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南
荆南
荆南(907年-963年),又称南平、北楚,五代十国时期南方九国之一,是高季兴建立的区域性割据政权,历时57年,是高姓人建立的第五个帝国,也是“渤海高”建立的第二个帝国政权。荆南是五代十国割据政权里面积最小的一个,鼎盛之时所辖区域为一府二州(江陵府、归州和峡州)。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朱温称帝,任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后唐灭后梁后,高季兴向后唐称臣,924年,后唐庄宗封其为南平王,史称武信王,开启了南平国君主时代。天成三年(929年),高季兴去世,其长子高从诲继位。乾祐元年(948年),高从诲去世,其子高保融继位。高保融性情迂腐缓慢,无才智能力,因此事无大小,皆委任其弟高保勖决断。建隆元年(960年),高保融因病去世,其子高继冲年纪尚小,因此遗命高保勖继位。建隆三年(962年),高保勖因病去世,遗命高继冲嗣位。建隆四年(963年),宋军假道南平,趁机控制南平都城江陵(今湖北江陵)城巷,高继冲只得纳地以归,荆南亡。
自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历经四世五帅,奉行朝贡中原王朝、睦邻友好的自保策略,努力发展经济与修筑军事防御,使荆南这个南方最小政权延续至乾德元年才归降宋朝。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国号
3 历史
4 疆域
5 人口
6 政治
7 经济
8 军事
9 外交
10 帝王世系
11 相关作品
12 代表人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荆南
人口数量:142300户
首都:江陵(今湖北荆州)
政治体制:君主专制政体
亡于:宋朝(北宋)
别称:南平、北楚
末代君主:高继冲
时间范围:924年 至 963年
主要城市:归州、峡州
主要民族:汉族
国家领袖:高季兴、高从诲、高保融等
所属洲:亚洲
主要宗教:佛教、道教
亡国时间:公元963年
建国时间:公元907年
创建者:高季兴
外文名:Nanping Kingdom
首 都:江陵府
官方语言:汉语
开国君主:高季兴
国号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高季兴以荆南兵马留后擢任节度使,潜有割据之志,荆南政权始于此。稍晚,高季兴先后分别为后梁、后唐和杨吴进封渤海王、南平王和秦王;死后,又为后唐追封为楚王。荆南高氏“传袭四世五帅,至宋乾德改元,国除,凡五十七年。”然终未尝称帝建号,此政权被后世史家称为南方九国之一,史书亦称之为“南平”或“北楚”。
荆南政权据有荆州(今江陵)、峡州(今宜昌)、归州(今秭归),以湖北江陵为统治中心,是五代十国时期湖北地区内部的区域性割据政权。
历史
南平是十国中最小的政权,为高季兴所创。高季兴,原名高季昌,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避后唐庄宗祖父李国昌之讳,改名高季兴。他幼年在汴州商人李七郎家为奴,朱温收李七郎为养子,改名朱友让,又喜爱高季兴,命朱友让收为养子,也改姓朱。高季兴最初在军中为亲兵,逐渐提升为牙将,因为立有军功,后来担任颍州防御使,朱温令高季兴恢复高姓。
荆南地区在唐朝末年为成汭所据,因成汭急于扩张地盘,先后与朗州雷彦恭、长沙马殷、江淮杨行密交战,在君山一战兵败而死,雷彦恭趁虚占据其地。当年十月,赵匡凝逐走雷彦恭,以其弟赵匡明为荆南留后。朱温不愿荆南为他人所有,派军攻伐。唐天佑三年(906年),汴军攻取了荆南,遂任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留后。在高季兴受命出任荆南留守后之前,荆南原管诸州已被相邻势力分割殆尽,荆南镇原统八州已失其七,仅存荆州一地。这种情形在高季兴入主荆南之时,依然如此。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四月,朱温废唐哀帝,建立后梁,定都汴州,朱温更名为朱晃,是为后梁太祖。次月,高季兴被正式任命为荆南节度使。
