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哈达铺镇上街,国道212线上,南距宕昌县城35公里,北距定西岷县县城35公里,西距甘南迭部县腊子口(腊子口战役纪念馆)70公里。
哈达铺长征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现场体验教学点”,五处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为全国“红色旅游”100个精品景区景点之一,哈达铺红军长征一条街进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16强。同时,还是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省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甘肃省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实践基地。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已成为弘扬长征精神,传播正能量和宣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堂。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3 历史历程
4 历史意义
5 革命文化
6 主要地位
7 教育基地
8 主要成列
9 珍贵藏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开放时间:上午9:00—下午17:00
地点: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镇
开馆时间:1978年
所属国家:中国
类别:历史博物馆
馆藏精品:百将墨迹
票价:免费
简介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镇,地处国道212线的交通要道上,南距县城35公里,北距岷县县城35公里,西距迭部腊子口70公里。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长征,都经过哈达铺。1935年9月18日,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占领哈达铺。20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到达哈达铺。从当地邮政代办所国民党报纸上获得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做出了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9月23日,中央率陕甘支队离开哈达铺北上。1936年8月9日,红四方面军第30军通过腊子口后占领哈达铺;25日红二方面军六军进驻哈达铺。9月1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二军到达哈达铺。到10月4日,相继北上。在国务院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称“哈达铺是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是长征途中名副其实的“加油站”。
历史历程
1984以来,对几处主要旧址按原貌先后进行了恢复和维修。1985年10月正式建馆。1994年12月,哈达铺长征纪念馆被中共甘肃省委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0年5月被甘肃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甘肃省国防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2月被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全省党史教育基地。2005年9月,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又共同授予哈达铺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题写了馆名,2006年新建的哈达铺长征纪念馆又在哈达铺红军广场落成。
历史意义
哈达铺红军长征旧址坐落在由382家店铺组成的一条长约1200多米的街道上,这是红军在长征途中走过的最长、保留当年原貌最完整的一条街。《经济日报》常务副总编辑罗开富在“党必须指挥枪”一文中称这条街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街”。“义和昌”药铺地处上街,该药铺由三间北房和十一间南面临街铺面组成,均为平瓦房。北房为原建筑,中间正厅是当时中共中央办公室,左间是毛泽东住室,右间是张问天住室。房门中央上方悬挂着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耀邦题写的“哈达铺纪念馆”匾额。临街铺面是按原貌修建的,当年为药铺。“邮政代办所”在西距“义和昌”药铺约10米的斜对面,有两间临街铺面。“同善社”在“义和昌”药铺东南200多米处的下街,是一座紧凑的小四合院,北房是三间土木结构的二层楼房,楼下是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和周恩来住室,东西厢房红军警卫和通信兵居住。所有房屋均为原有建筑。“关帝庙”在离“同善社”东面约200多米之外的下街,旧建筑毁于“文革”,现大殿、左右偏殿及过厅均为1989年按原貌恢复重建。“关帝庙”东南约100米即“张家大院”,东、西、南三面房屋均是原有建筑,北房是按原貌恢复的三间二层木结构楼房,楼上是贺龙住室,楼下是任弼时、刘伯承、萧克、关向应住室;东厢房是李达住室;西厢房由警卫员居住。大门上挂着原红二万面军副总指挥萧克将军1995年题写的“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匾额。哈达铺是红军长征北上的里程碑,万里长征即将胜利完成的转折点,它以其特殊的地位,名载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被杨成武将军称为红军长征的“加油站”。
革命文化
哈达铺是红军在甘肃省长征途中革命文物陈列最多,原貌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故址。现馆内存有文物52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件,国家二级文物8件,国家三级文物14件。收藏胡耀邦、张震、萧克、杨成武、杨得志、张爱萍等7位上将、22位中将、77位少将为纪念馆题词手迹116幅,省军级领导题词30多件,国内知名人士题词100多幅,将军简历106篇,照片80多幅,哈达铺游击烈士生平简历20多篇。建馆以来,先后接待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际友人,港澳台同胞,国内各级党、政、军领导,解放军、武警部队,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学生,各种社会团体及各界来此参观旅游的人士共20多万人次。老红军作家陈靖、著名作家魏巍、美国著名作家索乐等很多作家、艺术家、画家、摄影家都曾到哈达铺进行过长征路上的实地考察、采访。全国20多家电影、电视、报刊都相继播放(映)、刊登了有关哈达铺纪念馆的纪录片、电视专题片和论文、专题文章。
主要地位
哈达铺在红军长征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作出了把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
