硚口区

硚口区硚口区

硚口区,隶属湖北省武汉市,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主城区西北部长江、汉水交汇处,地处汉水入长江口北岸,属河湖冲积平原,地形平坦,无山丘,多湖塘。地势南高北低,境内地貌类型属高河漫滩阶地,系由长江、汉水泛滥淤积而成。东接长江,与江汉区毗邻;南滨汉江,与汉阳区隔水相望;西抵舵落口、额头湾,北至张公堤与东西湖区接壤。地下水资源丰富,具有水质较好、埋藏浅、易开采等优点。硚口区是世界冠军摇篮。全区土地面积41.46平方千米,11个行政街道,126个社区和1个村民委员会,截至2023年,常住人口75.94万人。2020年,完成生产总值801.16亿元。

截至2020年,普通中学25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63个,其中医院51个。

明朝成化初期的连年大雨冲刷,使汉江入江段逐渐形成归一的河床,江水由现今的龟山北麓汇入长江,辟为三镇,硚口由此诞生;1950年11月,武汉市第二区人民政府成立,管理硚口片区;1955年3月,硚口区人民政府改称硚口区人民委员会;1980年2月,撤销硚口区革命委员会,恢复硚口区人民政府。硚口区区域内江汉一桥、江汉二桥、晴川桥、月湖桥等纵向启开汉口大门,107国道、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划过区郊,铁路、水路、公路、航空交通便利,十分便捷。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建制沿革 3 行政区划 4 自然环境 5 自然资源 6 人口 7 政治 8 经济 9 交通 10 社会 11 旅游 12 著名人物 13 荣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硚口区

      外文名:Qiaokou District

      国家/地区:华中、湖北、武汉、汉口

      政府驻地:沿河大道518号

      电话区号:(+86)027

      著名景点:大道观、中山公园

      机场: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方言:武汉话

      人口:86.49万人(2018年常住人口)

      区委书记:周耕

      行政区划代码:420104

      面积:41.46平方公里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下辖地区:11个街道

      主要民族:汉族、回族、满族、土家族等

      邮政编码:430000

      地理位置:湖北省武汉市主城区西北部长江、汉水交汇处

      火车站:武汉站、汉口站、武昌站、武汉西站

      车牌代码:鄂A

      区长:苏海峰

      地区生产总值:668.06亿元(2017年)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建制沿革

      明代中叶,硚口境内始有人定居,实为汉阳城外的一片芦荻漫滩。

      明嘉靖年间,汉阳府在汉口镇设立巡检司,但司署仍设在汉阳。

      清康熙年间,汉口巡检司由汉阳迁至汉口,汉口从行政管理上与汉阳正式分离。清末,汉口设置为夏口厅。

      民国元年(1912年),夏口厅改为夏口县。

      民国十五年(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克武汉,在夏口县区域内设立汉口市,区内建置沿革便反复隶属于汉口市政府和汉口特别市政府。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同年7月,中共武汉市第二区委员会成立。

      1950年11月,武汉市第二区人民政府成立,管理硚口片区。

      1952年6月,武汉市第二区改称硚口区,辖街道人民政府20个。

      1954年,街道人民政府改为街道办事处。

      1955年3月,硚口区人民政府改称硚口区人民委员会。

      1960年至1961年10月,硚口区人民委员会改为硚口区人民公社。

      1961年10月,硚口区人民公社撤销,恢复硚口区人民委员会。

      1968年3月,成立硚口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2月,撤销硚口区革命委员会,恢复硚口区人民政府。

      2000年底,硚口区辖10个街道。

      区划沿革

      民国时期,长丰一带属张公区,建国后,成立长丰区公所。

      1949年12月,成立三合、罗家、四联、舵落、竺台5个乡。

      1951年5月,长丰区合并至第七区。

      1955年2月,将长丰乡转交由汉桥区管辖,硚口区有20个街道,街道设街人民政府。

      1954年,改为街道办事处,作为硚口区政府的派出机构,1956年,街道调整为16个。

      1957年元月,汉桥区的长丰乡一部分划入硚口区,后增设了韩家墩街道,全区共有街道17个。

      1958年4月,经过调整,成立西郊大社,辖9个大队;8月,西郊大社划为东西湖蔬菜三场。

      1959年,调整为9个。1960年,人民公社化时设8个分社。

      1960年7月,蔬菜三场划归硚口区,称长丰乡农业管理区。

      1961年6月,恢复14个街道。1970年,建有12个街道革命委员会。

      1964年8月,长丰地区再次划归汉桥区。

      1976年,长丰人民公社交由洪山区管辖。

      1978年,恢名街道办事处,仍为12个。

      1985年1月,长丰乡划归硚口区管辖。

      1986年,建立易家墩街道,至此全区共有13个。

      2000年9月,经过调整,将原汉正街街道更名为崇仁街街道,将原利济、三曙、新安、宝庆4个街道合并后,成立汉正街街道。年底,共有易家墩、韩家墩、宗关、汉水桥、宝丰、崇仁、汉中、荣华、六角、汉正10个街道。