乾化二年五月(912年),后梁太祖朱温被其子朱友圭杀害,后朱友圭登基改年号凤历。次年二月,朱友贞率兵讨伐朱友圭,将朱友圭及张皇后杀死。随继位,是为后梁末帝,追废朱友圭为庶人。高季兴在朱温在世时,还不敢跋扈,后梁末帝在位期间,国势日衰,高季兴便不那么驯服了。后梁末帝封他为渤海郡王,他仍不满足,袭取襄州不成,索性断绝了对后梁的贡赋。荆南与后梁断绝关系的状况,共持续五年左右。后梁贞明三年,恢复与后梁间的臣属关系,但其意图无非在于自保而已。不遵王命的荆南,不仅交通吴、蜀,自为攻守之计,并且进犯王境,显然不是后梁辖境中的藩镇所为。所以,荆南从后梁太祖朱温以后,已经不是后梁所能控制的藩镇,而是正在加速向独立王国的目标进化,割据一方已经渐趋明显。
后唐建立以后,高季兴畏其强大,亲至洛阳朝见李存勖,险遭囚禁。返回时行至许州,他对左右说:“此行有二失,来洛阳朝见,一失;主上纵我而去,二失。”于是倍道兼行,甚至连行李都丢弃不顾了,等他过了襄州之境,李存勖果然后悔纵其归去,命刘襄州节度使训拦阻,但是已经来不及了。不久,李存勖封他为南平王,这便是人称其国为南平的原因。从此,高氏荆南已经由昔日的藩镇,逐渐演变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权,对其辖境内的政治、军事、外交均有自主权。
治国安邦
高季兴去世以后,其长子高从诲承继父业。荆南的国策从这一时期趋于完善和定型。在治理荆南期间,高从诲与其父都有相同之处,只小有差别,其中最大的不同是逐渐确立了奉事中原王朝的政策。而且,手段更为高超和巧妙。
对外政策上,高从诲开始奉行“事大以保其国”和交好邻道的双重主张。他上表后唐明宗李嗣源请求重修与后唐的臣属关系,得到后李嗣源的准许。于是自称前荆南行军司马、归州刺史,派押衙刘知谦上表请求归附后唐,并进献三千两白银赎罪。李嗣源任命高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任侍中。从当时的形式来看,中原王朝无疑是相邻政权中实力最为强大的政治实体,所以顺理成章地成为高从诲“事大”政策的目标。
高从诲在位时期,荆南也没有忽视与其他势力的交往,主动与相邻政权建立和睦相处的关系,与吴、南唐、马楚和后蜀间鲜有战事发生。比如对荆南东面代吴而立的南唐,高从诲较早就已经看清形势,在吴国的权臣李昪尚未登基之前,遣使劝他早日上位,这样的举动果然为后来荆南与南唐,建立良好关系奠定了基础。
高从诲的对外政策以“事大”为核心,辅以交好四邻的原则,确实比其父的政策更为理性和务实,也更加灵活和开放。这种政策的执行,大大解除了长久以来笼罩在荆南之上的战争阴云,带来了较长时期的和平稳定局面,为荆南政权的延续确立了良好的基调。高从诲的后继者,莫不踵行其策,以保其国。
逐渐没落
高保融、高保勖、高继冲在位时期,与之前两位相比已经逊色许多,荆南呈现衰退之势。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荆南后三位国主的才干、智识不及前两位国主以外,后周和宋朝初期,中原王朝日渐强大,统一趋势的增长,也是关键性的要素。高保融等人的无所作为,单纯保守也是必然的。总得来说,三主统治期间,高保融在位时,荆南勉强可以正常运转有序。其后,荆南的政治局势一年不如一年。
归降宋朝
建隆元年(960年)正月,赵宋政权建立。宋太祖即位之初,对南面的荆南早已有吞并之心,由于荆南贡奉甚勤,暂时没有找到出兵的借口,贸然兴师动众,毕竟有损新建未久的赵宋政权形象,而且极有可能导致诸侯离心,甚至对将展开的统一战争产生障碍,此种局面有违宋太祖的初衷,但是,兼并荆南的意图已经不可动摇。
建隆三年(962年)十月,趁湖南周行逢病卒,其子周保权继立之际,衡州张文表举兵叛乱,自称留后。周保权遣使求援于荆南,并乞援于宋。次年二月,宋太祖命慕容延钊、李处耘领军讨伐张文表。由于事先已实施若干先期准备工作,宋朝对荆南已是志在必得,于是,借此应援湖南的大好时机,宋军以假道之计顺便降服荆南,高继冲归降于宋,高氏荆南国除。
