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华学院
文华学院
文华学院(WenHua College)是一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应用技术类型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现任院长刘献君。校训是“博学笃志、本立道生”。
根据2022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校园占地面积1340亩,建筑总面积53.26万平方米,有专任教师900余名,下设设有7个学部,有本科专业47个,涵盖6个学科门类,建设了六大特色专业方向和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项目中五个特色专业群,有一批省级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有湖北省重点学科和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
学院是2003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的普通全日制高校,由武汉美联地产有限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同举办;2014年5月,教育部批准学校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更名为“文华学院”。
文华学院位列2023年ABC中国民办大学排名第17名、“2023年软科中国民办大学排名”第25名。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历史沿革
3 办学条件
4 学术研究
5 文化传统
6 办学条件
7 学术研究
8 文化传统
9 学校领导
10 校区环境
11 学校荣誉
12 学校领导
13 校区环境
14 学校荣誉
15 报考条件
基本信息
中文名:文华学院
外文名:WenHua College
院校代码:13262
创办时间:2003年
类别:民办高校
属性:应用技术类型普通全日制本科学校
高职专业:7个
党委书记:郑畅
官网:http://zhaosheng.hustwenhua.net/
录取批次:本科二批
校训:博学笃志 本立道生
现任校长:刘献君
主要院系:外语学部、经济管理学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人文社会科学学部、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部、城市建设工程学部
校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文华园路8号
学校类型:综合类
主管部门:湖北省教育厅
本科专业:41个
院系设置:8个学部
学校排名:第25名(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主榜)
历史沿革
2003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由华中科技大学与武汉美联地产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建院之初,在东湖校区集中办学。
2004年8月,学校搬迁至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2010年,学校通过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
2011年11月15日,知识产权局在学校挂牌。
2012年,学校通过新增学士授权单位级授权专业合格评估。
2014年5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文同意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转设更名为文华学院。
办学条件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8个学部,开设41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门类。
文华学院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部 | 专业名称 |
---|---|
文华学院外语学部 | 英语 |
日语 | |
翻译 | |
应用英语(专科) | |
文华学院经济管理学部 | 工商管理(数字化运营管理、数字化社区管理) |
会计学 | |
财务管理 | |
电子商务 | |
金融学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科) | |
市场营销(新零售运营)(专科) | |
文华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 | 通信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5G通信智能光网络技术) | |
软件工程 | |
电子信息工程 | |
计算机应用技术(中软国际大数据应用班)(专科) | |
文华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部 | 网络与新媒体 |
法学 | |
广告学(新媒体品牌运营与传播) | |
汉语言文学 | |
新闻学(智能媒体传播) | |
文华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部 | 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制造、3D打印与数字化设计)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机器人工程 | |
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 |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科) | |
文华学院城市建设工程学部 | 产品设计 |
土木工程 | |
环境工程 | |
