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棘
沙棘
沙棘(学名:Hippophae rhamnoidesL.)别名刺溜或酸溜,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被称为“维生素C之王”。
沙棘高1-5米,高山沟谷可达18米,棘刺较多,粗壮,顶生或侧生;嫩枝褐绿色,密被银白色而带褐色鳞片或有时具白色星状柔毛,老枝灰黑色,粗糙;单叶通常近对生,与枝条着生相似,纸质,狭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初被白色盾形毛或星状柔毛,下面银白色或淡白色,被鳞片,无星状毛;果实圆球形,橙黄色或桔红色,花期4-5月,果期9-10月。主要种类有江孜沙棘、蒙古沙棘、中国沙棘、中亚沙棘、云南沙棘。沙棘生于海拔800-3600米温带地区向阳的山嵴、谷地、干涸河床地或山坡,土质为多砾石、沙质土壤或黄土,产于中国黄土高原及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部各省区。
沙棘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还可用于医药及日化工业开发。
目录
- 1 基本信息
2 形态特征
3 主要品种
4 生长习性
5 分布范围
6 繁殖栽培
7 主要价值
8 植物研究
9 植物文化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沙棘
拉丁学名: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
科:胡颓子科
界:植物界
属:沙棘属
分布区域:中国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部
繁殖方法:种子繁殖、扦插繁殖
目:蔷薇目
别称:醋柳、黄酸刺、酸刺柳、黑刺、酸刺
二名法:Hippophae rhamnoides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果期:9-10月
形态特征
沙棘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l.5米,生长在高山沟谷中可达18米,棘刺较多,粗壮,顶生或侧生;嫩枝褐绿色,密被银白色而带褐色鳞片或有时具白色星状柔毛,老枝灰黑色,粗糙;芽大,金黄色或锈色。单叶通常近对生,与枝条着生相似,纸质,狭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30-80毫米,宽4-10(-13 )毫米,两端钝形或基部近圆形,基部最宽,上面绿色,初被白色盾形毛或星状柔毛,下面银白色或淡白色,被鳞片,无星状毛;叶柄极短,几无或长1-1.5毫米。果实圆球形,直径4-6毫米,橙黄色或桔红色;果梗长1-2.5毫米;种子小,阔椭圆形至卵形,有时稍扁,长3-4.2毫米,黑色或紫黑色,具光泽。花期4-5月,果期9-10月。主要品种
江孜沙棘H. rhamnoides subsp. gyantsensis
沙棘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5-8米,小枝纤细,灰色或褐色;节间较短。叶互生,纸质,狭披针形,长30-55毫米,宽3-5毫米,基部最宽,顶端钝形,边缘全缘,微反卷,上面绿色或稍带白色,具散生星状白色短柔毛或绒毛,尤以中脉为多,下面灰白色,密被银白色和散生少数褐色鳞片,有时散生白色绒毛,中脉在上面下陷,下面显著凸起;叶柄极短或几无。果实椭圆形,长5-7毫米,直径3-4毫米,黄色;果梗长约1毫米;种子椭圆形,甚扁,具六纵棱,长4.5-5毫米,直径约3毫米,带黑色,无光泽,种皮微皱,羊皮纸质。产中国西藏拉萨、江孜、亚东一带,拉萨有栽培;生于海拔3500-3800米的河床石砾地或河漫滩。锡金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西藏江孜。
蒙古沙棘H. rhamnoides subsp. mongolica
落叶灌木,高2-6米;幼枝灰色或褐色,老枝粗壮,侧生棘刺较长而纤细,常不分枝。叶互生,长40-60毫米,宽5-8毫米,中部以上最宽,顶端钝形,上面绿色或稍带银白色。果实圆形或近圆形,长6-9毫米,直径5-8毫米,果梗长1-3.5毫米,种子椭圆形,长3.8-5毫米。
产新疆(伊犁、策勒、尼勒克等地)。生于海拔1800-2100米的河漫滩。分布于蒙古西部和苏联贝尔加湖地区。模式标本采自蒙古。
中亚沙棘H. rhamnoides subsp. turkestanica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米,稀至15米,嫩枝密被银白色鳞片,一年以上生枝鳞片脱落,表皮呈白色,光亮,老枝树皮部分剥裂;刺较多而较短,有时分枝;节间稍长;芽小。单叶互生,线形,长15-45毫米,宽2-4毫米,顶端钝形或近圆形,基部楔形,两面银白色,密被鳞片(稀上面绿色),无锈色鳞片;叶柄短,长约1毫米。果实阔椭圆形或倒卵形至近圆形,长5-7(-9)毫米,直径3-4毫米(栽培的长可达6-9毫米,直径6-8毫米),干时果肉较脆;果梗长3-4毫米;种子形状不一,常稍扁,长2.8-4.2毫米。花期5月,果期8-9月。
