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

三门峡三门峡

三门峡别名陕州,河南省地级市,天鹅之城,位于河南省西部、豫晋陕三省交界处,东连洛阳,南接南阳,西南与陕西渭南和商洛接壤,北隔黄河与山西运城相望。截至2022年末,全市发现矿种66种,地区生产总值1676.37亿元。截至2023年3月,总面积9935平方公里,总人口230.85万,其中常住人口227.65万人。下辖2区(湖滨区、陕州区)、2市(灵宝市、义马市)、2县(卢氏县、渑池县)、61个乡(镇)。曾当选“2017中国年度文化影响力城市”。

三门峡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黄土塬为主,地形有“五山四陵一分川”之称。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干旱气候。截至2023年3月22日,全市共有大小河流3107条,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

截至2022年10月30日,三门峡有各级各类学校806所(不含技校、高校),基础教育学校788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8所,民办教育学校313所。截至2022年末,共有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9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8个、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7个;共有卫生机构1890个,其中医院5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80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3个。

约在公元前21世纪-13世纪,三门峡是夏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西周时属焦国、虢国,春秋先属虢后属晋;民国时期先属豫西道、河洛道,后改为河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1957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门峡市,归河南省直接管辖。1961年,三门峡市由地级市降为县级市。1986年,重新升为地级市。截至2022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22家,其中4A级以上旅游景区16家,旅游景点有三门峡市黄河公园、函谷关等。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建制沿革 3 行政区划 4 自然环境 5 自然资源 6 人口 7 政治 8 经济 9 文化 10 交通 11 社会 12 旅游 13 著名人物 14 荣誉

      基本信息

      中文名:三门峡

      外文名:The City Of SanMenXia

      别名:陕州、天鹅之城、上阳城

      地区生产总值:1676.37亿元(2022年)

      下辖地区:湖滨区、渑池县、陕州区、卢氏县、义马市、灵宝市

      电话区号:0398

      著名景点: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仰韶村文化遗址、虢国博物馆、函谷关

      机场:洛阳北郊机场

      火车站:三门峡站、西站、三门峡南站

      车牌代码:豫M

      历史名人:关龙逄、姚崇、上官婉儿、杨玉环

      荣誉记录:2018年10月25日、被授予“卫星应用示范城市”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2276元(2022年)

      面积:10309平方千米

      人口数量:203.7万人(2022年常住人口)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国家/地区:中国河南

      政府驻地:湖滨区

      邮政编码:472000

      地理位置:河南西北部

      气候类型:暖温带季风性气候

      方言:中原官话汾河片(市区以西)、关中片(西部)、洛嵩片(东部)

      代码:411200

      市委书记:范付中

      主要民族:汉族、回族

      市长:徐相锋

      建制沿革

      三门峡市区和公园三门峡市区和公园

      三门峡市是1957年伴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的兴建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也是沿黄城市中距黄河最近的一座城市。相传大禹治水时,凿龙门,开砥柱,在黄河中游这一段形成了“人门”、“鬼门”、“神门”三道峡谷,三门峡即由此得名。三门峡有黄河明珠、文化圣地、天鹅之城的美誉。“四面环山三面水,半城烟树半城田”。清水黄河独具魅力,夏季有万人横渡母亲河,冬季有上万只白天鹅栖息越冬,成为城市靓丽名片。是人类远祖“上河曙猿”发掘地、仰韶文化发现地、黄帝铸鼎地、老子《道德经》著经地、达摩祖师圆寂地和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中流砥柱所在地,也有禹开三门、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紫气东来、秦赵会盟、假途灭虢等上百个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彰显了历史文化厚重。

      距今六千年前,就出现了较大的氏族部落。

      约在公元前21世纪~13世纪,这里是夏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

      西周时属焦国、虢国,春秋先属虢后属晋。

      战国时分属韩、秦、魏;秦属三川郡,汉属弘农郡。

      三国属魏国恒农郡,晋属司州弘农郡。

      北魏置陕州后一直延续至明清。

      民国时期先属豫西道、河洛道,后改为河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曾设陕州专员公署。

      1952年,陕州专署与洛阳专署合并。三门峡属洛阳专员公署所辖。

      1957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门峡市,归河南省直接管辖。按照当时规划,这里将发展为洛阳和西安两大古都间又一中型工业城市。

