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区

兴安区兴安区

兴安区隶属黑龙江省 鹤岗市,位于鹤岗市西南部,介于东经129°40'—130°57',北纬47°4'—47°6'之间。北部与东山区蔬园乡毗邻,南与新华农场、 新华镇接壤,西部与青石山交界,东至与南山区相连。

兴安区名来自“兴安台”地名,1960年12月正式成立兴安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现总面积259.6平方千米,总人口16.68万人,辖6个街道、1个镇、21个社区,拥有金顶风景区、将军石山庄等景点。

兴安区是一个以煤炭为主,多种经营并举的新型城区,区内有兴安、峻德矿两大国有煤矿和16个区属煤矿。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基本简介 3 历史沿革 4 行政区划 5 经济建设 6 城市建设 7 社会事业 8 自然地理 9 地方特产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兴安区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下辖地区:6个街道、1个镇、21个社区

      电话区号:0468

      地理位置:黑龙江省鹤岗市西南部

      人 口:16.68万人(2017年初)

      著名景点:将军石山庄

      外文名称:Xing'an District

      所属地区:中国黑龙江省鹤岗市

      政府驻地:兴安路街道兴东路6号

      邮政区码:154102

      面 积:259.6平方千米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黑H

      基本简介

      兴安区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兴安区 位于鹤岗市西南部,面积16.5平方公里,距市中心16公里,独产城区,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是鹤岗、伊春、佳木斯三市的交汇区,交通便利,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前景,是鹤岗市政府确定的民营科技企业园区、改革的窗口和日益繁荣的南大门。全区下辖兴安路、兴建路、河东路、峻德路和兴长路5个办事处,2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9.4万人,有汉、回、满、蒙古、朝鲜、土家、锡伯、壮族等9个民族。在兴安,思想最解放,经济最活路,政策最宽松。

      兴安区煤炭、土地、水 、电力资源丰富。区内有兴安矿、峻德矿两大国有煤矿和13个区属煤矿。区内生产大豆、玉米、小麦、水稻等;出产木耳、蕨菜、山果和当归、党参、黄花、五味子、刺五加、车前籽等山珍山药材。距城区9公里有一处集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将军石山庄,相传是努尔哈赤发兵点将之处。秀美的阿凌达湖环绕着群山,水清浪静,是旅游、观光、娱乐、度假、休闲的理想去处。

      2001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0461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工业增加值完成1892万元;工业利税完成429万元;招商引资1060万元;完成财政收入855.7万元,创下历史最好水平。被评为鹤岗市2001年度标兵单位和鹤岗市“工业振兴工程”先进集体。

      历史沿革

      兴安区名来自“兴安台”地名。1952年8月,动工兴建兴安台竖井,并于小鹤立河西岸建设工人新村。1954年设立兴安台街道办事处,隶属鹤岗市管辖。1956年7月,兴安台竖井移交生产,人口迅速增加,逐渐形成以河西转盘道为中心的居民区,城市建设加快,1960年12月正式设立兴安区。1966年8月31日,鹤岗市人民委员会批准,改称红旗区。1980年4月24日,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兴安区名称。

      1992年,兴安区位于市区西南部,北与南山区毗邻。全境属丘陵地带,小鹤立河纵贯区境。全区总面积16平方公里,是一个以煤炭工业为主体的新兴工业区,居民大多数居住在兴安台和峻德两个矿区。全区共辖兴安路、峻德、兴建、河东、兴长5个街道办事处。1992年末全区总人口14.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5万人; 少数民族有 回族、 朝鲜族等。区政府驻地兴东路。

      行政区划

      下辖5个街道办事处,75个 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峻德路街道、河东路街道、兴长路街道、兴安路街道、兴建路街道。

