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丰县
西丰县
西丰县,隶属于辽宁省铁岭市,位于铁岭市东北部,地处辽宁、吉林两省交界处,铁岭、抚顺、四平、辽源四市之间,背靠长白山脉,面向松辽平原。截至2023年2月区域总面积2686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174个行政村,截至2020年初,西丰县总人口34.51万人。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01929万元。获批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荣誉称号。
西丰县处于中温带亚湿润区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地势大体是东高中低、北高南低、西部稍高。山地和丘陵分列东西两侧,中部为由北向南缓泻的辽河平原。截至2023年2月西丰县矿产资源有钼、金、铜、铁、大理石、石灰石、陶瓷土、煤炭等30多种。
春秋战国时期,西丰地域属燕国辽东郡地。汉属玄菟郡地;晋代为高句丽地;直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开始弛禁,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1952年至1954年划归辽东省。1955年至1958年划归辽宁省铁岭专署领导。1976年归铁岭行政公署领导。
西丰县的旅游景点有盛京围场、皇家鹿苑、向阳寺、普庵观等。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建制沿革
3 行政区划
4 自然环境
5 自然资源
6 人口
7 政治
8 经济
9 交通
10 社会
11 旅游
12 荣誉
13 地方特产
14 相关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西丰县
外文名:Xifeng Country
别名:逃鹿、鹿城、中国鹿乡
国家/地区:辽宁省铁岭市
政府驻地:西丰镇红旗路
邮政编码:112400
地理位置:铁岭市的东部
火车站:西丰站
车牌代码:辽M
行政代码:211223
面积:2686平方公里(2013年)
人口数量:35万(2013年)
行政区类别:县
下辖地区:12镇6乡
电话区号:024
著名景点:冰砬山、城子山、普安观、万佛寺、向阳寺、巨德湖
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方言:东北官话
GDP总计:570162万元(2021年)
荣誉:2008年11月12日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鹿乡称号
建制沿革
西丰县
西丰县位于辽宁省东北部。“西丰”其名,是因方位和物产而得。西丰与吉林省东丰县交界处有一分水岭,东流水为东丰县,西流水为西丰县。“丰”即物产丰盛之意。如《西丰县志》中诗曰:"岁出豆粮千万石,县名不愧曰“西丰”。西丰县燕国时属辽东郡地。秦汉、魏晋时属扶余地。
北魏、北齐、隋时期被高句丽割据。唐属河北道。
辽属咸州。
金属咸平府。
清初划为皇族游猎的围场。
西丰,历史悠久、富有神韵。自古以来,就有不同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公元161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灭叶赫后,将此地封为皇家围场。相传康熙帝曾狩猎于此,射中一鹿,鹿带箭而逃,康熙帝脱口而出:“此乃逃鹿也!”遂得名“逃鹿”。1896年弛禁招垦,1902年设县。因河水西流,且物产丰富,而起名“西丰”。
行政区划
西丰镇人口7.2万,面积131平方千米,辖6个社区居委会:站前、民主、西城、远景、胜利、向阳;14个村委会:林昌村、和厚村、公合村、西站村、六安村、执中村、乐善村、永丰村、茂林村、东昌村、顺德村、朝阳村、石湖村、晨光村。
平岗镇人口1.8万,面积79平方千米,辖9个村委会:碱厂村、文华村、杏岭村、宝来村、平岗村、英华村、三合村、吉祥村、杨木村。
郜家店镇人口3万,面积232平方千米,辖16个村委会:自由村、胜利村、富春村、洪来村、宣化村、平原村、荣安村、郜家店村、玉屏村、祥和村、安乐村、神树村、会文村、松树村、路家村、河崴村。
凉泉镇人口1.56万,面积121平方千米,辖10个村委会:凉泉村、泉北村、涌泉村、保安村、禹甸村、勤廉村、德胜村、德贤村、中兴村、屋佳村。
振兴镇人口1.83万,面积246平方千米,辖12个村委会:晓山村、枫树村、沙河村、兴学村、忠义村、振兴村、阜平村、柳树村、仁义村、诚信村、白石村、德业村。
安民镇人口2.02万,面积175平方千米,辖9个村委会:志诚村、安民村、永淳村、育才村、面山村、忠岭村、富源村、泉河村、增福村。
天德镇人口2.3万,面积160平方千米,辖10个村委会:如意村、金古村、长虹村、复兴村、天德村、德丰村、天来村、贺明村、亚然村、桦木村。
房木镇人口2.37万,面积229平方千米,辖13个村委会:大湾村、优雅村、福宁村、万福村、河边村、双城村、德隆村、潭清村、富民村、志学村、普安村、醒时村、房木村。
柏榆镇人口1.5万,面积148平方千米,辖9个村委会:鹿鸣村、录房村、福善村、文安村、柏榆村、福合村、解放村、世昌村、骏业村。
钓鱼镇人口1.12万,面积119平方千米,辖7个村委会:瓮山村、景华村、新昌村、钓鱼村、文兴村、铁河村、兴仁村。
陶然镇人口1.25万,面积102平方千米,辖7个村委会:五云村、榆树村、陶然村、平岭村、太平村、登云村、康宁村。
更刻镇人口1.1万,面积73平方千米,辖6个村委会:小城子村、万育村、五塘村、忠信村、杨家店村党、大营村。
