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陵

福陵福陵

福陵位于沈阳东郊的天柱山上,俗称东陵。陵寝占地19.48万平方米,建成于清1651年,康熙、乾隆时期又有部分增建。

南面正中有正红门,门前有华表、石狮、石坊、下马碑等。进入正红门内为一条笔直的参道,参道两侧,排列着一组石象生。有石狮、石马、石骆驼、石虎等。过108蹬,是1689年增建的碑楼,内立康熙皇帝题撰的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碑楼后面的城堡式建筑为方城,是陵园的主体建筑部分。围墙上有角楼四座。北面是明楼,内有石碑一座。方城正中是隆恩门,方城内正中台基上坐落着隆恩殿。方城北面是宝城和月牙城,宝顶下的地宫埋葬着努尔哈赤和叶赫纳喇氏的棺木及骨灰。

沈阳东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墓。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历史沿革 3 旅游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福陵

      外文名:Fuling Tomb

      所属国家:中国

      门票价格:32元(东陵公园2元,福陵30元)

      占地面积:19.48万平方米

      电话区号:024

      邮政区码:110000

      景区类型:历史文化

      地址:沈阳东郊东陵公园内

      景点级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代表景点:石像生、一百零八磴台阶、神功圣德碑楼、隆恩门、大明楼等

      省份:辽宁省沈阳市

      开放时间:8:00-17:00

      别名:沈阳东陵

      所属地区:中国辽宁沈阳

      始建年代:1629年

      竣工时间:清顺治八年(1651年)

      历史沿革

      福陵后倚天柱山,前临浑河,万松耸翠,大殿凌云,占地19.48万平方米。福陵中利用地形修筑的"一百零八蹬"(108级台阶),象征着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是福陵的重要标志。

      福陵公园又称“东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墓。与沈阳市的昭陵、新宾县永陵合称“关外三陵”、“盛京三陵”。东陵公园始建于公元1629年 (天聪三年),到公元1651年基本建成。后经清朝顺治、康熙、乾隆年间的多次修建,形成了规模宏大、设施完备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距今已有三百六十余年历史。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大清建国,定陵号为“福陵”,1929年被当时奉天当局辟福陵为东陵公园,1963年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陵公园地处于沈阳市东郊二十里的天柱山上,整个占地面积为557.3公顷,其中陵寝占地为19公顷,整座陵墓背倚天柱山,前临浑河,自南而北地势渐高,山形迤逦、万松参天、众山腑伏、百水回环、层楼朱壁、金瓦生辉、建筑宏伟、气势威严、幽静肃穆、古色苍然,其优美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邃人文景观早已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垂青。福陵建筑格局因山势形成前低后高之势,南北狭长,从南向北可划分为三部分:大红门外区、神道区、方城、宝城区。陵寝建筑规制完备,礼制设施齐全,主要建筑规模宏伟,陵寝建筑群保存较为完整。

      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中国的沈阳福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始建

      福陵福陵

      清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陵寝,因坐落在沈阳市东北11公里处。故又称东陵,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努尔哈赤是满族人,姓爱新觉罗,受明册封为女真族(满族前身)建州部首领,后来统一了女真族各部,建立了金(史称后金)政权。他精通汉蒙文字,不仅在军事上颇有建树,而且创立了八旗制度和满族文字,在政治上和文化上也颇有建树,为满族的初期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满族的民族英雄,死后葬于福陵。

      其子皇太极建立清政权后,他被追尊为清太祖。

      福陵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竣工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经康熙、乾隆两帝增建,方具今日规模。

      扩建公园

      福陵福陵

      清福陵始建于1629年(天聪三年),1636年(崇德元年)四月十二日正式定陵号为"福陵"。清福陵是清朝皇室命名的第一座祖陵。1636年至 1820年间多次重建和改建,最后形成 陵寝规制。陵寝建筑群由下马碑、石牌坊、正红门、神道、石像生、一百零八磴台阶、神功圣德碑楼、涤器房、果房、茶膳房、朝房、隆恩门、隆恩殿、东配殿、西配殿、焚帛炉、二柱门、石五供、大明楼、宝城等组成,其中依山势所建的神道上的一百零八磴台阶形式匠心独具。石牌坊雕造精细,反映了清早期满族建筑技术的水平。

      清福陵的修建以及后来的重建、改建都是在古代勘舆家的指导下进行,从选址到规划设计,考虑了陵寝建筑与自然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谐统一,追求自然环境与陵寝建筑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在有清一代的二百多年间,清福陵是皇室从事礼制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无论是建筑遗存,还是其所包涵的历史史实,都是研究清朝陵寝制度、丧葬礼仪乃至清初的殉葬制度、祭祀制度、职官体制、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实物资料,记录着明末、清朝及民国年间的历史。 清福陵不仅是中国帝陵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最好见证。

      陵寝葬三人

      以往,人们一直以为,福陵里埋葬的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和皇后叶赫那拉·孟古哲哲。其实,陵寝中的主人不是两人,而是三人: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孟古哲哲、孝烈武皇后(大妃)乌喇那拉·阿巴亥。

