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俊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

李汉俊李汉俊

李汉俊(原名书诗,1890年-1927年12月17日),号汉俊,湖北潜江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早年留学日本,接受马克思主义,回国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大力推进建党工作,为召开中共一大做出了卓越贡献。1922年回武汉组织学生、工人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被反动军阀杀害,年仅37岁。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人物生平 3 主要成就 4 轶事典故

      基本信息

      中文名:李汉俊

      性别:男

      籍贯:湖北潜江

      逝世日期:1927年12月17日

      别名:李书诗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890年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后被开除党籍

      人物生平

      李汉俊1890年生于湖北潜江。1902年去日本读书,1918年底,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回到上海。随后从事翻译和撰写工作,是《星期评论》的撰稿人、编辑,积极宣传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译有《马克思资本论人门》。1920年,和陈独秀等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随后在工人中积极开展活动。同年8月15日创办了《劳动界》周刊,任主编。年底,陈独秀赴广东,他负责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工作,并担任《新青年》的编委。1921年积极参加筹建中国共产党,7月,作为上海地区的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因与陈独秀、张国焘意见不一,离开上海到武汉,在武昌中华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执教,从事马克思主义宣传和革命活动。7月,没有应邀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由此自动脱离了党组织。10月,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成立,任执行委员、教育主任委员。1923年积极参与京汉铁路总同盟大罢工。二七惨案发生后,潜居北京。6月,在没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情况下,被大会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同年秋返回武汉,继续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任教。1924年,中共中央鉴于他自动脱党,正式开除其党籍。1925年底主持武昌大学校务工作。1926年春到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任教,主讲唯物史观。同年夏,作为湖北各界欢迎北伐军代表团副团长抵达长沙。此时,他参加了国民党,并被委任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秘书。9月任湖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后兼任教育科长。1927年1月,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2月任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委员,主持校一大会址务。4月湖北省政府成立,任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对蒋介石的背叛行为进行了愤怒声讨。7月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改组,任改组委员、青年部部长,对国民党右派的反共活动进行了抵制和斗争,掩护了大批共产党员。11月南京国民政府组织的西征军攻占武汉,赶走了唐生智,他离职躲避在汉口日租界内。1927年12月17日,被西征军中的桂系军阀胡宗铎部杀害。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内务部,给其家属颁发了烈士证书。

      (本目录内容由搜狗四史百科编委会编写)

      主要成就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一位与李大钊齐名,却不愿在党中央担任领导职务,同样被国民党暗中杀害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就是李汉俊。二李以高超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建立中国共产党立下了汗马功劳,值得人民永远怀念。

      轶事典故

      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总工会组织了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人们一向以为是林祥谦、施洋二人领导,实际上这二位烈士只是组织者之一。“二·七”罢工的组织者还有林育南、陈潭秋、李汉俊。李汉俊参加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挥笔写下“大地赤化”四个大字,献给大会。由于张国焘不顾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十多条严格要求,并要吴佩孚一一答复,致使罢工失败。施洋、林祥谦被害,李汉俊等人被通缉,不得已离开武汉去上海,又转到北京。1927年12月17日,由于李汉俊、詹大悲二人在《新华日报》《楚光日报》上多次揭露蒋介石的可耻行为,林运圣带着一批军警,将李汉俊和詹大悲住所包围,并将二人抓走。

      胞兄李书城知道后,请时任西路军总指挥的程潜营救。程潜打电话接不通,又派他的秘书赶往汉口济生三马路(今汉口单洞口门内),可岗哨林立不让进,不一会儿传来已将李、詹二人杀死,还不准收尸的消息,并贴出布告:李汉俊、詹大悲是共党要犯,才决定处决。那么,共产党能否承认二人是共产党员,几十年为此事争端不休,总以为李汉俊脱党,又加入了国民党,使烈士为革命牺牲了几十年,不能含笑九泉。好在毛泽东为首的党李汉俊翻译的《资本论》中央英明,给了李汉俊人生一个圆满的答复,并为家属发了烈士证书,特别写到“李汉俊同志在大革命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1933年,北京人民将李汉俊的灵柩移葬西山的万安公墓,武汉人民也要求安葬李汉俊,后经国民政府同意,李汉俊的遗体移葬于武昌卓刀泉庙后。李汉俊死时,年仅37岁。

      英雄事迹

      五四运动后,李汉俊以人杰、汉俊、汗、先进、海镜、海晶、厂晶等笔名在《民国日报》、《新青年》、《建设》、《劳动界》、《共产党》、《小说月刊》等报刊上发表了60多篇译文和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为早期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做出了杰出贡献。

      1920年春,李汉俊参加了上海《星期评论》的编辑工作。4月,共产国际东方局维金斯基经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与李汉俊、陈独秀举行会议,提出组建中国共产党,李、陈均表赞同。5月,李汉俊与陈独秀等发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8月,与陈独秀等7人发起组建了上海共产党,曾任上海共产党代理书记。1921年初,与陈独秀等组织筹划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下旬,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李汉俊与其李汉俊烈士墓兄李书城的寓所召开的,即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李汉俊作为上海地区代表参加了大会。一大后,李汉俊积极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活动。1922年1月1日,在上海《民国日报》上发表了《中国的乱源及其归宿》、《我们如何使中国的混乱赶快终止》两篇文章。文章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作了深刻地剖析,指出:“中国要进化到社会主义,只有直接向社会主义走去的一条路”,“中国的混乱又要中国进化到社会主义才能终止,……中国的同胞们!努力吧!”

      1923年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李汉俊以省工团联合会教育主任委员身份,参加了罢工的领导工作。在敌人杀害了林祥谦后,形势急转直下,白色恐怖笼罩着武汉三镇,为保存革命有生力量,在党内同志帮助下,他到北京其兄李书城处暂避。同年秋,武汉形势稍有缓和,他立即返汉,继续执教武昌高师。他主讲的“唯物史观”给学生的思想影响极大,促使一部分学生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在党的二大、三大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不久自动脱党。1926年,北伐军攻占长沙后,李汉俊与董必武作为湖北各界欢迎北伐军代表团赶到长沙,向北伐军递送武昌敌军军事情报,迎接北伐军并加入国民党,被委任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秘书。同年8月,北伐军进驻武汉,9月,湖北政务委员会成立,李汉俊为委员,并任接收保管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科长等职。

      1927年1月,国民党湖北省第四次全省代表大会召开,李汉俊当选为执行委员。4月10日,湖北省政府成立,李汉俊任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七一五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在新的复杂形势下,他与詹大悲等继续坚持革命立场和孙中山“三大”政策,并利用蒋、汪争夺国民党最高统治权力的矛盾,同省党部和政府内反共右派势共产主义小组遗址力进行了坚决斗争,掩护了一些共产党人。11月,桂系军阀占领武汉后,李汉俊与詹大悲等以省政府名义下令释放在汉被捕的共产党嫌疑分子300多人,营救和保护了大批共产党的干部。同年12月17日,被武汉卫戍区司令胡宗铎以“赤色分子”的罪名逮捕,与詹大悲同时牺牲。解放后被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中共一大代表

      李汉俊不只是传播马列主义,还与董必武一起组建了湖北的第一个党支部。又支持毛泽东等人组建长沙党组织。山东的王尽美,在李汉俊支持下创建了济南党支部。他一生中介绍了许多人加入共产党,特别是沈雁冰。


      “二·七”大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