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鸟类
鸟类
鸟类通常是带羽、卵生的动物,有极高的新陈代谢速率,长骨多是中空的,所以大部分的鸟类都可以飞。鸟类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世界上现存的鸟类共有9000多种,它们都有翅膀和羽毛,就连那些已经失去飞行能力的鸟类(如鸵鸟、企鹅等)也不例外。
最早的鸟类出现在1.5亿年前。身体呈纺锤形、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体温恒定,肌胸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有气囊可以进行双重呼吸,没有膀胱则可以减少身体质量。这些身体特征都很适应飞翔。鸟类没有牙齿,却长有角质的喙,鸟喙可用于捕食、筑巢和梳理羽毛。鸟类善于筑巢,它们能用搜集到的各种材料建造各式各样的巢。鸟纲在生物分类学上是脊椎动物亚门下的一个纲。因其身体被羽毛覆盖,中国古代动物学将其统称为羽虫。
现存的鸟类都没有牙齿,它们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制造牙釉质的能力,所以进食时通常是直接吞咽。为了增强消化功能,鸟类演化出嗪囊和肌胃,而且进化出特殊的喙部构造,承担起牙齿的功能。鸟的鼻子就是它喙上的两个孔。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物种起源
3 生活习性
4 分布范围
5 繁殖饲养
6 形态特征
7 形态特征
8 生活习性
9 分布范围
10 繁殖饲养
11 动物保护
12 物种危害
13 动物文化
14 动物保护
15 物种危害
16 动物文化
17 动物研究
基本信息
界:动物界
纲:鸟纲
中文名:鸟类
羽毛类型:体羽、绒羽、尾羽、翼羽
来源: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
最早飞行鸟类:始祖鸟
最小的鸟:吸蜜蜂鸟
拉丁学名:Aves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总数:9000多种
特征:都有翅膀和羽毛、没有牙齿、善于筑巢
繁殖方式:卵生
最早出现时间:1.5亿年前
亚纲种类:古鸟亚纲、今鸟亚纲、反鸟亚纲(已灭绝)、蜥鸟亚纲(已灭绝)
分布范围:全球
物种起源
鸟类可能是由侏罗纪近鸟类进化而来。最早的鸟类表现出与恐龙中的恐爪龙类有明显的相似性。鸟类在白垩纪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新生代开始,已于现代鸟类的结构无明显差别。可以推测,大约在2亿年前,从旧大陆的一支古爬行类动物进化成鸟类,逐渐随着鸟类的繁盛而扩展到新大陆。在适应于多变环境条件的同时,鸟类发生了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适应辐射。
鸟类通常是带羽毛、卵生的脊椎动物,有极高的新陈代谢速率,长骨多是中空的,所以大部分的鸟类都可以飞。鸟类最先出现在侏罗纪时期,爬虫类和鸟类的始祖究竟是什么生物,在古生物学家中仍很有争议。
最早的鸟类大约出现在2.2亿年前。他们的身体呈纺锤形、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体温恒定,肌胸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有气囊可以进行双重呼吸,没有膀胱、直肠不能储存粪便则可以减少身体重量。这些身体特征都很适应飞翔。
鸟类可能是由兽脚亚目恐龙进化而来。最早的鸟类表现出与恐龙中的驰龙科有明显的相似性。鸟类新生代开始发展且于现代鸟类的结构无明显差别。在适应于多变环境条件的同时,鸟类发生了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适应辐射。
鸟类可能是由侏罗纪近鸟类进化而来。最早的鸟类表现出与恐龙中的恐爪龙类有明显的相似性。鸟类在白垩纪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新生代开始,已于现代鸟类的结构无明显差别。可以推测,大约在2亿年前,从旧大陆的一支古爬行类动物进化成鸟类,逐渐随着鸟类的繁盛而扩展到新大陆。在适应于多变环境条件的同时,鸟类发生了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适应辐射。
鸟类通常是带羽毛、卵生的脊椎动物,有极高的新陈代谢速率,长骨多是中空的,所以大部分的鸟类都可以飞。鸟类最先出现在侏罗纪时期,爬虫类和鸟类的始祖究竟是什么生物,在古生物学家中仍很有争议。
最早的鸟类大约出现在2.2亿年前。他们的身体呈纺锤形、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体温恒定,肌胸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有气囊可以进行双重呼吸,没有膀胱、直肠不能储存粪便则可以减少身体重量。这些身体特征都很适应飞翔。
鸟类可能是由兽脚亚目恐龙进化而来。最早的鸟类表现出与恐龙中的驰龙科有明显的相似性。鸟类新生代开始发展且于现代鸟类的结构无明显差别。在适应于多变环境条件的同时,鸟类发生了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适应辐射。
飞行
绝大多数鸟类具有飞行能力,它们借助飞行去觅食或迁徙,以适应多变的环境。鸟类的飞行能力与其身体的多种独特构造密切相关。适于飞行的生理结构
鸟类具有发达的胸肌,胸肌的收缩与舒张带动翅膀上下扇动。鸟类的主要骨骼多为中空,坚而轻,以减体重。鸟类进行双重呼吸,除呼吸系统进行呼吸外,气囊也参与呼吸。气囊充满气体,能增加体内的空气容量。鸟类飞得越快,呼吸作用就越强,氧的供应量也就越多,血液中数目众多的红血球的携氧机能就更旺盛,以满足鸟在飞行时新陈代谢的需求。
飞行方式
不同的鸟类因其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飞行方式。有的鸟能借助波涛或峭壁上产生的热气流向上滑翔,如海鸟;大型猛禽能长时间不扇动翅膀,而借助天然的热气流在空中翱翔,急速拍翅时还能发出哨音;有的鸟以盘旋的方式直上直下地飞行,甚至能背向飞行,如蜂鸟。
鸟是两足、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身披羽毛,前肢演化成翅膀,有坚硬的喙。 鸟的体型大小不一,既有很小的蜂鸟也有巨大的鸵鸟和鸸鹋(产于澳洲的一种体型大而不会飞的鸟)。
鸟类种类繁多,分布全球,生态多样,现在鸟类可分为三个总目。平胸总目,包括一类善走而不能飞的鸟,如鸵鸟。企鹅总目,包括一类善游泳和潜水而不能飞的鸟,如企鹅。突胸总目,包括两翼发达能飞的鸟,绝大多数鸟类属于这个总目。
全世界为人所知的鸟类一共有9000多种,光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其中不乏中国特有鸟种(参见中国特有鸟种列表)。大约有120~130种鸟已绝种,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相比,鸟是一个拥有很多独特生理特点的种类。
大多数鸟类都会飞行,少数平胸类鸟不会飞,特别是生活在岛上的鸟,基本上也失去了飞行的能力。不能飞的鸟包括企鹅、鸵鸟、几维(一种新西兰产的无翼鸟)、以及绝种的渡渡鸟。当人类或其他的哺乳动物侵入到他们的栖息地时,这些不能飞的鸟类将更容易遭受灭绝,例如大的海雀,和新西兰的恐鸟。
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或其他鸟。大多数鸟是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例如猫头鹰)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许多鸟都会进行长距离迁徙以寻找最佳栖息地(例如北极燕鸥),也有一些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例如信天翁)。
羽毛
鸟类可能是由侏罗纪近鸟类进化而来。最早的鸟类表现出与恐龙中的恐爪龙类有明显的相似性。鸟类在白垩纪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新生代开始,已于现代鸟类的结构无明显差别。可以推测,大约在2亿年前,从旧大陆的一支古爬行类动物进化成鸟类,逐渐随着鸟类的繁盛而扩展到新大陆。在适应于多变环境条件的同时,鸟类发生了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适应辐射。
鸟类通常是带羽毛、卵生的脊椎动物,有极高的新陈代谢速率,长骨多是中空的,所以大部分的鸟类都可以飞。鸟类最先出现在侏罗纪时期,爬虫类和鸟类的始祖究竟是什么生物,在古生物学家中仍很有争议。
最早的鸟类大约出现在2.2亿年前。他们的身体呈纺锤形、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体温恒定,肌胸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有气囊可以进行双重呼吸,没有膀胱、直肠不能储存粪便则可以减少身体重量。这些身体特征都很适应飞翔。
鸟类可能是由兽脚亚目恐龙进化而来。最早的鸟类表现出与恐龙中的驰龙科有明显的相似性。鸟类新生代开始发展且于现代鸟类的结构无明显差别。在适应于多变环境条件的同时,鸟类发生了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适应辐射。
飞行
绝大多数鸟类具有飞行能力,它们借助飞行去觅食或迁徙,以适应多变的环境。鸟类的飞行能力与其身体的多种独特构造密切相关。适于飞行的生理结构
鸟类具有发达的胸肌,胸肌的收缩与舒张带动翅膀上下扇动。鸟类的主要骨骼多为中空,坚而轻,以减体重。鸟类进行双重呼吸,除呼吸系统进行呼吸外,气囊也参与呼吸。气囊充满气体,能增加体内的空气容量。鸟类飞得越快,呼吸作用就越强,氧的供应量也就越多,血液中数目众多的红血球的携氧机能就更旺盛,以满足鸟在飞行时新陈代谢的需求。
飞行方式
不同的鸟类因其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飞行方式。有的鸟能借助波涛或峭壁上产生的热气流向上滑翔,如海鸟;大型猛禽能长时间不扇动翅膀,而借助天然的热气流在空中翱翔,急速拍翅时还能发出哨音;有的鸟以盘旋的方式直上直下地飞行,甚至能背向飞行,如蜂鸟。
鸟是两足、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身披羽毛,前肢演化成翅膀,有坚硬的喙。 鸟的体型大小不一,既有很小的蜂鸟也有巨大的鸵鸟和鸸鹋(产于澳洲的一种体型大而不会飞的鸟)。
鸟类种类繁多,分布全球,生态多样,现在鸟类可分为三个总目。平胸总目,包括一类善走而不能飞的鸟,如鸵鸟。企鹅总目,包括一类善游泳和潜水而不能飞的鸟,如企鹅。突胸总目,包括两翼发达能飞的鸟,绝大多数鸟类属于这个总目。
全世界为人所知的鸟类一共有9000多种,光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其中不乏中国特有鸟种(参见中国特有鸟种列表)。大约有120~130种鸟已绝种,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相比,鸟是一个拥有很多独特生理特点的种类。
大多数鸟类都会飞行,少数平胸类鸟不会飞,特别是生活在岛上的鸟,基本上也失去了飞行的能力。不能飞的鸟包括企鹅、鸵鸟、几维(一种新西兰产的无翼鸟)、以及绝种的渡渡鸟。当人类或其他的哺乳动物侵入到他们的栖息地时,这些不能飞的鸟类将更容易遭受灭绝,例如大的海雀,和新西兰的恐鸟。
