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梁素海

乌梁素海乌梁素海

乌梁素海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

乌梁素海是地球上同纬度最大的湿地,并已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也是全球范围内干旱草原及荒漠地区极为罕见的多功能湖泊,素有“塞外明珠”之称。

乌梁素海是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十分著名的鸟类迁徙地和繁殖地,湖区内有各种鸟类180多种。2022年,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修复项目进入整体验收阶段。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历史沿革 3 地理环境 4 自然资源 5 旅游信息 6 湖泊简介 7 生态特征 8 湖泊现状 9 当地特产 10 媒体评价

      基本信息

      中文名:乌梁素海

      代表景点:乌梁素海

      门票价格:25元

      开放时间:8:00至19:00

      气候类型:半干湿的中温带季风气候

      下辖地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

      别名:Улиастай

      邮政编码:014400

      外文名:In Wuliangsuhai

      省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

      地理位置: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

      占地面积:300平方千米

      邮政区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

      车牌代码:蒙L

      所属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

      历史沿革

      乌梁素海历史风光乌梁素海历史风光

      乌梁素,是蒙古语乌力亚素的转音;海即湖泊;乌梁素海,蒙古语意为杨树湖(《内蒙古资源大辞典》载:乌梁素蒙古语意为生长红柳的地方。河套地区宜于红柳生长,又有“烧红柳,吃白面”之说,编者认为此说成立)。传说600年前,这里是生长杨树的低洼地,后因黄河多次淹没土地,树木消失形成湖泊,关于乌梁素海的形成还有不少美丽的传说,如《金马驹》(详见附录)。

      据《水经注》记载,乌梁素海原为黄河北支故道,北支(即今乌加河)流经乌梁素海后与南河汇合。新构造运动使阴山山脉持续上升,后套平原相对下陷,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黄河改道南移,在乌拉山西部则留下了一个乌梁素海。当时仅在大卜尔洞、海壕两处有约2平方千米的河迹湖。清末,河套平原先后开竣几条大灌渠,灌溉渠道尾水汇入乌加河,流积乌梁素海。

      20世纪30年代,黄河数年水涨,后套多次被淹,后套灌区入海退水量大增,海子周围又修建起许多防水堤,水流不畅,海子水面逐年扩大。

      乌梁素海美景乌梁素海美景

      1947年,湖水淹没面积达到800平方千米,且由于湖堤断断续续,未经统一整修,决口频繁,形成 “水来人走,水退人回”的局面。

      1949年后,河套灌区灌溉系统经过整修,退水量受到限制,海子水位下降,两岸堤防全面加固增修,湖面趋于稳定且逐渐缩小。

      1965年,海子水位1090米,水域面积470平方千米。进入上世纪70年代,乌梁素海周边实施围湖造田,湖滨一带多垦为农田,湖区面积缩小为250平方千米。

      1977年,湖水持续上涨,湖区西北岸堤防决口,海子面积扩大至290平方千米。灌区排水系统建成后,灌溉尾水经过各级排水沟汇入乌梁素海。1977年总排干沟建成后,年排水量增加到3.5亿立方米。

      1980年,乌梁素海至黄河出口疏竣,并建红圪卜排水站,扬尾水入黄河。总排干沟年排水量达到5亿立方米。至此,乌梁素海能够通过排水设施调节湖面水位,使湖水面积较为稳定,一般在293平方千米,湖面海拔1018.79米。

      据有关部门考证,隋代设置的大同城、唐代设置的天德军城就在湖区范围内,足见古代此处是屯兵之重地。乌梁素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始于1997年;2006年再度进行大规模开发。目前,乌梁素海生态旅游区已初具规模,并开始大量接待游客。

      地理环境

      乌梁素海现状:黄苔滋生 严重污染(2012)乌梁素海现状:黄苔滋生 严重污染(2012)

      乌梁素海地处后套平原东端,明安川和阿拉奔草原西缘,北靠狼山山前洪积扇,南邻乌拉山山后洪积阶地;北纬41°,东经108°54′,距乌拉山镇22千米。

      乌梁素海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角地带的边缘,距乌前旗政府所在地乌拉山镇13公里,距110国道22公里,距西王公路4公里,距哈磴高速公路乌拉山出口15公里。