产中国新疆。生于海拔800-3000米的河谷台阶地、开旷山坡,常见于河漫滩。有的作绿篱。苏联塔吉克、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哈萨克以及阿富汗西部、蒙古西部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苏联哈萨克。
云南沙棘H. rhamnoides subsp. yunnanensis
本亚种与中国沙棘亚种 subsp. sinensis Rousi 极为相近,但叶互生,基部最宽,常为圆形或有时楔形,上面绿色,下面灰褐色,具较多而较大的锈色鳞片。果实圆球形,直径5-7毫米;果梗长1-2毫米;种子阔椭圆形至卵形,稍扁,通常长3-4毫米。花期4月,果期8-9月。
产四川宝兴、康定以南和云南西北部、西藏拉萨以东地区。常见于海拔2200-3700米的干涸河谷沙地、石砾地或山坡密林中至高山草地。模式标本采于云南中甸。
生长习性
沙棘
沙棘喜光,耐寒,耐酷热,耐风沙及干旱气候。对土壤适应性强。沙棘是阳性树种 ,喜光照,在疏林下可以生长,但对郁闭度大的林区不能适应。沙棘对于土壤的要求不很严格,在粟钙土、灰钙土、棕钙土、草甸土、黑护土上都有分布,在砾石土、轻度盐碱土、沙土、甚至在砒砂岩和半石半土地区也可以生长但不喜过于粘重的土壤。沙棘对降水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应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如果降水量不足400毫米,但属河漫滩地、丘陵沟谷等地亦可生长,但不喜积水。沙棘对温度要求不很严格,极端最低温度可达—50℃,极端最高温度可达50℃,年日照时数1500~3300小时。沙棘极耐干旱,极耐贫瘠,极耐冷热,为植物之最。
分布范围
沙棘
产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部。常生于海拔800-3600米温带地区向阳的山嵴、谷地、干涸河床地或山坡,多砾石或沙质土壤或黄土上。中国黄土高原极为普遍。后选模式标本采自山西交城。繁殖栽培
种子繁殖
沙棘
春播前将种子浸胀,行距10-15cm条播,深度3cm。1星期后出苗,当出现第1对真叶后,开始间苗,出现第4对真叶时,第2次间苗,株距保持5cm。秋播宜在晚秋进行,播后畦面覆盖,冬季浇水封冻,翌年出苗。扦插繁殖
插条选择中等成熟的生长枝,插期以6月中旬至8月未为好,插时行株距为(10-15)cm×(5-10)cm。第2年春移植,行株距为(30-60)cm ×(15-17)cm。用1-2年无性繁殖苗造林,种植密度以密植为好,行株距4m×2m。对果实成熟期不同的类型或品种,可分片栽植,便于管理。栽植时,注意雌雄合理的配比,一般8株雌株配植1株雄株。
田间管理
为提高土壤肥力,要注意中耕除草,沙棘对磷肥比较敏感,可酌情施过磷酸钙,以利植株生长。
生长管理
沙棘的生长分四个阶段:幼苗期、挂果期、旺果期、衰退期。定植后二年内,以地下生长为主,地上部分生长缓慢。3-4年生长旺盛,开始开花结果。成年沙棘树高2-2.5米,冠幅在1.5-2米。第五年进入旺果期。由于土壤条件和管理的不同,进入衰退期的时间也不一样,一般树龄15年后进入衰退期。
种植密度
每亩(666平方米)220株。株行距1.5米X2米。沙棘树是雌雄异株,雌雄比例是8:1,树穴的规格树苗的大小而定,一般为直径35cm,深35cm。苗龄是二年生的嫩枝扦插苗为好。
生长剪枝
沙棘长到2-2.5米高时剪顶。修剪的要点是:打横不打顺,去旧要留新,密处要修剪,缺空留旺枝,清膛截底修剪好,树冠圆满产量高。
注意事项
沙棘是一种含有多种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多种氨基酸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的药用食物。沙棘的丰产丰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整剪树形
要及时清理剪除病枝、死枝,刮除病皮,并在其刀剪伤口处及时涂抹愈伤防腐膜,促进伤口愈合,防止病菌侵袭感染。要分别在花蕾期、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喷施壮果蒂灵,增粗果蒂,加大营养输送量,防落花、提高授粉能力,提高坐果率,加快膨大速度,确保果品优质高产。
(2)促花分化
树体挂果的大小年使得树体承载失衡,既影响均衡收益,也影响果园树体健康。要在每年的花芽分化期环刷促花王2号一次,即可大大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开花坐果率,抑梢狂长,彻底均衡大小年。
病虫防护
沙棘主要病害是干缩病,常见的害虫有春尺蠖、苹小卷叶蛾、沙棘蚜虫和蛀干害虫柳蝙蛾等。
