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中洛

丙中洛丙中洛

丙中洛,全称丙中洛镇,隶属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位于自治县北部,北靠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南临捧当乡,东接德钦县燕门乡,西邻独龙江乡。截至2021年04月12日,人口6300多人,面积823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8月20日,全镇下辖4个行政村。

历史上的丙中洛,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如今的丙中洛,是著名自驾进藏线路“丙察察”的起点和大滇西旅游环线的四个中心营地之一。镇内拥有怒族“仙女节”、独龙族“卡雀哇节”、独龙族民歌等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镇内有怒江第一湾、石门关、茶马古道等景点。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建制沿革 3 行政区划 4 地理环境 5 自然资源 6 人口民族 7 经济 8 社会事业 9 交通信息 10 历史文化 11 风景名胜 12 资源状况 13 文化习俗 14 茶马古道 15 小贴士

      基本信息

      中文名:丙中洛

      电话区号:0886

      地理位置:云南西部边陲、邻接西藏

      车牌代码:云Q

      国家:中国

      行政区类型:镇

      人口:6573人(2011年)

      面积:823平方公里

      著名景点:怒江第一湾 丙中洛田园风光 桃花岛

      气候类型: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

      邮政区码:673200

      省:云南省

      所属地区:中国西南云南省

      建制沿革

      丙中洛旧称“甲菖蒲桶”(藏语),意为怒江小康普。据说丙中洛普化寺隶属维西县康普喇嘛寺管辖,康普藏名为“菖蒲”,故丙中洛有怒江小康普之说。丙中洛原为怒族居住的地方,旧时整个丙中洛坝子上只有三个怒族村寨,即甲生、重丁和达拉村。自清朝道光年间,藏传佛教由西藏喇嘛督拱几带进丙中洛并扎下根之后,不少藏族人从西藏、德钦、中甸等地陆续迁徙而来,成为这里的主要居民。丙中洛原名为“碧中”,藏语意为“藏族村”,当地怒族人称为“麻白克劳”,傈僳族从澜沧江流域和怒江下游迁徙到此处定居后,在原“碧中”的基础上加上“洛”的音,意为“箐”或“地方”之意,于是就从“碧中”演变为“碧纠洛”。

      行政区划

      截止2011年末,全镇共辖4个村民委员会,31个自然村,46个村民小组

      名称面积(平方公里)

      人口

      地貌

      甲生村委会144.601298坝区
      双拉村委会187.571559山区
      丙中洛村委会63.211781山区
      秋那桶村委会427.611237山区

      地理环境

      在滇西北横断山区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及丽江市境内,高黎贡山、怒山、云岭三大山脉纵贯南北,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呈反“川”字形并流其间,形成了举世无双的“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镇(丙中洛为藏语,意思是藏族村寨),是“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一颗璀璨的新星,正以其奇特优美的景观、突出的生物多样性、多种少数民族共居、三教并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独特魅力,日益引起中外旅客的关注。

      丙中洛位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北部,介于东经98º23´-98º42´北纬27º51´-28º31´之间,北靠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察瓦龙乡,南临贡山县捧当乡,东接迪庆州德钦县燕门乡,西邻贡山县独龙江乡。处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地区,是“三江明珠·贡山”的农业重心,旅游文化新星。

      丙中洛镇总面积823平方公里,呈不规则四边形,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为嘎娃嘎普雪山5128米,最低海拔为与捧当乡交界处江面1430米,乡政府驻地海拔1750米,怒江由北向南贯穿全境,两岸是连绵不断的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两山夹一江,形成了典型的峡谷地貌。“石门关”由高200多米、宽500多米东西对峙的两面天然石壁构成,是丙中洛北部怒江上的一道险峻的隘口。“怒江第一湾”位于丙中洛南部,因怒江被山坡阻隔绕行270º大弯而形成。丙中洛坝子是怒江峡谷深处难得一见的开阔台地,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中间被从西向东流淌的格马洛河和甲生河分成三块,这里雪山环绕、江河汇聚、清流滔滔、空气清新、农舍错落有致、绿树葱茏、田园如画。

