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筇竹寺
筇竹寺
筇(qióng)竹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始建于大理国时期,是一座佛教寺院。
筇竹寺因有“筇竹传奇,犀牛表异”的神话传说而得名。元初高僧雄辩法师在此讲经,开昆明地区汉传大乘佛教讲宗传播先河。元延祐三年(1316),元仁宗为保护寺院财产颁敕圣旨,筇竹寺声誉渐高。筇竹寺坐西朝东,沿中轴线主体建筑四进三院,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建筑依山布局。山门左前方有钟楼一座,进入山门为矩形小院。主要文物有五百罗汉塑像。寺内还保存有元代《圣旨牌》、明代《重建玉案山筇竹寺记》等多通碑刻,均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景点简介
3 主要景点
4 交通指南
5 饮食购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筇竹寺
地理位置:五华区玉案山上
开放时间:08:30~17:00
著名景点:堂五百罗汉
所属国家:中国
建议游玩时间:2小时
外文名:Bamboo temple
气候类型: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
门票价格:10元
曲词:《筇竹思古》王俊雄/扬眉
所属城市:云南省昆明市
景点简介
筇竹寺(qióngzhúsì)
筇竹禅寺,坐落在昆明西北郊逶迤连绵的玉案群峰之中。这里古树苍郁,林壑幽深,云雾晴岚常绕山巅,筇竹古刹掩映密林,是滇中著名佛教禅寺。
明宣德九年(1434年)郭文的《重建玉案山筇竹禅寺记》称:“玉案山筇竹禅寺,滇之古刹也。爰自唐贞观中,鄯阐人高光之所创也。”碑文还叙述了“筇竹传奇,犀牛表异”之神话:“初,光偕弟智,猎于西山,有犀跃出,众逐之,至寺之北壑,失犀所在。仰视山畔,见群僧状甚异常。驰往觅之,又无所睹,惟所持筇竹杖植于林下,众弗能拔。翌日,往视之,则枝叶森然矣。光昆仲于是异之,知其为山灵示显福地也,乃建寺处,以居僧徒,因以'筇竹'名焉。然是时滇人所奉皆西域密教,初无禅讲宗也。”
筇竹寺是否“爰自唐贞观中”高光、高智弟兄追犀牛、见异僧植筇竹杖,于是“乃建寺处,以居僧徒”,尚未见确切史料记载。
唐开元、天宝年间大理罗筌寺的道安(一作“道南”)和尚,曾作《玉案山》诗:
松鸣天籁玉珊珊,万象常应护此山。
一局仙棋苍石烂,数声常啸白云间。
乾坤不蔽西南境,金碧平分左右斑。
万古难磨真迹在,峰头鸾鹤几时还。
元·张道宗《纪古滇说集》将道安这首诗误作“元诗”。明万历《云南通志》正为唐道安和尚诗。并记载:“道安,蒙氏时河东赕人,至罗筌寺,有毒龙频覆舟,道安创寺于其所,害遂息。”道安云游昆川,当时尚未建拓东城,如果玉案山贞观年间建筇竹寺,道安的玉案山诗应提及,但诗中只说到玉案山棋盘峰之棋盘石。
郭文《重建玉案山筇竹禅寺记》记载宋末元初之雄辩法师在筇竹寺始倡滇之禅宗:“前元既一,南诏鄯阐人有雄辩大师者,以奥学宏器,归自中华,始倡讲宗于兹寺。滇之缁流俊秀者翕然从之,而其道日振,自是名蓝巨刹弥布遐迩。南诏之有僧,宗师实启之也。”
雄辩,于南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生于鄯阐城(昆明),元大德五年(1301年)圆寂于筇竹寺。幼时出家,为大理佛教国师杨子云的高足弟子。元军破大理的第二年(1254年),雄辩到内地习佛法,先后拜过四位高僧为师,在中原二十五年,“最后登班集之堂,嗣坛主之法,其学大备”,元世祖忽必烈赐法名“洪镜”。雄辩南归,遂在筇竹寺传播大乘佛教禅宗经典,一改云南信奉西域密教之历史。雄辩于大德五年(1301年)圆寂后,塔于华严阁之后山。据《大元洪镜雄辩法师大寂塔铭》记载,雄辩为乌僰人,讲华严维摩诘诸经,“以僰人之言,于是其书盛传,解者益众。”雄辩僰文讲经之书,失传已久。
