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化(文化名词)

敦煌文化艺术又称莫高窟文化艺术,被称为东方世界的艺术博物馆。它保存了公元四世纪到十世纪的洞窟735个,彩塑三千余身,壁画45000平方米,唐宋木构建筑五座。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这里成立了敦煌文物研究所(后改为敦煌艺术研究所),开始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保护、研究工作。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简介 3 敦煌学的产生 4 敦煌历史 5 旅游资源 6 敦煌旅游

      基本信息

      中文名:敦煌文化

      又 称:莫高窟文化艺术

      类 型:文化名词

      被称为:东方世界的艺术博物馆

      简介

      敦煌,一个神圣的名字。 敦煌是多种文化融汇与撞击的交叉点,中国、印度、希腊、 伊斯兰文化在这里相遇。 敦煌是艺术的殿堂。那些公元4至11世纪的 壁画与雕塑,带给人们极具震撼力的艺术感受。敦煌又是文献的宝库。在这数以万计的赤轴黄卷中,蕴藏着丰富的文献资源,汉文、古藏文、 回鹘文、 于阗文、龟

      兹文、粟 特文、梵文,文种繁多;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文学、民族、民俗、语言、历史、科技等广泛领域。

      敦煌学的产生

      1900年农历5月26日,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在敦煌 莫高窟发现了这个 藏经洞,那些古代文献赫然堆满整个 窟室。由此,产生了一门世界性的学科--" 敦煌学"。

      1910年, 敦煌藏经洞劫余文献运藏 京师图书馆(今 国家图书馆前身)。而今,藏经洞发现已经整整一百年了, 中国国家图书馆作为世界上收藏敦煌遗书最多的单位,以其丰富的馆藏,为 敦煌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举办的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专题 文献展览,旨在揭示敦煌遗书的流散历史,展示敦煌遗书的风采及内涵,介绍敦煌遗书的保护与研究现状。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敦煌学的研究;对于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敦煌文化遗产,带动我国西部地区文化事业发展,以及激发社会公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敦煌是全 人类的敦煌。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

      敦煌历史

      敦煌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秦汉之前,这里居住着月支、鸟孙等民族。西汉初, 漠北的匈奴赶走月支,占领敦煌。 元狩二年(前121)西汉军队打败 河西匈奴,敦煌与 河西走廊归入西汉王朝版图。元鼎六年(前111)西汉在敦煌设郡,与 酒泉、 张掖、 武威并称 河西四郡。在敦煌之北修筑了长城,在西部设立了 阳关、王门关。从此,敦煌成为西域进入河西走廊与 中原的门户和军事重镇。为了巩固敦煌的战略要地,政府从内地移民来此定居,调遣士兵屯田戎守。 西汉王朝对敦煌的经营与开发,确立了敦煌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经过东汉王朝与曹魏政权的继续经营与开发,敦煌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成为 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商品交易中心和粮食生产基地。 中原文化在这里生根和发展,儒家经典得到传播。产生于印度的佛教文化也传到了敦煌,西晋时号称“ 敦煌菩萨”的译经大师 竺法护及其弟子在此译经传教。

      十六国时期,先后由 前凉、前秦、 后凉、 西凉、北凉五个政权统治敦煌。此时中原大乱,战争频繁。唯敦煌相对平安,人口增加,中原与河西走廊的百姓避乱在此,中原汉 晋文化在敦煌与河西走廊得以保存和延续。敦煌产生一批著名儒家学者,他们设馆讲学,著书立说。中原传统文化在敦煌已十分成熟。与此同时,西行求法与东来传教的佛教僧人都经过敦煌,促进了敦煌佛教的发展。《魏书·释老志》说:“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其旧式村坞相属,多有塔寺”。敦煌莫高窟应运而生。据唐代 圣历元年(698) 李克让修《莫高窟佛龛碑》记:“ 莫高窟者,厥初,秦建元二年(366)有沙门乐僔, 戒行 清虚, 执心恬静,尝 仗锡 林野,行至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造窟一龛。次有法良禅师,从东届此,又干僔师窟侧更即营建, 伽蓝之起,滥觞 二僧。”此后,北魏宗室东阳王元太荣、北周贵族 建平公于义先后出任 瓜州(敦煌)刺史,信奉佛教,莫高窟的开窟造像活动逐渐发展兴盛起来。

