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城
古城
古城一般就是指历史文化名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古城的代表有平遥古城、青州古城等。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历史名城
3 中国古城
4 世界古城
基本信息
中文名:古城
代表:平遥古城、青州古城
要求: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
出版日期:2011年5月1日
地位:一地历史文化的外在表现,是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
相关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审批城市:123个
解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语种:简体中文
别名: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名城
国务院已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共有112个,分别于1982年、1986年、1994年、2008年由国务院批准确立。
古城特点
古代曾经著名、但如今大规模古代居住建筑群已经消失的城市一般不称之为古城,而称作“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悠久,拥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但能够把古城完好保存的,仅有平遥古城、丽江古城、阆中古城等。许多“古城”一般仅有古城墙、护城河和城内部分古建筑,大规模古城风貌区已不存。国外也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城,如马六甲古城、会安古城等。
中国古城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1986年平遥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目前我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县城之一。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1、城内布局
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
平遥古城的南大街也称“明清街”,全长750米,宽5米。南大街自古以来就是平遥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也是晋商最主要的发源地和清朝中晚期全国的金融中心。南大街是古城的中轴线,大街以市楼为中心贯通南北。市楼南东侧脚下有水井一眼,相传“井内水色如金”,故又名“金井楼”,清朝时期被冠以平遥县十二景之一。
古城
明清街两旁店铺林立,古票号众多。明清时期,街道上车水马龙,这些车马来自全国各地,驮载着金钱,驮载着风险,驮载着骄傲,驮载着九州的风俗和方言,驮载出一个南来北往经济血脉的大流畅。旧时以该街为中心,被誉为“拉不完,添不满的平遥城”和“中国华尔滋街”。西大街,西起下西门(凤仪门)、东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东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著名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诞生于古城西大街,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
日升昌票号创建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 址占地2324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百年沧桑,业绩辉煌,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日升昌票号创立后,先后有介休、太谷、祁县相竞效仿。
东大街,东起下东门(亲翰门)、西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西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
北大街,北起北门(拱极门)、南通西大街中部。
八小街和七十二条蚰蜒巷,名称各有由来,有的得名于附近的建筑或醒目标志,例如衙门街等;有的得名于祠庙,例如文庙街、城隍庙街;有的得名于当地的大户,例如赵举人街;古城东北角有一座相对封闭的城中之城,类似于古代城市中的坊,附近的四条街道也就被命名为东壁景堡、中壁景堡、西壁景堡和堡外街;还有一些街巷则已经无法探究名称来历了,例如仁义街、甜水巷、豆芽街 、葫芦肚巷等。
平遥古城民居,为砖墙瓦顶的木结构四合院为主,布局严谨,左右对称,尊卑有序。大家族则修建二进、三进院落甚至更大的院群,院落之间多用装饰华丽的垂花门分隔。民居院内大多装饰精美,进门通常建有砖雕照壁,檐下梁枋有木雕雀替,柱础、门柱、石鼓多用石雕装饰。
平遥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为夯土城垣 。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筑,由原“九里十八步”扩为“ 十二里八分四厘”(6.4公里),变夯土城垣为砖石城墙。按照相传的“山水朝阳 ,龟前戏水,城之攸建,依此为胜”说法,取神龟“吉祥长寿”之意,筑为“龟城”。
瓮城
建在城门外小城 ,又叫月城 ,用以增强城池的防御能力。《武经总要前集·守城》记载:“其城外瓮城,或圆或方。视地形为之,高厚与城等,惟偏开一门,左右各随其便。”平遥古城的瓮城城门与大城门的朝向多数呈90°夹角(南门和下东门除外),即便敌军攻破了瓮城城门,还有主城门防御,由于翁城内地方狭窄不易于展开大规模兵力进攻,延缓了敌军的进攻速度,而城墙顶部的守军则可居高临下四面射击,给敌人以致命打击,正所谓关门打狗、瓮中捉鳖。
护城河
即围绕在城下的濠沟。远古人类为了防御外敌侵扰,在聚落四周掘堑挖濠,随之形成的带状高地,使人们受到修筑墙垣的启示。城濠的产生则可视为最初夯筑城垣时,就地取土的结果。濠内积水而成池,成河,成了难以逾越的一道防线,“惟城围民,惟池围城”,“池”是“城”的屏障,故常以“护城河”称。吊桥是横跨在护城濠上的木板桥,桥面向外的一端结有绳索,通过滑轮、绞盘可随时将桥面吊起,以断来路。
