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琴弹唱

龙头琴弹唱龙头琴弹唱

弹唱艺术最早起源自西藏的阿里地区,当时人们将今藏族同胞用于弹唱伴奏的龙头琴称之为“阿里琴”。后来二世嘉木样大师在西藏学习的时候,把阿里琴带到了拉卜楞寺,成为藏传佛教的主要伴奏乐器。从此龙头琴一直作为拉卜楞寺院中的佛教音乐形式被保存了下来。弹唱也成为藏传佛教寺院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音乐形式之一,广大的僧俗群众非常喜欢。但是在过去这一音乐形式一直未能在藏族群众中流传,仅仅作为藏传佛教寺院音乐。相传第四世嘉木样大师非常喜欢龙头琴弹唱,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词曲,而且将弹唱艺术传到了他的家乡。这项艺术才在安多藏区逐渐开始了传播。

2021年5月24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人物简介 3 传承发扬 4 国家级非遗

      基本信息

      中文名:龙头琴弹唱

      特点:佛教寺院

      意义:佛教音乐

      来源:四世嘉木样

      人物简介

      华尔贡的父亲是一名会吹笛子的民间艺人,谁家有重大喜事就请他去,从小,父亲在为别人演奏的时候,他就跟在身边听,华尔贡真正开始研究龙头琴弹唱艺术,是从70年代开始的。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华尔贡有幸认识了当时在省上工作的第六世贡唐仓大师,在大师的指点下,让华尔贡更加坚定了边从医边学弹唱的信念。第六世贡唐仓大师是个才华横溢的学者,他对藏歌弹唱艺术颇有研究,华尔贡和大师认识后,大师得知华尔贡对弹唱艺术颇有兴趣,有一天叫来华尔贡,让他弹奏几曲,华尔贡将平时最拿手的几个曲子弹给大师听,大师听后很高兴,发现华尔贡在藏歌弹唱艺术方面很有 潜能,但还存在一些弹奏方法上的不规范,大师耐心为他指点迷津,并与州广播电台取得联系,告诉华尔贡,让州电台的工作人员带他到青海广播电台去录音。录好后,通过电波传到了千家万户,一时间华尔贡的歌声风靡甘、青、川三省藏区,他的名字开始在藏区传开,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的龙头琴弹唱爱好者纷纷模仿他的弹唱方式,并陆续登门拜师学艺,从此华尔贡所追求的事业除了医学还多了一项,那就是龙头琴弹唱。1983年开始,德白、勒格嘉、容中尔甲等省内外龙头琴弹唱爱好者前来学艺,通过几年的苦教苦练,华尔贡一步步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用他自己拟定的教学计划,学生中学得最快的一名只用了15天就掌握了完整的弹奏技巧。 对于华尔贡收学生不收学费的情况,之前记者略有耳闻,问起华尔贡时,他说:只要学生有出息了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好多学生过年过节经常来看我,这就足够了!

      传承发扬

      用龙头琴演唱华尔贡延续和发展了 拉卜楞寺院固有的龙头琴弹唱艺术,特殊的历史环境给予了它新的生命力。为游牧民族创造了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从而成为一名龙头琴弹唱艺术的传承者。

      龙头琴弹唱艺术的传承者华尔贡远方浪子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的玛曲县是全国唯一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命名的县,也是唯一以藏族人口为主体的纯牧业县。黄河母亲对这块绿宝石过分偏爱,眷恋地在这里绕了一个433公里的大弯,用那宽大的臂膀,将玛曲1万多平方公里的广袤草场温暖地搂入怀抱。

      也许是这三次对艺术的擦肩而过才使华尔贡的音乐灵魂更深更远地扎根在了草原,他才有机会接触到了最原始古朴的民间音乐,大自然的博大胸怀赋予了他创作的灵性。然而,华尔贡真正开始研究龙头琴弹唱艺术,上世纪70年代以来,华尔贡坚韧的步伐踏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每到一处,他精心收集,整理采编当地的民歌,为后来对龙头琴弹唱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因为华尔贡毕生的不懈追求和努力,才使龙头琴弹唱艺术走出 甘肃,走向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受到藏族同胞和其他兄弟民族的共同喜爱,也使越来越多的藏歌弹唱爱好者离开故土,前来接受他华尔贡的教授。令华尔贡欣慰的是,他先后培养的年轻歌手德白、勒格嘉、容中尔甲、岗毅已经成为藏区,乃至全国有名的歌手。 在华尔贡的大胆创新和不断尝试下,今天的民歌弹唱艺术除了展现藏民族传统文化的神奇魅力外,正逐步将现实生活中的新风尚、新气息、新变化融入 弹唱曲目中,使龙头琴弹唱艺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家级非遗

      2021年5月24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