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凉城县
凉城县
凉城县,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地处阴山南麓和黄土高原东北边缘,位于内蒙古中南部、乌兰察布市南部,是蒙、晋、冀三省区交界地带的中心,东临丰镇市,南与山西省左云县、右玉县毗邻,北与卓资县接壤,西与呼和浩特市、和林县交界。截至2022年,全县土地总面积3458.3平方公里,全县辖6个镇2个乡,130个村民委员会、14个居民委员会,871个村民小组、49个居民小组。截至2021年11月份,凉城县户籍人口22.8万,地形总体特征为四面环山、中怀滩川(盆地)。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等荣誉。
截至2022年,有各级各类卫生医疗机构144个,全县6所公办幼儿园全部创建为市级示范幼儿园,有10所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2所自治区足球特色学校。
西汉始置县,名为沃阳,民国三年(1914年),因“宁远”与别省县重名,遂沿用北魏旧名,复称凉城县,1929年划归绥远省,2004年9月属乌兰察布市。截至2013年,凉城县共有公路115条,高速公路1条,一级公路1条,二级公路3条。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建制沿革
3 行政区划
4 自然环境
5 自然资源
6 人口
7 经济
8 文化
9 交通
10 社会
11 旅游
基本信息
中文名:凉城县
外文名:Liangcheng County
别名:凉城
下辖地区:6个镇、2个乡、130个村民委员会、14个居民委员会、871个村民小组、49个居民小组
主要民族:汉族、蒙古族、满族
著名景点:岱海、永兴湖
火车站:天成站
车牌代码:蒙J
行政区划代码:150925
所属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
年均气温:2-5℃
面积:2,494㎞²
人口数量:总人口24万人(2020年)
行政区类别:县
政府驻地:岱海镇
电话区号:0474
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
方言:晋语、蒙古语
气候条件: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副县长:蔡永强
邮政区码:013750
坐标:东经112°02′─113°02′-北纬40°10′─40°50′
建制沿革
凉城县历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曾是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重要地区。
相传战国时属赵国,秦属雁门郡。
西汉始置县,名为沃阳,因流经过城的沃水(今弓坝河)而得名。
北魏设凉城郡,辖参合、旋鸿二县,始有“凉城”之名。辽置天成、宣德二县。金、元改称宣宁县。
明废县置宣德卫,为大同边外地。
清设宁远厅,属朔平府通判管辖。民国元年(1911年),设宁远县。
民国三年(1914年),因“宁远”与别省县重名,遂沿用北魏旧名,复称凉城县,属察哈尔特别区管辖,治所设在今永兴镇。
1929年划归绥远省,1948年凉城县解放后,迁治所于新堂(今岱海镇),先后属和林、集宁专员公署、平地泉行政区管辖,1958年~2004年8月属乌兰察布盟,2004年9月至今属乌兰察布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底,凉城县辖6个镇(鸿茅镇、岱海镇、麦胡图镇、六苏木镇、永兴镇、蛮汉镇),2个乡(天成乡、曹碾满族乡),1个办事处(岱海旅游区办事处),132个村民委员会、9个居民委员会。
自然环境
凉城县坐落于东经112°02′-113°02′、北纬40°10′-40°50′之间,地处阴山南麓和黄土高原东北边缘,位于内蒙古中南部、乌兰察布市南部,是蒙、晋、冀三省区交界地带的中心,东临丰镇市,南与山西省左云县、右玉县毗邻,北与卓资县接壤,西与呼和浩特市、和林县交界。
地形地貌
地形总体特征为四面环山、中怀滩川(盆地)。凉城县海拔2305-1158米之间,北部为蛮汉山山系,山体狭而陡峭,最高峰海拔2305米;南部为马头山山系,山体宽而平缓,最高峰海拔2042米;中部为内陆陷落盆地——岱海盆地,岱海镶嵌其中。凉城县平均海拔1731.5米。山地面积为165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7.83%;丘陵面积为811.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3.46%;盆地面积为827.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3.93%;水域面积为165.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78%;素有“七山一水二分滩”之称。
气候特征
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5℃;全年极端最低气温-34.3℃,极端最高气温39.3℃。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3℃,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0.5℃。
无霜期平均120天左右,其中滩区109-125天,初霜9月14日至9月20日,终霜5月17日至5月27日。丘陵区无霜期77-109天,初霜9月2日至9月14日,终霜5月27日至6月16日。年日均气温0℃以上持续时间193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3026多小时,有效积温2600℃。