角台与角楼
角台是突出于城墙四角、与墙身联为一体的墩台。每个角台上建楼橹一座,名角楼。角楼之朝向与大墙呈135°角,楼的高度、体量介于城楼与敌楼之间 。战时,角楼内的守御者居高临下,视野广阔,可监控和痛击来自多种角度的进犯之敌。角台与角楼以其非同寻常的战略位置,在平遥城墙的历代维修工程中 ,每被列为重要项目。清道光 、咸丰间持续六年之久的大修中,索性把残破的“四隅敌楼”(即角楼)拆倒,重新修起了更高大的砖木结构二层楼阁。楼的平面呈方形,占地27平方米,正立面辟拱券门,内有砖阶可通往二层,二层四面开圆形瞭望窗,楼身为砖砌,置木楼板,楼顶歇山式,五脊六兽。传统的建筑艺术融进了军事堡垒之中。
马面与敌楼
“ 马面 ”是城墙中向外突出的附着墩台,因为它形体修长,如同马的脸面,故称。“马面”之设,既增强了墙体的牢固性,又在城池守卫战中得以消除战场的死角:一旦敌人兵临城下,相邻的马面上的守夫可组织成交叉射击网,让来犯者左右受敌而一败涂地。平遥城墙每隔60米-100米即有马面一个,马面上筑有瞭望敌情的楼橹,称“敌楼”。
墙体与关城
平遥城墙的平面布局呈方形,坐北向南,偏东15°。城之所以追求“方正”,如果不是在解释古人“天圆地方,道在中央”之说,便是出自科学的建筑构思:除了圆形之外,最短的周边能围合成最大面积的只有方形。城之朝向,固然面南为尊,但县城不比皇城,故因地制宜取朝东15°偏向,正好顺应着常年的主导风向,每日沐浴着充裕的阳光。城池前有中都河水,远方是麓台山和超山,迎山接水,生机盎然。平遥城墙周长6162.68米(与明初“周围十二里八分四厘”吻合),
城门与城墙
平遥城有古城门六道,东西各二。鸟瞰平遥古城,形同一只欲行未动的乌龟,“龟”头南尾北,东西四门比拟为龟之四足,民间故有“龟城”之说
平遥城南高北低,四方开门,民间以朝向和地势相区别,将六道城门分别叫南门、北门、上东门、上西门、下东门、下西门。
城墙是战争中用于防守的墙垣,城门则是防线上的弱点,为了加强防卫,在随墙而辟的城门之外,再筑起一道重门,用以构成里门之外的又一道防线,里外门之间的围合空间犹如大城外的一座小城,“小城”即谓之“瓮城”。战时,瓮城为守城将士提供了同敌人迂回的绝好条件,风水家则借瓮城以"避煞",而十分现实的是瓮城足以遮避来自郊外的风尘。
城楼
指城墙上的门楼,是“城”的标志,其雄伟壮丽的外观显示着城池的威严和民族的风采。平遥的城楼,明代已有之,清康熙年间重修。南、北二门的城楼为三重檐二层七檩歇山回廊式,东西四门的城楼为重檐二层七檩歇山回廊式。在古代或近代的战争中,砖木结构的城楼是瞭望所,是守城将领的指挥部,又是极其重要的射击据点。到了现代的守卫战中,其功能不足以为然了。
镇国寺
镇国寺位于平遥县城东北12公里的郝洞村,原名京城寺,明嘉靖十九年改为镇国寺。它始建于五代北汉时期,距同蒲铁路洪善车站仅1公里。
寺院分为前后两部分,从南到北依次有天王殿、万佛殿、三佛楼等。万佛殿是前院的主要建筑,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该殿规模虽然不大,但造型雄伟,气势非凡。殿内共有彩塑14尊,殿内佛坛正中供有释迦牟尼像,迦叶、阿难两大弟子侍立左右,佛祖造型高大、面相端庄,具有浓厚的中唐风格。三佛楼是后院的主要建筑,因殿内供奉法自佛、报自佛、应自佛三尊主佛而得名,此殿内最有名的就是周围墙壁上的明代壁画,以佛祖释迦牟尼的一生为主要内容,构图完整、流畅,是明代壁画中的珍品。
双林寺
古城的第三宝是位于城西南的双林寺。该寺修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
寺内10余座大殿内保存有元代至明代(公元13~17世纪)的彩塑造像2000余尊,被人们誉为“彩塑艺术的宝库”
西安古城
世界历史名城,华夏精神故乡,中国第一古都—西安。
西安大雁塔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
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由周文王营建,建成于公元前12世纪,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中国历史上的四个最鼎盛的朝代周、秦、汉、唐均建都西安。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发现,将中国城市历史推进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同时确定了西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城市。
广府古城
广府古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东北约20公里,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兴建于元明清时期的古城墙保存完好,世界各地自发游客众多,网上称其为被遗忘的神秘古城,广府古城这个名字开始流传。
广府古城战国时期赵国毛遂封地。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窦建德在此建都,立夏国。明清朝这里成为直隶省广50年前城门的铁皮门,现在仍保存基本完好。平府。
这里还是杨式、武式太极拳的发祥地。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的故居保存完好。杨式太极舒展大方,武式太极小巧紧凑,两种拳式均以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见长,被称为“活的雕塑,流动的音乐,体育运动的阳春白雪”。杨式、武式太极拳影响广泛,其弟子遍及海内外。永年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太极拳之乡”。曾连续举办了八届国际太极拳交流活动。
世界夏令营基地之一。永年县是继北京、宁波之后,中国第三个杨露禅故居被授为世界夏令营基地的地方。因此,夏季是最佳旅游时间。
广府古城(亦称永年城),位于河北省永年县东南部,距县城临洺关25公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为永年县县城(1958年县政府迁往临洺关),因历史上曾为广平府治所,故称广府。
杨露禅故居杨式、武式太极拳影响广泛。每届都有千余名太极拳爱好者和许多太极拳门派前来进行比赛交流,是旅游观光的热点。
永年广府老城有四万六千多亩洼淀,“九里十三步”的永年古城就坐落在洼淀的中央。水圆城方、万亩苇塘,是中国北方少有的江南式小城。然而永年古城闻名于世,绝不仅仅因为它稻引千畦、荷香十里,也不仅仅因为它的九里十三步,四门四城楼,更多的是因为它和太极拳的渊广府古城墙源。