      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于中苏关系的变化和国家经济的暂时困难,三门峡市的建设规划被迫作了调整,1961年三门峡市由地级市降为县级市。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三门峡市重新升为地级市。辖湖滨区、义马市、渑池县、陕县、灵宝市、卢氏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

      2015年3月6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南省调整三门峡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对三门峡市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撤销陕县,设立三门峡市陕州区,以原陕县的行政区域为陕州区的行政区域,陕州区政府驻大营镇陕州大道18号。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三门峡市下辖2个区、2个县、1个开发区、2个市。

      区划详情

      2个区:湖滨区、陕州区。

      2个县:渑池县、卢氏县。

      1个开发区:河南三门峡经济开发区。

      2个市:义马市、灵宝市。

      三门峡市行政区划三门峡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市区崤山东路
      区域面积人口数量邮政编码政府所在地
      湖滨区219平方千米40万472000湖滨街道
      陕州区1610平方千米34.49万472300大营镇
      灵宝市2997平方千米73.23万472500城关镇
      渑池县1368平方千米35万472400城关镇
      义马市112平方千米18万472100千秋镇
      卢氏县4004平方千米37万472200城关镇

      自然环境

      三门峡市域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黄土塬为主,其中山地约占54.8%,丘陵占36%,平原占9.2%,可谓“五山四陵一分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高度300至1500米之间,位于灵宝市的小秦岭老鸦岔是河南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三门峡市区座落在黄河南岸阶地上,三面临水,形似半岛,素有“四面环山三面水,半城烟村半城田”之称。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709.45万亩,林木蓄积量1734.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0.72%,居全省第一位;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1197公顷,绿化覆盖率44.3%,绿地率39.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83平方米。

      气候特征

      三门峡双龙湾三门峡双龙湾

      三门峡市地处中纬度内陆区,大部分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历年平均气温13.8℃,年平均日照2261.7小时,无霜期216天,年均降水量580~680毫米。由于地貌特征复杂,形成了具有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的多元气候。

      自然资源

      三门峡市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发现矿藏66种,发现大型矿床12处、中型矿床31处。其中探明储量的50种,已上国家储量平衡表的33种,潜在经济价值达2700亿元;保有储量居全省前三位的有31种。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34种,已开发利用的37种,其中黄(黄金)、白(铝)、黑(煤炭)是三大优势矿产资源。黄金储量、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锌、锑等15种矿产为全省之冠;钼、铀、铅等9种矿产居全省第二位,是河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贵金属和能源开发基地。

      电力资源

      三门峡市共有15家发电企业,装机总容量为326.55万千瓦,约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6.5%。其中火电283万千瓦,水电41万千瓦,风电2.55万千瓦。2010年,三门峡市发电量135.77亿千瓦时,为三门峡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

      水资源

      三门峡三门峡

      三门峡市共有大小河流3000多条,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三门峡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9亿立方米(不含黄河入境水),黄河干流年均过境水量420亿立方米,三门峡水库容量达96亿立方米,年调蓄量18-20亿立方米。陕县矿温泉,属于钙钠型优质高温矿泉水,内含锂、钒、碘等42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是全国少有的优质矿泉水。

      人口

      人口

      2022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3.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9.39万人,乡村常住人口84.3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61%,比上年末提高0.58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4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17‰;死亡人口1.55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61‰;自然减少人口0.09万人,自然增长率为-0.44‰。

      民族

      三门峡境内除汉族外有32个少数民族,即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满族、壮族、朝鲜族、藏族、苗族、彝族、布依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羌族、傣族、黎族、畲族、纳西族、毛南族、锡伯族、土族、水族、瑶族、佤族、高山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独龙族。其中回族人最多,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2.8%。全市有少数民族聚居村15个,有回族学校2所、维吾尔族学校1所。

      政治

      职务
      姓名
      市委书记范付中
      市委副书记徐相锋、吴海燕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市长徐相锋
      副市长万战伟、卫祥玉、孙淑芳、秦迎军、王磊、杨红忠
      秘书长郭忠义

      人大领导

      职务姓名
      人大常委会主任栗金强
      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胜高、庆志英、李红念、王云波、郭忠义、李发军

      (以上内容来源于:)

