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

阿拉善盟阿拉善盟

阿拉善盟,简称阿盟,英文名Alxa League,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地处呼包银榆经济区、陇海兰新经济带交汇处。东、东北与乌海、巴彦淖尔、鄂尔多斯三市相连,南、东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毗邻,西、西南与甘肃省接壤,北与蒙古国交界,是内蒙古自治区所辖盟,阿拉善盟下辖3个旗和3个自治区级开发区,共有32个苏木镇,200个嘎查村。截至2021年,面积27万平方千米,202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07.3亿元,常住人口26.9万人。属内陆高平原地区,地势南高北低,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86种,风能资源丰富,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可达7.3075亿立方米。

2022年,年末全盟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4所,全年专利授权量494件,全年认定备案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载体77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阿拉善地区东北部始设北地郡。汉代,阿拉善地区分属北地、武威、张掖三郡管辖。隋朝至唐代初期,阿拉善地区属甘州、肃州,也曾为突厥贵族所据。明朝时期,北元和瓦剌势力先后占据阿拉善地区。清代设阿拉善和硕特旗和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两个特别旗。民国时期,阿拉善和硕特旗、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直属中央行政院蒙藏委员会管辖1949年9月23日,阿拉善和硕特旗和平解放。1955年11月,甘肃省蒙古自治州易名甘肃省巴音浩特蒙古族自治州。1980年5月成立阿拉善盟。

著名景点有阿拉善盟胡杨林旅游区,阿拉善盟广宗寺(南寺)生态旅游区,阿拉善盟通湖草原旅游区, 阿右旗巴丹吉林沙漠景区等。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建制沿革 3 行政区划 4 自然环境 5 自然资源 6 人口 7 政治 8 经济 9 文化 10 交通 11 社会 12 旅游 13 著名人物 14 荣誉

      基本信息

      中文名:阿拉善盟

      外文名:Alxa League

      别名:阿盟

      地区生产总值:407.3亿元(2022年)

      下辖地区: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

      主要民族: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

      邮政编码:750306

      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西部

      火车站:额济纳站

      车牌代码:蒙M

      盟委书记:黄雅丽

      气候条件:中温带大陆性气候

      城市等级:五线城市

      面积:27万平方公里

      人口数量:常住人口26.9万人(2022年)

      行政区类别:盟(地市级)

      国家/地区:内蒙古自治区

      政府驻地: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

      电话区号:0483

      著名景点:贺兰山广宗寺(南寺)生态旅游区、巴丹吉林沙漠景区、额济纳胡杨林、腾格里通湖草原旅游景区

      机场: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机场、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机场、额济纳旗桃来机场

      方言:蒙古语卫拉特方言、汉语新巴音话、阿拉善左旗民勤话、旗下话

      著名人物:苏和、德德玛、鲁健

      行政区划代码:152921

      所属地区:中国西北

      建制沿革

      阿拉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西汉名将霍去病入居延收复河西。元代设亦集乃路总管府。康熙年间,卫拉特和硕特部从新疆天山迁徙到阿拉善草原,土尔扈特部从伏尔加河万里东归到额济纳河流域。清代设阿拉善和硕特旗和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两个特别旗。1949年阿拉善和硕特旗、额济纳土尔扈特旗和平解放。1980年5月成立阿拉善盟。

      远古时期

      阿拉善地区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阿拉善右旗雅布赖山洞穴彩喷手印岩画和阿拉善左旗大量细石器文化遗存的发现,证明阿拉善地区从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

      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时期,弱水流域、居延海畔就有殷商周朝先民生活的足迹。

      古代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阿拉善地区东北部始设北地郡。

      汉代,阿拉善地区分属北地、武威、张掖三郡管辖。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征发兵卒18万到河西戍边屯田,北置居延、休屠两县。汉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居延县隶属张掖郡管理。东汉光武帝元年(25年),改置“张掖居延属国”。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设西海郡,辖居延一县。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国和西晋续设西海郡。北魏时,阿拉善地区为凉州所辖,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年),氐族人吕光建立后凉政权,领居延县。北魏孝明帝正光二年(521年),居延古都属柔然婆罗门领地。

      隋朝至唐代初期,阿拉善地区属甘州、肃州,也曾为突厥贵族所据。唐朝垂拱二年(686年),唐王朝一度曾将“安北都护府”从漠北迁至漠南,都护府治所在同城,即今额济纳旗境内。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唐王朝设宁寇军,统领居延军务。“安史之乱”时,河西走廊被吐蕃切断,居延地区成为长安通往西域的“草原丝绸北道”。之后,居延地区先后为吐蕃、回鹘、契丹部所据。

      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西夏建国时设12监军司,贺兰山沿线守军5万人。在居延地区设置“黑水镇燕军司”,治所为今额济纳旗黑城。

      元朝设亦集乃路,属甘肃行中书省管辖,管理军政事务,总管府驻黑城,亦称哈拉浩特。

      明朝时期,北元和瓦剌势力先后占据阿拉善地区。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军西路军5万骑出塞,兵锋直指亦集乃路,哈拉浩特守将卜颜帖木尔战败,黑城废弃。明中期以后为蒙古达延汗属部的游牧地。

      清朝初年,蒙古鄂尔多斯部额琳沁、固鲁岱青游牧阿拉善地区,顺治六年(1649年),因大札木苏叛乱,所部移牧河套地区。康熙十五年(1676年),卫拉特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击败和硕特部首领鄂齐尔图汗。康熙十六年(1677年),固始汗(又译顾实汗)之孙和罗理率和硕特余部自新疆迁徙,途经青海大草滩,移牧阿拉善地区。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设旗编佐,正式设置阿拉善和硕特旗。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徙牧于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阿玉奇汗族弟纳扎尔玛穆特之子阿喇布珠尔率部赴西藏礼佛,归路被阻,请求内附,清廷赐牧党河、色尔腾地方,此举较土尔扈特部渥巴锡汗率部东归早73年。雍正七年(1729年),阿喇布珠尔之子丹忠晋封多罗贝勒。雍正九年(1731年)以后移牧额济纳河流域。乾隆十八年(1753年),设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两旗上不设盟,直属清廷理藩院管辖。

      近代以来

      民国时期,阿拉善和硕特旗、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直属中央行政院蒙藏委员会管辖,宁夏护军使和宁夏省兼管两旗。期间,原属阿拉善和硕特旗的磴口巴格(乡)设县级建制。

      1949年9月23日,阿拉善和硕特旗和平解放。

      1949年9月27日,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和平解放。

      1949年11月,成立额济纳旗自治区人民政府。

      1950年3月,成立阿拉善和硕特旗自治区人民政府。

      1954年4月,成立宁夏省蒙古自治区,辖阿拉善旗和磴口县,为专区级地方政权,隶属宁夏省管辖。同年10月,因宁夏省建制撤销并入甘肃省,宁夏省蒙古自治区易名甘肃省蒙古自治区。

      1955年3月,甘肃省蒙古自治区改称甘肃省蒙古自治州,额济纳旗自治区更名为额济纳自治旗。

      1955年11月,甘肃省蒙古自治州易名甘肃省巴音浩特蒙古族自治州。

      1956年2月,设立巴彦淖尔盟,辖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磴口县和巴彦浩特市,归属内蒙古自治区。

      1958年4月,巴彦淖尔盟与河套行政区合并,为内蒙古自治区派出机构,盟府迁至三盛公;同年8月,巴彦浩特市撤销,为镇级建制。

      1961年4月,阿拉善旗分设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

      1969年7月,阿拉善左旗划给宁夏回族自治区,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划给甘肃省。

      1979年7月,阿拉善左旗、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5月,成立阿拉善盟,隶属内蒙古自治区,为地区级建制,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

      行政区划

      内蒙古阿拉善盟政区图内蒙古阿拉善盟政区图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阿拉善盟下辖3个旗,1个自治区级开发区。