      隋代统一南北,击败西北的突厥和 吐谷浑侵扰,保持丝路畅通,商贸繁盛。文帝和汤帝倡兴佛教,今天下各州建造 舍利塔,瓜州也在 崇教寺(莫高窟)起塔,宫廷写经也传至敦煌。短暂的隋代,在敦煌 大兴开窟之风。唐王朝前期扼制了西域最大的威胁—— 西突厥的进犯,在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和 安西四镇。为加强军事防卫,在敦煌和河西走廊设立豆 卢军、墨离军、王门军、 赤水军、 建康军等河西十军,使敦煌经济得到稳步发展,丝绸之路全线畅通,“伊吾之西,波斯以东,朝贡不绝,商旅相继”。中西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敦煌石窟的营造达到了极盛,敦煌文化进一步凝聚了来自中原的汉文化,以及来自印度、西亚、中亚的文化。

      天宝十四年(755)发生 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而衰, 吐蕃乘机攻占 陇右、河西。建中二年(781)吐蕃占领沙州,推行吐善行政、经济制度和习俗,同时,大力抉植佛教,佛教势力迅速膨胀,推动了 莫高窟继续兴建。

      会昌二年(842),吐蕃内乱,势力大衰。大中二年(848)沙州 张议潮乘机率兵起义,陆续收复伊、西、瓜、肃、甘、凉等十一州,并遣使 奉表归唐,被唐王朝册封为 归义军节度使,从此开始了 归义军长达200多年的统治时期。张氏归义军政权恢复唐制,推行汉化,使敦煌的政局得到了稳定,佛教在张氏归义军政权的保护下,继续兴建寺院和石窟。宋乾化四年(914), 曹议金接替 张承奉政权在瓜沙二州 六镇地区重建归义军政权,一直保持与中原王朝的密切来往,接受中原王朝封号,奉中原为正朔,利用旧日唐朝在各族人民中的声威,以求在西北各民族中树立自己的地位,又以 和亲的方式,东与 甘州回鹘,西与 西州回鹘、 于阗政权结好。曹氏政权与中原王朝及周围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良好关系,不仅保持境内相对稳定的局面,且共保丝路畅通,促进了敦煌与中原和西域佛教文化的交流,为敦煌佛教艺术继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宋景祐三年(1036)和南宋宝庆三年(1227),敦煌先后为党项羌和 蒙古族占领。西夏和蒙元 统治者笃信佛教,敦煌莫高窟作为佛教要地,依然受到重视,仍有建造。但随着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蒙元疆域的扩大,敦煌失去了中西交通中转站与西域门户的重要地位。 莫高窟也告衰落。

      元代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明嘉靖七年(1528)封闭 嘉峪关,使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平定新疆, 雍正元年(1723)在敦煌设 沙州所,三年(1725)改 沙州卫,并从甘肃各州移民敦煌屯田,重修沙州城。乾隆二十五年(1760)改沙州卫为 敦煌县,敦煌经济开始恢复。莫高窟开始被人们注意。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发现了震惊世界的 藏经洞。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英人 斯坦因、法人 伯希和、日人 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俄人鄂登堡等西方 探险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从 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 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给中国人民留下了难以弥合的心灵创伤。

      从开凿的第一天起, 莫高窟便以它那兼容并蓄的恢宏气度,吸取和融合了当时欧亚大陆所有人类文明的精华。当我们面对那一尊尊塑像,那一 方方 壁画,那一卷卷文书时,就会被莫高窟那博大精深的多元化艺术进力及其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打动,内心感到震撼和折服。我们同时也会深刻地认识到,如果没有古代河西地区繁荣的经济文化,就没有莫高窟;如果没有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也就不会有莫高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敦煌莫高窟劫后余生的文物才得到了真正有效的保护和科学合理的利用。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敦煌文物保护事业步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世纪之交的2000年,是敦煌藏经洞发现100周年, 敦煌学也将走过了百年历程,全世界敦煌学学者和关心敦煌的人士都在关注着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灿烂的敦煌文化遗产,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敦煌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敦煌文化代表着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敦煌文化必将在新世纪发扬光大。

      旅游资源

      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全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旅游服务业次之,没有相对较强大的工业。这在全国县市中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因为敦煌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莫高窟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于1991年授于“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敦煌南枕气势雄伟的 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靠嶙峋 蛇曲的北塞山,东峙峰岩突兀的 三危山。属 暖温带气候。年 降雨量只有39.9毫米,而 蒸发量却高达2400毫米。 日照充分,无霜期长。在这个群山拥抱的天然小盆地中, 党河雪水滋润着肥田沃土,绿树浓荫挡住了黑风黄沙;粮棉旱涝保收,瓜果四季飘香; 沙漠奇观神秘莫测,戈壁幻海光怪陆离;文化遗存举世闻名,人才辈出……美丽的敦煌,是块富饶、神奇、诱人的土地。

      莫高窟

      又称“ 千佛洞”,位于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的 鸣沙山下,因地处 莫高镇而得名。它是我国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分布在鸣沙山崖壁上三四层不等,全长一千六百米。现存石窟492个,壁画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彩塑佛像等造型2100多身。石窟大小不等,塑像高矮不一,大的雄伟浑厚,小的精巧玲珑,其造诣之精深,想象之丰富,是十分惊人的。

