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西路

淮南西路淮南西路

淮南西路是宋朝(960年-1279年) 的十五路(一级行政区)之一,简称淮西,早期首府设于寿州,靖康年间金兵南下后,府治南迁庐州。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分淮南路为东、西二路。崇宁年间(1102年-1106年), 淮南东西两路人口共计达到130万户。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历史 3 建制沿革 4 部分地名考 5 地理位置 6 行政区划

      基本信息

      中文名:淮南西路

      简称:淮西

      区域:江淮地区西部

      前后相关政区:宋—淮南路,元—河南江北行省

      首府:寿州(前期)、庐州(后期)

      下辖州郡:寿州、庐州、光州、黄州、舒州等

      人口:约3168252(1102年) 

      历史

      北宋-淮南东路、淮南西路(公元1111)北宋-淮南东路、淮南西路(公元1111)

      淮南西路(简称淮西)是中国宋朝(960年-1279年) 的一个地方行政区。淮南西路始建制,首府治寿州(后升为寿春府),以寿州、光州、庐州、蕲州、和州、舒州(后升为安庆府)、濠州、黄州、无为军来属。 后于南宋灭亡后划入元朝的河南江北行省。

      建制沿革

      北宋淮南西路

      太平兴国三年(978)置无为军;

      至道三年(997)定天下为十五路,循唐淮南道,置淮南路,府治扬州。以扬州、亳州、宿州、楚州、海州、泰州、泗州、滁州、真州、通州、寿州、庐州、蕲州、和州、舒州、濠州、光州、黄州、无为军来属;

      熙宁五年(1072)分置淮南东、西二路,西路治寿州。以寿州、庐州、蕲州、和州、舒州、濠州、光州、黄州、无为军来属。

      政和六年(1116)升寿州为寿春府;八年(1118)置六安军;

      建炎二年(1128)朝廷定淮南西路府治庐州。

      寿春府:紧,寿春郡,忠正军节度。初为寿州,政和六年(1116)升为寿春府。

      下蔡县:紧,倚。

      安丰县:望。

      霍丘县:望。

      寿春县:紧。

      六安军:同下州。政和八年(1118)于寿春府六安县置六安军。

      六安县:中,倚。初为盛唐县,属寿州,开宝四年(971)更名为六安县,政和八年(1118)来属六安军。

      霍山县①:属寿州,开宝元年(968)省入盛唐县为霍山镇。

      庐 州:望,庐江郡,保信军节度。初为"上州",大观二年(1108)升为"望州"。

      合肥县:上,倚。

      舒城县:下。

      慎 县:中。

      蕲 州:望,蕲春郡,防御。

      蕲春县:望,倚。

      蕲水县:望。

      广济县:望。

      黄梅县:上。

      罗田县:不明。初为蕲水县石桥镇,元佑八年(1093)置罗田县,来属蕲州。

      和 州:上,历阳郡,防御。

      历阳县:紧,倚。有梁山、栅江二寨。

      含山县:中。有东关寨。

      乌江县:中。绍兴五年(1135)省为乌江镇,七年(1137)仍置乌江县。

      舒 州:上,同安郡,德庆军节度。初为"团练州",建隆元年(960)升州格为"防御州",政和五年(1115)升为德庆军节度。

      怀宁县:上,倚。

      桐城县:上。

      宿松县:上。

      望江县:上。

      太湖县:上。

      同安监:熙宁八年(1075)置同安监,负责铸铜钱。

      濠 州:上,钟离郡,团练。

      钟离县:望,倚。

      定远县:望。

      光 州:上,弋阳郡,光山军节度。初为"军事州",宣和元年(1119)升州格为光山军节度。

      定城县:上,倚。

      固始县:望。

      光山县:中下。

      仙居县:中下。

      商城县:初为殷城县,建隆元年(960)更名为商城县,后省入固始县为商城镇。

      黄 州:下,齐安郡,军事。

      黄冈县:望,倚。

      黄陂县:上。

      麻城县:中。

      无为军:同下州。初为庐州无为监,太平兴国三年(978)改置为无为军;建炎二年(1128)入金,寻仍归宋。

      无为县:望,倚。初为巢县无为镇,熙宁三年(1070)析巢、庐江二县置无为县,来属无为军。

      巢 县:望。初属庐州,太平兴国三年(978)来属无为军。

      庐江县:望。初属庐州,太平兴国三年(978)来属无为军。

      ——————————

      南宋淮南西路

      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议和,以淮河为界,亳州、宿州及寿春府下蔡县沦于金国;