沙棘干缩病是沙棘的一种严重的毁火性病害,在栽植时应选择抗病品种,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定期松土,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防止沙棘的根和地上部分受到严重的机械损伤,杜绝病源菌的入侵途径。化学防治是在4月下旬开始,开穴浇灌40%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每月1次,连续3-5次。
在春尺蠖、苹小卷叶蛾害虫发生期用25%灭杀毙25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3000倍液喷洒;防治沙棘蚜虫可喷洒10%吡虫啉2500-3000倍液。
采收贮藏
1.采收适期
沙棘
沙棘果的成熟期,以特有的颜色和果实大小为标志,并依此决定采收期。在通常情况下,从俄罗斯和蒙古等高纬度地区引入的品种,成熟期较早,像丘依斯克、阿尔泰等品种,在8月初即可成熟。优胜沙棘和橙色沙棘等品种,多在8月下旬成熟。中国自产的中亚沙棘多在8月下旬成熟。中国沙棘来自不同种群,其成热期也有区别,产于华北地区的,如涿鹿、丰宁等地,果熟期多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产于西北地区的,如甘肃、青海等地,则多在9月中下旬成熟。沙棘果实成熟后,其果柄处不形成分离层,所以只要鸟雀不啄食的话,沙棘果实可以长期在树上保留,甚至可以保存到下个年度的收获季节。当然,有些品种,例如从高纬度地区引来的一些品种,也常有成熟后即不断落果的情况。在不落果的情况下,以什么时候采收最为理想呢?根据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杨诲荣等的研究,从维生素C含量变化的情况看,以成熟和近成熟期含量最高;达到过熟状态时,维生素C含量则迅速下降,差额达2/5以上。达到过熟以后,则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情况也是这样,以果实成熟初期含量最高,达到过熟时则会下降。沙棘油则是在果实成熟期的两周内含量最高。所以,从果实营养成分的变化来看,以果实成熟期前后采摘最为适宜。同时,有些品种在果实过熟时,果实会破裂流出浆液。另外,鸟雀啄食沙棘果也很严重,在确定采收计划时,这些因素都应该考虑在内。
2.采收方法
沙棘长有许多棘刺,果实小,皮薄易破,果柄短不能自然脱落,给采收带来许多困难,所以采收所用的劳动几乎占栽培沙棘劳动的90%。因此,如何提高采收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是采用以下3种采收方法:
(1)手工采收法 采收沙棘果实的方法有:摘果、钩果、抖果或结合整形剪枝,把一枝该剪的连枝带果剪下。这些方法皆为手工采集,效率很低,一个劳力每天平均只能采收6~8千克。
(2)机械采收法 为了提高采收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俄罗斯在沙棘工业种植园,多采用C.H.科瓦列夫的吸入装置和西伯利亚M.A.里萨文科园艺研究所的打落装置采收果实。前者可比人工采摘提高工效1.5~2倍。果实损失小,但耗能高;后者也能提高工效,但仅限于沙棘果刚成熟且坚硬时方可采用。
(3)化学采收法 除手工和机械采收外,还可用化学方法进行(处理)采收。内蒙古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的李方等(1987~1989年)以中国沙棘为试材,在沙棘果实由绿变黄时(在呼和浩特市8月10日至15日左右)喷布不同浓度的40%乙烯利进行催熟采收。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成本低、效率高,能显著提高果实完好率。适宜浓度为8 000~10 000毫克/千克。
3.保鲜
沙棘果实贮藏的条件要求非常严格。刚采收的沙棘果实如暂时不能出售,必须进行短时间的贮藏。贮藏果实必须保持低温、通风和能排除有害气体的环境。贮藏的温度以1~5℃为宜,空气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0%~95%。如果是在结冰季节采收的果实,可用少量的水洒在堆积好的果实堆上,把果实封冻起来,再在果实堆上覆盖一层柴草,以保持其清洁。
主要价值
功能主治
沙棘
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用于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积腹痛、跌扑瘀肿、瘀血经闭。药理作用
沙棘果和油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降低胆固醇,治愈心绞痛等作用,还有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有祛痰、止咳、平喘和治疗慢性气管炎的作用;能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消化不良等,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结肠炎等病症疗效显著;对烧伤、烫伤、刀烧、冻伤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妇女宫颈糜烂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食疗价值