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或其他鸟。大多数鸟是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例如猫头鹰)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许多鸟都会进行长距离迁徙以寻找最佳栖息地(例如北极燕鸥),也有一些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例如信天翁)。
羽毛
鸟类
鸟类是地球上唯一长有羽毛的动物。鸟类体表的绝大部分被羽毛覆盖,羽毛不仅能使鸟类保持恒定的体温,还能使鸟类飞行。鸟类的羽毛形状各异。结构
一片羽毛的中央有一根硬轴,称为羽轴,上端羽片部分称为羽干,下端插入皮肤的部分称为羽根。羽干两侧长有羽片,羽片由一种称为角朊的坚韧物质组成,羽片又由羽枝和羽小枝构成。
生长
羽毛是由鸟类皮肤上的羽毛滤泡泡囊里长出来的,各部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大多数鸟每年至少换羽一次,即新羽毛长出,旧羽毛脱落。鸟类通过换羽更新已经受损的羽毛。
新生
鸟类通常每年换羽两次,这说明羽毛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科学研究表明,羽毛滤泡泡囊壁上环状分布着羽毛干细胞,这种干细胞能增殖分化,分化的细胞往上生长,而产生了羽毛。羽毛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使鸟类的整个羽毛器官不断生长和再生。
类型
鸟类的羽毛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体羽、绒羽、尾羽和翼羽。体羽覆盖全身,组成鸟类光滑的流线型体表;绒羽蓬松,能使暖空气不致很快散去;尾羽和翼羽较有力,用于飞行。
梳理
鸟类通常用它们的喙梳理羽毛,使每根羽枝和羽小枝恢复到原位,使羽毛干净顺滑。同时,鸟类在梳理羽毛的过程中,也能清除隐藏在羽毛中的寄生虫,从而使羽毛能正常生长。
生活习性
食性
鸟类的食性可分为食肉、食鱼、食虫和食植物等类型,还有很多居间类型和杂食类型。有些种类的食性因季节变化、食物多寡、栖息地特点以及其他条件而异。
迁徙
鸟类在不同季节更换栖息地区,或是从营巢地移至越冬地,或是从越冬地返回营巢地,这种季节性现象称为迁徙。鸟类因迁徙习性的不同,可分为留鸟、夏候鸟、冬候鸟、旅鸟、迷鸟等几个类型。鸟类的迁徙通常在春秋两季进行。秋季迁徙为离开营巢地区,速度缓慢;春季迁徙由于急于繁殖,速度较快。
分布范围
中国鸟类地理区细分:东北区、华北区、蒙新区、青藏区、华中区、横断山区、华南区
繁殖饲养
鸟的生殖
大约有120~130种鸟已灭绝。
渡渡鸟
——仅仅200年
渡渡鸟,或作嘟嘟鸟(Dodo),又称毛里求斯渡渡鸟、愚鸠、孤鸽,是仅产于印度洋毛里求斯岛上一种不会飞的鸟。这种鸟在被人类发现后仅仅200年的时间里,便由于人类的捕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彻底绝灭,堪称是除恐龙之外最著名的已灭绝动物之一。
旅鸽
——曾被预言永远不会灭绝的物种却在100年内灭绝。
那是1813年一个寻常的午后,天空中传来一阵巨大而杂乱的鸣叫声,奥杜邦先生抬起头来,他看到:庞大的鸟群,慢慢地遮盖了北美的上空,阳光不见了,大地一片昏暗。16公里宽的鸽群,在奥杜邦先生的头顶。飞了3天。这位当时有名的鸟类学家预言:“旅鸽,是绝不会被人类消灭的。”
1914年9月1日,一只名叫“玛莎”的旅鸽在美国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动物园去世。它的死引起了一些骚动。原因很简单,多年以前人们就已经知道,这是世界上最后一只旅鸽。在形单影只地走完“鸟生”的最后岁月之后,玛莎把一个曾经拥有庞大种群的物种刻上了灭绝动物墓地的碑石。晚年的它仿佛只是为了等待摄影术发展起来,以便留下它最后的倩影,好让人们永远铭记那个关于旅鸽的故事。
卡罗鹦鹉
——人们从来没有想过能够把它们捕杀干净。
这种鸟就被当作害鸟被肆意捕杀。到20世纪初,这种鸟永远不可能在野外被发现了,和旅鸽一样,这种数量曾经很多的鸟类被人类捕杀殆尽,最后一只死于1918年2月14日。
形态特征
飞行
绝大多数鸟类具有飞行能力,它们借助飞行去觅食或迁徙,以适应多变的环境。鸟类的飞行能力与其身体的多种独特构造密切相关。适于飞行的生理结构
鸟类具有发达的胸肌,胸肌的收缩与舒张带动翅膀上下扇动。鸟类的主要骨骼多为中空,坚而轻,以减体重。鸟类进行双重呼吸,除呼吸系统进行呼吸外,气囊也参与呼吸。气囊充满气体,能增加体内的空气容量。鸟类飞得越快,呼吸作用就越强,氧的供应量也就越多,血液中数目众多的红血球的携氧机能就更旺盛,以满足鸟在飞行时新陈代谢的需求。
飞行方式
不同的鸟类因其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飞行方式。有的鸟能借助波涛或峭壁上产生的热气流向上滑翔,如海鸟;大型猛禽能长时间不扇动翅膀,而借助天然的热气流在空中翱翔,急速拍翅时还能发出哨音;有的鸟以盘旋的方式直上直下地飞行,甚至能背向飞行,如蜂鸟。
鸟是两足、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身披羽毛,前肢演化成翅膀,有坚硬的喙。 鸟的体型大小不一,既有很小的蜂鸟也有巨大的鸵鸟和鸸鹋(产于澳洲的一种体型大而不会飞的鸟)。
鸟类种类繁多,分布全球,生态多样,现在鸟类可分为三个总目。平胸总目,包括一类善走而不能飞的鸟,如鸵鸟。企鹅总目,包括一类善游泳和潜水而不能飞的鸟,如企鹅。突胸总目,包括两翼发达能飞的鸟,绝大多数鸟类属于这个总目。
全世界为人所知的鸟类一共有9000多种,光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其中不乏中国特有鸟种(参见中国特有鸟种列表)。大约有120~130种鸟已绝种,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相比,鸟是一个拥有很多独特生理特点的种类。
大多数鸟类都会飞行,少数平胸类鸟不会飞,特别是生活在岛上的鸟,基本上也失去了飞行的能力。不能飞的鸟包括企鹅、鸵鸟、几维(一种新西兰产的无翼鸟)、以及绝种的渡渡鸟。当人类或其他的哺乳动物侵入到他们的栖息地时,这些不能飞的鸟类将更容易遭受灭绝,例如大的海雀,和新西兰的恐鸟。
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或其他鸟。大多数鸟是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例如猫头鹰)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许多鸟都会进行长距离迁徙以寻找最佳栖息地(例如北极燕鸥),也有一些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例如信天翁)。
羽毛
大约有120~130种鸟已灭绝。
渡渡鸟
——仅仅200年
渡渡鸟,或作嘟嘟鸟(Dodo),又称毛里求斯渡渡鸟、愚鸠、孤鸽,是仅产于印度洋毛里求斯岛上一种不会飞的鸟。这种鸟在被人类发现后仅仅200年的时间里,便由于人类的捕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彻底绝灭,堪称是除恐龙之外最著名的已灭绝动物之一。
旅鸽
——曾被预言永远不会灭绝的物种却在100年内灭绝。
那是1813年一个寻常的午后,天空中传来一阵巨大而杂乱的鸣叫声,奥杜邦先生抬起头来,他看到:庞大的鸟群,慢慢地遮盖了北美的上空,阳光不见了,大地一片昏暗。16公里宽的鸽群,在奥杜邦先生的头顶。飞了3天。这位当时有名的鸟类学家预言:“旅鸽,是绝不会被人类消灭的。”
1914年9月1日,一只名叫“玛莎”的旅鸽在美国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动物园去世。它的死引起了一些骚动。原因很简单,多年以前人们就已经知道,这是世界上最后一只旅鸽。在形单影只地走完“鸟生”的最后岁月之后,玛莎把一个曾经拥有庞大种群的物种刻上了灭绝动物墓地的碑石。晚年的它仿佛只是为了等待摄影术发展起来,以便留下它最后的倩影,好让人们永远铭记那个关于旅鸽的故事。
卡罗鹦鹉
——人们从来没有想过能够把它们捕杀干净。
这种鸟就被当作害鸟被肆意捕杀。到20世纪初,这种鸟永远不可能在野外被发现了,和旅鸽一样,这种数量曾经很多的鸟类被人类捕杀殆尽,最后一只死于1918年2月14日。
形态特征
飞行
绝大多数鸟类具有飞行能力,它们借助飞行去觅食或迁徙,以适应多变的环境。鸟类的飞行能力与其身体的多种独特构造密切相关。适于飞行的生理结构
鸟类具有发达的胸肌,胸肌的收缩与舒张带动翅膀上下扇动。鸟类的主要骨骼多为中空,坚而轻,以减体重。鸟类进行双重呼吸,除呼吸系统进行呼吸外,气囊也参与呼吸。气囊充满气体,能增加体内的空气容量。鸟类飞得越快,呼吸作用就越强,氧的供应量也就越多,血液中数目众多的红血球的携氧机能就更旺盛,以满足鸟在飞行时新陈代谢的需求。
飞行方式
不同的鸟类因其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飞行方式。有的鸟能借助波涛或峭壁上产生的热气流向上滑翔,如海鸟;大型猛禽能长时间不扇动翅膀,而借助天然的热气流在空中翱翔,急速拍翅时还能发出哨音;有的鸟以盘旋的方式直上直下地飞行,甚至能背向飞行,如蜂鸟。
鸟是两足、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身披羽毛,前肢演化成翅膀,有坚硬的喙。 鸟的体型大小不一,既有很小的蜂鸟也有巨大的鸵鸟和鸸鹋(产于澳洲的一种体型大而不会飞的鸟)。
鸟类种类繁多,分布全球,生态多样,现在鸟类可分为三个总目。平胸总目,包括一类善走而不能飞的鸟,如鸵鸟。企鹅总目,包括一类善游泳和潜水而不能飞的鸟,如企鹅。突胸总目,包括两翼发达能飞的鸟,绝大多数鸟类属于这个总目。
全世界为人所知的鸟类一共有9000多种,光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其中不乏中国特有鸟种(参见中国特有鸟种列表)。大约有120~130种鸟已绝种,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相比,鸟是一个拥有很多独特生理特点的种类。
大多数鸟类都会飞行,少数平胸类鸟不会飞,特别是生活在岛上的鸟,基本上也失去了飞行的能力。不能飞的鸟包括企鹅、鸵鸟、几维(一种新西兰产的无翼鸟)、以及绝种的渡渡鸟。当人类或其他的哺乳动物侵入到他们的栖息地时,这些不能飞的鸟类将更容易遭受灭绝,例如大的海雀,和新西兰的恐鸟。
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或其他鸟。大多数鸟是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例如猫头鹰)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许多鸟都会进行长距离迁徙以寻找最佳栖息地(例如北极燕鸥),也有一些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例如信天翁)。
羽毛
鸟类
鸟类是地球上唯一长有羽毛的动物。鸟类体表的绝大部分被羽毛覆盖,羽毛不仅能使鸟类保持恒定的体温,还能使鸟类飞行。鸟类的羽毛形状各异。结构
一片羽毛的中央有一根硬轴,称为羽轴,上端羽片部分称为羽干,下端插入皮肤的部分称为羽根。羽干两侧长有羽片,羽片由一种称为角朊的坚韧物质组成,羽片又由羽枝和羽小枝构成。
生长
羽毛是由鸟类皮肤上的羽毛滤泡泡囊里长出来的,各部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大多数鸟每年至少换羽一次,即新羽毛长出,旧羽毛脱落。鸟类通过换羽更新已经受损的羽毛。
新生
