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蒙蒙古族
兴蒙蒙古族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民族历史
3 民族传说与龙文化
4 习惯风俗
5 民族节日
6 饮食文化
7 传统婚俗
8 建筑之乡
基本信息
中文名:兴蒙蒙古族
地 点:通海兴蒙乡
祖 先:忽必烈所率大军
演变过程:骑马弯弓变为撑船荡浆
民族历史
兴蒙蒙古族的祖先是于公元1252年随忽必烈所率大军进入云南的。
元朝灭亡后的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命30万大军征云南,元朝在云南的统治结束。
留在云南的蒙古人政治、经济上失去了依靠,为了生存,一部分原驻军,屯田于滇中通海、河西及曲陀关一带的蒙古族将士,逐渐向凤山脚下、杞麓湖畔聚集。
面对354平方千米的湖水,生活在通海兴蒙乡的蒙古族,由骑马弯弓变为撑船荡浆,由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变为下海捕鱼的渔民,再到今天屯垦农作的农民或商人。独特的民族语言、民族服饰和生活习惯,是其南方蒙古族的主要外在特征。
其语言由古老的蒙语同彝族、哈尼族等多种语言混合组成,只有口头流传而没有文字记载,仅在当地的五千多同胞中使用,不能用于对外交流。
其妇女服饰既承袭了北方蒙古族的服饰特点,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有所发展变化,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 不同于其它民族、自成一体的民族服饰,仅在当地蒙古族妇女中穿着。
在长期的繁衍生息中,逐渐形成了独具民族鲜明个性的生活习俗,形成了众多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饮食、节庆等传统风俗,如独具特色的“那达慕”节,民族文化中的“蒙族歌舞”,酒文化中的“三杯杯酒”等等。古老的民族在始终保持着勤劳、勇敢、诚实、善良、好客的民族传统的同时,正融入时代发展的潮流,加强了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与交流。
民族传说与龙文化
阿扎拉的故事是在当地流传非常广泛的民间传说。传说阿扎拉是位十分勤劳能干的少女,她和小伙伴们从一代传一代的故事中得知,他们的祖先骑着大马,乘着皮筏子横渡金沙江,从北方来到云南。他们思念一望无际的草原,唱着思念家乡的歌谣:“西沉的星星嗬咿告诉我,草原尽头的森林还有那样青吗?北来的大雁嗬咿告诉我,旃檀子孙的家乡还那样美吗?”小伙伴们都想回家乡去看看。阿扎拉用草扎了一条龙,用牛鞭一抽,草龙变成了一条活的大青龙,载着阿扎拉和小伙伴们飞到了蒙古草原,又飞到了元朝的大都。这个民间传说,体现了兴蒙蒙古族人民对北方家乡的怀念。
这个传说也能看出兴蒙蒙古族独特的龙文化。
由于常年漂泊于湖上。在杞麓湖边海东村附近留有“渔夫堆”,镇海附近有“渔夫坟”,就是很好的证明。为了下湖捕鱼保人船平安有所收获,人们在吃饭时抓把冷饭撒到湖中祭龙,村中每年定期在龙王庙“做龙会”、“祭海会”,还要划船至湖中将买来的鳝鱼及鱼放生,在渔船上摆香案上供品及念经以取悦于“龙王”。
另外,在过去的几百年中,杞麓湖水患灾害不断,冲毁庄稼,毁坏房屋,给本来生存已经很艰难的兴蒙人民带来了无数次灾难,他们一直生活于涝灾的阴影中。在水患面前,兴蒙人民希望水能为己所用,不再加害于人。阿扎拉的故事,也来自于这种希望。
可见,兴蒙蒙古族的龙文化与汉族不同。他们的龙文化,其实是一种水文化。
习惯风俗