《滇释纪》据《雄辩法师大寂塔铭》,对雄辩生、寂事迹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载。雄辩于南宋宝祐二年(1254年)离滇求法,二十五年后回筇竹寺讲经,当为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国史称“元”始于至元八年(1271年),即雄辩在筇竹寺传播大乘佛教才八年。筇竹寺的创建,当在元代以前,至迟也在云南大理国地方政权后期。
元至元年间,御史郭松年宦滇,有《题筇竹寺壁》诗:
南来作使驻征鞍,风景还惊入画看。
梵宇云埋筇竹老,滇池霜浸碧鸡寒。
兵威此日虽同轨,文德他年见舞干。
北望乌台犹万里,几回挥泪惜凋残。
郭松年元初入滇,即说“梵宇云埋筇竹老”,故知筇竹寺肯定建于元代以前。
雄辩弟子众多,承其衣钵的是玄坚。玄坚号雪庵,生于南宋宝祐二年(1254年),俗姓王,少时文采出众,能以自己的见解,将佛经编为歌诀,深得雄辩器重。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受雄辩披剃(僧尼出家,剃发披袈裟)。大德四年(1300年),雄辩将“山门法席”衣钵传玄坚,梁王命玄坚住持筇竹寺。玄坚于延祐六年(1319年)圆寂,塔于雄辩塔旁。
玄坚雪庵住持筇竹禅寺期间,元延祐三年(1316年),元仁宗颁敕蒙、汉文圣旨:“赐藏经与筇竹寺里,命玄坚和尚住持本山转阅,以祝圣宁,以祈民妥。”“云南鸭池城子,玉案山筇竹寺住持玄坚长老为头和尚每根底,执把大藏经帙与了。圣旨宣玄坚教修本寺里藏经殿,并寺院房舍完了者,差发铺马一应休当者,税粮休当。但系寺院田园、地双、人口、头疋、铺当、典(库)、浴堂,不拣甚么的,是谁休夺要者,休倚气力者。”圣旨最后严厉饬令:“更者,和尚每,有圣旨么道,没体例依勾当做呵,他更不怕非甚么。”蒙汉文圣旨碑以元代蒙汉交融的白话叙述,不仅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也是研究元代语言文字的重要史料。
筇竹寺大雄殿后院,僧茔塔林立。正面极有价值的三塔相连,片石砌筑,典型的元塔建筑风格。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徐霞客到筇竹寺,《滇游日记》记载三塔:“后为僧茔,有三塔,皆元时者。三塔各有碑,犹可读。”据《新纂云南通志》编者考证,居中之塔为雄辩塔,左为玄坚塔,此两塔系元塔。雄辩塔右边之塔系明景泰四年(1453年)黄龙庵主无相大师大寂塔,是明塔而非元塔。雄辩、玄坚这两座元塔及无相明塔保存至今,是昆明佛寺中珍贵的文物。
明洪武年间,机先、天祥、逯光古、斗南、大用等一批日本诗僧,谪戍来滇。机先在昆明写过《滇阳六景》诗,玉案山之景称《玉案晴岚》:
山如玉案自为名,卓立天然刻画成。
白昼浮岚浓且淡,高秋叠翠雨还晴。
阴连太华千寻秀,影浸滇池万顷清。
杖策何当凌绝顶,滇南一览掌中平。
筇竹寺于明永乐十七年已亥(1419年)毁于火灾。永乐二十年壬寅(1422年),沐晟、沐昂主持重修筇竹寺,至宣德三年戊申(1428年)竣工,历时六年,形成比元代规模更大的寺庙建筑群。
明万历四十八年庚申(1620年),昆明高本《玉案山筇竹寺供奉藏经记》记载他捐金陵刻本藏经667函6714卷,庋藏于寺中。
清康熙元年壬寅(1662年),重修筇竹寺,学政李光座撰《重修玉案山筇竹寺记》。
清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年),云贵总督蔡毓荣又重修筇竹寺。
清乾隆进士,“瘦马御使”钱沣(1740年~1795年)曾撰筇竹寺联:“锡驻即前因,地拥宫花,劫历百千万亿;竹生含佛性,尘空梵境,欢同人鬼龙天。”钱沣又有华严阁联:“已作真金,钜复成矿;是惟师子,乃解逐人。”