鸟类通常每年换羽两次,这说明羽毛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科学研究表明,羽毛滤泡泡囊壁上环状分布着羽毛干细胞,这种干细胞能增殖分化,分化的细胞往上生长,而产生了羽毛。羽毛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使鸟类的整个羽毛器官不断生长和再生。
类型
鸟类的羽毛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体羽、绒羽、尾羽和翼羽。体羽覆盖全身,组成鸟类光滑的流线型体表;绒羽蓬松,能使暖空气不致很快散去;尾羽和翼羽较有力,用于飞行。
梳理
鸟类通常用它们的喙梳理羽毛,使每根羽枝和羽小枝恢复到原位,使羽毛干净顺滑。同时,鸟类在梳理羽毛的过程中,也能清除隐藏在羽毛中的寄生虫,从而使羽毛能正常生长。
生活习性
食性
鸟类的食性可分为食肉、食鱼、食虫和食植物等类型,还有很多居间类型和杂食类型。有些种类的食性因季节变化、食物多寡、栖息地特点以及其他条件而异。
迁徙
鸟类在不同季节更换栖息地区,或是从营巢地移至越冬地,或是从越冬地返回营巢地,这种季节性现象称为迁徙。鸟类因迁徙习性的不同,可分为留鸟、夏候鸟、冬候鸟、旅鸟、迷鸟等几个类型。鸟类的迁徙通常在春秋两季进行。秋季迁徙为离开营巢地区,速度缓慢;春季迁徙由于急于繁殖,速度较快。
分布范围
中国鸟类地理区细分:东北区、华北区、蒙新区、青藏区、华中区、横断山区、华南区
繁殖饲养
鸟的生殖
纲
现今已知鸟类分为多个亚纲,即古鸟亚纲、今鸟亚纲、反鸟亚纲(已灭绝)、蜥鸟亚纲(已灭绝)。
下面介绍最著名的两个亚纲:
一、古鸟亚纲:
以始祖鸟为代表,它是恐爪龙类,该亚纲将被废除。
二、今鸟亚纲:
包括白垩纪以来的一些化石鸟类以及现存鸟类。
化石鸟类:
以黄昏鸟目和鱼鸟目为代表,它们的骨骼近似现代鸟类但上、下颌具槽生齿。
目
现存今鸟亚纲鸟类可归为3个总目,即:
一、平胸总目
为现存体型最大的鸟类(体重大者达135kg,体高2.5m),适于奔走生活。具有一系列原始特征:翼退化、胸骨不具龙骨突起,不具尾综骨及尾脂腺,羽毛均匀分布(无羽区及裸区之分)、羽枝不具羽小钩(因而不形成羽片),雄鸟具发达的交配器官,足趾适应奔走生活而趋于减少(2~3趾)。分布限在南半球(非洲、美洲和澳洲南部)。
鸟类
平胸总目的著名代表为鸵鸟(Struthio camelus)或称非洲鸵鸟,其他代表尚有美洲鸵鸟(Rhea americana)及鸸鹋(或称澳洲鸵鸟)(Dromaus nova-chollandeae)。此外在新西兰尚有几维鸟(Apteryx oweni)。二、企鹅总目
潜水生活的中、大型鸟类,具有一系列适应潜水生活的特征。前肢鳍状,适于划水。具鳞片状羽毛(羽轴短而宽,羽片狭窄),均匀分布于体表。尾短。腿短而移至躯体后方,趾间具蹼,适应游泳生活。在陆上行走时躯体近于直立,左右摇摆。皮下脂肪发达,有利于在寒冷地区及水中保持体温。骨骼沉重而不充气。胸骨具有发达的龙骨突起,这与前肢划水有关。游泳快速,有人称为“水下飞行”。分布限在南半球。
企鹅总目的代表为王企鹅(Aptenodytes patagonicus)。
三、突胸总目
突胸总目包括现存鸟类的绝大多数,分布遍及全球,总计约 35个目, 8500种以上。它们共同的特征是:翼发达,善于飞翔,胸骨具龙骨突起。最后4~6枚尾椎骨愈合成一块尾综骨。具充气性骨骼。正羽发达,构成羽片,体表有羽区、裸区之分。雄鸟绝大多数均不具交配器官。
中国的种类
中国所产突胸总目鸟类,计有26目81科。根据其生活方式和结构特征,大致可分为6个生态类群,即游禽、涉禽、猛禽、攀禽、陆禽和鸣禽。包括:
1、潜鸟目
2、鸊鷉目
3、鹱形目
4、鹈形目
5、鹳形目
6、雁形目
7、隼形目
8、鸡形目
9、鹤形目
10、鸻形目
11、鸽形目
12、鹦形目
13、鹃形目
14、鸮形目
15、夜鹰目
16、雨燕目
17、鼠鸟目
18、咬鹃目
19、佛法僧目
20、鴷形目
21、雀形目
古颚总目
鸵形目
鸵鸟科:仅鸵鸟一种
美洲鸵目
美洲鸵科:包括大美洲鸵和小美洲鸵两种
鹤鸵目
鸸鹋科:仅鸸鹋一种
鹤鸵科:3种鹤鸵
无翼鸟目
无翼鸟科:也叫几维、鹬鸵,4种
形目
科:分布于中南美的走禽,47种
楔翼总目
企鹅目
企鹅科:分布于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南部沿海和南极,18种企鹅
今颚总目
潜鸟目
潜鸟科:游禽,5种
鸊鷉目
鸊鷉科:游禽,23种
鹱形目
鹱科:大型海鸟,约70多种
信天翁科:大型海鸟,14种
海燕科:中型海鸟,21种
鹈燕科:中型海鸟,4种
鹈形目
鹈鹕科:大型游禽,8种鹈鹕
鸬鹚科:游禽,39种
军舰鸟科:大型海鸟,5种
鲣鸟科:大型海鸟,9种
蛇鹈科:大型游禽,4种
鹲科:热带海鸟,3种
雁形目
鸭科:种类最多一科游禽,包括鸭类、雁类和天鹅,约160种
叫鸭科:分布于南美的游禽,3种
鹳形目(约115种)
鹭科:中型涉禽,包括鹭类和鳽,约60多种
鹳科:大型涉禽,17种
鲸头鹳科:仅鲸头鹳一种
锤头鹳科:仅锤头鹳一种
鹮科:包括鹮和琵鹭,约30多种
红鹳目
红鹳科:即火烈鸟,介于鹳和鹤之间的一类涉禽,过去置于鹳形目,5种
鹤形目(约204种)
鹤科:大型涉禽,15种
三趾鹑科:中型涉禽,16种
秧鸡科:中小型涉禽,135种
鸨科:是现存最大的能飞的鸟,25种
该目还包括鹭鹤科、喇叭鹤科、领鹑科、叫鹤科、日鷉科、日鳽科、秧鹤科等
鸻形目(约350种)
鹬科:中小型涉禽,87种
反嘴鹬科:中小型涉禽,包括反嘴鹬和长脚鹬,11种
蛎鹬科:11种蛎鹬
鸻科:包括部分鸻类和麦鸡,中小型涉禽,65种
鸥科:中小型海鸟,约20种
燕鸥科:中小型海鸟,约20种
海雀科:中型海鸟,20多种
该目还包括:瓣蹼鹬科、彩鹬科、石鸻科、燕鸻科、雉鸻科、鞘嘴鸥科等
鸡形目(约284种)
松鸡科:陆禽,包括雷鸟、松鸡、榛鸡等,17种
冢雉科:分布于东南亚、大洋洲的陆禽,20种
凤冠雉科:分布于中南美的大型陆禽,50种
珠鸡科:分布于非洲的陆禽,7种
雉科:包括雉类、鹧鸪、孔雀、鹑类等,约170余种
齿鹑科:分布于美洲的齿鹑类,31种
吐绶鸡科:2种吐绶鸡
麝雉目
麝雉科:仅麝雉一种,分类有较多争议,过去置于鹃形目
沙鸡目(约16种)
沙鸡科:中型陆禽,过去曾置于鸽形目 鸽形目:
鸠鸽科:陆禽中的一个大科,约309种
鸮形目(约205种)
草鸮科:草鸮、苍鸮等,16种
鸱鸮科:鸱鸮类。夜行姓猛禽,189种
隼形目(约311种)
隼科:小型猛禽,包括隼类和美洲的卡拉鹰等,63种
鹰科:多为大型猛禽
可分为10个亚科:
蜂鹰亚科:蜂鹰、鹃隼等,13种
齿鹰亚科:齿鹰、啸鸢等,12种
鹰亚科:雀鹰、苍鹰等,61种
鹞亚科:鹞类,17种
鸢亚科:鸢类,9种
鵟亚科:鵟类,47种
雕亚科:金雕、海雕、鹰雕等,51种
蛇雕亚科:蛇雕、短趾雕等,14种
兀鹫亚科:大型食腐猛禽,15种
鹗亚科:仅一种,也叫渔鹰
美洲鹫科:分布于美洲的大型食腐猛禽,7种
蛇鹫科:仅一种,也叫秘书鸟、鹭鹰
夜鹰目(约118种)
夜鹰科:夜行性凶猛的鸟类,归于攀禽。89种
该目还包括油鸱科、林鸱科、裸鼻鸱科、蟆口鸱科等
鹦形目
鹦鹉科:全世界约350多种,色彩艳丽的攀禽
雨燕目
雨燕科(97种)
凤头雨燕科:4种
蜂鸟目:过去曾置于雨燕目
蜂鸟科:分布于美洲的小型攀禽,约有320多种
鼠鸟目
鼠鸟科:分布于非洲的一类攀禽,6种
咬鹃目
咬鹃科:脚趾形状特殊的一类攀禽,有39种
鹃形目(约159种)
蕉鹃科:分布于非洲的一类色彩艳丽的攀禽,23种
杜鹃科(巢寄生攀禽,136种)
可分为杜鹃亚科、犀鹃亚科、地鹃亚科、鸡鹃亚科等
佛法僧目(约152种)
翠鸟科:包括鱼狗、翠鸟、翡翠等,93种
蜂虎科:26种
佛法僧科:佛法僧、三宝鸟等,12种
该目还包括:鹃三宝鸟科、地三宝鸟科(也称鴗)等
戴胜目(约10种,过去置于佛法僧目)
戴胜科:仅戴胜1种
林戴胜科:仅分布于非洲的攀禽,9种
犀鸟目(约57种,过去置于佛法僧目)
犀鸟科:包括犀鸟、噪犀鸟、地犀鸟等
鴷形目(约410多种)
鹟鴷科:分布于美洲的攀禽,18种
蓬头鴷科:包括蓬头鴷(也叫喷鴷)和尼鴷,分布于中南美,33种
鵎鵼科:即巨嘴鸟,41种
须鴷科:也叫拟啄木鸟,82种
响蜜鴷科:巢寄生鸟类,24种
啄木鸟科:该目最大一科,包括啄木鸟、扑翅鴷等,约216种
雀形目(鸟类最大的一目,即鸣禽,可分为100多个科,有5800多种)
雀形目
亚鸣禽(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阔嘴鸟科(15种)、裸眉鸫科(4种)、灶鸟科(240种)、雀科(51种)、蚁鵙科(206种)、蚁鸫科(62种)、食蚊鸟科(8种)、窜鸟科(56种)、割草鸟科(3种)、伞鸟科(68种)、娇鹟科(52种)、霸鹟科(426种)、尖喙鸟科(1种)、八色鸫科(32种)、薮鸟科(2种)、琴鸟科(2种)、刺鹩科(3种)
鸣禽(燕雀亚目): 百灵科(91种)、燕科(90种)、鹡鸰科(62种)、山椒鸟科(82种)、鹎科(130种)、叶鹎科(8种)、雀鹎科(4种)、丝鹟科(4种)、太平鸟科(3种)、连雀科(1种)、棕榈鹡科(1种)、河乌科(5种)、鹪鹩科(79种)、嘲鸫科(35种)、岩鹨科(13种)、鸫科(335种)、扇尾莺科(111种)、莺科(281种)、戴菊科(6种)、蚋莺科(35种)、鹟科(116种)、疣眼鹟科(31种)、扇尾鹟科(43种)、王鹟科(98种)、鸲鹟科(40种)、啸鹟科(54种)、岩鹛科(2种)、画眉科(263种)、弯嘴鹛科(5种)、鸦雀科(20种)、刺尾鸫科(2种)、鹑鸫科(15种)、细尾鹩莺科(25种)、刺嘴莺科(68种)、澳鹡科(5种)、攀雀科(13种)、长尾山雀科(9种)、山雀科(55种)、鳾科(24种)、澳鳾科(2种)、旋壁雀科(1种)、旋木雀科(7种)、纹旋木雀科(3种)、短尾旋木雀科(7种)、花蜜鸟科(130种)、啄果鸟科(10种)、冠啄果鸟科(2种)、啄花鸟科(44种)、斑食蜜鸟科(4种)、绣眼鸟科(94种)、非洲食蜜鸟科(2种)、吸蜜鸟科(174种)、黄鹂科(29种)、和平鸟科(2种)、伯劳科(31种)、丛鵙科(43种)、盔鵙科(11种)、钩嘴鵙科(14种)、卷尾科(23种)、垂耳鸦科(2种)、鹊鹩科(2种)、澳鸦科(2种)、燕鵙科(11种)、棘头鵙科(1种)、钟鹊科(12种)、极乐鸟科(44种)、园丁鸟科(20种)、鸦科(117种)、椋鸟科(114种)、雀科(35种)、织雀科(114种)、梅花雀科(140种)、维达雀科(19种)、莺雀科(52种)、燕雀科(135种)、管舌雀科(23种)、绿森莺科(1种)、森莺科(116种)、曲嘴森莺科(1种)、裸鼻雀科(256种)、鹀科(320种)、美洲雀科(43种)、拟鹂科(97种)
主要物种
