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作相
张作相
张作相(1881年-1949年3月),字辅忱,祖籍直隶深县太古庄花盆村,生于奉天锦州义县,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共产党密友,张作霖结拜兄弟,张学良辅帅。
张作相出身绿林,后投奔张作霖,两人结为盟兄弟。曾救霖于重围中,并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劝霖不要下野。他创办吉林大学,修吉敦铁路,兴办自来水,铺筑柏油马路;拒绝种植鸦片,拒绝与日本人合作修筑吉海铁路。1949年3月,张作相病逝于天津。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人物简介
3 人物经历
4 家庭成员
5 人物故居
基本信息
中文名:张作相
出生地:奉天锦州义县(今锦州凌海市班吉塔乡杂木林子村)
逝世日期:1949年3月(己丑年)
朝代:清朝、民国
主要成就:创办吉林大学
修吉敦铁路
兴办自来水
铺筑柏油马路
民族:汉族
祖籍:直隶深县太古庄花盆村(现属河北省深州市前磨头镇)
逝世地点:天津
出生日期:1881年(辛巳年)
字号:辅忱
别称:张辅臣、辅忱
国籍:中国
性别:男
职业:国府国策顾问,吉林省主席,东北剿总副司令,上将
结拜兄弟:张作霖
人物简介
张作相
张作相,字辅忱。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班吉塔镇杂木林子村人。1881年(光绪七年)生。父张永安,字景泉,半农半商。少年家道贫寒,佐父治家,当过泥瓦匠。张作相一族兄被土匪所杀。张作相为绿林出身,曾与张作霖投清盛京将军增祺,任巡防队第一营管带。1903年被官府正式收编,任新民巡防营哨官。张作相为人忠厚。不少人以为他和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是兄弟俩,其实不然。张作相是锦州义县人,张作霖是奉天海城县人。他俩只是名字上的巧合,并没有宗族关系。但是,由于他俩两次结拜为盟兄弟,又都是关东要人,所以不了解底细的人都这样地猜想和误传了。
人物经历
小时候,张作相读了3年私塾,后来学习泥瓦手艺。清代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为防仇家杀人灭口,年仅16岁的张作相,流落到辽西一带,进城当瓦工。饱尝世事艰辛之后,张作相返回老家,约了几名要好的年轻人,杀死了张家的仇人。
为躲避官府缉拿,张作相带领弟兄们离家出逃,于清代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来到八角台(台安),投奔了张作霖的“保险队”。第二年,接受清廷收编,张作霖当上了清军游击马队“管带”(营长);张作相随之担任了“哨官”(连长)。此后,张作相跟随张作霖驻防新民。清末宣统三年(1911年)5月,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在奉天(沈阳)设立了讲武堂,轮训清军中下级军官。张作相进入讲武堂学习军事。当时,恰逢“辛亥革命”前夕,张作相一边学习,一边遵张作霖之命,密切关注奉天(沈阳)政局变化,随时向张作霖报信,寻找进入奉天(沈阳)的机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奉天(沈阳)革命党人积极响应,准备起义。赵尔巽急忙调集张作霖部队镇压革命党人。于是,张作霖便大开杀戒,趁机进入了奉天(沈阳)城。
“辛亥革命”之后,曾大肆屠杀革命党人的张作霖摇身一变,竟成为国民军将领。张作相跟随张作霖,先后担任了第二十七师骑兵团长、炮兵团长。1916年4月,袁世凯任命张作霖督理奉天军务,兼代理巡按使;任命张作相为第二十七师步兵旅长。
辅佐张作霖
张作相鼎力辅佐张作霖,深得张作霖信任。1918年9月,张作霖升迁为东三省巡阅使;张作相担任了巡阅使署总参谋长,后来改为“巡阅使署总参议兼二十七师师长和卫队旅旅长”。
