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大学

大理大学大理大学

大理大学(Dali University,简称理大)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一所以生物医药、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学科为优势,留学生教育为特色的综合大学,是云南省地处非省会城市办学高校中本科办学最早且唯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是省州共建的高等院校,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现任党委书记李涛、校长杨顺清。校训为“博学达真、大德至理”。

根据2022年10月中国教育在线网显示,学校有古城和下关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300多亩;设有19个二级学院及研究院,10所附属医院;有72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

学校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的大理医学院、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两校合并组建成大理学院,200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更名为大理大学,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大理大学位列2023年ABC中国大学排名第319名、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328名。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办学历史 3 办学条件 4 学术研究 5 文化传统 6 学校领导 7 校区环境 8 学校荣誉 9 报考条件

      基本信息

      中文名:大理大学

      简称:理大

      所属地区:云南大理

      类别:公立高校

      学校类型:综合类

      外文名:DaLi University

      党委书记:李涛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

      主要奖项:全国文明单位
      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属性:省属普通本科高校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官网:https://www.dali.edu.cn/

      院歌:心中的梦

      现任校长:杨顺清

      校训:博学达真、大德至理

      创办时间:1978

      知名校友:陶海、韩小亮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

      主管部门:云南省教育厅

      附属医院:附属医院10所

      本科专业:73个

      院系设置:19个二级学院及研究院

      录取批次:本科二批

      院校代码:10679

      学校排名:328名(2023年)

      校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古城弘圣路2号

      办学历史

      大理学院大理学院

      大理大学是省州共建的普通高等院校,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的大理医学院、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两校合并组建成大理学院,200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更名为大理大学。经过42年的办学积淀,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医药学科、民族文化学科为特色,多学科交叉融合、多层次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云南省地处非省会城市办学高校中成立最早且最先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省级立项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6年至今,学校连续获得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等奖;2008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结论;2009年被评为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8年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中获教育部专家组充分肯定和好评。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立足大理,服务滇西,面向云南及周边省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服务定位,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致力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办学成效不断显现,办学特色日益彰显,为扩大大理的影响力,提升大理的知名度,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根植滇西办学,为滇西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办学42年来,学校秉持“改变滇西缺医少药、教育落后状况”的初心,紧密结合云南省及滇西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不断挖掘学科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累计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起作用”的高素质人才15万余名,其中,80%毕业生留在滇西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作,为促进边疆繁荣稳定、民族团结和谐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是主动服务地方,积极开展政产学研用科技创新,为滇西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学校坚持“一山一水一族一史一路”的科研理念,致力于生物医药研发、民族文化研究、生态环境保护、滇西特色药用植物开发、地方病防治研究,构建了支撑云南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的“生物医药学科群”和促进滇西边疆民族地区繁荣稳定的“民族文化学科群”,有力支撑了滇西产业发展和边疆稳定。

      三是服务国家战略,打好教育国际化牌,提升了面向南亚东南亚教育文化辐射能力。多年来,学校秉承“融四海文化,铸大学精神”的教育国际化办学理念,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全面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2006年被列为云南省首批“走出去”战略试点高校,2008年被确定为“云南省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与19个国家的50多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起合作关系,有来自24个国家全日制留学生1000多名。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学校全日制学历留学生人数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长期在全国西部高校中名列第1位。

      当前,学校正聚焦“一流大学、最美校园”建设目标,实施“学术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三大战略,推进教育思想现代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教育水准国际化,推动学校内涵式、特色化、国际化发展,努力把大理大学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南亚东南亚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高水平综合大学。

      历史沿革

      一、大理医学院

      1982年9月大理医学院成立

      1987年8月大理医学院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1997年顺利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二、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77年昆明师范学院(大理普通班)创建

      1978年昆明师范学院(大理普通班)改建为下关师范专科学校

      1984年下关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大理师范专科学校

      1992年大理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1年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撤销

      三、大理工业学校、大理经济管理干部学校大理经济管理干部学校创建

      1993年大理工业学校创建(合署)

      四、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大理分校)

      1986年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大理分校)创建

      2001年大理医学院、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理工业学校(含大理经济管理干部学校)、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大理分校)合并组建大理学院

      2003年大理学院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8年在教育部组织进行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结论

