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全名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又译“米开兰基罗”“米高安哲罗”,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斯加柏里斯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高峰的代表。
早年在佛罗伦萨画家D.吉兰达约的作坊当学徒,后因爱好雕刻转入以保存古雕刻遗物最多的美第奇庭园工作;1498年,完成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1504年,完成举世闻名的雕像《大卫》,安放在韦吉奥宫正门前,作为佛罗伦萨守护神和民主政府的象征;1505年,应邀赴罗马,为教皇尤里乌斯二世设计和制作陵墓雕刻;1512年,完成世界上最大的壁画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创世纪》;1564年,在罗马去世,时年88岁。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他的建筑设计大胆运用古典柱式,开创了一代新风 ,善于突出柱式结构的立体感,对巴洛克建筑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代表作品有壁画《卡西纳之战》《神圣家族》,浮雕《阶梯旁的圣母》和《山陀儿之战》,圣彼得大教堂大厅的大圆顶设计,《摩西》《垂死的奴隶》等。
米开朗基罗与列奥纳多·达芬奇、拉斐尔·圣齐奥并称“文艺复兴艺术三杰”。小行星3001以他的名字命名,以此来表达后人对他的尊敬。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人物生平
3 主要作品
4 轶事典故
基本信息
中文名:米开朗基罗
外文名:Michelangelo Simoni(意大利语)
国籍:意大利
主要成就:《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被誉为伟大的艺术成就之一
设计了佛罗伦萨麦迪奇教堂
他的雕塑被誉为登峰造极的艺术品
逝世日期:1564年2月18日
别称:米开兰基罗、米高安哲罗
逝世地:罗马
主要荣誉:“文艺复兴艺术三杰”之一
信仰:人文主义思想、对上帝的信仰
性别:男
代表作品:大卫、摩西、哀悼基督、末日审判
职业:雕塑家、建筑师、画家、诗人
出生日期:1475年3月6日
出生地:加森汀省的卡普雷赛镇
血型:O型
时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原名: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
人物生平
《摩西》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意大 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美术三杰。全名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又译“米开兰琪罗”、“米高安哲罗”,1475年3月6日生于佛罗伦萨加森汀省的卡普雷塞镇 ,1564年2月18日去世。作为文艺复兴的巨匠,以他超越时空的宏伟大作,在生前和后世都造成了无与伦比的巨大影响。他和达芬奇一样多才多艺,兼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他得天独厚活到89岁,超越了古稀之年,度过了70余年的艺术生涯,他经历人生坎坷和世态炎凉,使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都带有戏剧般的效果、磅礴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米开朗基罗13岁就进了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多梅尼科·吉兰达伊奥的工作室,在那里他最初接触终生所从事的神圣事业,并以神奇的速度掌握了绘画技巧。后来他又进了佛罗伦萨统治者罗伦佐·美第奇开办的“自由美术学校”,由于他的超群才华倍受罗伦佐的重视和爱护,宫廷中大量的艺术品成了他学习、研究的对象,经常出入于宫中的人文主义诗人和学者给了他极大影响。短短四年中,他在美第奇宫里获得了一个伟大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为他整个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罗伦佐的府邸里,设有一个“柏拉图学院”,学者们聚在一起研究学问,他们在罗伦佐的支持下创立了一种新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他们的思想是要把世界归还给人,把人归还给他自己。把人的艺术、文学和科学,还有作为个体的独立的思想和感情归还给人,人绝不能像一个奴隶一样被捆绑在教条之上,在锁链中死亡腐朽。