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据1960年-1998年38年的降水资料分析,凉城县年平均降水量392.37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938毫米,蒸发量是降水量的4.94倍,年平均湿润系数0.37。降水量变化较大,最多(1967年)达621.3毫米,最少(1965年)仅216.13毫米。
自然资源
凉城县水系比较发育,共有大小河沟三百余条,分属黄河、岱海、永定河三大流域。凉城县水资源总量达2.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达1.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达1亿立方米,且水质较好。特别是岱海盆地平原区,占凉城县地下水资源量的85%,为地下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矿产资源
2013年,凉城县已探明的矿藏地有41处、矿种20余种,主要分布于岱海盆地两侧山区。金属矿藏主要有铁、铜、金、银、铌、钼(市场经济效益30万元/吨)等。其中铁的储量较大,老虎沟铁矿开采及铁粉加工项目,年可开采加工铁粉10万吨;非金属矿藏主要有花岗岩、墨玉、浮石、石墨、中国蓝、玄武石、白云母、石榴子石、大理石、硅石、砖瓦黏土、建筑石料、地热等,其中花岗岩、石榴子石、墨玉、砖瓦黏土、建筑石料、地热等资源储量较为丰富。花岗岩储量约63万立方米,墨玉储量约1.6万立方米,石榴子石储量约500万吨,建筑石料储量约337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凉城县耕地96万亩,其中水浇地25.6万亩(含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6.7%;旱地70.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3.3%(其中沟湾地18万亩);人均耕地3.99亩;林地146万亩;草地140万亩;林草覆盖率61.8%,森林覆盖率31.06%,位居全区前列,在乌兰察布市排第一位。
动物资源
凉城县境内野生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共有各类野生动物(包括野生鸟类)210多种,主要包括:国家Ⅰ级保护鸟类有黑鹳;Ⅱ级保护鸟类有白琵鹭、大天鹅、疣鼻天鹅、鸢、苍鹰、白尾鹞、白头鹞、红脚隼、黄爪隼、红隼、灰鹤、花头鸺鹠,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有5种,即濒危种黑鹳,易危种白琵鹭、大天鹅、疣鼻天鹅、未定种黑尾塍鹬。上述鸟类主要栖息在岱海以及各大水库。此外,每年春冬季有大量的候鸟如大雁、天鹅在岱海和石门水库、永兴湖、弓坝河水库栖息。鹰类主要栖息地在岩石裸露的蛮汉山、马头山一带林间空地山崖中。
人口
人口
2013年,凉城县总人口24.9万,常住人口16.8万,流动人口3.6万,男女性别比为117:100。凉城县农村户籍人口21万,实际农业常住人口17.2万;城镇(岱海镇)户籍人口3.8万,实际常住人口7.9万,流动人口4.1万人。
民族
凉城县居住着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俄罗斯、白、黎、锡伯、维吾尔、壮、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
经济
2012年,凉城县县实现生产总值74.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89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40.45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18.15亿元,增长7.8%。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人均GDP达到30343元,增长10.3%。凉城县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21:54:25。
第一产业
2012年,凉城县农作物总播面积约96万亩,甜菜、玉米、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别为5.3万亩、38万亩、3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5.5%、40%、31%;经济作物14万亩,占总播面积的15%。预计凉城县粮食产量4.5亿斤,同比增长7.1%。其中:小麦269吨,玉米157162吨,大豆3260吨,油料6307吨,糖料185437吨。奶牛存栏6.7万头,绵羊存栏55万只,生猪存栏32544头。肉类总产量28756吨,其中猪肉产量8570吨。奶类产量122237吨,禽蛋产量930吨。基础母畜29.5万只,良种改良种比重达到98%,肉羊出栏92万只。
2012年完成营造林面积78.1万公顷。全年实现林业产业产值3392万元。
2012年,凉城县农机装备总量和机械化水平同步快速增长,农机总动力24万千瓦特。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8万公顷;全年农村牧区用电量2357万千瓦时%;化肥使用量(按折纯)17839吨。
第二产业