      2008年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并入大理学院,2008年6月正式挂牌成为大理学院昆明附属医院

      2008年3月17日,大理学院附属医院增加“云南省第四人民医院”

      2009年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5年获“全国文明单位”

      2015年4月,大理学院正式更名为大理大学

      2019年10月,学校加入中国市场监管(质量)研究与教育联盟。

      2021年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与云南建设学校合作成立大理大学太和校区。

      2022年1月,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2022年1月9月,学校与大理市人民政府、大理第三中学签署托管帮扶协议。

      办学条件

      大理学院大理学院

      截至2023年4月,学校设有19个二级学院及研究院,10所附属医院,开设73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医学、教育学、农学、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

      直属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大理大学昆明附属医院),云南省第四人民医院(大理大学附属医院)

      非直属附属医院:大理州人民医院,楚雄州人民医院,保山市人民医院,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昆明市第四人民医院(云南昆钢医院),临沧市人民医院。

      院系

      专业设置

      临床医学院

      临床医学科学

      药学与化学学院

      药学、药物制剂、化学、临床药学

      护理学院

      护理学、康复治疗学

      基础医学院

      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五年制定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影像学(五年制)、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

      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食品质量与安全

      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园艺、动物科学、园林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学、旅游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公共关系学、财务管理、酒店管理

      法学院

      法学、知识产权

      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建筑学、生物医学工程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通信工程、统计学

      教育科学学院

      学前教育、应用心理学、小学教育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汉语国际教育、广告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泰语、翻译学、商务英语

      艺术学院

      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音乐学、音乐表演、动画、艺术教育

      体育科学学院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继续教育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师资力量

      根据2023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1735人,专任教师1332人,行政人员270人,教辅人员109人,工勤人员20人,科研人员4人;外聘教师68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8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055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520人。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41人次。2020-2021年获得省级高层次人才称号17人。2020-2021年定向培养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136人,定向培养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11人;选派境内培训进修50人,境外培训进修1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张桥贵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张桥贵、范朋飞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李树楠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李树楠、苏椿龄、张英才、沈慧仙、张锡禄、戴志明、赵昱、张桥贵

      全国优秀教师:蓝海

      云南省教学名师:褚远辉、白丽、郭宪国、陆云、赵金元、申元英、纳张元、吴建新、彭芳、吴学东

      省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

      审批时间

      基础医学教学团队

      2010

      药学教学团队

      2011

      临床技能学教学团队

      2013

      学科建设

      根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5个。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药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民族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学等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药学、教育学 、汉语国际教育、工程、公共卫生、护理、汉语国际教育等

      省级重点学科:药理学、病原生物学、药物化学、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根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药学专业获云南省“增A去D”行动一流专业建设支持。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9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护理学、药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药学、泰语、旅游管理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音乐学、学前教育、汉语国际教育、通信工程、建筑学、绘画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临床医学、 护理学、药学

      省级精品课程:教育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内科学、人体生理学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与化学实验中心、临床技能实训中心

      教学成果

      2020-2021学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奖项300余项,其中,在第六届、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20年第九届“挑战杯”云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2020年云南省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高级别赛事中,获省级奖励共46项。在2020全国金融与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大赛中获国家级团体二等奖、三等奖,在2020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云南省复赛获省级二等奖、三等奖,在2021年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中,获国家级团体二等奖及分区赛省级三等奖、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数学类高年级)获国家级三等奖,在2021年度第18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在2021年(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国家级三等奖3项,在2021年全国高校大学生外语水平能力大赛获省级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在2021年第十届全国口译大赛(英语)获省级优秀奖,在2021年云南省首届大学生体操锦标赛中获“规定动作女子二级单杆第一名”“规定动作女子三级平衡木第一名”“女子二级团体第三名”等多个奖项,在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2021春季征集活动中有14个作品获得省级优秀奖。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依托行业特色优势,区位协同、学科融合构建冶金与能源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联盟教师教育“共同体”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合作交流