疆域
国土范围
高氏荆南疆域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始有荆州一地,一直到后唐庄宗时期都没有改变。在后唐明宗时期,归、峡二州隶入荆南。期间屡有反复,至天成、长兴之际,归州重入荆南。
南平疆域在五代前期,变动颇大,其最盛时,一度辖七州,这种情形前后不过一年而已。至天成、长兴之际,其疆域逐渐缩小。大约在后唐清泰元年(934)前后,南平疆域最终固定为荆、归、峡三州。
后唐时期归、峡二州隶属关系之变动 | ||
---|---|---|
时间 | 归州 | 峡州 |
同光元年四月至同光三年十一月(923年-925年) | 前蜀 | 前蜀 |
同光三年十一月至天成元年六月(925年-926年) | 后唐 | 后唐 |
天成元年六月至天成三年十一月(926年-928年) | 荆南* | 荆南 |
天成三年十一月至天成四年七月(928年-929年) | 后唐 | 荆南 |
天成四年七月至长兴元年正月(929年-930年) | 归属不明 | 荆南 |
长兴元年正月至清泰三年十一月(930年-936年) | 荆南 | 荆南 |
*归州,天成三年(928年)二月,短期隶属于后唐。
夔、忠、万三州曾于后唐天成初年短暂隶入荆南,历时未久,即入后唐,再后则被纳入后蜀版图。复州则在后梁至后唐之间的大部分时段归属于荆南,大约在明宗天成年间开始改隶后唐。而在荆南尝试扩展其势力范围过程中,曾两次用兵郢州,均未遂。另外,高氏荆南所辖荆州较之前代已多领一县,即监利县。
高氏荆南最终确立以荆、归、峡三州为基本疆域范围的格局。
行政区划
后晋天福八年(943年)之前,荆南下辖一府(江陵府),三州(归州、峡州、复州),十七县。之后,政区变为一府(江陵府),二州(归州、峡州),十六县。
南平的行政区划仅有州、县二级,由刺史(知州)与县令为其军政首长,这种形式与唐末五代藩镇并无二致。不过,在南方九国中,州、县二级地方行政体制,只存在于南平,其间的根源即在于该政权惟有原唐代荆南镇一地。而且其原管诸州大多在唐末己被分割而出,在如此狭小的地域内,显然已无法采用道、州、县的三级地方行政,其地方行政建制也只能因陋就简。
人口
高氏五主在位期间各阶段之人口数据,因史籍阙载,如今已无法复睹。传世文献中,迄今可确知的高氏荆南的具体户口,惟见乾德元年(963年)高氏荆南归降于宋时的数据,即荆、归、峡3州17县计有142300户。
政治
荆南虽然“地域狭小,没有稳固的经济基础,称藩于中原王朝,军备力量弱小”,且并未建国称帝,但其实是高度自治的地方政权,因此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家”“王朝”或“藩镇”,更适合被称作“政权”。
经济
荆南经过唐末五代的纷繁战乱,经济遭受了很大打击,为了维护统治,高氏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过巨大的努力。
荆南地处江汉平原,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所以荆南注重发展农业经济。高氏统治者还重视修建水利工程,如贞明三年(917年)夏,高季兴“筑堤自安远镇北、禄麻山南至沱步渊,延亘一百三十里,以障襄汉之水,居民赖焉。名曰‘高氏堤’。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南平修江陵大堰,改名为‘北海’。”水利工程的修建,一方面在军事防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为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其次荆南地处水陆交通的要冲,南来北往的人员和物资交流,为商业贸易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荆南的茶叶生产很发达,江陵府在当时是全国最大的茶市。高氏也积极与邻邦和中原王朝搞好关系,以求得赏赐。