      鸣沙山

      位于 敦煌市南郊七公里处。古代称神沙山、沙角山。全山系沙堆积而成,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数十米,山峰陡峭,势如刀刃。沙丘下面有一潮湿的沙土层,风吹沙粒振动,声响可引起沙土层共鸣,故名。据史书记载,在天气晴朗时,即使风停沙静,也会发出丝竹管弦之音,犹如奏乐,故“沙岭晴鸣”为敦煌一景。这是大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奇观,古往今来以“ 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月牙泉

      月牙泉在鸣沙山下,古称沙井,俗名 药泉,泉内的 罗布麻、枸杞等药材很多,自汉朝起即为“ 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 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去 鸣沙山月牙泉游玩以傍晚、黄昏时分最佳。月牙泉有三宝:铁背鱼、五色沙、 七星草,传说铁背鱼和七星草一起吃可以长生不老!月牙泉南岸的小花 罗布红麻是泉边独特而唯一的保健中草药,也有延缓衰老的功效,每年6,7,8月小花盛开,犹如夜幕中的点点繁星,根据老辈人的说法:敦煌特有的 狗鱼也许就是铁背鱼, 月牙泉南岸的 罗布麻或许就是传说的七星草!

      雅丹地貌

      敦煌雅丹地貌地处敦煌西200公里处,分布区长宽各10公里,土丘高大,多在10~20米,长200~300米。又名三陇沙的地名始见于汉代,位置在古 玉门关外,丝绸之路北线由此通过。三陇沙 雅丹地貌,其走向与盛行的西北风向垂直,而与山地洪水流的方向一致,和 玉门关形成敦煌第二大景区,因其怪异特点,故有 魔鬼城。

      敦煌古城

      位于敦煌市至阳关公路的南侧大漠戈壁,距市中心25公里。是1987年为中日合拍大型历史故事片《敦煌》,而以宋代《 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仿造 沙洲古城设计建造而成,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 敦煌古城的 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西域风情,城开东、西、南三门,城楼高耸;城内由 高昌、敦煌、 甘州、兴庆和 汴梁五条主要街道组成,街道两边配以佛庙、当铺、货栈、酒肆、住宅等,敦煌古城再现了唐宋时期西北重镇敦煌的雄姿,被称为 中国西部建筑艺术的博物馆,具备拍摄古代西部国边塞军事片的独特优势,现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在这里已先后拍摄了《 封神演义》、《 新龙门客栈》等二十多部影视剧。

      阳关

      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外的 南湖乡境内,为 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据两关”的两关之一,自古为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西部边境之门户。唐代诗人 王维首“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使阳关名扬千古。

      阳关建于汉元封四年(前107年)左右,曾设都尉管理军务,自汉至唐,一直是丝路南道上的必经关隘。历史的久远使 关城 烽燧少有遗存,据( 元和郡县志)载阳关,在县(寿昌县)西六里。以居 玉门关之南,故曰阳关。本汉置也,渭之南道,西趣 鄯善、 莎车。后魏尝于此置阳关县,周废。”巴黎藏 敦煌石室写本( 沙州地志)(P.5034)载:阳关,东西二十步,南北二十七步。右在( 寿昌)县西十里,今见毁坏,基址见存。西通 石城、于阗等南路。以在玉门关南,号日:“阳关”(注: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可见唐时阳关已毁,仅存基址。古寿昌城在今敦煌市 南湖乡北工村附近,阳关在寿昌 故城西6里,或10里处,当指约数而言。专家考证, 阳关故址就在今南湖乡西面对‘古董滩”的流沙地带。

      出敦煌市西南行75公里路程即可到达阳关故址:“古董滩”。1943年 向达先生在这里考察时写道:“今南湖西北隅有地名古董滩,流沙壅塞,而版筑遗迹以及陶片遍地皆是,且时得古器物如玉器、陶片、古钱之属,其时代自汉以迄唐宋皆具,古董滩遗迹迤逦而北以迄于南湖北面 龙首山俗名红山口下,南北可三四里,东西流沙湮没,广阔不甚可考”。1972年酒 泉地区文物普查队于古董道西14道沙渠后,发现大量版筑墙基遗址,经试掘、测量,房屋排列整齐清晰,面积上万平方米,附近有继续宽厚的城堡垣基。阳关故址当位于此处。

      古代阳关向北至 玉门关一线有70公里的长城相连,每隔数十里即有 烽燧墩台,阳关附近亦有十几座烽燧。尤以古董滩北侧墩墩山顶上的称为“阳关耳目”的烽燧最大,地势最高,保存比较完整。

