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菜花
油菜花
油菜花(拉丁学名:BrassicanapusL.,英文名:Rape),别名为芸苔、油菜、欧洲油菜,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
油菜花高达50厘米,茎直立,有分枝;幼叶被粉霜,总状花序伞房状;长角果线形,种子球形;花期3-4月,果期4-5月。它的原产地在欧洲与中亚一带,在中国栽培较广,以长江流域和以南各地为最多。为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具有散血、消肿的功效。主治劳伤吐血、血痢、丹毒、热毒疮、乳痈。
描写油菜花的古诗有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十五》“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物种起源
3 形态特征
4 分布范围
5 繁殖栽培
6 主要价值
7 相关产量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油菜花
科:十字花科
属:芸苔属
亚纲:五桠果亚纲
外文名:rape
种子颜色:紫黑色、黄色
界:植物界
种:芸薹
拉丁学名:Brassica rapa var. oleifera DC.
命名者:de Candolle
目:十字花目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分布区域:欧洲与中亚一带
生长周期:一年生或多年生
域:真核域
族:芸薹族
花期:30天
别名:油菜、芸苔
命名年代:1753
物种起源
新中国成立以来,油菜作为最主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发展稳中有升,新品种推广实现了三次革命。建国初期通过品种评选推广的一些油菜优良品种,如七星剑、江西婺源篁(huáng)岭和江西婺源江岭油菜花,江岭油菜、兴化油菜、浠水白等,对中国油菜生产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开始推广从国外引进的甘蓝型油菜——胜利油菜,并以系统选育为主,选育出一批适合于中国多熟制栽培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实现了中国油菜品种由白菜型向甘蓝型转变的第一次革命。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具有实用价值的玻里马(Polima)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并首先实现了三系配套。通过对细胞质雄性不育 、细胞核雄性不育、自交不亲和、化学杀雄、天然杂交、孤雄生殖及辐射育种方法的研究,选育出了一批在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的油菜新品种,如甘油5号、湘油5号等。统计表明,中国油菜的种植面积、单产水平和年均总产50年代分别为2903.5万亩、30.9公斤/亩和88.7万吨。
60年代分别为2381.5万亩、32.0公斤/亩和78.6万吨。70年代分别为3214.8万亩、45.4公斤/亩和146.4万吨。1979年达到240.2万吨,首次超过中国历史上最高的1934年产量190.7万吨;80年代是中国油菜生产的快速增长时期,由于中油821、秦油2号等丰产性好、抗(耐)病性较强的甘蓝型品种的推广与应用,使中国油菜单产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种植面积、单产水平和年均总产分别为6368.3万亩、76.7公斤/亩和488.4万吨,分别比70年代增长98.1%、68.9%和233.6%,实现了中国油菜向高产、稳产、高抗转变的第二次革命。