      气候特产

      • 丙中洛由于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约14.5摄氏度,年降雨量约1400毫米,水资源丰富,除怒江外还有8个高山湖,19条小河,森林覆盖率达70%,保护区面积5.6万公顷,有岩棕珙桐、榧木、屠杉等珍稀树木,有红景天、雪莲、三七、草乌、贝母、虫草等野生中药材,有黑木耳、金耳、香菇、灵芝、羊肚菌、松茸等珍稀野生食用菌,有红岩羊、小熊猫、金丝猴、白尾红梢雉等珍贵野生动物,此外还有丰富的铅锌矿和羊脂玉大理石。

      自然资源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及集市贸易:丙中洛境内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植物资源主要树种有云南松、油杉、滇青风、元江栲、还有大叶南烛、香白珠、马桑、木姜子、大百花杜鹃等,草木有厥类、白茅、金茅、细叶菊、倒钩刺、早茅、黄背草及兰科植物,经济树木有油桐、漆树、板栗、核桃、苹果、桃李、木瓜、梅子、柑橘等。动物资源有小熊猫(金狗),狗熊、扭角羚,雪雉等珍稀动物,还有较多的高山草场,十分适宜畜牧业的发展。

      丙中洛境内的格马洛河盛产黄金,几年前还有人在此淘金,重丁村山坡离江边100多米的半山腰,现还保留有三个金矿洞遗址,距此不远的怒江第一湾的坎桶村更是以出产沙金而闻名遐迩。丙中洛坝子周围的石门关、贡当神山多为羊脂玉石。“羊脂玉”质如凝脂仅贡山独有属稀有品种。

      丙中洛由于地域的特殊位置,成了怒江北段重要的集市贸易和商业集散地,又是茶马古道的转口站和商品集散地,从丙地来的商贩把商品物资运到这里,有的在当地换成山货药材,有的又经过茶马古道运往西藏。

      人口民族

      全镇共辖4个村民委员会,31个自然村,46个村民小组。截止2011年末,全镇总人口6573人,总户数1845户。其中女性3158人,占48.05%;农村人口5875人,占89.38%,是典型的农业镇。全镇共有16个民族,总人口中少数民族6479人,占98.57%,其中怒族3306人,傈僳族2245人,藏族574人,独龙族354人,其他少数民族71人。目前,全乡共有耕地14012亩,人均2.34亩。其中旱地12746亩,占91%;水田1270亩,占9%。

      经济

      全镇201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40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21万元,占总收入的37.2%;畜牧业收入171万元,占总收入的12.19%(其中,年内出栏肉猪9400头,肉牛500头,肉羊620头);渔业收入11万元,占总收入的0.78%;林业收入68万元,占总收入的4.9%;第二、第三产业收入631万元,占总收入的45.00%。农民人均纯收入1718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90人(占劳动力的10.9%),在省内务工276人,到省外务工114人。

      社会事业

      扶贫开发是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紧紧抓住近年来国家对少小民族边疆贫困地区扶持的机遇,先后投入210多万元,修建了村组公路6.5公里,完成易地搬迁64户236人,集中搬迁21户77人,插花搬迁25户99人,安居工程296户1212人,整村推进139户,消灭茅草房191户734人;投放种牛 头、种羊 头,发放漆树、核桃等苗 棵,通过实施这些项目有效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民增收。特别形它新村易地搬迁点,2005年春节前搬到新居以后,在政府的扶持下,投资125万元进行了土地整理开发,新开发可耕地面积约78亩,并在2006年2月将土地分配给搬迁移民。还为每家搬迁户购买种猪1头,鼓励群众发展生猪养殖,通过发展种养殖业,截止2006年底,形它新村小组粮食总产量46220公斤,人均321公斤,经济总收入12.1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840元,成为社会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