广府古城除了太极拳大会,永年洼淀的开发也是吸引游客的新亮点。永年洼淀被认为是继白洋淀、衡水湖之后的华北第三大洼淀。永年洼淀的面积达4.6万亩,洼淀陆面平均海拔41米,长年积水,处于湿地状态。这里浅植稻苇,深种荷藕,不仅鱼虾丰富而且野生鸟类繁多,呈现出“芦苇茂盛、鱼虾共生,碧水风荷、雁戏鸟鸣”的南国水乡景象,被誉为“北国小江南”。以太极拳为中心的永年文化旅游综合开发已初具规模。
安阳古城
1、基本简介
彰德府城,也称安阳古城。安阳历史悠久,第一个城当是商代河亶甲居相之都城,然后是盘庚迁殷之殷都城。自从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奉拔魏宁新中(今安阳城东20多公里的安阳汤阴县故城一带),更名为安阳,前236年秦将王翦等又克安阳,始建安阳城。398年,在今安阳城西南烧盆窑村一带,建安阳城。580年杨坚焚邺城,将邺官府和所有居民全迁安阳城,安阳城于是称邺,为相州。此后安阳城代替邺城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新邺城。
2、历史沿革
秦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秦将王翦等又克安阳,始建安阳城。
北魏天兴元年(398年),在今安阳城西南烧盆窑村一带,建安阳城。
东魏天平初年(公元534年),把安阳县划入邺县,自此安阳县并入邺县直到590年(重置安阳县)共56年时间。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隋公兼丞相杨坚镇压了对自己不服的相州(今安阳)总管尉迟迥,为了防止河北反杨势力死灰复燃,遂下令火焚邺城,相州、魏郡和邺县及所有居民一并南迁至安阳城。从此安阳城代替邺城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新邺城。
因邺县、魏郡、相州长期治邺城,在人们的心目中便形成了一种习惯认识,即它们的治所就叫邺城,又因古邺城已不复存在,特别是邺县移治安阳后,安阳城自然就成了新的邺城。隋唐以后的邺、邺城、邺下、邺中都是指的安阳城,如李白《邺中赠王大》中的“邺中”及杜甫《石壕吏》诗中“三男邺城戍”等。
宋景德三年(1006年),增筑安阳城(包括今安阳城和北魏天兴元年之安阳城)周长19里。金代将安阳改为彰德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将安阳城改筑为彰德府城。
明彰德府城,呈方形,周长9里113步,裁得原宋安阳城之半。墙高2.5丈,厚2丈,外砖内土。有四门:东曰“永和”,西曰“大定”,南曰“镇远”,北曰“拱辰”,门上各建有楼,又建4个角楼,40个敌楼, 63个警铺。城外周围有护城河,阔10丈,水深2丈。城中央建雄伟壮观的三重檐鼓楼,北大街中段建钟楼。城内街道90多条,主街道为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东西大街,全长1 6 5 7米,南北大街,全长1 5 4 8米。大街小巷,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有9府1 8巷7 2胡同之说。
所谓九府,即六府、平府、西府、老府、林府、铁拐府、娘娘府、洛阳府和学儒府。十八巷,即乔家巷、小颜巷、丁家巷、唐子巷、纪家巷、竹杆巷、仁义巷、裴家巷、西钟楼巷、东钟楼巷、西冠带巷、东冠带巷、豆腐巷、卜府巷、三义巷、、鹅脖巷、夹巷和香巷。以南北大街为界,九府十八巷形成了“东府西巷”的分布排列格局。府大部分在南北大街以东,巷大部分在南北大街以西。至于七十二胡同,无有详细史料记载可考,可能是城内所有街道之总合,取一吉利数字而已。
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重修。清代康熙十六年 (1677年)、康熙五十二年(17l3年)、雍正七年 (1729年),又重修三次。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增建“新安门”,即后称的小西门。古城内的楼、阁、庙、塔布置恰当,组成了城市的空间轮廓,文峰塔、高阁寺、鼓楼、钟楼、府城隍庙等高大古建筑点缀着古城的立体景观。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为古商业街,沿街多为中国传统式的民宅四合院,特别是仓巷街和东大街路北有多处九门相照四合院,还有双层楼四合院,使彰德古城形成了中国传统式的古朴典雅的老城风貌。
建国前,鼓楼、钟楼被毁。建国后,城墙和城门都被拆,但古城内的街道和民宅建筑基本完好,城内名胜古迹甚多,护城河和城内多处蓄水坑池尚存。西南城角保护完好,辟为三角湖公园。沿护城河外辟为环城公园,成为游览和休闲散步之地。
台儿庄古城
运河古城坐落于枣庄市辖区台儿庄区,既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历史的丰碑,也是运河文化的承载体,至今仍保留有不少的遗存,被世界旅游组织誉为“活着的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重建台儿庄古城,是几代台儿庄人民的梦想,古河道,古码头,一座可以舟楫摇曳、遍游全城的东方水城,中国第一座二战纪念城市,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将成为世界上继华沙、庞贝、丽江之后,第四座重建的古城,世界第三座二战城市,全国唯一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已经成为煤城枣庄的新城市名片。国家AAAAA级景区。
台儿庄古城,占地2平方公里, 11个功能分区、8大景区和29个景点。八种建筑风格融为一体,七十二座庙宇汇于一城,南北交融、中西合璧,是运河文化的活化石;拥有京杭运河仅存的最后3公里古运河,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活着的运河”,是京杭运河最后一段活着的运河;在景区运营管理上,叫响“天下第一庄”著名品牌,打造精品旅游品质,按照国家AAAAA级景区标准进行运营管理,在经营体制、商业特色、管理服务上,达到国内外一流水平。把台儿庄古城打造成为集“运河文化”和“大战文化”为一城,融“齐鲁豪情”和“江南韵致”为一域,极具人文魅力的旅游目的地,成为沿运独有、世界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区,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一块瑰宝。历史上的台儿庄是一座商旅所萃、居民饶给的运河名城,它形成于汉,发展于元,繁盛于明清,据《峄县志》记载:“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被乾隆皇帝称为‘天下第一庄’”,呈现出“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但是这座美丽的古城却毁于1938年台儿庄大战的炮火。 