清代筇竹寺历经修葺,规模最大的一次修建为清光绪九年(1883年)至光绪十六年(1890年),筇竹寺住持梦佛大和尚,请来四川鲁班会“隆昌帮”、“蜀东帮”古建筑维修工匠,重修山门、天王殿、大雄殿、华严阁,两庑厢房及庖湢库庾。大雄宝殿南北两壁及天台来阁、梵音阁,从四川合川县聘请泥塑艺术大师黎广修(字德生),带着徒弟重塑五百罗汉。筇竹寺五百罗汉泥塑,摆脱佛教传统泥塑“千佛一面”的呆板模式,是以现实生活各个阶层丰富的人物形象与佛教传奇故事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创作的,罗汉形象如同社会众生。不同的性格,喜怒哀乐的神态,都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泥塑采用中国传统石黛、石蓝、石绿、靛青等矿物、植物颜料彩画,色泽淡雅而不褪色。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央美术学院曾把中国著名八大佛寺的五百罗汉塑像逐个摄影鉴定,昆明筇竹禅寺的五百罗汉塑像与新都宝光寺、北京碧云寺、苏州西园寺、武汉归元寺、山西五台显通寺、常州天宁寺、长沙开福寺的罗汉塑像比较,艺术成就最高,是我国泥塑佛像中的珍品,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宝库中的明珠”。
黎广修不仅是泥塑艺术大师,他的诗词、书法及绘画成就也令人瞩目。筇竹寺保留一副黎广修撰书的楹联:
大道无私,玄机妙悟传灯录;
仙缘有份,胜地同登选佛场。
黎广修正是基于这种人佛平等的思想,才创作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五百罗汉塑像。
光绪十七年(1891年),黎广修即将离开筇竹寺回乡,他在南厢房山墙上画了一幅山水壁画赠给梦佛大和尚。画面逶迤群山,滔滔江水,天高云淡,一人面对江水凝望……可以看出,黎广修是画他自己,寄托对云南山川的无限眷念之情。
筇竹寺还保存着明末清初鸡足山诗画僧担当的一副楹联:
托钵归来,不为钟鸣鼓响;
四结斋便去,也知盐尽炭无。
筇竹寺历代碑刻楹联令人目不暇接,这些宝贵的历史文物、艺术瑰宝,构成筇竹寺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
2001年6月25日,筇竹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玉顺)
主要景点
玉案山
这五百罗汉的塑像采用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突破了传统的五百罗汉刻板模式和造型公式,在空间布局、人物造型等方面都有大胆创新,是一独具特色的五百罗汉雕塑群。它的塑师黎广修在四川宝光寺塑完五百罗汉像后,来到昆明主持这一浩大工程。据说每逢“街子”天,他都带着徒弟赶到昆明,仔细观察市场上各种人的性格、神态、表情、衣著及装饰,收集创作素材。所以他所塑的罗汉,绝大部分接近人的身体比例,面部和手脚的外形结构和肌肉筋节基本符合人体的解剖结构,看起来真切动人,形象逼真。
正由于这些塑像来源于生活,艺术风格上朴实生动,富于变化,性格迥异,形象逼真。如第49位增广天王,手弹琵琶,边弹边唱,表达了一种健康、欢快的心情。第8位罗汉,双眉紧蹙,怒视前方,内心充满愤怒和不满。第50位中济颠和尚像,衣履不整,仪容瘤瘦,双眼细眯,把一种不满现实而又自我陶醉的神情,塑造得栩栩如生。更有趣的是,筇竹寺五百罗汉中,还有位“耶稣罗汉”。它反映出,19世纪末叶,西方传教士已在云南地区传播基督教,中国匠师便把耶稣的形象塑入中国佛教的殿堂。
作者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基础上,还大胆运用浪漫主义的夸张手法,塑造了一些神话式的理想人物,如长手揽月,长脚过海,长眉长老,多目佛心等。如有尊罗汉右手长约4米多,正向挂在天花板上的玉蝙蝠伸去,作出意欲捕捉的神态。另一位罗汉眉长1米,双手抚眉,神情欢愉安详。正由于这些夸张的形象,使整个雕塑群显得生动、活泼,增添了艺术魅力。