东长尾隐蜂鸟, 中美翠蜂鸟, 乌顶隐蜂鸟, 佩里辉尾蜂鸟, 凤头蜂鸟, 凯氏隐蜂鸟, 剑嘴蜂鸟, 剪尾蜂鸟, 华丽蜂鸟, 南美长尾蜂鸟, 厄瓜多尔斑尾蜂鸟, 叉尾妍蜂鸟, 叉扇尾蜂鸟, 反嘴蜂鸟, 古巴翠蜂鸟, 古氏蜂鸟, 吸蜜蜂鸟, 圣马刀翅蜂鸟, 圣马林蜂鸟, 埃斯林蜂鸟, 墨西哥剪尾蜂鸟, 墨西哥妍蜂鸟, 大嘴隐蜂鸟, 大瑰喉蜂鸟,大蜂鸟, 奇里翠蜂鸟, 妆脸蜂鸟,姬隐蜂鸟, 娇蜂鸟, 孔雀冠蜂鸟, 安氏蜂鸟, 安第斯山蜂鸟, 安第斯蜂鸟, 宽尾煌蜂鸟,小吸蜜蜂鸟, 小林蜂鸟, 小绿领蜂鸟, 巨蜂鸟, 巴哈马林星蜂鸟, 彩毛腿蜂鸟, 彩虹星额蜂鸟, 彩须尖嘴蜂鸟, 扇尾蜂鸟, 斑冠蜂鸟, 斑喉蜂鸟, 斑喉隐蜂鸟, 斑尾髭喉蜂鸟, 斑耳冠蜂鸟, 斑胸棕尾蜂鸟, 星蜂鸟, 普拉隐蜂鸟, 智利蜂鸟, 暗喉隐蜂鸟, 暗绿领蜂鸟, 暗色刀翅蜂鸟, 暗阔嘴蜂鸟, 最小, 极乐冠蜂鸟, 栗胸冕蜂鸟,栗腹蜂鸟, 桂红蜂鸟, 桂红蜂鸟 小隐蜂鸟, 棕冠蜂鸟, 棕刀翅蜂鸟, 棕喉红嘴蜂鸟, 棕尾刀翅蜂鸟, 棕尾林蜂鸟, 棕尾蜂鸟, 棕煌蜂鸟, 棕甲辉蜂鸟, 棕胸刀翅蜂鸟, 棕胸辉蜂鸟, 棕胸铜色蜂鸟, 棕腹蜂鸟, 棕臀白尾梢蜂鸟, 棕顶尖嘴蜂鸟, 棕颊蜂鸟, 楔嘴蜂鸟, 楔尾刀翅蜂鸟, 楔尾山蜂鸟, 橙喉领蜂鸟, 波多翠蜂鸟,洛加蜂鸟, 洪都拉斯蜂鸟, 涅比辉尾蜂鸟, 淡尾髭喉蜂鸟, 淡绿蓬腿蜂鸟, 淡腹隐蜂鸟, 淡黄蜂鸟, 火冠蜂鸟, 火喉蜂鸟, 火喉辉尾蜂鸟, 火尾蜂鸟, 灰嘴慧星蜂鸟, 灰尾宝石蜂鸟, 灰胸刀翅蜂鸟,灰腹蜂鸟,灰颏隐蜂鸟,点斑蜂鸟,燕尾刀翅蜂鸟,牙买加芒果蜂鸟,狭尾翠蜂鸟,瑰丽蜂鸟,瑰喉蜂鸟,白冠蜂鸟,白喉宝石蜂鸟,白喉蜂鸟,白尾丽蜂鸟,白尾刀翅蜂鸟,白尾尖镰嘴蜂鸟,白尾星额蜂鸟,白尾梢蜂鸟,白尾蓝胸蜂鸟,白尾蜂鸟,白尾金喉蜂鸟,白眉隐蜂鸟,白耳蜂鸟,白胁山蜂鸟,白胸蜂鸟,白腹宝石蜂鸟,白腹林蜂鸟,白腹棕尾蜂鸟,白腹紫耳蜂鸟,白腹绿蜂鸟,白腹蜂鸟,白顶蜂鸟,白须隐蜂鸟,白颈蜂鸟,白颊红嘴蜂鸟,白髯隐蜂鸟,皇辉蜂鸟,皇领蜂鸟,盘尾蜂鸟,直嘴隐蜂鸟,矛尾蜂鸟,短冠蜂鸟,短尾翠蜂鸟,短尾蜂鸟,科氏蜂鸟,科苏梅尔翠蜂鸟,秘鲁斑尾蜂鸟,秘鲁蜂鸟,粉喉煌蜂鸟,粉喉辉蜂鸟,粉髯林蜂鸟,紫冕蜂鸟,紫冠仙蜂鸟,紫冠蜂鸟,紫刀翅蜂鸟,紫喉宝石蜂鸟,紫喉星额蜂鸟,紫喉林星蜂鸟,紫喉蜂鸟,紫喉辉尾蜂鸟,紫喉领蜂鸟,紫头蜂鸟,紫巾山蜂鸟,紫罗兰胸蜂鸟,紫背刺嘴蜂鸟,紫背闪羽蜂鸟,紫胸凤头蜂鸟,紫胸蜂鸟,紫腹蜂鸟,紫蓝妆脸蜂鸟,紫辉尾蜂鸟,紫辉林星蜂鸟,紫长尾蜂鸟,紫顶妍蜂鸟,紫顶蜂鸟,紫领蜂鸟,紫颏毛腿蜂鸟,紫额辉蜂鸟,红喉北蜂鸟,红喉林星蜂鸟,红喉蜂鸟,红喉隐蜂鸟,红嘴蜂鸟,红嘴长尾蜂鸟,红尾慧星蜂鸟,红树林蜂鸟,红玉蜂鸟,红隐蜂鸟,纯腹蜂鸟,纯顶星喉蜂鸟,纹喉隐蜂鸟,纹尾蜂鸟,纹胸星喉蜂鸟,纹颈冠蜂鸟,细嘴隐蜂鸟,细尾林星蜂鸟,绒胸山蜂鸟,绿刺尾蜂鸟,绿喉宝石蜂鸟,绿喉毛腿蜂鸟,绿喉芒果蜂鸟,绿喉蜂鸟,绿头山蜂鸟,绿尖嘴蜂鸟,绿尾翠蜂鸟,绿尾蜂鸟,绿尾金喉蜂鸟,绿带尾蜂鸟,绿斑蜂鸟,绿洲蜂鸟,绿紫耳蜂鸟,绿背火冠蜂鸟,绿胸宝石蜂鸟,绿胸芒果蜂鸟,绿腹蜂鸟,绿芒果蜂鸟,绿蜂鸟,绿隐蜂鸟,绿顶辉蜂鸟,绿颀妍蜂鸟,绿额矛嘴蜂鸟,绿额蜂鸟,缨冠蜂鸟,翎冠刺尾蜂鸟,翘嘴蜂鸟,翠绿辉尾蜂鸟,翠腹毛腿蜂鸟,翠颏蜂鸟,艳蜂鸟,艾氏煌蜂鸟,花园翠蜂鸟,花顶蜂鸟,苍蓬腿蜂鸟,茶腹隐蜂鸟,蓝喉宝石蜂鸟,蓝喉星额蜂鸟,蓝喉红嘴蜂鸟,蓝喉蜂鸟,蓝头红嘴蜂鸟,蓝头蜂鸟,蓝尾翠蜂鸟,蓝尾蜂鸟,蓝翅大蜂鸟,蓝背尖嘴蜂鸟,蓝胸蜂鸟,蓝臀毛腿蜂鸟,蓝角星喉蜂鸟,蓝顶妍蜂鸟,蓝顶毛腿蜂鸟,蓝顶蜂鸟,蓝颏青蜂鸟,蓝额矛嘴蜂鸟,虹彩蜂鸟,蜂鸟,蜂鸟亚科,褐星额蜂鸟,褐紫耳蜂鸟,西长尾隐蜂鸟,角蜂鸟,赞氏蜂鸟,赤叉尾蜂鸟,辉喉煌蜂鸟,辉喉蜂鸟,辉喉领蜂鸟,辉煌蜂鸟,辉紫喉宝石蜂鸟,辉紫耳蜂鸟,辉绿蜂鸟,辉胸闪羽蜂鸟,辉腹翠蜂鸟,那波刀翅蜂鸟,金喉红顶蜂鸟,金尾蜂鸟,金红嘴蜂鸟,金胸毛腿蜂鸟,金腹星额蜂鸟,金腹翠蜂鸟,金色星额蜂鸟,钩嘴铜色蜂鸟,铜头丽蜂鸟,铜尾尖嘴蜂鸟,铜尾慧星蜂鸟,铜腹毛腿蜂鸟,铜色刺尾蜂鸟,铜色尾蜂鸟,铜色星额蜂鸟,铜色翠蜂鸟,铜色腰蜂鸟,铜色蜂鸟,铜辉尾蜂鸟,铜颈毛腿蜂鸟,锈胸星额蜂鸟,锯嘴蜂鸟,长嘴星喉蜂鸟,长尾妍蜂鸟,长尾蜂鸟,闪羽蜂鸟,阔嘴蜂鸟,阔尾隐蜂鸟,隐蜂鸟,隐蜂鸟亚科,雨燕目,雪胸蜂鸟,青喉蜂鸟,青腹蜂鸟,青顶蜂鸟,须蜂鸟,领星额蜂鸟,领蜂鸟,马德拉蜂鸟,马拿马芒果蜂鸟,髯蜂鸟,鳞喉隐蜂鸟,鳞斑蜂鸟,鳞胸刀翅蜂鸟,鳞辉尾蜂鸟,黄尾冕蜂鸟,黄尾镰嘴蜂鸟,黄翅星额蜂鸟,黄胸刀翅蜂鸟,黄腹隐蜂鸟,黄腿蓬腿蜂鸟,黑冠蜂鸟,黑喉芒果蜂鸟,黑喉辉蜂鸟,黑喉隐蜂鸟,黑嘴金喉蜂鸟]],黑嘴长尾蜂鸟,黑头闪羽蜂鸟,黑带尾蜂鸟,黑星额蜂鸟,黑眉辉蜂鸟,黑耳仙蜂鸟,黑背刺嘴蜂鸟,黑胸山蜂鸟,黑胸毛腿蜂鸟,黑胸芒果蜂鸟,黑脚毛腿蜂鸟,黑腹刺尾蜂鸟,黑腹蜂鸟,黑蜂鸟,黑辉尾蜂鸟,黑颏北蜂鸟,齿嘴蜂鸟,龙氏领蜂鸟
珍稀鸟类
纲
现今已知鸟类分为多个亚纲,即古鸟亚纲、今鸟亚纲、反鸟亚纲(已灭绝)、蜥鸟亚纲(已灭绝)。
下面介绍最著名的两个亚纲:
一、古鸟亚纲:
以始祖鸟为代表,它是恐爪龙类,该亚纲将被废除。
二、今鸟亚纲:
包括白垩纪以来的一些化石鸟类以及现存鸟类。
化石鸟类:
以黄昏鸟目和鱼鸟目为代表,它们的骨骼近似现代鸟类但上、下颌具槽生齿。
目
现存今鸟亚纲鸟类可归为3个总目,即:
一、平胸总目
为现存体型最大的鸟类(体重大者达135kg,体高2.5m),适于奔走生活。具有一系列原始特征:翼退化、胸骨不具龙骨突起,不具尾综骨及尾脂腺,羽毛均匀分布(无羽区及裸区之分)、羽枝不具羽小钩(因而不形成羽片),雄鸟具发达的交配器官,足趾适应奔走生活而趋于减少(2~3趾)。分布限在南半球(非洲、美洲和澳洲南部)。
鸟类
平胸总目的著名代表为鸵鸟(Struthio camelus)或称非洲鸵鸟,其他代表尚有美洲鸵鸟(Rhea americana)及鸸鹋(或称澳洲鸵鸟)(Dromaus nova-chollandeae)。此外在新西兰尚有几维鸟(Apteryx oweni)。二、企鹅总目
潜水生活的中、大型鸟类,具有一系列适应潜水生活的特征。前肢鳍状,适于划水。具鳞片状羽毛(羽轴短而宽,羽片狭窄),均匀分布于体表。尾短。腿短而移至躯体后方,趾间具蹼,适应游泳生活。在陆上行走时躯体近于直立,左右摇摆。皮下脂肪发达,有利于在寒冷地区及水中保持体温。骨骼沉重而不充气。胸骨具有发达的龙骨突起,这与前肢划水有关。游泳快速,有人称为“水下飞行”。分布限在南半球。
企鹅总目的代表为王企鹅(Aptenodytes patagonicus)。
三、突胸总目
突胸总目包括现存鸟类的绝大多数,分布遍及全球,总计约 35个目, 8500种以上。它们共同的特征是:翼发达,善于飞翔,胸骨具龙骨突起。最后4~6枚尾椎骨愈合成一块尾综骨。具充气性骨骼。正羽发达,构成羽片,体表有羽区、裸区之分。雄鸟绝大多数均不具交配器官。
中国的种类
中国所产突胸总目鸟类,计有26目81科。根据其生活方式和结构特征,大致可分为6个生态类群,即游禽、涉禽、猛禽、攀禽、陆禽和鸣禽。包括:
1、潜鸟目
2、鸊鷉目
3、鹱形目
4、鹈形目
5、鹳形目
6、雁形目
7、隼形目
8、鸡形目
9、鹤形目
10、鸻形目
11、鸽形目
12、鹦形目
13、鹃形目
14、鸮形目
15、夜鹰目
16、雨燕目
17、鼠鸟目
18、咬鹃目
19、佛法僧目
20、鴷形目
21、雀形目
古颚总目
鸵形目
鸵鸟科:仅鸵鸟一种
美洲鸵目
美洲鸵科:包括大美洲鸵和小美洲鸵两种
鹤鸵目
鸸鹋科:仅鸸鹋一种
鹤鸵科:3种鹤鸵
无翼鸟目
无翼鸟科:也叫几维、鹬鸵,4种
形目
科:分布于中南美的走禽,47种
楔翼总目
企鹅目
企鹅科:分布于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南部沿海和南极,18种企鹅
今颚总目
潜鸟目
潜鸟科:游禽,5种
鸊鷉目
鸊鷉科:游禽,23种
鹱形目
鹱科:大型海鸟,约70多种
信天翁科:大型海鸟,14种
海燕科:中型海鸟,21种
鹈燕科:中型海鸟,4种
鹈形目
鹈鹕科:大型游禽,8种鹈鹕
鸬鹚科:游禽,39种
军舰鸟科:大型海鸟,5种
鲣鸟科:大型海鸟,9种
蛇鹈科:大型游禽,4种
鹲科:热带海鸟,3种
雁形目
鸭科:种类最多一科游禽,包括鸭类、雁类和天鹅,约160种
叫鸭科:分布于南美的游禽,3种
鹳形目(约115种)
鹭科:中型涉禽,包括鹭类和鳽,约60多种
鹳科:大型涉禽,17种
鲸头鹳科:仅鲸头鹳一种
锤头鹳科:仅锤头鹳一种
鹮科:包括鹮和琵鹭,约30多种
红鹳目
红鹳科:即火烈鸟,介于鹳和鹤之间的一类涉禽,过去置于鹳形目,5种
鹤形目(约204种)
鹤科:大型涉禽,15种
三趾鹑科:中型涉禽,16种
秧鸡科:中小型涉禽,135种
鸨科:是现存最大的能飞的鸟,25种
该目还包括鹭鹤科、喇叭鹤科、领鹑科、叫鹤科、日鷉科、日鳽科、秧鹤科等
鸻形目(约350种)
鹬科:中小型涉禽,87种
反嘴鹬科:中小型涉禽,包括反嘴鹬和长脚鹬,11种
蛎鹬科:11种蛎鹬
鸻科:包括部分鸻类和麦鸡,中小型涉禽,65种
鸥科:中小型海鸟,约20种
燕鸥科:中小型海鸟,约20种
海雀科:中型海鸟,20多种
该目还包括:瓣蹼鹬科、彩鹬科、石鸻科、燕鸻科、雉鸻科、鞘嘴鸥科等
鸡形目(约284种)
松鸡科:陆禽,包括雷鸟、松鸡、榛鸡等,17种
冢雉科:分布于东南亚、大洋洲的陆禽,20种
凤冠雉科:分布于中南美的大型陆禽,50种
珠鸡科:分布于非洲的陆禽,7种
雉科:包括雉类、鹧鸪、孔雀、鹑类等,约170余种
齿鹑科:分布于美洲的齿鹑类,31种
吐绶鸡科:2种吐绶鸡
麝雉目
麝雉科:仅麝雉一种,分类有较多争议,过去置于鹃形目
沙鸡目(约16种)
沙鸡科:中型陆禽,过去曾置于鸽形目 鸽形目:
鸠鸽科:陆禽中的一个大科,约309种
鸮形目(约205种)
草鸮科:草鸮、苍鸮等,16种
鸱鸮科:鸱鸮类。夜行姓猛禽,189种
隼形目(约311种)
隼科:小型猛禽,包括隼类和美洲的卡拉鹰等,63种
鹰科:多为大型猛禽
可分为10个亚科:
蜂鹰亚科:蜂鹰、鹃隼等,13种
齿鹰亚科:齿鹰、啸鸢等,12种
鹰亚科:雀鹰、苍鹰等,61种
鹞亚科:鹞类,17种
鸢亚科:鸢类,9种
鵟亚科:鵟类,47种
雕亚科:金雕、海雕、鹰雕等,51种
蛇雕亚科:蛇雕、短趾雕等,14种
兀鹫亚科:大型食腐猛禽,15种
鹗亚科:仅一种,也叫渔鹰
美洲鹫科:分布于美洲的大型食腐猛禽,7种
蛇鹫科:仅一种,也叫秘书鸟、鹭鹰
夜鹰目(约118种)
夜鹰科:夜行性凶猛的鸟类,归于攀禽。89种
该目还包括油鸱科、林鸱科、裸鼻鸱科、蟆口鸱科等
鹦形目
鹦鹉科:全世界约350多种,色彩艳丽的攀禽
雨燕目
雨燕科(97种)
凤头雨燕科:4种
蜂鸟目:过去曾置于雨燕目
蜂鸟科:分布于美洲的小型攀禽,约有320多种
鼠鸟目
鼠鸟科:分布于非洲的一类攀禽,6种
咬鹃目
咬鹃科:脚趾形状特殊的一类攀禽,有39种
鹃形目(约159种)
蕉鹃科:分布于非洲的一类色彩艳丽的攀禽,23种
杜鹃科(巢寄生攀禽,136种)
可分为杜鹃亚科、犀鹃亚科、地鹃亚科、鸡鹃亚科等
佛法僧目(约152种)
翠鸟科:包括鱼狗、翠鸟、翡翠等,93种
蜂虎科:26种
佛法僧科:佛法僧、三宝鸟等,12种
该目还包括:鹃三宝鸟科、地三宝鸟科(也称鴗)等
戴胜目(约10种,过去置于佛法僧目)
戴胜科:仅戴胜1种
林戴胜科:仅分布于非洲的攀禽,9种
犀鸟目(约57种,过去置于佛法僧目)
犀鸟科:包括犀鸟、噪犀鸟、地犀鸟等
鴷形目(约410多种)
鹟鴷科:分布于美洲的攀禽,18种
蓬头鴷科:包括蓬头鴷(也叫喷鴷)和尼鴷,分布于中南美,33种
鵎鵼科:即巨嘴鸟,41种
须鴷科:也叫拟啄木鸟,82种
响蜜鴷科:巢寄生鸟类,24种
啄木鸟科:该目最大一科,包括啄木鸟、扑翅鴷等,约216种
雀形目(鸟类最大的一目,即鸣禽,可分为100多个科,有5800多种)
雀形目
亚鸣禽(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阔嘴鸟科(15种)、裸眉鸫科(4种)、灶鸟科(240种)、雀科(51种)、蚁鵙科(206种)、蚁鸫科(62种)、食蚊鸟科(8种)、窜鸟科(56种)、割草鸟科(3种)、伞鸟科(68种)、娇鹟科(52种)、霸鹟科(426种)、尖喙鸟科(1种)、八色鸫科(32种)、薮鸟科(2种)、琴鸟科(2种)、刺鹩科(3种)
鸣禽(燕雀亚目): 百灵科(91种)、燕科(90种)、鹡鸰科(62种)、山椒鸟科(82种)、鹎科(130种)、叶鹎科(8种)、雀鹎科(4种)、丝鹟科(4种)、太平鸟科(3种)、连雀科(1种)、棕榈鹡科(1种)、河乌科(5种)、鹪鹩科(79种)、嘲鸫科(35种)、岩鹨科(13种)、鸫科(335种)、扇尾莺科(111种)、莺科(281种)、戴菊科(6种)、蚋莺科(35种)、鹟科(116种)、疣眼鹟科(31种)、扇尾鹟科(43种)、王鹟科(98种)、鸲鹟科(40种)、啸鹟科(54种)、岩鹛科(2种)、画眉科(263种)、弯嘴鹛科(5种)、鸦雀科(20种)、刺尾鸫科(2种)、鹑鸫科(15种)、细尾鹩莺科(25种)、刺嘴莺科(68种)、澳鹡科(5种)、攀雀科(13种)、长尾山雀科(9种)、山雀科(55种)、鳾科(24种)、澳鳾科(2种)、旋壁雀科(1种)、旋木雀科(7种)、纹旋木雀科(3种)、短尾旋木雀科(7种)、花蜜鸟科(130种)、啄果鸟科(10种)、冠啄果鸟科(2种)、啄花鸟科(44种)、斑食蜜鸟科(4种)、绣眼鸟科(94种)、非洲食蜜鸟科(2种)、吸蜜鸟科(174种)、黄鹂科(29种)、和平鸟科(2种)、伯劳科(31种)、丛鵙科(43种)、盔鵙科(11种)、钩嘴鵙科(14种)、卷尾科(23种)、垂耳鸦科(2种)、鹊鹩科(2种)、澳鸦科(2种)、燕鵙科(11种)、棘头鵙科(1种)、钟鹊科(12种)、极乐鸟科(44种)、园丁鸟科(20种)、鸦科(117种)、椋鸟科(114种)、雀科(35种)、织雀科(114种)、梅花雀科(140种)、维达雀科(19种)、莺雀科(52种)、燕雀科(135种)、管舌雀科(23种)、绿森莺科(1种)、森莺科(116种)、曲嘴森莺科(1种)、裸鼻雀科(256种)、鹀科(320种)、美洲雀科(43种)、拟鹂科(97种)
主要物种