      区划详情

      3个旗: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

      1个自治区级开发区:内蒙古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自然环境

      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地处呼包银榆经济区、陇海兰新经济带交汇处。东、东北与乌海、巴彦淖尔、鄂尔多斯三市相连,南、东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毗邻,西、西南与甘肃省接壤。北与蒙古国交界,边境线长735公里。地理坐标介于东径97°10′~106°53′,北纬37°24′~42°47′之间,东西长831公里,南北宽598公里,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占内蒙古自治区总面积的22.8%。

      巴彦浩特镇东距北京市1131公里、呼和浩特市723公里。东南至银川市114公里、西安市817公里。西南至兰州市520公里。

      气候特征

      阿拉善盟地处亚洲大陆腹地,为内陆高原,远离海洋,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四季气候特征明显,昼夜温差大,降水量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蒸发量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增。年平均气温7.7~9.8℃,极端最低气温-34.4℃(巴彦诺日公,2008年1月24日),极端最高气温44.8℃(拐子湖,1988年7月24日)。1月平均气温-7.7~-10.7℃,7月平均气温23.5~28.1℃。年降水量32.8~208.1毫米。年蒸发量1555.7~2808.5毫米。年无霜期143~174天。年日照时数2977~3369小时。年平均风速2.8~4.7米/秒。阿拉善盟北部盛行偏西风,南部多东南风。

      地形地貌

      阿拉善盟属内陆高平原地区,地势南高北低,沙漠戈壁相间,周围丘陵相连,群山环抱。全盟山地面积3.44万平方公里,丘陵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戈壁面积9.1万平方公里,沙漠面积8.84万平方公里。海拔最高处贺兰山主峰达郎浩绕为3556米,是内蒙古自治区最高峰;最低处银根盆地海拔740米。盟境东部有贺兰山,全长250公里,是中国季风影响范围的西界、内外流域的分水岭和200毫米降水的分界线;南部龙首山、合黎山为河西走廊的北部屏障;西部马鬃山群山分布,绵延起伏;中部狼山余脉哈鲁乃山、罕乌拉山和巴彦乌拉山、雅布赖山自东北向西南插入,将阿拉善高平原分为东、西两大块。境内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为全国第二大沙漠,以高陡著称;海拔高度1611米、相对高度达598米的必鲁图峰被誉为“沙漠珠峰”,是世界沙漠最高峰。

      土壤水文

      阿拉善盟土壤受地形地貌及生物气候条件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征,由东南向西北土壤地带性分布从棕钙土逐步过渡为灰漠土和灰棕漠土。非地带性土壤有风沙土、盐土、碱土、龟裂土、钙质石质土、粗骨土。在河漫滩及低阶地发育有林灌草甸土和盐化潮土,同时普遍有盐碱化现象。

      阿拉善盟河流水系主要以内陆河水系为主,东部有黄河过境,西部有黑河流入。黄河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麻黄沟进入阿拉善盟,沿东南边界在磴口县二十里柳子出境,境内85公里,流域面积31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315亿立方米。黑河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青海省、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终止于居延海,干流全长821公里,正义峡以下为下游,经甘肃省酒泉市鼎新镇最后注入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东居延海,在阿拉善盟境内河道长333公里,流域面积为8.04万平方公里。

      阿拉善盟山沟泉溪主要发源于贺兰山、雅布赖山、龙首山等山区,共70多处,流域面积2676平方公里。年清水总量905万立方米,年平均洪水总量约5000万立方米。

      阿拉善盟湖泊较多,以三大沙漠中的湖盆为主。沙漠湖盆是接受降水补给而形成,比较稳定。三大沙漠中共有湖盆415处,总面积达6700平方公里,其中草地湖4546平方公里,集水湖231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阿拉善盟矿产资源丰富,截止2019年,全盟已发现矿产86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47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37种,矿产地130处,包括大型矿床14处、中型矿床32处、小型矿床84处。其中,无烟煤、钛、铋、锑、冶金用白云岩、冶镁用白云岩、冰洲石、晶质石墨、玛瑙、高岭土、陶瓷土储量位列内蒙古自治区首位,钒、芒硝、制碱用灰岩储量位列内蒙古自治区第二位,钴、铌、普通萤石、砷、磷、石膏储量位列内蒙古自治区第三位。全盟优势矿产是无烟煤、盐矿、金矿、萤石、晶质石墨、冶镁用白云岩、饰面用花岗岩、高岭土、陶瓷土、石油、天然气等。

      全盟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煤种齐全,以太西无烟煤和焦煤等优质煤炭为主,主要分布于阿拉善左旗贺兰山、黑山以及阿拉善右旗长山地区,探明资源储量43亿吨。以铁为主的黑色金属矿产资源储量较丰富,额济纳旗一带的铁矿石富矿比高、有害元素含量低,是钢铁工业优质原料。以金为主的贵金属矿产资源潜力大,共发现金矿产地25处,探明储量101吨。额济纳旗北山成矿带是金、铜、钼、铅、锌等有色金属的重要成矿地带,是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找矿靶区,找矿潜力巨大。非金属矿产极具特色,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晶质石墨资源储量规模巨大、品级优良,保有资源储量2475万吨,主要分布于阿拉善左旗的查汉木胡鲁和孪井滩地区;饰面用花岗岩资源储量巨大,以阿拉善左旗巴彦诺日公饰面用花岗岩而闻名;普通萤石在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分布广泛;石英砂、陶粒用粘土在阿拉善左旗嘉尔嘎勒赛汉镇和腾格里额里斯镇周边广泛分布,资源优势明显,且已形成产业基地;石油、天然气勘查已有突破,有望取得重大成果。

      风光资源

      阿拉善盟属高空西风环流区,是全国光热风能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年日照时数大于3000小时,风能储能约2.1亿千瓦,太阳能可开发利用量6亿千瓦。以阿拉善为核心的千万千瓦级风光热综合新能源基地和直流超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加快建设,新能源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广阔。全盟现有新能源企业26家,建成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131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容量65万千瓦;光伏装机容量66万千瓦。全盟电网已形成以吉兰泰、定远营两座50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10座220千伏变电站为辐射的主干网架供电网络,线路总长5713公里。

      生物资源

      动物
      阿拉善双峰驼阿拉善盟境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截止2019年,有各种野生脊椎动物2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蒙古野驴、野骆驼、北山羊、遗鸥、马麝、黑鹳、金雕、大鸨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鹅喉羚、马鹿、盘羊、岩羊、天鹅、猎隼、蓝马鸡、雕鸮等。

      植物

      阿拉善盟野生植物以旱生、超旱生、盐生和沙生的荒漠植物为主,现有野生植物900余种。其中,被列入《内蒙古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有45种。一级保护植物有梭梭、胡杨、肉苁蓉、四合木、绵刺、沙冬青6种;二级保护植物有斑子麻黄、裸果木、蒙古扁桃、大叶细裂槭、甘草、文冠果、贺兰山丁香、脓疮草、百花蒿9种;三级保护植物有沙木蓼、阿拉善沙拐枣、荒漠黄蓍、贺兰山棘豆、内蒙古棘豆、阿拉善黄芩、阿拉善单刺蓬、贺兰山女娄莱、蒙新久苓菊、贺兰山稀花紫堇、贺兰山南芥、阿拉善沙芥、阴山芥、针枝芸香、长叶红砂、内蒙古邪蒿、阿拉善点地梅、互生叶醉鱼草、白麻、贺兰山玄参、内蒙古野丁香、戈壁短舌菊、贺兰山女蒿、阿拉善风毛菊、戈壁藜、瓣鳞花、甘青侧金盏花等30种。阿拉善盟天然乔木林分布110万亩,其中贺兰山西坡以青海云杉为主天然次生林58万亩;额济纳居延绿洲胡杨林44万亩。天然灌木主要有白刺、梭梭、绵刺、柽柳、沙冬青、霸王等,面积2980万亩。野生药材的种类和蕴藏量都比较丰富,生长有肉苁蓉、甘草、锁阳、苦豆子、麻黄、山沉香、黑果枸杞、罗布麻等多种名贵药材。