进入90年代,无论是种植面积、单产水平和总产量均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20世纪90年代的前8年(1990~1997年)平均为9152.2万亩、88.5公斤/亩和812.9万吨,分别比20世纪80年代增长43.7%、15.4%和66.4%。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全国20多个科研单位近二十年的协作科技攻关,以及中国与加拿大或澳大利亚、美国等重大国际合作研究,中双四号、华杂4号、油研7号、中油杂1号等一批优质双低新品种已陆续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现已育成40余个熟期、产量和抗性接近或达到常规双高品种水平的双低油菜品种或组合。至1998年,全国双低油菜面积已接近3000万亩,揭开了中国油菜生产由单一的产量型向产量、质量结合型转变的序幕,开始实现油菜品种向优质高效转变的第三次革命。
形态特征
江西婺源李坑油菜花
二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茎粗壮,直立,分枝或不分枝,无毛或近无毛,稍带粉霜。基生叶大头羽裂,顶裂片圆形或卵形,边缘有不整齐弯缺牙齿,侧裂片1至数对,卵形;叶柄宽,长2-6厘米,基部抱茎;下部茎生叶羽状半裂,长6-10厘米,基部扩展且抱茎,两面有硬毛及缘毛;上部茎生叶长圆状倒卵形、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5-8 (-15) 厘米,宽0.5-4 (-5) 厘米,基部心形,抱茎,两侧有垂耳,全缘或有波状细齿。
总状花序在花期成伞房状,以后伸长;花鲜黄色,直径7-10毫米;萼片长圆形,长3-5毫米,直立开展,顶端圆形,边缘透明,稍有毛;花瓣倒卵形,长7-9毫米,顶端近微缺,基部有爪。长角果线形,长3-8厘米,宽2-4毫米,果瓣有中脉及网纹,萼直立,长9-24毫米;果梗长5-15毫米。种子球形,直径约1.5毫米。紫褐色。花期3-4月,果期5月。
分布范围
江岭油菜花
分布于中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甘肃,及台湾全岛,各地均有栽培;东欧也有分布。芸薹适生疏松深厚、通气性好,土质肥沃、pH值中性偏酸的土壤。繁殖栽培
合理轮作、精细整地:芸薹不耐连作,也不宜与十字花科的蔬菜轮作,否则,容易发生病虫害,亩产量也会降低。芸薹和麦类、豆类轮作效果较好。芸薹种子小,幼芽不易出土,要选土层疏松深厚、细碎平整、通气性好,土质肥沃、pH值中性偏酸的土壤为宜。播种的地块要进行精耕细作,一般在前茬农作物收获后对土地进行深翻,并将其耙平,播种前施足基肥后进行浅耕。
施足基肥:芸薹需肥多,耐肥性强,需氮量、需钾量是禾谷类作物的3倍,需磷量是禾谷类作物的3.5倍。芸薹苗期时间长,需要的肥量较多,现蕾至终花需肥量大而集中,终花到成熟期需肥量较少,因此,施肥要施足底肥,增施种肥,早施苗肥。基肥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的数量要占总施肥量的三分之二,在播种前施入,一般农家肥的用量为每亩2000-2500千克,同时配合施用尿素、磷酸二铵等,用量均为每亩20-30千克。为了预防病虫害和杀死虫卵,施基肥的同时还要撒适量的辛硫磷。
选择良种:芸薹品种较多,基本类型有白菜类型、芥菜类型和甘蓝类型三种 ,但是为了提高芸薹产量,常利用杂种优势培育新品种,黔油16、黔油17等就是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培育而成的甘蓝杂交类型,已经在贵州省安顺市普遍种植。黔油系列品种株型中等,分枝性和生长势强,适应性广,产量高,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而且这些品种的芥酸和硫甙含量低,含油量、优质脂肪酸含量高,尤其是油酸含量高,可以有效降低人体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品种的性状遗传稳定,经济收益高。
种子处理:为了提高芸薹种子的出芽率,播种前2-3天对芸薹种子进行晾晒,促进种子内部物质的转化,提高发芽势,还可以用生物钾肥进行拌种。在播种前用药剂拌种可防止虫害,如播种前3天用氟虫腈均匀拌种可预防地下害虫和跳甲,用量为每千克种子用3克,晾干后进行播种。
