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黄鱼
大黄鱼
大黄鱼(拉丁学名:Larimichthys crocea)属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亦称“大黄花”“大鲜”。
大黄鱼分布于我国黄海南部、东海、台湾海峡到南海雷州半岛以东沿海。体侧扁;背、腹缘均广弧形;尾柄长为其高的3倍以上;体长为体高的3.7~4.0倍。头侧扁,大而尖钝。吻钝尖,背侧黄褐色,腹侧金黄色,背鳍,尾鳍灰黄色,胸鳍。腹鳍黄色,唇橘红色。大黄鱼属中下层鱼类,一般栖息于水深30~60米海区的中下层,只有在摄食和繁殖季节追逐交配时才升至中上层。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形态特征
3 生活习性
4 种类介绍
5 分布范围
6 繁殖饲养
7 主要价值
8 动物保护
基本信息
目:鲈形目
科:石首鱼科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种:大黄鱼
分布区域: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沿海
类型:暖温性近海集群洄游鱼类
习性:喜混浊的流水域,黎明、黄昏都时候多上浮,喜欢群居
适温:15~17℃
外文名:Large yellow croaker
命名者及年代:Richardson,1846
亚目:鲈亚目
拉丁学名:Pseudosciaena crocea
界:动物界
属:黄鱼属
纲:硬骨鱼纲
亚纲:辐鳍亚纲
中文名:大黄鱼
栖息环境:主要栖息于沿岸和近海水域的中下层
产卵数量:10~100万粒
产卵期:分春、秋两季
别名:黄花鱼、黄瓜鱼、黄金龙
保护级别:(IUCN 2016年 ver 3.1)——极危(CR)
形态特征
大黄鱼
背鳍Ⅷ~Ⅸ,Ⅰ-31~32;臀鳍Ⅱ-8~9;胸鳍15~16;腹鳍Ⅰ-5;尾鳍17。侧线鳞56~57,侧线上鳞8~9,侧线下鳞8。鳃耙8~9+16~19。体长为体高3.5~3.7倍,为头长3.3~3.5倍。头长为吻长4.1~4.4倍,为眼径3.8~4.1倍,为眼间隔3.0~3.3倍。尾柄长为尾柄高3.2~3.4倍。
体长椭圆,侧扁,背缘和腹缘广弧形;尾柄细长。头大而钝尖,侧扁,具发达的黏液腔。吻钝尖,吻长大于眼径;吻褶完整。不分叶;吻上孔3个,细小,不显著,有时消失;吻缘孔5个:中吻缘孔1个,圆形,较显著,位于吻缘上方,侧吻缘孔4个,呈裂缝状。眼中大,上侧位,位于头的前半部。眼间隔宽而隆起,大于眼径。眼上骨较凸。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小,圆形;后鼻孔大,呈长椭圆,位于眼前缘。口前位,口裂大而斜。下颌略为突出,缝合处具有一瘤状突起。上颌骨向后几伸达眼后缘下方。齿细小,尖锐;上颌齿多行,外行齿扩大,前侧数齿最大;下颌齿2行,内行齿扩大;下颌缝合处瘤状突起的后面2齿较大,齿尖向内;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无齿。唇厚、光滑。舌游离,端部圆形。颏孔6个,细小,不显著。无颏须。鳃孔大。鳃盖条7.具假鳃。鳃耙细长。
头部及体前部被圆鳞,体后部被栉鳞。背鳍鳍条部及臀鳍鳍膜的2/3以上均被小圆鳞,尾鳍被鳞。背鳍与侧线之间具鳞8~9行。体侧下部各鳞下均具有一金黄色皮腺体。侧线发达,前部稍弯曲,位高,后部平直,中位,伸达尾鳍之端部。
大黄鱼
背鳍连续,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之间具一缺刻,起点在胸鳍基部上方,具9~10鳍棘、31~34鳍条;第一鳍棘较短,第三鳍棘最长。臀鳍起点位于背鳍第十六鳍条下方;具2鳍棘、8~9鳍条;第二鳍棘长等于或稍大于眼径。胸鳍尖长。腹鳍较小,起点稍后于胸鳍基点,位于胸鳍的腹侧。尾鳍尖长,稍呈楔形。鳔大,前端圆形,两侧不突岀为侧囊,后端尖长,伸达腹腔的后端;鳔侧具31~33对侧肢;每一侧肢具背分支和腹分支,腹分支或上下两小支,下小支又分为前、后两小支,前、后两小支等长,互相平行,沿腹膜下延伸达腹面。耳石略呈盾形,背面近外侧有一群颗粒突起;腹面具一蝌蚪形印迹。“头”区昂仰,圆形,伸达前缘;“尾”区为一“T”字形浅沟,“尾”端扩大,中央有一圆形突起。