      教育

      • 截止2011年末,建有乡村小学1所,其中:中心完小1所,初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611人,教师53人。有中学1所,在校生488人,教师41人。目前全乡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099人,其中小学生611人,中学生488人。全乡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图书室1个、业余文娱宣传队4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医疗卫生

      截止2011年末,镇卫生院现有职工9人,院内设有西医、中医、计划生育指导服务、门诊等功能科室,基本能够开展农村常见多发疾病的诊治活动,辖七个村卫生室4个乡村医生4个乡村卫生员,基本达到村村有医有药

      交通信息

      从昆明西部客运站坐车到六库全程大约8小时,六库江西客运站坐车到贡山全程7-8个小时,贡山到丙中洛的车很多,平均约50分钟一班,车程约1小时,票价12元,最晚班是18:00。

      丙中洛每天有两班车去六库,一般上午8点左右在丙中洛唯一的大街上发车,车费85元,车程约8-9小时。

      内部交通

      丙中洛大街上有跑秋那桶的面包车,18公里路程,15元一人,大部分景点都在沿途。包车较少,目前只有德拉姆客栈有越野车包车,车费每天800元。

      历史文化

      丙中洛是一个典型的人神共居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在周围的群山中有十座

      基督教堂

      有名有性的神山,且每座神山都有自己的神主,他们分别是:甲衣更念其布(嘎娃嘎普雪山),巴拉生更格布(贡当神山),正桶都吉江才(怒江第一湾西面的雪山),信灵干嘎日浓(怒江第一湾西边的仙人洞),衣当都吉帕姆(纳依夺村的帕姆仙人洞),扎朵达雅初姆(秩科当大悬崖),杰才木拉目吧(达拉村南菁雪山),登雀其吉布卓(仙女洞)将太下灵信木(纳依夺村悬崖),妮日宗甲姆(日宗山)。除此之外,每个奇峰怪石,每棵大树,每个菁沟都有自己的神灵。

      丙中洛是一个多宗教并存且和谐相处的地方,宗教有喇嘛教、天主教、基督教以及原始宗教与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宗教等,丙中落的喇嘛教以及原始宗教与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宗教等,丙中洛的喇嘛教与其他地

      丙中洛——重丁教堂

      方不同,例如,西藏的察隅县,信仰喇嘛教就不能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不能搞祭神打鬼活动,否则被认为是亵渎神灵是有罪的。而在丙中洛,信仰喇嘛教的可以到寺庙打鼓念经,还可以请巫师打鬼祭神。所以说这是一种原始宗教与藏传佛教融为一体的民间宗教。

      寺庙有普化寺、香巴拉宫遗址、重丁教堂、基督教堂和众多喇嘛寺庙。坐落在嘎娃嘎普雪山东南角的普化寺建于清朝道光四年即1825年,从普化寺的屋顶可以看清卡瓦卡布雪山的雄姿。

      丙中洛还有娄扯寺、香巴拉宫、巴玛拉宫和福禄拉宫等寺庙群,只可惜在“破四旧”和“文革”期间移为平地,只留下断壁残墙。在娄扯寺的西坡上发现了“香巴拉宫”遗址,有两堵残墙断壁,北墙长2.5米,高3米,有完整佛龛26

      喇嘛庙的二层

      个,南墙长5米,高3米,有佛龛60个,墙上爬满青藤,南侧墙头还长满灌木。

      地方风俗

      丙中洛居住有藏怒、僳僳、独龙等少数民族,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奇特,民风存朴,多民族和谐相处、团结友爱、平等互助、正直善良、热情好客,有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习惯。恍然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丙中洛各民族有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服饰和节目。怒族农历2月8日的“桃花节”,主要是祈求神灵保佑;农历3月15日的“仙女节”,主要是女岩神祭。独龙族的“卡雀瓦节”,主要是以镖牛,跳芒锣舞的形式祭祀神灵,目前独龙族还有以前的纹面妇女。各民族语言、服饰、习俗等相互渗透,形成一道独特的建筑风景线。