东长尾隐蜂鸟, 中美翠蜂鸟, 乌顶隐蜂鸟, 佩里辉尾蜂鸟, 凤头蜂鸟, 凯氏隐蜂鸟, 剑嘴蜂鸟, 剪尾蜂鸟, 华丽蜂鸟, 南美长尾蜂鸟, 厄瓜多尔斑尾蜂鸟, 叉尾妍蜂鸟, 叉扇尾蜂鸟, 反嘴蜂鸟, 古巴翠蜂鸟, 古氏蜂鸟, 吸蜜蜂鸟, 圣马刀翅蜂鸟, 圣马林蜂鸟, 埃斯林蜂鸟, 墨西哥剪尾蜂鸟, 墨西哥妍蜂鸟, 大嘴隐蜂鸟, 大瑰喉蜂鸟,大蜂鸟, 奇里翠蜂鸟, 妆脸蜂鸟,姬隐蜂鸟, 娇蜂鸟, 孔雀冠蜂鸟, 安氏蜂鸟, 安第斯山蜂鸟, 安第斯蜂鸟, 宽尾煌蜂鸟,小吸蜜蜂鸟, 小林蜂鸟, 小绿领蜂鸟, 巨蜂鸟, 巴哈马林星蜂鸟, 彩毛腿蜂鸟, 彩虹星额蜂鸟, 彩须尖嘴蜂鸟, 扇尾蜂鸟, 斑冠蜂鸟, 斑喉蜂鸟, 斑喉隐蜂鸟, 斑尾髭喉蜂鸟, 斑耳冠蜂鸟, 斑胸棕尾蜂鸟, 星蜂鸟, 普拉隐蜂鸟, 智利蜂鸟, 暗喉隐蜂鸟, 暗绿领蜂鸟, 暗色刀翅蜂鸟, 暗阔嘴蜂鸟, 最小, 极乐冠蜂鸟, 栗胸冕蜂鸟,栗腹蜂鸟, 桂红蜂鸟, 桂红蜂鸟 小隐蜂鸟, 棕冠蜂鸟, 棕刀翅蜂鸟, 棕喉红嘴蜂鸟, 棕尾刀翅蜂鸟, 棕尾林蜂鸟, 棕尾蜂鸟, 棕煌蜂鸟, 棕甲辉蜂鸟, 棕胸刀翅蜂鸟, 棕胸辉蜂鸟, 棕胸铜色蜂鸟, 棕腹蜂鸟, 棕臀白尾梢蜂鸟, 棕顶尖嘴蜂鸟, 棕颊蜂鸟, 楔嘴蜂鸟, 楔尾刀翅蜂鸟, 楔尾山蜂鸟, 橙喉领蜂鸟, 波多翠蜂鸟,洛加蜂鸟, 洪都拉斯蜂鸟, 涅比辉尾蜂鸟, 淡尾髭喉蜂鸟, 淡绿蓬腿蜂鸟, 淡腹隐蜂鸟, 淡黄蜂鸟, 火冠蜂鸟, 火喉蜂鸟, 火喉辉尾蜂鸟, 火尾蜂鸟, 灰嘴慧星蜂鸟, 灰尾宝石蜂鸟, 灰胸刀翅蜂鸟,灰腹蜂鸟,灰颏隐蜂鸟,点斑蜂鸟,燕尾刀翅蜂鸟,牙买加芒果蜂鸟,狭尾翠蜂鸟,瑰丽蜂鸟,瑰喉蜂鸟,白冠蜂鸟,白喉宝石蜂鸟,白喉蜂鸟,白尾丽蜂鸟,白尾刀翅蜂鸟,白尾尖镰嘴蜂鸟,白尾星额蜂鸟,白尾梢蜂鸟,白尾蓝胸蜂鸟,白尾蜂鸟,白尾金喉蜂鸟,白眉隐蜂鸟,白耳蜂鸟,白胁山蜂鸟,白胸蜂鸟,白腹宝石蜂鸟,白腹林蜂鸟,白腹棕尾蜂鸟,白腹紫耳蜂鸟,白腹绿蜂鸟,白腹蜂鸟,白顶蜂鸟,白须隐蜂鸟,白颈蜂鸟,白颊红嘴蜂鸟,白髯隐蜂鸟,皇辉蜂鸟,皇领蜂鸟,盘尾蜂鸟,直嘴隐蜂鸟,矛尾蜂鸟,短冠蜂鸟,短尾翠蜂鸟,短尾蜂鸟,科氏蜂鸟,科苏梅尔翠蜂鸟,秘鲁斑尾蜂鸟,秘鲁蜂鸟,粉喉煌蜂鸟,粉喉辉蜂鸟,粉髯林蜂鸟,紫冕蜂鸟,紫冠仙蜂鸟,紫冠蜂鸟,紫刀翅蜂鸟,紫喉宝石蜂鸟,紫喉星额蜂鸟,紫喉林星蜂鸟,紫喉蜂鸟,紫喉辉尾蜂鸟,紫喉领蜂鸟,紫头蜂鸟,紫巾山蜂鸟,紫罗兰胸蜂鸟,紫背刺嘴蜂鸟,紫背闪羽蜂鸟,紫胸凤头蜂鸟,紫胸蜂鸟,紫腹蜂鸟,紫蓝妆脸蜂鸟,紫辉尾蜂鸟,紫辉林星蜂鸟,紫长尾蜂鸟,紫顶妍蜂鸟,紫顶蜂鸟,紫领蜂鸟,紫颏毛腿蜂鸟,紫额辉蜂鸟,红喉北蜂鸟,红喉林星蜂鸟,红喉蜂鸟,红喉隐蜂鸟,红嘴蜂鸟,红嘴长尾蜂鸟,红尾慧星蜂鸟,红树林蜂鸟,红玉蜂鸟,红隐蜂鸟,纯腹蜂鸟,纯顶星喉蜂鸟,纹喉隐蜂鸟,纹尾蜂鸟,纹胸星喉蜂鸟,纹颈冠蜂鸟,细嘴隐蜂鸟,细尾林星蜂鸟,绒胸山蜂鸟,绿刺尾蜂鸟,绿喉宝石蜂鸟,绿喉毛腿蜂鸟,绿喉芒果蜂鸟,绿喉蜂鸟,绿头山蜂鸟,绿尖嘴蜂鸟,绿尾翠蜂鸟,绿尾蜂鸟,绿尾金喉蜂鸟,绿带尾蜂鸟,绿斑蜂鸟,绿洲蜂鸟,绿紫耳蜂鸟,绿背火冠蜂鸟,绿胸宝石蜂鸟,绿胸芒果蜂鸟,绿腹蜂鸟,绿芒果蜂鸟,绿蜂鸟,绿隐蜂鸟,绿顶辉蜂鸟,绿颀妍蜂鸟,绿额矛嘴蜂鸟,绿额蜂鸟,缨冠蜂鸟,翎冠刺尾蜂鸟,翘嘴蜂鸟,翠绿辉尾蜂鸟,翠腹毛腿蜂鸟,翠颏蜂鸟,艳蜂鸟,艾氏煌蜂鸟,花园翠蜂鸟,花顶蜂鸟,苍蓬腿蜂鸟,茶腹隐蜂鸟,蓝喉宝石蜂鸟,蓝喉星额蜂鸟,蓝喉红嘴蜂鸟,蓝喉蜂鸟,蓝头红嘴蜂鸟,蓝头蜂鸟,蓝尾翠蜂鸟,蓝尾蜂鸟,蓝翅大蜂鸟,蓝背尖嘴蜂鸟,蓝胸蜂鸟,蓝臀毛腿蜂鸟,蓝角星喉蜂鸟,蓝顶妍蜂鸟,蓝顶毛腿蜂鸟,蓝顶蜂鸟,蓝颏青蜂鸟,蓝额矛嘴蜂鸟,虹彩蜂鸟,蜂鸟,蜂鸟亚科,褐星额蜂鸟,褐紫耳蜂鸟,西长尾隐蜂鸟,角蜂鸟,赞氏蜂鸟,赤叉尾蜂鸟,辉喉煌蜂鸟,辉喉蜂鸟,辉喉领蜂鸟,辉煌蜂鸟,辉紫喉宝石蜂鸟,辉紫耳蜂鸟,辉绿蜂鸟,辉胸闪羽蜂鸟,辉腹翠蜂鸟,那波刀翅蜂鸟,金喉红顶蜂鸟,金尾蜂鸟,金红嘴蜂鸟,金胸毛腿蜂鸟,金腹星额蜂鸟,金腹翠蜂鸟,金色星额蜂鸟,钩嘴铜色蜂鸟,铜头丽蜂鸟,铜尾尖嘴蜂鸟,铜尾慧星蜂鸟,铜腹毛腿蜂鸟,铜色刺尾蜂鸟,铜色尾蜂鸟,铜色星额蜂鸟,铜色翠蜂鸟,铜色腰蜂鸟,铜色蜂鸟,铜辉尾蜂鸟,铜颈毛腿蜂鸟,锈胸星额蜂鸟,锯嘴蜂鸟,长嘴星喉蜂鸟,长尾妍蜂鸟,长尾蜂鸟,闪羽蜂鸟,阔嘴蜂鸟,阔尾隐蜂鸟,隐蜂鸟,隐蜂鸟亚科,雨燕目,雪胸蜂鸟,青喉蜂鸟,青腹蜂鸟,青顶蜂鸟,须蜂鸟,领星额蜂鸟,领蜂鸟,马德拉蜂鸟,马拿马芒果蜂鸟,髯蜂鸟,鳞喉隐蜂鸟,鳞斑蜂鸟,鳞胸刀翅蜂鸟,鳞辉尾蜂鸟,黄尾冕蜂鸟,黄尾镰嘴蜂鸟,黄翅星额蜂鸟,黄胸刀翅蜂鸟,黄腹隐蜂鸟,黄腿蓬腿蜂鸟,黑冠蜂鸟,黑喉芒果蜂鸟,黑喉辉蜂鸟,黑喉隐蜂鸟,黑嘴金喉蜂鸟]],黑嘴长尾蜂鸟,黑头闪羽蜂鸟,黑带尾蜂鸟,黑星额蜂鸟,黑眉辉蜂鸟,黑耳仙蜂鸟,黑背刺嘴蜂鸟,黑胸山蜂鸟,黑胸毛腿蜂鸟,黑胸芒果蜂鸟,黑脚毛腿蜂鸟,黑腹刺尾蜂鸟,黑腹蜂鸟,黑蜂鸟,黑辉尾蜂鸟,黑颏北蜂鸟,齿嘴蜂鸟,龙氏领蜂鸟
珍稀鸟类
鸟类
白腹锦鸡、白鹳、白冠长尾雉、 白鹤、 白颈长尾雉 、白鹮、 白琵鹭 、白头鹤 、白鹇 、白枕鹤 、苍鹰 、藏马鸡、 草鴞 、草原雕、 长耳鴞、 长尾阔嘴鸟、 长尾鴞 、赤颈鹤 、大鸨 、大绯胸鹦鹉 、天鹅 、丹顶鹤、 雕鴞 、蜂鹰、 高山兀鹫 、冠斑犀鸟、 褐鲣鸟 、褐林鴞 、褐马鸡 、黑长尾雉、 黑鹳、 黑颈长尾雉 、黑颈鹤、 黑脸琵鹭、 黑琴鸡 、黑鹇 、红腹角雉 、红腹锦鸡、 红角鴞 、红脚鲣鸟、 红隼 、红胸黑雁 、花头鹦鹉 、花尾榛鸡 、黄腹角雉 、灰腹角雉 、灰鹤 、灰头鹦鹉 、金雕 、卷羽鹈鹕 、孔雀雉、 蓝翅八色鸫 、蓝耳翠鸟 、蓝马鸡 、蓝鹇、 栗鸢、 领角鴞、 绿皇鸠、 绿孔雀 、绿尾虹雉 、勺鸡 、蛇雕 、双角犀鸟、 松雀鹰、 蓑羽鹤 、秃鹫 、乌雕、 小雕、 小天鹅 、小苇鷀、 雪鴞、 血雉 、岩雷鸟 、燕隼 、鹰鴞、 疣鼻天鹅 、游隼、 鸳鸯、 原鸡 、朱鹮 、棕颈犀鸟 、棕尾虹雉、 亚洲白鹳 、眼圈绒鸭、印度大鸨、日本冠鹮 、黄嘴白鹭动物保护
保护鸟类
保护鸟类就是保护环境
林地是构成地球植被的重要部分,许多生物以林地为生息繁衍地,鸟类是其中最重要成员。在这里,植物是生产者,各种昆虫和一些以植物为食的哺乳动物是消费者,鸟类一方面作为消费者参与了林地生态的活动,另一方面又抑制着对植物有破坏作用的生物。林地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地,而鸟类保护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它们处在不同的食物链上的不同环节,成为了林地生态系统的骨干。
我们的祖先深深懂得爱鸟的意义,文字记载虽详略不一,但从古至今历代不绝。甲骨文中有字像啄木鸟啄虫状,且出现在卜辞中,有令鸟防虫之意,中国的古人很清楚这种鸟的价值。到孔子时,他明确地提出了“覆巢毁卵则凤凰不翔”的保护鸟类的思想。《礼记·王制篇》规定:“不麛不卵,不杀胎,不殀夭,不覆巢”,指出捕杀幼鹿和毁巢掏鸟蛋都是不允许的。《淮南子》中有休猎休渔的详细记载,特别强调在特定的季节不得毁林和烧田以保护幼鸟。此后各朝代都有政府的法令强调保护鸟类和其它的动物,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出台了许多保护鸟类和其它野生动物的法规和条例,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世界共有鸟类156科,9000多种,已经有139 种灭绝了,保护鸟类已经刻不容缓。
短尾信天翁 | 白鹈鹕 | 红脚鲣鸟 | 褐鲣鸟 | 斑头鸬鹚 | 黑颈鸬鹚 |
白腹,军舰,鸟 | 黄嘴,白鹭 | 岩鹭 | 海南鳽 | 黑冠鳽 | 白头鹮鹳 |
东方,白鹳 | 黑鹳 | 白鹮 | 黑鹮 | 朱鹮 | 白琵鹭 |
黑脸,琵鹭 | 大天鹅 | 小天鹅 | 疣鼻天鹅 | 树鸭 | 鸳鸯 |
棉凫 | 白头硬尾鸭 | 中华秋沙鸭 | 黑翅鸢 | 褐冠鹃隼 | 凤头,蜂鹰 |
栗鸢 | 褐耳鹰 | 凤头鹰 | 棕尾鵟 | 灰脸鵟鹰 | 棕翅鵟鹰 |
金雕 | 白肩雕 | 草原雕 | 乌雕 | 白腹隼雕 | 棕腹隼雕 |
林雕 | 白腹,海雕 | 玉带海雕 | 白尾海雕 | 虎头,海雕 | 黑,兀鹫 |
秃鹫 | 高山兀鹫 | 白背兀鹫 | 胡兀鹫 | 短趾雕 | 蛇雕 |
鹗 | 猎隼 | 游隼新疆亚种 | 黑嘴,松鸡 | 黑琴鸡 | 柳雷鸟 |
岩雷鸟 | 镰翅鸡 | 斑尾,榛鸡 | 雪鹑 | 暗腹,雪鸡 | 雉鹑 |
四川雉鹑 | 蓝胸鹑 | 红胸山,鹧鸪 | 绿脚山鹧鸪 | 红喉山鹧鸪 | 白颊山鹧鸪 |
褐胸山鹧鸪 | 四川山鹧鸪 | 白额山鹧鸪 | 海南山鹧鸪 | 台湾山鹧鸪 | 血雉 |
黑头,角雉 | 红胸角雉 | 灰腹角雉 | 红腹角雉 | 黄腹角雉 | 棕尾虹雉 |
白尾梢虹雉 | 绿尾虹雉 | 藏马,鸡 | 白马鸡 | 蓝马鸡 | 褐马鸡 |
黑鹇 | 蓝鹇 | 原鸡 | 黑颈长尾雉 | 白冠长尾雉 | 白颈长尾雉 |
黑长尾雉 | 白腹锦鸡鹇 | 红腹锦鸡 | 灰,孔雀雉 | 绿孔雀 | 林三趾鹑 |
棕三趾鹑 | 黑颈鹤 | 白头鹤 | 丹顶鹤 | 白枕鹤 | 白鹤 |
赤颈鹤 | 蓑羽鹤 | 蓝胸,秧鸡 | 红腿斑秧鸡 | 白喉,斑秧鸡 | 棕背,田鸡 |
小鸨 | 大鸨 | 波斑鸨 | 铜翅水雉 | 黑尾塍鹬 | 小青,脚鹬 |
半蹼鹤 | 林沙锥 | 遗鸥 | 黑嘴鸥 | 黑嘴端凤头,燕鸥 | 扁嘴海雀 |
西藏毛腿,沙鸡 | 黑腹沙鸡 | 红翅绿鸠 | 红顶绿鸠 | 黄脚绿鸠 | 厚嘴绿鸠 |
灰头绿鸠 | 橙胸绿鸠 | 绿皇鸠 | 山皇鸠 | 斑尾鹃鸠 | |
棕头鹃鸠 | 棕,斑鸠 | 绿翅金鸠 | 红领绿,鹦鹉 | 绯胸鹦鹉 | 大绯胸鹦鹉 |
花头,鹦鹉 | 短尾鹦鹉 | 小鸦鹃 | 仓鸮 | 栗鸮 | |
黄嘴角鸮 | 雕鸮 | 林雕鸮 | 乌雕鸮 | 黄脚鱼鸮 | 长尾林鸮 |
乌林,鸮 | 鬼鸮 | 黑顶蟆口鸱 | 橙胸咬鹃 | 红头,咬鹃 | 白喉,犀鸟 |
棕颈犀鸟 | 冠斑犀鸟 | 双角犀鸟 | 白腹黑啄木鸟 | 蓝八色鸫 | 仙八色鸫 |
双辫八色鸫 | 牛头,伯劳 | 鹊鹂 | 鸦嘴,卷尾 | 小盘,尾 | 大盘尾 |
鹩哥 | 黑额山噪鹛 | 震旦鸦雀 | 灰冠鸦雀 | 暗色,鸦雀 | 挂墩鸦雀 |
藏雀 | 栗斑腹鹀 | 藏鹀 |
据国际鸟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的资料显示,在亚洲地区,受胁鸟种数目有 324 种,约占亚洲种数的 12%,其中印尼的受胁鸟种数量最多(117 种),其次是中国(82 种)、印度(73 种)和菲律宾(70 种)。 受胁鸟类中,依赖森林生境的鸟类种数最多,其它的生态环境还有草原和灌林、人工栖地、湿地、海岸和海洋等。记录和整理这些地区的鸟类资料,成为鸟类保护的最基础工作。
鸟类是生态环境的“形象大使”,哪儿的环境好,哪儿就有鸟儿成群地栖居。
另外,国际鸟盟基于每个鸟种的种群大小、种群动态趋势和分布范围大小的标准量化指标来评估鸟个鸟种的 IUCN 受胁等级。
物种危害
鸟类
能够传染给人类的鸟类疾病包括:鹦鹉热、沙门氏菌病、弯曲菌病、纽卡斯尔的疾病,分枝杆菌病(鸟的结核病)、禽流感、贾第鞭毛虫病和隐孢子虫病等等。动物文化
最小的鸟
许多人都知道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类,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全世界的蜂鸟有315种左右,分布于从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到南美洲的麦哲伦海峡,以及其间的众多岛屿上。它们的体形差异也很大,最大的巨蜂鸟体长达21.5厘米,当然不能说它是世界上最小的鸟了。而产于古巴的吸蜜蜂鸟的体长只有5.6厘米,其中喙和尾部约占一半,体重仅2克左右,其大小和蜜蜂差不多,这样的蜂鸟才是世界上体形最小的鸟类,它的卵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卵,比一个句号大不了多少。蜂鸟的羽毛大多十分鲜艳,并且闪耀着金属的光泽。它们的飞行本领高超,可以倒退飞行,垂直起落,翅膀振动的频率很快,每秒钟可达50~70次,所以有“神鸟”、“彗星”、“森林女神”和“花冠”等称呼。中国近几年有很多地方都声称发现了蜂鸟,其实都是误传。