体背侧及上侧面黄褐色,下侧面和腹面金黄色。背鳍和尾鳍灰黄色,臀鳍、胸鳍和腹鳍黄色。胸鳍基上端后方具一黑斑。上唇的上缘在吻端为黑色,其他部分为橘红色。
幼鱼
大黄鱼
初孵仔鱼全长2.80毫米,头紧贴附卵黄囊,略向下弯曲,尾中央肌节处有一明显树枝状色素从全长4.15毫米仔鱼,口部明显,卵黄囊显著缩小,鳔出现。全长5.69毫米仔鱼卵黄全部吸收,下颌已具细牙,尾下骨形成,鳍膜具弹性丝,肌节8+18对。全长9.30毫米的稚鱼颅顶上枕骨棘3个,眶上骨具短棘6~7个,眶下骨具短棘4个,前鳃盖骨有4~6尖棘,肛门到臀鳍间和尾柄上仍有鳍膜,臀鳍后端腹缘、腹鳍基部和鳔背黑色素明显。生活习性
大黄鱼
大黄鱼对音响的威吓非常敏感,同时亦具有发出强烈声音的能力。尤其是在生殖季节,雄鱼会发出“咯咯”、“呜呜”的鸣声雌鱼会发出“哼哼”的鸣声,终日不断。在鱼群密集时,发出的声音犹如水的沸腾声和松涛声,声音之大在鱼类中是少见的。大黄鱼的生长速度快。食物习性
大黄鱼系捕食性的类,摄食对象有的类、甲壳类、头足类、水螅类、多毛类、毛颚类、腹足类、蔓足类、鳃足类、瓣鳃类、星虫类、尾索类和硅藻类。仔鱼(体长3毫米)平均摄食率为68.9%,以摄食小拟哲水蚤、日本大眼剑水蚤、磷虾漫状幼体和多毛类海稚虫幼体等浮游动物为主。稚鱼(体长6~16毫米)平均摄食率为93.9%,以摄食小拟哲水蚤、中作哲镖蚤、白陶箭虫、蔓足类幼体、磷虾幼体、刺糠虾、本大眼剑水蚤和多毛类幼体等。幼鱼(体长16~200毫米)平均摄食率为93%,以摄食中华假磷虾、中华哲水蚤、细螯虾、中华管鞭虾、虾蛄和七星鱼等为主。成鱼(体长200毫米以上)平均摄食率为55.6~97.0%,捕食对象主要以、甲壳类为主,头足类和水螅类次之。
栖息环境
大黄鱼为暖湿性近岸洄游性鱼类,常栖息于水深60米以内的中下层,喜浊流水域,黎明、黄昏或大潮时多上浮,白昼和小潮时下沉。具集群习性,在生殖季节集群由外海游向近岸,形成渔汛。渔汛分春秋两汛,春汛一般在4~6月,渔场集中在苏浙、闽各处近海的产卵区,进入长江口及毗邻海区的大黄鱼,主要系在大载洋和岱衢洋产卵和索铒鱼群,产卵亲鱼在附近30~40米海区索饼,10月逐渐转向外海较深水域越冬。秋汛则在9~10月间的浙江北部海区形成。
种类介绍
大黄鱼
该种近似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小黄鱼与该种的主要区别是尾柄较粗尾柄长为尾柄高2倍余。侧线上鳞为5~6行。鳔腹分支的下小支之前后2小支平行但不等长。脊椎骨为29个。分布范围
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沿海,在中国分布于黄海南部、东海。
繁殖饲养
繁殖方式
大黄鱼
大黄鱼的产卵场较多,中国沿海以江苏吕四洋、淅江岱衢洋为最大,在东海、黄海区产卵场水深一般不超过20米。在吕四洋春汛产卵场,水温上升到15~17℃时大黄鱼开始集群产卵,在21~22℃以上时鱼汛结束。大黄鱼个体怀卵量一般为10~100万粒。产分离的浮性卵,受精卵在20℃水温下约33小时孵化。产卵期可分春、秋两季,南黄海、东海以春季为主,南海以秋季为主。大黄鱼一生能多次重复产卵,在生殖期一般排卵2~3次。怀卵量与个体大小成正比,一般为20~50万粒。卵浮性,球形,卵径1.2~1.6毫米,卵膜光滑,有一无色油球。受精卵在水温18℃时,约经5小时h孵出仔鱼。
养殖技术
- 池塘条件
养殖池是东西走向的长方形池,面积6亩,可保持水深2.5米以上,池底向排水口方向倾斜一定的坡度,底质为沙泥质。养殖地点交通方便,周围环境较安静,淡水资源丰富,进排水方便。养殖池配置2台1.5千瓦水车式增氧机、1台1.5千瓦射流式增氧机。
养殖池周边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标准》(GB/T18407.4-2001)的有关规定;养殖用水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和《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等有关规定。
