磴口县

磴口县磴口县

磴口县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下辖县,内蒙古西部河套平原源头,乌兰布和沙漠东部边缘。辖个4镇、1个苏木、5个农场公司,截至2023年总面积3677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末全县总人口11.01万人,全县生产总值62.63亿元。荣获“中国休闲垂钓之乡”“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名县”“全国健身球操之乡”。

磴口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境四季分明,地貌以沙地、山地、平原为主,有“七沙二山一平原”之称。金属矿有金、银、铜、铁。

截至2021年全县共有幼儿园20所,普通中学2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有卫生机构12个。

有国家4A级景区2处、3A级景区2处、国家湿地公园2处,国家沙漠公园1处,自治区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和乡村旅游示范点7家。

1926年,冯玉祥将军五原誓师后,向西挺进,路经磴口,遂决定设“磴口兵站”,并于1929年1月经南京国民政府批准设县,归属宁夏。至1956年,自治州改为巴彦淖尔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属其辖。1964年,撤销巴彦高勒市恢复磴口县。1971年盟府迁驻临河,磴口县为其所辖。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政区概况 3 通行语言 4 名称来历 5 地形地貌 6 自然地理 7 行政区划 8 人口 9 政治 10 经济 11 社会事业 12 历史沿革 13 气候特征 14 水文特征 15 能源概况 16 旅游风景 17 特色节日

      基本信息

      中文名:磴口县

      行政区类别:县

      下辖地区:巴彦高勒镇、隆盛合镇、补隆淖镇

      电话区号:0478

      地理位置:巴彦淖尔市西南部

      人口:总人口11.14万人(2020年)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火车站:巴彦高勒火车站

      GDP:57.85亿元(2020年)

      代理县长:李志雄

      外文名:Dengkou County

      所属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

      政府驻地:巴彦高勒镇

      邮政区码:015200

      面积:4166.6平方公里

      方言:巴盟话

      著名景点:三盛公旅游风景区、阿贵庙、纳林湖、哈腾套海自然保护区

      车牌代码:蒙L

      县委书记:王晓军

      政区概况

      磴口县磴口县

      磴口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西部,巴彦淖尔市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0°9′-40°57′,东经106°9′-107°10′。西南与阿拉善盟毗邻,东南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东北、西北分别与杭锦后旗、乌拉特后旗搭界。东西92千米,南北65千米,总面积4166.6平方千米。全县辖4个镇、1个苏木:巴彦高勒镇、隆盛合镇、渡口镇、补隆淖镇、沙金套海苏木。县政府驻巴彦高勒镇,东距巴彦淖尔市区63千米,西距乌海市90千米。境内有乌兰布和、巴彦套海、哈腾套海、包尔盖、纳林套海5个市属国营农场和2个林科院沙漠森林实验分场。全县共有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俄罗斯、白、黎、锡伯、维吾尔、壮、鄂温克、鄂仑春等十四个民族,总人口11.7万(2012年)。其中城镇人口6.8万(2012年)。县政府设在巴彦高勒镇,建城区面积7.03平方公里。

      通行语言

      磴口县的官方语言是汉语普通话和蒙古语,使用于正式场合。

      但磴口县日常生活中最多使用的语言为晋语,磴口话属于晋语的五台片方言。

      名称来历

      “磴口”名称源于旧磴口(今阿拉善盟阿左旗巴音木仁苏木驻地)。“磴”,石之阶。黄河流至磴口处为南北向,磴口在黄河西岸,由于该岸河槽基层坚硬,河水不易冲淘,而上层覆盖着松散的沙壤土,易冲淘,这样水涨水落,久而久之便留下一级级台阶。磴口又是黄河东西交通之重要渡口,故而得名。1926年以前,阿拉善王爷在此设磴口署(相当于区)。1926年冯玉祥将军五原誓师后,响应北伐,经过磴口时发现此处物产丰富,汉民居多,又属交通要道,先设立兵站,后上报国民政府批准建立磴口县,先后隶属宁夏、甘肃、内蒙古。解放后虽然新政府移驻三盛公,但依然沿用旧名,称磴口县人民政府。

      地形地貌

      县境地形地貌复杂,大体可分为山地、沙漠、平原、河流四种类型:北部是高耸巍峨的狼山山脉,为土石山区,面积145.3万亩,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西部是广袤的乌兰布和大沙漠,地表为沙丘和沙生植物覆盖,面积426.9万亩;东部为一望无垠的黄河冲积平原,平原区45.6万亩,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渠道纵横,灌溉便利;南面是奔腾咆哮的古老黄河,黄河水域7.3万亩,整个地形除山区外呈现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逐步向西北倾斜,从东南总干渠引水闸到西北乌兰布和沙区,坡降23米。境内海拔最高2046米,最低1030米。全县大部分地区能引黄自流灌溉。有大小湖泊18个,水面2.25万亩。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4℃,年降水量148.6毫米,无霜期130天。