数字媒体艺术 | |
建筑学 | |
工程管理 | |
视觉传达设计 | |
城乡规划 | |
环境设计(智能室内设计、数字景观设计)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
建筑工程技术(专科) | |
工程造价(专科) | |
文华学院基础科学学部 | 舞蹈表演(体育舞蹈、中国舞) |
师资力量
师资概况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专任教师折合数881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602人。自有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占94.85%,具有副高以上职称209人,双师型教师203人。
骨干教师
文华学院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名单
2009年:刘江、阮正仪、高洁、涂平、李勇、李素梅、高振峰、李江海、罗艳娥、姚欢、王燕、夏璐、钟利平、张永花、曹惠雅、陈振云、饶志强
2010年:刘伟、孙跃、梅琳、张芳、程伟、罗维安、殷卉、黄龙、方蔚、万士保、谢柏林、盛正尧、陈智芳、李玲、夏云宏、肖艳梅、王进、陈维、廖剑锋、俞侃、范娟、王晓娟
2011年:李江海、杨天中、易三军、高振峰、刘江、高洁、魏柯、吴妍、李春梅、卢云芳、王丽明、杜俊伟、陈奕、涂平、李素梅、李勇、杨戟、钟利平、张永花、武欣、夏璐、张畇、曹海泉、郭 胜、陈振云、翁广安、胡广义、张新建、李海华、毕艳
2012年:李娜、罗维安、张芳、程伟、符蓉、罗小涛、陈艳、彭菊玲、万士保、谢柏林、孔凌、史成虎、贺丽娟、王兴波、赵春艳、徐声星、刘伟、林青、梅琳、罗艳娥、孙斐娟、黄龙、芦波、邓思思、雷蕾、夏云宏、胡燕、刘海红、刘丹黎、刘巧云、俞侃、陈维、廖剑锋、刘健、李香春、严耀伟、陈艳
2013年:张新建、毕艳、李海华、李文慧、曹娜、张亚兰、翁广安、陈振云、郭胜、曹海泉、胡广义、黄兆祥、曹惠雅、王方、周俊杰、刘江、高洁、吴妍、李湘梅、刘寅、叶菁、黄雁南、周严、连永梅、赵婕、周文昉、易三军、李江海、杨天中、高振峰、孙跃、滕姗姗、陈卓淳、沈金、周黎、易诗娇、陈媛媛、杜俊伟、陈奕、李春梅、王丽明、卢云芳、殷卉、程炼、方蔚、张永花、夏璐、钟利平、张畇、李玲、王爽、鲁艺苗、叶知民、盛艳、肖琪、涂平、李素梅、杨戟、李勇、王霞、李传国、张锴、马玲、杨玉亭、孙江涛
2014年:范娟、孟超莹、樊姗、陈丽湘、陈艳、彭菊玲、鲁丽、王丽君、顾念念、俞侃、陈维、陈艳、刘健、李香春、廖剑锋、鲁群、张燕、曾淑君、陈玉萍、郭敏、李颖婷、李娜、张芳、罗维安、程伟、张爱华、何鹏、黎雪微、梅琳、林青、赵春艳、徐声星、罗艳娥、刘伟、郑潇、刘 晶、苏征、黄龙、孙斐娟、吴颖、肖艳梅、徐若梦、姚蕊、张晓、袁媛、张丽、夏云宏、刘海红、冯丽明、林燕玲、孙虹、力昌英、余昭炜、谢柏林、贺丽娟、史成虎、孔凌
2015年:张晓丹、张采芳、黄金刚、周进、胡英帆、陈静、陈沛晏、孙丰旋、易俊、何娟、李建、秦梅玉、郭鹏、鲁艳旻、邓佳、杨帆、廖红燕、肖春英、肖洁、吴蕾、方玲玲、刘巧云、余雯、韩丹、陈智芳、杨静、姚德超、丁浩
学科建设
据2018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
“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2个;获批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基层教学组织4个;获批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3项,省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8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全校共有各类实验室98个,拥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33个;建有国家级众创空间及省市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湖北高校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与机械综合应用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
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与东风汽车变速箱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校企实习实训基地(2015)
湖北省重点培育专业:通信工程、土木工程
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环境工程
湖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土木工程、工商管理
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通信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湖北省精品课程:大学数学
- 教学成果
2013年3月,学校《独立学院本科学生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课题,获第七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基于“个性化教育”构建金字塔式的大学生课外实践与创新创业平台》和《小团队服务小企业转件开发探索实践》分别获批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 学生成绩
2017年,学校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知识竞赛、文体竞赛,获省市级以上802人次,其中国家级593人次。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中获得特等奖3人次;2017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一等奖5人次;2017年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一等奖3人次;第八届蓝桥杯一等奖4人次;2017年“贝蒂杯”全国校园体育舞蹈联赛(武汉站)一等奖3人次。