      风景名胜

      丙中洛境内有国家级4A景点3个,怒江第一湾、石门关和丙中洛田园风光,省政府批准的一级景点2个,二级景点6个,三级景点3个。丙中洛呈不规则四边形,地势北高南低 ,最高峰嘎娃嘎普雪山5128米,终年积雪。最低海拔为与捧当乡交界处江面1430米。乡政府驻地丙中洛坝子海拔1750米,是怒江峡谷深处难得一见的开阔台地,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四面环山,整个坝子被念瓦洛河和格马洛河分割成三大块,平坝周围的石崖多为羊脂玉岩,南为贡当神山,北为石门关,南北遥相呼应,形似“相约无期”的一对恋人,怒江从北部的秋那桶深谷进入丙中洛,从丙中洛南边一直到大拉,形成弯弯曲曲几道弯,最大的一道弯在坎桶被称为“怒江第一湾”。

      日出日落

      丙中洛自然环境奇特、壮观,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丙中洛靠南边的地方有一天两次日出日落的奇妙景观,冬至上午,太阳从碧罗雪山缓缓而出,太阳在狭长的天空行走不到两个小时,就匆匆地落入矗立在丙中洛西南角的贡当神山背后,时隔半个小时,太阳又一次从贡当神山背后露出歉意般的万道霞光,半个小时后才落入高黎贡山的背后,形成丙中洛一天两次日出日落的奇妙景观。

      石门关

      在丙中落台地北端,是一路夹江而行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两座绝壁从江边垂直而起,直冲云天,形成一道500多米高近200米宽的巨大石门,怒江从石门中喷涌而出,奔泻而下,当地人称它为南礼墙,又根据地形地貌,取了个很形象的名字-石门关,石门关不仅雄伟壮丽,粗犷凝重,还有许多动听的民间传说,而且是进出滇藏的必经之路。50年代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二六团的指战员就由此进入西藏,为捍卫祖国神圣领土,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进步。

      佛光

      丙中洛还可观看到难得的“佛光”。整个景区为立体气候,冬可观雪景,春可赏野花,秋可走田园,夏可览江河,嘎娃嘎普雪山终年积雪。

      资源状况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及集市贸易:丙中洛境内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植物资源主要树种有云南松、油杉、滇青风、元江栲、还有大叶南烛、香白珠、马桑、木姜子、大百花杜鹃等,草木有厥类、白茅、金茅、细叶菊、倒钩刺、早茅、黄背草及兰科植物,经济树木有油桐、漆树、板栗、核桃、苹果、桃李、木瓜、梅子、柑橘等。动物资源有小熊猫(金狗),狗熊、扭角羚,雪雉等珍稀动物,还有较多的高山草场,十分适宜畜牧业的发展。

      丙中洛境内的格马洛河盛产黄金,几年前还有人在此淘金,重丁村山坡离江边100多米的半山腰,现还保留有三个金矿洞遗址,距此不远的怒江第一湾的坎桶村更是以出产沙金而闻名遐迩。丙中洛坝子周围的石门关、贡当神山多为羊脂玉石。“羊脂玉”质如凝脂仅贡山独有属稀有品种。

      丙中洛由于地域的特殊位置,成了怒江北段重要的集市贸易和商业集散地,又是茶马古道的转口站和商品集散地,从丙地来的商贩把商品物资运到这里,有的在当地换成山货药材,有的又经过茶马古道运往西藏。

      文化习俗

      丙中洛是一个典型的人神共居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在周围的群山中有十座有名有性的神山,且每座神山都有自己的神主,他们分别是:甲衣更念其布(嘎娃嘎普雪山),巴拉生更格布(贡当神山),正桶都吉江才(怒江第一湾西面的雪山),信灵干嘎日浓(怒江第一湾西边的仙人洞),衣当都吉帕姆(纳依夺村的帕姆仙人洞),扎朵达雅初姆(秩科当大悬崖),杰才木拉目吧(达拉村南菁雪山),登雀其吉布卓(仙女洞)将太下灵信木(纳依夺村悬崖),妮日宗甲姆(日宗山)。除此之外,每个奇峰怪石,每棵大树,每个菁沟都有自己的神灵。