德兴满族乡人口1万,面积106.98平方千米,辖7个村委会:连云村、德兴村、普济村、施德村、房身村、龙化村、双榆村。
明德满族乡人口1.03万,面积116平方千米,辖7个村委会:明德村、尚文村、作新村、居贤村、巨英村、横街村、东平村。
成平满族乡人口1.3万,面积143平方千米,辖10个村委会:景贤村、凤楼村、同台村、东城村、会英村、石城村、中和村、石祥村、兴德村、成平村。
营厂满族乡人口1.02万,面积179平方千米,辖9个村委会:营厂村、松岭村、桦树村、增庆村、礼泉村、碧玉村、实妙村、景新村、巨德湖村。
和隆满族乡人口1.69万,面积194平方千米,辖10个村委会:和隆村、肇兴村、万和村、九如村、双岭村、忠厚村、阜丰村、成福村、福巨村、达成村。
金星满族乡人口1.42万,面积133平方千米,辖9个村委会:榆泉村、联合村、宝兴村、永安村、信乡村、艺林村、金星村、青山村、同兴村。
自然环境
以鹿闻名的西丰县,地处辽宁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4°16′10″~125°06′20″,北纬42°22′07″~43°07′35″,东与吉林省东丰县、东辽县接壤,北与吉林省梨树县毗邻,南界清原县,西邻开原市。全县呈“七山半水二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自然地貌,自东向西逐渐降低,东西宽66.5公里,南北长82公里,形似三角,区域总面积2686平方公里。西丰县城距沈阳市150公里,距长春市170公里,303国道、辽开、沈平省级公路和辽西铁路贯穿全境;随着303国道和省级辽开、沈平公路的畅通,随着辽开铁路、高速公路的通车,西丰与外界的联系将越来越多,与外界的距离将越拉越近。
地形地貌
西丰县境内山峦起伏,系长白山支脉。
主峰大荒山顶子山、城子山海拔700米以上。冰砬山是长白山脉与东北平原交界处最后一座大山,海拔870.2米,属辽北第一高峰。
气候特点
本县处于中温带亚湿润区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5.1℃。一月平均气温-17℃,最低气温-41.0℃;七月平均气温23.2℃,最高气温35.2℃。年平均降水量738毫米, 无霜期135天左右。
水文状况
寇河横贯县境中部,碾盘河由东向西流经南部。东北与吉林省交界处有东辽河作为界河。
自然资源
本县是辽宁省以林业为主的多种经营县之一。粮食作物有玉米、高粱、水稻和谷子。油料作物以大豆为主。烟草和柞蚕在全省有重要地位。境内林业和草场资源丰富。全县有林面积约184万亩,主要树种有油松、落叶松、山杨、柞树、水曲柳等。山楂、猕猴桃是农业副业的主要产品。野生禽兽有狍子、獾子、狐狸、野猪、野鸡、猫头鹰等十几种。中草药材有细辛、防风、桔梗、五味子等20余种,此外还盛产人参、山果、野菜。西丰县驯养梅花鹿历史悠久。现已初步建成了县鹿茸出口基地。其参茸精、鹿胎膏、三肾丸以及参茸等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西丰县是我省柞蚕产区之一,2001年放养柞蚕5126把,总产茧4631吨,总收入4630万元。
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金、铜、铝、钼等以及石灰石、陶土、珍珠岩、莹石等。其中陶土储量在1000万吨以上,珍珠岩储量达31万吨。工业发展较快。主要工业部门有煤炭、建材、机械加工、水泥、丝绸、针纺、制药、食品加工、服装、酿造等。
西丰,物华天宝、林茂粮丰。全县耕地面积75万亩,年产粮食5.3亿公斤,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林业用地面积250万亩,森林覆盖率57.3%,是辽宁省重点林业县。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矿产资源丰富。鹿饲养量达7.2万只,是闻名全国的“鹿城”,同时也是“全国秸秆养牛十佳示范县”、“柞蚕之乡”、“绿色食品基地”。
人口
西丰,地处辽宁省东北部、长白山脉与松辽平原过渡带、二省四市五县之间。区域总面积2686平方公里,辖8镇10乡、174个行政村,人口35万,有汉、满、回、朝鲜等21个民族。303国道、辽开、沈平省级公路和辽西铁路贯穿全境,县城距沈阳市180公里,距长春市187公里。
政治
西丰,政通人和、希望无限。县委、县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民营兴县、流通富县”四大战略,推进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一个颇具潜力、充满活力、凸显魅力、富有实力的和谐富庶的新西丰正在辽北大地上崛起!
经济
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70162万元,增长8%,高于全市(6.1%)1.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52562万元,增长5.9%;第二产业完成75747万元,增长18.7%;第三产业完成241853万元,增长7.5%。三次产业比为44.3:13.3:42.4。
西丰,经济活跃、处处商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的沈铁工业走廊西丰工业园区,设施完善,政策优惠。以冶金铸造和医药保健品产业为主的“二个基地、三个集群”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全国最大的土特产品交易中心立足东北、辐射全国、面向世界。