      自然地理

      磴口县县境地形地貌复杂,大体可分为山地、沙漠、平原、河流四种类型:北部是高耸巍峨的狼山山脉,为土石山区,面积145.3万亩,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西部是广袤的乌兰布和大沙漠,地表为沙丘和沙生植物覆盖,面积426.9万亩;东部为一望无垠的黄河冲积平原,平原区45.6万亩,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渠道纵横,灌溉便利;南面是奔腾咆哮的古老黄河,黄河水域7.3万亩,整个地形除山区外呈现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逐步向西北倾斜,从东南总干渠引水闸到西北乌兰布和沙区,坡降23米。境内海拔最高2046米,最低1030米。

      磴口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冬季寒冷漫长,春秋短暂,夏季炎热,降雨量少,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积温高,无霜期短。全年日照时数3300小时以上,全年无霜期在136-205天之间,年平均气温为7.6℃,植物生长期的5-9月份光合有效辐射40.19千卡/cm2,植物生长期的积温约为3100℃,生长期昼夜温差14.5℃。年平均降雨量144.5mm,年均蒸发量2397.6mm。这种独特气候特征有利于干物质糖分积累,适宜北方农作物生长。

      磴口县濒临黄河,依乌兰布和沙漠,北靠阴山,独特地理优势和气候特征,使这里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盛产小麦、玉米、油葵、甜菜、番茄等农作物。名优特产华莱士瓜、王爷地甘草、苁蓉、南瓜、二狼山山羊绒等在国内外久负盛名;野生植物主要有山榆、胡杨、梭梭林、中药材等;动物主要有天鹅、灰鹤、野鸭、野鸡、黄羊、野兔、各种鱼类等,其中尤以黄河鲶鱼、鲤鱼最为出名。全县境内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的有20多种,其中金属矿有金、银、铜、铁,非金属矿有红柱石、白瓷石、大理石、硅石、钾长石、云母、建筑用砂石、粘土及矿泉水,此外,还有放射性矿产铀。

      行政区划

      磴口县辖4个镇、1个苏木:

      镇:巴彦高勒镇、补隆淖尔镇、隆盛合镇 、渡口镇

      苏木:沙金套海苏木

      农场:乌兰布和农场、巴彦套海农场、哈腾套海农场、纳林套海农场、沙漠林业实验中心。

      人口

      2020年末全县总人口11.14万人(户籍人口),比上年末减少1731人。总人口中:少数民族11051人(蒙古族5100人,回族5258人);城镇人口5.49万人,乡村人口5.65万人,城乡人口比例为49.3:50.7。全年出生人口449人,出生率4.61‰;死亡人口364人,死亡率3.74‰;自然增长率0.87‰。

      政治

      王晓军:县委书记

      李志雄:县委副书记

      政府领导

      李志雄:副县长、代理县长

      何蓉、唐东年:副县长

      人大领导

      秦霞:主任

      赵军伟、何承刚、黄晓峰:副主任

      经济

      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57.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29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2.10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22.46亿元,增长2.0%。一、二、三产结构由上年的22.0:40.0:38.0调整为23.0:38.2:38.8。

      第一产业

      2020年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232644.3万元,同比增长3.6%,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结构比例为51.57:3.66:38.33:3.61:2.83。

      2020年农作物总播面积120.23万亩,同比下降1.2%。粮食作物面积51.98万亩,同比下降8.0%,其中:小麦面积1.87万亩,同比下降72.9%;玉米面积46.95万亩,同比下降1.1%。经济作物面积59.59万亩,同比增长2.3%。其中:油料面积37.78万亩,同比下降8.2%;番茄面积1.75万亩,同比增长22.4%。饲草作物面积8.66万亩,同比增长24.4%。粮经草比例由上年的46.4:47.9:5.7调整为43.2:49.6:7.2。主要大宗农作物良种率达到100%。

      2020年全年畜牧业产值89163.8万元,同比下降7.8%,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8.3%。

      2020年化肥施用量50907吨,同比下降3.4%;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59.25万千瓦,同比增长7.2%。

      第二产业

      工业

      2020年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672679.3万元,同比下降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17706.7万元,与上年持平;全部工业增加值201500万元,增长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6303.6万元,增长3.2%;产品销售率98.3%,同比增长14.1个百分点。

      2020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657410.1万元,同比增长8.8%;利润总额38756.8万元,同比增长3155.2%;税金总额11458.9万元,同比增长388.5%;亏损企业亏损额4882.7万元,同比减亏30751.3万元。

      建筑业

      2020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95亿元,比上年下降10.3%。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全年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2%。其中:5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0.8%;500-5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8.3%。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7.1%;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8%;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0.3%。按主要行业划分:制造业同比下降56.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26.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增长103.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862平方米。

      国内外贸易和服务业

      202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576.3万元,同比下降9.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零售额108422.8万元,同比下降9.1%;农村零售额13153.5万元,同比下降12.8%。按行业统计,批发零售贸易业106149.3万元,同比下降8.3%;住宿餐饮业15427.0万元,同比下降17.1%。