最大的鸟
世界上体形最大的现生鸟类是生活在非洲和阿拉伯地区的非洲鸵鸟,它的身高达2~3米,体重56千克左右,最重的可达75千克。但它不能飞翔。它的卵重约1.5千克,长17.8厘米,大约等于30~40个鸡蛋的总重量,是现今最大的鸟卵。
翼展最宽的鸟
漂泊信天翁,最大翼展达3.63米以上。
最大的飞鸟
非洲东南部的柯利鸟,翅长2.56米,体重达18千克左右。
最重的飞鸟
大鸨,雄性的体重达18千克。
最小猛禽
婆罗洲隼,体长15厘米,体重35克。
羽毛最多
天鹅,羽毛超过25000根。
羽毛最少
蜂鸟,不足1000根。
羽毛最长
天堂大丽鹃,尾羽是体长的2倍多。
寿命最长
大型海鸟信天翁的平均寿命为50~60年,大型鹦鹉可以活到100年左右。如葵花凤头鹦鹉,80余年。在英国利物浦有一只名叫“詹米”的亚马逊鹦鹉,生于1870年12月3日,卒于1975年11月5日,享年104岁,不愧为鸟中“老寿星”。
飞行最快
尖尾雨燕平时飞行的速度为170千米/小时,最快时可达352.5千米/小时。
冲刺速度最快
游隼,在俯冲抓猎物是能达到180千米/小时。
飞得最慢
小丘鹬,8千米/小时。
振翅频率最高
角蜂鸟,达90次/秒。
振翅频率最慢
大秃鹫,滑翔数小时不拍翅。
飞行最高
大天鹅和高山兀鹫是飞得最高的鸟类,都能飞越珠穆朗玛峰,飞行高度达10000米以上,否则就可能会撞在陡峭的冰崖上丧生。
飞行最远
10、鸻形目
11、鸽形目
12、鹦形目
13、鹃形目
14、鸮形目
15、夜鹰目
16、雨燕目
17、鼠鸟目
18、咬鹃目
19、佛法僧目
20、鴷形目
21、雀形目
古颚总目
鸵形目
鸵鸟科:仅鸵鸟一种
美洲鸵目
美洲鸵科:包括大美洲鸵和小美洲鸵两种
鹤鸵目
鸸鹋科:仅鸸鹋一种
鹤鸵科:3种鹤鸵
无翼鸟目
无翼鸟科:也叫几维、鹬鸵,4种
形目
科:分布于中南美的走禽,47种
楔翼总目
企鹅目
企鹅科:分布于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南部沿海和南极,18种企鹅
今颚总目
潜鸟目
潜鸟科:游禽,5种
鸊鷉目
鸊鷉科:游禽,23种
鹱形目
鹱科:大型海鸟,约70多种
信天翁科:大型海鸟,14种
海燕科:中型海鸟,21种
鹈燕科:中型海鸟,4种
鹈形目
鹈鹕科:大型游禽,8种鹈鹕
鸬鹚科:游禽,39种
军舰鸟科:大型海鸟,5种
鲣鸟科:大型海鸟,9种
蛇鹈科:大型游禽,4种
鹲科:热带海鸟,3种
雁形目
鸭科:种类最多一科游禽,包括鸭类、雁类和天鹅,约160种
叫鸭科:分布于南美的游禽,3种
鹳形目(约115种)
鹭科:中型涉禽,包括鹭类和鳽,约60多种
鹳科:大型涉禽,17种
鲸头鹳科:仅鲸头鹳一种
锤头鹳科:仅锤头鹳一种
鹮科:包括鹮和琵鹭,约30多种
红鹳目
红鹳科:即火烈鸟,介于鹳和鹤之间的一类涉禽,过去置于鹳形目,5种
鹤形目(约204种)
鹤科:大型涉禽,15种
三趾鹑科:中型涉禽,16种
秧鸡科:中小型涉禽,135种
鸨科:是现存最大的能飞的鸟,25种
该目还包括鹭鹤科、喇叭鹤科、领鹑科、叫鹤科、日鷉科、日鳽科、秧鹤科等
鸻形目(约350种)
鹬科:中小型涉禽,87种
反嘴鹬科:中小型涉禽,包括反嘴鹬和长脚鹬,11种
蛎鹬科:11种蛎鹬
鸻科:包括部分鸻类和麦鸡,中小型涉禽,65种
鸥科:中小型海鸟,约20种
燕鸥科:中小型海鸟,约20种
海雀科:中型海鸟,20多种
该目还包括:瓣蹼鹬科、彩鹬科、石鸻科、燕鸻科、雉鸻科、鞘嘴鸥科等
鸡形目(约284种)
松鸡科:陆禽,包括雷鸟、松鸡、榛鸡等,17种
冢雉科:分布于东南亚、大洋洲的陆禽,20种
凤冠雉科:分布于中南美的大型陆禽,50种
珠鸡科:分布于非洲的陆禽,7种
雉科:包括雉类、鹧鸪、孔雀、鹑类等,约170余种
齿鹑科:分布于美洲的齿鹑类,31种
吐绶鸡科:2种吐绶鸡
麝雉目
麝雉科:仅麝雉一种,分类有较多争议,过去置于鹃形目
沙鸡目(约16种)
沙鸡科:中型陆禽,过去曾置于鸽形目 鸽形目:
鸠鸽科:陆禽中的一个大科,约309种
鸮形目(约205种)
草鸮科:草鸮、苍鸮等,16种
鸱鸮科:鸱鸮类。夜行姓猛禽,189种
隼形目(约311种)
隼科:小型猛禽,包括隼类和美洲的卡拉鹰等,63种
鹰科:多为大型猛禽
可分为10个亚科:
蜂鹰亚科:蜂鹰、鹃隼等,13种
齿鹰亚科:齿鹰、啸鸢等,12种
鹰亚科:雀鹰、苍鹰等,61种
鹞亚科:鹞类,17种
鸢亚科:鸢类,9种
鵟亚科:鵟类,47种
雕亚科:金雕、海雕、鹰雕等,51种
蛇雕亚科:蛇雕、短趾雕等,14种
兀鹫亚科:大型食腐猛禽,15种
鹗亚科:仅一种,也叫渔鹰
美洲鹫科:分布于美洲的大型食腐猛禽,7种
蛇鹫科:仅一种,也叫秘书鸟、鹭鹰
夜鹰目(约118种)
夜鹰科:夜行性凶猛的鸟类,归于攀禽。89种
该目还包括油鸱科、林鸱科、裸鼻鸱科、蟆口鸱科等
鹦形目
鹦鹉科:全世界约350多种,色彩艳丽的攀禽
雨燕目
雨燕科(97种)
凤头雨燕科:4种
蜂鸟目:过去曾置于雨燕目
蜂鸟科:分布于美洲的小型攀禽,约有320多种
鼠鸟目
鼠鸟科:分布于非洲的一类攀禽,6种
咬鹃目
咬鹃科:脚趾形状特殊的一类攀禽,有39种
鹃形目(约159种)
蕉鹃科:分布于非洲的一类色彩艳丽的攀禽,23种
杜鹃科(巢寄生攀禽,136种)
可分为杜鹃亚科、犀鹃亚科、地鹃亚科、鸡鹃亚科等
佛法僧目(约152种)
翠鸟科:包括鱼狗、翠鸟、翡翠等,93种
蜂虎科:26种
佛法僧科:佛法僧、三宝鸟等,12种
该目还包括:鹃三宝鸟科、地三宝鸟科(也称鴗)等
戴胜目(约10种,过去置于佛法僧目)
戴胜科:仅戴胜1种
林戴胜科:仅分布于非洲的攀禽,9种
犀鸟目(约57种,过去置于佛法僧目)
犀鸟科:包括犀鸟、噪犀鸟、地犀鸟等
鴷形目(约410多种)
鹟鴷科:分布于美洲的攀禽,18种
蓬头鴷科:包括蓬头鴷(也叫喷鴷)和尼鴷,分布于中南美,33种
鵎鵼科:即巨嘴鸟,41种
须鴷科:也叫拟啄木鸟,82种
响蜜鴷科:巢寄生鸟类,24种
啄木鸟科:该目最大一科,包括啄木鸟、扑翅鴷等,约216种
雀形目(鸟类最大的一目,即鸣禽,可分为100多个科,有5800多种)
雀形目
亚鸣禽(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阔嘴鸟科(15种)、裸眉鸫科(4种)、灶鸟科(240种)、雀科(51种)、蚁鵙科(206种)、蚁鸫科(62种)、食蚊鸟科(8种)、窜鸟科(56种)、割草鸟科(3种)、伞鸟科(68种)、娇鹟科(52种)、霸鹟科(426种)、尖喙鸟科(1种)、八色鸫科(32种)、薮鸟科(2种)、琴鸟科(2种)、刺鹩科(3种)
鸣禽(燕雀亚目): 百灵科(91种)、燕科(90种)、鹡鸰科(62种)、山椒鸟科(82种)、鹎科(130种)、叶鹎科(8种)、雀鹎科(4种)、丝鹟科(4种)、太平鸟科(3种)、连雀科(1种)、棕榈鹡科(1种)、河乌科(5种)、鹪鹩科(79种)、嘲鸫科(35种)、岩鹨科(13种)、鸫科(335种)、扇尾莺科(111种)、莺科(281种)、戴菊科(6种)、蚋莺科(35种)、鹟科(116种)、疣眼鹟科(31种)、扇尾鹟科(43种)、王鹟科(98种)、鸲鹟科(40种)、啸鹟科(54种)、岩鹛科(2种)、画眉科(263种)、弯嘴鹛科(5种)、鸦雀科(20种)、刺尾鸫科(2种)、鹑鸫科(15种)、细尾鹩莺科(25种)、刺嘴莺科(68种)、澳鹡科(5种)、攀雀科(13种)、长尾山雀科(9种)、山雀科(55种)、鳾科(24种)、澳鳾科(2种)、旋壁雀科(1种)、旋木雀科(7种)、纹旋木雀科(3种)、短尾旋木雀科(7种)、花蜜鸟科(130种)、啄果鸟科(10种)、冠啄果鸟科(2种)、啄花鸟科(44种)、斑食蜜鸟科(4种)、绣眼鸟科(94种)、非洲食蜜鸟科(2种)、吸蜜鸟科(174种)、黄鹂科(29种)、和平鸟科(2种)、伯劳科(31种)、丛鵙科(43种)、盔鵙科(11种)、钩嘴鵙科(14种)、卷尾科(23种)、垂耳鸦科(2种)、鹊鹩科(2种)、澳鸦科(2种)、燕鵙科(11种)、棘头鵙科(1种)、钟鹊科(12种)、极乐鸟科(44种)、园丁鸟科(20种)、鸦科(117种)、椋鸟科(114种)、雀科(35种)、织雀科(114种)、梅花雀科(140种)、维达雀科(19种)、莺雀科(52种)、燕雀科(135种)、管舌雀科(23种)、绿森莺科(1种)、森莺科(116种)、曲嘴森莺科(1种)、裸鼻雀科(256种)、鹀科(320种)、美洲雀科(43种)、拟鹂科(97种)
主要物种
东长尾隐蜂鸟, 中美翠蜂鸟, 乌顶隐蜂鸟, 佩里辉尾蜂鸟, 凤头蜂鸟, 凯氏隐蜂鸟, 剑嘴蜂鸟, 剪尾蜂鸟, 华丽蜂鸟, 南美长尾蜂鸟, 厄瓜多尔斑尾蜂鸟, 叉尾妍蜂鸟, 叉扇尾蜂鸟, 反嘴蜂鸟, 古巴翠蜂鸟, 古氏蜂鸟, 吸蜜蜂鸟, 圣马刀翅蜂鸟, 圣马林蜂鸟, 埃斯林蜂鸟, 墨西哥剪尾蜂鸟, 墨西哥妍蜂鸟, 大嘴隐蜂鸟, 大瑰喉蜂鸟,大蜂鸟, 奇里翠蜂鸟, 妆脸蜂鸟,姬隐蜂鸟, 娇蜂鸟, 孔雀冠蜂鸟, 安氏蜂鸟, 安第斯山蜂鸟, 安第斯蜂鸟, 宽尾煌蜂鸟,小吸蜜蜂鸟, 小林蜂鸟, 小绿领蜂鸟, 巨蜂鸟, 巴哈马林星蜂鸟, 彩毛腿蜂鸟, 彩虹星额蜂鸟, 彩须尖嘴蜂鸟, 扇尾蜂鸟, 斑冠蜂鸟, 斑喉蜂鸟, 斑喉隐蜂鸟, 斑尾髭喉蜂鸟, 斑耳冠蜂鸟, 斑胸棕尾蜂鸟, 星蜂鸟, 普拉隐蜂鸟, 智利蜂鸟, 暗喉隐蜂鸟, 暗绿领蜂鸟, 暗色刀翅蜂鸟, 暗阔嘴蜂鸟, 最小, 极乐冠蜂鸟, 栗胸冕蜂鸟,栗腹蜂鸟, 桂红蜂鸟, 桂红蜂鸟 小隐蜂鸟, 棕冠蜂鸟, 棕刀翅蜂鸟, 棕喉红嘴蜂鸟, 棕尾刀翅蜂鸟, 棕尾林蜂鸟, 棕尾蜂鸟, 棕煌蜂鸟, 棕甲辉蜂鸟, 棕胸刀翅蜂鸟, 棕胸辉蜂鸟, 棕胸铜色蜂鸟, 棕腹蜂鸟, 棕臀白尾梢蜂鸟, 棕顶尖嘴蜂鸟, 棕颊蜂鸟, 楔嘴蜂鸟, 楔尾刀翅蜂鸟, 楔尾山蜂鸟, 橙喉领蜂鸟, 波多翠蜂鸟,洛加蜂鸟, 洪都拉斯蜂鸟, 涅比辉尾蜂鸟, 淡尾髭喉蜂鸟, 淡绿蓬腿蜂鸟, 淡腹隐蜂鸟, 淡黄蜂鸟, 火冠蜂鸟, 火喉蜂鸟, 火喉辉尾蜂鸟, 火尾蜂鸟, 灰嘴慧星蜂鸟, 灰尾宝石蜂鸟, 灰胸刀翅蜂鸟,灰腹蜂鸟,灰颏隐蜂鸟,点斑蜂鸟,燕尾刀翅蜂鸟,牙买加芒果蜂鸟,狭尾翠蜂鸟,瑰丽蜂鸟,瑰喉蜂鸟,白冠蜂鸟,白喉宝石蜂鸟,白喉蜂鸟,白尾丽蜂鸟,白尾刀翅蜂鸟,白尾尖镰嘴蜂鸟,白尾星额蜂鸟,白尾梢蜂鸟,白尾蓝胸蜂鸟,白尾蜂鸟,白尾金喉蜂鸟,白眉隐蜂鸟,白耳蜂鸟,白胁山蜂鸟,白胸蜂鸟,白腹宝石蜂鸟,白腹林蜂鸟,白腹棕尾蜂鸟,白腹紫耳蜂鸟,白腹绿蜂鸟,白腹蜂鸟,白顶蜂鸟,白须隐蜂鸟,白颈蜂鸟,白颊红嘴蜂鸟,白髯隐蜂鸟,皇辉蜂鸟,皇领蜂鸟,盘尾蜂鸟,直嘴隐蜂鸟,矛尾蜂鸟,短冠蜂鸟,短尾翠蜂鸟,短尾蜂鸟,科氏蜂鸟,科苏梅尔翠蜂鸟,秘鲁斑尾蜂鸟,秘鲁蜂鸟,粉喉煌蜂鸟,粉喉辉蜂鸟,粉髯林蜂鸟,紫冕蜂鸟,紫冠仙蜂鸟,紫冠蜂鸟,紫刀翅蜂鸟,紫喉宝石蜂鸟,紫喉星额蜂鸟,紫喉林星蜂鸟,紫喉蜂鸟,紫喉辉尾蜂鸟,紫喉领蜂鸟,紫头蜂鸟,紫巾山蜂鸟,紫罗兰胸蜂鸟,紫背刺嘴蜂鸟,紫背闪羽蜂鸟,紫胸凤头蜂鸟,紫胸蜂鸟,紫腹蜂鸟,紫蓝妆脸蜂鸟,紫辉尾蜂鸟,紫辉林星蜂鸟,紫长尾蜂鸟,紫顶妍蜂鸟,紫顶蜂鸟,紫领蜂鸟,紫颏毛腿蜂鸟,紫额辉蜂鸟,红喉北蜂鸟,红喉林星蜂鸟,红喉蜂鸟,红喉隐蜂鸟,红嘴蜂鸟,红嘴长尾蜂鸟,红尾慧星蜂鸟,红树林蜂鸟,红玉蜂鸟,红隐蜂鸟,纯腹蜂鸟,纯顶星喉蜂鸟,纹喉隐蜂鸟,纹尾蜂鸟,纹胸星喉蜂鸟,纹颈冠蜂鸟,细嘴隐蜂鸟,细尾林星蜂鸟,绒胸山蜂鸟,绿刺尾蜂鸟,绿喉宝石蜂鸟,绿喉毛腿蜂鸟,绿喉芒果蜂鸟,绿喉蜂鸟,绿头山蜂鸟,绿尖嘴蜂鸟,绿尾翠蜂鸟,绿尾蜂鸟,绿尾金喉蜂鸟,绿带尾蜂鸟,绿斑蜂鸟,绿洲蜂鸟,绿紫耳蜂鸟,绿背火冠蜂鸟,绿胸宝石蜂鸟,绿胸芒果蜂鸟,绿腹蜂鸟,绿芒果蜂鸟,绿蜂鸟,绿隐蜂鸟,绿顶辉蜂鸟,绿颀妍蜂鸟,绿额矛嘴蜂鸟,绿额蜂鸟,缨冠蜂鸟,翎冠刺尾蜂鸟,翘嘴蜂鸟,翠绿辉尾蜂鸟,翠腹毛腿蜂鸟,翠颏蜂鸟,艳蜂鸟,艾氏煌蜂鸟,花园翠蜂鸟,花顶蜂鸟,苍蓬腿蜂鸟,茶腹隐蜂鸟,蓝喉宝石蜂鸟,蓝喉星额蜂鸟,蓝喉红嘴蜂鸟,蓝喉蜂鸟,蓝头红嘴蜂鸟,蓝头蜂鸟,蓝尾翠蜂鸟,蓝尾蜂鸟,蓝翅大蜂鸟,蓝背尖嘴蜂鸟,蓝胸蜂鸟,蓝臀毛腿蜂鸟,蓝角星喉蜂鸟,蓝顶妍蜂鸟,蓝顶毛腿蜂鸟,蓝顶蜂鸟,蓝颏青蜂鸟,蓝额矛嘴蜂鸟,虹彩蜂鸟,蜂鸟,蜂鸟亚科,褐星额蜂鸟,褐紫耳蜂鸟,西长尾隐蜂鸟,角蜂鸟,赞氏蜂鸟,赤叉尾蜂鸟,辉喉煌蜂鸟,辉喉蜂鸟,辉喉领蜂鸟,辉煌蜂鸟,辉紫喉宝石蜂鸟,辉紫耳蜂鸟,辉绿蜂鸟,辉胸闪羽蜂鸟,辉腹翠蜂鸟,那波刀翅蜂鸟,金喉红顶蜂鸟,金尾蜂鸟,金红嘴蜂鸟,金胸毛腿蜂鸟,金腹星额蜂鸟,金腹翠蜂鸟,金色星额蜂鸟,钩嘴铜色蜂鸟,铜头丽蜂鸟,铜尾尖嘴蜂鸟,铜尾慧星蜂鸟,铜腹毛腿蜂鸟,铜色刺尾蜂鸟,铜色尾蜂鸟,铜色星额蜂鸟,铜色翠蜂鸟,铜色腰蜂鸟,铜色蜂鸟,铜辉尾蜂鸟,铜颈毛腿蜂鸟,锈胸星额蜂鸟,锯嘴蜂鸟,长嘴星喉蜂鸟,长尾妍蜂鸟,长尾蜂鸟,闪羽蜂鸟,阔嘴蜂鸟,阔尾隐蜂鸟,隐蜂鸟,隐蜂鸟亚科,雨燕目,雪胸蜂鸟,青喉蜂鸟,青腹蜂鸟,青顶蜂鸟,须蜂鸟,领星额蜂鸟,领蜂鸟,马德拉蜂鸟,马拿马芒果蜂鸟,髯蜂鸟,鳞喉隐蜂鸟,鳞斑蜂鸟,鳞胸刀翅蜂鸟,鳞辉尾蜂鸟,黄尾冕蜂鸟,黄尾镰嘴蜂鸟,黄翅星额蜂鸟,黄胸刀翅蜂鸟,黄腹隐蜂鸟,黄腿蓬腿蜂鸟,黑冠蜂鸟,黑喉芒果蜂鸟,黑喉辉蜂鸟,黑喉隐蜂鸟,黑嘴金喉蜂鸟]],黑嘴长尾蜂鸟,黑头闪羽蜂鸟,黑带尾蜂鸟,黑星额蜂鸟,黑眉辉蜂鸟,黑耳仙蜂鸟,黑背刺嘴蜂鸟,黑胸山蜂鸟,黑胸毛腿蜂鸟,黑胸芒果蜂鸟,黑脚毛腿蜂鸟,黑腹刺尾蜂鸟,黑腹蜂鸟,黑蜂鸟,黑辉尾蜂鸟,黑颏北蜂鸟,齿嘴蜂鸟,龙氏领蜂鸟