据2018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近5年来,学校学生英语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的通过率超过80%;考研录取率占应届本科毕业生比例16%左右;其中考入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家“211”“985”重点大学的人数占录取人数近一半;连续5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合作交流
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学校还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多所著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学校秉承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优良传统,营造大学人文氛围,开设了“院士、名人、企业家”讲坛,杨叔子、李培根、罗俊、李德仁、杨家福、叶朝辉等20多位院士、校长与学生交流50多场次,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形成了良好学风。
学术研究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34个科研平台,其中2个省级重点科研基地(中心),8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
类别 | 名称 | 依托学部 | 立项时间 |
---|---|---|---|
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湖北品牌发展研究中心 | 人文学部 | 2014.7 |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 人文学部 | 2015.9 | |
湖北省科研创新团队 | 现代通信技术科研创新团队 | 信息学部 | 2014.5 |
碳基纳米材料及微纳器械研究 | 基础学部 | 2015.5 | |
大数据传播及应用实务科研创新团队 | 人文学部信息学部 | 2016.5 | |
高校个性化教育大数据决策支持 | 院校研究所 | 2017.4 | |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产业从“建造”到“智造”的升级 | 城建学部 | 2017.12 |
科研成果
2013-2017年,学校教师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等纵向研究课题共计13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19项;学校教师公开发表论文1144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论文284篇,三大索引收录124;出版著作共计31部;获教育部科研优秀成果奖1项;发表作品及成果奖9件,其中有3项作品分获全国高校美术作品年展二等奖、三等奖和入选作品;获得授权的专利共计35项。
2013-2017年,学校承担了112项横向课题,经费达到1252万元,并申报了湖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后补助项目11项,申请经费172万元。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89项。近三年,获国家授权专利31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主动对接地方行业企业需求,承接横向课题67项,单项经费超过100万元的项目12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155.3万册,除图书、期刊、报纸等纸质资源外,还拥有《中国知网》、《超星新版电子图书》、《博图外文图书》、《起点考试系统》等10个电子资源数据库。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 校徽
学校校徽为蓝底,字为白色与红枫色相间,或纯白色与红枫色。上为英文名称,下为文华学院标识字体,中间为文华学院汉语拼音的首位大写字母“WH”。
寓意为:文思华彰、文心华采、文华灼灼、美丽如花,预示着文华学院将不断培养出文化底蕴深厚,有个性特色的高素质人才。
办学条件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8个学部,开设41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门类。
文华学院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部 | 专业名称 |
---|---|
文华学院外语学部 | 英语 |
日语 | |
翻译 | |
应用英语(专科) | |
文华学院经济管理学部 | 工商管理(数字化运营管理、数字化社区管理) |
会计学 | |
财务管理 | |
电子商务 | |
金融学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科) | |
市场营销(新零售运营)(专科) | |
文华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 | 通信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5G通信智能光网络技术) | |
软件工程 | |
电子信息工程 | |
计算机应用技术(中软国际大数据应用班)(专科) | |
文华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部 | 网络与新媒体 |
法学 | |
广告学(新媒体品牌运营与传播) | |
汉语言文学 | |
新闻学(智能媒体传播) | |