      淡水资源

      阿拉善盟水资源总量73075万立方米(不含黑河来水量),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3243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74832万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45253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可开采量为36597万立方米。截至2020年末,全盟共有中小型水库23座,总库容2464.6万立方米;塘坝99处。

      人口

      人口

      2022年,年末全盟常住人口26.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2.72%,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为6.32‰;人口死亡率为6.4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3‰。

      民族

      阿拉善盟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有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等28个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占比28%。阿拉善蒙古族主要有阿拉善和硕特部、额济纳土尔扈特部、喀尔喀部、蒙古族穆斯林(科伯尔蒙古人)四部分构成。

      阿拉善和硕特蒙古人:为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后裔,现主要集中在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明崇祯十年(1637年),和硕特部首领图鲁拜琥(固始汗)率领大部分庶民离开了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一带,游牧于青海。经过不断发展壮大,到了清初,固始汗之孙分别统治着青海、西藏以及贺兰山以西的广大地区。康熙十六年(1677年),固始汗之孙和罗理率和硕特余部自新疆迁徙,途径青海大草滩,移牧阿拉善地区,并向清政府奏请归顺。康熙皇帝将和罗理部按四十九旗之例,编置佐领,正式设置阿拉善和硕特旗,属独立旗,直属理藩院,册封和罗理为多罗贝勒,授札萨克印,其子孙因战功卓著被清廷册封为额驸,世袭罔替。经过九代十王的治理,直至1949年9月23日,阿拉善和硕特旗宣告和平解放,建立人民政府。

      额济纳土尔扈特蒙古人:为成吉思汗时期客列亦惕部首领王罕的后裔。17世纪初,土尔扈特部西迁至伊济勒(伏尔加)河下游,建立了土尔扈特汗国。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阿玉奇汗族弟纳扎尔玛穆特之子阿喇布珠尔率部赴西藏礼佛,5年后,归路被阻,请求内附。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清政府封阿喇布珠尔为固山贝子,并允许其部游牧于党河、色尔腾、马海一带(今甘肃省肃北蒙古自治县境内),后辗转迁徙至额济纳绿洲。乾隆十八年(1753年),清政府授予罗卜藏达尔扎札萨克印,正式建立了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经过十三位王爷的世袭,于1949年9月27日,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宣告和平解放,建立人民政府。

      喀尔喀蒙古人:因分布于喀尔喀河流域而得名,元太祖15世孙巴图孟克(达延汗)所部左翼,共12部,内五部逐渐南徙,清初编旗,属内札萨克旗(即内蒙古);外七部,仍号所部为喀尔喀,辖地逐渐扩大,据有漠北地区(即外蒙古)。因地缘关系,明末清初以来,阿拉善境内一直生活着部分喀尔喀蒙古族,他们已成为阿拉善蒙古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族穆斯林(科伯尔蒙古人):从字面意思上讲,科伯尔是盐碱多的地方,在阿拉善主要指罕乌拉山以南,一直延伸到原青格勒苏木及乌斯太察汗布鲁嘎查,东至巴彦木仁苏木黄河以西,南至宗别立镇,西至吉兰泰镇,北至敖伦布拉格镇,是乌兰布和沙漠腹地碱性梭梭林地段的总称。阿拉善地区的科伯尔蒙古族信仰伊斯兰教,主要分布于阿拉善左旗东北部的敖伦布拉格、巴彦木仁、乌斯太、吉兰泰 4 个苏木镇。阿拉善蒙古族穆斯林随同阿拉善第一代札萨克和罗理来到阿拉善,根据其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在第三代札萨克罗卜藏多尔济时代被安置在此地,由维吾尔、哈萨克、蒙古、东乡等多民族组合而成,他们用蒙文,讲蒙语,生产、生活方式以农牧为主,信仰伊斯兰教,成为阿拉善蒙古族中独特的一支。

      政治

      盟委书记:黄雅丽

      盟委副书记:白海林

      政府领导

      副盟长:刘冲霄、孟和

      人大领导

      盟人大工委主任:王维东

      政协领导

      盟政协主席:卢利明

      盟政协副主席:张朝和、戈明、陈秀芳、陈君来、哈斯巴根、胡天祥

      盟政协秘书长:刘宏

      经济

      202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07.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4.5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61.7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121亿元,增长1.9%。三次产业比例为6.0︰64.3︰29.7。第一、二、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8%、73.7%和19.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0848元,比上年增长1.7%。

      2022年,全盟城镇完成新增就业2770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811人,就业困难人员安置就业659人。登记失业率为3.46%。

      2022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上涨1.1%、衣着类下降1.2%、居住类上涨3.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1%、交通通信类上涨4.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3%、医疗保健类下降1.0%、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5%。从工业生产角度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增长8.6%,工业品价格上涨3.7%。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1.6%。

      2022年,新动能发展持续加快。全盟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75.3%,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为6.0%。新动能投资领域增长较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2.1%,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6倍。

      2022年,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推进。分旗区看,阿左旗、阿右旗、额济纳旗地区生产总值合计206.7亿元,比上年增长2.7%,占旗区合计的比重为50.7%;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合计200.6亿元,比上年增长4.6%,占旗区合计的比重为49.3%,其中工业占旗区合计的比重为69.2%。

      第一产业

      2022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5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7.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252.5公顷,增长3.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7622.1公顷,下降23.2%。粮食总产量141870.3吨,同比增长4.2%;油料产量13106.3吨,下降11.7%;蔬菜及食用菌产量61321.2吨,下降19.7%;园林水果产量4318.4吨,增长28.6%;瓜果类产量116798.1吨,下降8.8%。

      2022年,年末全盟农牧业机械总动力29.56万千瓦,比上年同口径增长0.5%;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8.79%。

      第二产业

      2022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1.1%;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8.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下降19.3%。分门类看,采矿业上涨12.4%,制造业增长8.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66.0%;重工业增长6.8%。

      2022年,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全盟原盐产量达131.6万吨,比上年增长25.8%;铁矿石原矿产量达22.8万吨,增长29.6%;盐酸产量达11万吨,增长10%;水泥产量达156.7万吨,增长0.6%。

      2022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0.1%;利润总额下降56.8%。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158.1%。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3.3%。

      2022年,全年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8%。全盟资质内建筑企业41家,比上年增加4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9.1亿元,下降0.6%。签订的合同额33.6亿元,下降2.6%。其中,本年新签订的合同额18.4亿元,下降14.9%。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3.3万平方米,下降30.6%;房屋竣工面积2.1万平方米,下降86.7%。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2年,全年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23.7亿元,比上年下降7.6%。交通运输业增加值13亿元,增长5.5%;金融业增加值14.7亿元,增长4.2%;房地产业增加值3.7亿元,下降2.9%。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13.0%。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全年城乡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增长37.1%。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8.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9.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3.2%。民间投资增长28.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86.5%。全年施工项目个数314个,下降6.8%,新开工项目131个,下降12.1%;投产项目数为52个。新建项目投资增长42.8%;扩建项目投资增长85.5%;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增长56.3%。

      2022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4.3亿元,下降66.7%。商品房销售面积17.9万平方米,下降27.7%;商品房销售额7.2亿元,同比下降30.8%。

      国内贸易

      2022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4亿元,比上年下降1.0%。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47.7亿元,下降0.6%;餐饮收入4.7亿元,下降4.4%。

      2022年,批发业商品销售额182.7亿元,下降6.3 %;零售业商品销售额44.8亿元,增长9.5%;住宿业营业额3亿元,下降18.1%;餐饮业营业额5.5亿元,下降14.4%。

      2022年,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23.5%,饮料类上涨8.0%,烟酒类增长10.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33.9%,化妆品类增长10.7%,中西药品类增长6.3%,日用品类下降23.0%,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下降28.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3.7%。

      对外经济

      2022年,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50.7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增长103.8%,其中:进口额30.2亿元,增长89.6%,出口额20.5亿元,增长128.8%。