      2000年,长丰乡下辖13个行政村、61个村民小组。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硚口区下辖11个街道。

      区划详情

      11个街道:古田街道、韩家墩街道、宗关街道、汉水桥街道、宝丰街道、荣华街道、汉中街道、汉正街道、六角亭街道、长丰街道、易家街道。

      自然环境

      硚口区,位于武汉市中心城区西部,东、西北分别与江汉区、东西湖区接壤。介于东经114°9′~114°17′,北纬30°34′~30°38′之间,面积41.4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硚口区地处江汉冲积平原,无丘陵山坡,地形平坦开阔,原为河湖水域,逐步填充,形成陆地,地面标高19~22米。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明显控制地貌的形成与发展,地貌为晚近期构造形成的堆积地貌形态。

      气候类型

      硚口区的气候特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无霜期长(240天)。春秋各60天,夏季最长为125天,冬季为120天。常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至8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0%。

      水文特征

      硚口区以汉水为主体,河有黄孝河(历史上有玉带河、广昌河、新河),湖有后湖、张家湖、张毕海、竹叶海。

      自然资源

      截至2007年,硚口区动物有鲭鱼、草鱼、鲢鱼、鳙鱼、猪、牛、鸡、鸭、鹅、马、骡、驴、羊和兔。

      植物资源

      截至2007年,硚口区植物有雪松、樟树、广玉兰、法桐、碧桃、扬州红、松柏、大叶黄杨、紫薇、木槿、夹竹桃、桂花、碧桃、金丝桃、月月红。

      人口

      截至2017年末,硚口区户籍总人口528604人,其中,农业人口590人,非农人口528014人。有汉族、回族、满族、土家族等27个民族。

      政治

      职务姓名
      区委书记

      周耕

      政府领导

      职务姓名
      区长苏海峰
      副区长赵宏亮、陈隽罡、姚碧波、邱华威、孙嘉、夏新

      人大领导

      职务姓名
      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勇
      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宏刚、万艳红、鲁翠玲、胡立武、张彬、陈洪波

      政协领导

      职务姓名
      政协主席

      邹春燕

      政协副主席

      郭军、陈涛、崔伟、刘海燕

      政协秘书长金拥军

      经济

      2018年,硚口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突破7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超过5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接近7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5%;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超过54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7亿美元;

      2017年,硚口区生产总值668.06亿 元,按可比口径(下同),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52.24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515.82亿元,增长92%。第二、三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47:76.53调整为22.79:77.21。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31%,比上年降低0.2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就业29万人次。

      第一产业

      硚口区的农业集中在西北面的长丰乡。

      1957年底,长丰乡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5526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3.42%。

      至2000年底,全乡蔬菜种植面积仅剩2887亩。蔬菜达18500吨,产值达423万元。2000年底,长丰乡共有鱼池3360亩,从事渔业的劳动力283人,全年产鱼1900吨。鲜鱼总产值达601.46万元,是1984年的3.9倍。

      第二产业

      2018年,硚口区招商引资往年开工项目投产率68.2%、往年签约项目开工率75.9%、当年新签约项目开工率70%。12个项目开工,23个项目有序推进,24个项目竣工运营。

      第三产业

      硚口区硚口区

      2018年,硚口区服务业增加值占比77.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健康产业产值双双突破500亿元,工业企业总部产值超过6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20亿元。现代商贸、工业服务、健康服务三大产业全口径税收突破50亿元。税收过千万元企业达到105家。TODAY入选新消费产业独角兽榜单。金融业、建安业税收增幅分别达到15%、34.6%。新增“四上”企业69家、“个转企”236家。

      交通

      月湖桥月湖桥

      硚口区内6座桥梁横跨汉江,分别连通京广铁路、武汉内环线和中环线,辖区内5条主干道和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贯通全区。硚口区紧邻汉口火车站,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只有二十多公里的路程,区内107国道连通京珠、沪蓉高速公路。硚口区位于武汉市汉口西部,东接长江,与江汉区毗邻;南滨汉江,与汉阳区隔水相望;西抵舵落口、额头湾,北至张公堤与东西湖区接壤。

