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砂叶螨
朱砂叶螨
朱砂叶螨(拉丁学名: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别名棉花红蜘蛛,是绒螨目叶螨科动物。
雌螨背面观呈卵圆形,红色,躯体两侧各有1个长黑斑,背面表皮纹路纤细,雄螨背面观略呈菱形,须肢跗节的端感器细长,卵圆球形,初产时无色透明,孵化前具微红色。在中国分布在各棉区,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的优势种。寄主广泛,主要有棉花、玉米、高粱、小麦等。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基本介绍
3 形体特征
4 昆虫危害
5 发生规律
6 螨情凋查和预测
7 习性特点
8 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朱砂叶螨
拉丁学名: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科:叶螨科
门:节肢动物门
纲:蛛形纲
亚纲:蜱螨亚纲
目:真螨目
别称:棉花红蜘蛛、红叶螨
界:动物界
亚门:螯肢亚门
种:朱砂叶螨种
分布区域:北京、上海、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及世界许多国家
基本介绍
|
|
形体特征
雌成虫:体长0.28-0.32mm,体红至紫红色(有些甚至为黑色),在身体两侧各具一倒“山”字形黑斑,体末端圆,呈卵圆形。
雄成虫:体色常为绿色或橙黄色,较雌螨略小,体后部尖削。
卵:圆形,初产乳白色,后期呈乳黄色,产于丝网上。
朱砂叶螨结构图
昆虫危害
朱砂叶螨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 温带的农林大害虫,在中国各地均有发生。可为害的植物有32科113种,其中 蔬菜18种,主要有茄、辣椒、西瓜、豆类、葱和苋菜。以成若螨在叶背吸取汁液。茄子、辣椒叶片受害后,叶面初现灰白色小点,后变灰白色; 四季豆、豇豆、瓜类叶片受害后,形成枯黄色细斑,严重时全叶干枯脱落,缩短结果期,影响产量。
发生规律
(1)生活史和习性
朱砂叶螨在北方棉区1年发生12~15代,长江流域棉区18~20代,华南棉区20代以上。以雌成螨及其他虫态在蚕豆、冬绿肥、杂草—上、土缝内、棉田枯枝落叶下及桑、槐树皮裂缝内越冬。越冬期间气温上升,仍能活动取食。翌春5日平均气温上升至5~7℃(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始活动。先在越冬或早春寄主上繁殖2代左右,待棉苗出土后再转移至棉田为害。在棉田约发生15代,棉株衰老后再迁至晚秋寄主上繁殖l代。当气温继续下降至15℃以厂时,便进入越冬阶段。
朱砂叶螨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49℃,上限温度为42℃,完成1代的有效积温为163.25℃,在平均温度为26℃左右时,发育历期最短。一般雌成螨的寿命比雄成螨长。雌成螨产卵前期在日平均温度26~31℃时为1.5天,20℃时为3天左右。每雌每日产卵量以日平均温度30℃时最高,每天可产卵3~20粒,平均6~8粒,最长产卵期为25天。有孤雌生殖习性,但其后代全为雄螨;在田间的雌雄比为5:l。
成、若螨均在棉叶背面吸食汁液。当叶背有螨1~2头时。叶面即显出黄色斑点;当叶背有螨5头时,叶面即出现红斑。螨的数量愈多,红斑愈大。棉叶受害后出现黄白斑到形成红斑,需要经历一个显症期。显症期的长短明显地随着温度的升高和虫量的增加而缩短。5、6月间由于朱砂叶螨从杂草寄主扩散到棉田的螨量不同,形成了显症期迟早的差别。在挑治叶螨时,提出“发现一株打一片”就是为了防治其周围尚未显示症状的有螨株。
朱砂叶螨在长江流域棉区的发生与为害每年有3~5次高峰。据湖北荆州记载,第1次高峰常在5月中、下旬,以蚕豆茬棉花和历年棉叶螨发生量大的棉田受害最重;第2次高峰在6月中旬,以麦茬棉花受害较重;第3次高峰在7月上、中旬,各类棉田都可发生,是猖獗成灾造成大面积红叶垮秆的时期:第4次高峰在8月上、中旬,如伏旱之后接着秋旱,前期防治不彻底的往往发生严重;第5次高峰在9~10月间,多在嫩绿的棉田为害,一般年份影响不大。
(2) 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朱砂叶螨种群的消长和扩散与气候、寄主、耕作制度及施肥水平等因子有关。
气候因子:气候因子是影响朱砂叶螨种群消长的决定因子,尤以5~8月份降雨量最为重要。而7~8月份的南洋风对种群增长起加强作用。干旱并具备一定的风力是其繁殖和扩散最有利的条件。暴风雨连带泥水的冲刷和黏附,常使朱砂叶螨的死亡率增大。因此,棉花生长期间降雨量的大小,往往成为衡量当年发生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志。
