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蒙古
青海蒙古
青海蒙古又称柴达木蒙古,是生活在青海湖一带的蒙古人。元明时期是鞑靼土默特部,清朝固始汗时期改变了部落结构,和硕特蒙古为主,但也有源自土尔扈特部、准噶尔部(即青海绰罗斯部)辉特部以及来自喀尔喀与土默特,鄂尔多斯的部落。他们在服装上藏化但仍用托忒蒙古文。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历史
3 分布及文化
4 风俗习惯
5 婚俗
6 丧葬仪式
7 节日
8 禁忌
9 青海蒙古图册
基本信息
中文名:青海蒙古
民族:蒙古族
别名:柴达木蒙古人
地区:青海
历史
虽在元代蒙古人已进入青海,但在明代才大规模进入。元明时期是鞑靼土默特部,清朝固始汗时期改变了部落结构,和硕特蒙古为主。在明末顾实汗移居青海在打败藏巴汗后在青海建国。清朝,康熙帝打败噶尔丹后和硕特人罗卜藏丹津入附,但因在雍正元年造反,青海蒙古因此一厥不振。
他们比其他蒙古人接受更多藏族文化。他们被编入青海蒙古八旗,但经常受藏族侵扰。1821年藏族大规模向北进入他们的旗地。
1645年,清朝派兵进军西北,镇压陕西、甘肃农民起义军后,进入青海,占领西宁,青海东部纳入清朝统治范围之内,而青海西部仍处于和硕特蒙古联盟控制之下。
元亡之后,青海境内的蒙古人大部分退回漠北,留居青海湖西北和柴达木地区的蒙古人,明朝设“西宁塞外四卫”进行安置。1510年至1559年,一批又一批的蒙古人进入青海湖沿岸地区。1636年,原游牧新疆境内的蒙古族和硕特部,在首领固始汗率领下,也进入青海。不久,征服了整个青藏高原,建立起封建割据的蒙古汗国。固始汗镇守西藏,将青海辖境划为左右两翼,分给其十个儿子作为领地,俗称十台吉(“台吉”系汉语“太子”的转音)。后来,建立了蒙古部落联盟,固始汗之子达什巴图尔为部落联盟之长。
1697年,联盟之长达什巴图尔率青海和硕特蒙古各部归顺清朝,康熙帝封他为“和硕亲王”,封各部台吉分别为贝勒、贝子及辅国公等。至此,青海西部正式纳入清朝版图。青海蒙古成为清朝的藩属,清政府完全控制了青海全境。
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达什巴图尔死后,其子罗卜藏丹津承袭亲王爵位,成为联盟之长。
1723年5月,罗卜藏丹津乘康熙帝去世,雍正帝即位,部分官军东撤之机,胁迫青海蒙藏各部会盟反清。同时,又让塔尔寺住持堪布诺们汗号召西宁以及各处寺院喇嘛,共同起兵,发动叛乱,进攻西宁等地,形势非常严峻。
同年10月,雍正帝派川陕总督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四川提督岳钟琪为“奋威将军”,率平叛大军征讨。第二年2月,罗卜藏丹津兵败,逃入准噶尔。6月,清政府彻底平息了青海全境的叛乱。
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毁灭性地打击了青海境内的分裂势力,维护了祖国的统一,而且也使甘肃、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稳定。
平定叛乱后,清政府吸取了经验教训,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了对青海地区各族的统治。
加强对青海蒙古的控制 1725年,首先废除青海蒙古部落联盟,将其收为内藩,把青海蒙古划编为29旗,授原各部台吉担任札萨克,治理一旗事务。
为了控制和笼络王公贵族,规定了严格的会盟制度和朝贡制度。会盟制度规定:各旗每年会盟一次,只有在会盟时,在钦差大臣或办事大臣监督下,选举盟长,不得私下推举。朝贡制度规定:各旗王公、贝勒等,分为三班,三年一次,九年一周,自备马驼赴京朝贡觐见。
同时,还规定互市制度。即每季度第二个月,在那拉萨拉(今日月山),与内地和藏族进行互市,由官兵督守,禁止私入“边墙”。
并且,划定各旗游牧地界,不得互相统属,不得私自往来。在蒙古各旗与西宁府辖地之间,划定界线,增设与加固隘口,派兵驻守。
通过上述措施,清朝加强了对青海蒙古的控制。
分布及文化