文华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部 | 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制造、3D打印与数字化设计)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机器人工程 | |
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 |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科) | |
文华学院城市建设工程学部 | 产品设计 |
土木工程 | |
环境工程 | |
数字媒体艺术 | |
建筑学 | |
工程管理 | |
视觉传达设计 | |
城乡规划 | |
环境设计(智能室内设计、数字景观设计)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
建筑工程技术(专科) | |
工程造价(专科) | |
文华学院基础科学学部 | 舞蹈表演(体育舞蹈、中国舞) |
师资力量
师资概况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专任教师折合数881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602人。自有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占94.85%,具有副高以上职称209人,双师型教师203人。
骨干教师
文华学院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名单
2009年:刘江、阮正仪、高洁、涂平、李勇、李素梅、高振峰、李江海、罗艳娥、姚欢、王燕、夏璐、钟利平、张永花、曹惠雅、陈振云、饶志强
2010年:刘伟、孙跃、梅琳、张芳、程伟、罗维安、殷卉、黄龙、方蔚、万士保、谢柏林、盛正尧、陈智芳、李玲、夏云宏、肖艳梅、王进、陈维、廖剑锋、俞侃、范娟、王晓娟
2011年:李江海、杨天中、易三军、高振峰、刘江、高洁、魏柯、吴妍、李春梅、卢云芳、王丽明、杜俊伟、陈奕、涂平、李素梅、李勇、杨戟、钟利平、张永花、武欣、夏璐、张畇、曹海泉、郭 胜、陈振云、翁广安、胡广义、张新建、李海华、毕艳
2012年:李娜、罗维安、张芳、程伟、符蓉、罗小涛、陈艳、彭菊玲、万士保、谢柏林、孔凌、史成虎、贺丽娟、王兴波、赵春艳、徐声星、刘伟、林青、梅琳、罗艳娥、孙斐娟、黄龙、芦波、邓思思、雷蕾、夏云宏、胡燕、刘海红、刘丹黎、刘巧云、俞侃、陈维、廖剑锋、刘健、李香春、严耀伟、陈艳
2013年:张新建、毕艳、李海华、李文慧、曹娜、张亚兰、翁广安、陈振云、郭胜、曹海泉、胡广义、黄兆祥、曹惠雅、王方、周俊杰、刘江、高洁、吴妍、李湘梅、刘寅、叶菁、黄雁南、周严、连永梅、赵婕、周文昉、易三军、李江海、杨天中、高振峰、孙跃、滕姗姗、陈卓淳、沈金、周黎、易诗娇、陈媛媛、杜俊伟、陈奕、李春梅、王丽明、卢云芳、殷卉、程炼、方蔚、张永花、夏璐、钟利平、张畇、李玲、王爽、鲁艺苗、叶知民、盛艳、肖琪、涂平、李素梅、杨戟、李勇、王霞、李传国、张锴、马玲、杨玉亭、孙江涛
2014年:范娟、孟超莹、樊姗、陈丽湘、陈艳、彭菊玲、鲁丽、王丽君、顾念念、俞侃、陈维、陈艳、刘健、李香春、廖剑锋、鲁群、张燕、曾淑君、陈玉萍、郭敏、李颖婷、李娜、张芳、罗维安、程伟、张爱华、何鹏、黎雪微、梅琳、林青、赵春艳、徐声星、罗艳娥、刘伟、郑潇、刘 晶、苏征、黄龙、孙斐娟、吴颖、肖艳梅、徐若梦、姚蕊、张晓、袁媛、张丽、夏云宏、刘海红、冯丽明、林燕玲、孙虹、力昌英、余昭炜、谢柏林、贺丽娟、史成虎、孔凌
2015年:张晓丹、张采芳、黄金刚、周进、胡英帆、陈静、陈沛晏、孙丰旋、易俊、何娟、李建、秦梅玉、郭鹏、鲁艳旻、邓佳、杨帆、廖红燕、肖春英、肖洁、吴蕾、方玲玲、刘巧云、余雯、韩丹、陈智芳、杨静、姚德超、丁浩
学科建设
据2018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
“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2个;获批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基层教学组织4个;获批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3项,省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8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全校共有各类实验室98个,拥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33个;建有国家级众创空间及省市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湖北高校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与机械综合应用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
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与东风汽车变速箱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校企实习实训基地(2015)
湖北省重点培育专业:通信工程、土木工程
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环境工程
湖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土木工程、工商管理
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通信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湖北省精品课程:大学数学
- 教学成果
2013年3月,学校《独立学院本科学生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课题,获第七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基于“个性化教育”构建金字塔式的大学生课外实践与创新创业平台》和《小团队服务小企业转件开发探索实践》分别获批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 学生成绩