一九三八年春发生的台儿庄大战,使这座古城化为废墟。台儿庄大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中央日报》头版头条曾宣布要重建台儿庄古城,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成了镜花水月。新中国建立后,台儿庄古城区一直是兰陵县和台儿庄区政权所在地,党和人民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改山治水、战天斗地的运河治理、农田改造等社会主义建设中去,直到改革开放时期,台儿庄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改变,城市建设逐步向西部新区发展转移,旧城的老居民区依然保持着古朴自然的陈旧落后面貌,顺河社区居委会3000名尚未完全脱离土地的农民,依旧居住在环境恶劣的棚户区。开发重建台儿庄古城,成了台儿庄几代人民的梦想.2008年4月8日,在纪念台儿庄大战胜利七十周年的活动上,枣庄市正式宣布,启动台儿庄古城重建工作,着力把台儿庄古城打造成为中国第一座二战纪念城市,打造成为沿运独有、国内乃至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2010年5月1日正式开城,5月4日台湾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来台儿庄古城为泰兴楼奠基。
台儿庄古城景区:台儿庄古城以台儿庄大运河为文化轴线,设计重建了八大景区,分别是关帝庙景区、西门安澜景区、纤夫村景区、运河街市景区、板桥花门楼景区、水街商市景区、清真寺九龙口景区和台儿庄湿地公园。台儿庄古城的运河古城八景“九水汇川、台城旧志、土村绿荫、庙汪浮玉、柳岸卧虹、古柏望月、运河街市、杰阁凌波”分别与八大景区相对应,规划建设了参将署、步云廊桥、三恪堂、谢裕大茶行、翠屏学馆、泰山行宫、兰亭书寓等29个景点。台儿庄古城将北方大院、鲁南民居、徽派建筑、水乡建筑、闽南建筑、欧式建筑、宗教建筑、客家建筑八大建筑风格有机结合,建设以徽派建筑风格为主的大衙门街,以欧式建筑为主的丁字街,以水乡建筑为主的水街、水巷,以晋商民居为主的关帝庙景区。
台儿庄古城景点:1、台儿庄古城的窗口“古城西门”;2、仁者爱山智者乐水的“五行码头”;3、平步青云的“步云廊桥”;4、古城唯一的水门“安澜门”;5、台儿庄古城奇观“双桥映月”;6、俗称大衙门的“参将署”;7、纪念古城重建的“重建展馆”8、水路通行的“牌坊”;9、徽派建筑“久和客栈”;10、晋派建筑“扶风堂”;11、清代的邮政局“台庄驿”;12、陈万祥的商号“三恪堂”;13、与翠屏山相望的“翠屏学馆”;14、鲁南建筑风格的“日升昌记”;15、马可波罗驿馆“天水堂”;16、京派建筑“文汇酒楼”;17、天下第一壶“谢裕大茶行”;18、九五至尊的“至尊桥”;19、运河非物质文化博览园“船形街”;20、闽派宗教建筑“天后宫”;21、山东第一闸的“闸官署”;22、乾隆御赐饭店“彭启饭店”;23、天上人间“兰婷书寓”;24、运河酒文化馆“道升酒坊”;25、郁家私人码头“郁家码头”;26、中兴公司的欧式建筑“中国银行展览馆”;27、乾隆的卧龙阁“台庄公馆”;28、台儿庄药学家王仲芳先生的“保寿堂”;29、运河船民宴“会宾楼”;30、胡家大院“晋元号”;31、台儿庄最大的庙宇“关帝庙”;32、世界唯一的二战纪念公园“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
古城名人
贺敬之于1924年11月5日出生在今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镇贺窑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台湾童话作家郁化清1948年10月16日,郁化清带着简单的行装,也带着父老的牵挂,离开了家乡。没想到这一别竟然相隔45年。走时,他只是一个16岁的少年,再回来时,已是近乡情怯、白发苍苍了!
李宜俊,1932~129月生,台儿庄区涧头集镇后洪庙村人。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就从洪庙村村后流过。
黄帝,五帝之一,又称轩皇 传说黄帝晚年采首山(今台儿庄黄炉山)铜,铸鼎于荆山(今台儿庄京山)下。
荆州古城
荆州古城,又称江陵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历史上“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等脍炙人口的荆州古城三国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荆州古城地处连东西贯南北的交通要塞,历来均为兵家必争之地,荆州城屡毁屡建,现在的荆州古城最后一次修建是在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依原址而建,保存至今,是“中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
荆州古城总面积4.6平方公里,分为三层,最外层为水城、中间是砖城,里面是土城,水城(护城河)全长10500米,宽30米,水深4米,西通太湖,东连长湖,与古运河相连;城墙四周原有东门(迎宾门)、小东门(公安门、水门)、北门(拱极门)、小北门(远安门)、西门(安澜门)、南门(南纪门)6座城门,除小东门外,其它五座城门都由两道门组成,有瓮城,建国后,又新开3座城门,分别是新东门、新南门、新北门,均无瓮城,原来6座城门上都有城门楼,分别是宾阳楼、望江楼、九阳楼、曲江楼、朝宗楼、景龙楼等,其中以曲江楼和景龙楼最为出名。
荆州古城不仅三国遗迹遍布,而且文化底蕴丰厚,历史、神话传说众多,尤其是《三国演义》故事的广泛流传,使得荆州古城名扬四海,享誉海外,是三国旅游线上的著名景点。
大理古城
大理简介
大理历史深远,素有“文献名邦”美名。大理古城位于风光绮丽的苍山之麓,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是中国二十四个历史大理古城文化名城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面临洱海,背靠苍山,至今仍保持着纵横交错、棋盘格局式的街道和雄伟壮观的南北城楼,城楼上“文献名邦”四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最初东西南北各有城门,上有城楼,后毁。城内民居石墙青瓦、门窗雕龙画凤,显得古雅质朴。城西北的崇圣寺三塔和城西南的弘圣一塔,巷山脚下的无世祖平云南碑和一年一度的三月街,更使古城显得别有一番情趣。
大理还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多彩的民俗风情,“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特色,都为人们探寻南诏古国打开了一叶窥秘之窗。