再者荆南在轻徭薄赋的同时实行身丁税,即以人头作为征税标准,增加了财政收入,稳定国库。最后统治者注重与民休息,实行保境安民的政策,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的环境。
南平统治期间,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较为令人暇目的成就,特别是人口的增长,即是这种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惟因宋初本地屡屡被作为宋廷平定后蜀、南汉、南唐的军事基地,受供应战争的影响,这种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未能继续得以维持。直到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后,随着南唐的灭亡,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才重新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从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即可窥知此点。
军事
荆南是五代南北矛盾的中心。它北部与中原王朝相连,西部因长江三峡与巴蜀相连,南部与湖南的马楚毗邻,而东部经由长江水道与南唐、吴越为表里。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而荆南水系众多,形成很多湖泊和湿地,在军事上起到一定的阻遏作用。境内的峡、滩“构成荆南西部天然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其东部为江汉平原,能为军事活动提供补给。南平作为十国中最小的政权,其主虽然有时也与中原王朝搞摩擦,但始终保持着一个藩镇的级别,未敢称帝。正因如此,南平的军事体制与当时其他藩镇并没有什么两样,由于南平靠近长江,所以其组建有水军。由于南平地狭国小,而且不产良马,所以没有独立的马军部队组建,其军队的规模也很有限,就此点而言,南平连中原王朝下辖的某些强镇也比不上,只是由于中原王朝政局始终动荡不安,无力顾及,才使其政权维持下来。
五代时期,荆南的军队不断扩大。后唐灭后梁后,“梁朝旧军多为(高)季兴所诱,由是兵众渐多,跋扈之志坚矣”。至宋初,荆南已有军队近三万人。
荆南的军事体制基本延续了唐末五代藩镇兵制的特色,军队包括:云猛、毅勇、制胜、水手,牙军是主力军,军种有水军、步军、马军。因地理环境制约,荆南的主力部队为水军,它的水军建设和战舰建设被视为立国之本一直延续了下来。虽然荆南政权出征多战败而归,但高季兴积极整修军方设施,大力“治城池、修武备”,在境内能抵御外敌。
外交
荆南的对外政策可以概括为“事大称臣、睦邻修好、离间构怨和不耻屈节”。高氏荆南始终维持着中原王朝藩镇的身份、地位,镇守荆南,拱卫朝廷,并且积极配合中原王朝对外作战的军事活动,甚至出现统治者为了讨好中原王朝遣子为质或亲身为质的情况。在五代时期,荆南也曾采用离间计谋,对马楚的重臣高郁设计以达到削弱邻国马楚的目的。
由于荆南“地处四战之地”,地狭兵弱,高氏统治者在充分分析了天下形势和自身实际情况后,形成了既要结交中原牵制周边国家,又要借助周边国家的力量使中原王朝不至于吞并自己的对外政策。这为荆南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相对平和的外部环境。
帝王世系
年号 | 起讫时间 | 使用时间 | 备注 |
---|---|---|---|
楚武信王高季兴(在位:924年—929年) | |||
同光 | 924年三月—926年四月 | 3年 | 用后唐李存勖年号(二年—四年) |
天成 | 926年四月—928年六月 | 3年 | 用后唐明宗李嗣源年号(元年—三年) |
乾贞 | 928年六月—十二月 | 7个月 | 用南吴睿帝杨溥年号(二年) |
南平文献王高从诲(在位:928年—948年) | |||
乾贞 | 929年正月—六月 | 6个月 | 用南吴睿帝杨溥年号(三年) |
