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东南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在中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平均年降水量一般不足500毫米,属于半干旱区或干旱区。其气候特征是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四季分明,年降雨量较少,大陆性气候较强。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基本简介 3 形成原因 4 分布范围 5 气候特征 6 植被类型 7 典型区域 8 气候比较 9 代表城市

      基本信息

      中文名: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区域:北纬40°至60--65°之间

      最热月气温:南部26--27℃、北部接近20℃

      气候区分布: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

      年降水量:从200mm以下到400mm左右、北部达300~600mm

      中国分布地区:西北地区

      外文名:Temperate continental climate

      最冷月气温:南部为0℃以下、北部接近-40℃

      生长季:南部约200天、北部仅50-70天

      气候特征:夏季炎热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涉及学科:地理

      代表城市:兰州(中国)、华沙(波兰)、渥太华(加拿大)、莫斯科(俄罗斯)

      基本简介

      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 北纬40 °至60--65°之间的内陆与大陆东岸。冬季在 大陆性气候控制下,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南部为0℃以下,北部接近-40℃。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南部26--27℃,北部接近20℃。生长季南部约200天,北部仅50-70天。属于这一气候区的有:中国 西北、 西伯利亚大部分、 阿拉斯加与 加拿大大部分以及美国 五大湖附近。

      概述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 温带沙漠气候、 温带草原气候及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狭义的概念将湿润的后者除外。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很大,日较差也很大。冬季受高压控制,最低温达-73℃;夏季南部7月平均气温达26~27℃,最高达33℃,北部接近20℃。最大年较差达62.3℃。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从南向北(北美从西向东)增加,年降水量从200mm以下到400mm左右,北部达300~600mm。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形成原因

      温带大陆性气候(temperatecontinentalclimate)主要分布在南 、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南部。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气候特征是: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四季分明,年降雨量较少,大陆性强。

      分布范围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 区。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

      1、大面积分布于亚洲西伯利亚和北美洲中东部,欧洲中东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深居内陆,离海遥远,背风侧,山岭重重阻隔,降水较少。

      2、南美洲的 巴塔哥尼亚高原也有该种气候,是因为西风越过高大的 安第斯山,过山后下沉形成 焚风,又鲜有锋面气旋活动,加之东岸福克兰寒流流经,因此全年少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是相对于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一种气候类型,因为远离海洋,所以干燥少雨;因为受大陆气团的控制,所以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比较大。

      气候特征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候特征一句话概括起来就是:冬寒夏暖,气 候年温度与日温度相差大,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光照强,多风沙天气。

      气温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受高压控制,绝对最低温达-70℃;夏 季普遍升温,南部7月平均气温达26~27℃,北部接近20℃,绝对最高温可达50℃。 最大年较差达62.3℃。

      降水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综述

      降水从南向北(北美从西向东)增加,年降水量从200mm以上到400m m左右,北部达300~600mm。年降水量少,集中在夏季,其他三季基本无降雨,冬季偶有降雪。

      降水量

      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又称 温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又称 温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400毫米以下。

      植被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 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半干旱气候对应植被类型为 温带草原,典型土壤为 黑钙土。