      2020年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384.6万元,同比增长16.1%。营业利润-197.5万元,同比增亏794.6万元;平均用工人数达到3039人,同比增长55.8%。

      2020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43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出口的主要产品有番茄制品、生物农药、脱水菜等。全年引进国内区外资金3.28亿元,引进区内市外资金8.6471亿元。

      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20年全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2012万元,同比增收1460万元,增长7.1%。从征收部门看,税务部门完成15361万元,下降3.4%;财政部门完成6651万元,增长43.1%。全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7820万元,同比增支34715万元,增长22.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626万元,增长6.9%;教育支出13572万元,下降2.9%;卫生健康支出16267万元,增长8.2%;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36216万元,增长29.0%;农林水事务支出53819万元,增长74.6%;节能环保支出11430万元,增长70.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8101万元,增长13.9%。

      2020年全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2012万元,同比增收1460万元,增长7.1%。从征收部门看,税务部门完成15361万元,下降3.4%;财政部门完成6651万元,增长43.1%。全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7820万元,同比增支34715万元,增长22.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626万元,增长6.9%;教育支出13572万元,下降2.9%;卫生健康支出16267万元,增长8.2%;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36216万元,增长29.0%;农林水事务支出53819万元,增长74.6%;节能环保支出11430万元,增长70.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8101万元,增长13.9%。

      旅游

      2020年末有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2家,2A级景区3家,五星级接待户2家,四星级接待户4家,三星级接待户2家,自治区休闲农牧业与乡村牧区旅游示范点1家。2020年,全县接待游客79.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91亿元。

      社会事业

      2018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增加值1.72亿元,比上年增长5.1%。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2096.041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704.650公里,等级公路率81.3%,在等级公路中有铺装路面994.953公里。

      邮电通信

      2018年全年邮电业务总量9150万元,下降4.6%。其中邮政业务1200万元,增长17.6%;电信业务7950万元,下降7.2%。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12100户;移动电话用户13万户,互联网注册用户2.84万户。

      教育事业

      2020年全县共有幼儿园20所(公办园2所,农牧区校办园8所,镇区民办园6所,校办园4所),入园人数620人;在园人数1908人,增长13.8%;离园人数478人。普通中学2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高中招收学生329人,增长15.0%;在校生968人,下降7.4%;毕业生384人,下降17.9%。初中招收学生448人,增长5.4%;在校生1343人,下降9.6%,其中少数民族210人;毕业生564人,增长16.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00%。小学校11所(镇区3所、乡村8所),招收学生502人,下降1.2%;在校生3090人,下降4.6%,其中少数民族492人;毕业生567人,下降6.7%。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中小学校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5492人,优秀130人,良好1019人。

      医疗卫生

      2020年末共有卫生机构12个,其中医院3个,苏木镇卫生院7个,卫生计生监督局1个,疾病防控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5个,诊所41个,村卫生室46个;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1188张,其中医院620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86人(医院643人),执业医师282人,助理医师82人,注册护士446人。

      科学技术

      2018年年末拥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1个,科技经费支出136万元,下降44.3%。

      文化事业

      2020年全县拥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从业人员29人,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文物管理所1个,社会体育管理中心1个,苏木镇综合文化站6个,博物馆3个;拥有差转台1座,电视发射台1座,电视发射机7部,有线电视居民用户7500户(全部为数字电视)。

      人民生活

      2020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46元,同比增长3.8%。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98元,比上年增加983元,增长3.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03元,同比增长3.1%。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26.5%。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95元,比上年增加1581元,增长8.1%。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750元,同比增长1.8%。恩格尔系数36%。

      社会保障

      2020年末全县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0906人,其中离退休人员13618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002人,其中退休人员13313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7228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79166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0827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0654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456人。

      2020年城市居民低保对象2512户3398人,月人均补助水平508元;农村低保对象5551户8146人,月人均补助水平294元.

      2020年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4个,床位数595个。社会散居孤儿4名。

      2020年全县共有特困人员369人,其中农村特困人员300人(分散供养201人,集中供养99人),城市特困人员69人(分散供养46人,集中供养23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19人,社区服务机构6个,社区日间照料床位数11张。

      资源环保

      2020年全县年平均气温9.8摄氏度,比上年平均气温低0.3摄氏度。全年降水总量188.2毫米。

      2020年全年总用水量5.4348亿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用水0.0418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0468亿立方米;农业用水5.2819亿立方米;人工生态环境用水0.0643亿立方米。

      2020年末实有人工造林面积6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乌兰布和沙漠在磴口县境内面积为426.9万亩。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哈腾套海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1236平方公里。

      2020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平均日处理能力达到20000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城市集中供热面积274万平方米,增长1.5%。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1.66%;绿化覆盖率达到36%。