第二产业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5531.3万元,增长32.4%,高于全市(6.1%)26.3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
投资及消费
2021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2492万元,比上年增长34.5%。
2021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361.2万元,比上年增长7%。
交通
交通方便。开丰、四梅两条铁路横贯县境东西。沈平、辽开二条省级公路交叉穿越本县,国道集锡线横穿县境北部。乡公路也较发达。 开丰铁路与四梅铁路的接轨工程已经完毕,正在做最后的验收工作,即将通车,开丰线的断头铁路已成为过去。辽开高速公路正在施工,预计2011年底完工,届时西丰既有铁路,也有了高速公路,盘活了西丰土特资产,将会极大的促进西丰及辽源的经济发展。
社会
西丰县高级中学(省重点高中)、西丰县第二高级中学、职业高中、宝东美术学校(私立)、西丰一中、西丰二中、鸿志小学、东方红小学、特殊教育、西丰县天德镇中学、西丰县德兴乡中学、西丰县振兴镇中学、西丰县松树乡中学、西丰县郜家店镇中学、西丰县凉泉镇中学、西丰县安民镇中学、西丰县成平乡中学、西丰县明德乡中学、西丰县柏榆乡中学、西丰县金星乡中学、西丰县和隆乡中学、西丰县平岗镇中学、西丰县房木镇中学、西丰县营厂乡中学、西丰县钓鱼乡中学、天德镇中 心小学、德兴乡中心小学、振兴镇中心小学、松树乡中心小学、郜家店镇中心小学、凉泉镇中心小学、安民镇中心小学、成平乡中心小学、明德乡中心小学、柏榆乡中心小学、金星乡中心小学、和隆乡中心小学、平岗镇中心小学、房木镇中心小学、营厂乡中心小学、钓鱼乡中心小学、富春小学等
科学技术
2020年度全县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921.1万元,比去年下降4.4%。
人民生活
2021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6610元,增长10%。
2021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3697元,增长8.5%。
旅游
普庵观
普庵观位于西丰城北山的普庵观始建于1904年,1966年遭到严重破坏。1998年经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辽宁省道教协会会长、辽宁省政协常委、千山五龙宫鉴院王全林投资500万元重建普庵观。
重建后的普庵观占地4000平方米。观内建有老君殿、观音殿、钟鼓楼、东西配房、护法殿及院墙、台阶、平台等。殿内供奉着太上老君、三官大帝、药王孙思邈、观音菩萨、吕洞宾、关公、眼光娘娘、子孙娘娘等。
新修缮的普庵观坐北朝南,寺庙整体布局独特,肃穆庄严。各殿建筑雕龙画凤,斗拱飞檐,气势磅礴,古朴壮观,与北山公园秀丽的风景非常协调的融为一体,已成为绝妙的人文景观和旅游胜地。
向阳寺
向阳寺坐落在西丰县西丰镇向阳街北坳的向阳寺,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是西丰县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座佛教寺院。初建时叫地藏寺,后改叫向阳寺,当地人称东尼姑庵。地处山坳,森林环抱的向阳寺居高临下,坐北朝南,视野开阔,极目远望,使人心旷神怡。每到春暖花开之季,这里林荫鸟鸣,微风吹来扑鼻的芳香,使人陶醉,享有盛名的白浆泉水,甘甜可口,透心清香。这座寺院虽然没有那名山、名寺的美丽传说,但确有那清静、幽雅之感。
现寺内有汉白玉雕刻的佛像五尊,又增添了1994年9月在浙江省天台山寺院铸造的240斤重的青铜大钟和66.5公斤重的黄铜钟。
城子山
西丰城子山山城是辽北东部山区规模较大的一处高句丽山城遗址,早在1962年就被辽宁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对这处山城的田野工作最早始于1972年,当时的辽宁省博物馆辽东考古队对这座山城进行了第一次较为全面的调查,并曾对西门、外围城、马道等遗迹作了较详细的测量,形成了最初的档案;自1996年始,铁岭市有关部门对城子山山城进行了一系列考古调查,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又发现蓄水池、望台、拦水坝、主峰两侧豁口处的建筑址及戍卒营地等重要遗迹,并有相关材料发表(周向永等:《西丰城子山山城》,《辽海文物学刊》1996年1期。)。2007年夏,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西丰城子山山城水门作了测绘,对西门作了部分清理,对门址的形制与结构有了基本的掌握,并发现了包括瓦当在内的一些重要遗物;2008年夏,西丰县政府又经辽宁省文化厅批准,委托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山城的西门、城内望台和戍卒营地等重要遗迹作了调查和清理,铁岭博物馆予以配合,工作中发现了一批重要遗物,对这座山城的内涵有了更新的认识。现将连续两年的田野工作简报如下。