2017年,学校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知识竞赛、文体竞赛,获省市级以上802人次,其中国家级593人次。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中获得特等奖3人次;2017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一等奖5人次;2017年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一等奖3人次;第八届蓝桥杯一等奖4人次;2017年“贝蒂杯”全国校园体育舞蹈联赛(武汉站)一等奖3人次。
据2018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近5年来,学校学生英语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的通过率超过80%;考研录取率占应届本科毕业生比例16%左右;其中考入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家“211”“985”重点大学的人数占录取人数近一半;连续5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合作交流
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学校还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多所著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学校秉承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优良传统,营造大学人文氛围,开设了“院士、名人、企业家”讲坛,杨叔子、李培根、罗俊、李德仁、杨家福、叶朝辉等20多位院士、校长与学生交流50多场次,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形成了良好学风。
学术研究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34个科研平台,其中2个省级重点科研基地(中心),8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
类别 | 名称 | 依托学部 | 立项时间 |
---|---|---|---|
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湖北品牌发展研究中心 | 人文学部 | 2014.7 |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 人文学部 | 2015.9 | |
湖北省科研创新团队 | 现代通信技术科研创新团队 | 信息学部 | 2014.5 |
碳基纳米材料及微纳器械研究 | 基础学部 | 2015.5 | |
大数据传播及应用实务科研创新团队 | 人文学部信息学部 | 2016.5 | |
高校个性化教育大数据决策支持 | 院校研究所 | 2017.4 | |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产业从“建造”到“智造”的升级 | 城建学部 | 2017.12 |
科研成果
2013-2017年,学校教师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等纵向研究课题共计13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19项;学校教师公开发表论文1144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论文284篇,三大索引收录124;出版著作共计31部;获教育部科研优秀成果奖1项;发表作品及成果奖9件,其中有3项作品分获全国高校美术作品年展二等奖、三等奖和入选作品;获得授权的专利共计35项。
2013-2017年,学校承担了112项横向课题,经费达到1252万元,并申报了湖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后补助项目11项,申请经费172万元。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89项。近三年,获国家授权专利31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主动对接地方行业企业需求,承接横向课题67项,单项经费超过100万元的项目12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155.3万册,除图书、期刊、报纸等纸质资源外,还拥有《中国知网》、《超星新版电子图书》、《博图外文图书》、《起点考试系统》等10个电子资源数据库。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 校徽
学校校徽为蓝底,字为白色与红枫色相间,或纯白色与红枫色。上为英文名称,下为文华学院标识字体,中间为文华学院汉语拼音的首位大写字母“WH”。
寓意为:文思华彰、文心华采、文华灼灼、美丽如花,预示着文华学院将不断培养出文化底蕴深厚,有个性特色的高素质人才。校园全景
校训:博学笃志 本立道生
“博学笃志”,语出《论语·子张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意味着广泛地吸取人类优秀文化,不断开拓自己的思维与视野,拥有博大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笃志”则指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坚守自己的志向。“博学笃志”,意在勉励文华人要像海绵一样汲取广博的知识,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中挖掘自己的潜能并立下远大的志向,然后一心一意坚守自己的志趣,实现人生理想。
“本立道生”,语出《论语·学而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为君子要专注于做基础的事情,基础的事情做好了,“道”就会自然产生。
