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泥岭
青泥岭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地理名称
3 文献记载
4 兵家必争之地
5 李白手植银杏树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青泥岭
海 拔:1746米
所属地区:甘肃省徽县
又 名:巾子山
地理名称
在甘肃省陇南市徽县和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青泥河乡境内 ,铁山是青泥山脉最高峰,海拔1746米,又名巾子山、泥公山,位于徽县东南20公里处。
在李白的诗《蜀道难》中被提到过因岭高雨频,道路泥泞而得名。诗人李白《蜀道难》诗中“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即叹此。
青泥岭图册
文献记载
《元丰九域志》载:兴州(略阳)有青泥岭,乃入蜀之路。
《郡国志》载:青泥岭,在兴州长举县西北接溪山东,即今通路,悬崖万仞,上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名青泥。可谓青泥岭是秦岭山岭中的名岭之最。
明代号称“河东三风”之一的王云风小姐,径行青泥,思想感情仍蹈李白、杜甫覆辙,在灵魂颤栗的阵痛中,吟出警示后人的诗行:“……入蜀大抵无坦途,此地令人毛骨寒。悬崖峭壁扼深谷,枯松怪石生其间。魂惊目眩人蚁附,手扪足缠成蹒跚。古寒白骨几千载,野翁指点嗟自叹……”(《过铁山》)。
武则天当上皇帝以后回利州(今广元)翻越青泥岭,身上长满痱子,奇痒难忍,在一位民间老人的指点下来到青泥岭旁侧的药水洞洗澡,顿觉不适全无,清爽无比。自此,“药水疗疾”便传为民间佳话。青泥岭的水也就成为圣水。
兵家必争之地
青泥岭的路,便是与山齐名,令旅行中人刻骨铭心。因为这是古蜀道险段之最。这条路,古称故道、又名陈仓道、青泥道、散关道、嘉陵道,但这都是后来的称谓。据专家研究:故道最早称为周道,是周人为其命名,见于周祁《散氏盘》铭文,“固道”就是汉代时人们所说的故道。故道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就已经成为关中与汉中盆地的通衢大道,实为蜀道之始。虽然,汉代有了褒斜道,但隋、唐、宋王朝一直把这条路作为入川的正驿官道。它连接金牛道和连云栈道,北起宝鸡陈仓驿,南越略阳接官亭镇内的飞仙岭,接入金牛道,青泥岭青泥驿居中南,都是故道之巅,沿途险象环生。青泥岭是战争之岭。这奇险的山岭,方圆几十平方公里,险道上百里,悬崖万仞,多云密雨,泥泞难行,然而正是这样一架山岭,历史上发生过无数征战,成为一个战略要岭,关系着敌对双方的成败。谁占据此岭,谁就拥有战争的胜利。据《 通荃 》记载,后梁开平年间(907年—910年)岐王李茂兵犯兴州,山南节度使唐道袭率众固守青泥岭,扼塞险要,李茂贞不能达,遂引众返还。后梁乾化元年(911)岐王使刘知俊击蜀兵,与王宗侃战于青泥岭,蜀兵败绩。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金兀术步骑10万破和尚原,进攻仙人关,自青泥岭凿崖开道,吴玠以万人坚守杀金坪,以当其冲。《通鉴长篇》记载:南宋绍定四年(1231)年,蒙古兵攻宋,南路自青泥岭开道出。水浒好汉九纹龙史进的原型史斌在兴州称帝后,率义军北上经青泥岭一路打杀直入关中。红军长征期间,二方面军贺炳炎一部自青泥河翻越青泥岭,冲破敌军层层封锁线北上支援甘肃成县战役,后到达甘肃会宁。
青泥岭是希望之岭。安史之乱的时候,唐玄宗李隆基领随从嫔妃南逃四川来到青泥岭。他那种在马嵬坡失去爱妃的杨玉环悲伤与无奈的心情还在煎熬着他,又行走这奇险苦难故道,一行人行走在青泥岭中,大雨滂沱道路泥泞,玄宗叫苦不迭,宫女太监哭号连天,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折磨,当他们连滚带爬挣扎上山巅,绝望喊天的时候,突然雨停云散,红日高照,玄宗一行相互望着,一个个像落汤鸡,顿时哈哈大笑,沮丧悲观全无,坐地歇息,沐浴阳光,享受美景,精神抖擞,希望重生,从此,人们就把这个岭又称作欢喜岭,并立碑以纪念之。历朝历代地方官员皆年年来此朝拜,希望获得宏运,常常践踏老百姓的庄稼,人们便偷偷地将石碑深埋于地下,以避免灾情。
李白手植银杏树
在岭脚下的济善寺更有一个美妙的传说,看,这两棵世人罕见的银杏树 ,高的是李白所栽矮的则为杜甫相隔54年后亲手所植。经过1300多年, 高的已长成参天古树,枝繁叶茂,奇枝怪丫 ,狂傲不羁,飘逸洒脱,象一柄利剑直刺青天。矮的长得朴实挺拔,尤显得老沉凝重。如今济善寺早荡然无存,已变成一所小学校,可这两棵银杏树伴着那个美丽的传说已流传千年,也将天长地久。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