      绍兴十二年(1142)置安丰军,省六安军;二十八年(1258)光州更名蒋州,寻复名光州;三十二年(1162年)置寿春府,以安丰军属寿春府;

      隆兴二年(1164)省安丰军;

      乾道二年(1166)淮南西路徙治和州;三年(1167)降寿春府为安丰军;五年(1169)淮南西路仍徙治庐州;

      庆元元年(1195)升舒州为安庆府;

      宝佑五年(1257)置怀远军;

      景定三年(1262)置镇巢军;五年(1264)置六安军。

      庐 州:望,庐江郡,保信军节度。初为"上州",大观二年(1108)升为"望州"。

      合肥县:上,倚。

      舒城县:下。

      梁 县:中。初为慎县,绍兴三十二年(1162)更名为梁县。

      安丰军:绍兴十二年(1142)于安丰县置安丰军,三十二年(1162)于寿春县置寿春府,以安丰军来属;隆兴二年(1164)废安丰军,乾道三年(1167)降寿春府为安丰军。

      寿春县:紧,倚。初属寿春府,绍兴十二年(1142)来属安丰军,三十二年(1162)复属寿春府。

      安丰县:望。初属寿春府,绍兴十二年(1142)来属安丰军,为"倚郭";三十二年(1162)安丰军改属寿春府,隆兴二年(1164)废安丰军,改属寿春府,以知县兼安丰军使;乾道三年(1167)废安丰军使。

      霍丘县:望。初属寿春府,绍兴十二年(1142)来属安丰军,三十二年(1162)复属寿春府。

      六安军:同下州。绍兴十三年(1243)省入安丰军;端平元年(1234)复置六安军,景定五年(1264)复省入安丰县,后仍为六安军。

      六安县:中,倚。绍兴十二年(1242)改属安丰军,三十二年(1162)复属寿春府(安丰军);端平元年(1234)省,景定五年(1264)仍置六安县,仍属六安军。

      蕲 州:望,蕲春郡,防御。景定元年(1260)徙治龙矶,二年(1261)徙治泰和门外。

      蕲春县:望,倚。嘉熙元年(1237)徙治宿,景定二年(1261)徙治泰和门外。

      蕲水县:望。

      广济县:望。

      黄梅县:上。

      罗田县:不明。初为蕲水县石桥镇,元佑八年(1093)置罗田县,来属蕲州。

      和 州:上,历阳郡,防御。

      历阳县:紧,倚。有梁山、栅江二寨。

      含山县:中。有东关寨。

      乌江县:中。

      安庆府:上,同安郡,安庆军节度。初为舒州、德庆军节度,绍兴十七年(1147)更州格名为安庆军节度,庆元元年(1195)升为安庆府;嘉定十年(1217)徙治皖口,后复徙旧治;端平三年(1234)徙治罗刹洲,后徙治杨槎洲,景定元年(1260)徙治宜城渡。德佑元年(1275)入元。