      阳关古塞何以建在这片荒漠之中?考古学家研究发现,阳关占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之险要地势。附近在古代又水源充足, 渥洼池和西土沟是最大的独立水源,至少在三四千年前,这里就 已成绿洲盆地,有发达的火烧沟文化;汉唐时期,阳关军士即借以此水而生息。西土沟平时上游干涸,下游有泉水汇成水溪 北流,时有山洪暴发。 洪峰过后,沟岸纷纷塌落,河床加宽,大量泥沙顺流而下,遂在下游沉积。泥沙在西北风吹扬搬运下,形成条条 沙垄, 阳关古城送逐渐被水毁沙埋。

      游客到丝路必到敦煌,到敦煌必到阳关。古迹并没有多少好看,关键是去凭吊历史,在想象的空间里去延续历史的哀音。阳关附近有一南湖和 葡萄长廊,风格殊具,可参观当地民俗。

      三危山

      敦煌三危山旅游区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和 莫高窟与佛为缘,相互辉映,在丝绸之路上形成了一道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旅游风景线。  三危山东西绵延数十里,主峰隔 大泉河与 鸣沙山相望,其“三峰耸立、如危欲堕,故云三危”。三危山是敦煌历史的一座名山,是敦煌文明历史的发源地,据山海经记载,三危山是神鸟 三青鸟居住的地方,在远古神话传说中,三青鸟是为神话人物 西王母取食的童子,这给三危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结合上书左传, 史记等记载,原住于 洞庭湖, 鄱阳湖之间的三青部落,在当时的部落战争中战败,一部分 三苗人被流放到了 三危山,据史书考证,三青本来是以鸟声龙身为图腾的民族,所谓的三青鸟居之,就是南方以三鸟为图腾的民族被流放到了这里,三苗民族迁移到了三危山,成为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的敦煌居民,也由此翻开了敦煌灿烂历史的第一页。

      三危山古代又称碑 羽山、神羽山,从敦煌绿洲看,隐三峰崇之,如危欲坠,而得名 三危。三危山是一座 神山,蕴育了世界文化艺术宝窟 莫高窟,当地的百姓自然将此山奉为神山,修建了众多的宇寺棺、 王母宫、观音井、 老君堂, 南天门等一批古建筑至今,遗迹犹存。站在三危山顶峰的王母宫前,俯视莫高窟及整个敦煌绿洲全景,敦煌人称三危山为坐镇敦煌 第一山,清代 敦煌八景将三危山列为敦煌第一景,称做“危峰东峙”。

      三危山隔 大泉河与莫高窟毗邻,莫高窟则因 三危山之佛光而建,据 莫高窟 佛龛碑记:“莫高窟者,厥初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樽、 戒行清虚, 执心恬静,尝 杖锡林野,行止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遂架空凿岩,造窟一龛”。由此可见,三危佛光是开凿莫高窟的动因,也可说三危山是莫高窟的摇篮,因此有“敦煌八景”之二“千佛灵岩”,三危山与莫高窟就像情同手足的兄弟密不可分了。如果说莫高窟是一座 佛教艺术宝窟,那么三危山就是一座佛教艺术名山了。

      由敦煌太阳旅游集团和荣兴建安公司建设旅游景区“ 三危圣境”,修建了高达36.6米高的中国第二大铜佛乐尊堂,山门 观音殿, 王母宫, 龙王庙, 大成殿等一批景点,被世界著名艺术家 平山郁夫誉之为“ 佛国圣境”。乐尊堂是为纪念 莫高窟的开凿创始人 乐尊和尚而修建的,位于莫高窟对面的 三危山上,莫高窟开凿的圣像和开凿洞窟的史迹图。观音殿观音殿建在观音井旁的北山坡上,重圆山顶式仿宋建筑,坐北向南面和约235千方米,内有观音井画像和 壁画。大铜佛是 三危山景区的主体景观,大铜佛坐东向西,面向莫高窟,高36.6米,以纪念莫高窟开凿于公元266年,是中国第二大铜佛。

      另外 三危山还有纪念中国文化圣人孔子的“ 大成殿”,祭祀龙王 山神的“ 龙王庙”,“山神庙”等庙宇这些建筑与三危山对互对应,是为游人提供修心养性的场所。 老君堂附近的慈寺塔,据考证建于北宋早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因其在 中国建筑史上的特殊价值,1981。

      三危山为敦煌第一圣境,在地方志中被列为 敦煌八景之首,曰:“危峰东屹”。而三危圣境的开发与建设,特别是 三危大铜佛的落成 开光,使游人参观完千年佛教胜迹 莫高窟后,再来大铜佛观音殿前烧香拜佛了却了心愿,可以极大的满足僧俗心中的愿望。