沙棘果实营养丰富,据测定其果实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亚油素、沙棘黄酮、超氧化物等活性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其中维生素C含量极高,每100克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可达到825—1100毫克,是猕猴桃的2—3倍,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含糖7.5%—10%,含酸3%—5%。
沙棘叶片含粗蛋白15.75%、粗脂肪9.48%、粗纤维14.04%、无氮浸出物54.84%,用沙棘叶可制作保健茶。
沙棘油中含有206种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其中有46种生物活性物质,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A、黄酮等,具有抗疲劳和增强机体活力及抗癌等特殊药理性能,具有保护和加速修复胃黏膜、增加肠道双歧杆菌的药性,有降减血浆胆固醇、减少血管壁中胆固醇含量的作用,能防治高血脂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症,并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美容价值
沙棘在美容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沙棘油,其中含有的大量维生素E、维生素A、黄酮和SOD活性成分能够有效防止自由基以达到抗衰老的作用,因此沙棘被化妆品产业用作重要的高级化妆品原料,经过先进工艺提取的化妆品级沙棘油纯度、活性都很高。
其高温萃取物——果素,已经成为了祛痘精华液的主要成分,相比普通技术萃取的植物精华,有着更为丰富的营养护肤成分,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VE等营养成分,并且高温萃取的沙棘果素中SOD含量每毫升可达到5623.0个酶单位,其含量是人参的6倍之多,它可以阻断因肌肤内物质过氧化产生的自由基,组织肌肤的过早老化,修复受损细胞组织,促进组织再生和上皮组织愈合。
果素具有定向渗透作用,他从沙棘果中萃取的有效祛痘除印保湿因子,通过肌肤表层快速吸收,定向针对痤疮丙酸杆菌,抑制其感染、泛滥,修复受损肌肤,恢复肌肤正常的更新和循环系统。
生态绿化
恢复植被
沙棘
中国西北地区由于干旱少雨,土地瘠薄,大部分地区直接栽种乔木难于成活或成小老头树,植被恢复难度很大。而沙棘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特点,因此一般每亩荒地只需栽种120-150棵,4-5年即可郁闭成林。并且沙棘的苗木较小,一般株高在30-50厘米,地径5-8毫米,栽种沙棘的劳动强度不大,一个普通劳力一天可以栽沙棘5-6亩。这对西北地区来讲,能够有效解决地广人少的问题,便于进行大规模种植,快速恢复植被。减少泥沙
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大量泥沙淤积在黄河下游河道,使河床高出地面4-6米,最高达14米,而且每年仍然继续抬高。系整个华北平原、黄淮平原于一发的黄河大堤,建国以来先后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加高加固,现已超出被河地面十几到二十多米。大堤越高,决口泛滥的潜在危险就越大。黄河水患,依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泥沙问题是黄河水患的根源。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一是沟道,二是陡坡。陡坡由于土地瘠薄,施工困难,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个薄弱环节。而沟道不仅是泥沙的主要产区,也是坡面泥沙的通道。沙棘的灌丛茂密,根系发达,形成“地上一把伞,地面一条毯,地下一张网”。在一些陡险坡面上,沙棘利用其串根萌蘖的特性,可将这些人不可及的地段绿化。特别是沙棘在沟底成林后,抗冲刷性强,而且它不怕沙埋,根蘖性强,能够阻拦洪水下泄、拦截泥沙,提高沟道侵蚀基准面。准格尔旗德胜西乡黑毛兔沟种植沙棘7年后,植被覆盖度达61%。黄土高原虽有千沟万壑,沙棘却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快速的繁殖能力,是治理沟壑的“有效武器”。实践证明,沙棘是治理黄河泥沙的有效措施。