山城位置与城址形制城子山山城位于西丰县东南32公里的凉泉镇,山城北距凉泉镇政府所在地约3公里,城子山所在的城子沟沟口有凉泉镇通往城子山的公路旅游专线,在凉泉镇东与西丰至清原草市的县级公路相交,交通方便。这里的山脉属吉林哈达岭余脉,山城所在正当碾盘河左岸一道东北至西南走向山系的西坡,北距碾盘河约2公里,山城的东西两面各有一道沟谷,东边的沟谷为榆树沟,西面的沟谷为城子沟,沟谷内山溪冬夏不涸,长年流淌,加之城内的多处泉水,为山城提供了足够的水源保障。主峰位于山城东面的正中部位,主峰左右两侧各有一道支脉向西坡呈半环状伸展,于西坡最低处隔谷口戛然而止,有如一个硕大无比的簸箕斜倚在群山之中。整个山城大致为椭圆形,东西长而南北短,这样的山势已经成就了天然城址,高句丽人在主峰两侧的支脉上更随山脊砌筑石墙,使人工与自然达到了最佳结合。山城石墙外高内低,外陡内缓,依山就势,起伏蜿蜒,经实测,城墙全长4395米,其中含自然峭壁323米,墙体与自然峭壁接触结合之处都十分牢固,历经千余年仍完好如初。山城西面隔城子沟尚有一外围城,为山皮土与碎石夯筑而成,外围城的南北两侧城墙与山城石墙接筑而成为一体,是西丰城子山山城区别于同时期周边山城的重要特点之一(图一)。对外围城的工作只限于对外围城城墙的走向调查,其内部结构的调查尚未进行,迄今为止的重点工作较多地集中于对石砌山城部分的调查和其中重要遗迹的清理方面,经过连续两年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整个山城防御体系坚固完备,水利设施蓄排并举,城内交通畅达,各处皆可呼应,是辽北东部碾盘河流域保存较好的高句丽城址。
水门水门位于西墙中段偏北,海拔高度383米(误差5米),地理坐标为北纬42°31′24.9″,东经124°42′47.2″,由两翼城墙、门垛、地面砌石和内外护坡石四部分组成。所谓水门,实际上是位处山城最低处的西墙偏北部分在东西向水沟两侧分别骤然加宽而形成的南北两个垛口,这里,城内各沟岔山水皆汇聚于两垛间的谷道,依凭山城东高西低的山势,山水经蓄水池后,自此流出城外。因在其南80余米处有一西门并外连盘道,故可知此处门垛设施是为山水下泄的专用通道,故名之为“水门”。当然,因其位处山城最低处,人们也习惯于在此处出入山城,所以水门水道北侧也辟有人行道路,北垛下即有一宽约6米的山石铺就的通道,相对平坦,现仍为行人出入山城的必经孔道(图二)。
山门北垛基础以每块长约1米、宽0.3—0.5、厚约0.3米的长方形大型石块横竖相间砌就,从损坏的石墙断面观察,石墙内外两侧墙表系用较规整的方形或长方形石块垒砌,石块向外一面经过初步琢制,形状为外大内小的楔形石;墙体中间填塞不规则的碎石,采用干插的办法使石墙浑然一体。石墙断面呈梯形,基宽5、顶宽1.5-2米,最高处可达5米,较它处城墙既厚且高。为增加城墙的抗拉力,城墙在临近峭壁的陡峻之处,置长条形拉筋石以保证墙体的稳固,此类拉筋石在水门至西门间的墙段及水门北垛上表现得非常明显。水门处地势最低,两侧山势陡峭,石墙沿两侧山脊突兀直上,北达西了望台,南抵西门,雄伟壮观。尤其水门北侧城墙,从城外山下仰视如同一幅巨画悬于山腰,据调查,该段城墙在民国初年以前尚保持完好,其高峻的墙体和垒砌规整的石壁被当地村民誉为“挂画”,在距水门尚有1公里许的城子沟即可得见这里的“挂画墙”,民国以后该段城墙表石脱落,“挂画”之谓遂渐成记忆。2008年,辽宁省文物局拨专款对这处城墙进行修复,城子山山城的这段城墙雄姿再现,使水门门垛更趋完整。北垛保存较好,南垛早年遭到当地群众取石破坏,但仍可看出基本形制。
北垛基宽9米,地面以上高度5米,砌石19层。距地面之上4.25米处有一阶状平面,平面宽约0.4米,由此推测南垛完好时,可能也有这样一个阶状平面与其相对,以承托横梁一类的设施(图三)。北垛地面铺石1层,其下直接依托在基岩或自然山石上,清理时发现原位铺面石2块,均位于北垛墙边处,水门中部和近南垛处铺面石均遭破坏。一块位于北垛墙边中部,长145、宽80、厚20厘米;另一块位于北垛东端尽头处,一半露在外,另一半压在北垛内侧护坡石下,顺置,长215、可见宽30、厚35厘米,相当规整。护坡石墙长12.6、残高0.8米,东西向顺置。北垛垛口顶部早年因生一株大榆树,树根将墙体涨裂,加之此处坡度陡峭,而致该段墙体表石脱落殆尽,与其一体的垛后石墙也因表石被当时的村民取走挪用,形成一段长约10余米、高近20米的城墙凹面,这段凹面现仅余一大片用干插石法堆筑的墙芯。北垛旁侧的这段墙石是城子山山城所有石砌墙段中垒砌最高的部分,以往所谓的“挂画墙”即此。现从遗迹观察,其高度约在20米左右(图版1)。
水门南垛系由山城的西墙至此加筑近1倍的宽度而成,形制几近燕尾,与北垛隔水沟相对,因南垛垛口下临水沟,经千余年无数次洪水冲击,使南垛直面水流的东侧基础坍毁,形成一个宽约6米的塌陷断面(图版2)。南垛口下临的水沟中有很多较规整的较大石块,或立或卧,从水门南北垛口、垛间道路和水沟的关系分析,这些水沟中的石块不排除有一部分应是构筑垛间涵洞的材料。因为所依山势的原因,南垛的砌筑高度不及北垛,垛口表石坍落断面显示其墙芯亦为不规则的乱石干插而就,墙体表面则以规整的楔形石逐层收分砌筑。与北垛相对,南垛西侧也砌有一台基,以固其垛体。南垛基长3.6、残高0.7米。南垛地面之上砌石仅在外侧发现2层,余均遭破坏。基宽亦为9米,高度推测应该和北垛一致。地面以下砌石4层,高0.8米,错缝垒砌,为了保证墙体的稳固性,均砌筑在基岩上,并在外侧贴筑护基石墙,石墙砌石3层。护基石墙高度约为0.6米,和基石之间也是错层贴护。南、北垛外侧距离9.9米,内侧距离10.7米,内大外小。水门地面南北方向保持水平,东西方向顺山势有一定坡度,东高西低,惜大部被毁。水门面阔9.9米,进深9米,高5米,方向257°(图四)。
三、西门
西门位于西墙中段和南段接合处,海拔高度399米(误差5米),地理坐标北纬42°31′20.5″,东经124°42.′46.6″,亦由两翼城墙、附属建筑、门垛、地面、内外护坡石等几部分组成。城墙和内外护坡石与水门情形大体一致,此不赘述。西门实际上是自水门南垛为始点的西墙北段与自南而来的西墙南段在此相互交错,西墙北段至此向东斜折,而从水门向南延伸的墙段至此也向东作弯折构筑,在其端点的内侧,有接筑在主体城墙上的方形石台,这一方形石台和西门的南垛平行分布,是为西门的北垛,从外形看,极似西门的瓮城结构,这一瓮城结构的平面为折尺形,与之相对的西墙南段也在此处形成向东略折而且加宽呈燕尾状的端点,两垛相对形成狭窄的门道。外侧墙面略内弧,坡度较陡;内侧墙面平直,坡度较缓,似有上墙的台阶痕迹。西门北垛垛壁外侧宽6.5米,内侧宽3.3米,进深5.3米。垛壁残高1.3米,现存石块层数从6层至13层不等(图五)。