从温度和风力来看,7~8月份正是长江流域高温和南洋风多的季节,因此,是其繁殖和外散的极有利的时机。朱砂叶螨扩散的距离和范围视风力的大小而定。一般2~3级南风扩散距离可达3~4m,5~6级则可达8m左右,加上此期朱砂叶螨的繁殖速度快,每扩散1次只需5~10天,故棉区有“天热少雨发生快,南洋风起棉叶红”之说,这正好反映了朱砂叶螨在高温条件下借风力猖撅蔓延的情景。从常年该螨的扩散规律来分析,5~6月份由于降雨的影响,扩散株率仅占全年总扩散株率的5%左右,7~8月份则占90%以上。扩散高蜂期最早出现在7月中旬,最迟在8月中旬,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据此规律,把朱砂叶螨控制在6月底以前,是至关重要的。
寄主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朱砂叶螨的螨源主要来自杂草寄主。凡杂草寄主多、分布广的地区,该螨的越冬种群基数和春季的繁殖数量就大。朱砂叶螨冬春的主要和次要寄主种类各地不尽相同,但在同一地区的种类比较稳定。因此,了解该螨在当地杂草寄主的种类和分布,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显得十分重要。
耕作制度:
棉麦两熟地区,棉花收获后,经翻耕播种小麦和大麦的田块,朱砂叶螨的发生数量少、为害轻。不经拔秆和翻耕就套播夏收作物和绿肥的田块,则发生数量多、为害严重。另外,前茬为豆类的棉田发生早而重,油菜田次之,小麦田则轻。棉田内间作或邻作豆类、瓜类、芝麻等作物的受害亦重。
施肥水平和棉株长势:
施肥水平高的棉田,棉株生长健旺,叶片浓绿质厚,一般比施肥水平差的棉田螨量少80%以上。施肥水平差的棉田,由于棉株瘦小,郁闭度差,体内及外来水分易蒸发。造成高温、低湿日勺小气候,有利朱砂叶螨的生存和繁殖,受害严重。
天敌:
捕食性天敌主要有深刻点食螨瓢虫、黑襟毛瓢虫、塔六点蓟马、横纹蓟马、小花蝽、姬猎蝽、中华草蛉、食螨瘿蚊、草间小黑蛛、三突花蛛、拟长刺钝绥螨等。据四川资料,每株棉苗平均有棉叶螨91.6头时,接种6头塔六点蓟马若虫,10天后棉叶螨减少67.5%,15天后减少93.25%;每株棉苗平均有棉叶螨56.5头,不接种的lO天后则增加266.72%。可见棉田过多施药常引起棉叶螨的再猖獗,主要原因是杀伤了天敌所至。
螨情凋查和预测
(1)冬春寄主螨情调查 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前茬作物连、间、套作的棉田或冬闲地棉田各1块,在棉苗出土前。每7天调查1次,共2~3次,调查棉田前作和棉田内外主要杂草寄主50~100株,计算有螨株率,并按百株螨量(y)与有螨株率(x)之间的经验公式y=1.4269x1.4131换算成百株螨量。当螨量显著上升时,发出防治预报,以免叶螨侵害棉田。
(2)棉田有螨株率、红斑株率调查及防治指标的确定 选择有代表性的各类棉田各1块,从齐苗后开始调查,每5天调查1次,直到棉叶螨不再为害为止。调查方法是在每块田内以5点取样法定点不定株,在定苗前每块田查200株,定苗后查100株,现蕾后,以上、中、下各1片叶取样,查50株,开花后,取样方法同现蕾期,查25株。计算有螨株率、红斑株率,并换算成百株螨量。结合气候情况,发出螨量消长预报。一般以红斑株率33%、38%分别作为苗期和蕾铃期的防治指标。
习性特点
幼螨和前期若螨不甚活动。后期若螨则活泼贪食,有向上爬的习性。先为害下部叶片,而后向上蔓延。繁殖数量过多时,常在叶端群集成团,滚落地面,被风刮走,向四周爬行扩散。朱砂叶螨发育起点温度为7.7~8.5℃,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相对湿度为35%~55%,因此高温低湿的6~7月份为害重,尤其干旱年份易于大发生。但温度达30℃以上和相对湿度超过70%时,不利其繁殖,暴雨有抑制作用。
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清除田梗、路边和田间的杂草及枯枝落叶,耕整土地以消灭越冬虫源。合理灌溉和施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虫能力。
②生物防治。利用有效天敌如:长毛钝绥螨、德氏钝绥螨、异绒螨、塔六点蓟马和深点食螨瓢虫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保护或引进释放。当田间的益害比为1:10~15时,一般在6~7 天后,害螨将下降90%以上。
③化学防治。加强田间害螨监测,在点片发生阶段注意挑治。轮换施用化学农药,尽量使用复配增效药剂或一些新型的特效药剂。效果较好的药剂有:40%的菊杀乳油2000~3000倍液,或40%的菊马乳油2000~3000倍液,或20%的螨卵脂800倍液。也可用波美0.1~0.3度石硫合剂(注意瓜类作物上浓度不超过0.1波美度),25%灭螨猛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