      财政、金融和保险

      2022年,全年全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2亿元,同比增长7.9%(同口径增长18.8%)。其中,税收收入23.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64.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03.1亿元,同比增长20.8%。全盟财政用于民生方面支出达66.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4.3%。分项目看,教育支出完成8.7亿元,同比增长17.8%;科学技术支出完成0.7亿元,同比增长71.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完成2.3亿元,同比增长4.0%;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完成11.9亿元,同比增长23.1%;卫生健康支出完成7.1亿元,同比增长11.7%;住房保障支出完成3.1亿元,同比增长13.4%。

      2022年,年末全盟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06.8亿元,比年初增加90.0亿元,增长21.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02.6亿元,比年初增加36.3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03.4亿元,比年初增加32.5亿元。年末全盟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17.9亿元,比年初增加29.8亿元,增长7.7%。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05.2亿元,比年初增加6.4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312.6亿元,比年初增加23.4亿元。

      2022年,年末全盟保险机构共有15家,共实现保费收入12.9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83亿元,同比下降6.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1亿元,同比下降8.2%;人身险保费收入7.8亿元,同比下降4.7%。累计支付赔款和给付4.6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3.2亿元,人身险业务给付支出1.4亿元。

      文化

      2022年,全年全盟有艺术表演团体(事业)4个,其中:乌兰牧骑4个;现拥有文化馆4座(包括盟文化馆1个,旗文化馆3个),公共图书馆4座,已注册博物馆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5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62%。有线电视用户2.4万户。

      非遗文化

      阿拉善盟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枯死树木阿拉善盟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枯死树木

      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申报的“牛羊肉烹制技艺(烤全羊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项目类别,序号951。

      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申报的“地毯织造技艺(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项目类别,序号893。

      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申报的“蒙古族象棋”,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杂技与竞技)项目类别,序号792。

      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申报的“沙力搏尔式摔跤”,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杂技与竞技)项目类别,序号794。

      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申报的“查玛内”,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舞蹈项目类别,序号654。

      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申报的“蒙古族养驼习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项目类别,序号999。

      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6个,传承人8人;自治区级非遗项目55个,传承人89人;盟级非遗项目93个,传承人287人。

      民族文化

      文化渊源

      阿拉善民族主要有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藏族组成,在阿拉善蒙古族最具本民族特色。阿拉善旗蒙古族源于卫拉特(也称额鲁特)之一的和硕特部,系元太祖之弟哈布图哈萨尔后裔,姓博尔济吉特氏。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清廷按四十九旗之例设阿拉善和硕特旗,从此形成了阿拉善和硕特蒙古族。

      阿拉善左旗各民族都有信仰宗教之故俗,阿拉善历史上主要有喇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天主教5教。从建旗开始,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历代相传,阿拉善左旗喇嘛庙颇多。建国前,全旗共有寺庙、教堂46座,其中喇嘛庙37座、清真寺7座、汉佛寺1座。喇嘛庙的建造规模宏大、设计精致。

      蒙古族

      饮食阿拉善旗与额济纳旗牧区蒙民的日常饮食品种及食法大致相同。蒙民的饮食品,以牛羊肉、奶制品为主,另有炒米、青稞炒面及米、面。城镇居民食俗与汉族基本相同,即多食面、米,一日三餐。平时宴请以手抓羊肉为主,稀尊客人待以羊背子、烤全羊。

      奶制品:牛羊驼乳待奶挤完后用锅煮之,取其上面凝结的脂肪皮,余乳移置缸内,把取出的乳皮贮藏起来。称之为“奶皮子”。将鲜奶盛于木桶中使之发酵,用一木棒(下端钉一木板,略小于木桶),放入桶内,手持木棒不时地上下冲击,奶起泡沫后奶油分离,奶油渐渐浮于上层,即可取出,称之为“白油”。用白油炸制“酥油”。把桶内发酵的奶称为“酸奶”,用火熬煮或置于日光下,蒸发水分,使之成冻豆腐形,制成“酪蛋子”,贮藏以供冬季食用。把熬煮后的奶子兑入熬好的茶水中,熬成奶茶。阿拉善蒙古族无论男女老幼,都酷嗜饮茶。

      用马奶或牛奶酿出的酒,称为“奶酒”。用蒸馏法或发酵法制成,奶酒似清水,无色透明,味酸,多饮可醉人。奶食品为牧区平时主要食品。

      食粮主要是白面、大米、炒米、糌粑。用白面做面片、炸油饼、包饺子。用大米做米饭或在煮了“手抓肉”、“羊背子”的汤里下米,熬米汤,再兑些酸奶味道极好吃。

      炒米是由糜米舂净炒熟加工制成。把炒米泡在奶茶中,再加酥油、酪蛋、糖,边喝边吃,香甜可口。炒米耐饥抗饿,故牧民特别爱吃。

      阿拉善蒙古族还食用青稞炒面制成的糌粑。在羊油内炒熟大米,然后再加奶茶,称“米茶”。

      进入21世纪,由于交通方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城镇牧区蒙民的饮食品种及食法都有了大的变化。能吃到各种新鲜蔬菜,在吃“羊背”前有凉拌菜、炒热菜。不过牧区蒙民最爱吃的还是长在沙漠里的“沙葱”和“沙盖”,入冬前大多数家庭腌制“沙葱”和“沙盖”。

      服饰:阿拉善地区蒙古族男女的装束打扮有其独特之处。男子身着左右下摆开岔的蒙古袍,腰间束绸带,外套坎肩,腰带前系一绣花褡裢,内装鼻烟壶等珍贵日常用品,腰后系银鞘,内插蒙古刀和象牙筷,右边别有旱烟袋与烟管。冬季戴皮帽或毡帽,夏季戴礼帽,现在喜欢戴前进帽。脚穿长筒式、黑色或棕色皮靴,靴子前端带钩儿。手指带金、银、铜制成的戒指,年岁大点的脖子带一串经珠。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少数人穿蒙古袍,或遇喜庆日才穿蒙古袍,多喜欢穿制服及其他时髦服装。

      阿拉善地区蒙古族妇女的打扮既华丽又整洁。身着不开岔的蒙古袍,已婚妇女上套开襟坎肩,未婚妇女不穿坎肩,均系腰带,女靴样式与男靴无大区别。妇女的头饰很有讲究。头蓄两条长发辫,装入发套,分垂两侧,从坎肩的袖轮里塞进,把下面露出来。发顶分岐处带两颗大珊瑚,额上系银饰带,上面镶有翡翠、玛瑙、珠宝,称“达拉鲁格”。耳悬金银环,手戴银镯子,指上带金银戒指。这些多是王公贵族及有钱人家夫人的妆饰之物。以前姑娘们分辫好多小辫,后来只辫一条辫子,为掩藏没有装饰的头发,头上绕有各种绸丝头巾,戴小耳环。

      阿拉善地区蒙古族人民的衣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天穿单褂,春秋穿夹袍与薄棉袍,冬季穿羊皮袍、羔皮袍,外披长毛羔皮大衣。

      起居:阿拉善地区蒙古族牧民为了便于游牧生活,选择水草适宜之地。随即搭起蒙古包、简易蒙古包、帐篷等,游牧生活中最舒适,最常用的是蒙古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城镇蒙古族人民多住土木结构房屋。

      蒙古包:蒙语称为“蒙古勒格日”,它有大小之分,有四、六、八至十二个哈那的蒙古包,外形美观,结构复杂。包壁为圆形,高约四、五尺,围壁由几部分交叉连接的细木棍和驼毛绳扎成,蒙语叫“哈那”。蒙古包的大小由哈那数的多少而定,哈那数多,蒙古包就大,反之则小,一般有4个、6个、8个、乃至12个哈那。外用毡子裹起来,包顶为伞形,它是在已搭好的包壁上固定起一个架,固定方法是在每个哈那上配17个杆子,蒙语即“乌尼”,然后用毡子覆盖。包顶中留一圆形天窗,蒙语为“哈拉查”或“陶高努”,可通气透光,也可作烟囱之用,可盖可开。从地面到包顶高约十三四尺。蒙古包的门高三尺余、宽二尺五寸,大都面向南或向东南,挂有毡门帘,内用各种摆设装饰而成。