      乌梁素海已被国家林业部门列为湿地水禽自然保护示范工程项目和自治区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同时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自然资源

      乌梁素海风景特色乌梁素海风景特色

      乌梁素海是鸟的世界、鱼的乐园,有近200种鸟类和20多种鱼类繁衍生息,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鸟类12种,中日候鸟协议保护鸟类48种。

      乌梁素海湖面碧波荡漾,苇丛如诗如画,百鸟啼鸣婉转,令人赏心悦目。乌梁素海旅游区与乌拉山北麓的乌拉特草原融为一体,是集湖泊、草原和乌拉山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可谓青山、绿草、碧波相映成辉、野趣天成。游人至此,可领略北国的湖光山色,探索珍禽候鸟的活动奥秘,体验乌拉特草原风情,观赏小天池奇观,由海、原、山构造的这一绝妙的自然风景区令旅游者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乌梁素海婀娜多姿的自然、生态及人文景观,正在成为各地游客的旅游热点和内蒙古西部独具北国水乡特色的旅游胜地。

      乌梁素海面积293平方公里,是内蒙古较大的湖泊,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塞外明珠”。位于乌拉特前旗境内的后套平原东端,阿力奔草原的西端,距旗政府驻地西山咀镇23公里,有黑色公路。

      乌梁素海的日落风景乌梁素海的日落风景

      乌梁素海蒙古语意为杨树湖。此地原是生长杨树的低洼地,并有一段古北河遗留下来的河迹湖,面积不过20公顷,后因山洪和河套灌区退水汇集于此,而形成了今日的乌梁素海。

      乌梁素海湖面银光朗映,水天一色,万顷空明,波光浩渺。每到春夏之际,绿荫绰绰,湖水和蒲草相得益彰,蓝天与碧波交相辉映,使乌梁素海平中溢情,平中见美。阿力奔草原南端的乌拉山奇峰矗立,怪石嶙峋,置身山顶向西北眺望,湖、原、山三大景观尽收眼底。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慕名而来,观赏游玩,怡情冶性。

      这里已建起旅游大楼、湖岛欧式木屋、草地蒙古包群等旅游设施,并配备了摩托艇和客轮,每年游人络绎不绝。

      风光描述

      乌梁素海乌梁素海

      乌梁素海,古时是黄河的一部分。黄河改道后形成了河迹湖,现在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湖中芦苇好大一片,偌大的湖面上,你几乎只见芦苇不见湖水,随处一站,都可以听见芦苇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巨响,仿佛惊涛骇浪声。空气中弥漫着沁人肺腑的清新,有芦苇的香味,也带有湖水的凉意。

      远看湖面,黑压压的一片,像是塘上残留的荷蒂。走近了才看清,原来都是鸟儿。黑色的是野鸭,白色的是白鹤,杂色的竟是鸳鸯。其实种类还多着呢,连当地人也说多得叫不出名字来。鸟儿看见人走近了,前面的就往后边飞去,如是一拨又一拨地飞飞停停,像跟你开着一个永远的玩笑,也跟你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时你会认同书上所说的:这是在全球荒漠和半荒漠地区中,为数不多的鸟类迁徙地和繁殖地。最难忘的还是乌梁素海的日落。只见夕阳映在湖面上,变成一条金色的柱子,从远方地平线的湖面上延伸而来,九十度笔直地竖在你的跟前。只有偶尔飞起的野鸭或鸟儿掠过金柱,生就带出一笔画意。当夕阳完全西沉了,这时飞鸟的啁啁聒噪声,像是在惜别黄昏,再见夕阳。

      不来乌梁素海不知白天鹅之多,不知手上的镜头短。

      远远看见天与湖之间,有一条银白色的小线在熠熠发光———那是一大群的野生白天鹅。

      乌梁素海的早晨充满野趣,到处都是鸟儿。它们有的在天上飞,有的浮在水面上,还有的就在栈桥上歇脚———不负晨曦。 乌梁素海与黄河惟一相通的湖口上,草绿水蓝。

      旅游信息

      内蒙古属半干湿的中温带季风气候,东部为半湿润地带,西部为半干旱地带。最主要的特点是昼夜温差较大,一般可达10度左右,所以到这里旅游要多带衣服。内蒙古的灾害性天气有春旱和冬季暴风雪。