米开朗基罗还经常去听宗教改革家、修道士萨伏纳罗拉揭露教会黑暗的演说,这位为了拯救人类命运而不怕宗教法庭审判的修道士给他的灵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罗伦佐·美第奇死后,米开朗基罗失去了保护人,佛罗伦萨陷于一片混乱,他深感故乡非久留之地,赴威尼斯和波伦亚,后转道罗马寻找发展机会。罗马到处林立古代雕像,犹如走进巨大的古代艺术宝库。23岁的米开朗基罗受法国红衣主教委托,为圣彼得教堂制作《哀悼基督》雕像。这件雕像的问世,使米开朗基罗名盖罗马,自多纳太罗之后又一颗雕刻巨星升起。26岁的米开朗基罗载誉回到故乡佛罗伦萨,便立即从事《大卫》云石雕像的制作,三年后完成,安放在韦吉奥宫正门前,作为佛罗伦萨守护神和民主政府的象征。
米开朗基罗《大卫》
1505年应教皇朱理二世邀请,米开朗基罗赴罗马为教皇在圣彼得教堂内建造陵墓,雕刻家历经艰辛磨难为陵墓留下名雕《摩西》和《奴隶》等雕像,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成就,使教皇的艺术总监勃拉曼特极为妒忌,他唆使教皇暂不修陵墓,强求雕刻家去画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米开朗基罗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画《创世纪》。41岁的大师重又回到佛罗伦萨,出生美第奇家族的教皇利奥十世又强迫米开朗基罗为其祖宗圣罗伦佐陵墓制作雕像,著名的《昼》《夜》《晨》《暮》雕像就是安放在这座陵墓的石棺上。已经61岁的雕刻家又被教皇召到罗马,在25年前完成的《创世纪》天顶画下的祭坛壁面上绘制《末日的审判》。米开朗基罗是人类天才、智慧和勇气的结晶,他的光荣与成就属于全人类。作品特点:在致力于领悟古人成就时,也致力于解剖人体,研究人体的结构和运动,这使他成为充分发挥人体.表现力的美术家之一。不同于充满深遂智慧之美的达·芬奇的艺术,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以力量和气势见长,具有一种雄浑壮伟的英雄精神。或许,他是一位最接近贝多芬境界的美术家。在他的雕塑上,在他的绘画中,一个个巨人般的宏伟形象挺立起来,就连他塑造的女性形象,也都具有刚勇的气概,仿佛是神话中的阿玛宗女子。
代表作品:雕像《大卫》(1501--1504),是美术史中最为人们熟悉的不朽杰作,也是最鲜明展示盛期文艺复兴意大利美术特点的作品。在用一块久被弃置的名贵石材雕刻大卫形象时,他真正实现了把生命从石头中释放出来的理想,以精湛的技巧、强烈的信心,雕凿出这尊完美的英雄巨像。
人物年谱
1475 3月6日出生于佛罗伦萨的卡普雷斯。(达·芬奇23岁)
1481 6岁,母亲法兰洁丝卡去世。
1483 8岁,拉斐尔出生,西斯廷礼拜堂建成。
1488 13岁,进入吉兰达约画室学画。
1489 14岁,在圣马可的美地奇家园学习雕刻,认识了洛伦佐·迪·美地奇。
1490 15岁,创作《梯边圣母》浮雕。
1491 16岁,创作《人马怪物之战》。
1492 17岁,受圣斯比尼修道院院长邀请,制作木雕。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恩人洛伦佐·迪·美地奇去世,亚历山大六世任教皇。
1494 19岁,10月离开佛罗伦萨,流亡威尼斯、波隆纳。
创作圣多明尼克教堂《天使像》《圣普洛鸠鲁》。
1495 20岁,11月回到佛罗伦萨会见达·芬奇。
1496 21岁,首次罗马之行。
1497 22岁,完成《巴克斯》。
1498 23岁,受法国藉枢机主教尚·比雷·德拉格拉尔之邀,为梵蒂冈教廷创作《彼耶达》。
达·芬奇完成《最后的晚餐》。
1500 25岁,完成《彼耶达》。
1501 26岁,回到佛罗伦萨,完成《布鲁格圣母子》。受托创作《大卫》。
1503 28岁,创作《圣家族》、《泰迪圣母玛利亚》、《小圣母玛利亚》。
尤里艾斯即位教皇。
1504 29岁,完成《大卫》像,设置于行政厅建筑维琪奥宫对面。
达·芬奇亦于市政厅大厅绘制作品。
1506 31岁,11月在波隆纳与教皇和解。
1508 33岁,3月完成《尤里艾斯》。回到罗马,5月10日开始做西斯廷礼拜堂大篷画。