      经济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深化改革、科技领先、依法治区、加速发展”的16字方针。以民营工业为重点,突出科技兴区战略,坚持区办、街办、商办、校办、联办、民办六轮驱动战略,向改革要出路、向社会要投资、向规模要速度、向科技要档次、向广告要销路、向管理要效益,使全区经济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以盛德家具厂、昌晋源有限责任公司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的木材加工业;以新亚乳胶漆、玻璃钢制品厂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的化工业;以食品酿造厂、人和粮油加工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的粮油食品加工业;以美达皮业有限公司为骨干企业的皮革加工业;以区属4个煤矿和2个民营煤矿为龙头的煤炭开采深加工业。使全区工业总产值逐年增长,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700万元,比上年增长44.8%。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99万元、1286万元、131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为652.6万元,年均增长16%。民营工业发展迅速。兴安区以明晰产权为突破口,对企业进行了产权改革。2007年在全市率先出售毛巾厂,支持发展了盛德家具厂。率先将区酿造厂改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到年底全区25户工商企业先后采取股份合作制、出售、委托经营、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扶持发展起一批有实力的区有民营、民有民营企业,使民营企业由26户,发展到151户,由年产值几十万元,发展到几千万元。形成了酱油、米醋、高档地板块、保健枕芯、真皮服装、乳胶漆等10个拳头产品。当年引进资金1179万元,落实新项目14个,改造扩产项目6个,使一些科技含量高、质量好的产品得以长足发展。当年5月兴建落成的新亚乳胶漆厂,拥有国际水平的先进设备生产线及其检测设备,研制引进国内、外20余种水性涂料全套技术和生产工艺,已形成了从外墙到内墙、从地面到顶棚、从薄层到厚层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水性涂料。该厂生产的“哈丰”系列乳胶漆为新一代绿色环保健康涂料,无毒、无味、无污染,透气性能极佳,对人体无害。年生产能力5500吨,产品面向整个国内外市场。实达实用技术研究所研制生产的“山植牌”植物保健药枕,经东北林业大学及科技、卫生等部门化验鉴定属高科技新产品。美达皮业有限公司,采用丹宁精P2和拜且酸钠中和新工艺,生产黄牛皮鞣制软革和皮革制品,现已形成鞣制软革皮革制品完整生产加工体系。同年被省科委认定为省级民营科技企业,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私营企业百强企业标兵。

      其他经济

      矿务局所属的兴安、峻德两大煤矿位于区域东南部,兴安煤矿为东北第一大矿,峻德煤矿是八十年代由鹤岗 矿务局自行设计的现代化大型竖井。

      城市建设

      城区市场繁荣兴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着区内大规模、全封闭集贸市场、露天农贸市场和商贸城的开发使用,吸引了大批市内外客商,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丰富了人民的生活。这一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984元,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为101.6%。

      城区建设长足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几年来,兴安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方针,统一规划严格管理,区矿合作。修路、建厕、划行规市,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区域街巷道路平整畅通,主干道全部实现水泥路面。全区人民在安居乐业的同时,大力开展美化绿化活动,植树种草,进行花草一条街建设。连续多年保持省级卫生文明区荣誉称号。兴安区连续5年被评为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兵单位。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广泛开展平安小区建设,有4个小区被评为省级文明小区、13个小区被评为市级达标小区。

      社会事业

      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区域内有中学5所,在校生4440人,教职工307人;小学11所,在校生9972 人,教职工480人。区属2所小学进入市级标准化学校行列,并高标准、高质量的通过了国家“双基”工作验收检查。区域内有国有大型医院2个,个体医疗机构13个。区人民医院是市一级甲等医院。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连续5年保持了先进文化区荣誉称号。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8‰,计划生育率控制在97.7%。

      自然地理

      兴安区位于鹤岗市的西南部,距市中心15公里,地理位置相对独立,俗称“兴安台”。总面积16.5平方公里,辖区5个街道办事处、75个居民委,总人口9.8万人,有汉、满、蒙古、回、朝鲜、土家、锡伯、达斡尔、壮族等9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7.4%。是一个以煤炭为主,多种经营并举的新型城区。