      内蒙古从东至西可分作两大气候区:草原气候区,从东端呼伦贝尔草原至阴山河套平原一带,冬季冰天雪地,历达半年之久,平均气温为摄氏零下28°C左右。夏、春、秋几乎相连,五月至九月气候温和,是旅游草原最佳季节。沙漠气候区,从阴山以西阿拉善沙漠高原至巴丹吉林沙漠,春日(四月中至五月底)多风暴,夏日酷热,冬日奇寒,只有秋季(八月中至九月底,约40天)气候温和,是涉足沙漠最佳季节。

      交通提示

      到乌梁素海可以从包头乘火车或汽车至乌拉特前旗,然后转乘到乌梁素海的汽车或旅游车即可。或自行开车前往。乌梁素海地域辽阔,观鸟可以自由选择前进方向和距离。如果只有1天时间,可以在旅游区附近观鸟。如果时间充裕,再开车或租车到较远的地方。

      由于有旅游区,吃、住、行的条件都比较好,但如果去较为偏远的地方,条件就比较差了。一般说来,如果没有自己的车,很难在乌梁素海地区走得更远,更不用说见到更多的鸟类了。因此,自己开车或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以便取得帮助,才能达到在乌梁素海观鸟的目的。

      从包头至乌拉特前旗班车很多(1.5小时/138公里/40元左右)。

      在前旗打的士(60元)可去乌梁素海,也可坐去大佘太的班车去。

      行:从包头至乌拉特前旗班车很多(1个半小时左右/138公里/40元左右)。在前旗打的士(50+元)可去乌梁素海,也可坐6路公交车。去一号点较方便,只是去二号点有些周折,走大路还要约5公里。

      食:晚餐建议在前旗车站外各个小饭店解决,经济实惠。

      住:夜宿车站边的巴运宾馆(90元/三人间),几乎是最佳选择。

      摄:包头市周边还有不少低矮的土泥屋,屋顶上林立的电视鱼骨天线,对于“过来人”既似曾相识,又可谓壮观。

      玩:在稍远处的一号点(约20公里处),可坐游船(130元/6座,门票8元)。在包头,还有好几处值得一游,如五当召等)。

      湖泊简介

      乌梁素海乌梁素海

      2015年乌梁素海水体污染治理的还算不错。来到这里没有以前的腥臭味,微风吹过,凉爽如风。在内蒙能有大海的情景,也只有乌梁素海了。

      生态特征

      美丽的乌梁素海美丽的乌梁素海

      乌梁素海形似一瓣桔,被芦苇和香蒲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几个水域;南北长35—40km,东西宽5—10km,面积约293km2,湖面高程1018.5m,最大水深约4m,大片水域水深在0.5—1.5m之间;近年来由于大量营养物质入湖、致使乌梁素海水上植物不断扩大面积,水下形成片草原,已明显地变为革型湖,使这个很年轻的湖泊己呈老化趋势;湖底上部为沉积的淤泥厚度02—0.5m,岩性淤泥质砂壤土,黑灰色有臭味,颗粒组成以粉细粒为主,下部为浅黄色原土质。主要补给水源是灌溉退水、雨水、山洪和地下水补给。

      乌梁素海形成与黄河主流改道有关,最早的黄河沿狼山南侧的乌加河作主流东流,后因地壳隆起,黄河受阻急转南流,冲出一个较大的洼地,这就是乌梁素海的前身,以后,由于风沙东侵和狼山南侧的洪积扇不断扩展,致使河床抬高,乌加河被泥沙阻断,河水溢流到洼地形成了乌梁素海,而黄河主流被迫改由南侧东流。现代乌梁素海主要靠乌加河和长济渠、民复渠等灌溉的尾水补给。水的矿化度呈上升趋势,70年代初为4克/升。70年代后期,矿化度上升到6克/升。