      敦煌特产与饮食文化

      手工地毯 彩塑 工艺骆驼 夜光杯 水晶石眼镜 工艺字画 敦煌 腊染 古董 都是敦煌特产,敦煌的特产以甜美的瓜果、 罗布麻茶和夜光杯最为有名。 敦煌素有“ 瓜州”之称,很早就是一个瓜果之乡了,盛产各种香甜味美的瓜果 葡萄。由于敦煌地处西北高原,属典型的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而其沙质土壤又特别适合瓜果的生长,所以敦煌的瓜果味道特别鲜美可口,药材特别上乘。

      李广杏最为著名,据说是汉将军李广驻军于此时从内地带到带来的 毛杏发展而来的。敦煌的主要瓜果特产还有紫阳桃、 鸣山大枣、阳关葡萄、 沙瓤西瓜、 白兰瓜、 黄河蜜瓜、 冬果梨等。

      果脯系列 敦煌罗布麻茶 敦煌 锁阳咖啡 人们总愿意带些干果制品和敦煌茶叶饮品馈赠亲朋好友。

      敦煌酒、敦煌矿泉水、敦煌水果饮料也很受人们青睐。

      敦煌夜光杯 又名阳关玉杯。它以祁连山所产优质 墨玉、黄玉和碧玉为原料,继承传统工艺精工雕琢而成,是很名贵的饮酒器皿。据西汉 东方朔《 海内十洲记》载:西周(约公元前1066年——前771年)国王 姬满应 西王母之邀赴瑶池盛会,席间,西王母馈赠姬满一只碧光粼粼的酒杯名日“夜光 常满杯”。姬满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从此 夜光杯名扬千古。 “葡萄美酒夜光杯”, 王瀚的这句诗一语道破天机,红粉配佳人,宝剑赠英雄,葡萄美酒当然要用夜光杯来品尝!

      工艺骆驼

      骆驼是古丝绸之路上主要的运输工具。也是大漠中特有的动物之一,它耐高温、耐严寒、耐饥渴性乖巧.人们常用它驮物跋涉于戈壁沙漠中有“ 沙漠之舟”之称。其坚韧不拔忍辱负重的吃苦精神和憨厚硕壮的形象深得人们喜爱。敦煌莫高工艺骆驼厂 曾作为 中国艺术节的吉祥物敦煌民间的手工艺者,以棉为胎、外裹特制绒布制成的骆驼形态各异造型淳朴憨态可掬令人爱人释手,实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佳品。

      李广杏

      李广杏可称敦煌 水果之王,每年七月是李广杏的收获季节。李广杏因其光泽 黄亮、汁甜如蜜而享有盛名。关于李广杏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西汉年间, 飞将军李广率部西征,夏日炎炎,将士焦渴难忍。突然空中袭来一阵奇香,只见两匹彩绸自流云中飘下。李将军策马追舌,拔出神箭射出,其中一匹彩绸应声落地,变成一片果实累累的 杏林。众人争食,苦似黄莲。李广愤然砍平杏林,次日渭晨,却见杏林又枝繁叶连,鲜嫩欲滴的黄杏令人馋涎欲滴。李厂忍不住摘下一个咬了一口,顿时香人肺腑,将士们纷纷摘杏食之,顿觉精神倍增。原来,那两匹彩绸本是甜杏仙子和苦杏仙子,奉王母之命来救李广的,她们只顾嬉戏,惹怒李广而射落了苦杏仙子,深夜甜杏仙子拢到了苦杏仙子,施展仙法,在苦杏树桩上接上甜杏树枝,最后结出了清香甘甜的黄杏。当年曾为李广解危救困的甜杏,随着李广大军传人敦煌,所以敦煌人把它叫作 李广杏。

      鸣山大枣

      敦煌八大怪之六, 鸣山大枣以个大味甘营养丰富著称。每颗鲜枣重量可达45克,成熟后外表光亮红中透黑。宛若红宝石,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营养物质,药用价值极高,是补血、益气、 养肾、安神之佳品。大枣宜制干枣和 酒枣。敦煌酒枣风味独持,制法是秋后挑选个大饱满的鲜枣, 用酒搅拌,封存于瓦坛中,到冬春启封,鲜活如初。枣香伴着酒香,确能使人馋涎顿溢,熏熏欲醉。

      阳关葡萄

      古阳关下盛产葡萄,主要品种有无核白珍珠、白水晶、马奶子, 喀什红、 玫瑰香等,近年来又引进了红堤、黑堤等名优新品种。因阳关周围属沙漠型气候,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长出的葡萄皮薄,色鲜,清香多汁,酸甜可口,品质优良。阳关葡萄既可鲜食,又可风干,还可酿酒。如今,古阳关下的 南湖乡已成为葡萄生产基地,新建的1000米 葡萄长廊,内设石凳、石桌,游人步入葡萄长廊,一边观赏,一边品尝,悠然自碍,不亦乐乎!