1919年2月,为壮大军事力量,张作霖将原东三省讲武堂改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张作相兼任“堂长”。1920年12月,张作霖任命张作相为“东三省巡阅副使”。张作相认为这个官职太高,遂坚决推辞。于是,张作霖便改任张作相为“东三省巡阅使署”、“奉天督军署”两署总参议,核阅两署文牍及操办练兵事宜。
1921年3月,张作霖打算让张作相出任黑龙江省督军。张作相不仅再次婉言谢绝,还建议让张作霖的非嫡系、二十九师师长吴俊升出任黑龙江省督军。张作相对张作霖说:“论资格我不如兴权(吴俊升字兴权);论年龄他比我大。为表示待人公正,不徇私情,请让兴权先升。这于我们的前途事业有好处。”1921年5月,张作霖再次拟派张作相出任热河省都统。而张作相则依然拒绝,并极力推荐张作霖非嫡系、二十八师师长汲金纯出任热河省都统。
抵制侵略者
1924年,张作相担任了吉林省督军兼省长。他主张“闭关自守,开垦实边,广立学校,振兴实业,训练精兵,以便养精蓄锐。”在吉林省主政的8年中,张作相整顿财政税收、修筑吉海铁路、创办吉林大学、修建自来水厂、铺设柏油马路等等,政绩卓越。
为扩大侵略势力,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日本侵略者设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意在掌控东三省铁路交通大权,着重投资、攫取、经营东三省的铁路。
1927年8月,日本驻奉天总领事吉田茂,与奉天省省长莫德惠交涉承建铁路事宜,草拟了《满蒙新五路协约》。最终,张作霖在日本侵略者的《满蒙新五路协约》上,签署了一个“阅”字。这个协约规定:由日本政府承包修建下列五条铁路:一、敦化经老头沟至图们江线;二、长春至大赉线;三、吉林至五常线;四、洮南至索伦线;五、延吉至海林线。就是这么一个“阅”字,致使日本侵略者终于如愿以偿地攫取了“满蒙新五路”铁路的所有权。
1928年2月,当日本侵略者找到吉林省督军兼省长张作相,准备签署“满蒙新五路”铁路承造合同时,张作相坚决抵制,拒绝签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张作相深明大义,致力维护国家利益。
郭松龄反奉
1925年11月,郭松龄在河北省滦州宣布“倒戈反奉”。郭松龄精兵7万在握,由滦州东进,直扑奉天(沈阳)。
张作相得到儿子张廷枢报告之后,急忙下令第十五师阻击郭松龄部队。当郭松龄先头部队通过山海关,抵达万家屯火车站时,遭到了张作相第十五师的伏击。结果,郭松龄的先头部队统统被缴械。接着,张作相的第十五师又在兴城、连山与郭松龄军队展开激战。由于寡不敌众,张作相第十五师最终被郭松龄军队击溃。战败之后,张作相星夜兼程,返回奉天(沈阳)城内张氏帅府,向张作霖报告前方战况。张作霖顿感处境危急,准备下野逃跑。
危急关头,奉天省省长王永江出“招儿”:利用外交手段,请求侵华日军出面挽回败局。张作霖应允了侵华日军提出的几个苛刻条件之后,侵华日军同意协助张作霖,平息郭松龄“倒戈反奉”事件。与此同时,张作霖命令张作相、张学良、吴俊升率部迎战郭松龄部队。结果,郭松龄军队大败。郭松龄夫妇被擒获、遭诛杀。
1925年12月29日晚,在张氏帅府内,张作霖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处理郭松龄“倒戈反奉”事件善后。会上,大家一致要求“将郭派分子一网打尽”、“根除首要分子”。惟独张作相力排众议,认为“郭松龄既已伏法,其他人员都是我们桑梓子弟,多年袍泽,应该让他们戴罪立功,一律免究,表示我们对他们的宽大,以安郭部之心。”然而,大多数人员反对张作相的建议。张作相则据理力争,一直辩论了两个多小时。最终,张作霖也未置可否。眼见得事态严重,张作相在会场上失声痛哭,说道:“如果非杀他们不可,那就先把我张作相杀了吧。我可不愿看见不幸的惨剧再次发生。”张作霖见状,依然不置可否。会议结果不了了之。
坚辞总司令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被炸身亡。一时间,奉系将领群龙无首,一片慌乱。尽快确立新首领迫在眉睫。
当时,张学良尚未返回奉天(沈阳),“东三省议会联合会”公推张作相为东三省保安司令,并刻制印信,由奉天省议会议长张成箕等人,到奉天(沈阳)张作相公馆,递交公推书和印信。张作相当众表示:“决不接受。”张学良回到奉天(沈阳)之后,也极力推崇张作相统辖东北军政大权。