“笃志而体,君子也”(《荀子·修身篇》),具有坚定意志并能付诸实践的人,才是君子。
“本立道生”,则是告诫文华人,拥有广博的知识、树立了远大志向还不够,还应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方能最终参悟做人与治学的道理与方法,修得君子的道德与人格,走上实现理想的光明道路。
“博学笃志,本立道生”,二者既辩证统一,又层层增进,且与文华学院“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办学宗旨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教育理念契合一致。在广博中专一,发现并挖掘自己的潜能;在专一中立志,树立并坚守自己的远大志向,把个人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然后脚踏实地,立好“本”,找到自己自由发展的空间,最终沿着“道”的指向,实现社会贡献与个人发展的结合。
校名字体
“文华学院”校名字体依据“华中科技大学”的字体而书,是仿毛泽东书法体,并进行了局部修饰,只有“文”字是用毛体笔划重造的字,意在继承华中科技大学的光荣传统和办学理念,使“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字体文风保持一致。
- 主色调
白色--寓意着文华人有能够绘制最新最美画图的空间。
蓝色--寓意着文华人理想像天空一样深远,心胸像大海一样宽广。
红枫色--寓意着文华学院像秋天的红枫一样,欣欣向荣,红红火火。
- 校旗
用金黄色“文华学院”校名标识字体。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董事长 | 吴文刚 |
副董事长、校长 | 刘献君 |
名誉校长 | 张勇传 |
党委书记 | 郑畅 |
常务副校长 | 刘太林 |
副校长 | 张七一、程红、袁国祥、舒水明、邓刚 |
资料来源:2021年08月学校官网
校区环境
学校占地面积1845亩,分武汉、红安两个校区。教学行政用房31.82万㎡,全校运动场地面积5.82万㎡,学生宿舍面积18.51万㎡,固定资产总值132,205.80万元;全校共有各类实验室98个,拥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33个;建有国家级众创空间及省市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孵化面积3500㎡;图书馆馆藏图书155.3万册。学校设施齐全、环境优雅,绿树成荫,红枫成林,被誉为“武汉市高颜值校园”。
学校荣誉
学校生源质量与就业率居湖北省同类院校前列。近三年,首选物理、历史科目的录取分数线居全省同类民办院校前列,新生平均报到率达95%以上,平均初次就业率83%以上,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据第三方机构调研显示,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对我校满意度均在90%以上。个性化教育办学特色获得潘懋元、顾明远等知名教育专家高度评价,学校连续五年在广州日报应用大学排行榜中位列湖北民办本科高校第一位;连续三年被新华网评为“中国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和“中国社会影响力就业典型高校”;连续多年在校友会“中国民办大学百强”排行榜上位居前二位,荣膺“中国六星级民办大学”;“学习强国”《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学校办学特色与典型经验。
- 主色调
白色--寓意着文华人有能够绘制最新最美画图的空间。
蓝色--寓意着文华人理想像天空一样深远,心胸像大海一样宽广。
红枫色--寓意着文华学院像秋天的红枫一样,欣欣向荣,红红火火。
- 校旗
用金黄色“文华学院”校名标识字体。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董事长 | 吴文刚 |
副董事长、校长 | 刘献君 |
名誉校长 | 张勇传 |
党委书记 | 郑畅 |
常务副校长 | 刘太林 |
副校长 | 张七一、程红、袁国祥、舒水明、邓刚 |
资料来源:2021年08月学校官网
校区环境
学校占地面积1845亩,分武汉、红安两个校区。教学行政用房31.82万㎡,全校运动场地面积5.82万㎡,学生宿舍面积18.51万㎡,固定资产总值132,205.80万元;全校共有各类实验室98个,拥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33个;建有国家级众创空间及省市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孵化面积3500㎡;图书馆馆藏图书155.3万册。学校设施齐全、环境优雅,绿树成荫,红枫成林,被誉为“武汉市高颜值校园”。
学校荣誉
学校生源质量与就业率居湖北省同类院校前列。近三年,首选物理、历史科目的录取分数线居全省同类民办院校前列,新生平均报到率达95%以上,平均初次就业率83%以上,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据第三方机构调研显示,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对我校满意度均在90%以上。个性化教育办学特色获得潘懋元、顾明远等知名教育专家高度评价,学校连续五年在广州日报应用大学排行榜中位列湖北民办本科高校第一位;连续三年被新华网评为“中国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和“中国社会影响力就业典型高校”;连续多年在校友会“中国民办大学百强”排行榜上位居前二位,荣膺“中国六星级民办大学”;“学习强国”《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学校办学特色与典型经验。校徽校名
报考条件
学校对考生身体状况要求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
外语学部各专业只招收日语和英语语种考生。其他专业不限考生的应试外语语种,但学生进校后均须以英语作为第一外语。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