蒙古族是青海世居少数民族之一。约在13世纪20年代进入青海。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有88829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71%,主要分布在海西州的德令哈、格尔木市和都兰、乌兰县,黄南州的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海北州的祁连县、海晏县和门源县,以及西宁市、海南州、海东地区、大通县和部分地区;民族自治地方有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青海蒙古语属蒙古语卫拉特方言,同以正蓝旗为代表的察哈尔语音为标准的蒙古语相比较基本一致。但也有自己的特点;文字使用“胡图木”蒙古文,即同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区的蒙古族使用同一文字。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逐水草而牧,经营绵羊、山羊、马、牦牛、骆驼等,居住园型毡帐“蒙古包”,冬暖夏凉,便于移动和抵御烈日风寒;部分在小块农业区和东部农业区从事农业生产,居住庄廓院式的土木结构房屋。其服饰由于长期与藏、汉族交错居住,因而形成既不同于藏族而又有别于内蒙古蒙古族的特点。男女冬季均穿“德吾日”(长皮袍),多用绒布做衣面,夏秋季则穿“拉吾谢格”(夹袍),节日或做客穿“吾齐”,(羔皮长袍,以绸缎或平绒做面,镶水獭皮边或彩色氆氇镶边),均系丝绸腰带。饮茯茶是蒙古族群众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青海蒙古族能歌善舞,豪爽好客,喜摔跤、赛马;信仰佛教,普遍崇奉藏传佛教格鲁派。
风俗习惯
青海境内的蒙古族与内蒙古、新疆的蒙古族风俗习惯基本相同。但因长期与藏、汉、回、土等民族杂居,风俗习惯既有蒙古族的特点,也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点。他们信奉藏传佛教,住传统的蒙古包,也有受藏族影响,住牛毛帐篷的。穿长大襟长袍,头戴毡帽或皮帽,腰束各色腰带,足穿长统靴。妇女头上梳长辫,脖子上戴金银、珠宝、珊瑚等首饰。蒙古族的饮食与藏族基本相同,喜食炒面和牛羊肉。用鲜牛奶和酥油晒「曲拉」,用马奶造酒,马奶酒芳香纯正,味道独特,是招待客人的佳品。在盛大喜庆的日子,按照传统习惯,把煮熟的整只羊摆到宴席上,作为最珍贵的食品敬奉长者或贵宾。蒙古族热情奔放,喜爱歌舞和文化活动,每年夏、秋季节,人们按照传统习惯,举行祭山活动,届时杀牛宰羊,喝酒唱歌,还要举行射箭打靶、赛马等活动。虽然不再举行祭山活动,但每年都要举行一次那达慕大会,欢庆丰收,进行物资交流和赛马、摔角、射箭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蒙古族的祭海和祭俄博活动在青海颇有特色。这里的海是指青海湖。自从清朝有组织地召集青海一带的蒙古族头领们,到青海湖边祭海立碑时起,已经变成蒙古族牧民们自发的群众活动。每年到了农历7月25日,青海的蒙古牧民们就从很远的地方赶著牲畜,来到青海边,他们在湖边摆上供桌,把杀好的牛羊摆在供桌上,然後宣读祭祀青海湖的祭文,再向著滔滔湖水顶礼膜拜。最後大家争相抢割献祭用过的牛羊肉,人称「抢宴」,按照蒙古人的习惯,谁能最先抢到供肉,或者抢得多,就算是吉祥。祭海活动结束後还要进行摔角、赛马、射箭比赛。「俄博」是指草原上蒙古牧民用石头堆起高高的石堆。蒙古族 牧民对俄博十分崇拜,凡是经过俄博的牧民,都要围著俄博转上几圈,再取来几块石头堆在俄博上,於是俄博越堆越高。事实上,俄博是茫茫草原上重要的方向标,有了俄博的指引,即使是在风沙弥漫的天气里,也不会迷失方向。祭俄博在每年的7月13-15日,是青海蒙古族牧民一年一度的草原盛会。祭俄博期间,牧民们聚集在高高的俄博边,听活佛和喇嘛念经、参加由喇嘛带领祭祀山神的祭典,祈度诵经岁岁平安。祭祀完毕,照例要举行赛马、摔角、射箭、唱歌、跳舞比赛。蒙古人也过春节,其风俗习惯与汉族没有多大差别,只是他们之间互赠送礼品。
婚俗
蒙古族青年男女的婚姻基本上遵循“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传统习俗。也有自由相爱成亲的。但婚姻的最终决定权在于父母。同姓不能通婚,表兄妹也不能通婚。青年男女到了一定的年龄后,首先需要定婚。定婚时男方送羊、 酒、 茶、 衣料、首饰及其他生活用品,女方陪炊具等。部分地区还有“偷婚”风俗。
婚礼
举行婚礼的这一天一大早,新郎同主持婚礼的人带着迎亲队伍,备上高头大马,带上彩礼,前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抱着大酒坛子。坛子颈上系着一条洁白的哈达,还挂着用红丝绳套着的一大块扁平的方形水胶。这块水胶象征着新郎和新娘的爱情,如同这水胶贴合的一样,永世相亲相爱。其他人,有的抬着整羊,有的拿着哈达等,来到女家。女家的主人和亲友,远远看到迎亲的马队,便在蒙古包前的草地上打着锣鼓、吹起海螺,欢迎迎亲人。迎亲人离蒙古包几十步外下马,新郎向新娘父母各敬献一条哈达,接着向兄弟姐妹献哈达。父母接过礼物的时候,要对新郎和新娘致以崇高的祝福.