      除蒙古包外,还住无哈那的简易蒙古包,蒙语称为“车金格日”。还有用布或帆布制成的帐篷,即“麦汗”。这两种居室搭拆简捷,便于迁移,适应游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大牧民多数已定居,住上了土木结构乃至砖木结构的房屋,只有少数牧民在游动放牧时搭设蒙古包等简易屋室居住。

      婚嫁:阿拉善蒙古族的婚嫁礼节具有独特的民族特点,婚礼有以下几个程序:

      媒妁—昔日青年男女的婚姻由父母决定,今日蒙古族青年自己决定终身大事,但须征得家长的同意,尚可成婚。由男方请一媒人带着礼品及哈达前往女方家,征求女方家长意见,如同意,再由男方的父母亲自与女方父母商量结婚事宜。

      定亲——男方邀请4~8人,携带哈达、酒、礼品等,到女方家,问安行礼后,说明来意,给女方敬酒,并给父母、亲戚、兄弟、姐妹每人送一份礼物。双方各唱三支歌,娱乐片刻,由女方摆羊背子款待客人。待与婚礼有关的事议商定后,定亲之人即返回。

      婚前准备——双方家长商定后,由男方家去庙上请喇嘛选一结婚吉日,再去告知女方。双方开始做婚前准备,为新人制作衣服、被褥、家具等;手持鼻烟壶或香烟,邀请客人,带着砖茶、哈达,敬请主婚人(阿哈拉其)、嫂子(胡日木音孛儿根)和厨师等。迎娶——男方以8—12人组成迎亲队伍(一般娶亲所去人为单数,娶回新娘成为双数,以图吉利)前去女方家接新娘,阿拉善蒙古族称“沙盖图”。必须在婚日前一天的日落时分到女方家,既不能早、也不能迟,日头一落就到。如迟到时,女方佯作闭门不纳之状,男方诵门词,递哈达,女方才开门让众人进宴房,男方主婚人持鼻烟壶向大家问候后,就座。新郎及伴郎向女方父母、主婚人及长辈一一问候。女方献上飘有红枣的奶茶。喝完茶后,男方主婚人拿出鼻烟壶请安问候说明来意,向女方宾朋敬酒,并向每人赠送一份礼物。行礼后,双方各唱三支歌,喝喜茶。然后女方设宴招待客人,大家喝酒、唱歌,直到天亮。

      送亲——待嫁妆准备就序后,新娘打扮好,蒙上头纱,由嫂子领着进设宴房,新郎新娘品尝羊背子。之后,新郎叩见岳父岳母,岳父母送给女儿,女婿礼物,女儿就要开始告别父母、亲戚、朋友,唱《离别苦》、《辞行歌》时,迎亲嫂子替母亲唱《嫁女歌》,歌声一落,迎亲的人们一起出来,相互敬酒准备出发。送亲的人们带着新娘的嫁妆及陪嫁牲畜,绕蒙古包一周,先在前策马疾行,此时新郎等急出门上马追逐,驰至男方家。

      迎接新娘——迎亲、送亲队伍到之前,男方派人在路上迎接女方。待客人到时,先端出一壶洁白的奶食品,让客人一一品尝。送亲人们到后,直接进设宴房,向在座的人们请安问候,喝茶。新郎、新娘及双方的嫂子拉着驮有嫁妆的牲畜到新房门口。女方嫂子到设宴房,手持鼻烟壶请新娘的公公婆婆到新房,公公婆婆到新房,点燃火后又退出。在新房门口铺好毡子,面朝东方跪拜天地。

      新房礼——拜过天地后,嫂子们要领新娘进设宴房,新娘头上蒙有红纱巾,而且被二人拉展的彩帐遮住,女方的和力莫尔其(婚礼诗人)走在前头,其他送亲人跟在后面。欲入门时,两个男孩闭门不让进,这时双方要进行问答对词,亦经双方和力莫尔其的再三争问对答后,方给开门,迎新娘进屋。新娘隔着彩帐,借嫂子的手递鼻烟壶问候并跪拜公公婆婆及其他长辈。然后敬酒献哈达,行过礼后,新娘返回新房。双方各唱三支歌,相互敬酒。大家喝过茶后,男方亦设整羊席款待双方客人。喝酒唱歌,气氛非常热闹。这时,两位新人已由嫂子领着到新房歇息了。

      新房之茶——次日早晨太阳一升起,嫂子请两家客人到新房喝茶。父母、亲戚、朋友均带礼物到新房。新郎新娘向来者一一问安敬酒,来者给两位新人送礼物并祝福他们,然后在新房摆设羊背子以款待,喝酒、唱歌,极为热闹。待新房宴席过后,客人返回设宴房。

      客人返回设宴房后,女方主婚人当众宣读嫁妆书(记有陪嫁物品及牲畜),然后交给男方主婚人,男方主婚人接过后再交给新郎。最后,每人都要吃满满一碗特做的“肉粥”,阿拉善蒙语为“夏布尔布达”。吃过后女方客人要辞行告别,这时男方父母送给每人一份礼物,为报答母亲养育之恩,送新娘母亲一峰骆驼或一匹马。

      女方客人走后,男方重新设宴款待客人和帮了忙的一些人并回送礼物,表示谢意。女方待送亲队伍返回后,也要设宴,送礼,致谢帮忙的人们。客散后,婚礼告终。

      阿拉善婚礼按以上程序进行。阿拉善北部和西南部婚礼习俗,内容及程序基本相同。

      随着婚姻法的贯彻执行,阿拉善蒙古族青年得到了婚姻自主权,阿拉善蒙古族传统而古老的婚姻习俗在逐渐改变,叩头跪拜天地改为向主婚人、父母及来宾三鞠躬,赶着陪嫁牲畜去送亲等繁琐的旧俗和项目也日益减少,现在城镇、苏木的一些地方仍保持着定亲、成亲以及其它一些欢乐而有趣的婚礼仪程。

      丧葬:阿拉善蒙古族的丧葬仪式极为简单,贵族、喇嘛及平民的丧葬也有所不同。

      王公贵族去世后,把遗体装入木棺,在家中放置7天,焚香念经,不停地奏哀乐。待出灵之时,有80人抬着前去安葬,死者的子孙全身着白孝服前去。若有一达官贵人去世后,他以下的官员及平民百姓都要戴孝致哀。喇嘛及贵族死后多行火葬。

      平民的父母,长辈去世后,从庙上请来喇嘛念经超度数日,择安葬之地,定出灵之时。遗体在家中放置3至7天后,经窗户抬出(不能经门抬出),驮在驼背上,由子女们步行牵着骆驼送到安葬之地,以扎格(梭梭)引火,焚化遗体,直至完全烧尽为止,焚后由拾骸人拾其遗骸装入小罐,随地掩埋或送庙上匿葬。也行土葬或野葬。待安葬遗体的人们返回时,留在家里的人在离家远点的地方,点起两堆火让他们从中走过来后,端来一碗奶食,让每人尝一下。送给念经喇嘛一峰骆驼或一匹马,送拾骸人一峰二岁驼或一匹二岁马,以表谢意。

      阿拉善蒙古族在父母、长辈去世后,子女们要守孝49天或100天。在这期间,见客人不行礼,不参加婚礼和宴请,不能剃头刮须和梳理头发,更不能宰杀牲畜。

      葬法有三种:一是土葬,即死者躺于木棺或坐于木棺中,挖一深坑,进行埋葬。二是火葬,把遗体移置旷野,以柴禾引火焚化。三是野葬,将死者的遗体弃之人迹不到的荒野,数日后家人前去视看,若遗体被兽禽食尽,为大吉,否则还要请喇嘛念经另想办法灭尸,这种葬法很少用。

      祭祀:阿拉善蒙古族除在家中敬佛、祭佛外,每逢庙会必要参加。传统的祭祀礼仪中,最为隆重的是祭敖包活动。在很早以前,蒙古族人民的祖先在打仗出征前要祭敖包,在敖包上献上酥油、鲜奶等最珍贵的物品,以祈祷能打胜仗,马到成功。至今,阿拉善蒙古族人民还保持着这一传统的礼仪。