西门南垛为内弯城墙外附属建筑及其向北的延伸部分。城墙基宽4.9米至5米不等,外侧墙面规整,内侧利用山体的高起部分贴筑而成。城墙残高1.5米至3.5米,外侧墙面砌石层数从7层至16层不等。在主城墙下建有平面呈西宽东窄梯形的附属建筑,位于内弯城墙外侧,亦为二次贴筑而成,高度低于主城墙,渐北渐低,残高从1.6米降至0.7米不等。在这一附属建筑之下,另建有向北部突出的部分,是为城门南垛,南垛平面为长方形,西宽3.6米,东宽2米(至主城墙通宽2.9米),进深4.2米,残高0.55米,可见砌石层数从1层至5层不等。这一南垛与西门北垛的臂弯状瓮城结构一起,使得本已狭窄的通道变得更加窄仄,而且使笔直的入城通路变成了稍有弯曲,一条出入山城的重要马道由此通过,沿马道出城可至外围城并迂回至水门,入城可直通城内泉源要地黄酒馆。由于山势及城墙走势的变化,西门为外宽内窄的南北方向,门道宽2.9米,方向235°。两垛壁距离1.9米,内外侧间距相等。门道地面用自然石块铺就,不甚规整,石块缝隙处用白色细砂填充,底部为基岩(图六)。在门道地面和南垛的交界处发现一门轴石,位于南垛西端自西向东返1.25米处。门轴石,花岗岩质,长40、宽20、厚18厘米,臼窝直径13、窝深10厘米。与这块门柱础石同时出土的,还有很多夹杂在石台墙缝隙中的红褐色板瓦,瓦背皆有布纹,瓦面则有素面、菱格、绳纹等几种。
为确切了解高句丽建城时原城门形制,我们将附筑在西墙上的西门北垛作了解剖处理,将北垛砌石拆掉一半,拆掉的部分露出原城墙墙面。发现西墙门址部分不是用楔形石垒筑,而是以大块的乱石堆砌的,只保持墙表石基本有一个自然平面而已。附筑于西墙上的西门北垛下出土有大量辽代灰色布纹瓦残块。去除北垛后的西门宽为5.1米。
四、望台
位于山城近代庙址北侧一道基本呈南北走向的山梁上,山梁南侧尽头即为望台。这里也是山城内海拔较高的山梁,站在这里,可将城内各角落尽收眼底,视野相对开阔。未清理前的望台有如一个乱石堆,不辨形制,经清理后,知望台总体形制为方锥体,状若金字塔,基部垒以厚重的长方形大石条,其上砌筑楔形石。楔形石砌筑规整,层层压缝平砌,逐层收分,收分一般为15%、坡度保持在60度左右。由于望台所在是一山梁的南端,虽然在砌筑望台前可能对地面做过平整处理,但基岩仍呈东高西低之势,为保证望台的端正,只得靠砌石找平,这样就使得望台四面垒石层数依基岩高度不同而层数不等,西边最低而垒石层数最多,因而也显得略高;东面略低则垒石层数最少,也相对略矮。望台在北侧中间部位设登台石阶,是为踏步。踏步以长方形石条砌筑,方法采用预设法,而区别于在台壁外侧垒砌石阶的接筑法,即将石阶嵌筑在台体中,而不是在阶外另行附筑,由于预设砌筑的石阶可与望台融为一体,故而台阶保存至今完好。台阶通宽1.3米,共设6级,每级砌石2--3块,级差均匀,为20厘米,每级阶宽22厘米。望台东侧台体中部有一“Ⅴ”形豁口直达台体中心,应系早年望台曾被误作古墓而被掘毁所致,清理时望台顶部仍存一径约5、深达1米许的大坑,在大坑西、北两侧掘出的台芯土石堆上又生出数株柞树,树径已达30厘米左右,由是可推知此台被掘的时间约在距今至少在百年左右,2008年清理望台时我们将台顶大坑填平。
望台东南北三面台下发现碎瓦堆积,堆积宽度与台体略等,一般厚约5—10厘米,堆积宽度约米余。这些碎瓦瓦面有菱格纹、绳纹等装饰,其中在踏步上清理出数块瓦当残片,在望台处发现的其它瓦当也都出土于北壁踏步处附近。经清理,知四面台石层数分别为:东侧9层、残高1.8米,西侧12层、残高2.9米,南侧10层、残高2.2米,北侧9层、残高2米,望台每面基宽9.5米(图七)。
五、房址
与望台北壁踏步相连,望台北部紧连一道南北向的山梁,山梁全长约300米,其南部的200米范围内,布满了规格大小不等的圆坑,这些圆坑直径均在6--10米左右,深约2--3米,排列紧密,壁壁相连,我们估计应为戍卒营地集中分布之处。在望台北侧的这道山梁上发现这种连续接筑的圆坑共计27个,望台与之南北相连,其间关联引人注意。我们选择其中一个大坑进行了清理,编号F1。位于戍卒营地的南半部,距望台直线距离约50米。平面呈圆锅底形,坑径9、深约3米。坑底满布落叶,经清理,发现腐植土下即为黄褐色的砂石土,特别干燥,结构很硬,当为防潮铺设。坑底西、北侧设有折尺形火炕,烟道上铺设的石板显示出有2条烟道,覆盖烟道的石板大小不一,厚度在5—7厘米左右。把盖石板取下后,露出烟道,塞满淤土,经清理,知烟道隔梁均以小石块砌筑,石块在长20、宽6厘米左右,在烟道一面遗有烟炱痕。烟道隔梁西部近烟囱处以一块三角形石块将烟道一分为二。烟道宽15—20、高14—18厘米。因烟道部分坍陷,烟道显得并不是非常笔直,而略有弯曲。烟道与灶址呈折尺形相接,炕面外缘与穴壁之间挤垫碎石块。炕长215、宽76、火炕高出地面20厘米。灶址位于坑底中部,灶坑平面近圆形,坑底也似锅底,径85、深27厘米。灶坑中见有大块石块,或为架设炊具而设。烟囱应在烟道尽头的坑壁西侧,其尽头处与烟囱相连接的部位有俗称“狗窝”的遗迹,呈不规则椭圆形,最大径48、小径15厘米,“狗窝”中发现很多炭粒,烟囱估计当时以空本树木与烟道连接而成(图八)。坑壁北侧和东北侧均以自然山岩为壁,宽2.8、高2.9米,未见门道。在圆坑南壁黄砂土层中,出土两件铁器。
六、出土遗物
清理的4处遗迹中,除门址和望台两处存有一定堆积的碎瓦、出土瓦当和房址F1内出土的两件铁器外,其它遗物少见,这固然与清理的面积有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说明该城战事防御多于生活居住的城址功能。在西门南垛内侧,靠近主体城墙的墙根地面和主墙尽头处地面上,发现宽度约1米,平面呈曲尺形的碎瓦带。可辨建筑构件有板瓦、筒瓦、圆瓦头,推测当时在主墙上应有相应的建筑设施,后建筑废弃后瓦件塌落,形成瓦件堆积。在西门北垛垛壁墙根处也零星分布有少量碎瓦片;在望台的四壁之下,也发现瓦件堆积。这些碎瓦时代特征相同,瓦背纹饰类似,均为高句丽时期遗存。另外在民国时期庙址北侧的高句丽建筑址上采集到1块筒瓦,基本完整,在此一并介绍。