礼毕,由女家设宴招待双方亲友。这时歌手唱着动听的祝词,从盛满酒的鼎形大坛里,用九眼漏勺向天、地和东、南、西、北四方献祭。然后从酒坛中斟酒入盅敬给席上宾客。唱完盛宴祝词后,大家放声歌唱喜庆歌。
酒席结束的时候,男女双方各献上一只整羊,一只放在男人们面前,一只放在女人面前。这时席上年纪最高的男人先动手在荐骨部的两侧下两刀,然后把刀子交给主婚人。主婚人顺刀口切下两条肉片,横放在荐骨上,然后长者拿下一条放在蒙古包内上方的箱子上,接着由主婚人将肉卸开,分别放在其他客人面前。放在女人们面前的整羊肉,由嫂子辈的人卸开,分别放在其他客人面前。这时由负责招待客人的人说:诸位客人吃肉。吃完肉,东家再给每人敬一杯酒和一碗酸奶。这叫水胶哈达的宴席。
当天晚上新郎同主婚人与一个跟随人住在岳父母家。次日,招待完女婿后,岳母将用红绸包好放满糖果的银包木碗装进女婿的荷包里,又在腰上围紧。这时主婚人说:我们已经受足尊敬。于是女婿请岳父一起先启程。姑娘将要启程,把一包包有青稞、麦粒、奶食的哈达掷入母亲的蒙古包,以象征留下娘家的福泽。然后两位嫂子牵着姑娘的马,前边又有两位嫂子举着画有龙凤的帐幔,上马领路。姑娘的母亲紧跟在姑娘的后头,其余人分两行骑马送行。行至半路,由新郎和几位陪伴的人前来迎接客人。迎客的两嫂子扶新娘下马,新郎接迎岳母,并在原地摆午宴。午宴后继续前进。他们一路上唱着送亲歌,来到新房前,绕着新房顺转(即顺时针)三次。然后迎客人给新娘的马鬃上洒圣水,扶新娘下马。这时有两个力气大的人跑上前去,把两个支帐幔的抱下马来,否则新娘不下马,其他客人也不能下马。然后把新娘和新郎扶到新房前铺在地上的毛毡上,让他们并肩站在毡子上的桌前,把羊胫骨的大小两头分别让新郎新娘抓紧,接着歌手唱起拜天地的词。唱完祝词,新郎新娘向日月叩三次头,又让两人把羊胫骨上的踝骨扳下来。这时歌手又说,英俊的新郎、秀美的新娘,顺着这洁白宽畅的大道,向宽大的新房赛跑!按规矩谁先跑进新房谁就是这家的的主人。
在举行向日月叩头仪式的时候,已把新娘所有的用品在新房里布置好。与新娘的用品一起带来的,还有羊胸骨肉和一张绵羊皮,这两样东西等叩拜婆家父母时用。两新人跑进新房后,两嫂子给新娘重新梳妆打扮。然后主持婚礼的人手捧羊头给新郎在左脸上、新娘的右脸上蹭三下,将羊头从新房门口掷出,站在两侧的年轻人上前争套羊头。如果是女方的客人夺走,男方就用哈达和礼物把羊头换回来。这表示新郎新娘从此成为真正夫妻。
这时男方接待客人的人领新娘给婆家的人叩头拜见。礼毕,在大蒙古包里,为男女双方的客人们大摆宴席。随后,新郎新娘请双方客人到新房。客人们每人要带一瓶酒和哈达或绸缎等礼物来到新房。这时新娘带来的羊胸肉和其他部位的肉也已煮熟,两位新人向诸位客人敬酒和羊肉,客人们也为祝福新人的新房将哈达、绸缎挂在从天窗垂下的坠绳上,把酒倒入大酒坛里。同时歌手唱新房的祝福词。
这时新房门前已铺好新毡子和摆好桌子,上面摆了酒和各种奶食品。新房里招待客人的人说:下的雨要停,来的客要回。客人们便一一走到毡子上,接受新郎新娘敬献的欢送酒。到此,盛大的结婚仪式便告结束。
丧葬仪式
蒙古族葬仪与藏族大致相同。人死后即请喇嘛或活佛择吉日念经,然后火葬、天葬(野葬)和土葬(半农半牧地区)。念经日期视经济情况而定,至少3天,多不过49天,念经毕,布施以家财之半或视情而论。服孝期:父母、兄弟丧30天,反穿皮袄7天;父母丧,反戴帽子30天;兄弟丧将帽子一边向里折戴30天。
节日
蒙古族节日主要是春节、 祭俄博、那达慕大会和十月二十五日灯节。
春节