1928年6月21日,“东三省议会联合会”召开三省紧急临时大会,当场推举张作相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吉林省保安司令。张作相依然坚辞不就,并先后3次退回张学良派人送去的“东三省议会联合会”公推书和印信。与此同时,张作相极力推举张学良,并一再表示:“老帅已逝,子承父业,顺理成章,自己将全力辅佐之。”然后,张作相千方百计说服各个军政要员,终使众要员达成共识,一致推举张学良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省保安司令”。之后,张学良又兼任了 “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至此,张学良名正言顺主政东北。
张学良主政东北之后,张作相殚精竭虑辅佐张学良。尽管对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历来不甚信任,但对张学良的“东北易帜”主张,张作相却大力支持。在东三省议会联席会上,由张作相领衔,联名向国民政府宣布:“服从国民政府领导,改旗易帜,实现南北统一。”“东北易帜”后,张作相担任了东北边防副司令长官、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兼国民政府委员、吉林省政府主席。
辅佐张学良
张学良上任后,致力推行反日本侵略方针。张作相极力支持张学良的政治主张。当年,日本侵略者提出的“中日铁路联运”、“速修敦(化)图(们)铁路”、“废除葫芦岛港口”、“日本人在东北杂居”等种种无理要求,统统遭到张学良、张作相的拒绝和反对。
1929年1月10日,处决了杨宇霆、常荫槐之后,张学良立即派人请张作相前来,商议善后事宜。张作相顾全大局,协助张学良妥善处理“杨常事件”善后,稳定了东北奉系集团政局。
1930年9月,张学良率东北军主力出兵华北。张作相代理张学良,任东北四省留守司令,驻守张氏帅府,主持东北四省的一切事务。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张作相正在锦州老家,为父亲举行葬礼,以致没能及时组织东北军进行抵抗。1933年3月11日,张学良通电“下野”;张作相也愤然辞去各个职务,到天津闲居。闲居期间,张作相多次拒绝为日本侵略者做事,保持了民族气节。
1948年年初,蒋介石委任张作相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副主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1948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将正在家中处理私人财产的张作相抓获。得知张作相身份之后,解放军立即将张作相释放,并护送上火车。张作相回到天津后,蒋介石曾多次派人到天津,敦促张作相去台湾,但均遭到张作相拒绝。
1949年4月19日,由于突发脑溢血,张作相与世长辞,享年68岁。
家庭成员
张作相
张作相除原配夫人赵静宣,还有6位姨太太。有9个儿子和11个女儿,9个儿子分别是:廷兰、廷枢、廷范(一作廷藩)、廷录、廷声、廷馀、廷镇、廷诚、廷信。张作相在世时,廷兰、廷枢、廷范、廷录等均已成家,分别居住在今澳门路和湖南路等处。没有成家的廷声、廷馀、廷镇、廷诚、廷信等,则随张作相在今重庆道居住。除廷声、廷馀、廷镇、廷信外,其他几个儿子均已去世。张廷声和张廷馀居北京,张廷镇居济南,张廷信居天津。
人物故居
张作相故居,位于天津和平区重庆道4号,现为天津市房地产开发公司使用,东抵湖北路,南临重庆道,西临澳门路,北抵郑州道。占地面积1619平方米,建筑面积1370平方米。砖混结构三层西式楼房,建筑设计考究,墙面凹凸多变,镶有西式雕花,楼顶高低错落,屋顶平坡结合,风格别致。主楼两侧设有青条石台阶,内装修豪华,设有精致的壁炉,为一座西洋古典式建筑。二层带阁楼、半地下室,砖木结构,红筒瓦,坡屋顶。墙面凹凸多变,镶有西式雕花,立面呈白色,楼两侧设有青石条阶进入正厅。底层六间,中央南侧为大客厅,内有雕饰精致的护墙板,厅前有大平台,其它房间作书房、接待室用。二层七间,为卧室、卫生间。阁楼为贮藏室。地下室作锅炉房及佣人住用。楼前原有花园。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