1512 37岁,完成西斯廷礼拜堂大篷画,回到佛罗伦萨。
1513 38岁,着手《摩西》、《濒死的奴隶》。
1516 尤里艾斯二世陵寝雕刻第三次签约。《摩西》完成。
1519 44岁,继续尤里艾斯二世陵寝雕刻。5月2日,达·芬奇去世,享年67岁。
1520 45岁,开始制作美地奇家礼拜堂雕刻。4月6日,拉斐尔去世,37岁。
1523 制作《圣母子》。
1524 49岁,制作《河神》。设计美地奇家劳伦斯图书馆。
1525 50岁,寓意雕像《暮》完成。
1526 51岁,《晨》完成。
1527 52岁,成为佛罗伦萨革命军一员。
1528 53岁,弟弟布欧纳洛特去世。
1929 54岁,1月成为军事九人委员会之一。9月逃至威尼斯,2年后回到佛罗伦萨。
1530 55岁,创作《太阳神》,重返美地奇教堂制作雕刻。
1531 56岁,创作《夜》,父亲罗特维克去世。
1532 57岁,尤里艾斯二世陵寝雕刻第四次签约。
1533 58岁,《胜利之神》完成。
克利门七世委托制作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壁画《最后的审判》。
1541 66岁,《最后的审判》完成。
1545 70岁,尤里艾斯二世陵寝雕刻完成。
1546 71岁,着手《圣彼得的磔刑》。
1550 75岁,完成《圣彼得的磔刑》。
1555 80岁,着手《巴勒斯屈那圣母抱耶稣悲恸像》。
1559 84岁,着手《隆达迪尼圣母抱耶稣悲恸像》。
1560 85岁,设计《虔诚门》。
1564 89岁,2月18日去世,死前数日,继续《巴勒斯屈那圣母抱耶稣悲恸像》雕刻。
莎士比亚出生。
主要作品
《哀悼基督》
哀悼基督
云石雕像,高175厘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498年,现收藏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这件作品是米开朗基罗为圣彼得大教堂所作,是他早期最著名的代表作。作品的题材取自圣经故事中基督耶酥被犹太总督抓住并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后,圣母玛丽亚抱着基督的身体痛哭的情景。雕像中,死去的基督肋下有一道伤痕,脸上没有任何痛苦的表情,横躺在圣母玛丽亚的两膝之间,右手下垂,头向后仰,身体如体操运动员一般细长,腰部弯曲,表现出死亡的虚弱和无力;圣母年轻而秀丽,形象温文尔雅,身着宽大的斗篷和长袍,右手托住基督的身体,左手略向后伸开,表示出无奈的痛苦;头向下俯视着儿子的身体,陷入深深的悲伤之中;细密的衣褶遮住了她厚实的双肩,面罩却衬托出姣美的面容。圣母的表情是静默而复杂的,不仅倾泻了无声的哀痛,也不只是圣母充满哀思的祈祷,它已经大大超出了基督教信仰所饱含的内容,这是一种洋溢着人类最伟大最崇高的母爱的感情。作品采用了稳重的金字塔式的构图,圣母宽大的衣袍既显示出圣母的四肢的形状,又巧妙地掩盖了圣母身体的实际比例,解决了构图美与实际人体比例的矛盾问题。基督的那脆弱而裸露的身体与圣母衣褶的厚重感以及清晰的面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统一而富有变化。雕像的制作具有强烈的写实技巧,作者没有忽略任何一个细节,并对雕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打磨,甚至还使用了天鹅绒进行摩擦,直到石像表面完全平滑光亮为止。这一切都赋予了石头以生命力,使作品显得异常光彩夺目。米开朗基罗还将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刻在了雕像中圣母胸前的衣带上。作品一经展出,立即轰动了整个罗马城,从此便与作者米开朗基罗的名字一起成为了艺术史册中光辉的一页。
《大卫》
大卫
云大卫像石雕像,像高2.5米,连基座高5.5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501-1504年,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米开朗基罗生活在意大利社会动荡的年代,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对所生活的时代产生了怀疑。痛苦失望之余,他在艺术创作中倾注着自己的思想,同时也在寻找着自己的理想,并创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体格雄伟、坚强勇猛的英雄形象。《大卫》就是这种思想最杰出的代表。大卫是圣经中的少年英雄,曾经杀死侵略犹太人的非利士巨人哥利亚,保卫了祖国的城市和人民。