兴蒙蒙古族有其特殊的习惯风俗。“接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兴蒙乡的蒙古人家庭中,每逢家人上山砍柴的时候,家里总要有人去接。若弟弟去挑柴,则哥哥去接;妹妹去挑,姐姐去接;老人去挑,子女去接;家里人有特殊情况的,亲友去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寒霜酷暑,家人都要翻山越岭前去接应。不去“接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不去接柴会被看成是一家人互不关心,不守“古规”的表现。
接柴看似一件个人的事、纯属个人行为方式,其实不然。接柴体现了家人亲昵、互助、相互关心的深厚情感。这种“个人行为”是有其不可分割的社会历史背景的。首先,挑柴的路程比较远,兴蒙乡蒙古族挑柴要到河西镇背后很远的山上去。一般情况下天没有亮就得起床煮饭,天亮时带一包冷饭就离家上山。山上的干柴不容易找,在山上吃过午饭,挑着满担干柴往回走时,往往已经天黑,往返的路上并不安全。为了亲人的安危以及减少劳累程度,接柴无疑是一个好办法。久而久之,接柴的习惯就逐渐形成了,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民族节日
兴蒙蒙古族乡人民每逢农历四月初二,必热热闹闹地过他们的传统节日“鲁班节”。兴蒙乡被人们誉为 云南的“建筑之乡”,因为蒙古族人民建造的房屋不仅造型别致,而且经久耐用。传说鲁班是木匠、石匠、泥瓦匠的祖师,而兴蒙乡蒙古族人的建筑工艺就是从鲁班师傅那里学来的。流传在当地人民中的《鲁班和旃班》的故事中讲到,旃班是鲁班的蒙古族弟子,四月初二是鲁班向旃班赠送《木经》的日子,也是旃班收徒弟的日子,所以在这一天过“鲁班节”。每逢这一天,出门在外的泥、木、石、瓦等工匠,无论路程远近都要按时赶回来欢度这个节日。而节日期间不回来的工匠,则会被认为是个不尊师不懂规矩礼仪的人。届时各村寨要杀猪宰羊,搭台唱戏,把供在中村大佛殿里用檀香木雕成的鲁班像,抬到各村游行一番,一路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与此同时,还要耍龙灯、跳蚌壳、划彩船等,热闹非凡。
忆祖节
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是兴蒙蒙古族的“忆祖节”。男女老少都要会聚到“三圣宫”祭祖,由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仪式,并追述蒙古族落籍通海的历史,通过这种怀念祖先的方式,代代传承。祭文深情而哀伤,末尾处这样写道:“历史让我们离开草原七百五十余年,但我们的血脉里流着蒙古族人的血,永远不会忘怀我们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太祖、曾祖成吉思汗、蒙哥汗、忽必烈、阿喇帖木耳及所有征战捐驱、牺牲在云、贵、川、杞麓山的完颜卜花等各路将士,我们永远怀念你们。”
“南陲开边苦,滇域埋忠骨,驰骋七百载,北眷草原土。”云南距离草原千万里,而这里的蒙古族对自己故乡的思念,由此可见一斑。
那达慕
兴蒙蒙古族保留着蒙古族传统的“那达慕盛会”,那是蒙古族最为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蒙语的意思就 是娱乐或者游戏,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盛会。兴蒙的“那达慕盛会”中一般有赛马、摔跤、射箭等项目,晚上则有歌舞和篝火晚会。
饮食文化
兴蒙蒙古族乡的饮食也较有特色。由于居住环境与北方草原的不同,经济生产方式也不同,从而生活细节也会有所差异。兴蒙乡蒙古族一般日食两餐,栽秧、收割农忙时吃三餐,不再吃奶茶乳酪,而是和当地其他民族一样,以大米为主食,不喜面食。