珍稀鸟类
10、鸻形目
11、鸽形目
12、鹦形目
13、鹃形目
14、鸮形目
15、夜鹰目
16、雨燕目
17、鼠鸟目
18、咬鹃目
19、佛法僧目
20、鴷形目
21、雀形目
古颚总目
鸵形目
鸵鸟科:仅鸵鸟一种
美洲鸵目
美洲鸵科:包括大美洲鸵和小美洲鸵两种
鹤鸵目
鸸鹋科:仅鸸鹋一种
鹤鸵科:3种鹤鸵
无翼鸟目
无翼鸟科:也叫几维、鹬鸵,4种
形目
科:分布于中南美的走禽,47种
楔翼总目
企鹅目
企鹅科:分布于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南部沿海和南极,18种企鹅
今颚总目
潜鸟目
潜鸟科:游禽,5种
鸊鷉目
鸊鷉科:游禽,23种
鹱形目
鹱科:大型海鸟,约70多种
信天翁科:大型海鸟,14种
海燕科:中型海鸟,21种
鹈燕科:中型海鸟,4种
鹈形目
鹈鹕科:大型游禽,8种鹈鹕
鸬鹚科:游禽,39种
军舰鸟科:大型海鸟,5种
鲣鸟科:大型海鸟,9种
蛇鹈科:大型游禽,4种
鹲科:热带海鸟,3种
雁形目
鸭科:种类最多一科游禽,包括鸭类、雁类和天鹅,约160种
叫鸭科:分布于南美的游禽,3种
鹳形目(约115种)
鹭科:中型涉禽,包括鹭类和鳽,约60多种
鹳科:大型涉禽,17种
鲸头鹳科:仅鲸头鹳一种
锤头鹳科:仅锤头鹳一种
鹮科:包括鹮和琵鹭,约30多种
红鹳目
红鹳科:即火烈鸟,介于鹳和鹤之间的一类涉禽,过去置于鹳形目,5种
鹤形目(约204种)
鹤科:大型涉禽,15种
三趾鹑科:中型涉禽,16种
秧鸡科:中小型涉禽,135种
鸨科:是现存最大的能飞的鸟,25种
该目还包括鹭鹤科、喇叭鹤科、领鹑科、叫鹤科、日鷉科、日鳽科、秧鹤科等
鸻形目(约350种)
鹬科:中小型涉禽,87种
反嘴鹬科:中小型涉禽,包括反嘴鹬和长脚鹬,11种
蛎鹬科:11种蛎鹬
鸻科:包括部分鸻类和麦鸡,中小型涉禽,65种
鸥科:中小型海鸟,约20种
燕鸥科:中小型海鸟,约20种
海雀科:中型海鸟,20多种
该目还包括:瓣蹼鹬科、彩鹬科、石鸻科、燕鸻科、雉鸻科、鞘嘴鸥科等
鸡形目(约284种)
松鸡科:陆禽,包括雷鸟、松鸡、榛鸡等,17种
冢雉科:分布于东南亚、大洋洲的陆禽,20种
凤冠雉科:分布于中南美的大型陆禽,50种
珠鸡科:分布于非洲的陆禽,7种
雉科:包括雉类、鹧鸪、孔雀、鹑类等,约170余种
齿鹑科:分布于美洲的齿鹑类,31种
吐绶鸡科:2种吐绶鸡
麝雉目
麝雉科:仅麝雉一种,分类有较多争议,过去置于鹃形目
沙鸡目(约16种)
沙鸡科:中型陆禽,过去曾置于鸽形目 鸽形目:
鸠鸽科:陆禽中的一个大科,约309种
鸮形目(约205种)
草鸮科:草鸮、苍鸮等,16种
鸱鸮科:鸱鸮类。夜行姓猛禽,189种
隼形目(约311种)
隼科:小型猛禽,包括隼类和美洲的卡拉鹰等,63种
鹰科:多为大型猛禽
可分为10个亚科:
蜂鹰亚科:蜂鹰、鹃隼等,13种
齿鹰亚科:齿鹰、啸鸢等,12种
鹰亚科:雀鹰、苍鹰等,61种
鹞亚科:鹞类,17种
鸢亚科:鸢类,9种
鵟亚科:鵟类,47种
雕亚科:金雕、海雕、鹰雕等,51种
蛇雕亚科:蛇雕、短趾雕等,14种
兀鹫亚科:大型食腐猛禽,15种
鹗亚科:仅一种,也叫渔鹰
美洲鹫科:分布于美洲的大型食腐猛禽,7种
蛇鹫科:仅一种,也叫秘书鸟、鹭鹰
夜鹰目(约118种)
夜鹰科:夜行性凶猛的鸟类,归于攀禽。89种
该目还包括油鸱科、林鸱科、裸鼻鸱科、蟆口鸱科等
鹦形目
鹦鹉科:全世界约350多种,色彩艳丽的攀禽
雨燕目
雨燕科(97种)
凤头雨燕科:4种
蜂鸟目:过去曾置于雨燕目
蜂鸟科:分布于美洲的小型攀禽,约有320多种
鼠鸟目
鼠鸟科:分布于非洲的一类攀禽,6种
咬鹃目
咬鹃科:脚趾形状特殊的一类攀禽,有39种
鹃形目(约159种)
蕉鹃科:分布于非洲的一类色彩艳丽的攀禽,23种
杜鹃科(巢寄生攀禽,136种)
可分为杜鹃亚科、犀鹃亚科、地鹃亚科、鸡鹃亚科等
佛法僧目(约152种)
翠鸟科:包括鱼狗、翠鸟、翡翠等,93种
蜂虎科:26种
佛法僧科:佛法僧、三宝鸟等,12种
该目还包括:鹃三宝鸟科、地三宝鸟科(也称鴗)等
戴胜目(约10种,过去置于佛法僧目)
戴胜科:仅戴胜1种
林戴胜科:仅分布于非洲的攀禽,9种
犀鸟目(约57种,过去置于佛法僧目)
犀鸟科:包括犀鸟、噪犀鸟、地犀鸟等
鴷形目(约410多种)
鹟鴷科:分布于美洲的攀禽,18种
蓬头鴷科:包括蓬头鴷(也叫喷鴷)和尼鴷,分布于中南美,33种
鵎鵼科:即巨嘴鸟,41种
须鴷科:也叫拟啄木鸟,82种
响蜜鴷科:巢寄生鸟类,24种
啄木鸟科:该目最大一科,包括啄木鸟、扑翅鴷等,约216种
雀形目(鸟类最大的一目,即鸣禽,可分为100多个科,有5800多种)
雀形目
亚鸣禽(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阔嘴鸟科(15种)、裸眉鸫科(4种)、灶鸟科(240种)、雀科(51种)、蚁鵙科(206种)、蚁鸫科(62种)、食蚊鸟科(8种)、窜鸟科(56种)、割草鸟科(3种)、伞鸟科(68种)、娇鹟科(52种)、霸鹟科(426种)、尖喙鸟科(1种)、八色鸫科(32种)、薮鸟科(2种)、琴鸟科(2种)、刺鹩科(3种)
鸣禽(燕雀亚目): 百灵科(91种)、燕科(90种)、鹡鸰科(62种)、山椒鸟科(82种)、鹎科(130种)、叶鹎科(8种)、雀鹎科(4种)、丝鹟科(4种)、太平鸟科(3种)、连雀科(1种)、棕榈鹡科(1种)、河乌科(5种)、鹪鹩科(79种)、嘲鸫科(35种)、岩鹨科(13种)、鸫科(335种)、扇尾莺科(111种)、莺科(281种)、戴菊科(6种)、蚋莺科(35种)、鹟科(116种)、疣眼鹟科(31种)、扇尾鹟科(43种)、王鹟科(98种)、鸲鹟科(40种)、啸鹟科(54种)、岩鹛科(2种)、画眉科(263种)、弯嘴鹛科(5种)、鸦雀科(20种)、刺尾鸫科(2种)、鹑鸫科(15种)、细尾鹩莺科(25种)、刺嘴莺科(68种)、澳鹡科(5种)、攀雀科(13种)、长尾山雀科(9种)、山雀科(55种)、鳾科(24种)、澳鳾科(2种)、旋壁雀科(1种)、旋木雀科(7种)、纹旋木雀科(3种)、短尾旋木雀科(7种)、花蜜鸟科(130种)、啄果鸟科(10种)、冠啄果鸟科(2种)、啄花鸟科(44种)、斑食蜜鸟科(4种)、绣眼鸟科(94种)、非洲食蜜鸟科(2种)、吸蜜鸟科(174种)、黄鹂科(29种)、和平鸟科(2种)、伯劳科(31种)、丛鵙科(43种)、盔鵙科(11种)、钩嘴鵙科(14种)、卷尾科(23种)、垂耳鸦科(2种)、鹊鹩科(2种)、澳鸦科(2种)、燕鵙科(11种)、棘头鵙科(1种)、钟鹊科(12种)、极乐鸟科(44种)、园丁鸟科(20种)、鸦科(117种)、椋鸟科(114种)、雀科(35种)、织雀科(114种)、梅花雀科(140种)、维达雀科(19种)、莺雀科(52种)、燕雀科(135种)、管舌雀科(23种)、绿森莺科(1种)、森莺科(116种)、曲嘴森莺科(1种)、裸鼻雀科(256种)、鹀科(320种)、美洲雀科(43种)、拟鹂科(97种)
主要物种
东长尾隐蜂鸟, 中美翠蜂鸟, 乌顶隐蜂鸟, 佩里辉尾蜂鸟, 凤头蜂鸟, 凯氏隐蜂鸟, 剑嘴蜂鸟, 剪尾蜂鸟, 华丽蜂鸟, 南美长尾蜂鸟, 厄瓜多尔斑尾蜂鸟, 叉尾妍蜂鸟, 叉扇尾蜂鸟, 反嘴蜂鸟, 古巴翠蜂鸟, 古氏蜂鸟, 吸蜜蜂鸟, 圣马刀翅蜂鸟, 圣马林蜂鸟, 埃斯林蜂鸟, 墨西哥剪尾蜂鸟, 墨西哥妍蜂鸟, 大嘴隐蜂鸟, 大瑰喉蜂鸟,大蜂鸟, 奇里翠蜂鸟, 妆脸蜂鸟,姬隐蜂鸟, 娇蜂鸟, 孔雀冠蜂鸟, 安氏蜂鸟, 安第斯山蜂鸟, 安第斯蜂鸟, 宽尾煌蜂鸟,小吸蜜蜂鸟, 小林蜂鸟, 小绿领蜂鸟, 巨蜂鸟, 巴哈马林星蜂鸟, 彩毛腿蜂鸟, 彩虹星额蜂鸟, 彩须尖嘴蜂鸟, 扇尾蜂鸟, 斑冠蜂鸟, 斑喉蜂鸟, 斑喉隐蜂鸟, 斑尾髭喉蜂鸟, 斑耳冠蜂鸟, 斑胸棕尾蜂鸟, 星蜂鸟, 普拉隐蜂鸟, 智利蜂鸟, 暗喉隐蜂鸟, 暗绿领蜂鸟, 暗色刀翅蜂鸟, 暗阔嘴蜂鸟, 最小, 极乐冠蜂鸟, 栗胸冕蜂鸟,栗腹蜂鸟, 桂红蜂鸟, 桂红蜂鸟 小隐蜂鸟, 棕冠蜂鸟, 棕刀翅蜂鸟, 棕喉红嘴蜂鸟, 棕尾刀翅蜂鸟, 棕尾林蜂鸟, 棕尾蜂鸟, 棕煌蜂鸟, 棕甲辉蜂鸟, 棕胸刀翅蜂鸟, 棕胸辉蜂鸟, 棕胸铜色蜂鸟, 棕腹蜂鸟, 棕臀白尾梢蜂鸟, 棕顶尖嘴蜂鸟, 棕颊蜂鸟, 楔嘴蜂鸟, 楔尾刀翅蜂鸟, 楔尾山蜂鸟, 橙喉领蜂鸟, 波多翠蜂鸟,洛加蜂鸟, 洪都拉斯蜂鸟, 涅比辉尾蜂鸟, 淡尾髭喉蜂鸟, 淡绿蓬腿蜂鸟, 淡腹隐蜂鸟, 淡黄蜂鸟, 火冠蜂鸟, 火喉蜂鸟, 火喉辉尾蜂鸟, 火尾蜂鸟, 灰嘴慧星蜂鸟, 灰尾宝石蜂鸟, 灰胸刀翅蜂鸟,灰腹蜂鸟,灰颏隐蜂鸟,点斑蜂鸟,燕尾刀翅蜂鸟,牙买加芒果蜂鸟,狭尾翠蜂鸟,瑰丽蜂鸟,瑰喉蜂鸟,白冠蜂鸟,白喉宝石蜂鸟,白喉蜂鸟,白尾丽蜂鸟,白尾刀翅蜂鸟,白尾尖镰嘴蜂鸟,白尾星额蜂鸟,白尾梢蜂鸟,白尾蓝胸蜂鸟,白尾蜂鸟,白尾金喉蜂鸟,白眉隐蜂鸟,白耳蜂鸟,白胁山蜂鸟,白胸蜂鸟,白腹宝石蜂鸟,白腹林蜂鸟,白腹棕尾蜂鸟,白腹紫耳蜂鸟,白腹绿蜂鸟,白腹蜂鸟,白顶蜂鸟,白须隐蜂鸟,白颈蜂鸟,白颊红嘴蜂鸟,白髯隐蜂鸟,皇辉蜂鸟,皇领蜂鸟,盘尾蜂鸟,直嘴隐蜂鸟,矛尾蜂鸟,短冠蜂鸟,短尾翠蜂鸟,短尾蜂鸟,科氏蜂鸟,科苏梅尔翠蜂鸟,秘鲁斑尾蜂鸟,秘鲁蜂鸟,粉喉煌蜂鸟,粉喉辉蜂鸟,粉髯林蜂鸟,紫冕蜂鸟,紫冠仙蜂鸟,紫冠蜂鸟,紫刀翅蜂鸟,紫喉宝石蜂鸟,紫喉星额蜂鸟,紫喉林星蜂鸟,紫喉蜂鸟,紫喉辉尾蜂鸟,紫喉领蜂鸟,紫头蜂鸟,紫巾山蜂鸟,紫罗兰胸蜂鸟,紫背刺嘴蜂鸟,紫背闪羽蜂鸟,紫胸凤头蜂鸟,紫胸蜂鸟,紫腹蜂鸟,紫蓝妆脸蜂鸟,紫辉尾蜂鸟,紫辉林星蜂鸟,紫长尾蜂鸟,紫顶妍蜂鸟,紫顶蜂鸟,紫领蜂鸟,紫颏毛腿蜂鸟,紫额辉蜂鸟,红喉北蜂鸟,红喉林星蜂鸟,红喉蜂鸟,红喉隐蜂鸟,红嘴蜂鸟,红嘴长尾蜂鸟,红尾慧星蜂鸟,红树林蜂鸟,红玉蜂鸟,红隐蜂鸟,纯腹蜂鸟,纯顶星喉蜂鸟,纹喉隐蜂鸟,纹尾蜂鸟,纹胸星喉蜂鸟,纹颈冠蜂鸟,细嘴隐蜂鸟,细尾林星蜂鸟,绒胸山蜂鸟,绿刺尾蜂鸟,绿喉宝石蜂鸟,绿喉毛腿蜂鸟,绿喉芒果蜂鸟,绿喉蜂鸟,绿头山蜂鸟,绿尖嘴蜂鸟,绿尾翠蜂鸟,绿尾蜂鸟,绿尾金喉蜂鸟,绿带尾蜂鸟,绿斑蜂鸟,绿洲蜂鸟,绿紫耳蜂鸟,绿背火冠蜂鸟,绿胸宝石蜂鸟,绿胸芒果蜂鸟,绿腹蜂鸟,绿芒果蜂鸟,绿蜂鸟,绿隐蜂鸟,绿顶辉蜂鸟,绿颀妍蜂鸟,绿额矛嘴蜂鸟,绿额蜂鸟,缨冠蜂鸟,翎冠刺尾蜂鸟,翘嘴蜂鸟,翠绿辉尾蜂鸟,翠腹毛腿蜂鸟,翠颏蜂鸟,艳蜂鸟,艾氏煌蜂鸟,花园翠蜂鸟,花顶蜂鸟,苍蓬腿蜂鸟,茶腹隐蜂鸟,蓝喉宝石蜂鸟,蓝喉星额蜂鸟,蓝喉红嘴蜂鸟,蓝喉蜂鸟,蓝头红嘴蜂鸟,蓝头蜂鸟,蓝尾翠蜂鸟,蓝尾蜂鸟,蓝翅大蜂鸟,蓝背尖嘴蜂鸟,蓝胸蜂鸟,蓝臀毛腿蜂鸟,蓝角星喉蜂鸟,蓝顶妍蜂鸟,蓝顶毛腿蜂鸟,蓝顶蜂鸟,蓝颏青蜂鸟,蓝额矛嘴蜂鸟,虹彩蜂鸟,蜂鸟,蜂鸟亚科,褐星额蜂鸟,褐紫耳蜂鸟,西长尾隐蜂鸟,角蜂鸟,赞氏蜂鸟,赤叉尾蜂鸟,辉喉煌蜂鸟,辉喉蜂鸟,辉喉领蜂鸟,辉煌蜂鸟,辉紫喉宝石蜂鸟,辉紫耳蜂鸟,辉绿蜂鸟,辉胸闪羽蜂鸟,辉腹翠蜂鸟,那波刀翅蜂鸟,金喉红顶蜂鸟,金尾蜂鸟,金红嘴蜂鸟,金胸毛腿蜂鸟,金腹星额蜂鸟,金腹翠蜂鸟,金色星额蜂鸟,钩嘴铜色蜂鸟,铜头丽蜂鸟,铜尾尖嘴蜂鸟,铜尾慧星蜂鸟,铜腹毛腿蜂鸟,铜色刺尾蜂鸟,铜色尾蜂鸟,铜色星额蜂鸟,铜色翠蜂鸟,铜色腰蜂鸟,铜色蜂鸟,铜辉尾蜂鸟,铜颈毛腿蜂鸟,锈胸星额蜂鸟,锯嘴蜂鸟,长嘴星喉蜂鸟,长尾妍蜂鸟,长尾蜂鸟,闪羽蜂鸟,阔嘴蜂鸟,阔尾隐蜂鸟,隐蜂鸟,隐蜂鸟亚科,雨燕目,雪胸蜂鸟,青喉蜂鸟,青腹蜂鸟,青顶蜂鸟,须蜂鸟,领星额蜂鸟,领蜂鸟,马德拉蜂鸟,马拿马芒果蜂鸟,髯蜂鸟,鳞喉隐蜂鸟,鳞斑蜂鸟,鳞胸刀翅蜂鸟,鳞辉尾蜂鸟,黄尾冕蜂鸟,黄尾镰嘴蜂鸟,黄翅星额蜂鸟,黄胸刀翅蜂鸟,黄腹隐蜂鸟,黄腿蓬腿蜂鸟,黑冠蜂鸟,黑喉芒果蜂鸟,黑喉辉蜂鸟,黑喉隐蜂鸟,黑嘴金喉蜂鸟]],黑嘴长尾蜂鸟,黑头闪羽蜂鸟,黑带尾蜂鸟,黑星额蜂鸟,黑眉辉蜂鸟,黑耳仙蜂鸟,黑背刺嘴蜂鸟,黑胸山蜂鸟,黑胸毛腿蜂鸟,黑胸芒果蜂鸟,黑脚毛腿蜂鸟,黑腹刺尾蜂鸟,黑腹蜂鸟,黑蜂鸟,黑辉尾蜂鸟,黑颏北蜂鸟,齿嘴蜂鸟,龙氏领蜂鸟