      根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长期以来,大理大学坚持“立足大理,服务滇西,面向云南及周边省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服务定位,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致力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办学成效不断显现,办学特色日益彰显,为扩大大理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大理的国际知名度,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根植滇西办学,为滇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办学45年来,学校秉持“改变滇西缺医少药、教育落后状况”的初心,紧密结合云南省及滇西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不断挖掘学科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累计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起作用”的高素质人才20余万人。其中,80%留在滇西等地区,60%在滇西教育、医疗一线,为促进滇西边疆繁荣稳定、民族团结和谐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是主动服务地方,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学校坚持“一山一水一族一史”的科研理念,致力于生物医药研发、民族文化研究、生态环境保护、滇西特色药用植物开发、地方病防治研究等。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学校构建了支撑云南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的“生物医药学科群”和促进滇西边疆民族地区繁荣稳定的“民族文化学科群”,有力支撑了滇西产业发展和边疆稳定。

      三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探索了新实践。多年来,学校秉承“融四海文化、铸大学精神”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国际交流合作,2006年被列为云南省首批“走出去”战略试点高校,2008年被确定为“云南省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教育国际化特别是留学生教育已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和特色。目前,学校与境外50多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2007年在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设立了“DHY汉语中心”,2017年在泰国帕那空皇家大学建立了“海上丝路孔子学院”。2018年被确定为“云南省华文教育基地”,现在4个澜湄国家(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建立7个“境外汉语教学实践基地”和2个“华文教学实践基地”。

      2002年,学校开始面向东南亚国家招收来华留学生。2005年起招收印度等南亚国家临床医学留学生。目前,学校有来自20余个国家的全日制留学生1100余名。


      学术研究

      根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有“药用特种昆虫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20余个,省部级创新团队9个。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药用特种昆虫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其他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中国族际政治和谐治理创新团队、中国西南药用昆虫及蛛形类资源开发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云南省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

      云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病原生物学实验室、云南省洱海流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滇西抗病原植物资源筛选研究重点实验室(培育)、云南省昆虫生物医药研发重点实验室(筹)

      云南省工程实验室:云南省药用昆虫及蛛形类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实验室

      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病源与媒介生物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昆虫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滇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洱海流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滇西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云贵高原药用昆虫类抗病毒生化新药研究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病原生物学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滇西生物多样性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滇西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病理学科技创新团队

      校级研究机构:药物研究所、民族文化研究所、媒介与病原生物学研究所、药用植物研究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室、学生体质监测研究室、高等教育研究室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4月,学校近5年获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00余项。在《自然·通讯》等国际顶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30余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8月,馆藏印刷型文献累计达到215万余册,电子图书295万余册,年订购中外文纸本报刊500余种,订购和自建各类文献数据库29个。学科基本涵盖我校所有学科专业,又以教育科学、医学、药学、生命科学为馆藏重点,并收藏有一定数量的体现地方特色的南诏大理地方文化研究资料和民族医药文献。初步建成印刷型文献资源、数字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兼备的文献保障体系。

      学术期刊

      《大理大学学报》是云南省教育厅主管、大理学院主办、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1980年《大理师专学报》创刊,1982年《大理医学院学报》创刊。2001年10月29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大理医学院、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正式组成了大理学院,上述2刊随之合并,并更名为《大理学院学报》,刊期为双月刊,2006年改为月刊,采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相对集中出版的办刊模式。2015年大理学院更名大理大学,学报随之更名为《大理大学学报》。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训

      博学达真,大德至理

      “博学达真”,就是“博于问学,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涵盖了学习、思考、实践、做人四者关系。唯有四者相辅相成且持之以恒,方能形成良好的素质,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人。“君子务本”,博学就是学人学者之本;“达真”就是要有真学问、真能力、求真务实,达到真境界;还要有不断探寻真知,追求真理的精神。

      “ 大德至理”,大德即盛德。《易经》上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又说“日新之谓盛德”,意为天地最大的德行是生成物,日日新、不断创新、才能生生不息。又可以引伸为“德者,德也”。内得于已,外得于人。内得于已,就是说你自己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道德精神素质等,才能有最大的收获。外得于人,也就是说你只有惠泽别人,给予别人,别人才能给予你。“德育为先”,教化以维新。

      “至理”,从字义上讲,可以理解为最正确的道理。“至”即达到极点,“至理”还是最深刻,最高层次的哲理。“至理”可以引申为追求科学真理,“理”是科学之至理,人文之至理,做人之至理。