      江汉一桥、江汉二桥、晴川桥、月湖桥等纵向启开汉口大门,分别连通京广铁路、市区内环线和中环线。城区路网发达,沿河大道、中山大道、京汉大道、解放大道、建设大道等主干道及武汉市轨道交通1号线层级横向贯通全区。地理区位独特,紧邻汉口火车站和天河国际机场。107国道、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划过区郊,铁路、水路、公路、航空交通便利,十分便捷。

      社会

      2018年,硚口区签约项目投资总额1347亿元,引进30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5个,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3个,民营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个。新注册过千万元项目488个、总注册资本118.7亿元。引进普罗格科技、南威软件、湖北能科等优质企业200余家。“D+M”小镇被评为全市工业设计集聚区,新工厂大数据产业园、大健康产业园等6个“新两园”建成开园。市场主体增加1.1万户、增长11.5%。设立诺奖得主巴里·马歇尔研究院,组建汉正商学院、海外人才联络站,新增院士工作站3个,聚集“两院”院士21人。

      2014年,硚口区共有幼儿园59所,在园幼儿15039人,比上年增长3.8%;小学40所,在校学生31003人,增长1.1%;普通中学23所,在校学生219.3人,下降1.9%;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4589人,增长2.5。全年新建、改建中小学校竣工面积22499.62平方米。6—11周岁人口入学率100%,12—14周岁人口入学率100%。小学在校学生无辍学,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0.02%。初中毕业生合格率99.1%,高中毕业生升学率98.9%,其中一批本科上线727人,比上年增加65人,本科上线2124人。

      文化事业

      2014年,硚口区共有区属文化事业机构5个,其中,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藏书23万册,从业人员50人。全年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50项(次)。全年文化市场管理稽查覆盖率达100%,音像制品案件查处率100%。2014年,区文化馆选送参加文化部组织的第十二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的代表获优秀个人组织奖、十大名票奖;参加省文化厅组织的第十二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湖北选拔赛,获优秀组织奖;参加2014武汉市琴台之声音乐大赛获组织奖。

      卫生医疗

      2014年,硚口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89个,其中,医院4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5个,其他医疗卫生机构3.7个;有卫生技术人员医护人员为14461人(药师和技师没有进行网上管理无法统计),其中执业医师4186人;有医院病床11552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5.04人、医院病床13.91张。全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99.31人/10万人,儿童免疫接种率99.7%,食品卫生监督覆盖率100%。

      体育竞赛

      2014年,硚口区共开展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25次,参加活动人员15万人。体育人口达到44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62.1%。组队参加市级以上体育竞赛266人次,获得金牌70枚、奖牌124枚。代表武汉市组队参加省运会乒乓球项目比赛摘获金牌13枚、银牌3枚,以团体总分219分取得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双料第一的好成绩。

      旅游

      保寿桥

      又名玉麟桥,建于清康熙初年(1662年左右),位于现汉正街保寿巷46号。该桥曾是山陕会馆往返后湖的必经之地,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山陕水烟号商人集资重修。重修后的保寿桥是两墩三孔平板式石桥,麻石桥面,两边为5档6柱,密封式石板护栏,每档由两块石板嵌成,3排条石板铺成桥面,桥宽丈余,长三丈。在青石桥栏上,一面刻有“道光十四年酉秋月山峡水菸众号修建”,另一面刻有“保寿桥”3个楷书大字。此桥至今保存完好,建国后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兴起后,保寿桥被商业铺面所占。

      辛亥首义烈士陵园

      位于江汉区利济北路71号(武汉市第一医院对面),占地面积427.2平方米,正中为“辛亥首义烈士公墓”墓碑,墓碑后面为墓冢。墓园后墙中有武昌起义浮雕,左刻“国魂不死”,右刻“天下为公”,均为孙中山所书。1911年11月l日汉口失守,战时总司令黄兴率民军反攻汉口,史称“汉口保卫战”。11月16日,黄兴命令工程营在汉水架设浮桥,以炮火掩护强渡汉水,向玉带门(今硚口路一带)发起攻击,17日民军攻至玉带门一带。在反攻,起义军民沿王家墩、玉带门从左翼进逼清军。遭到隐蔽在树林中的清军伏击,清军用机枪向起义军民猛烈扫射,一大批壮士英勇牺牲。后由红十字会及善堂联合会等组织出面收埋,连同歆生路(今江汉路)至济生堂(三民路)一带战役阵亡军民共约2000人,合葬一处,建立公墓(俗称“二大堆”),后又合建为一大冢。辛亥首义烈士墓自1911年建立至今,曾迁移二次。l919年为修建一条沟通现解放大道连接航空路的碎石土路时,由于烈士墓正处于路中,遂将烈士墓东移,即现武汉市第一医院住院部大门内侧。后武汉市第一医院修建住院部时,又将烈士墓移至新墓地。1956年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山陕会馆