天成 | 929年七月—930年正月 | 2年 | 用后唐明宗李嗣源年号(四年—五年) |
长兴 | 930年二月—933年 | 4年 | 用后唐明宗李嗣源年号 |
应顺 | 934年正月—四月 | 4个月 | 用后唐明宗李嗣源年号 |
清泰 | 934年四月—936年十一月 | 3年 | 用后唐末帝李从珂年号 |
天福 | 936年十一月—944年六月 | 9年 | 用后晋高祖石敬瑭年号 |
开运 | 944年七月—946年 | 3年 | 用后晋出帝石重贵年号 |
天福 | 947年 | 1年 | 用后晋高祖石敬瑭年号(十二年) |
乾祐 | 948年正月—十月 | 10个月 | 用后汉高祖刘知远年号(元年) |
南平贞懿王高保融(在位:948年—960年) | |||
乾祐 | 948年十一月—950年 | 3年 | 用后汉高祖刘知远年号(元年—三年) |
广顺 | 951年—953年 | 3年 | 用后周太祖郭威年号 |
显德 | 954年—960年七月 | 7年 | 用后周太祖郭威年号 |
贞安王高保勖(在位:960年—962年) | |||
建隆 | 960年八月—962年十月 | 3年 | 用北宋太祖赵匡胤年号(元年—三年) |
德仁王高继冲(在位:962年—963年) | |||
建隆 | 962年十一月—963年五月 | 2年 | 用北宋太祖赵匡胤年号(三年—四年) |
相关作品
《新五代史·卷六十九·南平世家第九》 | |
《资治通鉴·后梁纪·后梁纪一》 | 癸未,以权知荆南留后高季昌为节度使。荆南旧统八州,乾符以来,寇乱相继,诸州皆为邻道所据,独馀江陵。季昌到官,城邑残毁,户口雕耗。季昌安集流散,民皆复业。 |
《资治通鉴·后晋纪·后晋纪一》 | 高从诲遣使奉笺于徐知诰,劝即帝位。 |
《资治通鉴·后唐纪·后唐纪五》 | 宁江节度使西方鄴攻拔归州;未几,荆南复取之。 |
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寝疾,命其子行军司马、忠义节度使、同平章事从诲权知军府事;丙辰,季兴卒。吴主以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侍中。 | |
高季兴之叛也,其子从诲节谏,不听。从诲既袭位,谓僚佐曰:“唐近而吴远,舍近臣远,非计也。”乃因楚王殷以谢罪于唐。又遗山南东道节度使安元信书,求保奏,复修职贡。丙申,元信以从诲书闻,帝许之。 | |
高从诲自称前荆南行军司马、归州刺史,上表求内附。秋,七月,甲申,以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侍中。己丑,罢荆南招讨使。 | |
《宋史·列传》卷二百四十二 | 保融性迂阔淹缓,御兵治民,一时术略政事,悉委于母弟保勖焉。子继冲、继充,继充至归州刺史。 |
保勖幼多病,体貌臞瘠,淫泆无度。日召娼妓集府署,择士卒壮健者令恣调谑,保勖与姬妾垂帘共观,以为娱乐。又好营造台榭,穷极土木之工,军民咸怨。政事不治,从事孙光宪切谏不听。 |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 | 继冲初但埙保寅、延嗣之还,遽闻大军奄至,即皇恐出迎,遇处耘于江陵北十五里。处耘揖继冲,令待延钊,而率亲兵先入,登北门。比继冲与延钊俱还,则王师已分据冲要,布列街巷矣。继冲大惧,即诣延钊,纳牌印,遣客将王昭济等奉表以三州,十七县,十四万二千三百户来归。 |
代表人物
序号 | 谥号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武信王 | 高季兴 | 907年-928年 | |
2 | 文献王 | 高从诲 | 928年-948年 | 高季兴长子 |
3 | 贞懿王 | 高保融 | 948年-960年 | 高从诲第三子 |
4 | 贞安王 | 高保勖 | 960年-962年 | 高保融弟,高从诲第十子 |
5 | 德仁王 | 高继冲 | 962年-963年 | 高保勖侄,高保融长子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