      乌梁素海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20公里,湖面上生长着茂盛的芦苇和蒲草,在浩瀚的湖水中生息着鲫、草、鲢、赤眼等20多种鱼类。这里尤其以盛产黄河大鲤鱼而蜚声内蒙古。每到春、夏、秋三季,锦鳞跳跃,鸟语花香,有130多种珍禽异鸟在这里安家落户,生息繁衍,其中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疣鼻天鹅、大天鹅、斑嘴鹈鹕和琵琶鹭等。

      湖泊现状

      乌梁素海现状乌梁素海现状

      乌梁素海是由黄河改道而形成的河迹湖,2002年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正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深受国际社会关注的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同时,乌梁素海是河套灌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接纳了河套地区90%以上的农田排水,经过湖泊的生物生化作用后,排入黄河,起到改变水质、调控水量、控制河套地区盐碱化的作用。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对维护周边地区生态平衡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乌梁素海湿地由于水质恶化,泥沙淤积,植被退化,动物栖息地丧失,致使湖内许多浮游物逐年减少。虽然经过几次综合治理,注入乌梁素海的的污水水量有所控制,但是,整体的状况依然很不乐观,许多生态环境问题依然存在,如不加紧治理,美丽的乌梁素海将会从地球上消失。

      2012年5月28日至31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采访,调查发现,昔日内蒙古第二大渔场已变成汇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水池”,20年来,乌梁素海正在上演一曲独特的污染接力悲歌。

      从乌拉特前旗往东,车行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乌梁素海景区。

      水面上漂浮着塑料瓶等各种各样的垃圾和数不清的死鱼,不少地方泛着白沫。在不到1米深的水下,龙须眼子菜等多年生沉水植物生长茂盛。水面上到处是一块块的黄藻。芦苇在这里疯长,甚至连景区栈桥木板的缝隙间也钻出一丛丛芦苇枝叶。堤岸上到处是毒性很大的蚊蝇,叮一下,红肿的包几天都消退不了。

      在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的圪苏尔核心区,黄藻的面积更大,几乎布满了公路两侧的水面。黄藻是一种生长在湿地的藻类植物,在温度适宜、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时迅速生长蔓延,覆盖水面,对水生植物、鸟类和鱼类等能造成致命危害。

      2008年5月,乌梁素海曾出现面积达8万多亩、持续近5个月的黄藻,使核心区域水面被覆盖,水体严重污染,此事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高度关注。

      眼下,除了黄藻外,乌梁素海的大部分水面已经被芦苇覆盖。整个湖区的水质黑而腥臭。据巴彦淖尔市河套水务集团提供的资料介绍,这里的水质常年都是“劣五类”,不仅不能饮用、浇地,甚至不能接触皮肤。

      而这里竟然是被誉为“塞外明珠”的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

      根据巴彦淖尔市环境监测站2005年至2010年的监测资料,乌梁素海目前环境污染和生态功能退化形势严峻,氨氮超标率为30.3%;底泥污染严重,总氮、总磷和重金属超标,西大滩与东大滩底泥污染最重;鱼类种类和数量大幅度减少,淡水渔业基地功能逐渐丧失。

      污染程度

      乌梁素海由于水质恶化,泥沙淤积,植被退化,动物栖息地丧失,致使湖内许多浮游物逐年减少。2008年5月,乌梁素海曾出现面积达8万多亩、持续近5个月的黄藻,使核心区域水面被覆盖,水体严重污染,此事引起国务院高度关注。乌梁素海水质常年是“劣五类”,不仅不能饮用、浇地,甚至不能接触皮肤。

      根据巴彦淖尔市环境监测站2005年至2010年的监测资料,乌梁素海环境污染和生态功能退化形势严峻,氨氮超标率为30.3%;底泥污染严重,总氮、总磷和重金属超标,西大滩与东大滩底泥污染最重;鱼类种类和数量大幅度减少,淡水渔业基地功能逐渐丧失。

      污染治理

      2011年底,《内蒙古乌梁素海富营养化治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按照这一规划,乌梁素海富营养化治理项目建设期限3年,总投资2974.7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拨款2379.7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595万元。

      根据《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到2020年,乌梁素海治理总投资将达到86.2亿元,其中近期(2010~2015年)投资47.8亿元、远期(2016~2020年)投资38.4亿元。最终目标是使入湖污染负荷在现有基础上减少70%,水质达到四类标准,水生态系统全面改善。