      敖包系用石块堆积的圆形物,沙漠中无石,就用树枝、梭梭(扎干)在沙滩高处堆成堆。在敖包正中插一木杆,上悬藏经文旗帜。敖包大小不等,高者有一丈多。祭敖包的含义最初为祭天地、山川、水草之神,后来演变成祭祀家乡的标志,以后又成为牧民群众集会、游艺、祈祷风调雨顺、迎盼丰收的活动场所。牧地境界敖包多由旗王或苏木、巴格官方建造。路标敖包多为牧民自行垒起,作为游牧地界或标志之用。牧民祭敖包只是祭祀本部落的中心敖包,其它敖包则不祭。据建国初不完全统计,阿拉善旗有145个敖包(其中不包括有些寺庙祭祀的敖包或作为地标的敖包),较为有名的有阿拉善旗的诺颜敖包(王爷),将军敖包(延福寺),巴音笋布尔敖包(南寺)。额济纳旗则有巴音宝格德等8个敖包。

      祭敖包的时间一般为每年农历的五、六月份,牧草近青时节,有的为春秋雨季。祭敖包时,王公、喇嘛、黎民都要参加。祭祀时,先由喇嘛在敖包附近的泉水旁扎房诵经。参加祭祀的人们都身穿节日的盛装,在敖包上插柏枝、献哈达、挂彩旗,在木架上拴挂各类牲畜连绳、串起来的羔羊耳记等。然后开始祭祀仪式,先由头人代表部落献牲洒血,称血祭。喇嘛诵经吹海螺,众人从左向右绕敖包三圈。绕圈时,将带来的鲜奶,酥油、奶茶、食品等洒在敖包上,祈求平安幸福,风调雨顺,牲畜兴旺。

      祭礼仪式结束后,开始进行射箭、摔跤、赛马、民族棋类等比赛娱乐活动。大家像过年一样高兴,男子尽情喝酒作乐,女子则唱起民歌助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阿拉善蒙古族人民还进行祭敖包活动,不但保留传统体育项目,还增加了赛诗、赛歌、放电影、物资交流等内容。

      礼节:阿拉善蒙古族素以热情好客著称。凡来客,不论相识与否,全家老少皆出门迎接。宾主互相问候“塔赛音白努?”,“赛音、赛音、塔赛音”(躬腰,大臂下垂、小臂向前平伸、手心向上)。随后,主人热情谦让客人进蒙古包。进蒙古包后坐在右边,上首即北面,多为尊长者所坐。宾主各取出鼻烟壶(蒙语为“胡壶热”),鞠躬互换,举到鼻端之后互还,同时还念念有词地互相问候片刻。如拜见父母、长辈或逢喜庆场合时,均以哈达相献,以表示敬重之意,现在仍保留着这些传统礼节。

      在寒暄的同时,主人摆好奶食及馍馍,献上奶茶,请客人食用,客人则用右手接过奶茶,对主人的敬献不可推让。喝过茶后,主人要给客人敬酒,客人用双手接过喝毕后,还要给主人回敬。

      如果尊贵的客人或远方的客人在蒙古包就餐过夜或住上几天时,主人将用“手抓肉”等食品款待客人,席间唱歌,相互劝酒、敬酒。

      客人告别时,常常是举家相送,并道别“赛音雅巴赖,巴依尔太(再见)”,客人道:“赛音萨特吉白!”

      阿拉善蒙古族有一种“阿卜该拉呼”(称尊号)和“绰勒拉呼”(称绰号)的习惯,每个人一般都有名字尊号,人们喜欢叫尊号,而不叫原名。

      禁忌:在阿拉善蒙古族的习俗中,讳忌较多。比如:称呼比自己年龄大的人为“您”(蒙语为“塔”)忌称“你”(蒙语为“其”);忌叫长辈的原名,或用其它记号代替,或称尊号;蒙古族视火为最神圣,最高尚,所以忌往火里扔垃圾、倒水和吐痰;讳忌从火、锅盖、盆子上跨过;骑马坐车接近蒙古包时要轻骑慢行,进蒙古包时要把马鞭放在门外,入蒙古包后坐右边;有客来时,忌手持空具或端着垃圾迎面而去;离蒙古包时,要等主人回去后才上车或上马;吃肉时刀尖不能对着客人放,也不能把刀子放反,给人刀或剪刀时,忌把刀尖递给对方;见到门前或门上挂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不能进去;忌吃自死动物肉和驴肉、狗肉、马肉;在祭过灶后的三天里,忌从家里借给或送给别人东西;给客人敬酒行礼时,忌不戴帽、不穿外衣等等。还忌浪费五谷粮食。盐、葱、蒜、辣椒等物,相互不能直接过手,否则会结仇。

      现在,在日常生活中阿拉善蒙古族还很注意有些禁忌,尤其是年岁大的人们,不但自己注意,还时常要求和提醒晚辈注意。有些禁忌在不断的改变和消失着。

      祭灶:阿拉善地区蒙古族人民每年阴历12月23日家家户户都要祭火神,即“祭灶”。在祭灶之前扫除屋里的灰尘,把屋里屋外扫得干干净净,把灶火整修好。祭灶时,要准备油炸果子、胸叉(熟的)、酒茶、松柏叶及各色绸缎头儿,五色丝线等。

      到夜晚,满天星斗时,开始祭灶。把火炉烧旺或在灶火上点一小堆柴,待火着时,在其左方或前方铺一毡或毯子,放一张桌,然后把准备好的祭品摆在桌上。摆法是有讲究的,在木盘上或铜盘里把煮好的胸叉(绵羊、山羊、黄羊都可以)面朝上摆好,用五色丝线缠绕几层,在盘里盛满五谷、油果子、酥油、奶酪、奶皮、核桃、柿饼、枣子、冰糖、茶叶和各色绸缎头儿,最上面放一条哈达,主人高举胸叉,给火神上供。此时外边儿放鞭炮,屋里的人们从主人开始给火神供糖、油果子、酒等,给火神叩拜、祈祷,祈祷来年一切顺利平安。

      祭过灶后,全家人围坐在火堆旁,喝祭灶剩下的茶,品尝所剩祭品。晚辈向长辈敬酒,父母分给孩子们糖果等,有的人家年三十还要祭灶。人们最喜欢吃的是“嘎林布达”(祭灶饭),它是在煮了胸又的肉汤里下些米,放入红糖、枣子、葡萄干、核桃仁等,煮之粘粥形,即可食用,其味道与人们吃的“八宝饭”相似,但吃时有油腻感。

      春节:阿拉善蒙古族称春节为“查干萨日”。每年到腊月中旬时,就开始作过节准备。扫除房屋灰尘,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祭过灶后,家家户户开始做过年馍馍。蒙古族多做油炸果子。阿拉善各地蒙古族做馍馍的方法,样式和摆法都有不一样。阿拉善北部一带由于交通不便,多住蒙古包,没有发酵面的条件,就放些苏打或碱把面和好后,做成各式各样,直接用油炸。准备过年馍馍及其它食物,这表示今后一年过得富富有裕。

      除夕,蒙语为“毕图乃苏尼”。在佛像前献上哈达,摆好五谷种子、糖果等供品,祭供佛祖,油灯点通夜直到天明。晚上祭灶表示迎接火神回来,但没有二十三祭灶那么繁琐,极简单。三十晚上,家家都要包饺子吃,在蒸煮饺子时都要放鞭炮。在包饺子时,饺子里包上银戒指或铜钱,如果谁吃着了表示他来年有财可得。三十晚上忌串门,晚上睡得很晚,甚至能熬天亮,老人们喜欢讲故事,年轻孩子们则玩羊踝、猜谜语等。