      丙中洛是一个多宗教并存且和谐相处的地方,宗教有喇嘛教、天主教、基督教以及原始宗教与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宗教等,丙中落的喇嘛教以及原始宗教与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宗教等,丙中洛的喇嘛教与其他地方不同,例如,西藏的察隅县,信仰喇嘛教就不能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不能搞祭神打鬼活动,否则被认为是亵渎神灵是有罪的。而在丙中洛,信仰喇嘛教的可以到寺庙打鼓念经,还可以请巫师打鬼祭神。所以说这是一种原始宗教与藏传佛教融为一体的民间宗教。

      寺庙有普化寺、香巴拉宫遗址、重丁教堂、基督教堂和众多喇嘛寺庙。坐落在嘎娃嘎普雪山东南角的普化寺建于清朝道光四年即1825年,从普化寺的屋顶可以看清卡瓦卡布雪山的雄姿。

      丙中洛还有娄扯寺、香巴拉宫、巴玛拉宫和福禄拉宫等寺庙群,只可惜在“破四旧”和“文革”期间移为平地,只留下断壁残墙。在娄扯寺的西坡上发现了“香巴拉宫”遗址,有两堵残墙断壁,北墙长2.5米,高3米,有完整佛龛26个,南墙长5米,高3米,有佛龛60个,墙上爬满青藤,南侧墙头还长满灌木。

      民族文化

      丙中洛居住有藏怒、僳僳、独龙等少数民族,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奇特,民风存朴,多民族和谐相处、团结友爱、平等互助、正直善良、热情好客,有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习惯。恍然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丙中洛各民族有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服饰和节目。怒族农历2月8日的“桃花节”,主要是祈求神灵保佑;农历3月15日的“仙女节”,主要是女岩神祭。独龙族的“卡雀瓦节”,主要是以镖牛,跳芒锣舞的形式祭祀神灵,目前独龙族还有以前的纹面妇女。各民族语言、服饰、习俗等相互渗透,形成一道独特的建筑风景线。

      茶马古道

      历史久远、古风浓郁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在云南已基本为现代交通所取代,唯有丙中洛通往藏东南地区的马帮队今天仍在古道上穿行。这条活着的茶马古道,始于丙中洛,沿峡谷溯怒江北上,通往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察瓦龙乡政府所在地扎那,全长70公里。这条路既是滇藏古驿道,也是今天察瓦龙沟通外界唯一常年通行无阻的道路,该乡物资进出主要以来此路。沿途途经石门关、那恰洛峡谷等景点,蹄印斑驳,马蹄声声,空谷传响,古意盎然。

      丙中洛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一个东西方宗教相互交融,多宗教和谐共存,有着奇特的自然景观,丰富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独特的人文景观、多民族、多文化和谐共存,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等因素的限制,目前还是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是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人间仙境。随着国家、省、州、县的不断加大投入和扶持,交通状况、食宿条件都不断完善。民风存朴、多民族和谐相处、团结友爱、平等互助、正直善良、热情好客的丙中洛人民欢迎天下所有向往世外桃源的游客到丙中洛来,来体会都市生活及其他风景区无法体会到的人神共居,人间仙境。

      小贴士

      14:00以前爬上贡当神山,在山的阴影遮住江水以前,观看怒江第一湾是最好的时间。羊脂玉厂为最佳的观测点。秋那桶是一座雪山环绕的小村庄,汽车不能通行,如从重丁村出发步行4小时。最好有当地人做向导,以免走弯路,一日来回或在秋那桶留宿一夜,秋那桶有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