      兴安区是 黑龙江省 鹤岗市的一个区。 面积16平方千米, 人口15万。邮政编码154102。

      自然资源

      鹤岗市区域辽阔,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已查明矿产资源20余种,其中尤以煤 炭、石墨最为突出。已探明的煤炭总储量达30亿吨,煤种主要为气煤和1/3焦煤。鹤岗市煤炭储量、产量和商品量均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是国家重要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石墨资源得天独厚,储量约达6亿吨,开发前景十分可观。另外 黄金、 大理石、 石灰石等金属和非金属也有相当的储量和较高的开发价值。鹤岗市地处 三江平原和 小兴安岭林区,耕地、森林资源也是鹤岗市的优势资源。耕地平坦,集中连片,土质肥沃,是我省重要的粮食产区,盛产大豆、 水稻、玉米、小麦以及 马铃薯、甜菜、烟草等粮食、经济作物,现有耕地37万公顷。

      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品种齐全,林质优良。主要经济树种有 红松、 鱼鳞松、 杨树、 水曲柳、 黄菠萝等,为木材生产和加工展示了美好的前景。鹤岗市依山傍水,山水美丽,生态良好,野生动植物繁多,旅游资源丰富。广大山区、林区生存着 马鹿、 狍子、熊、 野鸡等多种野生动物以及中草药、野生食用山产品。区域内江河、池塘、水库众多,鱼产丰富。“三花五罗”、鲟、 鳇鱼等水产品驰名中外。名山口岸,被批准为国家一级口岸。黑龙江沿岸、原始森林风光独特,景色宜人,是盛夏避暑和休闲旅游的佳处。

      地方特产

      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又称土豆、 洋芋、 山药蛋、 薯仔( 香港、广州人的惯称)等。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 食、蔬菜兼用作物。有的学者认为马铃薯共有7个栽培种,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及其附近沿海一带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最重要的马铃薯栽培种是四倍体种。四倍体栽培种马铃薯向世界各地传播,最初是于1570年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将短日照类型引入欧洲的 西班牙,经人工选择,成为长日照类型;后又传播到亚洲、北美、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亚等地。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热带和 亚热带国家甚至在冬季或凉爽季节也可栽培并获得较高产量。世界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前 苏联、 波兰、 中国、 美国。 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山东滕州素有“鲁南粮仓”之称,农作物有323个品种,动物有145个品种。被国家和山东省列为商品粮基地、优质蔬菜基地,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和“青山羊基地”,是中国农业部命名的“中国马铃薯之乡”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 普通栽培种马铃薯由块茎繁殖生长,形态因品种而异。株高约50~80厘米。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块茎圆、卵圆或长圆形。薯皮的颜色为白、黄、粉红、红或紫色;薯肉为白、淡黄或黄色。由种子长成的植株形成细长的主根和分枝的侧根;而由块茎繁殖的植株则无主根,只形成须根系。初生叶为单叶,全缘。随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羽状复叶。聚伞花序顶生,有白、淡蓝、紫和淡红等色。浆果。世界各地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因地理气候条件不同而异。主要利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为避免切刀传染病毒(纺锤块茎、X和S花叶病毒)和环腐病,应选用直径为3~3.5厘米的健康种薯进行整薯播种。马铃薯最易感染病害,真菌病有 晚疫病、 疮痂病、 早疫病。细菌病有环腐病、 青枯病。病毒病有 花叶病、卷叶病、类病毒病以及支原体病害等。虫害有块 茎蛾、线虫、地老虎和蛴螬等。大部分栽培品种是通过杂交育种选育成的。鉴于普通栽培种马铃薯品种资源的贫乏,所以尤其重视综合马铃薯的近缘栽培种,包括普通栽培种及二倍体栽培种的染色体组,以利于选育高产、高抗和高淀粉、高蛋白质含量的新品种。选育途径主要有:①利用产生2n配子的二倍体杂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②利用新型栽培品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