影视相关
初识大理,大抵源于两处:金庸小说中段皇爷的“一指神功”点出了南诏古国的清远神秘,引人掩卷遐思;上世纪六十年代电影《五朵金花》一曲“蝴蝶泉边来相会”,更将大理风光唱遍大江南北。
流水绕街巷 四季花常开
在州府大理市,还给我们繁盛喧闹的感觉,而到了大理城,却是古朴而幽静了。大理城的城区道路至今保持着明清以来的棋盘式方格网结构,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大理城的古朴和别致。
清冽的泉水从苍山流进城里,穿街绕巷,经过一家家门前。养花种树,已成为大理人的传统和习俗,他们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大小不等的花园,名贵的大理山茶花、杜鹃花,各种红花绿叶伸出墙外,连成一条条花巷,弥漫了全城。初到古城,穿梭于大街小巷,叮咚水声不绝于耳,如奏三弦。“家家流 巍山古城(15张)水声,户户养花忙”果然名不虚传。
三方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
大理古城北23公里的周城是一个村落,全村居住着1500余户白族居民,是大理最大的白族村镇。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典型的以“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封闭式庭院形式构建的白族民居。有独成一院,有一进数院,平面呈方形。造型为青瓦人字大屋顶,二层、重檐;主房东向或南向,三间或五间,土木砖石结构,木屋架用榫卯组合,一院或数院连接成一个整体,外墙面多为上白(石灰),下灰(细泥)粉刷。
白族民居特别重视照壁、门窗花枋、山墙、门楼的装饰。照壁是一主两厢三主庭院的必要建筑,多为一高两低的挑檐飞角青瓦盖顶的墙体;居主房正前,连接两厢山墙,使三方形成封闭庭院。照壁正中以石灰粉刷,书以四眼题字,或嵌大理石屏;四周镶勾出扇面、长方、圆形等图案,中以水磨或粉彩绘画。门窗特别是主房堂屋的格子门,多为云木、红椿、楸木、云山等名贵木材,雕上金鸡富贵、喜上眉梢、麒麟呈祥等吉祥图案。大门座选用海东青山石精凿成芝麻花点,砌出棱角分明的基座,上架结构严谨、雕刻精细、斗拱出挑、飞檐翘角的木制门楼。
点苍山有灵 独生天竺石
大理石头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广泛采用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大理民间有“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的俗语,指的就是建房取材的特点。石头不仅用在打基础、砌墙壁,也用于门窗头的横梁。这种用材的特征沿袭的是南诏时期的建筑方式。据记载,南诏的民居建筑就是“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
滇西高原,群山间悠然升起的一列山屏,白峰幽峡,梦一般悬浮在流云高湖之上。这便是大理的苍山。
苍山有灵,生于此山的石头,或玉润明洁,或苍翠晶莹,或含云纳雾,或陷峰藏泉,似乎天地独钟这片山水,把大千世界万般情景,都凝结在大理石中,幻为永恒。
大理石石质细腻,既可用作建材,也可用于雕刻。经过打磨,光滑如脂,显露出奇美花纹,因而是一种上等的建筑、装饰、雕刻材料。自古以来一直被作为建盖宫殿、庙宇、御苑、花园的必备品。今天的北京故宫和十三陵,还可看到大量的大理石。我们发现,大理石也被本地人们广泛用作民房的柱只:“台阶等基石”就是体现。大理、剑川一带,盛产嵌镶大理石的云木雕花家具,就是因大理石具有解暑散热特性而制作的。用大理石车制的高脚酒杯、花瓶、笔筒、砚台、茶叶缸、烟灰缸、装饰屏风、挂幅等工艺品,就更不在话下了。
大理与风花雪月
大理自古以风、花、雪、月著称——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是大理著名的四景。
下关风:每年春、冬两季是下关的风季,一年之中平均有35天以上的大风,最大风速达10级。由于下关地势特殊,风产生一种窜上而复下跌的自然奇怪景象。风口在天生桥峡谷口,它是洱海水出口处,又叫西洱河,河口有座黑龙桥,把下关(即大理市)分为关内关外,桥北为关内,桥南为关外。这里两山(点苍山、哀牢山)窄仄,中间形成槽形。关外是凤仪坝子,吹南风时候居多,而苍山是一座高大的屏障,挡住西南吹来的季风。风从南方来,灌入山槽,到槽口外,风势便由下而窜上,产生奇异的自然景象:如人朝北走,风迎面吹来,揭行人头上帽子,理应落在身后,却反而落在人的面前。
大理历史溯源
大理城,又名叶榆城、紫城。早在3000多年前,洱海周围就已生活着白族先民。秦汉之际,通过蜀(四川)身毒(印度)古道,洱海地区与内地发生经济和文化交流。
现今的大理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历史上滇西商业贸易交流的中心。大理城背靠苍山中和峰,面迎洱海,方圆6公里,城墙高8米,厚7米,墙体内部用土石,外表用特制的城砖修砌,十分坚固。城设有四门,城上建有敌楼群、垛口,城外有护城河。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是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镇,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位于丽江坝中部,是一个以纳西族居民为主的古老城镇。它以其古朴的艺术风格和科学的布局艺术闻名于世。
古城位于县境的中部,海拔2400余米。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丽江古城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丽江古城始建于南宋,曾是滇西最著名的商贸中心之一,是历史上茶马古道上的重要枢纽,也曾是滇西北的政治、经济重镇。明朝称大研厢,清朝称大研里,民国以后改称大研镇。
古城街市路面用丽江出产的五花石铺砌,雨季不泥、旱季无尘。清澈的玉泉水从城头分成三岔穿街过巷,城内有建于明清时期的大小石拱桥、石板桥300多座,还有不少是排放。整个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大街小巷排列有序,向四方发展。民居全市土木结构的瓦房,古色古香。
丽江古城,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凤凰古城