2012年,凉城县全部工业增加值34.5亿元,增长1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25亿元,同比增长10.6%。12家规模以上工业全部为内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551408万元。建筑业企业和房地产企业6家,完成总产值59989万元。
第三产业
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6亿元,增长10%。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9.46亿元,同比增长11.2%;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4.4亿元,同比增长7.5%。
文化
凉城县的官方语言是汉语普通话和蒙古语,使用于正式场合。
但凉城县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为晋语,属于晋语乌兰察布方言。
凉城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早在6000多年前,古人类便在此繁衍生息,留下了华夏祖先傍海而居的足迹,老虎山、王墓山、园子沟等环岱海遗址群被列为第五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曾将这里赞誉为“太阳升起的地方”。
有文字记载以来,这里就成为草原文明和中原文明水乳交融的沃土。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良将李牧,保国戍边;飞将李广,拒敌阴山;鲜卑拓跋,开北魏基业;木兰从军,展巾帼英姿;康熙巡边,始有马刨神泉;达赖受封,积淀宗教文化;贺龙、李井泉、宋时轮、郑天翔等老一辈革命家蛮汉抗战,留下了艰苦卓绝的战斗足迹。
凉城县是北方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截至2013年,已发现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291处,形成了以老虎山、园子沟和王墓山遗址为代表的环岱海遗址群,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环岱海遗址群及岱海旅游区被评为内蒙古十大历史风景名胜区。还有左卫窑古城遗址、胶泥沟村落遗址、汇祥寺遗址、东沟门圣母庙遗址(建于乾隆六年)等。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曾说:“历史教科书上的半坡文化是土房矮屋,而凉城的老虎山、园子沟是高楼大厦,它们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交通
凉城县东距张家口200公里;东南距北京400公里、天津港550公里;南距大同110公里、太原500公里;西距呼和浩特100公里、包头250公里、鄂尔多斯200公里;北距乌兰察布90公里、二连浩特490公里;距乌兰察布机场45分车程,距离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1小时车程,距大同机场2小时车程。
2013年,凉城县共有公路115条,总里程1263.106公里,省道155.075公里,县道159.551公里,专用公路96公里,乡道546.195公里,村道306.285公里。新建高速公路1条,一级公路1条,二级公路3条。
社会
2012年末,凉城县拥有普通中学6所,在校学生8268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524人。年末拥有小学18所,在校学生7404人,小学专任教师756人。
卫生事业
2012年末,凉城县拥有卫生机构数21个,实有床位数324张。卫生技术人员276人,其中执业医生192人,卫生防疫人员35人。
社会保障
2012年末,凉城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123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7571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315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074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3924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4329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54805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4447人。
旅游
岱海景区
凉城岱海旅游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南部,在乌兰察布、大同、呼和浩特三市环绕的三角中心。山明水秀,风景极佳。
岱海南北长10㎞,东西宽35㎞。盛夏时节,略呈椭圆形的岱海宛如莲叶初露,翠色可人。
宝黛石
宝黛石位于永兴湖西面的高山上,距湖约有3㎞。宝黛石高30m,粗十几米,气势如磐,雄伟、挺拔。游人到此赞叹不已,仿佛身临其境。
永兴湖世纪龙
永兴湖世纪龙博采众长,塑造了二龙戏珠,每条龙长10m,高2m,既体现了龙的威武,又有新世纪的时代感。
二龙什台国家森林公园
二龙什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南60公里蛮汉山主峰凉城县境内。这里峡谷奇险,重峦叠嶂,植被丰盛,朝禽暮兽,寒鸣相和、矿藏、药材山野菜、山茶等资源丰富。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