珍稀鸟类
鸟类
白腹锦鸡、白鹳、白冠长尾雉、 白鹤、 白颈长尾雉 、白鹮、 白琵鹭 、白头鹤 、白鹇 、白枕鹤 、苍鹰 、藏马鸡、 草鴞 、草原雕、 长耳鴞、 长尾阔嘴鸟、 长尾鴞 、赤颈鹤 、大鸨 、大绯胸鹦鹉 、天鹅 、丹顶鹤、 雕鴞 、蜂鹰、 高山兀鹫 、冠斑犀鸟、 褐鲣鸟 、褐林鴞 、褐马鸡 、黑长尾雉、 黑鹳、 黑颈长尾雉 、黑颈鹤、 黑脸琵鹭、 黑琴鸡 、黑鹇 、红腹角雉 、红腹锦鸡、 红角鴞 、红脚鲣鸟、 红隼 、红胸黑雁 、花头鹦鹉 、花尾榛鸡 、黄腹角雉 、灰腹角雉 、灰鹤 、灰头鹦鹉 、金雕 、卷羽鹈鹕 、孔雀雉、 蓝翅八色鸫 、蓝耳翠鸟 、蓝马鸡 、蓝鹇、 栗鸢、 领角鴞、 绿皇鸠、 绿孔雀 、绿尾虹雉 、勺鸡 、蛇雕 、双角犀鸟、 松雀鹰、 蓑羽鹤 、秃鹫 、乌雕、 小雕、 小天鹅 、小苇鷀、 雪鴞、 血雉 、岩雷鸟 、燕隼 、鹰鴞、 疣鼻天鹅 、游隼、 鸳鸯、 原鸡 、朱鹮 、棕颈犀鸟 、棕尾虹雉、 亚洲白鹳 、眼圈绒鸭、印度大鸨、日本冠鹮 、黄嘴白鹭动物保护
保护鸟类
保护鸟类就是保护环境
林地是构成地球植被的重要部分,许多生物以林地为生息繁衍地,鸟类是其中最重要成员。在这里,植物是生产者,各种昆虫和一些以植物为食的哺乳动物是消费者,鸟类一方面作为消费者参与了林地生态的活动,另一方面又抑制着对植物有破坏作用的生物。林地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地,而鸟类保护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它们处在不同的食物链上的不同环节,成为了林地生态系统的骨干。
我们的祖先深深懂得爱鸟的意义,文字记载虽详略不一,但从古至今历代不绝。甲骨文中有字像啄木鸟啄虫状,且出现在卜辞中,有令鸟防虫之意,中国的古人很清楚这种鸟的价值。到孔子时,他明确地提出了“覆巢毁卵则凤凰不翔”的保护鸟类的思想。《礼记·王制篇》规定:“不麛不卵,不杀胎,不殀夭,不覆巢”,指出捕杀幼鹿和毁巢掏鸟蛋都是不允许的。《淮南子》中有休猎休渔的详细记载,特别强调在特定的季节不得毁林和烧田以保护幼鸟。此后各朝代都有政府的法令强调保护鸟类和其它的动物,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出台了许多保护鸟类和其它野生动物的法规和条例,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世界共有鸟类156科,9000多种,已经有139 种灭绝了,保护鸟类已经刻不容缓。
短尾信天翁 | 白鹈鹕 | 红脚鲣鸟 | 褐鲣鸟 | 斑头鸬鹚 | 黑颈鸬鹚 |
白腹,军舰,鸟 | 黄嘴,白鹭 | 岩鹭 | 海南鳽 | 黑冠鳽 | 白头鹮鹳 |
东方,白鹳 | 黑鹳 | 白鹮 | 黑鹮 | 朱鹮 | 白琵鹭 |
黑脸,琵鹭 | 大天鹅 | 小天鹅 | 疣鼻天鹅 | 树鸭 | 鸳鸯 |
棉凫 | 白头硬尾鸭 | 中华秋沙鸭 | 黑翅鸢 | 褐冠鹃隼 | 凤头,蜂鹰 |
栗鸢 | 褐耳鹰 | 凤头鹰 | 棕尾鵟 | 灰脸鵟鹰 | 棕翅鵟鹰 |
金雕 | 白肩雕 | 草原雕 | 乌雕 | 白腹隼雕 | 棕腹隼雕 |
林雕 | 白腹,海雕 | 玉带海雕 | 白尾海雕 | 虎头,海雕 | 黑,兀鹫 |
秃鹫 | 高山兀鹫 | 白背兀鹫 | 胡兀鹫 | 短趾雕 | 蛇雕 |
鹗 | 猎隼 | 游隼新疆亚种 | 黑嘴,松鸡 | 黑琴鸡 | 柳雷鸟 |
岩雷鸟 | 镰翅鸡 | 斑尾,榛鸡 | 雪鹑 | 暗腹,雪鸡 | 雉鹑 |
四川雉鹑 | 蓝胸鹑 | 红胸山,鹧鸪 | 绿脚山鹧鸪 | 红喉山鹧鸪 | 白颊山鹧鸪 |
褐胸山鹧鸪 | 四川山鹧鸪 | 白额山鹧鸪 | 海南山鹧鸪 | 台湾山鹧鸪 | 血雉 |
黑头,角雉 | 红胸角雉 | 灰腹角雉 | 红腹角雉 | 黄腹角雉 | 棕尾虹雉 |
白尾梢虹雉 | 绿尾虹雉 | 藏马,鸡 | 白马鸡 | 蓝马鸡 | 褐马鸡 |
黑鹇 | 蓝鹇 | 原鸡 | 黑颈长尾雉 | 白冠长尾雉 | 白颈长尾雉 |
黑长尾雉 | 白腹锦鸡鹇 | 红腹锦鸡 | 灰,孔雀雉 | 绿孔雀 | 林三趾鹑 |
棕三趾鹑 | 黑颈鹤 | 白头鹤 | 丹顶鹤 | 白枕鹤 | 白鹤 |
赤颈鹤 | 蓑羽鹤 | 蓝胸,秧鸡 | 红腿斑秧鸡 | 白喉,斑秧鸡 | 棕背,田鸡 |
小鸨 | 大鸨 | 波斑鸨 | 铜翅水雉 | 黑尾塍鹬 | 小青,脚鹬 |
半蹼鹤 | 林沙锥 | 遗鸥 | 黑嘴鸥 | 黑嘴端凤头,燕鸥 | 扁嘴海雀 |
西藏毛腿,沙鸡 | 黑腹沙鸡 | 红翅绿鸠 | 红顶绿鸠 | 黄脚绿鸠 | 厚嘴绿鸠 |
灰头绿鸠 | 橙胸绿鸠 | 绿皇鸠 | 山皇鸠 | 斑尾鹃鸠 | |
棕头鹃鸠 | 棕,斑鸠 | 绿翅金鸠 | 红领绿,鹦鹉 | 绯胸鹦鹉 | 大绯胸鹦鹉 |
花头,鹦鹉 | 短尾鹦鹉 | 小鸦鹃 | 仓鸮 | 栗鸮 | |
黄嘴角鸮 | 雕鸮 | 林雕鸮 | 乌雕鸮 | 黄脚鱼鸮 | 长尾林鸮 |
乌林,鸮 | 鬼鸮 | 黑顶蟆口鸱 | 橙胸咬鹃 | 红头,咬鹃 | 白喉,犀鸟 |
棕颈犀鸟 | 冠斑犀鸟 | 双角犀鸟 | 白腹黑啄木鸟 | 蓝八色鸫 | 仙八色鸫 |
双辫八色鸫 | 牛头,伯劳 | 鹊鹂 | 鸦嘴,卷尾 | 小盘,尾 | 大盘尾 |
鹩哥 | 黑额山噪鹛 | 震旦鸦雀 | 灰冠鸦雀 | 暗色,鸦雀 | 挂墩鸦雀 |
藏雀 | 栗斑腹鹀 | 藏鹀 |
据国际鸟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的资料显示,在亚洲地区,受胁鸟种数目有 324 种,约占亚洲种数的 12%,其中印尼的受胁鸟种数量最多(117 种),其次是中国(82 种)、印度(73 种)和菲律宾(70 种)。 受胁鸟类中,依赖森林生境的鸟类种数最多,其它的生态环境还有草原和灌林、人工栖地、湿地、海岸和海洋等。记录和整理这些地区的鸟类资料,成为鸟类保护的最基础工作。
鸟类是生态环境的“形象大使”,哪儿的环境好,哪儿就有鸟儿成群地栖居。
另外,国际鸟盟基于每个鸟种的种群大小、种群动态趋势和分布范围大小的标准量化指标来评估鸟个鸟种的 IUCN 受胁等级。
物种危害
鸟类
能够传染给人类的鸟类疾病包括:鹦鹉热、沙门氏菌病、弯曲菌病、纽卡斯尔的疾病,分枝杆菌病(鸟的结核病)、禽流感、贾第鞭毛虫病和隐孢子虫病等等。动物文化
最小的鸟
许多人都知道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类,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全世界的蜂鸟有315种左右,分布于从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到南美洲的麦哲伦海峡,以及其间的众多岛屿上。它们的体形差异也很大,最大的巨蜂鸟体长达21.5厘米,当然不能说它是世界上最小的鸟了。而产于古巴的吸蜜蜂鸟的体长只有5.6厘米,其中喙和尾部约占一半,体重仅2克左右,其大小和蜜蜂差不多,这样的蜂鸟才是世界上体形最小的鸟类,它的卵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卵,比一个句号大不了多少。蜂鸟的羽毛大多十分鲜艳,并且闪耀着金属的光泽。它们的飞行本领高超,可以倒退飞行,垂直起落,翅膀振动的频率很快,每秒钟可达50~70次,所以有“神鸟”、“彗星”、“森林女神”和“花冠”等称呼。中国近几年有很多地方都声称发现了蜂鸟,其实都是误传。
最大的鸟
世界上体形最大的现生鸟类是生活在非洲和阿拉伯地区的非洲鸵鸟,它的身高达2~3米,体重56千克左右,最重的可达75千克。但它不能飞翔。它的卵重约1.5千克,长17.8厘米,大约等于30~40个鸡蛋的总重量,是现今最大的鸟卵。
翼展最宽的鸟
漂泊信天翁,最大翼展达3.63米以上。
最大的飞鸟
非洲东南部的柯利鸟,翅长2.56米,体重达18千克左右。
最重的飞鸟
大鸨,雄性的体重达18千克。
最小猛禽
婆罗洲隼,体长15厘米,体重35克。
羽毛最多
天鹅,羽毛超过25000根。
羽毛最少
蜂鸟,不足1000根。
羽毛最长
天堂大丽鹃,尾羽是体长的2倍多。
寿命最长
大型海鸟信天翁的平均寿命为50~60年,大型鹦鹉可以活到100年左右。如葵花凤头鹦鹉,80余年。在英国利物浦有一只名叫“詹米”的亚马逊鹦鹉,生于1870年12月3日,卒于1975年11月5日,享年104岁,不愧为鸟中“老寿星”。
飞行最快
尖尾雨燕平时飞行的速度为170千米/小时,最快时可达352.5千米/小时。
冲刺速度最快
游隼,在俯冲抓猎物是能达到180千米/小时。
飞得最慢
小丘鹬,8千米/小时。
振翅频率最高
角蜂鸟,达90次/秒。
振翅频率最慢
大秃鹫,滑翔数小时不拍翅。
飞行最高
大天鹅和高山兀鹫是飞得最高的鸟类,都能飞越珠穆朗玛峰,飞行高度达10000米以上,否则就可能会撞在陡峭的冰崖上丧生。
飞行最远
蜂鸟
你猜猜看世界上最小的鸟有多重?才不出吧!只有两克。两克有多重?告诉你,只有两调羹水那么重。不相信?说实话,我自己也不太相信,但这的确是事实。蜂鸟生活在拉丁美洲,有六百多种不同的种类。刚才说的世界上最小的是生活在古巴。小小一只蜂鸟可有很多之最呢!它还是世界上每秒钟振动翅膀次数最多的鸟。正因为它的翅膀振速最快,所以它也是世界上唯一能够朝后飞的鸟。
蜂鸟爱吃花粉,花蜜。它可以象一架直升机那样停在半空中享受花粉的美味。你看它多可爱啊!
动物研究
鸟类学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包括鸟类分类学、鸟类起源与进化、鸟类与生态的关系、鸟类行为研究、鸟类保护与种群恢复等等。中国各地出现了很多观鸟协会(野鸟协会),带动了中国鸟类保护的普及,同时涌现出一些科普网站积极介绍鸟类知识,许多不为人知的鸟类逐渐得到关注,以下是中国比较有名的鸟类协会和网站:
中国野鸟图库:在中国鸟类学会指导下,由各地鸟类研究人员、观鸟组织和鸟类摄影爱好者共同创建的全国性专业鸟类图库,目的是尽可能全面地收集中国鸟类的图片资料,促进中国鸟类研究工作和民间观鸟活动的发展。所有图片均由摄影作者免费提供。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致力于推动观鸟以及拍摄事业在中国的发展,并为业余鸟类摄影爱好者提供平台和交流空间,同时,积累鸟种图片和分布数据,方便鸟类爱好者查阅和辅助辨识。
鸟网:鸟网通过鸟类摄影、鸟类观察和鸟类研究,达到关爱鸟类、保护自然、宣传环保、促进和谐之目的。鸟网,将竭诚为所有鸟类爱好者提供鸟类影像平台。 观鸟网:观鸟与摄影爱好者的网站。
鸟类网:分享鸟趣。致力于普及鸟类知识,发布鸟类资讯,分享有趣的鸟类故事,唤起更多的人来关爱鸟类,保护生态。
此外,许多省份和城市都组建了观鸟协会,极大地方便了各地爱鸟人士的交流沟通。
古北界: | 中国野鸟(非雀形目) - 中国野鸟(雀形目) -北戴河野鸟-朝鲜半岛野鸟-日本野鸟-西藏野鸟-蒙古野鸟-欧洲野鸟-英国野鸟-俄罗斯野鸟-北非野鸟 |
新北界 | 北美野鸟-美国野鸟-加拿大野鸟-阿拉斯加野鸟-纽约野鸟-加利福尼亚野鸟-墨西哥野鸟 |
东洋界 | 南亚次大陆野鸟-斯里兰卡野鸟-中东野鸟-台湾野鸟-菲律宾野鸟-泰国野鸟-越南野鸟-印度尼西亚野鸟 |
埃塞俄比亚界 | 非洲野鸟-,东非,野鸟-,西非,野鸟-非洲南部野鸟-,马达加斯加,野鸟 |
新热带界 | 南美野鸟-哥伦比亚野鸟-巴西野鸟-阿根廷野鸟-哥斯达黎加野鸟-秘鲁野鸟-智利野鸟-加拉帕戈斯群岛野鸟-古巴野鸟-牙买加野鸟 |
澳,新界 | 澳大利亚野鸟-新西兰野鸟-夏威夷野鸟-密克罗尼西亚野鸟-巴布亚新几内亚野鸟-所罗门群岛野鸟 |
南极界 | 南极大陆野鸟-南极海洋野鸟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