      温带干旱气候对应植被类型为温带 荒漠,土壤是 荒漠土。

      典型区域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洲的温带大 陆性气候特征最为典型。

      首先,亚洲的广大内陆地区和高纬地区与其它大陆同纬地区相比,具有冬寒夏热、春秋短促、气温年较差极大、降水季节集中等气候特点。 维尔霍扬斯克、 雅库茨克和 赤塔都在亚欧大陆的东侧,而 博多、 特隆赫姆和比尔特三地在同纬度亚欧大陆的西侧,它们的气候类型迥然不同。前三地的共同特点是冬冷、夏暖热、气温年较差大。尤其是西伯利亚东北部的维尔霍扬斯克— 奥伊米亚康地区,冬季酷寒,1月平均气温低达-50℃, 绝对最低温度曾达-71℃,成为北半球的“寒极”;7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维尔霍扬斯克绝对年较差曾高达105.1℃,是世界上年较差最大的地区。另外,维尔霍扬斯克、雅库次克和赤塔3~4月升温的幅度和10~ 11月降温的幅度都很大,且春温高于秋温,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因此,三地属大陆性气候。在亚欧大陆西侧相应纬度的博多、特隆赫姆和比尔特,冬温在0℃左右,夏季凉爽,年较差仅15°~18℃,春秋月际变温不超过4°~5℃,春温低于秋温,属于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其次,亚洲内陆气候要素变化极端,这也是大陆性气候的一个突出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洲陆地面积广大,内地距海遥远,大陆轮廓完整,又缺乏伸入内地的海湾;同时本洲又是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削弱了西风环流和大西洋暖湿气流对亚洲气候的影响。根据纬度愈高和距海洋愈远气温年较差愈大的原理,亚洲广大的内陆和高纬地区的气候与其它大陆同纬地区相比,具有强烈的大陆性。维尔霍扬斯克—奥伊米亚康地区,地处高纬,冬季受热很少,又位于亚洲的东北部,很难受到西风暖流的影响。从环流因素上讲,冬季这里是处在强大的 反气旋控制下,剧烈的冷却作用而引起低温;而这里向北倾斜的盆地和洼地地形,更有利于冷空气的集中和反气旋的发展。因此,使这里成为北半球最寒冷和世界上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地区。

      气候比较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由于水、陆物理性质的不同,位于大陆腹地和沿海或岛屿地区的气 候很不相同,前者受大陆影响大,为大陆性气候,后者受海洋影响大,为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大陆性气候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也快,一般春温高于秋温;而海洋性气候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小,春季升温慢,秋季降温也慢,一般秋温高于春温。

      大陆性气候降水少,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气候干燥,而海洋性气候降水多,降水量季节变化小,气候湿润。

      大陆度:表示大陆影响气候程度的指标叫大陆度。虽然海、陆分布对气温、降水、湿度等多种气候要素都有影响,但以对气温的影响最大,因此大陆度多数用气温来计算,一般都与气温年较差成正比,因为随着纬度的增加,气温年较差本身就有增加的趋势,为消去纬度影响,突出海、陆影响,故设计大陆度与纬度成反比。波兰学者焦金斯基提出的大陆度公式为:

      式中A为气温年较差,φ为该地所在纬度,式中参数( 常数)是以全世界年较差最大的 西伯利亚维尔杨斯克的大陆度为100%设定的。当K>50%时为大陆性气候。

      干燥度:衡量一个地区气候湿润或干旱程度的量称为 湿润度或干燥度,其计算式定义为:

      湿润度:

      干燥度:

      式中r为该地的年降水量, 为该地的蒸发力(即最大可能蒸发量)。

      代表城市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洲地区:乌鲁木齐(中国)、兰州(中国)、银川(中国) 、呼和浩特(中国)、 乌兰巴托(蒙古)、 雅库茨克(俄罗斯)、 伊尔库茨克(俄罗斯)、 新西伯利亚(俄罗斯)、 鄂木斯克(俄罗斯)、 塔什干( 乌兹别克斯坦)、 阿什哈巴德( 土库曼斯坦)、 德黑兰(伊朗)、 伊斯法罕(伊朗)、 大不里士(伊朗)

      欧洲、欧亚地区: 莫斯科(俄罗斯)、 圣彼得堡(俄罗斯)、 赫尔辛基(芬兰)、 维尔纽斯( 立陶宛)、 明斯克( 白俄罗斯)、 基辅( 乌克兰)、 华沙(波兰)、 布拉格( 捷克)、 布拉迪斯拉发( 斯洛伐克)、 布达佩斯( 匈牙利)、 维也纳( 奥地利)、 慕尼黑(德国)、 柏林(德国)、 贝尔格莱德( 塞尔维亚)、 布加勒斯特( 罗马尼亚)、 索非亚( 保加利亚)、 马德里(西班牙)、安卡拉(土耳其)

      北美地区: 渥太华(加拿大)、 蒙特利尔(加拿大)、 多伦多(加拿大)、 魁北克(加拿大)、 埃德蒙顿(加拿大)、 匹兹堡(美国)、 纽约(美国)、 底特律(美国)、 芝加哥(美国)、 丹佛(美国)

      南美地区: 门多萨(阿根廷)、 内乌肯(阿根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