      历史沿革

      汉代曾置临戎、三封、窳浑3个县。后植被破坏,黄沙吞噬,成了北方少数民族游牧地。

      清代为蒙古族阿拉善王爷的莱食地,俗称王爷地。

      1929年置县。

      1960年改设巴彦高勒市。

      1964年撤市复设蹬口县。

      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曾为巴彦淖尔盟行政公署所在地。

      建制与县名

      磴口县建制始于1926(民国十五年)。1926年,冯玉祥国民革命军在五原誓师挺进西北,路经王爷地(当时磴口地区归阿拉善王爷管辖)时,看到沿黄河一带农牧发达、人口稠密,特别是到了当时的水陆码头磴口(今阿拉善左旗巴音木仁苏木)后,看到街井有序,商旅云集,盐业税收丰厚,遂决定在磴口设县,管辖上至乌海西下到四坝沿河一线,并将设县治理意图拟文上报当时武汉国民政府,委任了临时县长,于此磴口县正式建制。国民政府正式行文批复是1929年。

      从1926年设县治到1931年,磴口地区虽有县治之名没有县治之实,地方控制权仍在阿拉善王爷手中。磴口县国民党县政府只有几个人,另设一个税局,人员不多,政府通过收一部分商贸税维持几十个人的薪俸。1932年以后,即马鸿逵入主宁夏,为加强其统治,以利搜刮民脂民膏,才正式任命了县长,设置了村乡保甲机构。

      1949年10月23日继绥远9.19起义后,宁夏宣布和平解放。国民党磴口县政府一班官吏觉大势已去,纷纷逃亡,有一些试图隐蔽得以东山再起,有的解甲归田,只留下几个人看门护院,结果土匪乘机劫掠,洗劫后放火烧毁县政府,所有财产档案化为灰烬,无一幸免。宁夏宣布和平解放的同时,中国共产党磴口县委在银川组建,经过暂短培训休整后,以县委书记杨力生,县长李尔直为首的县委一班人分批赴磴口接管磴口县工作。先期到达的人把磴口实际情况反映到县委后,经请示宁夏省委,决定将磴口县委设在三盛公(今巴彦高勒旧城区),磴口县于此而沿用下来。

      地区历史归属

      有文字记载的归属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春秋末战国初,赵国“胡服骑射”迅速强大,不断北扩边境,长城修到高阙塞,磴口地区为赵属地。秦灭六国,北击匈奴,夺取了整个河套地区,置九原郡,磴口隶属九原郡。秦末战争直到汉武帝数百年间,磴口复为匈奴牧地。汉武帝时代,西汉国力强盛,兴兵大规模征讨匈奴,到公元二世纪初基本控制了包括河套在内的大片领土,并在河套沿河设县34个。今境内有古城遗址三处,据历史学家考证为西汉三封县古城(120年置),临戎县(124年置)和窳浑县古城(127年置)。临戎古城曾为朔方郡治所,窳浑曾为西部都治所。汉末到隋先后隶属于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北魏。隋初到唐隶属于九原郡。宋、辽、金、夏时为西夏属地。元灭西夏,磴口地区属宁夏。清初,地属阿拉善额鲁特旗管辖。民国十五年(1926年)磴口设立县制隶属宁夏省。1954年随蒙古自治州划入甘肃省,1956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属巴彦淖尔盟,2003年隶属巴彦淖尔市。

      2000年,磴口县辖4个镇、4个乡、3个苏木。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17561人,其中各乡镇苏木人口(人): 巴彦高勒镇 44124、补隆淖镇 4557、协成镇 4605、隆盛合镇 7935、粮台乡 8348、坝楞乡 3044、渡口乡 11268、公地乡 4679、沙金套海苏木 2830、哈腾套海苏木 3662、小官井苏木 3321、乌兰布和农场虚拟乡 4133、巴彦套海农场虚拟乡 2345、哈腾套海农场虚拟乡 4437、包尔盖农场虚拟乡 3605、纳林套海农场虚拟乡 2893、沙漠林业实验中心虚拟乡 1775。

      气候特征

      磴口县地处中纬度内陆,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大部分时间受高空西风环流控制,天气系统多自西向东移动,盛行西南风,历年平均风速3.0米/秒,瞬间最大风速28米/秒。平均日照时数3 210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72%。全年平均相对湿度47%,历年平均降水143.9毫米,平均蒸发量2 327毫米,为降水的16.5倍。历年平均气温7.6℃,无霜期136天。平均年总辐射153.66千卡/厘米2,为全盟总辐射最高、无霜期最长的旗县之一。2002年,全年降水总量159.7毫米,比历年平均值高15.8毫米,比上年高41.6毫米。且降水集中在6~9月份。年平均气温9.4℃,比历年平均值高1.8℃,与上年持平。全年日照时数3 233.5小时,与历年平均值基本持平,比上年低143.5小时。全年平均风速2.7米/秒,比历年平均值低0.3米/秒,比2001年降低0.1米/秒。全年无霜期265天,比历年平均值长129天,比上年长11天。全年蒸发量2 505.3毫米,比历年平均值高178.3毫米。全年出现扬沙11天,沙尘暴3次,最大冻土层深58厘米。