      因此,“大德至理”体现了综合性大学人文与科学相融、道德信仰教育与科学创新交汇之内涵。

      此外,“大德至理”四字中含有“大理”二字,也是大理大学所特有的。“大德”还是对德行高尚、学养深厚者的称谓。既含有大德之人聚集于“大理”之地,“集天下英才而乐育之”,更含有大理大学的博大胸襟与海纳百川之大气魄。

      校徽

      大理大学校徽主色调为蓝色,中间主图案由半边蓝色地球和红色地球构成,蓝色为字母D变形,象征大。下方白色书本为L的变形。图案寓意学院扎根大理,面向全国。

      学校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李涛

      党委副书记、校长

      杨顺清

      党委副书记

      李彦萍、赵喜旺

      副校长

      廖望科、徐立、何志魁、张海亮、穆智

      纪委书记

      马光平

      历任领导

      姓名

      曾任职务

      任职起止时间

      备注

      王毅

      党委书记

      2001.10-2010.4

      调离

      高峰

      校长

      2001.10-2005.9

      调离

      戴志明

      校长

      2005.11-2011.01

      党委书记

      2011.01-2014.05

      省委巡视组正厅级巡视专员

      2014.05-2016.03

      调离

      杨荣新

      校长

      2011.01-2014.05

      省委巡视组正厅级巡视专员

      2014.05-

      董镒

      党委副书记

      2001.10-2007.12

      退休

      王沛智

      党委副书记

      2005.08-2011.06

      调离

      张明

      纪委书记

      2001.10-2012.12

      退休

      刘永祥

      副校级巡视员

      2001.10-2003.01

      巡视员

      2003.01-2004.05

      退休

      李 翔

      副校长

      2001.10-2011.7

      调离

      李 平

      副校长

      2011.05-2012.12

      调离

      刘荣

      副校长

      2011.07-2016.05

      调离

      钱金栿

      副校长

      2001.10-2014.12

      退休

      洪世久

      副校长

      2001.10-2015.02

      退休

      杨建华

      纪委书记

      2013.08-2016.11

      保留副校级领导待遇

      2016.11-2018.05

      退休

      杨树元

      副校长

      2008.04-2016.11

      保留副校级领导待遇

      2016.11-2017.10

      退休

      李兴华

      党委书记

      2014.07-2017.10

      调离

      张桥贵

      校长

      2014.07-2018.08

      调离

      李小兵 副校长2015.08-2020.01 退休
      王华 党委副书记、校长2018.08-2021.01

      调离

      褚远辉 副校长2016.11-2021.05 调离
      段林 党委书记2017.11—2022.05 退休

      校区环境

      大理学院大理学院

      学校坐落在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最佳魅力城市等多项桂冠的滇西中心城市大理。全校占地总面积2300多亩,建筑面积64.66万平方米,合并组建以来已完成投资近7亿元,有古城和下关两个校区,学校本部设在古城校区,其中芳草凝绿、鸟语花香。学校因其“大学中的山水、山水中的大学”的魅力,成为在苍洱风光中极具新意的人文景观。

      学校荣誉

      多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培养“基础厚、学识广、能力强、品德好、有特长、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大理学院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获得云南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等奖。2006年校党委被评为云南省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先进基层党委。2006年以来,连续五年获得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等奖。2009年被评为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校园文化活动成果多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社会实践活动多次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和团中央等部门表彰。2009年,学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云南省绿化先进单位。2010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获得排名

      据《中国大学校友会网》报道:中国大学排行榜排名:大理学院在2005年、2006年、2007年,三年的名次依次为552、437、322。

      2022年4月,软科2022中国大学排名发布,大理学院以总分134.1位列第308名。

      2022年5月,大理大学位列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第293名。

      2023年5月,大理大学位列2023年ABC中国大学排名第319名。

      报考条件

      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对肢体残障的考生,若其生活能够自理、符合所报专业要求,且高考成绩达到录取标准,则予正常录取。

      非英语类专业原则上不限外语语种,新生入学后以英语实施外语教学。

      对报考英语、商务英语、翻译等英语类专业的考生,需参加生源地省级招生管理部门组织的英语口语测试且成绩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