西丰城子山山城发现的瓦件均为泥质陶,有红、红褐、灰褐诸色,其中红陶占绝大多数,红褐陶少量,灰褐瓦最少。瓦件施纹者较多,素面者少见,纹饰有粗绳纹、细绳纹、大小菱格纹等。其中板瓦红陶较多,正面施布纹,背面施菱格纹或粗绳纹,增加瓦体和附着面的粘合力;发现的板瓦瓦面硕大,从清理获取的标本观察,有的板瓦长度在30、宽则为20厘米左右。筒瓦较薄,板瓦体厚胎硬,厚约1.5-2厘米。筒瓦红褐、灰褐陶较多,正面施细绳纹,背面施布纹;瓦当发现较少,以红陶和红褐陶为主,发现的均为三瓣变形莲花纹瓦当。
圆瓦当:位于西门南垛内侧、主体城墙的墙根地面上,发现时瓦当立置,保存较完整。泥质红陶,当面见石灰质沁痕。瓦当边轮突起,中心见同心圆双圈,圈正中饰一圆形乳突。在边轮和内圈之间饰主题纹饰,主题纹样为阳文,莲瓣、莲蕊、莲叶相间分布,瓣、叶各3、蕊为6枝。瓦当直径17、轮宽1.8、轮高1.6、通厚3.6厘米(图十)。
筒瓦:城内民国时期庙址北采集,基本完整。泥质红褐陶,烧制火候较高。器表饰细绳纹,器里为布纹。大小头均为大半圆。大头外径19.2、壁厚2厘米,小头外径13、壁厚1.3厘米,通长39.2厘米(图十,1)。
铁刀XC08F1:1,出土于望台北坡顶上的戍卒营地群中编号F1房址中。残断,刀背平直,上有两处经其它钝器斫击所致的凹洼,前部斜直,尖部有前突,直刃。残长34.4、宽5.7、厚0.3厘米(图十,2)。
铁镰XC08F1:2,弧背,刃平直,尖部弯垂,圆形銎。长24、宽5.4、銎径3.3厘米(图十,3)。
陶口沿3件,其中房址出土1件,望台出土2件。XC08F1:3,夹砂灰褐陶,圆唇,侈口,短颈,内壁有一层薄薄的陶衣。口径32、残高4.5厘米(图十,4)。XC08W:5,泥质灰陶,圆唇,卷沿,束颈,口径15.5、残高5.5厘米(图十,5)。XC08W:6,泥质灰陶,圆唇,直口,口径31、残高6厘米(图十,6)。
桥状横耳2件,为水门外遗址内采集,均残断,其中一件残断仅余贴附在器壁上的耳根,另件余半。XC采:1,泥质灰陶,残长7.7、耳宽3.3厘米(图十,7)。
器底1件,水门外遗址采集,泥质灰褐陶,平底,底径17.4厘米(图十,8)。
结 语
通过对山城水门、西门和城内望台的初步清理,明确了这些重要遗迹的基本结构与年代关系,这是此次调查与清理的主要收获之一。
高句丽山城一般都筑有泄水设施,或设水门、或置涵洞,这类设施的共性特点除位置均在山城最低处以外,另一特点是在水门附近都有城门,也正因专门用于出入山城的城门也在其附近,所以我们才将这一设施确定为专门用于排泄城内山水的水门。类似的设施在铁岭催阵堡山城中也有发现①。西丰城子山山城水门构筑实用讲究,设计十分合理,水门南垛外侧墙基护坡石高度恰到好处,一方面起到了稳固墙基的作用,同时也兼顾了城防的功用,保证了墙上和墙外地面一定距离的高差。水门北垛内侧砌筑护坡石,一方面防止了高处的水土流失和石块的塌落对水道的淤塞,另一方面也缓解了汛期山水对门垛的直接冲击。水门南北垛高处有一内缩平面承托横梁一类的设施,估计与水门设置水栅有一定关系,这在保证山水畅通的同时,也考虑到一旦遇有战事,可以设置多道水栅,确保城门不失。水栅或分体或联体,应该自上而下放置,水门地面有一定坡度也证实了这一点。水门除了保证水道的畅通外,在枯水季节也具有沟通城内城外的辅助交通作用,水道北垛下面的通路铺以平整的大块石块,显为通行便利所设,所以,我们这里将其称作水门,并不否认其同时具有的交通作用,该处至今仍是出入城子山的主要通道,应是史来所然。
西门的瓮城结构与其所依附的西墙北段看似一体,实则分筑,无论从建筑结构还是垒砌风格上,都显现出应属于两个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的特点,带有瓮城结构的西门北垛与其接筑的主体西墙连接处有一个垂直的砌面,这一砌面在西墙墙体的内外两侧均可看到,由此可推知,带有臂弯状形制的瓮城门垛(西门北垛)是接筑在以楔形石垒砌墙表的西墙之上的;与之相对的西门南垛内侧墙下的长方形附属设施和垛下的长方形石堆(西门南垛),与其依附的西墙墙体在砌筑风格和相互结构关系上也同样形成反差,这里虽然未做清理,但附属建筑及其旁侧的西门南垛与西墙的接筑关系,却可一目了然。这种形制特点,使人相信西门两侧的接筑部分与城墙主体可能不是同时砌筑,而是在主体墙体筑成之后的某个历史时段补筑在原西门处两侧的石墙上的。考虑到城内发现有辽金时期的细泥灰陶器物陶片和山坡处发现的同为辽金时期所建的梯田状防水堤坝遗迹,应不排除西门瓮城结构可能是辽金时期沿用该城时在原城门基础上再行加筑的可能。由是推断,西门处门轴石的发现,也当属辽金时期所为。门轴石位于东侧垛壁处,西垛不见,当属单扇门,这也与西门面阔仅1.9米的门道宽度相符。同水门较宽大而利于泄洪的考虑一样,西门较狭窄也主要是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可能即使在平时也不作为城内的主要通道。主体城墙上建筑设施的瓦件中见有三瓣莲花纹圆瓦当,规格较高,推测西门附近应设有级别很高的官府或寺庙一类的设施。
F1出土的两件铁器在高句丽使用的铁器中不见相类似的形制,而与辽金时期同类铁器相同。桓仁五女山山城属金代时期的第五期遗存中出土F18:7铁刀与之类似⑥,故此,西丰城子山F1所见这两件铁器均应系辽金时期遗存,说明山城在高句丽灭亡之后,曾被辽金人所沿用,山城西门的瓮城结构及相应的南垛建筑,亦皆应属高句丽之后的辽金时期遗存,也在此得到了证明。
通过对山城内出土的瓦当、山城西门以及望台踏步等遗迹遗物形制的研究,为考证西丰城子山山城的始筑年代提供了更加确凿的实证依据,这是此次对西丰城子山山城调查与清理的又一重要收获。