播种:当日平均气温在 2-3℃以上,土壤达到可耕程度就可以播种。安顺市一般采用秋季播种 (9月中下旬),充分利用秋季的温光资源,促进幼苗的生长。芸薹的播种方式有点播、条播和育苗移栽等方式。
点播和条播是传统的种植方式,一般每亩耕地种子的用量为0.4-0.5千克,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芸薹品种进行合理密植。甘蓝型品种种植密度比其他品种稀疏些,水肥地要稀于旱薄地,晚熟品种要稀于早熟品种,适期早播要稀于晚播,气温高、雨水多的地方要稀于气温低、雨水少的地方。对于优质芸薹种植要增产增值,主推芸薹育苗移栽技术。
移栽:⒈做好苗床。首先选择地势平坦、向阳、土质疏松、土壤肥沃的地块作苗床,且此地块连续2-3年没有种植过芸薹或者其他十字花科的农作物,距离大田要近,方便移栽。苗床的面积与大田栽培面积的比例控制在1:4-1:5。播种前,施足苗床基肥,撒适量的杀虫剂并进行翻耕,平整土地做畦,然后进行播种育苗。严禁应用芸薹茎秆或其他果壳制作的有机肥作为基肥,以免影响芸薹幼苗的纯度和传染疾病。育苗时间要早于当地同品种的直播时间,一般至少要早7天左右,安顺市芸薹最佳时期是9月上旬。苗床播种量一般为0.4-0.5千克/亩,播后种子上覆盖1厘米厚的薄土并进行镇压。⒉间苗。芸薹播种后5-7天出苗,出苗后合理间苗。苗出齐后第一次间苗,1片真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长出3片叶子后进行定苗。第一次间苗可结合除草一起进行,以苗不挤苗为宜,第二次间苗以叶不挨叶为宜,第三次进行定苗,密度保持在150株/平方米,基苗要留足。间苗的原则就是除掉弱苗、小苗、杂苗,留下大苗、壮苗、纯苗,密度大的多间,稀疏的少间,苗特别稀疏的或有断垄的可以移栽或补种。3.移栽。即结合天气和苗龄将壮苗栽植到已经处理好的大田中。移栽幼苗一般控制在苗龄30天左右,尽早移栽,以充分利用入冬前的光热条件,延长营养物质的积累时间,提高幼苗的抗旱能力,使幼苗安全越冬。移栽过迟,气温降低,就会延长返青期,缩短有效生长期,降低幼苗的抗寒能力。移栽幼苗要直立栽培,最下部叶的叶柄基部都要用泥土盖住,过浅,幼苗易倒伏,不容易固根。移栽取苗要多带附根土,尽量不要伤根,并对幼苗进行分级分块移栽,对于弱、病、虫伤幼苗要剔除。移栽密度一般为每亩5500-8000株,移栽后要及时浇水,促进发根。
田间管理:⒈芸薹定苗后施“提苗肥”,5叶后酌情使用“发棵肥”,这两次都以氮肥为主,在5叶期还可以喷施0.1%的硼砂和0.3%的磷酸二氢钾水剂,效果显著。在花期每亩施用硫酸铵3-5千克、磷肥5-7千克,可以明显的提高产量。⒉芸薹的种植面积大,植株高,在生长期如果风力较大很容易倒伏。可以喷施药物使植株矮化、强壮,防止倒伏。如在4-5叶期,每亩用多效唑40克,将其溶于50千克水中喷施,可以使植株的分枝下降3-4厘米,而且分枝增多、根系发达、茎叶粗壮,提升了抗风强度。
病虫防治
芸薹在生长前期,露尾甲、芸薹跳甲等对叶片损伤严重,可以在播种前用药物浸泡种子,还可以在出苗后使用灵丹粉剂杀灭害虫。后期蚜虫、菜青虫、小菜蛾等对芸薹的生长危害严重,可以用抗蚜威杀灭蚜虫,用灭扫利杀灭菜青虫,用灭幼脲杀灭小菜蛾。还可以利用七星瓢虫等天敌进行防控。
芸薹常见的病害为菌核病和霜霉病,治疗菌核病可以根据不同的发病时期采用不同的药物,如始花期可以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喷洒;霜霉病可以选用百菌清7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搭配甲霜锰锌500倍液进行喷洒。
主要价值
油菜花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是观光资源。油菜进入开花季节,田间一片金黄,余邵诗云:“油菜花开满地黄,丛间蝶舞蜜蜂忙;清风吹拂金波涌,飘溢醉人浓郁香”。油菜花竞相怒放,花粉中含有丰富的花蜜,引来彩蝶与蜜蜂飞舞花丛间。浓郁花香令人陶醉,美丽风景让人流连。
江西婺源篁(huáng)岭
婺源油菜花是指婺源县一种美丽而蔚为壮观的人造景观。婺源最美的季节是油菜花开放的时候。油菜花成为吸引观光的最佳绿色资源。