      政协领导

      职务姓名
      主席王载文
      副主席赵光煊、董树良、冯俊珍、冯勇、何军、王锋、吴鹏斐
      秘书长李隽瑜

      经济

      三门峡三门峡

      2022年,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76.37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8.93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805.93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711.51亿元,增长2.4%。三次产业结构为9.5∶48.1∶42.4。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2276元,增长4.5%。

      2022年,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9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02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4万人,新增返乡入乡创业0.4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39.23万人,其中省内转移26.25万人,省外输出12.98万人。

      2022年,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分城乡看,城市上涨1.3%,农村上涨1.8%。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价格均温和上涨,其中,居住价格上涨3.3%,交通通信价格上涨3.2%,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1.3%,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1.2%,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0.6%,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6%,衣着价格上涨0.5%,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3%。

      第一产业

      2022年,全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164.28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35千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75.11千公顷,减少0.06千公顷;玉米种植面积60.20千公顷,减少0.07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2.86千公顷,减少0.50千公顷,其中花生种植面积4.37千公顷,减少0.23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32.91千公顷,增加0.06千公顷。

      2022年,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74.31万吨,比上年增加1.25万吨,增产1.7%。其中,夏粮产量35.93万吨,减产0.1%;秋粮产量38.38万吨,增产3.5%。小麦产量35.93万吨,减产0.1%;玉米产量29.18万吨,增产1.9%。

      2022年,全年全市油料产量3.76万吨,减产1.3%,其中花生产量1.64万吨,减产2.3%。蔬菜产量120.76万吨,增产2.7%。食用菌产量10.75万吨,增产11.5%。园林水果产量279.89万吨,增产4.3%。烤烟产量3.84万吨,减产4.3%。瓜果产量10.58万吨,增产0.4%。

      2022年,全年全市猪牛羊禽肉总产量10.43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猪肉产量7.67万吨,增长1.2%;牛肉产量1.07万吨,增长1.2%;羊肉产量0.53万吨,下降0.6%;禽肉产量1.16万吨,增长7.1%。禽蛋产量6.52万吨,增长14.7%;牛奶产量2.97万吨,增长5.0%。年末生猪存栏72.65万头,比上年末下降4.3%;全年生猪出栏104.74万头,比上年增长1.3%。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全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619.61亿元,比上年增长6.0%。

      2022年,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9.5%;股份制企业增长7.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0.6%;私营企业增长2.1%。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0.7%,制造业增长6.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0%。分重点产业看,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2.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6%;传统支柱产业增长8.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3.1%;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5.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2.1%;高技术制造业下降17.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1%;高耗能行业增长8.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1.8%;能源原材料工业增长8.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9.8%。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6.1%。

      2022年,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24.47亿元,比上年增长7.9%;实现利润总额44.55亿元,下降35.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92.81元,比上年增加2.15元;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90.4元,增加6.3元。

      2022年,全年全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88.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建筑业企业本年新签合同额433.93亿元,增长10.4%。

      建筑业

      2022年,全年全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88.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建筑业企业本年新签合同额433.93亿元,增长10.4%。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9.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8.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2.3%。基础设施投资下降0.7%,民间投资增长12.8%,工业投资增长17.7%。

      2022年,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17.51亿元,比上年下降8.5%。其中,住宅投资102.07亿元,下降5.4%。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302.79万平方米,下降4.4%;新开工面积208.49万平方米,下降20.3%;商品房销售面积225.82万平方米,下降28.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97.75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127.8%。

      2022年,全年全市亿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707个,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14.2%;亿元及以上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14.0%。

      服务业

      2022年,全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06.37亿元,比上年下降2.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37.75亿元,增长9.0%;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4.04亿元,下降5.8%;金融业增加值51.16亿元,增长5.5%;房地产业增加值65.56亿元,下降1.1%;其他服务业增加值321.60亿元,增长2.5%。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94.18亿元,增长3.9%;利润总额1.61亿元,下降29.7%。

      国内贸易

      2022年,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1.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45.10亿元,增长1.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6.15亿元,增长1.8%。分行业看,批发业28.93亿元,增长16.5%;零售业442.83亿元,增长1.2%;住宿业4.46亿元,下降5.2%;餐饮业65.02亿元,下降4.4%。

      2022年,全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13.8%,饮料类增长15.9%,烟酒类增长54.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7%,金银珠宝类增长1.1%,日用品类增长2.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0.9%,中西药品类增长32.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4.5%,家具类增长4.8%,通讯器材类增长14.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4.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2.7%,汽车类增长15.3%。