      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一般新鲜薯中所含成分:淀粉9~20%,蛋白质1.5~2.3%,脂肪0.1~1.1%,粗纤维0.6~0.8%。100g马铃薯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热量66~113J,钙11~60mg,磷15~68mg,铁0.4~4.8mg,硫胺素0.03~0.07mg,核黄素0.03~0.11mg,尼克酸0.4~1.1mg。除此而外,马铃薯块茎还含有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从营养角度来看,它比大米、面粉具有更多的优点,能供给人体大量的热能,可称为“十全十美的食物”。人只靠马铃薯和全脂牛奶就足以维持生命和健康。因为马铃薯的营养成分非常全面,营养结构也较合理,只是 蛋白质、钙和 维生素A的量稍低;而这正好用全脂牛奶来补充。马铃薯块茎水分多、脂肪少、单位体积的热量相当低,所含的 维生素C是苹果的10倍,B族维生素是苹果的4倍,各种矿物质是苹果的几倍至几十倍不等,食用后有很好的饱腹感。马铃薯鲜薯可供烧煮作粮食或蔬菜。但鲜薯块茎体积大,含水量高,运输和长期贮藏有困难。为此,世界各国十分注意生产马铃薯的加工食品,如法式冻炸条、炸片、速溶全粉、淀粉以及花样繁多的糕点、蛋卷等,为数达100多种。马铃薯的鲜茎叶通过青贮,可作饲料,但其中含龙葵碱,须防止引起牲畜中毒。中国一些地区利用马铃薯茎叶做绿肥,其肥效与紫云英相似。

      水稻

      禾本科,属须根系,不定根发达,穗为圆锥花序,自花授粉。。一年生栽培谷物。秆直立,高30~100厘米。 叶二列互生,线状披针形,叶舌膜质,2裂。圆锥花序疏松;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含3朵小花,颖极退化,仅留痕迹,顶端小花两性,外稃舟形,有芒;雄蕊6;退化2花仅留外稃位于两性花之下,常误认作颖片。颖果。原产亚洲热带。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栽培历史已有6000~7000年。为重要粮食作物;除食用颖果外,可制淀粉、酿酒、制醋,米糠可制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业及医药用;稻杆为良好饲料及造纸原料和编织材料,谷芽和稻根可供药用。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高约1.2米,叶长而扁,圆锥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所结子实即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包括几乎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人口,都以稻米为食。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3000年的印度,后逐渐向西传播,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除称为旱稻的生态型外,水稻都在热带、半热带和温带等地区的沿海平原、 潮汐三角洲和河流盆地的淹水地栽培。种子播在准备好的秧田上,当苗龄为20至25天时移植到周 围有堤的水深为5至10厘米的稻田内,在生长季节一直浸在水中。收获的稻粒称为稻谷,有一层外壳,碾磨时常把外壳连同米糠层一起去除,有时再加上一薄层 葡萄糖和 滑石粉,使米粒有光泽。碾磨时只去掉外壳的稻米叫糙米,富含淀粉,并含约8%的蛋白质和少量脂肪,含 硫胺、 烟酸、 核黄素、铁和钙。碾去外壳和米糠的大米叫精米或白米,其营养价值大大降低。米的食用方法多为煮成饭。在东方、中东及许多其他地区,米可配以各种汤、配菜、主茶食用。碾米的副产品包括米糠、磨得很细的米糠粉和从米糠提出的淀粉,均用作饲料。加工米糠得到的油既可作为食品也可用于工业。碎米用于酿酒、提取酒精和制造淀粉及米粉。稻壳可做燃料、填料、抛光剂,可用以制造肥料和糠醛。稻草用作饲料、牲畜垫草、覆盖屋顶材料、包装材料,还可制席垫、服装和扫帚等。稻的主要生产国是中国、 印度、 日本、 孟加拉国、 印度尼西亚、 泰国和 缅甸。其他重要生产国有 越南、 巴西、 韩国、 菲律宾和 美国。上个世纪晚期,世界稻米年产量平均为4000亿公斤左右,种植面积约1.45亿公顷。世界上所产稻米的95%为人类所食用。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受精受严重影响。相对湿度50~90%为宜。穗分化至灌浆盛期是结实关键期;营养状况平衡和高光效的群体,对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意义重大。抽穗结实期需大量水分和矿质营养;同时需增强根系活力和延长茎叶功能期。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