      大年初一早上,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来,穿上节日盛装,在离家近的小山坡上点起火堆,献上馍馍、糖果、洒等,并向阿拉善山脉叩拜,献祭酒,祈祷自己来年一切顺利。从老年别小孩,每人都要放一颗鞭炮。在祭完天地后回到屋里,晚辈手捧哈达,向长辈及兄长拜年问候:“塔赛音新纳勒布?”长辈回问后,大家坐在—起喝新年茶。喝过茶,晚辈要向长辈敬酒,长辈分给孩子们糖果。敬酒时,先往火灶里滴杯酒,说是给灶王爷敬酒,再向天神敬杯酒。然后带着哈达和砖茶、酒等礼物给邻居乡亲拜年。从正月初三开始家家都选好日子,宴请亲朋好友和邻居。整个正月充满着节日的气氛。最忌正月初二串门。

      剪发:阿拉善蒙古族在小孩子出生后,给孩子蓄发到3至5岁时,宴请亲戚朋友,举行剪发仪式。(阿拉善蒙语为“西木格海其拉呼”或“达克塔日胡”)。这是阿拉善、额济纳一古老而相传的民俗。

      剪发时,也要选择良辰吉日,事先要请占卜者占定吉日,而且必须在所定的日辰举行。先准备一个盛有五谷粮食、枣子、果子,奶食的盘子,上面放一条哈达和一把剪子。剪发仪式开始时,小孩端着盘于或大人抱着孩子,手端盘子请一受众人尊重、有威望的客人为孩子诵祝颂词,诵毕,先由他给小孩剪发,然后到每个客人面前,让客人一一剪发,若是男孩从右边,若是女孩从左边剪,在剪一小撮头发放置盘里的同时,还要许诺给孩子牲畜或钱物等。剪下的头发不能乱扔,用东西包好,放在高处或山顶上。剪发仪式过后,摆上奶食和馍馍,向客人献奶茶。然后摆羊背子,招待客人,唱歌、喝酒,欢宴一整天。没有来得及参加剪发仪式的亲戚,无论什么时候,随到随手给小孩剪发、送礼,孩子的家长也要热情款待客人。

      事过以后,小孩的家长带一瓶酒、哈达,前去答应给小孩牲畜的人家牵牲畜。向答应给牲畜的人敬酒、献哈达时,此人要给一牲畜让牵回。

      祝寿:阿拉善蒙古族老年人从60岁(多为70岁)开始,每逢十便过寿,主要由儿女们张罗着为父母过寿。请占卜者占定祝寿吉日,待祝寿日期定后,邀请亲戚、朋友,作设宴准备。

      祝寿之日,待客人到齐后,开始举行贺寿仪式。先客人、后儿孙一一为老人拜寿,敬酒,献哈达,端寿礼,寿礼一般有牲畜、钱物等。拜寿后,主人向客人献奶茶,尔后敬酒、唱歌、招待客人,最后摆羊背子款待客人。

      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习俗:阿拉善地区还有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俗称“蒙古回回”。他们语言、文字、生产生活方式同于蒙古族,信仰习俗同于回族。相遇时,有时用阿拉伯语互致“色兰”(意为平安)问候语。少数词汇如爷爷、爸爸、嫂子、姐姐等,还用突厥语称呼。

      阿拉善“蒙古回回”除过伊斯兰教三大节日外,还过春节、元旦、中秋节等节日。

      他们在服饰上面大有改变,服装除了个别人以外,都同于蒙古族,但装饰方面有些不同于蒙古族。男子纯属蒙古族打扮。“蒙古回回”女子,两条发辫披于后背,左右两鬓各垂三条珍珠串链,前额上方嵌有一金属制作的方形八角宗教图案,其中横排镶有三颗大红珊瑚珠子。

      饮食一般要求很严,只吃由阿訇宰杀的驼、牛、羊、鸡、兔、鱼肉,不吃猪肉、死畜肉,不吃各种牲畜的脑子、血等。到异教徒家中一般不吃东西,不乱用食具。他们与当地其他蒙古族一样,食用奶食品。

      以前居住蒙古包,现在多住土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房屋。日常所用坐骑、用具等与蒙古族相同。

      阿拉善“蒙古回回”的婚礼基本上和当地蒙古族一样,不过要由阿訇主持婚礼,还有少量伊斯兰教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他们一般不和异教蒙古族、汉族通婚,如有通婚者,必有一方要改变宗教信仰。总之,不许两教同处一家,一般要求对方加入伊斯兰教。同回族通婚不受约束,但由于地理、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等条件的限制和不同,两族通婚者也不多。

      “蒙古回回”的葬礼纯系伊斯兰教习俗。由阿訇念经、洗尸、白布裹尸、采用土葬。

      回族

      阿拉善地区回族的风俗习惯与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基本相同。

      满族

      居住在阿拉善地区的满族人民,风俗习惯和民族特点,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受和硕特蒙古族习俗的影响,形成了满蒙相混的生活方式,还有一部分满族已成为蒙古族。阿拉善满族是从北京而来,所以他们的生活习俗中也掺夹着北京汉族的生活方式及习惯。

      交通

      2022年,全年完成货物运输总量4592.4万吨,比上年下降6.4%。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82.2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4.5%。

      2022年,全年完成旅客运输总量7.9万人,比上年下降80.9%。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957.7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83.1%。

      2022年,年末全盟机动车保有量105611辆,同比增长3.68%;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631辆。年末个人汽车保有量91021辆,同比增长4.11%;驾驶员拥有量132521人,同比增长0.4%。

      铁路

      截至2018年,全盟铁路运营里程为1691公里。分别为乌海西至吉兰泰铁路全长130公里,境内长128公里;干塘至武威铁路全长172.2公里,境内长58公里,增建二线境内长52公里;临河至哈密铁路全长1313公里,境内长851公里;天鹅湖西站至策克口岸铁路联络线全长71公里;嘉峪关北至策克口岸铁路全长452.3公里,境内长344.9公里;清水至赛汉陶来铁路全长331公里,境内长170公里;赛汉陶来连接嘉策线全长12.5公里,庆华物流中心铁路专用线3.88公里。全盟铁路路网密度62.6公里/万平方公里,电气化率为6.5%、复线率为3.1%。2018年完成铁路货物运输总量1284.3万吨、旅客运输总量10.6万人次。

      航空

      201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阿拉善盟为国家通勤航空试点地区,率先建设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三个机场,飞行区指标均采用3C标准。2012年8月,三旗政府所在地机场同期开工建设,2013年12月17日正式通航运营。截至2018年底,阿拉善三旗机场共保障运输飞行29262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68.5万人次,其中:2018年共保障运输飞行7013架次、旅客吞吐量约20万人次。先后开通运营过阿拉善左旗至呼和浩特、西安、天津、重庆、银川、兰州、包头、鄂尔多斯、中卫、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等城市航线。目前,正在运营的5条航线涉及重庆、西安、天津、呼和浩特、包头、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7个航点。阿拉善左旗到呼和浩特市地面滑行及空中飞行时间为85分钟,到西安市地面滑行及空中飞行时间为115分钟,到重庆市地面滑行及空中飞行时间为123分钟。

      社会

      阿拉善盟医院阿拉善盟医院

      2022年,年末全盟共有医疗卫生健康机构337个,其中:医院18个,基层卫生医疗机构30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2个;其他卫生机构2个。全盟卫生机构核定编制床位数1822个,实有床位数1490个。在岗职工322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566人。

      科教文体

      2022年,全年专利授权量494件,较上年同期增长13.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6件,实用新型466件,外观设计12件);有效专利数据1235件,其中,全盟有效发明专利111件,高价值专利拥有量达到27件,万人高价值专利拥有量1.03件,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5.0%。

      2022年,全年共争取国家、自治区科技专项资金支持2601.1万元。其中,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项资金1600万元;争取到国家“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资金42万元;各类创新主体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科研经费奖补、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技术交易后补助、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和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等各类奖补资金959.1万元。同时,盟级财政预算科技专项资金1200万元,同比增长24.48%。年内认定登记技术合同69项,合同成交额 37873.5万元,技术交易额4031.94万元。

      2022年,全年认定备案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载体77家。其中,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2家,同比23%,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43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9家,同比123% ,实现倍增目标;新认定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1家,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9家、新型研发机构1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家、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6家、科普示范基地1家,盟级企业研发中心4家、农牧业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3家。