      2022年,全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共实现销售额(营业额)1093.20亿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批发业销售额631.20亿元,增长0.8%;零售业销售额395.78亿元,增长0.6%;住宿业营业额8.88亿元,下降8.1%;餐饮业营业额57.34亿元,下降5.5%。

      对外经济

      2022年,全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值222.6亿元,比上年下降17.6%。其中,出口总值28.8亿元,下降9.8%;进口总值193.8亿元,下降18.7%。

      2022年,全年全市实际利用省外资金463.3亿元,比上年增长3.9%。

      2022年,全年全市外商直接投资(不含银行、证券、保险)新设立企业3个。新批外资项目5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2.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1.4%。实际利用外资0.1亿美元,下降82.9%。

      财政、金融

      2022年,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200.22亿元,比上年增长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9.04亿元,下降2.4%,其中税收收入92.24亿元,增长3.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6.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5.66亿元,增长10.1%。

      2022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835.58亿元,较年初增加212.3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387.22亿元,增加193.64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57.46亿元,增加82.3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07.10亿元,增加20.7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85.40亿元,增加47.17亿元。

      2022年,全年全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40.80亿元,比上年下降1.4%。其中,财产保险11.76亿元,人身保险29.04亿元。赔款支出与给付额13.65亿元。其中,财产保险7.04亿元,人身保险6.61亿元。

      旅游

      2022年,全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084.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7.1亿元。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22家,其中4A级以上旅游景区16家、3A级2家、2A级4家。星级酒店15个,旅行社35家。

      文化

      豫剧豫剧

      民间传统工艺主要有剪纸、布艺、皮影、澄泥砚、虢石砚、面塑、蛋雕、根雕、烙画等20多种,现代工艺主要有青铜器仿制、工艺制镜、秸杆画等10多种, 民俗文化主要有社火、秧歌、民居、庙会习俗等6类50余种。26个乡(镇)被国家和省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特色文化乡(村)、示范文化站、文化先进乡镇。

      戏曲文化

      戏曲有豫剧、曲剧、蒲剧、眉户、秦腔、越调、评剧、花鼓戏、扬高戏、锣鼓戏、皮影戏等27种。地方特色鲜明的剧种有豫剧、曲剧、蒲剧、眉户、扬高戏等,形成了以三门峡市豫剧团、卢氏县艺术团、义煤集团豫剧团、陕县蒲剧团、灵宝蒲剧团、渑池县曲剧团等专业剧团为龙头、160多支业余队伍为主体的演出队伍。

      文化活动

      深厚的文化底蕴、便利的交通条件,形成了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灵宝老子文化纪念活动、陕县空相寺禅宗祭祖活动、金三角书法摄影联展、三门峡古玩市场、黄河奇石等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文化活动品牌。

      市花市树

      市花---月季

      月季月季

      中国十大名花。月季被誉为“花中皇后”,又称“月月红”,为落叶灌木或常绿灌木,而且有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花香悠远。自然花期5至11月,开花连续不断。月季花种类主要有切花月季、食用玫瑰、藤本月季、大花月季、丰花月季、微型月季、树状月季、地被月季等。月季花是华夏先民北方系——相当于传说中的黄帝部族的图腾植物。

      市树---雪松

      雪松体高大,树形优美,为世界著名的观赏树。喻意高洁,寄予人生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其主干下部的大枝自近地面处平展,长年不枯,能形成繁茂雄伟的树冠,此外,列植于园路的两旁,形成甬道,亦极为壮观。雪松木材坚实,纹理致密,供建筑、桥梁、枕木、造船等用。它与巨杉、日本金松、南洋松、金钱松一起被称为“世界五大园林树种”。

      名优特产

      以灵宝寺河山为主的优质苹果驰名中外,灵宝大枣素负盛名;渑池仰韶杏全国独有,牛心柿饼为古代贡品;卢氏山区有“天然中药库”之称,木耳、猴头、核桃、板栗、猕猴桃等在全国享有盛誉;三门峡烟叶闻名遐迩,是河南省名优产品,连续10余年在全国质量评比中获奖,有“代云烟”的美誉。