      水文特征

      磴口最主要的地表水是黄河。黄河从粮台乡南部二十里柳子流入县境,沿粮台乡、渡口乡两乡东部边缘,由渡口乡北部祥太东流出本县。大势流向由南向东北,境内全长52公里。河流面积5.1万亩,平均宽约760米,河水年平均流量在580~1 600立方米/秒之间,年流总量约310亿立方米。全县引黄灌溉,干渠分支渠共5条,总长为145.98公里,毛灌面积130.7万亩。

      能源概况

      磴口县濒临黄河,依乌兰布和沙漠,北靠阴山,独特地理优势和气候特征,使这里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盛产小麦、玉米、油葵、甜菜、番茄等农作物。名优特产华莱士瓜、王爷地甘草、苁蓉、南瓜、二狼山山羊绒等在国内外久负盛名;野生植物主要有山榆、胡杨、梭梭林、中药材等;动物主要有天鹅、灰鹤、野鸭、野鸡、黄羊、野兔、各种鱼类等,其中尤以黄河鲶鱼、鲤鱼最为出名。磴口县境内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的有20多种,其中金属矿有金、银、铜、铁,非金属矿有红柱石、白瓷石、大理石、硅石、钾长石、云母、建筑用砂石、粘土及矿泉水,此外,还有放射性矿产铀。

      磴口县历年平均风速3米/秒,可满足中、小型风力机工作,为风能资源较丰富地区。引黄总干渠建水电站1处,现年发电量为600万度。域内东部为平原,中西部沙漠,北部山区。除山区外,域内绝大部分可引黄河灌溉,年引水总量1.8~2亿立方米以上,总灌溉面积68万亩。珍贵动植物:黄河鲤鱼,中药材甘草,总面积约20余万亩,年采掘量40~50万斤;还有苁蓉、锁阳名贵药材,黄河县境内水域面积20余万亩。

      土地资源

      磴口县土地总面积4167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65.3万亩,盐碱地20万亩,乌兰布和沙漠延伸到磴口境内426.9万亩,有近200万亩沙地适宜开发治理。

      水资源

      磴口县水资源丰富,黄河流经磴口县52公里,年径流量310亿立方米,黄河年均流量在580-1600m/s之间,据有关资料统计,2006年全县水利资源总量达11.059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约为3270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即引黄水量)为6.044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7.131亿立方米,其中重复计算量为2.116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面积达3452.11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储量为5.258亿立方米,黄河水年侧渗量4.9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2.11亿立方米。大小湖泊有46处,共有水域面积3.61万亩。地下水资源分布状态较为稳定,埋深浅、极易开采。

      磴口县地处河套黄溉上游,拦河闸控制着整个河套的灌溉。因此引黄灌溉较其他旗县条件优越。黄河近年来闸上平均水位,灌溉行水期一般在1053.6米以上,最高水位1055米。全县绝大多数耕地可引黄灌溉。

      黄河流经磴口县52公里,河套灌区水利大动脉总干渠及乌审干渠横穿县境而过,黄河水侧渗丰富,同时由于古地理环境及黄河改道,使磴口县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地下水埋深2-9米,单井出水量80-120m/h。

      风能资源

      巴彦淖尔市风能资源具有丰富区面积大,有效风时多、风能品位高、稳定度较高、连续性好等特点。磴口县北部地处在贺兰山和狼山风口上,风力资源十分丰富,据测量,年平均风速达4.5米/秒,年≥3米/秒的时间达6800小时以上,大于或等于6m/s风速的时间每年有2200-2500小时以上,是我国除东南沿海外,全国内陆仅有的几个风能丰富区之一。加之磴口土地面积大,地形开阔,地热平坦,距电网较近,交通便利,具备建设大型风电场的条件,为把风能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磴口县与工菱公司等五家公司积极洽谈并签订了合作协议书,目前正在做前期工作。磴口地区历年平均最大风速为23m/s,瞬间最大风速28m/s。

      太阳能资源

      磴口县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属我国太阳能资源富集区域,是自治区规划的发展太阳能发电的重点区域。太阳的年总辐射量为200-204瓦/平方米之间,各月总辐射的高值在5、6、7月,其次为8月、4月、9月,其中5月达到极高值,此时云量少、晴天多、日照足,因而,辐射强烈。全县全年日照时数在3100~3300小时以上。其中乌兰布和沙区,全年在3380小时以上,属全市最高地区。磴口县多年年平均气温7。6℃,极端最高气温38.2 ℃, 极端最低气温-34.2 ℃。全县4—9月份平均日照1807.2小时,占年值的55.9%,春季为27.2%,夏季为28.4 %,秋季为27.5%,与总辐射一致,全市日照5月份达到最大,日照百分率为:71%—75%之间。

      旅游风景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著名的《敕勒歌》再形象不过地成为颂扬阴山地区的千古绝唱。然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阴山,则大多是荒凉的秃岭,稀疏的牧草,有谁能证实这时曾经牧草茂密,牛羊遍地呢?阴山岩画,将为我们解开这千古之谜。