大年(汉族人的春节)是青海蒙古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节前男子出外置办年货,妇女则准备食物,家家一片忙碌。这时如果谁家有困难,邻近的人们都去相助,决不坐视。年三十,人必须回家,换上新衣,祭天敬地,然后合家欢聚,吃手抓羊肉、饮酒,吃饺子。初一大早,男女盛装,男子先要到父母家和邻近年纪最高的人家里拜年,后挨家拜年问好。小辈给长辈拜年,要叩头并献哈达,长者接哈达,将哈达转个个回赠,接受时必须将哈达触额,然后起立。平辈则手执哈达,相互祝贺。初二居家不外出。初三起,男女老少相互拜年,请友邻民吃“年茶”。敬客用奶茶、酒和油炸饼、糕点、烩菜、饺子等,不吃手抓肉。如客人饭饱或有意推辞,不递还饭碗时,主人用勺子盛饭敬上。这叫勺子饭,客人到这时候,只好将碗送出。年轻人或平辈如此相戏,饶有兴味。草原上的大年,直到正月十五始止。
祭俄博
祭“俄博”,一般都在七月中旬。它是蒙古族牧民一年一度的草原盛会。会上,除了请活佛、喇嘛念经,祭祀山神,祈祷人畜平安外,还要进行骞马、摔跤、射箭、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过去,青海湖一带的蒙古族还要举行盛大的“祭海”活动,届时,要将三牲(整牛、羊、猪)供在桌上,然后宣读祭文。礼毕后,大家争相抢割献祭的牛羊肉,以先得、多得为吉祥,谓之“抢宴”。会上还举行跑马、射击等比赛。
那达慕大会
蒙古族热情奔放,喜爱歌舞,并且喜欢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前,每年夏秋季节,人们要按照传统的习惯举行“祭山”活动和会盟仪式,届时,杀牛宰羊,喝酒唱歌,还要举行射箭、打靶、赛马等活动。虽不再“祭山”,但各地每年七八月间,都要选择依山傍水、平坦开阔、水草丰美的草原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即赛马会的意思)。蒙古族自古以来就能征惯战,精骑善射。人们通常把善于驯马、赛马、射箭和摔跤当作一项高强的本领来看待,对那些骑术高超、技艺出众的人,人们都很尊重。因此,赛马是那达慕盛会的主要活动。赛马时,成百上千的牧民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赛马场,一面观看比赛,一面擂鼓摇旗,助威呐喊。而骑手们则乘着自己精心喂养、精心打扮的骏马,同对手们展开激烈的角逐,场上气氛热烈至极。比赛结束后,对优胜者要给予重赏。
灯节
灯节是纪念宗咯巴“涅槃”的宗教节日。需在祭台上点108盏酥油灯,叩首礼拜,祈祷安宁。
禁忌
蒙古族忌讳任意打牧民的狗;忌讳食马、驴、骡等园蹄动物;忌讳向火盆内吐痰、拍打火盆、跨过火盆、在火盆上烤鞋、袜、裤和脚;忌讳从衣帽、枕头、桌子、粮袋、锅台、磨盘、碾台、井口、泉上、绳子上越过;忌讳在蒙古包周围和麻尼杆附近,及牲畜圈内大小便;忌讳将印有文字的纸,特别是印有蒙藏文的纸作手纸;忌讳坐、站门坎,从人前走过、泼水、倒垃圾。吃饭时,须等主人敬让,不能自己先动手。蒙古包内的法器、经典、佛像等不准乱摸乱动。蒙古族也有忌门习惯。若家中有人生孩子,生病等都要忌门。一般是在蒙古包门前挂一红布条,或门前放一堆烟火。远方客人必须进屋或家人外归时,要跨过火堆始可进入。
青海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大多分布在海西州、河南县。蒙古族讲蒙古语卫拉特方言,河南县蒙古族已转用藏语。蒙古族信仰藏传佛教。到蒙古人家里做客,在你刚走到离主人家不远的地方,他们全家人就会走出蒙古包迎接,热情问好。“那达慕”是蒙古族最隆重的节日。主要内容是赛马。大会期间人们自动排成一行,开始绕敖包三周,然后点燃起火,将酒、肉、奶食品等掷于火里。祭祀仪式完毕后,开始进行摔跤、赛牦牛、赛骆驼,及传统歌舞表演活动。“迎宾酒曲”盛满蒙古人一片真情。
青海蒙古图册
青海蒙古" data-id="4108037" data-position="1" data-total="15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