由于居住于杞麓湖边,所以擅长烹调鱼,特别是称为“太极黄鳝”的一道名菜,已成为蒙古族人民招待客人的佳肴,其做法是把抓来的活鳝鱼直接放入锅中加热,不剔骨,被黄焖的黄鳝因为遇热身体自然盘曲,形象“太极”,所以起名“太极黄鳝”,味道鲜美可口。太极鳝鱼的吃法很有讲究:夹起鳝鱼先不要下口,从鳝鱼的脖子下面用手把它从中间分成两半,使肉、骨头和内脏完全地分开,这时候就可以享用美味的鳝鱼了,鲜嫩香辣,味美爽口,富有营养。
蒙古族人民除善于捕鱼外,还饲养鸭子,所以,百余年来,他们别具特色的烤鸭技术也已远近闻名。这里的烤鸭香脆可口,烤肉里仿佛还留有蒙古草原的清香。
每一位客人远道而来,这里的人们都将用他们的最高礼节“三杯杯酒”加以款待。“三杯杯酒”,顾名思义,喝三杯酒。敬酒的时候,兴蒙姑娘唱起《敬酒歌》。在那种嘹亮高亢的歌声中,人的思绪不由自主地被带到了大漠苍穹、弯弓射雕的生活场景中。这种高至云霄的歌声,仿佛是再次向外人宣告—流淌在他们身上的是蒙古族血液。
传统婚俗
从记载来看,北方蒙古族的“许婚筵”,蒙语叫做“不兀勒扎儿”,意为“羊颈喉”,因为羊颈喉的肉坚韧耐嚼,含义是牢不可分,象征夫妻百年好合。结婚时,两个新人从结婚之日连吃此肉三天,以示庆贺。除此而外,羊还是重要的聘礼。今土默特一带蒙古族的婚礼上,新郎到女方家迎亲,女方必先闭门不开,男方必以羊碰门,叫“碰门羊”。在女方举行的婚宴上,还有放“特洛西”的习俗。所谓“特洛西”就是把煮熟的羊腿放在桌子中央,新郎新娘争夺,如果谁能得到这块带肉的骨头,谁就平安健康。按照蒙古族的习俗,特洛西是婚礼上的一种吉祥物。在男方迎娶新娘的婚礼上,羊头也是一种吉祥物。敬献羊头是最大的敬意。《绥远通志稿》云:男家款待男女送亲者,宴席仍用旧礼……蒙人必以全羊为宴席盛品者,取吉祥之意也。其整羊席上煮出来的整羊都放在银制云头图案的大盘中,按照躺卧的姿势,把两条羊腿顺着前肢左右扣紧,前臂骨往里折放,形如卧着的活羊一般。摆上桌时,羊头必须朝着主宾。可见,羊在蒙古族的婚礼中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蒙古族婚宴上的佳肴,而且是婚礼上的吉祥物,是蒙古族人婚礼的凭证。
而在兴蒙蒙古族乡的婚礼过程中,新郎迎亲时给女方送猪腿一只、酒一坛,女方父母则以两小块煮熟了的猪乳头的母猪肚皮肉(俗称离娘肉)、两瓶酒、两条鱼作为回礼。新人在入门以前要举行一系列的仪式,在门的左边摆有一放有三牲酒的香案,上面摆有一只公猪头,嘴里含一条猪尾,寓意有头有尾。
建筑之乡
这里保留最完整的一座民居建于清代,房屋外面刻有云彩等图案,据当地的居民介绍,这种图案是蒙古族的标志,正如歌里所唱的“蓝蓝的天上白云飘”一样,这里的民居大多保留了云彩,以示对祖先的怀念和浓烈的思乡之情。走进小屋,镂空雕刻的书房为这里增添了不少古色古香的味道,书房的桌椅板凳都有着历史的痕迹。
从屋里走时,墙面上的一幅图案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是由鹿和鹤组成的一个“福”字,代表了吉祥、长寿的意思。如果说这个“福”字就让你大开眼界的话,那两边的对联可以说是闻所未闻了。对联打破了传统楹联用各种字体书写的方式,上联和下联分别由八仙的图案(村民的大胆猜测)组成,这里的居民告诉我们,这副对联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团,目前还没有人能读懂这些符号代表的含义。
沿着小道往前行,你不得不赞叹兴蒙房屋建筑的奇思巧构,据说兴蒙人的祖先旃班是鲁班的徒弟,在学成之后,旃班就把这门手艺一代代地传了下来。蒙乡人聪明能干,很多人学会了起房、盖屋的本领,谁家需要盖房,亲戚朋友们都会来帮忙,不多久,一幢具有蒙乡特色的房屋就结结实实地平地而起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