      位于磴口县阴山格尔敖包沟和默里赫图沟的近万幅岩画组成了绵延千里的艺术画廊,镌刻着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珍品。早在公元六世纪初,阴山岩画就被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发现,并记录在著名的《水经注》中。

      根据专家们考证,阴山岩画始于青铜器时代,大量出现则在秦汉时期,一直延续到清代。岩画多凿刻或磨刻峭壁、沟壑岸边的巨石之上或在突兀而起的黝黑色石丛之中。岩画的形成大多是采用坚硬的石料或金属器具在岩石上打击成麻点,再将麻点连接成线,组成栩栩如生的画面。阴山岩画题材十分丰富,它从各个方面,真实地记录了古代阴山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和思想意识。从岩画的内容看,动物岩画所占比例很大,有山羊、绵羊、羚羊、鹿马、牛、猪、狗、虎、豹等20多种动物图,此外还有狩猎、舞蹈、车辆、骑士、穹庐毡帐、文字等游牧民族的社会生活概况。阴山岩画作为古代北方摹、山地文化的一颗灿烂明珠,具有重要的科学、历史价值。

      这些浩如烟海的艺术作品既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岩画艺术丛中一块瑰宝。

      古城遗址

      窳浑古城遗址

      窳浑古城,蒙语为保尔浩特,汉语也称土城子,位于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西南约三公里处,建于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该城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最长250米,南北最长200米,北与西北被沙漠覆盖,墙宽9~13米,南墙中部有一缺口宽约20米,约为城门。该城东墙北墙,残高1~2.5米。城中部略偏东处有一面积为10000平方米的台,探得文化层有1~3米深。文化层下层为汉代文物,较厚,出土大量灰陶器和汉代建筑材料;中层为唐代文物,出土文物有白瓷器物残片数种;上层为明、清文化层,较厚,有大量钧窑瓷残片,如青花瓷残片。在断垣残壁的表面也可拣到铁链、三梭铜合金箭镞等。台地东100米处,曾出土两件唐代金碗,其一为莲花状口径;另一件呈圆形口径,刻有缠枝牡丹和忍冬花纹,工艺精巧,花纹逼真,虽在地下埋藏一千多年,出土时仍然金光闪闪。

      临戎古城遗址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磴口县补隆淖办事处河拐子村西。建于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是汉武帝建立的朔方郡郡址所在。该城呈长方形,城墙由黄土夯实筑成。南北墙长约450米,东墙长637.5米,西墙长620米,古城的西北部及东北部还残留着0.5~2米高的土垣。城内出土文物有:绳纹砖、瓦、罐、壶、瓮、盆等灰陶片,上面都带有绳纹、波浪、方格、斜方格等纹饰,此为汉代陶器的明显特征。城中央偏西北方,有一座铁制作坊遗址,距遗址近千米的地段上布满铁器残片。还有极少灰陶片和红陶片,类似辽至西夏遗物。古城垣外的东南部,也有制铁作坊遗址,出土文物有箭头、戟、刀等残存物。从地形看,临戎择河而筑,在黄河拐弯的地方。

      三封古城遗址

      亦称陶升井古城,位于磴口县原哈腾套海苏木约5公里处,建于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古城筑有内城和外城。内城土垣长约118米。外城在北部及西南部有残存的土垣。内城西南角有一坍塌的土丘。内城内外,砖、瓦、陶片俯首可得,箭挺、箭簇数量不少,均为东汉遗物。内城东南角和外城相近处0.5米深的土中,发现有文化层。遗址范围内有武帝和王莽时期的五株、大泉钱币等文物。

      阿贵庙

      阿贵庙属“红教”,即宁玛教派,尊莲花生为师祖,公元774年莲花生就在此开始了传教活动。庙宇始建于公元1798年,占地100多公顷,海拔1500米,定藏名为“拉西布仁·嘎定林阿贵”,阿贵即山洞,因此处奇洞攀岩,仙境妙笔,故得名阿贵庙。整座庙宇雄伟壮丽,结构紧凑,属典型的藏式建筑。相传,清康熙36年,闰三月初十,康熙亲征葛尔丹返回途中,由宁夏横城经磴口,在阿贵庙稍作休息,因感于庙宇之壮观,提笔赐阿贵庙为“宗乘寺”,后用满、蒙、藏、汉四种文字制作成匾,从此,声名大振,鼎盛时期有僧众400余人,它辖有儿驼庙、沟心庙、麻尼图庙、苏木日格庙等。被列为自治区十二个重点寺庙之一,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红教”庙宇。整座寺庙依山所建,庙宇所在山峰极像花蕊,周围几座山峰像花瓣,总看,就像一朵莲花。

      阿贵庙是著名的山林寺庙,按山形布局的古刹群内,正中是九九八十一间的“大雄宝殿”,主供释迦牟尼,上有“宗乘寺”大匾,左右则为陪殿建筑,雕梁画栋,神塑显目,壁画故事甚多,尤以浮雕龙最为逼真,龙体盘旋飞腾,造型优美壮观。每逢农历七月初十、九月二十五,庙会盛开之日,各地香客游人纷至沓来,客人们饱览胜地风光,赞不绝口,流连忘返。