      敦煌瓜

      到敦煌不吃敦煌瓜,可是一大遗憾。古时敦煌一带盛产美瓜,故有“瓜州”之称,史书记载:“敦煌古瓜州,出美瓜。狐人其中,不露首尾。”敦煌瓜水分足,含糖量极高,是消暑解渴的佳品,敦幄瓜品种较多,主要有炮弹瓜、尝 蜜红,克克齐、 黄河蜜、 金皇后、 香瓜、 白兰瓜等,其中以新品种的黄河蜜为最,其瓜圆形,个不大,皮色黄亮似金,瓜瓤碧翠如玉,色泽极为诱人。瓜味甘甜,咬一口蜜汁沾唇,香气扑鼻,且有轻淡香醇的酒味。

      香水梨

      敦煌八大怪之一,隆冬季节来到敦煌,你就会看到一种冰冻如石、黑褐晶亮的水果。将它浸人凉水之中,约一刻钟后,果品表面蜕出一层薄薄的冰壳,剥去冰壳,去皮吮食,酸甜适宜,余香沁人心脾。这就是敦煌特有的消冰 香水梨。香水梨俗称 软儿梨,是敦煌传统的水果品种,栽培历史悠久,果品色泽质地俱佳,鲜食美味可口,储藏简便易行。香水梨营养丰富,含有 柠檬酸、 苹果酸、 葡萄糖、 果糖以及多种维生素,食之可以解烦去燥,润肺 生津,是价廉物美、食疗兼备的妙品。

      李广桃

      李广桃又名 紫胭桃.为甘肃省稀有的独特品种。因此桃颜色紫红中含绿,呈胭脂色而得名。此桃八月成熟,以形体均匀,色泽艳丽,肉厚味香而闻名,其果肉呈蜜白色,味甘清香,含汁丰富,有较多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有机酸、矿物质、 粗纤维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份。鲜食可解饥解渴,补养身体。

      敦煌罗布麻

      敦煌八大怪之七, 敦煌罗布麻药理作用有 降血压、降血脂、增加 冠状动脉流量,对高血压、高血脂、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头晕症状、改善睡眠质量有明显效果,同时具有增强免疫、预防感冒、平喘止咳、消除抑郁、活血养颜、解酒护肝、软化血管、通便利尿等功效,对以上症状有80%以上的疗效,是其他药品无法比拟的中草药, 敦煌罗布麻综合开发中心是敦煌唯一开发出品 罗布麻产品的单位。 敦煌罗布麻综合开发中心精选敦煌 罗布泊区域 西湖野生5-8年罗布麻中的小花 红麻,采摘七月份长出的嫩叶,此时敦煌天气达到炎热高峰,植物 蒸腾作用最强,药效成份全部上行至枝顶嫩叶,药用价值最高,用绿茶制做方法精制而成。敦煌罗布麻纤维加工成的罗布 麻纺织品也深受人们喜欢。

      敦煌锁阳

      敦煌八大怪之五 ,锁阳是敦煌特有的珍稀药物,又名不老药,素有“沙漠人参”之美称。生长在冰天雪地的沙漠戈壁,生长之处不封冻,方圆一 米雪落即融,神奇而神秘。 《 本草纲目》记:锁阳性温, 补肾、益精心, 强阴兴阳,润燥养精,治 痿弱。 现代医学研究:锁阳能有效的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等毒素。对人体免疫功能,肠功能,心脏功能,性功能都具有良好的增强和促进作用, 敦煌罗布麻综合开发中心的 罗布麻 锁阳茶结合了罗布麻和锁阳的综合功效,被称为不老茶。

      敦煌酒

      采用传统工艺,以优质纯正的 高梁、小麦为原料,用清澈透明的“ 沙州泉水”酿造而成,为地方名优产品之一。敦煌酒厂生产的敦煌玉液、敦煌酒、敦煌宴酒、敦煌醇等系列白酒,以酒色清亮,窖香浓郁、醇厚柔和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先后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美国国际名酒博览会金奖和甘肃省乡镇企业系统名牌产品等多种荣誉。敦煌人十分好客,来到敦煌,品一次敦煌酒或买上两瓶馈赠亲友,也不失为旅途中的一件美事。

      驴肉黄面

      驴肉黄面是 敦煌八大怪之四,敦煌顺张 驴肉黄面馆,在 文庙巷84号,2005年夏,著名华裔物理学家 李政道在敦煌旅游时,曾经来光临过 顺张黄面馆。敦煌最著名的驴肉黄面馆是达记驴肉黄面馆。