关于西丰城子山山城的始建年代,以往考论将其定在汉初而认为属高句丽早期山城的观点,看来需要重新审量②。城子山山城西门以南北两段城墙在此相错形成门道,这种城门结构固然在高句丽早期山城的五女山山城③和抚顺黑沟山城中即有所见,但在高句丽中晚期城址中也可以经常见到,如铁岭张楼子山城西门④和沈阳石台子山城⑤即属此例。张楼子山城城墙是山皮土夯筑,北门有瓮城,蓄水池据以山势设在城外,其城防建构已经相当完备;石台子山城与西丰城子山一样也是楔形石作表石砌筑,其城内设施构建形式,多有与城子山相契者。而且就其城位而言,已接近辽河,是高句丽发展到鼎盛时期的建筑,西丰城子山山城与此当为同时建筑。迄今为止在西丰城子山山城内发现的瓦当,当面纹饰均属相同,为同一时期建筑无疑。这种纹饰与早年在抚顺高尔山山城中采集的瓦当很是接近,但西丰城子山瓦当要比抚顺所出者略晚。山城内出土了几块瓦当,当面纹饰相同,均为抽象六瓣莲花纹,莲瓣之间的辐线之上的小弧,可能是对莲蕊的描绘,在西丰城子山瓦当中已经显得非常抽象了。据研究,高句丽莲瓣纹瓦当从早到晚有由繁到简的演变规律,此次清理出土的三瓣变形莲花纹瓦当,在已经出土的高句丽莲瓣纹瓦当和相关著录中,是瓣数最少的。据此,我们推测,城子山山城的主要使用年代,应在高句丽晚期,即中原王朝的隋唐时期。类似西丰城子山山城瓦当形制在西安唐代长安城遗址和高句丽以后的渤海瓦当中曾有发现,当纹略有不同,但可明显看出其间源与流的演进关系。所以,西丰城子山山城的始筑年代不会早到隋朝以前,应当是高句丽的晚期山城。
鹿城博物馆
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鹿城博物馆成立于2009年,馆长为程红女士,是西丰县唯一一家综合性的民办博物馆。该馆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陈列、研究、鉴定、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该馆历经麻德强、程红夫妇千辛万苦30余年的收藏,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基础;在国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诉求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著名景点
景点概括
西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七山半水二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自然地貌和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孕育了西丰旖旎的风光和优秀的儿女。国家级森林公园、3A级景区冰砬山,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韵幽幽的城子山,向您展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世界名著《聊斋志异》手稿发现于此,奥运冠军孙福明从这里走向世界。
冰森林公园
冰砬山森林公园位于铁岭市西丰县境内,总面积为2200多公顷,最高峰海拔870.2米,森林覆盖率达96%。园区内辐射小、温差大、风速小。冰砬山曾是清初封禁的"盛京围场"腹地,是我国人工驯养梅花鹿的发祥地。
城子山
城子山风景区位于西丰县凉泉镇境内,是辽北四大名山之一。它包括大小山峰30余座,山势陡峭,雄伟险峻,古迹颇多,因山上有座石城而得名。城墙高五、六米,宽七、八米,由大石块砌成,山城居高临下,道路崎岖,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这里林木茂密,峭崖险出,清泉叮咚,百鸟鸣唱,古松昂然,环境清幽,这里因有保存完好的唐代高句丽古城遗址,而被辽宁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子山山城”、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页记载:公元668年,唐军征辽东,薛里率军三千攻打高据丽所占扶余城(即现今的城子山山城),当时唐军诸将皆以兵少止之,薛里称:兵不必多,顾用之和如耳!后薛里亲自为前锋,于高句丽军大战,杀获万余人,大破之。城子山风景区内深壑丛林之中仍可见保存完好的古城墙、蓄水池、黄酒馆、点将台、跑马道等多处高句丽山城遗址,常令游人叹为观止。风景区内的迎客松、姊妹松、夫妻树、龟鱼石、天棚石客等自然景观更是巧夺天工,令无数游人流连忘返。另外,栖息于风景区溪流中的国家珍惜两栖动物“高山小鲵”(俗称娃娃鱼)也是难得一见,奇松、怪石、古迹、林海堪称城子山四绝。
宝兴水库
宝兴水库位于西丰东南地金星乡境内,距县城23公里,是建在小寇河上游的目前全县最大的水库。坝上流域面积37.1平方公里,河长11.4公里。堤高18.65米,库区面积630亩,库容742万立方米,是一座集防洪、灌溉、养鱼、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水库。
宝兴水库位于冰砬山东北坡,群山环抱,植被茂盛,山水相映,水质清澈,无任何污染,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极佳,是一个垂钓、游泳、泛舟、休闲度假、避暑疗养的理想去处。
猴石山
又叫北山。为西丰镇大多人民锻炼休息娱乐的场所。山下的北山广场在晚上更是热闹。有跳秧歌的,有跳老年舞的,有跳交际舞的,还经常举办晚会。
荣誉
2008年11月12日,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鹿乡”称号。
地方特产
西丰榛蘑