      交通

      三门峡交通三门峡交通

      三门峡市地处豫西边陲,自古是通秦连晋、承东启西的咽喉要塞,是东部产业转移和西部资源输出的必经之地,与山西运城、临汾、陕西渭南构成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独特的区位优势使三门峡市在全省的交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境内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9343公里,公路密度达到88.2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6公里,平均拥挤度为0.52;普通干线公路1027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占44.9%,观测路段的平均路网拥挤度为0.48;农村公路通车里程8150公里,其中等级公路比例达到68.0%,铺装路面里程达到60.3%。拥有国家铁路2条;市、县级汽车客运站9个,旅游汽车站1个,乡镇汽车客运站63个,农村招呼站350个;海事码头(渡口)19个。

      2022年,全年全市货物运输总量0.63亿吨,比上年增长38.1%。货物运输周转量267.88亿吨公里,增长13.5%。旅客运输总量793万人次,下降45.1%。旅客运输周转量9.24亿人公里,下降46.3%。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05公里。

      2022年,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39.83万辆,比上年末增长4.9%。民用轿车保有量21.91万辆,增长5.3%。

      铁路

      三门峡境内铁路全长343公里,其中郑西高铁长154公里,陇海铁路长189公里。三门峡市拥有湖大铁路、渑杨铁路、渑张铁路3条地方铁路,与陇海铁路相接,连通各厂、矿区,形成了服务区域经济的干支相连的铁路网系统。

      公路

      高速公路,全市拥有2条国家高速公路,即三淅高速公路和连霍高速公路横穿全境。

      普通干线公路,全市干线公路拥有2条国道、9条省道和1条专用公路(三门峡至大坝公路),管养里程达1026.5公里。其中一级公路21.8公里,二级公路438.9公里,三级公路365.3公里,四级公路200.6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比”十五“期末增长238公里。

      水运

      三门峡属内河非水网地区,水上运输主要为对河渡运和水上旅游,基本无长航运输。黄河、洛河为主要河流,黄河流经三门峡市220公里,境内现有黄河小浪底库区、三门峡库区和窄口水库3个重点库区,渡口15处,旅游码头4个。现有各类船舶81艘,4233总吨、9729千瓦,其中运输船舶39艘,货运量集中在白浪、大安渡口汽车渡轮上,主要为对河渡运为主,客船13艘,531客位,主要是客渡船和库区旅游船舶,有各等级船员140人,2010年全市水上运输完成客运量7万人次,完成货运量71.4万吨。

      社会

      2022年,年末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校)在校学生1.54万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3.96万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7.64万人,小学在校学生15.77万人。

      高等教育

      学校成立时间办学层次办学性质
      河南科技大学应用工程学院2015年本科联合办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1999年高职高专公办

      科学技术

      2022年,年末全市共有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9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8个。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7个。省级中试基地2家。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7家,其中新增30家。178家企业通过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各类创新平台达到684个,其中,年内新增省级研发类平台10个,年内新增市级研发类平台42个。全年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93笔,比上年增长40.9%;技术合同交易额4.8亿元,较上年增长27.7%。

      2022年,全年全市授权专利1546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518件,比上年增长13.6%,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54件,比上年增长13.4%。全年商标申请2726件,商标注册1853件,累计商标注册量达到12637件,比上年增长15.7%。

      2022年,年末全市共有通过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79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8790台件,制定地方标准13项,新建计量标准7项。

      2022年,年末全市共有新一代天气雷达站1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4个,多要素区域站107个。地震观测站7个,地震观测站网1个,宏观测报点74个。

      文化事业

      2022年,年末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0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个,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4个,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3个。年末共有市级广播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2022年,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890个。其中医院58个,在医院中有公立医院22个,民营医院3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804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6个,乡镇卫生院73个,村卫生室1341个,诊所31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3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卫生监督机构7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7811张。其中,医院13811张,乡镇卫生院2713张。年末卫生技术人员1888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233人,注册护士8564人。按机构分,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2829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225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技术人员896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238人,妇幼保健院(所、站)机构卫生技术人员696人。全年总诊疗人次1315.70万人次,总出院人数36.40万人。其中医院诊疗人次554.57万人次,出院人数31.61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数722.97万人次,出院人数3.57万人。

      体育事业

      2022年,年末全市各单项体育协会18个,体育类民办非企业俱乐部14个,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达6240人。全年新建全民健身路径105套、新型农体50套、二代健身路径5套,累计建成社会足球场地57块。