      努尔哈赤

      爱新觉罗氏,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出生于辽东苏子河流域的建州左卫,父“塔克世”,明朝建州左卫指挥使;祖父“觉昌安”,建州左卫都指挥。努尔哈赤10岁时,母亲喜塔喇氏病故后,受继母纳喇氏虐待。他时常上山采集山货,到抚顺交易售卖。此后,他投身明朝总兵李成梁帐下,作战勇猛、屡立战功,18岁时与佟佳氏·哈哈纳札青成婚。经过艰苦奋战,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新宾赫图阿拉城建立大金国,年号“天命”。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口实起兵反明,连续占领抚顺、清河等城堡。著名的“萨尔浒大战”后,努尔哈赤先后占领开原、铁岭、沈阳、辽阳、北宁等地。天命十三年(1628年)3月,努尔哈赤率军攻打宁远,结果失败;同年8月11日,努尔哈赤死于现今于洪区翟家乡大埃金堡浑河水域,终年68岁;8月12日,葬于沈阳城内西北角;天聪三年,正式安葬于福陵。努尔哈赤一生有后妃14人、16子、8女。

      皇后叶赫纳拉氏

      名“孟古哲哲”,生于明朝万历三年(1575年),卒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9月27日,享世仅29岁。叶赫纳拉氏父亲杨吉砮,为海西叶赫部首领。叶赫部位于现今吉林省梨树县境内叶赫乡。叶赫部与建州关系较好。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杨吉砮见努尔哈赤英姿勃勃、相貌非常,又出身建州贵族,便将女儿孟古哲哲许诺努尔哈赤“堪为君配”,待长成后,亲自送往与君“缔姻”。

      孟古哲哲14岁时,努尔哈赤与孟古哲哲大宴成婚。孟古哲哲“面如满月、丰姿妍丽”,而且“器量宽洪、端重恭俭、聪颖柔顺”,深得努尔哈赤钟爱。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10月25日,孟古哲哲生皇八子,取名“皇太极”。从此,努尔哈赤对孟古哲哲的感情更加深厚。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孟古哲哲病故。努尔哈赤举行盛大祭礼。然后将孟古哲哲葬在自家院内3年,第4年才迁葬于尼亚满山岗,在那为她建陵,派觉尔察氏一户看守。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承“汗位”,孟古哲哲因此成为“皇太后”。天聪三年,皇太极在沈阳城东石咀头山营造福陵,将太祖努尔哈赤与孟古哲哲“合葬”。

      大妃乌喇纳拉氏

      名阿巴亥,生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出身于乌喇部贵族之家;其父满泰,为海西乌喇部酋长。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当时年仅12岁的阿巴亥,就嫁给努尔哈赤为侧福晋。

      天命五年(1620年),阿巴亥升为大妃,支持家政。阿巴亥生有三子:长子阿济格、次子多尔衮、三子多铎。努尔哈赤晚年,将镶黄旗牛录分给大妃阿巴亥之子所有。努尔哈赤去世后,诸王强迫阿巴亥殉葬。阿巴亥无奈,只好服从,于努尔哈赤去世后第二天早晨自尽,与努尔哈赤同椁而殓,葬于沈阳城内西北角。随同大妃阿巴亥一道殉葬的,还有二庶妃德因泽、阿济根。皇太极营造福陵后,将皇后孟古哲哲、大妃阿巴亥,一道与努尔哈赤合葬。

      地理位置

      陵墓组成

      清福陵清福陵

      位于沈阳东郊的丘陵上,俗称东陵。前临浑河,后倚天柱山,是清太祖努而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墓。福陵基本建成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康熙、乾隆时期又有部分增建。陵寝占地19.48万平方米自南向北地势逐渐增高。南面正中有个正红门,门东西两侧墙上镶嵌有蟠龙五彩琉璃壁。门前有华表、石狮、石坊、下马碑等。进入正红门内,一条参道垂直北上。参道两侧,排列着彝族石象生。其中有石狮、石马、石骆驼、石虎等。据说石马是仿当年努而哈赤乘坐的蒙古马形象雕成。过桥拾级而上的是108蹬石阶,寓天罡36星和地煞72星数之和,表示天地宇宙,象征帝王对社稷的主宰。过108蹬,是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增建的碑楼,内立有龟趺座的康熙皇帝亲撰的《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文,碑重50多吨。碑楼东西有茶果房、涤器房、省牲亭和斋房等。碑楼后面的城堡式建筑为方城,是陵园的主题建筑部分。围墙上有角楼四座,每座二层。北面是明楼,内有石碑一座。门外石案上设五供方城正中是隆恩门,方城内正中台基上坐落着隆恩殿。隆恩殿东西两侧还有配殿、焚帛楼等建筑。方城北面是宝城,也称月牙城,正中突起的土堆即是宝顶,其下的地宫埋葬着努尔哈赤和叶赫纳喇氏的骨灰坛.

      努尔哈赤介绍

      努尔哈赤,爱新觉罗氏。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出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后金政权的建立者,清朝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成为满族的民族英雄,死后葬于福陵。其子皇太极建立清政权后,他被追尊为清太祖。努尔哈赤为女真贵族出身,世袭建州左卫指挥使,是明朝所属的北地方官。因他"忠于大明","保塞有功",升至都督,晋号龙虎将军(正二品)。十七世纪初,明朝政治腐败,无力维持东北一隅的统治,努尔哈赤起兵反明。经过几十年征战,统一了女真各部,在1616年于图阿喇即汗位。其后迁都东京(辽宁省辽阳县),再迁都沈阳。十年后,围攻明宁远城(辽宁省兴城县),受炮伤退回沈阳死于途中。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洗礼 这位民族英雄一直安静的躺在苍松环绕的清福陵里。

      旅游信息

      门票42元(包括清福陵40元,东陵公园2元)

      时间

      7:30—17:30(旺季4月-10月) 8:00—16:30(淡季11月-3月)

      交通

      乘坐148、168、218、385路公交车或沈抚三号线至东陵公园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