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岭冷杉
秦岭冷杉
秦岭冷杉(拉丁学名:AbieschensiensisTiegh.),别名陕西冷杉、枞树,松科冷杉属乔木,有“植物活化石”之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IUCN红色名录中易危植物。
秦岭冷杉高达50米,叶在枝上列成两列或近两列状,条形,球果圆柱形或卵状圆柱形,成熟前绿色,熟时褐色。喜气候温凉湿润、土层较厚、富含腐殖质的棕壤土及棕壤土的立地环境,耐寒耐旱性较差。是中国特有树种,产于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及甘肃南部海拔2300-3000米地带。木材较轻软,纹理直,可供建筑等用,以球果入药,主治调经、止血、消炎、止痛,树皮和叶含芳香油,可提取冷杉油,树冠塔形,枝壮叶浓,常年翠绿,观尝价值很高,是很好的庭园绿化树种。
为了拯救秦岭冷杉,应尽快建立冷杉档案,对每棵存活的树都要记录在案,定期观测,对生有病虫害的树木及时打药除虫,对枯死的冷杉树木应清理出林区,在生态敏感区要减少旅游活动,拆除违规建筑,要尽快恢复原生植被。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基本资料
3 种群现状
4 形态特征
5 形态特征
6 生态特性
7 保护价值与现有措施
8 栽培要点
9 濒危原因
10 保护对策
11 相关资料
12 药用信息
基本信息
分布区域:常分布于秦岭、阴坡及山谷溪旁的密林中
纲:松柏纲
生长气候类型:温凉湿润
目:松杉目
生长海拔上限:3000米
界:植物界
科:松科
拉丁学名:Abies chensiensis Van Tiegh
属:冷杉属
濒危类别:渐危
门:裸子植物门
中文学名:秦岭冷杉
生长海拔下限:2300米
保护级别: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基本资料
拉丁名 Abies chensiensis Van Tiegh
中文名 秦岭冷杉
拉丁科名 Pinaceae
中文科名 松科
保护级别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分布 河南(内乡)、湖北、陕西、甘肃、
海拔下限(米) 2300
海拔上限(米) 3000
种群现状
渐危种。该种星散分布于秦岭。因生于阴坡及山谷
溪旁的密林中,多数植株常不结实,仅在光照较好处的
成岭植株能正常结实,但有隔年结实现象,种子易遭鼠
类啮食,天然更新较差,加上过度采伐,分布面积日益
缩小,植株数量逐渐减少。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40米;一年生枝淡黄色或淡褐黄色,2-3年生枝淡黄灰色至暗灰色;芽圆锥状卵圆形,稍具树脂。叶在小枝下面2列,在上面呈不规则V形排列,线形,长1.5-4厘米,宽3-4毫米,上面深绿色,下面具两条粉白色或灰绿色气孔带,果枝之叶先端尖或圆钝,树脂道中生或近中生,幼树与营养枝的叶先端二裂或凹缺。球果圆柱形或卵状圆柱形,直立,近无梗,长7一11厘米,直径3-4厘米,熟时淡红褐色;种鳞近肾形,长约1.5厘米,宽约2.5厘米,背面露出部分密生短毛;苞鳞长约种鳞的3/4,不外露,先端圆,有突起的刺状尖头;种于倒三角状椭圆形,长约8毫米;种翅倒三角形,长约1.3厘米,上部宽1厘米。
溪旁的密林中,多数植株常不结实,仅在光照较好处的
成岭植株能正常结实,但有隔年结实现象,种子易遭鼠
类啮食,天然更新较差,加上过度采伐,分布面积日益
缩小,植株数量逐渐减少。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40米;一年生枝淡黄色或淡褐黄色,2-3年生枝淡黄灰色至暗灰色;芽圆锥状卵圆形,稍具树脂。叶在小枝下面2列,在上面呈不规则V形排列,线形,长1.5-4厘米,宽3-4毫米,上面深绿色,下面具两条粉白色或灰绿色气孔带,果枝之叶先端尖或圆钝,树脂道中生或近中生,幼树与营养枝的叶先端二裂或凹缺。球果圆柱形或卵状圆柱形,直立,近无梗,长7一11厘米,直径3-4厘米,熟时淡红褐色;种鳞近肾形,长约1.5厘米,宽约2.5厘米,背面露出部分密生短毛;苞鳞长约种鳞的3/4,不外露,先端圆,有突起的刺状尖头;种于倒三角状椭圆形,长约8毫米;种翅倒三角形,长约1.3厘米,上部宽1厘米。
图片
生态特性