      怀宁县:上,倚。嘉定十年(1217)徙治皖口,后复徙旧治;端平三年(1234)徙治罗刹洲,后徙治杨槎洲,景定元年(1260)徙治宜城渡。

      桐城县:上。南宋末年徙治枞阳镇;又寄治池州贵池县李阳河。

      宿松县:上。绍兴年间省入望江县,后仍置宿松县。

      望江县:上。南宋末年寄治东流县香口镇。

      太湖县:上。绍兴年间省入怀宁县,后仍置太湖县。

      濠 州:上,锺离郡,团练。乾道初年徙治藕塘,嘉定四年(1211)徙治故城。

      钟离县:望,倚。

      定远县:望。乾道初年徙治藕塘,嘉定四年(1211)仍徙故治。

      光 州:上,弋阳郡,光山军节度。绍兴二十八年(1258)更名为蒋州,寻仍复名为光州;嘉熙元年(1237)徙治金刚台,寻仍徙治故城。

      定城县:上,倚。

      固始县:望。

      光山县:中下。绍兴二十八年(1258)更名为期思县,寻仍复名为光山县。

      仙居县:中下。宋高宗建炎三年(1229)之后省入光山县。

      黄 州:下,齐安郡,军事。

      黄冈县:望,倚。

      黄陂县:上。端平三年(1236)因战争寄治鄂州青山矶。有阳逻堡。

      麻城县:中。端平三年(1236)因战争徙治什子山。

      无为军:同下州。

      无为县:望,倚。

      庐江县:望。

      镇巢军:景定三年(1262)于无为军巢县置镇巢军。

      巢 县:望,倚。初属无为军,绍兴五年(1235)省,六年(1236)仍置巢县,十一年(1241)改属庐州,十二年(1242)复属无为军;景定三年(1262)来属镇巢军。

      怀远军:后归宋,宝佑五年(1257)于宿州蕲县荆山镇置怀远军。

      荆山县:??,倚。初为宿州蕲县荆山镇,属金;后归宋,宝佑五年(1257)置荆山县,来属怀远军。

      注①:霍山县,一说开宝四年(971)省入六安县。

      部分地名考

      黄梅县:今黄梅县西北;

      麻城县:今麻城市东;

      罗田县:今罗田县匡河乡石桥铺村;

      蕲州/蕲春县(旧治):今蕲春县漕河镇;

      怀远军/荆山县:今怀远县城南之荆山半坡上;

      舒州/安庆府/怀宁县(旧治):今潜江县;

      安庆府/怀宁县(嘉定徙治):今怀宁县山口镇;

      桐城县(宋末徙治):今枞阳县;

      安庆府/怀宁县(杨槎洲):今池州市西北20里杨叶洲;

      定远县(旧治):今定远县朱马乡下马村;

      安庆府/怀宁县(罗刹洲):今池州市贵池区晏塘乡之江中洲;

      蕲州/蕲春县(景定徙治):今蕲春县蕲州镇;

      濠州/定远县(乾道徙治):今定远县藕塘镇;

      黄陂县(端平寄治):今武汉市青山区青山镇;

      麻城县(端平徙治):今麻城市东80里;

      寿春县:今寿县;

      霍丘县:今霍邱县;

      寿州/寿春府/下蔡县:今凤台县;

      慎 县:今肥东县梁园镇;

      蕲水县:今浠水县;

      安丰县:今寿县戈店乡故安丰城;

      广济县:今武穴市梅川镇;

      乌江县:今和县乌江镇;

      濠 州:今凤阳县临淮镇西古城;

      钟离县:治今凤阳县临淮镇;

      巢 县:今巢湖市;

      光州(旧治)/定城县:今潢川县;

      光州(嘉熙徙治):今金寨县梅山镇西北60里金刚台 仙居县:今光山县仙居乡。

      地理位置

      淮西路位于淮河与长江之间。北宋时范围基本继承了唐代的淮南道的西部,大致包括今天安徽省的中部,湖北省的东北部以及河南省的东南部。

      南宋建炎衣冠南渡,淮南东、西两路建制仍在,但成为宋金交战的主战场之一,淮河成为北方的金和南方的南宋的边界线。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南宋定淮南西路治庐州,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议和,以淮河为界,淮南东路亳州、宿州及淮南西路寿春府下蔡县沦于金国;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淮南西路徙治和州;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降寿春府为安丰军,寿春由于地处边境,从此地位下降;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淮南西路仍徙治庐州。

      行政区划

      府、州、军附郭县
      寿春府寿春县下蔡县(南宋归金国) 、安丰县、霍丘县
      庐州合肥县舒城县、慎县
      蕲州蕲春县蕲水县、广济县、黄梅县、罗田县
      和州历阳县含山县、乌江县
      舒州怀宁县桐城县、宿松县、望江县、太湖县、同安监
      濠州钟离县定远县
      光州定城县固始县、光山县、仙居县、商城县
      黄州黄冈县黄陂县、麻城县
      无为军无为县巢县、庐江县
      六安军六安县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