      2022年,年末全盟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4所,招生9274人,在校生38526人,毕业生9057人。普通高校1所,招生1095人,在校生6442人,毕业生1158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招生417人,在校生1356人,毕业生384人。普通高中5所,招生1282人,在校学生3773人,毕业生1296人。初中12所,招生1649人,在校生5140人,毕业生1900人。小学19所,招生2344人,在校生13232人,毕业生1730人。幼儿园34所,在园幼儿851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66人。全盟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2.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0.5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3%。

      2022年,全年全盟有艺术表演团体(事业)4个,其中:乌兰牧骑4个;现拥有文化馆4座(包括盟文化馆1个,旗文化馆3个),公共图书馆4座,已注册博物馆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5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62%。有线电视用户2.4万户。

      2022年,全年全盟运动员在4个运动大项中获奖牌12枚,其中:金牌2枚,银牌3枚,铜牌7枚。

      人民生活

      额齐纳东风航天城额齐纳东风航天城

      2022年,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875元,比上年增长5.5%。

      2022年,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629元,同比增长5.0%。从主要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30853元;经营净收入10038元;财产净收入2587元;转移净收入6151元。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66元,同比增长5.8%。从主要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4308元;经营净收入12057元;财产净收入1357元;转移净收入8944元。

      2022年,全年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444元,同比下降0.8%。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2014元,同比下降0.4%。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175元,同比下降2.5%。全盟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5.4 %,比上年上升 0.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25.3 %,农村牧区居民恩格尔系数 25.7 %,均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

      2022年,年末全盟城镇拥有苏木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7个,社区养老服务站9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2个;养老机构7个(全部为公建养老机构),总床位704张,其中已投入运营7个。已投入运营养老机构中,公建公营1个,床位60张,入住31人;公建民营6个,床位644张,入驻278人。

      2022年,年末全盟共有917户1396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66户777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2022年,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18970人,比上年增长2.8%。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9063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112884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4790 人,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80009 人,基金收入99509万元、支出100155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18172人,基金收入54298万元、支出97393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51748人,当年累计征收养老保险费2766.92万元,发放养老保险金7191.40万元,人均养老金451元。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0712人,同比增长4.1%。参加工伤保险人数69615人,共征收工伤保险费4377万元,为578名工伤人员支付各项待遇4852万元。

      邮电旅游

      2022年,全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994.2万件,同比增长5.1%。其中,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83.5万件,同比增长12.6%;邮政寄递服务业务量累计完成810.7万件,同比增长3.5%。邮政函件业务累计完成1.9万件,同比下降34.3%;包裹业务累计完成0.09万件,同比下降30.8%。

      2022年,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338.9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总计32.51亿元。

      资源环境

      2022年,年末全盟水资源总量73075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3243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74832万立方米。全盟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45253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为8656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36597万立方米。全年水利工程总供水量3.6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占供水总量的31.7%,地下水源占供水总量的65.1%,其他水源占供水总量的3.1%。全盟总用水量3.64亿立方米(不含黑河生态用水量),比上年减少1.6%;其中农业用水量(含林牧渔用水)2.15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1%;工业用水量0.54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7%;城乡生活用水量0.19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9.6%;生态用水量0.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2%。

      2022年,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42266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21400公顷,飞播造林面积9066.7公顷,封沙育林面积5000公顷,退化林修复面积6800公顷(规模化防沙治沙修复项目0公顷)。全年完成内蒙古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天然林保护与营造林项目36933.3公顷,完成造林补贴项目5333.3公顷。年末全盟森林面积200.09万公顷,有林地面积4.35万公顷,灌木林地面积195.74万公顷。全盟森林覆盖率8.37%。完成草原保护和建设任务67万公顷,其中草原建设任务37万公顷,草原保护任务30万公顷。草原植被盖度22.9%。

      2022年,全盟确定的自然保护区9 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6 个,旗级自然保护区1 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89.7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9.4万公顷;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73.6万公顷;旗级自然保护区面积6.7万公顷。

      2022年,全年全盟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1764.7公顷,同比减少40.6%。其中,工矿仓储用地662.9公顷,同比减少1.6%;房地产用地17.5公顷,同比减少20.8%;基础设施用地1062.2公顷,同比减少52.4% ,商服用地22.2公顷,同比减少53.3%。

      2022年,全年全盟年平均气温10.2℃,年降水量在7.3毫米(达来呼布)~253.4毫米(乌斯太)。

      2022年,全年巴彦浩特镇有效监测天数365天,优良天数336天,优良天数比例92.1%。

      安全生产

      2022年,全年全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11人,比上年减少10人,工矿商贸企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2人。全盟共遭受各类自然灾害17次,其中,干旱灾害1次,洪涝灾害8次,风雹灾害4次,低温冷冻灾害0次,沙尘暴灾害2次,地震2次,生物灾害0次。受灾人口33698人,农作物受灾面积9707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4556.5万元。

      旅游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胡杨林旅游区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胡杨林旅游区

      阿拉善是一个类型多样、特色突出、品质高雅、区位差异明显、文化内涵丰富、潜在优势深厚的旅游资源富集区,拥有一批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精品资源。按照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和全盟旅游总体规划中采集、分类、评价的结果,阿拉善盟拥有8个主类29个亚类98种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分别为国家标准的100%、93.6%和63.2%,资源单体479个。按资源级别分,五级旅游资源24处,四级旅游资源107处,占资源单体的27.3%。

      截至2018年底,阿拉善盟共有A级景区28家,其中4A级景区13家,3A级景区3家,2A级景区12家。

      主要景点

      类别旅游区名称区域

      4A

      阿拉善盟广宗寺(南寺)生态旅游区

      阿拉善左旗

      阿左旗腾格里沙漠天鹅湖生态旅游区

      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盟贺兰山福因寺(北寺)旅游区

      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盟腾格里达来月亮湖沙漠生态旅游区

      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左旗定远营古城旅游区

      阿拉善左旗

      越野e族阿拉善梦想沙漠汽车航空乐园景区

      阿拉善左旗

      金沙堡地生态旅游区

      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盟通湖草原旅游区

      阿拉善左旗

      阿右旗巴丹吉林沙漠景区

      阿拉善右旗

      额济纳旗胡杨林生态旅游区

      额济纳旗

      额济纳旗大漠胡杨生态旅游区

      额济纳旗

      东风航天城旅游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额济纳旗

      额济纳黑城˙弱水胡杨风景区

      额济纳旗

      3A

      阿拉善博物馆

      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大漠奇石文化产业园

      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左旗万泉湖旅游区

      阿拉善左旗

      2A

      阿拉善和彤池盐湖生态旅游区

      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盟金沙蒙古大营度假区

      阿拉善左旗

      内蒙古蒙草阿拉善本土植物教育研究基地

      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和硕特婚礼雕塑公园(贺兰草原)旅游区

      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右旗敖包山旅游区

      阿拉善右旗

      阿拉善右旗额日布盖峡谷旅游区

      阿拉善右旗

      阿拉善右旗海森楚鲁怪石旅游区

      阿拉善右旗

      阿拉善右旗阿拉腾特布希庙旅游区

      阿拉善右旗

      阿拉善右旗博物馆

      阿拉善右旗

      阿拉善右旗创业孵化园

      阿拉善右旗

      阿拉善右旗雅布融赖镇九棵树旅游景区

      阿拉善右旗

      额济纳博物馆

      额济纳旗

      著名人物

      历史名人

      仓央嘉措(六世达赖喇嘛)、阿旺丹德尔(著名语言学、佛学、哲学学者)、岳钟琪(清朝名将、定远营的始建者)、苏剑啸(革命英烈)、达理札雅(阿拉善旗人民政府第一任主席)、塔旺嘉布(额济纳旗人民政府第一任主席)、魏·巴特尔(文史学者)。

      现代名人

      苏和(时代楷模)、德德玛(歌唱家)、鲁健(央视主持人)、南斯勒玛(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荣誉

      2021年5月,在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阿拉善盟获评为五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