      阿贵庙佛教祭殿及庙宇殿堂以它的神奇绝妙闻名遐迩。在大殿周围的悬崖峭壁上有5个奇特的天然岩洞:莲花生洞、上乐金刚洞、护法神洞、仙女洞、洪羊洞。其中 “莲花生洞”(即阿贵洞),洞内约200平米,供主神莲花生塑像,是喇嘛们设坛、供奉、诵咒、灌顶的场所,香火极旺。洞下的青石上,有一男人脚印,相传是莲花生在此隐居、修炼、降妖时行走的足迹。传说“仙女洞”中曾住着西藏松赞干布的两个夫人,分别是尼泊尔犀尊公主和唐太宗的文成公主,洞内还供有21个仙女塑像。

      三盛公枢纽

      位于磴口县巴彦高勒镇东南2公里处,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上唯一的以灌溉为主的一首制大型平原闸坝工程,堪称“万里黄河第一闸”。同时兼有发电、交通、旅游等多项功能。

      工程始建于1959年,竣工于1961年。枢纽工程的建成结束了河套灌区自古以来无坝自流、多口引水的历史,使灌区近900万亩农田的灌溉水源有了保障,形成了万顷良田,历史性把黄河水灾害变成了宝贵的水资源,成就了“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经典,从而河套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塞上粮仓”。

      枢纽工程曾受到了亲临考察的江泽民、乔石、布赫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致好评。

      工程主要由2100米长的拦河土坝、18孔拦河闸、9孔北岸干渠进水闸及装有四台机组的北岸总干渠水电站等工程组成。闸身总长325.85米,纵贯黄河两岸,其势如虎踞龙盘。正中的分水闸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塔式小楼,共四层,一层是操纵室,控制着闸门的升合启闭;二层、三层是展览厅,四层是参观厅。由参观厅极目远眺,伟岸的建筑将奔腾的黄河拦腰斩断,一桥飞架东西,天险变通途。闸下河水翻腾咆哮,堤上杨柳轻拂;闸右鄂尔多斯高原云蒸霞蔚,闸上铁路大桥气贯长虹;闸下公路大桥如黄龙卧波;闸左水利发电站气势雄浑,蔚为壮观。造型别致的沙滩松软可人,人流如潮,泳者如织。建筑的磅礴气势与其周围恬静的情韵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黄河大写意,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该工程是巴彦淖尔市唯一的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国家水利部评定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纳林湖

      纳林湖地处乌兰布和沙漠腹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纳林套海农场境内,距离磴口县县城40公里,交通便利。该湖地处阴山山脉南部,三盛公水利枢纽风景区北部,哈腾套海自然保护区的东南部。她位于黄河水利枢纽、阿贵庙、鸡鹿塞、汉代古墓群、生态园区等景点的中心位置,是整个大的旅游区域的驻足休憩的理想场所。

      兵团时期的耕作造就了乌兰布和沙漠中的纳林湖绿洲,这里农业发达,无任何污染的生态农产品丰富,农耕文化和河套文化体现明显。该地区主要农作物有向日葵、小麦、玉米、纳林甜瓜、无公害蔬菜等。其传统养殖业为牛、羊、鱼、蟹等产品,口味纯正,品质优良。

      纳林湖面积约600公顷,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鸟类迁徙和繁殖地,同时也是西北重要的湿地。在这里繁育生长的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有白天鹅、黑天鹅、灰鹤等种群。

      纳林湖湖水清澈,水鸟众多,每当春秋两季,多种奇珍异禽翩然而至,栖息在波光粼粼、水天一色的湖面上,在大漠的背景衬托下,形成多层次、多空间变幻莫测的景观特色。

      夏季,湖水蔚蓝,苇荡丛生,鸟类竞飞,富有江南神韵;冬季,冰天雪地,一片萧条,给人以震撼。

      其小空间尺度上的景观组合优势明显,形成沙漠、碧波、鸟禽之间强烈的反差,给游客以不同的感官体验。

      纳林湖以南1.5公里处发掘出汉代古墓群,出土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物,其中不乏国家一、二级文物,在考古学上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北部阴山山脉的典型雄壮的自然景观与内涵丰富的汉代文化的历史在这里积淀,河套景观与文化在这里交融荟萃,使纳林湖地区形成了以农耕文化、阴山文化、戍边文化为主体的主要体现地,自驾游、体验游给这一区域的旅游带来活力。

      哈腾套海

      于2005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保护区总面积185.4万亩,其中天然林面积52.25万亩.