雕塑
这五百罗汉是四川民间雕塑家黎广修(字德生)和他的五六个助手,经历了7个寒暑(公元1833-1890年)的辛勤劳动才完成的。这些作品分别陈列在大殿两壁(68尊)、天台莱阁(216尊)、梵音阁(216尊)中,分上中下三层,上下两层多为从像,中间一层多为立像,排列讲究对称,如左为降龙,右为 伏虎;左为腾云,右为驾雾等等。据说,因塑像工作时太大,靠黎广修一人无法完成,上下两层多为他指导助手们创作的;中间一层,举目即见,至关重要,是他亲手制作,精品亦多。
中国的佛像雕塑艺术勃兴于两晋,盛于五代,现存的北魏开凿的云岗、龙门等石窟是其光辉代表。大概是由于一般佛像,都要求威严庄重,超凡入圣,合掌端坐,不露感情,充满不可言说的智慧;而罗汉在修行之中,能通过他们表现人生的各种感情,为人们所喜爱,也给艺术家以发挥创造性的广阔天地。
因而僧俗间有些人以好画罗汉著名,如后汉李罗汉,后蜀的贯林。初画时仅为十六罗汉,后渐衍渐繁,直到五百。中国四川新都宝光寺、湖北汉阳归元寺、苏州西园、北京碧云寺,都有五百罗汉塑像。这些罗汉堂,各有自己精彩之作,为广大游人所喜爱,罗汉堂的规模也比筇竹寺大。但论生活气息的浓郁,艺术造诣的高超,世人多以昆明筇竹寺这堂罗汉为好,甚至被誉为“东方雕塑宝库的明珠”。
罗汉堂
进入罗汉堂,首先给人的印象是这些罗汉千姿百态,妙趣横生。体态风度富于变化,表情姿势各有不同。纹饰据年龄及人物性格特点及他所处的环境又各有区别。从而使五百罗汉各呈妙态,无一雷同。五百罗汉尽管千姿百态,但从创作手法来分,大体包括两类型,一是运用浪漫主义方法,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塑造出的一些奇特的形象。如向九天揽月的罗汉,手比身长数倍,神情专注,正用手中法宝勾取明月;长脚跨海的罗汉,涉足惊涛之中,水仅及膝下,正一步步朝前走去。一位尊者巨眼怒睁,大若铜铃,双眉紧蹙,面部肌肉暴起,左手半握高扬,似见仇敌,怒火中烧,一边张口大叫,一边要向前扑去。在这些艺术形象身上,凝聚着人民征服自然、战胜困难的理想和愿望,是现实土壤里绽开的理想之花。另一种是主要运用现实主义的方法,借神的形象表现人类的精神面貌,既有浓郁的宗教意味,又有强烈的生活气息。这类作品不仅数量上占绝大多数,而且个性鲜明,形象生动,出现了许多精彩之作。比如:在梵音阁内一尊罗汉,赤脚交叉闲坐,左手微微托腮,右手正用挖耳掏耳朵,他敛眉眯眼,嘴的右角上翘,右边颧骨上的肌肉上收,将他又痛、又痒、又舒服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至。那位一手扶白象,一手提禅杖,胡须很长的尊者,似乎远道而来,他高大的身材,宽厚的胸膛,炯炯有神的双眼,和善的面容,令人想起无数的善良忠厚、饱经风霜而仍体魄健壮的山区农民。那位除忧尊者,满脸笑意,体态丰盈,如在亲切开导亲友,全身洋溢着乐观的气息,似乎人们见到他,真能忧愁俱除。天台莱阁中有好几尊青年罗汉塑像,大多塑得神采奕奕。其中一尊,白嫩圆润的面庞,清流明亮的双眼,整齐洁白微露的牙齿,嘴唇略张,若在与人谈话,右手抬于胸前,他的皮肤有弹性,鼻孔有呼吸,体内有体温。是罗汉,更是一位秀骨清相纯洁可爱的青年。
除了单个的罗汉之外,雕塑家还设计了一组组互有关联的人物。如一位头顶风巾,身披袈裟,手执大 节龙头竹杖的罗汉,正张着宽阔厚实的嘴,板着手指,凑近同伴,似在低声细语,诉说人世沧桑;而他的同伴,手捧法器,侧耳倾听,惊讶、同情、深思,各种复杂的感情集于一脸,似乎窥见他心灵的震颤。一位赤足着草鞋的罗汉,他左臂上架一只蛤蟆,右手指蛤蟆,躯体右屈,似在张口呼人观看;其右侧罗汉,衣服垂落臂上,手捧一尊小坐佛,背身不顾,那神态,似不屑一看;再右有一执藤杖罗汉,穿灰袍白裤,着布袜 草,左手执杖,转身向左侧持蛤蟆的罗汉,右手轻指,双目凝视,似欲凑近观赏。这两位着草鞋的罗汉,对蛤蟆如此有兴趣,使人猜想他们的身世大概与乡村有关吧!