米开朗基罗没有沿用前人表现大卫战胜敌人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在这件作品中,大卫是一个肌肉发达,体格匀称的青年壮士形象。他充满自信地站立着,英姿飒爽,左手拿石块,右手下垂,头向左侧转动着,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着远方,仿佛正在向地平线的远处搜索着敌人,随时准备投入一场新的战斗。大卫体格雄伟健美,神态勇敢坚强,身体、脸部和肌肉紧张而饱满,体现着外在的和内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这位少年英雄怒目直视着前方,表情中充满了全神贯注的紧张情绪和坚强的意志,身体中积蓄的伟大力量似乎随时可以爆发出来。与前人表现战斗结束后情景的习惯不同,米开朗基罗在这里塑造的是人物产生激情之前的瞬间,使作品在艺术上显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他的姿态似乎有些像是在休息,但躯体姿态表现出某种紧张的情绪,使人有强烈的“静中有动”的感觉。雕像是用整块的石料雕刻而成,为使雕像在基座上显得更加雄伟壮观,艺术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头部和两个胳膊,使的大卫在观众的视角中显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满了巨人感。这尊雕像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不仅如此,《大卫》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对人体的赞美,表面上看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实质上表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米开朗基罗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作为一个时代雕塑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大卫》将永远在艺术史中放射着不尽的光辉。“凿出你心中的大卫”
有一次记者问米开朗基罗:"您是如何创造出《大卫》这样的巨作的?"他答道:"很简单,我去采石场,看见一块巨大的大理石,我在它身上看到了大卫。我要做的只是凿去多余的石头,去掉那些不该有的大理石,大卫就诞生了。"这个故事讲出了幸福课的精髓,即凿去多余的石块,摆脱限制、阻碍或是对失败的恐惧这些多余的、妨碍我们成功的因素,正如梭罗所说:"减法比加法更能使灵魂成长"。减法包括除去那些,阻碍我们发挥潜能的限制,充分地发挥我们天生就有的潜能。
《昼》《夜》《晨》《暮》
《昼》《夜》《晨》《暮》
为美第奇家族的陵墓所作的大理石雕像,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520-1534年,现位于罗马。《昼》《夜》《晨》《暮》佛罗伦萨巨头美第奇家族的陵墓位于圣洛伦佐教堂的一座小礼拜堂内,断断续续地前后施工长达15年之久。米开朗基罗为这座陵墓制作了几尊著名的雕像,成为他创作盛期最后阶段的作品。
《昼》似乎是一个未完成的男性人体雕像,他好像刚刚从睡梦中被惊醒醒,右手在背后支撑着身体,眼睛圆睁着,正越过自己的肩头向前方凝视着第二张夜。
《夜》是一个身材优美的女性,但身体的肌肉松弛而无力,她右手抱着头,正在深深地沉睡着,脚下的猫头鹰象征着黑夜的降临,枕后的面具则象征着恶梦缠身,她似乎已经精疲力尽,只有在梦境中才能得到安宁。
《晨》的形象是处女的化身,她丰满而结实,全身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和光辉,似乎正从昏睡中挣扎着苏醒过来,但没有欢乐,只有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暮》被表现成为一个强壮的中年男子,他松弛的肌肉无力地下垂着,上了年纪的脸上沉浸在平静的反醒中,或许是由于苦闷而在发呆。
这四个人物形象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寓意,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感,他们辗转反侧,似乎是为世事所扰,显得忧心忡忡,既象征着光阴的流逝,也代表着受时辰支配的生与死的命运。