      保护区内现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黑颧、北山羊、大鸨等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天鹅、岩羊、鹰类等到16种。有60余种“三有”野生动物,有7种动物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保护物种,13种鸟类属于《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保护物种,8种鸟类属于《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保护物种;特别是将保护区作为停歇地的鸟类越来越多,停歇时间也越来越长。

      据观察,进入保护区的大天鹅由1996年的数百只上升到现在的近万只,停歇时间由原来的10多天延长到3个多月,成群的黄羊、岩羊等野生动物经常在保护区内出现。

      保护区有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绵刺、沙冬青、肉苁蓉,有国家三级濒危保护植物蒙古扁桃、梭梭、胡杨,还有沙芦草、野大豆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其中柠条林约为15万亩;梭梭林约为9.75万亩;沙冬青约为7.5万亩。

      据调查,目前保护区植被覆盖度由1995年的不足15%已恢复到现在的30%以上。对于防治荒漠化和沙尘暴、减少沙尘暴的危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乌兰布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乌兰布和沙漠是我国八大沙漠之一,乌兰布和蒙语为"红色公牛",总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东北部伸入巴彦淖尔市境内3370多平方公里,由巴彦高勒镇西行数里便可观赏到浩瀚的乌兰布和沙漠,它在磴口县境内面积达2846平方公里。乌兰布和沙漠主要生长有甘草、花棒、麻黄、肉苁蓉、锁阳、沙棘、梭梭等多种名贵药材和稀有植物,并有大小湖泊200多处。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沙漠里办起了农场、林场,开渠引水、植树种草,已形成一条长150多公里、宽30~50米的防风固沙林带和封沙育草灌木植被带,面积约10万亩,如一道天然屏障,有效地阻挡了风沙的东侵。随着国家生态工程的实施,往日的“黄沙漫天”将被今日的“沙海绿洲”所湮没。

      冬青湖

      冬青湖景区地处乌兰布和沙漠腹地,距磴口县城55公里。湖水面积5000亩,由主湖、东湖和南湖组成。丰水时水深5米,枯水时水深3米,湖水清澈见底。湖中有草鱼、鲤鱼等鱼类,有芦苇、水草等植物。春暖花开湖面飞来成群的野鸭,天鹅等各种鸟类。岸边有冬青,长年青绿,每年4月开花。东岸和南岸是乌兰布和沙漠,自然形成的沙丘连绵起伏,一望无际。  景区内建有450平方米的码头一座,1000平方米停车场以及占地1亩的仿古建筑的四合院生活区 , 配套有游艇、快艇和自划船;建有供游人散步、观赏的3800平方米的广场。采用国际最先进的遮阳保温和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建设的1296平方米纯绿色生态餐厅,餐厅内装饰假山、瀑布,种植各种吸音吸味的花草树木,使餐厅内温度湿度适中,四季如春。 1.3万平方米的生态林,种植有国槐、垂柳等植物。还将陆续种植樟子松、沙地柏等植物,爱好垂钓的游客从停车场穿过生态林可到达南湖垂钓场。生态林西侧南湖建有垂钓场,木制结构,设遮阳设施,可容纳20人同时垂钓。

      梦幻峡谷

      位于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与阿拉善左旗交界处的敖伦布拉格镇境内的阴山余脉中,距磴口县城90公里,被当地牧人誉为“七彩神山”。 在地理学上“梦幻峡谷”属丹霞地貌,是在数千万年前,由于造山运动,并在长期炎热的气候影响下,在重压之间通过胶结作用而结成各种岩石,这种地层含有红色氧化铁,水流沿岩石断痕和节理侵蚀所形成。峡谷内山地、丘陵、戈壁交错分布,丹霞、坠落、涡穴等景点众多,令人叹为观止。大山呈红、黄、灰、白等多种颜色,在夕阳的映衬下,山体流光溢彩,如七彩哈达环绕,如梦如幻…。“梦幻峡谷”全长5公里,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瑰丽无比,气势恢宏。置身其间,峰回路转,一步一景,仿佛步入梦幻世界。峡谷中有一块红色巨石,看上去很普通,但其白色的沙纹竟然惊现出蒙文“阿拉善”三个字,令人惊叹。

      人根峰

      神根石柱巍然矗立于广褒天地之间,尽显阳刚之气和造化之美。 当地人说:神根峰之外辽阔的戈壁,即是昔日传说中的“金沙滩”,是杨家将与大辽萧太后激战之处。今日的神根峰,昔日被称为穆桂英的拴马柱“拴马柱”与“神根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已无从考证。磴口人根峰_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类生命繁衍之根

      特色节日

      华莱士节

      该节日是地方节日,举办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磴口县位于美丽富饶的素有“塞外江南”、“塞外明珠”美称的河套平原。这里特产河套蜜瓜,因为相传是一位名叫华莱士的外国传教士首先发现这种蜜瓜可以食用并且将它引入这里种植的,所以为了纪念他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这种蜜瓜——华莱士瓜。并且在每年蜜瓜大量成熟上市的时候举办华莱士节庆祝蜜瓜的丰收。

      节日大概持续一周左右,这段时间各地的小商贩们都到此地像赶庙会一样兜售各类商品小吃,还有一些杂技团、歌舞团等来开场表演,丰富了县民的生活。节日举办那天县人民政府大楼还会燃放大量烟火,当地文艺团表演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