第一,红军长征途经哈达铺,得到补给休整、养精蓄锐,壮大了队伍,鼓舞了士气,统一了思想,红军战斗力得到很大提高。充分体现了哈达铺作为“红军长征路上名副其实的加油站”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疲惫不堪、饥寒交迫中爬雪山过草地,先后到达哈达铺后,得到了补给休整,伤病员得到及时救治。红军总政治部还专门发出了一个号令:“大家要食得好”。有革命先辈后来回忆道,“从雪山草地走出来的红军战士,来到这样的好地方,真像是到了天堂。”“长征途中从没遇到过这么繁华的小镇。”除了物质的补给外,红军还进行了兵员补充,哈达铺及其周边先后有数千名青年参加红军,这里成了红军长征途中重要的兵源补充地。此外,毛泽东和党中央还在哈达铺进行了干部政治整训,提出了了解干部、保护干部的要求,开展了思想政治工作,使红军将士认清了形势,统一了思想,鼓舞了士气,坚定了信心,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振奋。因此,哈达铺不仅成为了物质上的“加油站”、兵源上的“加油站”,而且也成为政治上的“加油站”、精神上的“加油站”。杨成武将军后来回忆这一段历史时说:“哈达铺是红军长征路上名副其实的加油站。”
第二,红军长征途经哈达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审时度势、酝酿形成了把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战略决策,为长征胜利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充分体现了哈达铺作为红军长征落脚陕北重大战略决策酝酿形成之地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中国工农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后,一路经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何处能“下地”成为红军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1935年9月,中央红军到达哈达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从当地邮政代办所获得的国民党报纸上,了解到陕北有相当大的一片根据地和相当数量的红军。经过分析研判,党中央酝酿形成了“到陕北去”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在随后召开的榜罗镇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正式作出决定。这让历经磨难、几近绝境的红军将士终于望见了胜利的曙光,为长征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就此兴奋地说,要感谢国民党的报纸,给我们提供了陕北红军比较详细的消息。我们要到陕北去,那里就是我们的目的地。
第三,红军长征途经哈达铺,对部队进行了大整编,进一步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发动“成徽两康战役”“岷洮西固战役”,为北上抗日作了全面准备。充分体现了哈达铺作为红军重整行装再出发之地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在哈达铺,中央红军完成了大整编,把红一军、红三军和军委纵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哈达铺整编”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直接领导,减少了指挥层级,极大地提高了战斗力,为向陕北进发提供了军事保证。开国上将萧华写诗称赞道:“红军越岷山,哈达大整编。万里云和月,精兵存六千。”随后,中央红军从这里出发,开始了奔向陕北的伟大进军。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8月至9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先后集结哈达铺,在这里制定《第二方面军基本命令》(哈达铺作战命令),发起“成徽两康战役”和“岷洮西固战役”。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和宁夏将台堡胜利会师,从此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第四,红军长征途经哈达铺,严格执行群众纪律,爱护群众,依靠群众,积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建立陇南临时革命根据地,播下革命火种,充分体现了哈达铺作为红军长征路上军民团结、拥军爱民模范之地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在哈达铺,红军以严明纪律和模范行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和广泛支持,乡亲们纷纷送上物资粮食。黄镇同志回忆道:“红军进入哈达铺的时候,当地百姓热情欢迎,好像我们自己是他们的家人”。一位清末老秀才赋诗称赞道:“只道伤残如列寇,哪知仁义胜王师”。红军在哈达铺活动期间,建立了陇南临时革命根据地,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发展了地方武装和游击队,播下了革命火种,许多陇南儿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充分体现了红军和人民一条心、军民团结如一人的鱼水深情。
第五,红军长征途经哈达铺,颁布具有开创性的民族宗教政策,严格尊重少数民族群众风俗习惯,赢得了广大回族群众的信任,谱写了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充分体现了哈达铺作为党和红军民族宗教政策开拓和实践之地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由于哈达铺回民占当地人口一半以上,红军一到哈达铺,就及时制订颁布《回民地区守则》,这是长征中主力红军制定的第一部关于回族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内容严格具体,体现了对回族群众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的尊重,有力维护了民族团结,使红军部队得到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大力支持,为红军休整作战提供了物质保障,也为后来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形成和实践作了有益的探索。在党的回族政策的影响下,成百上千的哈达铺回族青年参加红军,很多牺牲在革命战场上,谱写了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直到今天,哈达铺依然是民族团结的一面旗帜,被确立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教育基地
哈达铺纪念馆己成为全国人民群众和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全民国防教育的课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之一。
主要成列
《红军长征纪念展》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占地2000平方米,运用光、电、声等多媒体陈展手段,以近千件文字版面和实物、资料,再现红军长征路上的艰苦卓绝,1935年红军突破腊子口防线进驻哈达铺后开展红色革命活动,以及党中央、毛泽东在哈达铺作出“到陕北去”的重大决策的史实和经过,突出了哈达铺是红军长征路上的“加油站”这一鲜明的主题。
珍贵藏品
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布币
川陕省苏维埃政府1933年发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银币
中华苏维埃政府1934年发行。
八仙桌、太师椅
红军长征时,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贺龙、彭德怀、任弼时等使用过。
百将墨迹
1955年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红军112位将军书写的墨宝。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