美第奇家族陵墓和其雕塑作品是纪念碑式的杰作,同时也是米开朗基罗艺术生涯中重要的转折点。尤其是这四件雕像所表达出的不安、紧张以及带有辛酸的屈从,正是作者心灵深处真实写照。米开朗基罗面对处于动荡之中的意大利现实社会,人文主义的理想破灭了,他的思想开始变得深沉和苦闷,作品中留下的只有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和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感伤。这些雕塑作品表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并成为后来“样式主义”美术作品的先驱。
《垂死的奴隶》
云石雕塑高229厘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1513-1516年,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垂死的奴隶
垂死的奴隶《垂死的奴隶》两眼紧闭,似乎不是在迎接死亡,好像是在休息。他那安详的脸上,没有垂死挣扎的痕迹,也没有因痛苦而造成的痉挛,却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平静和陶醉,仿佛是一种摆脱了苦难的昏迷。他左手支撑着头部,右手扶在胸前,好像刚刚经历过严酷的折磨,精疲力尽,正在进入一种解脱的状态。《被缚的奴隶》,云石雕塑高215厘米开朗基罗创作于1513-1516年,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被缚的奴隶》与《垂死的奴隶》相比明显是另一种风格。他如公牛一样健壮的身体呈螺旋形强烈地扭曲着,似乎正在力图挣脱身上的绳索,虽然双臂被反绑着,但全身的肌肉都紧绷着,让人感到那里蕴含着无比强大的反抗力量,相比之下,身上的绳索则显得那么脆弱无力,似乎仅仅成了装饰品。他的头高昂着,紧闭着嘴唇,眼睛圆睁着,眼神中流露出反抗的愤怒和坚强不屈的意志。
这两尊奴隶雕像都是用来装饰陵墓的,最早的目的是来象征死者的权威,但在这里却变成了作者自己思想的真实写照。雕像中的奴隶都被塑造成了渴望自由和解放的强壮青年,都有着年轻而健美的体魄。
这两尊雕像表现的仿佛不是奴隶,而是两个英勇的斗士,人的尊严达到了完美地体现。当时米开朗基罗一直被迫为教皇和城市的统治者们服务,而作为一个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艺术家,他与他自己作品中的人物一样具有一种被压抑、被束缚而渴望解脱的痛苦,和实现理想的要求。米开朗基罗不仅为处于动荡的祖国忧心忡忡,同时还苦于摆脱不了为统治者服务的命运——这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的普遍遭遇。他的精神空间是窒息的,只能在相对自由的艺术创作中发泄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寻求精神上的解放。他曾写到:“……在这样奴隶般和这样寂寞无聊的条件下,在斜路上,在极端的精神疲乏中,我应该雕刻自己神圣的制作……”。后来由于势态的变更,米开朗基罗的思想变得深沉而苦闷,再也没有创造出类似这两件作品那样充满生命力的雕刻。
《摩西》
摩西
摩西是犹太人伟大先知中的一个,领导希伯来民族从埃及迁徙到巴勒斯坦,摆脱了埃及人的奴役。米开朗基罗所创作的摩西,是介乎神人间的超人,体现了一个领袖的神气。他的头威严地竖立着,奕奕有神的目光,曲着的右腿,宛如要举足站起的模样。牙齿咬紧着,像要吞噬什么东西。头上的角,使摩西态度更为奇特、怪异、粗野,是力量的象征。云石雕像,高255厘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515-1516年,现位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雕像中的摩西是一位体格强健的老者,头上长有象征“神”的一对犄角,身穿薄薄的无袖上衣,红肿的衣褶搭在两膝间。他双臂肌肉发达,手上青筋暴露,仿佛积蓄着无穷的力量。他一手抚弄着长及腰间的胡须,一手扶着刻有《十诫》的法版,头强烈地向左侧扭动着,威严而冷峻的双眼圆睁着,怒目而视,神情紧张,脸上充满了警觉的敏感。虽然是在坐着,但整个身体的姿势呈现出强烈的动感,左脚向后伸出,好像马上要站起来。虽然怒气冲天,但作为一个以色列人的精神领袖,他又必须尽力克制自己的情绪,所以表现出一种异常复杂的心理状态。他是一个悲剧性英雄人物的典型形象,仿佛大自然最本质力量的化身,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其中包含着艺术家对祖国命运的高度关注,和对人的尊严的无上崇敬,是作者人文主义思想的结晶之作,也被西方艺术评论家认为是米开朗基罗最成功的雕像之一。
《布鲁特斯胸像》
