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鸟

马踏飞鸟马踏飞鸟

马踏飞鸟是1969年甘肃武威县雷台东汉墓出土的铜奔马。长45厘米,宽10.1厘米,通高34.5厘米。初出土时马身上尚余部分彩绘。奔马体态健美,昂首扬尾,三足腾空,右后蹄下踏着一只飞鸟。飞鸟展翅回首,支撑着奔马,并成为器座。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基本内容

      基本信息

      中文名:马踏飞鸟、马踏飞燕、马超龙雀

      出土时间:1969年

      外文名:Bronze Gallopping Horse with a hoof on a Flying Bird

      出土地点:甘肃武威县雷台

      基本内容

      描述

      奔马的头、脊、腹、臀、腿、蹄等部位的造型比例基本符合当时人们所说的千里马的标准,加上奔马的口腔、鼻孔涂朱,牙涂白,眼内周角涂朱,眼珠涂白,黑墨点睛,并用墨线勾勒唇、须、鼻、目、眉、鬃等处,增强了奔马俊美的神态。有人说奔马是史籍中记载的汉代大宛马的形象,也有人认为奔马是当时人们相马的马式,有可能是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创制的铜马式的复制品。

      奔马蹄下踏的飞鸟,展翅欲飞作顾眄惊愕状。飞鸟双目似鹰,体形似燕,但尾部没有剪刀状的分叉,应是甘肃、青海一带常见的一种猛禽燕隼。但也有人认为它应是马王堆帛书《相马经》中说的乌鸦。也可能用它作为所有飞禽的象征。

      中国古代匠师以丰富的想象力,精巧的构思,娴熟的匠艺,把奔马和飞鸟绝妙地结合在一起,以迅疾的飞鸟衬托奔马的神速,塑造出飞鸟回首注目惊视的形象,不仅造型生动活泼,而且巧妙地使奔马的重心集中在蹄下的飞鸟上,将奔马的腾踔不羁之势与平实稳定的力学结构凝为一体,成为一件罕见的文物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