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阳壁画墓群
辽阳壁画墓群
辽阳汉壁画墓群,位于辽宁省辽阳市北部的棒台子、三道壕、北园一带,辽阳壁画墓群,墓内的壁画直接绘于墓室的石壁上,内容以表现墓主经历和生活的题材为主。
辽阳壁画墓群,壁画构图严谨,形象生动,色彩鲜艳,是了解当时辽东地区贵族豪门的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珍贵实物材料。
1961年,辽阳壁画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历史沿革
3 建筑特点
4 文物遗存
5 文物保护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辽阳壁画墓群
省份:辽宁省
保护级别: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属国家:中国
地理位置:辽宁省辽阳市北部的棒台子、三道壕、北园一带
所属年代:中国东汉魏晋时期
历史沿革
经专家考证,这些古墓建造的时间由东汉前期延续到东晋时期,前后有200多年。古墓内的壁画题材以生活场景为主,其中东汉末期,公孙氏执政辽东时期的壁画所反映的内容最为丰富。目前,发现三幅以教学为内容的彩画,呼应了史料中所载的中原名士避乱辽东,并在那里兴起尊教重学风气的史实。
辽阳壁画墓是日本侵略者发现的。1918年,受到日本殖民势力资助的日本考古人员八木奘三郎在辽阳东北郊的迎水寺发现了一座壁画墓。发掘后,他在1921年出版了考古发掘报告《辽阳发现之壁画古坟》。八木奘三郎将发掘的古墓石室整体运到了旅顺,收藏于当时的旅顺博物馆。然而,石板壁上的彩绘在脱离遗址墓穴的环境保护后,迅速风化、褪色。
棒台子1号墓是1944年发现的,随后日本考古人员进行发掘,主持发掘的人名叫江上波夫。发掘了棒台子1号墓不久,日本侵略者战败投降。有很长一段时间,棒台子1号墓处于无人管理状态。由于古墓开口背风向阳,曾经一度被流浪乞讨人员当成临时落脚点。到了上世纪50年代,经过辽宁省博物馆李文信等考古工作者的清理,这里正式被当作文物保护起来。
此后,考古工作者在当地又先后发现和清理了北园1号墓、南台子墓、东台子墓、三道壕1号墓和2号墓、令支令墓、车骑墓、小青堆子墓。
建筑特点
壁画墓均有高大的封土。墓室为石板构筑,白灰勾缝,平面略呈方形,大墓长、宽7米左右,小墓长、宽为3~4米。一般由墓门、前室、棺室、前廊(或回廊)、左右耳室组成,棺室2~6个不等,棺室间石板上有窗式空洞。东汉墓设石棺,左右耳室大小相当,魏晋墓设尸床,耳室大小不同。
石板构筑
新中国建立前后曾发现多座墓葬,墓顶封土高大,墓室平面呈方形,用石板构筑,左右有耳室和回廊,墓内壁画直接绘在石壁上,内容以表现墓主人经历和生活为主。多见的有出行图、庖厨图、乐舞图、杂技图等,色彩鲜艳,有的画面上有墨书题字。
中国东汉魏晋时期石室壁画墓群,分布在辽宁省辽阳市北郊太子河两岸的棒台子、北园、三道壕、小青堆子、东台子、南台子等处。辽阳东汉魏晋时为辽东郡治所,汉魏之际公孙氏曾割据于此50年,其中一批大型多室墓,墓主应属公孙氏政权望族。
文物遗存
随葬器物有井、灶、罐、盘、楼等陶明器,铜带勾、铜镜、金指环、银顶针、铁剪刀、骨簪、骨尺等生活用具以及半两、五铢、货泉等铜钱。
墓门两侧、前廊(或回廊)、耳室及墓室顶部绘有壁画。内容以表现墓主的经历和生活的题材为主,有门卒门犬、百戏乐舞、车骑仪仗、宴饮庖厨、楼阁宅院、武库仓廪等,墓室顶部多绘有日月流云。棒台子墓的车骑仪仗图,全队有175人,127匹马,10辆车,场面宏大。壁画直接描绘在石板上,采用墨线勾勒后,平涂朱色。
文物保护
20世纪初发现,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曾作过调查,50年代对部分墓葬进行清理发掘。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辽阳壁画墓早年多次被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画家对墓中的重要壁画进行了临摹,将被盗墓室封闭保护。1961年后,辽宁省文博部门对墓群进行多次复查,并采取复原措施,划定保护范围,成立文物保护组织,对壁画采取科学方法进行保护。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