      敦煌顺张驴肉黄面馆

      敦煌臊子面 敦煌臊子面是一种传统手工麦面制品,作法是将面粉加水和匀,用面杖把面团擀薄,切成长条煮熟,加汤食之。面条细长而匀称,尤像韭叶,加之汤的味道鲜美,吃上一碗,使人顿消饥饿疲劳。臊子面关键在汤,汤的制作很讲究,先将臊子(猪 羊肉、萝卜、 洋芋等)在锅内适火炒好后加入水,再辅之豆腐,葱,蒜,香菜、 虾片、芝麻等佐料,然后将面挑人汤中,即成一碗难得的美食。用臊子面待客,是敦煌人最好的款待。

      敦煌黄面 黄面也是一种麦面制品,它细如龙须,长如金线,柔韧耐拉。煮熟后,调汤或加菜食用,香味溢口,别具风味。制作黄面的工艺极其讲究,操作也非常不易。拉面师傅时而要将面拉成长条,时而旋转拧成麻花状,将一团七八斤的面团拉成一把细如粉丝的面条。下锅煮熟的黄面色泽黄亮,乘热拌莱食之,吃起来开胃去腻,清热解烦,令您食欲大增,大饱口福。

      浆水面  敦煌八大怪之三,浆水面先要制作 浆水,把芹莱或箭杆白莱、 莲花莱投入面汤,加上浆水酵子,盛入缸内放在温暖处发酵三天,即可制成清酸可口的浆水。它含有多种有益的酶,能清暑解热,增进食欲,为夏令佳品。手工面条煮熟后,凉开水浸过 盛人碗内,加入浆水,浇上炝过的油葱花,撒上芫荽末,即成浆水面。三伏盛暑食之,不仅能解除疲劳,恢复体力,且对高血压、肠胃病有一定疗效。

      敦煌酿皮子 敦煌酿皮子有的晶莹黄亮,有的光洁如玉,拌上特殊的佐料后味酸辣,柔韧爽口,食用方便,是极为普遍的一种民间小吃、本地快餐。酿皮子是一种麦面制品,制作时先将优粉加水和匀,然后将面团置人清水中翻搅抓揉,使面料中的淀粉与蛋白质充分分离,剩下蛋白质,俗称 面筋。而溶解于水的面浆,便是加工酿皮子的原料了。在水滚沸后, 烙面浆舀人铁皮圆盘中涂匀,放人开水中煮几分钟,面汁为饼便成为酿皮子。然后将饼状的 酿皮切成细长条,放几片面筋,加一点 芥茉、 蒜汁、辣椒, 香油等便可食用。

      泡儿油糕 泡儿油糕是 敦煌宾馆根据民间传统方法创出的一种风味食品,因其色泽黄亮,表面膨松如轻纱,结有密密麻麻的珍珠小泡,故而得名,泡儿油糕是从唐代“见风俏”演变而来,最初流行在宫廷、宫邸的宴席上,由于制作厨师寥寥无几,街市上很难见到。制作时用大油和水烫面。在整个烫面、揉搓、包馅、炸制过程中,既要求油,水,面的比例合适,又要求 油温适宜和火候恰当。这样才能膨松起泡,形成表层脆酥似飞絮,内里香甜如糯糖的特色,吃起来酥松香甜,是中外游客首选的 风味食品。

      羊肉粉汤 羊肉粉汤是敦煌传统小吃。选用敦煌本地饲养的膘肥体壮羯羊,宰好洗净切成大块,然后清水下锅。待快熟时,打净血沫,放人少许精盐,肉熟后捞出,剃骨,后将剃骨回锅, 温火熬煮成汤。食用时,先将骨汤兑水,放人适量生姜。胡椒,花椒, 桂皮, 玉果,辣椒、精盐, 萝卜片。 大蒜等香料煮沸,再将熟肉切成薄片与切成块的凉粉盛人碗中,舀入沸汤,上面撒上香菜末、 韭菜和葱、辣椒末等。观之红黄绿白,香味扑鼻,食之香辣爽口,肥而不腻。有滋补、发热、祛寒之效。

      最佳旅游时间

      每年的5月至10月是敦煌旅游的最佳时间。敦煌深处内陆,受高山阻隔,远离潮湿的海洋气流,属极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9.3℃,7月平均气温24.7℃,一月9.3℃。全年干燥少雨,昼夜温差极大。每年春季这里还有 干热风和黑沙暴两大自然灾害,如果此时前往,应早作防备。