大雄宝殿
在大雄宝殿晨,雕塑家在设计组雕时,还大胆地运用圆圈形和集体行进的队列组合,这些罗汉似相邀要到某座名册赴会,他们各显神通,腾云驾雾,骑豹跳,往前赶去,犹如行云流水,造成强烈的动态感。整个罗汉堂既有单个的雕刻,又有组雕;有一线形的布局,也有圆形的构图,多种形式,交互使用,在统一中求变化,既多姿多彩,又有完美的整体效果。这些灿若群星的艺术形象,不仅人体比例、肌肉骨骼、服饰衣纹都大体与常人相等,而且他们的喜怒哀乐、举止动作亦如人世,就是他们手中所握的花、杖1鞭等道具,多为就近山中采择略加制作而成,既古朴自然,又有浑然天成之感。雕塑家们不但善于抓外貌、年龄、体型等外部特征,还十分重视个性的准确把握和内心世界的精细刻画。因而使得不少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在雕塑中,艺术家们要用了镂空和圆雕等多种手法,对人体和环境、器物的关系,衣饰、裙带的折叠扭转,内外穿插,都能较充分地加以体现,使得线条流畅,刀法劲健利落,玲珑剔透。还值得注意的是,塑像上的不少颜料,是雕塑家们用矿物自己研末配制,历久而不变色,敷色协调,清新不俗;衣饰的贴金,系用纯金打造,片薄纹美,用植物胶粘上,熨贴自如,至今仍闪闪发光。显示了高超的工艺水平。
黎广修师徒们之所以能创作出这样一批精美的塑像,除工作认真刻苦之外,与他们有丰厚的生活积累与较高的艺术修养分不开。据说,黎广修是四川合州人(今重庆市合川县),省时曾读诗书,后随像辈们以塑像为业,他青壮年时期,就曾在四川新都宝光寺塑罗汉中大显身手,成为四川泥塑高手。后来,应筇竹寺住持梦佛大和尚之请,来到昆明塑像。黎广修师徒,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而是精益求精,刻意追求,他们本身来自生活底层,胸中都贮蓄着不少生活的形象,在雕塑中又不断地从生活中捕捉形象,熔铸到其中。据说,广修本人,每天晚饭后,常至黑捕捉形象,熔铸到其中。据说,广修本人,每天晚饭后,常至黑林铺茶馆品茶,凡见到相貌奇特,别具典型特征的人物则注目审视,默记于心;或因工作进城办事,碰到典型人物即缌观察,回来勾出草图。丰富的积累,使得他塑像得心应手,神态逼真,不落俗套,并富于生活情趣。
华严阁
位于大雄宝殿之后,是昆明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斗拱建筑,内有清代文人钱南图书写的对联和黎广修的壁画,可惜1984年4月毁于意外火灾。为了恢复这一历史文物古迹,绍竹寺在政府和信徒的支持下,集资进行了重建。1989年10月18日,筇竹寺隆重举行了“华严阁开光仪式”。新建的华严阁保持原来风貌,建筑上采用钢筋混凝土代替原来的木结构的重檐斗拱式,琉璃瓦,雕花木格门窗等都仿旧式建造,殿堂内部分两层,总面积400多平方米。下层正中供奉汉白玉的“华严三圣”,上层供奉缅甸玉雕释迦牟尼佛像,高约2米。华严阁正中,悬挂着赵朴初先生所书“华严阁”巨匾。
珍贵文物
除五百罗汉之外,筇竹寺中文物尚多。进寺门有元代所植的孔雀杉二株,高大挺拔,郁郁葱葱;寺内茶花、玉兰芳香郁;大雄宝殿前匾联林立,既有气魄宏大、妙语如珠者,如:“两手把大地山河捍瘪搓圆撒向空中毫无色相;一口将先天祖气咀来嚼去吞在肚里放出光明。”有描绘寺僧生活深刻独到者,如:“焚香静坐,莫漫说峨嵋旧事,滇海新禅;煨芋留宾,共领略世态炎凉,深山清况。”两庑柱前分别悬有担当联:“托钵归来,不为钟鸣鼓响;结斋便去,也知盐尽炭无。”黎广修联:“大道无私玄机妙语传灯;仙缘有份胜地同登选佛场。”大雄宝殿后,年代久远,其中有徐霞客记述过的“三僧塔”。
