滞育现象,直到12月至翌年3月才着床发育,1~4月产仔,每胎产2~5仔。人工饲养条件下的妊娠期272天;一般每胎2~3仔。雌兽的妊娠期为121~272天不等,但实际胚胎生长期只有2个月左右,其余2~7个多月为受精卵滞育期或游离期。母兽哺乳和抚育期8~10周。秋季幼兽和母兽分开,2或3年后性成熟,寿命16年左右。详细
貂熊决不允许同性出现在自己的领地,即使自己的孩子也不例外。所以,貂熊一旦成年,就会被父母赶离家园,自立门户开始新的生活。不过,在异性之间,领地是可以重合的。一般来说,雄性貂熊的领地覆盖了3~4只雌性貂熊的领地。
每年秋季是貂熊的发情期,雌雄貂熊以特殊的吼声吸引异性。在非繁殖的季节里,貂熊并无固定的巢穴。为了产崽,怀孕的雌兽会自己动手挖掘洞穴,修建两米宽、一米高、入口只有约30厘米的“产房”。貂熊的妊娠期长达7个月,但实际上受精卵只需两个月便发育完毕。雌性貂熊在秋季交配完成后,并不会立即让受精卵发育。它们会精心计算,要到第二年的春季(那是一年中食物最充足的时间)才会产下幼兽。
貂熊
貂熊每胎产崽2~5只,刚出生的小貂熊只有橘子大小,全身覆盖着灰白色的毛,只能闭着眼睛吃和睡。小貂熊要满月之后眼睛才能完全睁开,同时毛色慢慢变成成年貂熊的棕褐色。貂熊的哺乳期只有3个月,但有意思的是,5个月大的小貂熊偶尔也会趁母亲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吮上一口奶。断完奶,小貂熊就开始跟随母亲走出家门,学习各种生存技能,爬树、游泳、捕鱼、猎食,都是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在出生后两三年的时间里,它们一直跟随母亲和偶尔回家的父亲生活。小貂熊成年之后,就会一一离开家园,女儿不用远行,通常它们的新领地离母亲的领地只有几十公里的距离,儿子则会被父亲驱逐到几百公里之外。
人工繁育
动物园饲养的貂熊至1992年只有5只(哈尔滨3只,北京和成都动物园各1只)。但皆无繁殖记录。
种类介绍
序号 | 拉丁名 | 命名者 | 命名年 |
---|---|---|---|
01 | Gulo gulo albus | Kerr | 1792 |
02 | Gulo gulo gulo | Linnaeus | 1758 |
03 | Gulo gulo katschemakensis | Matschie | 1918 |
04 | Gulo gulo luscus | Linnaeus | 1758 |
05 | Gulo gulo luteus | Elliot | 1904 |
06 | Gulo gulo vancouverensis | Goldman | 1935 |
主要价值
貂熊的毛皮产量很少,质量亦欠佳,所以利用价值不大。貂熊在自然界猎食马鹿、驯鹿、驼鹿等经济动物的幼崽,为狩猎业带来一定的害处。然而,其在自然界的生态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动物保护
清朝末年时在依兰县和宁安县,以及长白山等地有过貂熊的足迹,但20世纪末仅剩下大兴安岭地区还有少量残存的种群。据1989-1992年的调查,大兴安岭林区貂熊的种群数量估计为183±38只,栖息总面积8万多k㎡(平均分布密度为1只/461k㎡)其中西坡有107±31只,东坡76±9只。据1976年调查,仅塔河、新林、松岭及甘河林业局范围内就有268只,其平均分布密度1只/182k㎡(1只/100-500k㎡),据计算15年内其分布密度下降了2.68倍,平均每年下降率约为7.93%(1994)。阿尔泰林区的貂熊数量甚少。总的看来,中国貂熊估计为200只左右,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已有的保护区只能给少数个体提供生存空间,貂熊对非保护区的依赖性更强。
濒危原因
栖息地恶化和消失是对貂熊致命的威胁。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兴安岭开发,大片森林被伐,加之大面积森林火灾,人口迅速增长,各种生产活动急剧增加,严重地侵吞和破坏了貂熊的生境,使它退缩到更靠近西部和北部的森林腹地。而且由于大中型食肉类和被捕食动物都已显著减少,貂熊的食物来源也随之减少。貂熊的数量和迁移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冬季食物供应的影响。雌性貂熊的妊娠期正好是在冬季,因而冬季食物缺乏造成的后果更严重(1989)。此外,过度捕猎,也导致种群的减少,据不完全统计约达百只(1994)目前该种群数量大量减少,很罕见了。
保护措施
已有:
貂熊
中国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列为国家1级重点保护动物。其分布的自然保护区有黑龙江乌底河保护区。建议:
- 加强貂熊的生物学研究工作,探讨限制貂熊种群密度的因素、迁移类型以及生境条件,以更好地制定貂熊生存策略;
- 加强法律保护,在一定的季节(如繁殖季节2~4月),禁止包括其他物种的任何打猎和各种人为干扰活动,保证其食物的丰度(特别是冬季)和繁殖期环境条件,促使貂熊种群数量的增长。
保护级别
貂熊
已列入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989);已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996),评估等级——稀有物种;
已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评估等级——濒危物种(EN A1acd);
暂未列入《华盛顿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
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2009)——无危物种(LC)。
(图册图片来源:名片,貂熊1,貂熊2,貂熊3)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