凤凰简介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西南部边缘,地处武陵山脉南部,云贵高原东侧,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西邻贵州省松桃县和铜仁市,东与本省凤凰古城相连,北与凤凰县和吉首市接壤,东南与麻阳县为邻。总面积1759平方公里,东西最宽50公里,南北最长66公里。全境划为9个镇22个乡,344个行政村。2004年底全县总人口37.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21万人。少数民族27.6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4.02%,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县。
凤凰古城凤凰历史悠久。地处湘黔要道,交通发达。钟灵毓秀,自然资源丰富。县境内水能蕴藏量3.64万千瓦,有大小溪河156条,总长709公里,最大的河流沱江长96.9公里,流域面积为732.4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1.89立方米/秒,自然落差533米。县内有长潭岗中型水电站1座,装机容量1.2万千瓦,有中小型水库92座。矿藏资源丰富。到目前为止,已探明可供开采的有天然金刚石、汞、铅锌、水泥灰岩、无烟煤、石煤、大理石、硅石、锑等35种矿藏,其中汞的储量居全国第四位,铅锌储量居全省第二位。县城内盛产江竹豆、玉米、茶叶、油桐茶、生漆、椪柑、板栗、猕猴桃、黄柏、杜仲、红晒烟以及系列山野。境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有国家级地质公园,以岩溶峡谷、峰林、溶洞、瀑布构造形成的综合地质遗迹景观。有“湘西边墙”——中国南方长城。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四处,即建于唐代垂拱年间的黄丝桥古城、华夏第二洞奇梁洞、飞檐斗拱的古建筑朝阳宫、沈从文故居。自然保护区2处,即国家级的南华山森林公园、省级的两头羊自然保护区。县城建设古朴典雅,北门、东门城楼,沱江河畔的吊脚楼别具一格,还有那飞檐斗角的万寿宫、大成殿、天王庙、遐昌阁、万名塔,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素有“中国最美的小城”之誉和“画乡”之称。
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即明清时期归德府城,现存地上古城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商丘古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外圆内方,呈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有商丘作为华夏之邦商业、商品、商文化发源地之隐喻。商丘古城下,同时叠压着春秋时期的宋国都城、汉梁国都城和秦隋唐时期的睢阳城、宋代应天府南京城等6座都城、古城。商丘古城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上城的大型古城遗址。
商丘古文化旅游区,位于睢阳区境内,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4A级旅游景区。旅游区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商丘古城为主体,以商文化、火文化为两翼,主要包括古城文化景区、南湖休闲度假区、应天书院、壮悔堂、商祖祠、燧皇陵五个景区和数十个文化旅游景观,生动地展示了商丘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商丘古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之一,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商丘古城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按照古代风水理论修建,全城外圆内方,形如古铜钱;内城城墙耸立,蔚为壮观,护城河绕城一周,水面宽阔,从空中看,古城仿佛是建在水中一样,这种内城、城湖、城郭三位一体、保存完好的古城,在国内独一无二,堪称中国古城池的典范之作。
2011年11月30日,举行了商丘古城重建50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在“美景中国·中国最美潜力景区排行榜”官网评选中,商丘古城位居“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古城排行榜”第一名。
商丘古城主要景区:北城门楼、南城门楼、永乐园、南湖公园、应天书院、张巡祠、八关斋、侯方域故居、归德府文庙、穆氏四合院、壮悔堂、文雅台、微子祠、青陵台、三陵台、燧皇陵、阏伯台、宋国故城、华商文化广场、中国商文化博物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隋唐大运河商丘码头遗址等。
昭化古城
昭化,古称葭萌。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和2244年连续建县史,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迄今为止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一座三国古城。古城景区面积20平方千米,总人口1.7万人,199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古城风貌依旧,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县治地之一,素有“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之称。古城位于白龙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汇处,其嘉陵江水在此洄澜,水系昭化古城宛成,太极天成,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极”自然奇观之美誉。古城四面环山,三面临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古遗址、遗迹众多,民风古朴典雅,是广大游客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学者考古研究的理想之地。
昭化以城为关,曰葭萌关。宋太祖于公元972年取“昭示帝德,化育人心”之意始称昭化。俗语“到了昭化,不想爹妈!”