《布鲁特斯胸像》
大理石雕像,高74厘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537-1538年,现收藏于佛罗伦萨国立美术馆。布鲁特斯(公元前85-公元前42年)是罗马共和时期的第一任行政长官,早期曾参加过刺杀罗马独裁者凯撒的行动,他有着光明磊落的性格,在历史上,是一个维护民主,不徇私情,大公无私的执政官形象。米开朗基罗选择他为刻画对象,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雕像中,布鲁特斯身披古罗马长袍,脸向左侧有力的转动着,嘴角紧闭着,专注的眼神凝视着前方,面部神情表现出勇敢、公正、机智、坚定和决不妥协的英雄气概,显示了面对严酷现实所具有的大无畏精神。如果说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和《摩西》都是完美的理想化英雄化身,那么这尊《布鲁特斯胸像》则可以认为是现实中的实实在在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英雄形象,具有一种行动的意志力和内在的精神力量。雕像的头部并没有像作者的其他作品一样经过细致的打磨,这反而更赋予了英雄人物以粗犷的性格,增加了雕像的现实感。这件作品是米开朗基罗晚期的代表作品之一,体现了作者对现实中能够拯救祖国的英雄的渴望。
《女预言家利比亚》
女预言家利比亚
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所所创作的壁画。纵395×横380厘米,现存于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创作受人文主义思想和受萨伏那洛拉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以现实主义的方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在艺术上具有坚强的毅力和雄伟的气魄。女预言家利比亚是西斯廷教堂内壁画的一部分,是先知和巫女的形象。她正翻开一本书,扭曲着的身体极富动感,严谨的人物造型和画家独特的“明暗均衡法”使人物产生了雕塑般感觉,红色衣裙和绿色衬布对比强烈,使观赏者不能不由衷赞叹大师高超的艺术魅力。
《创造亚当》
创造亚当
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所所创作的壁画。纵280×横570厘米,现存于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创造亚当》为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创世纪》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分。图中描写了上帝创造亚当的宗教传说。据载,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入其鼻孔使他成为“有灵的活人”,取名亚当,并将他及其妻夏娃同置于伊甸园中。此画中的亚当是一个健壮的裸体男青年,却缺乏应有的活力。至高无上的耶和华身披宽大的斗篷,在天使们的伴随下,正向他飞来。耶和华饱含精力的手指伸向亚当,亚当慵倦地斜卧于山坡之上。亚当成熟、健壮的身躯在深沉的土色中显露出来。他右臂依在山坡上,左腿自然蜷曲,左臂伸向上帝,似乎在那惊天动地的一触之间,他健壮的身躯和浑身的肌肉就要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在这幅作品中,体现了画家对人的赞美,以及他对人充满信心的人文主义思想。
轶事典故
1532年秋天,23岁的卡瓦切里在圣安杰洛与米开朗基罗初次见面。他翩翩的风度、高贵的姿容立即吸引了米氏对男体的敏感与热爱近乎痴狂,这也令我们有幸看到《大卫》、《摩西》、《奴隶》组像、《创世纪》等一系列惊人之作。
见到卡瓦切里的几个月内,米开朗基罗画出了他最好的几幅素描,其内容全部来自希腊神话,有驾驶金马车的法厄同,有被秃鹫不断啄食肝脏的提图斯,有为宙斯斟酒的美少年伽尼墨得斯。为美第奇礼拜堂制作朱理亚诺公爵雕像时,米氏所雕的面部是卡瓦切里的脸孔,他对他的眷恋,由此可见一斑。诗歌中,米氏更将对方的名字比做他赖以生存的食物,接着又写道:“不……食物只营养我的身体,你的名字却滋润我的身体和灵魂,使它们充满快乐,只要有你在我心中,我不再感到悲哀,也不惧怕死亡。”
英俊的卡瓦切里也没有背叛艺术大师深切的情感付出,他始终是他忠诚的赞赏者。直到米氏弥留之际,卡瓦切里仍守在他床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