这五百罗汉的塑像采用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突破了传统的五百罗汉刻板模式和造型公式,在空间布局、人物造型等方面都有大胆创新,是一独具特色的五百罗汉雕塑群。它的塑师黎广修在四川宝光寺塑完五百罗汉像后,来到昆明主持这一浩大工程。据说每逢“街子”天,他都带着徒弟赶到昆明,仔细观察市场上各种人的性格、神态、表情、衣著及装饰,收集创作素材。所以他所塑的罗汉,绝大部分接近人的身体比例,面部和手脚的外形结构和肌肉筋节基本符合人体的解剖结构,看起来真切动人,形象逼真。 正由于这些塑像来源于生活,艺术风格上朴实生动,富于变化,性格迥异,形象逼真。如第49位增广天王,手弹琵琶,边弹边唱,表达了一种健康、欢快的心情。第8位罗汉,双眉紧蹙,怒视前方,内心充满愤怒和不满。第50位中济颠和尚像,衣履不整,仪容瘤瘦,双眼细眯,把一种不满现实而又自我陶醉的神情,塑造得栩栩如生。更有趣的是,筇竹寺五百罗汉中,还有位“耶稣罗汉”。它反映出,19世纪末叶,西方传教士已在云南地区传播基督教,中国匠师便把耶稣的形象塑入中国佛教的殿堂。 作者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基础上,还大胆运用浪漫主义的夸张手法,塑造了一些神话式的理想人物,如长手揽月,长脚过海,长眉长老,多目佛心等。如有尊罗汉右手长约4米多,正向挂在天花板上的玉蝙蝠伸去,作出意欲捕捉的神态。另一位罗汉眉长1米,双手抚眉,神情欢愉安详。正由于这些夸张的形象,使整个雕塑群显得生动、活泼,增添了艺术魅力。 雕塑 这五百罗汉是四川民间雕塑家黎广修(字德生)和他的五六个助手,经历了7个寒暑(公元1833-1890年)的辛勤劳动才完成的。这些作品分别陈列在大殿两壁(68尊)、天台莱阁(216尊)、梵音阁(216尊)中,分上中下三层,上下两层多为从像,中间一层多为立像,排列讲究对称,如左为降龙,右为 伏虎;左为腾云,右为驾雾等等。据说,因塑像工作时太大,靠黎广修一人无法完成,上下两层多为他指导助手们创作的;中间一层,举目即见,至关重要,是他亲手制作,精品亦多。 中国的佛像雕塑艺术勃兴于两晋,盛于五代,现存的北魏开凿的云岗、龙门等石窟是其光辉代表。大概是由于一般佛像,都要求威严庄重,超凡入圣,合掌端坐,不露感情,充满不可言说的智慧;而罗汉在修行之中,能通过他们表现人生的各种感情,为人们所喜爱,也给艺术家以发挥创造性的广阔天地。 因而僧俗间有些人以好画罗汉著名,如后汉李罗汉,后蜀的贯林。初画时仅为十六罗汉,后渐衍渐繁,直到五百。中国四川新都宝光寺、湖北汉阳归元寺、苏州西园、北京碧云寺,都有五百罗汉塑像。这些罗汉堂,各有自己精彩之作,为广大游人所喜爱,罗汉堂的规模也比筇竹寺大。但论生活气息的浓郁,艺术造诣的高超,世人多以昆明筇竹寺这堂罗汉为好,甚至被誉为“东方雕塑宝库的明珠”。 罗汉堂 进入罗汉堂,首先给人的印象是这些罗汉千姿百态,妙趣横生。体态风度富于变化,表情姿势各有不同。纹饰据年龄及人物性格特点及他所处的环境又各有区别。从而使五百罗汉各呈妙态,无一雷同。五百罗汉尽管千姿百态,但从创作手法来分,大体包括两类型,一是运用浪漫主义方法,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塑造出的一些奇特的形象。如向九天揽月的罗汉,手比身长数倍,神情专注,正用手中法宝勾取明月;长脚跨海的罗汉,涉足惊涛之中,水仅及膝下,正一步步朝前走去。一位尊者巨眼怒睁,大若铜铃,双眉紧蹙,面部肌肉暴起,左手半握高扬,似见仇敌,怒火中烧,一边张口大叫,一边要向前扑去。在这些艺术形象身上,凝聚着人民征服自然、战胜困难的理想和愿望,是现实土壤里绽开的理想之花。另一种是主要运用现实主义的方法,借神的形象表现人类的精神面貌,既有浓郁的宗教意味,又有强烈的生活气息。这类作品不仅数量上占绝大多数,而且个性鲜明,形象生动,出现了许多精彩之作。比如:在梵音阁内一尊罗汉,赤脚交叉闲坐,左手微微托腮,右手正用挖耳掏耳朵,他敛眉眯眼,嘴的右角上翘,右边颧骨上的肌肉上收,将他又痛、又痒、又舒服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至。