昭花古城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境内,地处川北嘉陵江畔,是剑门蜀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素有“蜀道三国重镇、山水太极奇观”之美誉,史称“全蜀咽喉,川北锁钥。”
这里有大山大水大文化,尤以三国文化为最。昭化是蜀汉政权的发祥地,蜀汉“丞相”的开府地,蜀魏征战的咽喉地,蜀先主刘备进驻葭萌创建西取益州的大本营,张飞挑灯战马超,蜀大将军录尚书事费祎开府治事,姜维兵困牛头山……昭化上演了一出出三国历史舞台上精彩纷呈、气吞山河的故事。
阆中古城
阆中简介
阆中,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誉,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历史给予了阆中丰厚的馈赠,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和近200多处名胜古迹,至今闪烁着夺目的光彩。阆中被誉为四川最大的“风水古城”,是全国现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保护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古民民街院、寺院楼阁、摩岩石刻构成了阆中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气势辉宏的张飞庙、张飞墓冢以及蜀汉遗址文物,更是三国旅游热线重要的组成部分。
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地势西南低东北高,市区平均海拔328-888米,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亦有部分丘陵平坝地形。境内流长59.4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1%。阆中古城阆中历史悠久,战国时为巴国国都。公元前314年,置阆中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历代王朝都在这里设置郡、州、府、道、治所。汉唐时期,阆中是中国古代天文研究中心,著名天文学字落下闳创制了《太初历》和世界第一台浑天仪;蜀汉史将张飞镇守阆中七年之久;明、清时期,阆中一度成为四川临时省会达10余年。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阆中一直是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1985年国务院公布阆中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撤县建市,为四川省直辖市;1992年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市,2004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歙县古城
歙县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徽州古城2014年11月21日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歙县是古代为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发源地,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
歙县历史悠久,秦代即置歙县,自隋至近代,歙县作为徽州首县,就一直是徽州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徽州是一处真正堪称“物华天宝,地杰人灵”的地方。这里的传统文化——徽州文化,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包含建筑、雕刻、绘画、篆刻、盆景、编织、书版、理学、医学等多种表现形式而著称于世。现歙县县城徽城镇就是原来的徽州城。有两山横亘城中,将古城一分为二:东为古歙县附郭城,被群山环抱,状似半月;西为古徽州府城,面对练江,地势开阔。城郭为明代所建,现如今仅存数座门楼和部分城墙。城内外各镇乡村均遍布有大量历史街巷和古代建筑,其中民居、祠堂、牌坊被称作为徽州建筑三绝。徽州的民居选址注重风水,布置遵从阴阳五行学说,装饰精美且富有文化气息,以位于城西的潜口和呈坎民居最具代表性。徽州的祠堂和牌坊也各具特色,最著名的有棠樾石牌坊群、许国石坊、罗东舒祠等,均属国家级文物。
据唐《元和郡县志》记载,东汉末年,乌聊山有毛甘故城。宋《太平寰宇记》有“毛甘领万人屯乌聊,孙权遣贺齐平之,时歙县已治此”的记载。汉末至隋.未见有变更县治驻地的记载。隋末义宁中汪华起兵保境,将郡治自休宁县万岁山迁此.并在毛甘城故址筑郡城。此后,至清末的近1300年中,一直为郡、州、路、府城,而县治则附郭无城将近1000年,直至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知县史桂芳倡筑县城,至三十九年建成。县治始不再附郭。
据下冯塘、新州等地出土石器证实,旧石器时代,本县境内已有人类活动。春秋,属吴。战国,初属越,后属楚。秦置歙县,先属会稽郡,后属鄣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属楚国;六年,属荆国;十二年,属吴国。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属江都国。元狩二年(前121),鄣郡改为丹阳郡,本县仍属之。建安十三年(208)孙权遣贺齐取黟、歙,并置新都郡。三国,属吴新都郡。晋太康元年(280),改新都郡为新安郡,本县仍属之。梁承圣二年(553),划出新安郡所辖歙、黟、海宁三县,置新宁郡。陈天嘉三年(562),撤销新宁郡,仍属新安郡。隋开皇九年(589),井入海宁县(今休宁、屯溪);十一年,复置歙县并置歙州以辖。大业三年(607),改歙州为新安郡。义宁(617—618)中,汪华迁郡治于本县乌聊山。直至清末,郡、州、路、府治一直未变。唐武德四年(621),复改新安郡为歙州;天宝元年(742),歙州又改为新安郡;乾龙元年(758),新安郡仍改为歙州,本县隶属不变。宋宣和三年(1121),歙州改称徽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称徽州路。至正十七年(1357),改称兴安府;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改兴安府为徽州府,直至清末。本县隶属一直未变。民国元年(1912),废府留县,直属安徽省;3年6月,属芜湖道;17年8月,废道, 直属安徽省;21年10月,属安徽第十行政督察区;29年3月,属皖南行署;同年8月,属皖南行署第七行政督察区;抗战胜利后,皖南行署撤销,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1949年4月28日,本县解放,属皖南区人民行政公署;同年5月13日,属徽州专区;1956年3月,属芜湖专区;1961年4月,属徽州专区;1974年以来,属徽州地区。
石家河古城
湖北最大的史前古城-石家河古城
中国已经发现了60多个史前古城,面积一般为10万至20万平方米,其中大型古城仅有三个,由小到大依次为湖北天门石家河古城(面积约120万平方米,距今4600-4000年左右),山西襄汾陶寺古城(面积约280万平方米。距今约为4600年至4000年左右。因西城墙不存在了面积尚有争议)。浙江余杭的良渚古城(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距今5300-4000年)。
