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洋楼
西洋楼
西洋楼全部景观占地80亩,大约占圆明园总面积的1.5%,它地处东北角,是中国首次仿建的一座欧式园林,位置不甚重要,由西向东依次包括了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五竹亭、方外观、海晏堂、蓄水楼、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方河、线法画等景观,建筑材料多用汉白玉石,石面精雕细刻、屋顶覆琉璃瓦、占地约七公顷。大众熟知的残石柱只是远瀛观和大水法的一景,由于西洋建筑独特的残缺美,遂成为圆明园的标志。
1860年“火烧圆明园”时被焚毁。1977年至1992年间,西洋楼各遗址得以清理,廓清殿座基址,整修喷泉池,归位柱壁石件,并修复了迷宫“黄花阵”。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西洋楼简介
3 凝固的历史
4 西洋楼景区
基本信息
中文名:西洋楼
面积:80亩
类别:文化遗址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建筑
位置:长春园北界
建筑风格:巴洛克式建筑
年代:清乾隆时期
西洋楼简介
西洋楼位于长春园北界,是我国首次仿建的一座欧式园林,由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线法画等十余座西式建筑和庭院组成,建筑材料多用汉白玉石,石面精雕细刻,屋顶覆琉璃瓦,占地约7公顷。
【名称】:西洋楼
【类别】:文化遗址
【年代】:清乾隆时期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建筑
【建筑风格】:巴洛克式建筑
凝固的历史
西洋楼" alt="圆明园西洋楼“谐奇趣”" alt="大水法" alt="海晏堂蓄水池" data-id="3576617" data-position="1" data-total="18
此处欧式园林,由西方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 1688-1766年)和由当时供职宫廷画院如意馆的耶稣会传教士法国人蒋友仁(R.Michel.Benoist 1715-1774年)设计监修,中国匠师建造。1747年(乾隆十二年)开始筹划,1751年(乾隆十六年)秋季建成第一座西洋水法(喷泉)工程谐奇趣,1756年-1759年(乾隆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基本建成东边花园诸景,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最终添建成高台大殿远瀛观。西洋楼景区
西洋楼其主要景区有谐奇趣、线法桥、蓄水楼、养雀笼、黄花阵(万花阵)、方外观、五竹亭、海晏堂、线法山、远瀛观、方河及"阿克苏十景"等。松柏林木和绿篱修剪,喷水池、围墙、道路铺饰及铜塑石雕等大多具西洋特色,同时结合我国砖雕、琉璃饰件和叠石技术,体现了欧洲式建筑的民族化。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破坏,今仅存残迹。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