那位一手扶白象,一手提禅杖,胡须很长的尊者,似乎远道而来,他高大的身材,宽厚的胸膛,炯炯有神的双眼,和善的面容,令人想起无数的善良忠厚、饱经风霜而仍体魄健壮的山区农民。那位除忧尊者,满脸笑意,体态丰盈,如在亲切开导亲友,全身洋溢着乐观的气息,似乎人们见到他,真能忧愁俱除。天台莱阁中有好几尊青年罗汉塑像,大多塑得神采奕奕。其中一尊,白嫩圆润的面庞,清流明亮的双眼,整齐洁白微露的牙齿,嘴唇略张,若在与人谈话,右手抬于胸前,他的皮肤有弹性,鼻孔有呼吸,体内有体温。是罗汉,更是一位秀骨清相纯洁可爱的青年。 除了单个的罗汉之外,雕塑家还设计了一组组互有关联的人物。如一位头顶风巾,身披袈裟,手执大 节龙头竹杖的罗汉,正张着宽阔厚实的嘴,板着手指,凑近同伴,似在低声细语,诉说人世沧桑;而他的同伴,手捧法器,侧耳倾听,惊讶、同情、深思,各种复杂的感情集于一脸,似乎窥见他心灵的震颤。一位赤足着草鞋的罗汉,他左臂上架一只蛤蟆,右手指蛤蟆,躯体右屈,似在张口呼人观看;其右侧罗汉,衣服垂落臂上,手捧一尊小坐佛,背身不顾,那神态,似不屑一看;再右有一执藤杖罗汉,穿灰袍白裤,着布袜 草,左手执杖,转身向左侧持蛤蟆的罗汉,右手轻指,双目凝视,似欲凑近观赏。这两位着草鞋的罗汉,对蛤蟆如此有兴趣,使人猜想他们的身世大概与乡村有关吧! 大雄宝殿 在大雄宝殿晨,雕塑家在设计组雕时,还大胆地运用圆圈形和集体行进的队列组合,这些罗汉似相邀要到某座名册赴会,他们各显神通,腾云驾雾,骑豹跳,往前赶去,犹如行云流水,造成强烈的动态感。整个罗汉堂既有单个的雕刻,又有组雕;有一线形的布局,也有圆形的构图,多种形式,交互使用,在统一中求变化,既多姿多彩,又有完美的整体效果。这些灿若群星的艺术形象,不仅人体比例、肌肉骨骼、服饰衣纹都大体与常人相等,而且他们的喜怒哀乐、举止动作亦如人世,就是他们手中所握的花、杖1鞭等道具,多为就近山中采择略加制作而成,既古朴自然,又有浑然天成之感。雕塑家们不但善于抓外貌、年龄、体型等外部特征,还十分重视个性的准确把握和内心世界的精细刻画。因而使得不少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在雕塑中,艺术家们要用了镂空和圆雕等多种手法,对人体和环境、器物的关系,衣饰、裙带的折叠扭转,内外穿插,都能较充分地加以体现,使得线条流畅,刀法劲健利落,玲珑剔透。还值得注意的是,塑像上的不少颜料,是雕塑家们用矿物自己研末配制,历久而不变色,敷色协调,清新不俗;衣饰的贴金,系用纯金打造,片薄纹美,用植物胶粘上,熨贴自如,至今仍闪闪发光。显示了高超的工艺水平。 黎广修师徒们之所以能创作出这样一批精美的塑像,除工作认真刻苦之外,与他们有丰厚的生活积累与较高的艺术修养分不开。据说,黎广修是四川合州人(今重庆市合川县),省时曾读诗书,后随像辈们以塑像为业,他青壮年时期,就曾在四川新都宝光寺塑罗汉中大显身手,成为四川泥塑高手。后来,应筇竹寺住持梦佛大和尚之请,来到昆明塑像。黎广修师徒,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而是精益求精,刻意追求,他们本身来自生活底层,胸中都贮蓄着不少生活的形象,在雕塑中又不断地从生活中捕捉形象,熔铸到其中。据说,广修本人,每天晚饭后,常至黑捕捉形象,熔铸到其中。据说,广修本人,每天晚饭后,常至黑林铺茶馆品茶,凡见到相貌奇特,别具典型特征的人物则注目审视,默记于心;或因工作进城办事,碰到典型人物即缌观察,回来勾出草图。丰富的积累,使得他塑像得心应手,神态逼真,不落俗套,并富于生活情趣。 华严阁 位于大雄宝殿之后,是昆明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斗拱建筑,内有清代文人钱南图书写的对联和黎广修的壁画,可惜1984年4月毁于意外火灾。为了恢复这一历史文物古迹,绍竹寺在政府和信徒的支持下,集资进行了重建。1989年10月18日,筇竹寺隆重举行了“华严阁开光仪式”。