有关中国古代“城”的出现,古文献中就有一些零散的记载。如《轩辕本纪》云:“黄帝筑城邑,造五城”;《礼记·祭法篇》正义引《世本》曰:“鲧作城郭”等。而对于城的解释,则为城本义为城墙,后引申出城池、城市等概念。垣,原指矮墙,也泛指墙。城垣,就是围绕城池的墙垣,广义还包括城门、城楼、角楼、马面和瓮城等。通常和护城河一起,构成严密的防线。体现在城的出现,源于原始社会末期战争的需要,由最初的防御性土墙壕沟等发展而来。而湖北目前发现最大的城址为天门石家河古城。
石家河古城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距天门市城区约16公里。是迄今为止湖北发现分布面石家河古城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它发现于1957年,年代为距今4000~5000年。遗址群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由三房湾、谭家岭等数十处遗址构成。城址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900余米,城墙高3~8米,墙底宽30~50米。城外侧有护城河,宽60~100米,深4~6米。城的中心部分是谭家岭遗址,是居住区。西北部的邓家湾发现许多塔形陶器,估计是宗教用品。有几处用大陶缸相套排列成弧形,其中有的陶缸上刻有刻划符号,估计与宗教活动有关,包括猪、狗、牛、羊、鸡、猴、象、长尾鸟、龟、鱼等陶塑,还有成百件人抱鱼像,显然是一处宗教活动中心。西南部的三房湾遗址发现大量的红陶杯,达数十万件之多。该遗址群的文化遗存从相当于大溪文化阶段开始,经屈家岭文化至石家河文化,形成了一个基本连续的发展序列。
石家河古城遗址群中心区还有一座中国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构筑于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古城和一座保存完整的西周城址。其中遗址群的中心为一座由城墙、城壕和外围台岗构成的古城。古城南北长1100—1200米,东西宽近千米,城址面积达120万平方米,若以城外环壕所围面积计算,则已达180余万平方米。城墙为夯筑(即在地面上平铺夯实而成,墙体坡度仅25度左右),城墙外有围壕,东有河,西、南有围沟,防御性能较好。出土物中以大量陶器、陶塑工艺品和小型玉器最具特色。此外,在遗址中还发现有铜块等,证明石家河文化已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它的发现为探索长江中游文明的起源找到了重要的突破口。1956年11月15日,石家河遗址由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世界古城
当今世界有许多充满活力的大都市,例如东京、芝加哥、纽约和迪拜,但早在几千年前,这个世界上就出现了伟大的城市和伟大的文明了,有些是建立在宗教信仰之上,有些是建立在政权之上。虽然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城市只剩下一片片废墟,但它们展现了独特的古代建筑艺术和一些历史上最杰出的技艺。
印度桑吉
圆形建筑桑吉是印度一座不朽的历史遗迹,其上有50座佛塔。其中最著名的是桑奇大塔,它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早期佛塔和世界最精美的一座建筑物。这些巨大的佛塔其实是巨大的半圆形球形结构,它中央的小室用来盛放佛陀的遗物。桑奇大塔还是佛陀由生到死的人生轮回的象征。
罗马庞贝
古罗马城市。庞贝城是意大利半岛西南角坎佩尼亚地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西北离罗马约240公里,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维苏威火山西南脚下10公里处。西距风光绮丽的那不勒斯湾约20公里,是一座背山面海的避暑胜地,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79年毁于维苏威火山大爆发。庞贝在当时属于中小城镇,但由于被火山灰掩埋,街道房屋保存比较完整,从1748年起考古发掘持续至今,为了解古罗马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古城略呈长方形,有城墙环绕,四面设置城门,城内大街纵横交错,街坊布局有如棋盘。据记载,庞贝城是由奥斯坎斯部落兴建的,它已是一座人口稠密,商旅云集的小城。公元前89年,庞贝城被罗马人占领,成为罗马帝国的属地。到公元79年为止,这里已经成为富人的乐园,贵族富商纷纷到此营建豪华别墅,尽情寻欢作乐。庞贝城人口超过2.5万人,成为闻名遐迩的酒色之都。重要建筑围绕市政广场,有朱庇特神庙、阿波罗神庙、大会堂、浴场、商场等,还有剧场、体育馆、斗兽场、引水道等罗马市政建筑必备设施。作坊店铺众多,都按行业分街坊设置,连同大量居民住宅,构成研究罗马民用建筑的重要实物。富裕之家一般均有花园,主宅环绕中央天井布置厅堂居室,花园中有古典柱廊和大理石雕像,厅堂廊庑多施壁画(见庞贝壁画),是古典壁画重要的遗存。这些壁画都有较高水平,它们被发现后,对欧洲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影响甚大。
古罗马城
罗马城市建立的日期并不确定,传统认为是在公元前753年,这已经广泛地为考古发现所证实,尽管可能此前已经有一部分人早就居住在那里。
帕尔米拉
帕尔米拉古城遗址是叙利亚境内“丝绸之路”上的著名古城。称为叙利亚沙漠的新娘。挺拔的神庙、气派的凯旋门、两侧高耸的石柱、精工细作的雕刻、美轮美奂的壁画,加上金色阳光的渲染,仿佛在提醒着人们它昔日的辉煌。
帕米拉古城遗址盛产椰枣,“帕米拉”就是“椰枣林”的意思。
帕尔米拉曾经是公元前1世纪建立于叙利亚沙漠中部绿洲的国家,曾有过较高的文明,以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独霸西亚。公元1世纪末,这里就已成为连接波斯王朝与罗马的交通发达的贸易中心,并一直维持着地中海东岸重要商业城市的地位,达到持续繁荣300年之久的高度文明。当时那鼎盛繁华的文明如今就积淀、浓缩地集中反映在了绵延1100多米的帕尔米拉大街上。1957年,在叙利亚沙漠地带的石油管道工程中,施工人员偶然地发现了一处地下墓穴,历史便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敞开了它深邃的大门。簇拥的石块,耸立的圆柱,碉堡般的坟墓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金光。它仿佛在提醒人们,这里曾经是多么的辉煌,这里的文明曾经是多么的伟大。这座集叙利亚、阿拉伯、希腊、罗马风格为一体的古城,197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秘鲁马丘比丘
远眺古城神秘的马丘比丘遗址可能是世界上最让人捉摸不透的谜一样的古代遗址。它是一座新大陆发现之前就存在的印加遗址,位于秘鲁印加圣谷上方的山脊上。它的建筑风格属于古典印加风格,周围分布着很多天然温泉、梯田、很多寺庙、储藏室和其他美丽的宫殿。整个马丘比丘城令人赏心悦目,感觉像个绿色天堂。
英格兰巨石阵
巨石阵这座古代纪念碑位于英格兰,它反映了古代人类的精湛工程学技艺。英国的国家标志——巨石阵是古代实力强大的文明社会的象征。对当今研究人员来说,这些巨大的环形垂直岩石结构和数百座古墓都是个谜,它们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
非洲大津巴布韦
古城墙公元1250年到1450年间,大津巴布韦由非洲本土人建造。大津巴布韦遗址与众不同,它是一座令人敬畏的综合建筑物,由矩形花岗岩和高墙构成,一条狭窄的道路由花岗岩石条铺成。它充分显示出非洲古代的精湛建筑技术。其中最重要的建筑是卫城,它是撒哈拉沙漠南部最大的一座远古建筑物。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