秦岭冷杉喜气候温凉湿润、土层较厚、富含腐殖质的棕壤土及棕壤土的立地环境,耐寒耐旱性较差。分布区年平均温7.7℃,极端最高温不超过35℃,极端最低温不低于-15.3℃,相对湿度不小于78%,年降水量1347毫米。通常生于山沟溪旁及阴坡,和它混生的树种有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 Franch.、铁杉Tsuga chinensis (Franch.)Pritz、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油松P.tabuliformis Carr.、漆木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 (Stokes) F.A.Barkley.、梾木Cornus macrophylla Wall.、重齿槭Acer maximowiczii Pax.、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 Burkill等。在郁闭度大的林分中,天然更新不良;而在林冠稀疏,排水良好的阴坡或半阴坡林缘、林窗处,天然更新良好。幼株尚耐荫,10月以上者不耐荫。5月底至6月初,雌、雄球花开放,球果9--10月成熟。
保护价值与现有措施
本种分布零星,数量极少,对保存物种具有一定的意义。
产地内乡、神农架、佛坪、太白山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加强对秦岭冷杉的保护,促进天然更新,开展繁殖引种工作,扩大其分布区。
栽培要点
由于结果母树不多,种子又不易采收,故很少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目前,除保护母株,防止鼠害,促进自然繁殖,进行移栽,辅以人工抚育和管理外,还可营建种子园,扩大繁殖。扦插繁殖亦能育苗。
濒危原因
1.秦岭冷杉地理分布区域狭小,多呈零星或团块状分布;秦岭冷杉群落组成以温带成分为主,根据物种重要值,可划分成5 个群丛;秦岭冷杉苗期生长缓慢,个体结实量不高,种群更新困难;该树种喜阴、耐寒、耐旱性较差、喜温凉湿润气候,个体生长缓慢,种群自我更新能力较差。
2.在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生境条件下秦岭冷杉种群格局基本属于聚集型分布,在25 m~2、150 m~2 和300 m~2 的面积上聚集强度较大。天然条件下,种群聚集强度最大取样尺度,可能是其种群更新的最佳面积。随海拔上升,聚集强度降低;聚集性最强的尺度在海拔1500~1700 m较小,在海拔1700~2100 m地区较大;阴坡种群分布聚集强度大于阳坡。随着种群年龄增加,分布格局由聚集型向随机型过渡,聚集强度减弱;聚集性最强的尺度规模在幼、中龄期为50 m2,老龄期为300 m2。
3.多数秦岭冷杉种群幼龄级个体数较少,中老龄个体数量较大,呈衰退趋势;不同秦岭冷杉种群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的分析表明,尽管生境条件差异,但存活曲线基本接近Deevey III 型;不同种群偏离典型存活曲线的程度与幼苗缺乏程度有关,一般III--Ⅴ龄级死亡率较高。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在未来20、40 和80 年中,不同秦岭冷杉种群均会呈现老龄级株数先增后减的趋势,种群稳定性长期维持困难。
4.秦岭冷杉种子含空粒比例高达31%;饱满的种子中具有生活力者占45%,反映出秦岭冷杉种子有较高的败育率;种子的平均含水量为5.7%左右,自然散播的种子萌发率仅为6.12%,运用主成分分析(PCA) 方法对影响秦岭冷杉种子萌发的10 个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发现乔木层盖度、土壤有机质含量、人为干扰和湿度是影响秦岭冷杉种子萌发最主要的因素。种子在自然环境下受松鼠、鼠和鸟类等动物的破坏和被搬迁率高达94.22%。在同样贮藏条件下,播种环境对种子的发芽率影响显著,质地疏松、透气性好的苗圃地有利于秦岭冷杉种子的萌发,其种子萌发率可达54%。
保护对策
在未来保护管理过程中,应以就地保护为主,促进天然更新;繁育幼苗,扩大人工种群是保护和利用的基本策略;通过间伐、砍灌、清理林下活地被物等抚育措施,建立小面积林窗,营造对秦岭冷杉幼苗发育有利生境。应该促进成年个体结实,提高天然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
相关资料
鲁山县石人山地区是秦岭冷杉分布的最东界,自从二叠纪(距今2亿9千多万年)地球上出现裸子植物以来,秦岭冷杉就在这个地区生长。然而,自2000年起,有人开始发现一些秦岭冷杉死亡,且在树皮里发现了为害的大量小蠹虫。最近两年,秦岭冷杉开始大面积死亡,目前发现已死亡和染病的树木达到200多棵,占全省秦岭冷杉树总量的近一半。
药用信息
【别名】蒲松果、冷杉果、松梅
【来源】松科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 Van Tiegh.,以球果入药。
【生境分布】陕西、湖北。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调经,止血,消炎,止痛。主治月经不调,崩中带下,头痛眩晕及虚弱等症。
【用法用量】 2~3钱。
【注意】孕妇慎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