      2022年,全年全市参加省级正式比赛获金牌8枚,银牌1枚,铜牌2枚,有12名运动员在省队集训。全年共注册运动员170人,授予二级运动员称号11人。

      邮电通信

      2022年,全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2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邮政行业业务总量5.41亿元,下降12.2%;电信业务总量21.56亿元,增长20.9%。快递业务总量1988.24万件,下降35.6%;快递业务收入2.74亿元,下降14.3%。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2.0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25.23万户。电话普及率116.5部/百人。全年新开通5G基站0.2万个;全市5G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00.63万户。

      人民生活

      2022年,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20元,比上年增长4.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05元,增长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03元,增长5.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88,比上年缩小0.04。

      2022年,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028元,比上年增长2.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866元,增长0.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875元,增长3.4%。

      社会保障

      2022年,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1.61万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37.59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4.0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53万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24.06万人,参保退休人员13.4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6.8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9.1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4.06万人。

      2022年,全年全市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0.44亿元,年末共保障城市低保人员9455人;全年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1.48亿元,年末共保障农村低保人员46254人。全年发放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0.66亿元,年末共保障农村特困人员7350人。

      资源环境

      2022年,年末全市已发现矿种66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46种,已开发利用矿种35种。

      2022年,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9%。

      2022年,全年全市环境质量优良天数为245天。PM10平均浓度73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46微克/立方米。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优”,市区地下水水质综合定性评价结果为“良好(Ⅰ类)”。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100%。全市15个监测断面中,水质类别符合Ⅰ-Ⅱ类断面13个,Ⅲ类断面2个。

      2022年,全市年平均气温14.3℃。平均年降水量474.3毫米。平均年日照时数2079.9小时。

      2022年,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全市共有森林公园10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省级森林公园6个。

      2022年,全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积27.9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8.83万亩,飞播造林7.30万亩,封山育林5.44万亩,退化林修复6.40万亩。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35.05万亩,林业育苗0.17万亩。全年完成义务植树799.6万株。

      2022年,年末全市建成区面积61.2平方公里,人口49.97万人,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752.71公顷,绿化覆盖率44.97%。建成区绿地面积2469.47公顷,绿地率40.35%。公园绿地面积726.91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54平方米。

      安全生产

      2022年,全年全市工矿商贸共发生伤亡事故1起,死亡1人,同比减少4起、6人,分别下降80.0%和85.7%。

      旅游

      三门峡地处中原豫、晋、陕三省交界处,豫西重镇,东与千年帝都洛阳市为邻,南依伏牛山与南阳市相接,西望古城长安,北隔黄河与三晋呼应,是历史上三省交界的经济、文化中心。 华夏的古老文明、祖国的今朝奇迹、南疆的湖光山色、北国的秀丽冰川,在这里得到了巧妙的浓缩和展现,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十分广阔的前景。厚重的历史文化为这里留下了许多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名胜古迹

      三门峡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馆藏文物7万余件,灵宝西坡遗址被列为全国首选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遗址之一,仰韶村文化遗址、庙底沟文化遗址、虢国上阳城与虢国墓地三大发掘入选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2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处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门峡市共有文物遗址713余处,其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6处,省级38处,市级28处,县级641处;馆(库)藏文物7万多件,其中一级203件,二级681件,三级6801件。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仰韶村遗址、庙底沟遗址、宝轮寺塔、北阳平遗址、虢国墓地遗址、鸿庆寺石窟。

      卢氏城隍庙

      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宣德年间毁于战乱之中。天顺八年 (1464)至成化二年(1466)重建。嘉靖二十九年(1550)又遭火灾,至万历九年(1581)修复扩建,即成现有规模。建国后多次拨款整修,庙院面貌一新。现存建筑有正殿五间,座北向南;香祭亭转角楼和乐楼各三间;东西厢房各十间;左右香积厨各两间;门前三间,均系黄龙脊,绿瓦与各种脊兽相映成趣。整个建筑,金碧辉煌,檐牙飞翘,工艺精美,朱门高柱,明丽豁敞,是研究古代建筑艺术的科学依据和模样。建国后县初级中学设此,1960年至今,为县文化馆驻地,是全县人民的文化活动和文物收藏中心。