- 放养前的准备
- 清塘消毒:鱼种放养前,放干池水,让池底曝晒一段时间,清除过多的淤泥,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彻底消毒,采用带水清塘,每亩用生石灰150千克化浆全池泼洒。也可用茶子饼、漂白粉等药物进行清塘消毒。清塘消毒使用的药物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的有关规定。
- 苗种的食性驯化及淡化:苗种的食性驯化,这在养殖大黄鱼中显得尤为重要。饵料驯化,首选饵料为新鲜低值鱼及沿海小鱼虾自行加工成的鱼糜,与鳗鱼饲料混合做成配合饲料进行投喂,然后逐渐增加全人工配合饵料、减少鱼糜量,直到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在饵料驯化阶段主要工作是:定点(设置投饵台)、定时(一般为早晚各一次,即上午6:00、下午6:00);还有投饵信号训练,即在投饵前发一固定信号,让鱼群形成条件反射,使它们习惯结群索食。大约经2周时间,就可驯化成功。
大黄鱼要想在淡水中成功养殖,必须首先进行苗种的淡化处理。淡化即向育苗池(暂养池)内逐步添加淡水,降低池水比重,使苗种适应在淡水中生长。淡化时要注意盐度梯度变化,梯度越小,淡化时间越长,越有利于提高鱼苗成活率。一般经过7~10天的淡化,当池水的盐度达到2‰以下,就可将苗种放入池塘养成。
- 饲养管理
大黄鱼
苗种放养:放养的苗种是从福建购进2~3厘米的鱼苗自行标粗,按上述方法,经过食性驯化、淡化良好的鱼种。放养的鱼种个体均匀、无病无伤、无畸形且活动能力强。4月2日清晨日出后,放养体长6厘米的鱼种7.2万尾,放养密度为1.2万尾/亩。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和技术水平而定。放养前先把鱼种放入网箱内,用二氧化氯溶液浸洗鱼体5~10分钟再放入池塘里。养殖池与暂养池的池水盐度均为2‰。饵料投喂:养殖全程选用的饵料是海水鱼配合饲料。每天投喂2次(早上6:00,下午6:00),投饵前先发一固定信号,让鱼群形成条件反射,使它们习惯结群索食。饵料从少到多投喂,从水中可听到大黄鱼“咕咕”的叫声,当声音从小到大时,证明鱼已进入食场并达旺食,鱼吃饱后声音逐渐消失。日投饵率前期为鱼体重的7~8%,中后期为鱼体重的3~5%。投饵按“四定”原则进行,并根据残饵的情况,结合天气、水温、水质以及鱼的活动情况适当调整投饵量。定期在饵料中添加水产多维、黄芪多糖、三黄粉等药物,预防病害发生。使用的饵料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的有关规定。使用的药物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的有关规定。
水质管理:水质直接影响大黄鱼的正常生长,调节好水质,能促进鱼类正常生长,有效防止疾病发生,提高养殖产量,达到养殖增产、增收的目的。
- 水质要求鲜活,不需太肥。鱼种放养初期,水位约70~80厘米,以后每隔2天向池内加注新鲜淡水5~10厘米,直至达到最高水位后才开始换水。早春、晚秋水位相对低些,有利于提高水温;夏、冬两季要尽可能提高水位。日常每隔2天换一次水,换水量为全池的1/4~1/3。当水温低于13℃时,视水质变化而定,基本不换水;当水温高于28℃时,每天换水,换水量在1/3左右,在夏季高温季节掌握下午排水,晚上进水。这样有流水刺激,既可提高其食欲,又可塑造大黄鱼体形体色。养殖池水位应相对稳定在2.5米以上,保持水质清鲜,透明度在20~40厘米。
- 水体环境理化因子调控
①溶氧高低是决定鱼类生长的重要因素,池水溶氧全天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最有利于各种鱼类生长及水中微生物繁殖,从而增强鱼类食欲,并可使水中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始终保持水质清爽。具体做法是适时开增氧机,使池水成环流状态,在存塘量较高的情况下中午必须开增氧机2~3小时,以散发水中有害气体,溶入新鲜氧气,促进鱼类生长。