新建的华严阁保持原来风貌,建筑上采用钢筋混凝土代替原来的木结构的重檐斗拱式,琉璃瓦,雕花木格门窗等都仿旧式建造,殿堂内部分两层,总面积400多平方米。下层正中供奉汉白玉的“华严三圣”,上层供奉缅甸玉雕释迦牟尼佛像,高约2米。华严阁正中,悬挂着赵朴初先生所书“华严阁”巨匾。 珍贵文物 除五百罗汉之外,筇竹寺中文物尚多。进寺门有元代所植的孔雀杉二株,高大挺拔,郁郁葱葱;寺内茶花、玉兰芳香郁;大雄宝殿前匾联林立,既有气魄宏大、妙语如珠者,如:“两手把大地山河捍瘪搓圆撒向空中毫无色相;一口将先天祖气咀来嚼去吞在肚里放出光明。”有描绘寺僧生活深刻独到者,如:“焚香静坐,莫漫说峨嵋旧事,滇海新禅;煨芋留宾,共领略世态炎凉,深山清况。”两庑柱前分别悬有担当联:“托钵归来,不为钟鸣鼓响;结斋便去,也知盐尽炭无。”黎广修联:“大道无私玄机妙语传灯;仙缘有份胜地同登选佛场。”大雄宝殿后,年代久远,其中有徐霞客记述过的“三僧塔”。
交通指南1、市内乘坐公交C62路、C63路可在筇竹寺站下车。 2、可在黄土坡乘7路、附7路到黑林铺,沿小路步行上山或转乘中巴车到筇竹寺。 3、从昆明艺术剧院乘坐专线车到达。 饮食购物特色菜 红烧鸡枞、昆明酸腌菜、过桥米线、青椒松茸、三七汽锅鸡、宣威火腿、宜良烧鸭 过桥米线 凡是来云南的游客,都不会忘记品尝过桥米线。过桥米线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鸡汤一碗,每碗不少于600克。二是切成片类的食品,其中包括生的薄肉片、腰片、鸡片、鱼片各一盘,加上处理过的豆腐皮、韭菜、绿豆芽、豌豆尖、香菜和葱各一盘。三是米线。除了最为著名的过桥米线,米线还有很多种吃法,有机会的话,不妨都尝一尝。 红烧鸡枞 是昆明特有的一道名菜。鸡枞是云南特产的名贵野生食用菌,味道鲜、甜、嫩、香,简直可以和鸡肉相媲美,还能养胃、提神。 风味小吃 大头菜、路南乳饼、滇八件糕点 大头菜 是用荠菜根腌制而成,颜色黑,所以又名“黑荠”,分为玫瑰黑荠与甜味黑荠两种。用途很广,可生吃,也可以炒肉、凉拌,作春卷、烧卖等,能增加鲜味。昆明人吃凉米线,也喜欢加上一点黑荠丝。现在市内各酱菜铺、销售点都有卖,有盒装的、散装的,作为土特产送人很适合。 路南乳饼 路南县圭山、石林、尾则、亩竹箐、西街口等,盛产驰名中外的乳饼。乳饼是选用新鲜羊奶,煮沸加入食用酸,凝固后加压制成块状,一般5公斤奶可制1公斤乳饼。优质乳饼色白略带黄色,表面有油质,无酸味。民间将乳饼放入罐内密封,可存放半年不变质。乳饼的吃法很多,可煎、蒸、煮、烤,切丝炒肉,还可生吃,切成片与火腿片相间,即可制成闻名的云腿乳饼罐头。由于乳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食用方便,可烹制成各种美味菜肴,加之制作简单,容易保存,深受人们喜爱。 筒帕 是傣族织锦的一种,从最初的麻、棉纺织发展到现在的丝、手和棉混纺、它制作精致,式样美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筒帕既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又是精美的工艺美术品,对于傣族青年男女来说,还是相互表达爱慕之情的信物。假如小伙子收到倾注了姑娘的心血、勤劳和智慧的筒帕时,就是获得爱的信息,需要把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回赠对方。从此两相欢悦,直到结成美满的姻缘。 筒帕不仅为边疆各族群众所喜爱,也引起了国内外游客的浓厚兴趣,日益成为旅游纪念品中的抢手货。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精彩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