      虢国贵族墓地

      虢国贵族墓地位于三门峡市区北上村岭,总面积五十八万平方米,在经文物部门钻探的十四万平方米内,共有各种贵族墓葬一百四十二座。其中,大中型墓葬十九座,车马坑十二座,其它种类的祭祀坑五十余座。

      在已发掘清理的九座墓葬中,有国君墓二座,太子墓一座,姬妃墓一座,车马坑二座。共出土铜、铁、玉、石、金、陶、木、皮革、麻布等九大类文物一万七千多件。其中出土的大型青铜礼器二百余件,大部分铸有铭文。缀玉面罩被确认为春秋战国“瞑目”的祖型。玉组串饰为汉代金缕玉衣的前身。出土的八件甬钟是西周晚期墓葬发掘中唯一完整的一套。由十二件金器组成的黄金带饰为周代考古中所罕见。大量珍贵兵器,尤其是玉柄铜芯铁剑的出土,被确认为中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它的发现将中国冶铁的年代上溯了一个多世纪,堪称“中华第一剑”。

      虢国贵族墓地的重大发现,对研究虢国乃至西周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制度以及冶金、交通、纺织、古代战争等各个方面,都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自然景观

      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三门峡市委、市政府为创建最宜人居城市、加强对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开发而实施的一项重点工程。公园核心景区包括白天鹅观赏区、陕州公园和沿黄生态林三大部分。2002年8月以来,三门峡市在原来陕州公园的基础上先后建成青龙坝、苍龙坝、双龙桥以及沿黄道路和绿化、景观等工程,形成了一个连接三门峡市东、西两区的自然生态区。

      天鹅湖景区的规划建设,使三门峡市拥有了一个常年5000亩、蓄水期3万亩水面和5万亩林地的城市生态园。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园区吸引数万只白天鹅来这里栖息越冬,三门峡市因此被誉为“天鹅之城”。2007年2月,天鹅湖景区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河南省内唯一的一家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

      每年入冬时节到次年的初春,在风寒雪飘的季节里,成千上万只白天鹅便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到三门峡栖息越冬,三门峡库区广阔明澈、碧波荡漾的湖面,成了黄河上最大的白天鹅聚集和观赏地。它们在这里悠然自得,或翱翔高空,或巡视大河,或浮游水面,千姿百态,构成了一幅天人合一、万物空灵的丹青画卷。2010年3月,三门峡市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大天鹅之乡”称号。

      玉皇山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卢氏县狮子坪乡淇河林场,距卢氏县城90公里。玉皇山是河南省的西部屋脊,为秦岭余脉主支伏牛山系。长岭根、大块地、扁担沟、骑马沟为其主要的四个景区。其山峰玉皇尖海拔2057.9米,比东岳泰山高出527.1米。登临绝顶.40余平方公里林海尽收眼底。环顾群峰,千山如海,既可享受一脚踏二县(卢氏渚南、丹凤)的乐趣,义可体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曾有”登上玉皇尖,风光尽收揽,三山毋须走,五岳水再看“之说。

      山上林木葱郁,森林植被良好,其大块地挺拔的日本藩叶松是河南省唯一的高人型森林景观,身临其中可以领略茫茫林海的苍劲;原始华山松林更为中南地区所罕见。公园内维管束植物1800余种,木本植物400余种,药用植物1225种,各种动物400余种。其中保护植物有连香树、水曲柳,桦栎树等;有珍稀动物金钱豹、麝、青羊、草鹿、红腹锦鸡等,画眉、鹦鹉等鸟类也在树枝间来往穿梭,可谓野生动物乐嗣、鸟儿天堂、植物正同。由岩缝、洞穴汩汩涌出的淙淙细流汇成道道…泉从山涧蜿蜓而下,水质甘甜清澈,水声清脆蜿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俗称娃娃鱼)、游龟嬉戏其问,其鳞可见。由山泉汇成的黄龙潭、白脏潭、乌龙潭、龙井等如山水画卷,新雨过后,彩虹飞卧,恰似人间仙境。

      著名人物

      关龙逄上官仪上官庭芝上官婉儿杨玄琰杨玉环高季兴姚崇
      召公王溶张士贵宋之问魏野王濬曹靖华孙国庆

      荣誉

      2017年12月31日,三门峡当选“2017中国年度文化影响力城市”。

      2018年10月25日,三门峡被授予“卫星应用示范城市”。

      2021年5月,在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三门峡获评为五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