②pH值高低也影响鱼类及其他生物生长,调节好pH值可起到防病和促生长作用,一般每半个月遍洒生石灰一次,每亩1米水深用量15~20千克,使池水pH值稳定在7.8~8.5。
③在全价饲料养殖鱼塘中,经数月养殖累积,池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普遍偏高,影响鱼类摄食与生长,极易导致鱼类中毒、发病,甚至死亡。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控,可通过多开增氧机,加大换水量,投入特效改水剂、底质改良剂或泼洒沸石粉(每亩用20~30千克)降低水中氨氮、亚硝酸盐,促进有益生物繁殖生长。
④定期使用光合细菌、EM菌、枯草芽孢杆菌、硝化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制剂,可抑制有害藻类、有害微生物繁殖,促进有益藻类生长,净化水体,增强水生动物的免疫力。一般水温在22~32℃,用水稀释活化后在晴天上午10:00前全池均匀泼洒。使用前5~7天内及使用后的5~7天内不要泼洒消毒剂,以免影响微生物制剂的使用效果。
日常管理: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观察鱼的活动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观察饵料台上的饵料是否吃完,根据吃食情况调整投喂量。适时开启增氧机,以防缺氧浮头情况发生。注意检查进水口的过滤网和排水口的防逃网是否破损,若有破损,及时修补,防止野杂鱼入池或鱼外逃。每隔15天测定鱼的体长、体重。每天测定pH值、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水温、透明度等。做好池塘养殖日志。根据鱼的生长情况及水质情况,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病害防治:养殖全程贯彻“防重于治”和“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方针,在养殖期间定期对食场进行消毒,鱼病多发季节做好药物预防及水质调节等措施,养殖过程没有发生重大的病害。
主要价值
大黄鱼经济价值高,肉质鲜嫩,富含蛋白质,是鲜食佳品,不仅鲜销,制罐及加工成“瓜养鲞”“黄鱼鲞”,而且还可综合利用。鱼鳔可以干制成名贵食品“鱼肚”,又可制成黄鱼胶,为工业用高级胶合剂的原料。大黄鱼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一些中、西成药的原料。
药用价值
鱼鳔炒炼焙黄制成中药”鱼鳔胶珠“可治疗消化性溃病、肾结石等,耳石研末后与其他中药配伍制成“鱼脑石散”,对治疗鼻窦炎有较好的疗效。
动物保护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极危(CR)。
种群现状
大黄鱼曾是中国海洋重要经济鱼种,历史上一度与小黄鱼、带鱼墨鱼等被列为四大海洋渔业之一,捕捞作业为群众围网类张网类、流网类及钓等;机轮拖网和围网等,1974年产量曾达20多万吨,但由于20世纪50年代敲船渔业发展、60~70年代捕捞未产卵亲鱼、过度利用越冬场和捕捞幼鱼等原因,使其资源急速衰退,2000年东海产量仅为9035吨,而官井洋、猫头洋和大目洋等均不能形成渔汛。大黄鱼年龄组成复杂,最高年龄达30龄,资源受到破坏以后很难得到恢复。
保护措施
因此尽管在其主要产卵场之一的吕四渔场实行了20多年的休渔,但仍未见有恢复迹象。其产卵场从吕四至福建南部沿海都有分布,要全面实施休渔,管理难度较大,故其资源难有明显恢复的可能。随着人工繁殖技术日臻成熟,养殖规模逐年扩大,至2004年养殖产量已达67000吨。中国浙江近海的放流措施也取得了初步成效,应继续加强保护并加大对其增殖放流的力度。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