      面临消失

      据介绍,到2010年底,乌梁素海面积仅剩293平方公里。

      生态地位如此重要的乌梁素海一旦消失,“土地沙化将更加严重,沙漠将长驱直入,加剧北方地区的沙尘暴灾害。”全国政协人资环委的调研报告说。

      就遏制乌梁素海的污染,中国、挪威、瑞典三国专家曾展开联合调研,三国专家预测,如果对乌梁素海不加以治理和保护,乌梁素海将在40年内变成沼泽地。三国专家认为,地球上同纬度地区这块最大的自然湿地将丧失调节气候的功能,给当地乃至京、津地区带来灾害性天气。拯救乌梁素海已经刻不容缓。

      由于遭到严重污染,导致湖区面积急剧减少,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沼泽化进程加快。专家预测,再不进行抢救性的保护或者治理,乌梁素海10到20年内可能就将消失。

      乌梁素海“营养过剩”

      200多年前因黄河改道而形成的乌梁素海,处于我国三大特大型灌区之一的河套灌区。而河套灌区90%以上的农田排水都进入到乌梁素海,这给这个地处干旱地区的湖泊补水的同时也过度补充了氮、磷等“营养”元素。

      2008年和2010年,乌梁素海曾经两次大面积发生黄藻,核心区水域被覆盖,引起水体污染,湖区野生鸟类和鱼类的栖息生存受到极大威胁。

      农田退水成为主要污染源

      “乌梁素海造成今天这么大的污染,大部分还是农田退水这个面源污染造成的。”内蒙古乌梁素海湿地自然保护管理局局长岳继雄说,乌梁素海从形成以来就是河套退水汇集的地方。

      汇集在乌梁素海中的河套退水,每年的蒸发量可以达到2000毫升,水分蒸发后,原来水中所含有的矿物质、农药和化肥的残留物等等,不断地沉积、浓缩,加剧了乌梁素海的污染。此外,流域内排放的城镇生活废水及工业污水也是污染乌梁素海的重要原因。

      乌梁素海生态治理

      通过系统治理、综合施策,乌梁素海湖区污染程度得以减轻,水质有所好转。根据水质监测数据,目前乌梁素海总体水质为五类,水质污染物指标与上年相比均有所下降。鸟类数量有所增加,湖体生态功能逐步恢复。

      当地特产

      乌梁素海乌梁素海

      乌梁素海附近盛产发菜、甘草、枸杞、贺兰石、滩羊皮等; 乌梁素海是后套地区排泄农田退水和山洪水的唯一容泄区,也是巴彦淖尔市鱼、苇生产的重要基地,而且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地球同一纬度(北纬41º)最大的湿地,并被列为自治区湿地自然水禽保护区。湖区苇蒲茂密,鱼类丰富,盛产鲤、草、鲫、鲢、乌鳢等20多个鱼种,尤以黄河鲤鱼最为有名。年产芦苇12万吨;年产鱼1500多吨,最高年产4000吨,被誉为“塞外明珠”。春、夏、秋三季这里有140多种水禽在栖息、繁衍,其中黑鹳、玉带海雕、疣鼻天鹅、斑嘴鹈鹕为国家重点保护鸟类。

      媒体评价

      乌梁素海水域南北长、东西窄,其形状如一头海豚顶着一颗水球,南北长35~40千米,东西宽5~10千米,湖岸线长130千米;湖盆浅平,略由北向南倾斜,平均水深0.9米,最深处有4米,蓄水量2.6亿立方米左右。站在湖滨向里望去,只见辽阔的湖面微微鼓起,呈现出大湖的气派;如遇风天,风虽不大,但湖面涌起波浪,湖水拍打湖岸,使人有面临大湖的体味,甚至会产生一些类似大海的印象。湖水蒸腾量非常大,湖面上升气流格外强,宜开展水上飞伞运动。

      2001年,中央电视台2套连续播出了在乌梁素海跟踪拍摄的天鹅从破壳诞生到振翅高飞的生长过程,揭示了天鹅的生活习性和生存奥秘,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