篁岭海拔约500米,地处婺源旅游东线的江湾镇东南7公里,隶属江湾镇栗木坑村委会管辖。这里是清代父子宰相曹文埴、曹振镛的故里。“地无三尺平”,四面环山的篁岭古村,经年的民居受地形限制高低排布、错落搭建,周边古木参天、梯田密布,村民晒晾农作物只能使用竹匾晒在自家眺窗前木架上,形成特有的“篁岭晒秋”农俗景观。
江西婺源的油菜花就是这样一种意韵,江西婺源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余邵诗云:"油菜花开满地黄,丛间蝶舞蜜蜂忙;清风吹拂金波涌,飘溢醉人浓郁香"。花粉中含有丰富的花蜜,常引来彩蝶与蜜蜂飞舞于花间,由此平添了乡间田园缤纷的景致。三月中下旬,棵棵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点缀在漫山遍野金黄色的油菜花中,掩映着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使得每一个逃离纷繁城市的人都能找到归宿。
云南罗平
每年的春节过后,罗平坝子便是油菜花的海洋。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大海了。它是金色的,它是荡漾着清香的,它是吹奏着牧歌的。
每年2至3月,罗平坝子的80万亩罗平油菜花竞相怒放、流金溢彩,绵延数十里,好似海的金浪,滔的海洋,凡涉足其中者,无不感叹罗平是"金玉满堂之乡"。罗平油菜花海里,村落点点,寨子棋布;此起彼伏的喀斯特锥形山,点缀罗平油菜花海中,有如人间仙景,构成绝妙的图画。
青海门源
门源油菜花是指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县一种美丽而蔚为壮观的人造景观。门源县是北方小油菜发源地,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小油菜种植区,种植面积达50万亩。
这里油菜花的种植范围是,它西起浩门河畔的青石嘴,东到大通河畔的玉隆滩,北到与甘肃省交界的冷龙岭,南至高峻的大坂山,绵延数十公里。
江岭
中国四大油菜花海之一 ,10万亩梯田油菜花海被赞誉为天上人间。世界级摄影基地,婺源春季旅游赏花必游景点,婺源田园风光的经典代表。
由于古树、河流、梯田、农舍、农作物合理布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天人合一”在这里得以展示完整 。尤其是山顶人家成了江岭风光的大背景,远眺白墙黛瓦掩在黄花绿树间,阵阵云雾飘来 ,恍若天上人间,被誉为中国春季“四大花海”之一。
香港著名的摄影家陈复礼曾以此为主题的作品《天上人间》获得了国际摄影大赛金奖,并赞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我国著名导演冯小刚拍摄的新片《集结号》也曾到此取外景。
经济价值
中国油菜产业的发展油菜是中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种子含油量为33%~50%。自1995年以来,常年种植面积在1亿亩,年产菜籽近1000万吨,占油料作物总产量的40%~45%(不含大豆);同时还生产约600万吨的菜籽饼粕。饼粕蛋白质含量高达40%,菜籽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合理,其赖氨酸含量与大豆相当,而赖氨酸、蛋氨酸等含硫氨基酸的含量则高于大豆蛋白质,是中国有待开发利用的最大宗优质饲用蛋白源。油菜除用作榨取食用油和饲料之外,在食品工业中还可制作人造奶油、人造蛋白。还在冶金、机械、橡胶、化工、油漆 、纺织、制皂、造纸、皮革和医药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食用价值
油菜花含有很丰富的花粉。种子含油量达35~50%,可以榨油或当作饲料用。除此,油菜花的嫩茎及叶也可以当作蔬菜食用。
油菜花是中国第一大食用植物油原料。
药用价值
油菜花制成的果汁在医疗上据说有预防高血压、贫血和伤风等功效。
相关产量
四川省主推品种“川油81”在菜油两用情况下,摘薹一次后亩产菜薹580.5公斤,亩产油菜籽200.3公斤;在没有摘薹情况下,亩产油菜籽245.5公斤。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