西丰榛蘑为白蘑科食用真菌。产于东部山区,含蛋白质、脂肪、多种氨基酸、糖类等,有祛风活络、强筋壮骨功效。每年的7-8月是采集榛蘑的季节,入伏后采集的榛蘑质量尤佳,榛蘑可鲜食,也可采集后除掉泥土杂物,晒干后贮存。野生榛蘑是中国东北特有的山珍之一,是极少数不能人工培育的实用菌之一,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榛蘑味道鲜美,榛蘑炖小鸡是东北人招待贵客的不可缺少的传统佳肴。榛蘑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经常食用可加强肌体免疫力,益智开心,益气不饥,延年轻身等作用。
烤烟烤烟是西丰县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有50多年的栽植历史,以从美国引进的G28为主栽品种。烟叶光泽强、厚度适中、组织细致、弹性高、膘性好,糖及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含蛋白质和氨基酸较多。味道醇和,香气浓郁,刺激性和杂味小。1985年,西丰烤烟质量被评为全省第一。平均单产实现100多公斤。已成为辽宁省重点烤烟生产基地。
鹿茸
鹿茸主要产于西丰县。西丰也因此称之为“中国鹿乡”。独具“粗、大、肥”特色,具有很高经济价值。鹿茸、鹿筋、鹿心、鹿鞭、鹿肾、鹿胎等都是名贵药材。有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固腰养肾、强筋健骨的特殊功效。
铁岭已采用人工饲养方法,成为东北地区鹿茸的集散地。2001年全市产茸1501公斤,鹿茸出口1500公斤左右,出口量列全省首位,销往日本、美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同时还把天然鹿茸加工成鹿茸精和鹿茸酒,鹿茸酒被评为全省同行业优质产品。
相关信息
在1938年出版的《西丰县志·卷六·古迹名胜》中记载着《西丰八景》即:神树清碑、城山玉垒、寇河秋月、猴石春荫、岩松晚秀、青甸石人、荒汀渔火、驼峰饮涧。
神树清碑
此景是说当年郜家店镇立新村那个地方,清朝初年时就有一棵老树,到民国年间还郁郁葱葱的,树下有一石碑。民间传说,清帝乾隆到过这棵树下,侍臣奏称过去有个采参的叫班大妈法,因冻饿之极,死于此树下,此人死后有神灵,凡是入山迷路的,只要向这棵树求助,马上就可以找到路。乾隆听后,命奉天将军兼府尹札特布为此建座庙。于是,此地建座庙,立石碑及石桌石供器等物。碑文是用满文写的。班大妈法是围头的意思,就是说行猎从此开始。凡进围行猎的,必先在树下致祭,然后才可以打围。围场开禁后,村遂以“神树”为村名。在此居住的人渐渐多起来,这个树已不在,庙也早被拆了,石碑的残存部分存在西丰县文物管理所。所幸当年赞此景的诗尚在:
当年神武伯图强,表树勒碑羽猎场。
燕石镌成词绝妙,社榆封就寿无疆。
风威菷麓山灵拜,文字经霜野藓荒。
一代兴亡留盛迹,永垂余荫作甘棠。
城山玉垒
此景是凉泉镇内有座城子山,山上有高句丽的山城遗址而言。
当年也有诗描绘此景:
山上城颓蔓草荒,阵云终古莽苍苍。
风号古木余兵气,雨洗尘沙吐剑芒。
雉蝶丘墟无片瓦,池鱼清浅只垂杨。
鸡林尚有清时站,叶赫南来一战场。
寇河秋月
这一景是指县城城南的寇河。当年是这样描写的:
河边看月不寻常,镜里鳞游地上霜。渡口雁飞秋有影,波心珠落水生光。
四山乱叶风涛涌,三派朝宗夜色凉。
近岸楼台先得易,渔歌依旧起苹乡。
猴石春荫
这一景是写猴石山春天景色的,今猴石尚在,读旧诗对照也很有趣:
岭半层云接地阴,山公石上养禅心。
非关雕琢天生偶,为护昙花日远沈。
羊未叱成仍怪相,龙疑嘘气酿甘霖。
鞭施莫逐秦皇岛,留与人间阴道林。
岩松晚秀
此景松树乡松树村,旧称松树咀子的东山上。“松树咀,西流水地方,周数百里全无松树,惟六区松树咀山于峰连帕断处有老松数株,直立于乱山怪石中,枝屈根盘,交柯耸翠,春夏之际已著奇观,一至严寒漫山白雪,而数株老树立于其间,其景象更足多焉。”因民国年间,西丰县境惟此有松树而一奇景,又有诗绘:
无复阴阴夏木浓,岩头远更见孤松。
风涛百尺惊栖鹤,斤斧千家赦老龙。
材不栋梁方永寿,心轻冰雪占高峰。
劫灰猎火频经惯,只有苍髯最耐冬。
驼峰饮涧
此景在县城西北78里的柏榆乡福善屯,有一座山,小河绕山而过,山峰远望像一头骆驼伸脖子到小河里喝水,当地人称这座山为骆驼脖子。可惜的是由于后人多在骆驼南峰采石,使此景有残缺之感。当年也有诗写此景:
驼峰高耸入云霄,首枕寒流涨未消。
马为投钱嘶渡口,牛嫌污鼻走林腰。
颈伸晚雨虹霓见,毛脱秋风草木凋。
栖谷空存千里志,只应种树伴渔樵。
青甸石人
此景早以无存了。据1938年出版的《西丰县志·古迹名胜》中记载:“石人,二区(今西丰镇晨光村红旗屯)石人沟口有一石人,身高六尺许,旁有石猪、石羊各一,衣冠均系古制,疑为古墓,今无可考。但传其沟曰石人沟,名其村曰石人村而已。民国二十年春,将石人移于城内公园,先是头已坠地,今补缀之,以壮观瞻兼供考古家之研究焉。”后不知何故,也不知何时石人又被弄回河东头,又不知何时石人失踪。1990年10月20日在县城东桥外一居民的院墙的墙基中发现了石人,只是又没有了头,今存西丰县文物管理所。
当年的诗是这样写青甸石人的:
何年翁仲至今存,无复荆摹立墓门。
几变沧桑心不转,频经灰劫口无言。
衣冠未改余残骨,风月谁来访旧魂。
雨洒东郊春到早,径径埋首卧邱园。
荒汀渔火
此景早以无存了。清末开垦之初至民国年间,自县城西的公合村至部家店二十余公里间,泉水有数十处,成了连绵不断的琅铛泡子。泡子里多产鲤鱼、卿鱼,那时的老百姓用多种方法捕鱼。每到夜晚,渔火闪烁,景色十分好看。随着琅铛泡子的干涸,此景就消失了。重读当年的描,也许能引起联想:
云落前溪月落亭,渔舟多傍小桥停。
光摇获蒲惊鸥梦,影射石征见鹤汀。
柳陌模糊千万树,萝滩明灭两三星。
临流更向苔矶坐,长笛菱歌洗耳听。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