      淡季游敦煌

      淡季游敦煌最大的好处便是省钱。此时敦煌所有的景点( 阳关博物馆除外)门票价格减半,景点内的 娱乐项目还可以砍价,这在旺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不过淡季在敦煌购物是比较困难的,不仅地摊几乎绝迹,就连一些较大的门店也都闭门谢客。此外,部分景点专用线路(如去 莫高窟的绿皮公交)会停运,只能选择包车。如果是一人独行,则较难找到人拼车。 兰州爱华旅游公司敦煌办事处 专业承接淡旺季游敦煌地接业务,一人也成团,淡季来敦煌不妨找找爱华旅游啊。

      敦煌八大怪,好吃又奇怪

      第一怪: 香水梨要放黑卖(香水梨)

      第二怪: 驴肉黄面拽门外(驴肉黄面)

      第三怪: 浆水面条解暑快( 浆水面)

      第四怪:风干馍馍掰开晒(风干馍)

      第五怪:三九锁阳人参赛(锁阳)

      第六怪: 酒枣新鲜放不坏(酒枣)

      第七怪: 罗布麻茶人人爱(罗布麻茶)

      第八怪: 榆钱也是一道菜(榆钱)

      【注释】

      1.敦煌特产的 香水梨,味道酸甜相间,一般要采摘回来放到冬天,经过自然冷冻变黑再融化后剥皮食用,此时梨子已经变得酥软多汁,味道最佳;

      2.敦煌夏季炎热,许多新鲜食品不易存放,像风干馍、 葡萄干、杏干、瓜干等, 馒头掰开晒干起来快,不知道的人往往以为这是别人吃剩的半截儿;

      3.浆水面先要制作 浆水,把芹菜或箭杆白菜、莲花莱投入面汤,加上浆水酵子,盛入缸内放在温暖处发酵三天,即可制成清酸可口的浆水。它含有多种有益的酶,能清暑解热,增进食欲,为夏令佳品。

      4. 敦煌驴肉黄面,中华名小吃,制作过程中的拉面最显示 真功夫,三下五初二,师傅可以把一团面拉的细如丝线,在 驴肉黄面馆,一把拉面到最后关头,往往都从面板拉到了门口,引得食客驻足观看;

      5.敦煌的野生锁阳最佳 采收期最好是下过一场雪后的三九时节,此时的茫茫戈壁中,你只管寻找那些雪比较少或没有雪的地方,挖下去肯定有野生锁阳;

      6.敦煌人一般把鲜枣采摘,用高度白酒直接消毒清洁后密封在坛中存放,到了秋冬季节,随吃随取,风味独特,虽是酒腌制的,过多食用却不会有任何醉酒感觉;

      7.敦煌地处罗布泊东缘,属于 罗布麻的原产地之一,当地大量野生罗布麻,因其特殊清热泻火、预防感冒、增强免疫、 调节血压、软化血管、降低血脂、消咳止痰、消肿利尿、强心抗郁,安神助眠、平心止晕等药用保健功能和弱碱性茶改善人体酸性以及降脂减肥作用,而被敦煌众多人作为日常茶叶饮用, 敦煌罗布麻综合开发中心的 罗布麻茶口感最好,质量最佳;

      8.敦煌人家家户户有吃 榆钱的习惯,每到春天 榆树开花,敦煌人都会采择新鲜榆钱,淘洗干净, 拌面蒸熟,再辅以大油, 韭花炒食。每到此时,市场里的大油往往都会成为缺货。

      敦煌旅游

      1. 莫高窟 → 敦煌市博物馆 → 鸣沙山月牙泉 → 雷音寺

      2. 玉门关 → 雅丹地质公园

      旅游攻略

      住宿 敦煌饭店及其附近是交通最方便的下榻之所,飞天宾馆、艺术团招待所等也在附近。去 莫高窟和敦煌市火车站的绿皮公交就在敦煌饭店门口发车,向南走一个路口就是去 鸣沙山的3路车站牌。不过这里离沙洲夜市等消费场所稍远,走过去的话需要10来分钟,打车前往的话,只要起步价5元即可。

      购物 敦煌市内有名的购物场所有飞天商场、天马商场、供销商场、沙洲市场、南关综合市场、济芳斋等,大多集中在市中心反弹琵琶雕像的四周。尤其是位于阳关东路的沙洲市场,白天是百货市场,路两边摆满了出售服装、鞋帽以及日用品的小摊。

      娱乐

      娱乐活动 四月八庙会滑沙节

      敦煌“四月八庙会”是民间的传统节日。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当地居民,特别是佛教信徒为纪念释伽牟尼涅日,携老扶幼,成群结队,聚集在 莫高窟、 三危山、雷音寺烧香拜佛,朝圣祭祖。这一天,人们怀着虔诚的心理向佛祖诉说内心的痛苦和烦恼,寻求佛祖保佑,或祈福求财、或求消灾灭祸、或求子、或求官。当做完这一切,走出洞窟、寺庙时,人们如释重负,信心倍增。这一天整个窟区、寺庙人山人海,盛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