      亦称西关帝庙,坐落于循礼坊夹街后(今全新街址)。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山西、陕西两省商人筹建,曾毁于咸丰四年(1854年),重建于同治九年(1870年),竣工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馆址西起全新街,东邻药帮大巷,南至关帝街,北抵长堤街。建筑宏伟,时为汉口诸会馆中较大者。由于馆内修有大殿,供奉“关帝”,所以又称为“西关帝庙”(汉口花楼街以东有规模较小的东关帝庙)。

      清咸丰二年(185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太平军攻进汉口后,洪秀全曾在西关帝庙内住了10多天,指挥进攻武昌的战斗。20世纪20年代,会馆改为汉口市第二小学。抗日战争武汉沦陷时期,日本侵略军1个小分队曾驻扎庙内,庙内的建筑物和用具因此毁坏不少。抗日战争胜利后,汉口市警察三分局设在关帝庙。武汉解放后,此庙曾作为公安派出所的驻地。1951年,被市民政局所属的慈善机构联合会接管。“文化大革命”期间,庙的前部分被改建为民房和商店,后部分改建为艺华五金工厂。艺华五金工厂迁走后,属东方五金厂和武汉开关厂厂房。1985年后,成为全新街市场。

      怀庆(覃怀)会馆

      怀庆(覃怀)会馆,亦称药王庙,位于全新街药帮二巷。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由河南洛阳商人在三皇殿内建药师会馆。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扩建成怀庆会馆。会馆建筑宏伟壮观,黄瓦绿檐、金边,绘有云头小狮花纹,共分为前大殿、后大殿和三皇殿3个部分。前大殿的对面有1个戏台,戏台前面是朱红雕花的弧形看台楼,楼上设女座,楼下设男座。

      1951年,庙内文物全部交给善会联。“文化大革命”期间,庙内仅存的少数古代字画被一扫而空,造反派击毁1个石狮子和1条石龙。另1条石龙在改修药帮巷小学校舍时遭毁坏。仅存1个石狮子现存于药帮巷小学右侧1间民房里,3块地契碑记和雕凿有小狮花纹的1条石横梁在药帮巷小学后院内。

      阳明书院

      即绍兴书院,位于汉正街余庆里、石码头一带。清末由浙江绍兴商人兴建。书院建筑宏伟,梁柱均用白石筑成。《汉口竹枝词》云“一镇商人各省通,各帮会馆竞豪雄;石梁透白阳明院,瓷瓦插青万寿宫”。辛亥革命期间,书院被焚。后在此修建文化电影院。

      著名人物

      叶文机(生卒年不详)安徽徽州人。武汉老字号“叶开泰”国药店创始人。

      汪玉霞(?—1741年)女,原名蔡玉霞,“汪玉霞”老字号创始人。

      刘木堂(?—1888年)刘开榜(1892—1944年)刘木堂,湖北汉阳人。“老大兴园”酒楼创办人。

      苏文受(?—1890年)湖南长沙人。老字号“苏恒泰”伞厂创始人。

      师维善(生卒年不详)英国人。英国医学士。基督教传教士。受英国基督教危斯理会(Wesleyan Mission,后中译名循道会)派遣,清同治三年(1864年)五月十七日,以传教医生身份抵达汉口,为华中地区第一个传教医生。

      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今河北宁津)人。晚清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兼湖北巡抚。

      昌智仁(1876—1909年)武汉著名小吃“面窝”的发明人。

      杨格非(Griffith John)(1832—1912年)英国人,原名杨约翰,又名杨笃信。牧师。

      密昌墀(1852—1919年)字丹阶,号孑公,湖北汉阳(今属武汉市东西湖区)人。幼年家贫苦读,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举进士,任山西徐沟知县。勤于民事,常轻骑简从下乡察访,因而有“密青天”之誉。

      宋炜臣(1866—1926年)字渭润,浙江镇海人。民族实业家。

      陈定一(1905—1926年)字学灏,硚口人。革命烈士。民国十四年(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十二年秋入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并加入校内进步团体湖北人社,后为该社主要负责人之一。

      徐世明(1890—1927年)浙江上虞人。中共地下党员。民国十一年(1922年)参加革命,同年五月在大冶钢铁厂加入中国共产党。

      孙保基(1907—1968年)字君植,又名宝基,江苏无锡人。民族实业家。

      荣誉

      2021年3月,入选“2021中国放心食品百佳县市”榜单。5月,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公布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硚口区在列。

      2020年9月,硚口区入选2020中国百强区;排名第九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