恢复生物链
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以沙棘为先锋树种,不但能够快速恢复植被,而且能够尽快的恢复生物连。
沙棘不但自身能够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而且由于它的固氮能力很强,能够为其他植物的生长提供养分,创造适宜生存的环境,是优良的先锋树种和混交树种。据调查,人工种植4-5年后的沙棘林内,杂草丛生,还有一些次生的杨树、榆树等树种,自然形成植物的多样性。试验研究成果表明,混交于沙棘林地的杨树、榆树、刺槐等与荒坡栽植的对照,分别提高生长量为129.7%、110.5%、130%。据山西右玉县测定,六年生的沙棘林内,土壤有机含量为2.13%,氮量为0.11%,两项指标均比耕地高出1倍上。生长沙棘后的荒地不施任何肥料种植农作物,当年产量比一般农田高1倍以上,而且连种3年地力不衰。
园林绿化
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的优良树种。
经济价值
沙棘是经济植物,产品即可食用,又可药用。前苏联利用沙棘油为原料,开发出了近十种药品。国际上研究开发沙棘产品的机构和企业越来越多,发展势头很猛。中国在沙棘产品开发方面发展也很快。内蒙古鄂尔多斯即将建成最大的沙棘种植园区,随着沙棘产业的深入发展,必将带动山区沙棘加工业的发展,农民就可以通过采收沙棘果、叶增加收入。沙棘是世界上含有天然维生素种类最多的珍贵经济林树种。沙棘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酱、果脯、果冻、饮料、保健品等。
化学成份
沙棘(图4)
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O-β-D-glucoside),异鼠李素-3-O-β-芸香糖甙(isorhamnetin-3-O-β-rutinoside),芸香甙(rutin),紫云英甙(astragalin)以及槲皮素(quercetin)和山柰酚(kaempferol)为甙元的低糖甙。还含维生素(vitamin)A、B1.B2.C、E,去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叶酸(folic acid),胡萝卜素(carotene),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儿茶精(catechin),花色素(anthocyanin)等。
种子含油,其中脂肪酸为: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s),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非皂化部分有:玉蜀黍黄质(zeaxanthin),隐黄质(cryptoxanthin),a-,γ-和δ-胡萝卜素(carotene),谷甾醇(sitosterol),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以及磷脂(phosphatide)。皮含5-羟色胺(serotonin),葡萄糖欧鼠李甙(glucofrangulin)。叶含抗坏血酸,去氢抗坏血酸,异鼠李素(isorha-mnetin)胡萝卜素。根皮合生物碱,根瘤含氯化血红素(hemin)。
营养成分
项目 | 数据/100g | NRVs(%) | 项目 | 数据/100g | NRVs(%) |
---|---|---|---|---|---|
热量 | 104kcal | 5.2 | 膳食纤维 | 0.7g | 2.8 |
蛋白质 | 0.8g | 1.3 | 钙 | 90.5mg | 11.3 |
碳水化合物 | 22.2g | 7.4 | 铁 | 7.7mg | 51.3 |
脂肪 | 1.6g | 2.7 | 钠 | 24.5mg | 1.2 |
饱和脂肪 | 0g | 0 | 钾 | 312.3mg | 15.6 |
胆固醇 | 0mg | 0 |
植物研究
沙棘
果实横切面:外果皮细胞一列,壁稍厚,外被白色鳞状毛。中果皮较宽阔,细胞壁薄,内含众多橙黄色或鲜黄色颗粒状物及油滴。维管束外韧型,位于中果皮内侧,排列成环。内果皮为1列无色的镶嵌细胞,种皮细胞紧密排列成栅状。子叶细胞充满糊粉粒及脂肪油。化学鉴别
取该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10min,滤过,滤液供下列试验:
(1)取滤液滴于滤纸卜,喷三氯化铝试液,干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检查黄酮)
(2)取滤液1ml,加镁粉少量及盐酸3-4滴,必要时置水浴上稍加热,显红色。(检查黄酮)
植物文化
沙棘在海外早享盛名。古希腊时代,各城邦之间战争不断。有一次,斯巴达人打了胜仗,但是有60多匹战马在战争中受了重伤。斯巴达人不忍杀死自己的战马,又不想看到自己心爱的战马死去,于是将它们放到一片树林中。过了一段时间后,他们惊讶地发现那些濒临死亡的战马非但没有死去,而且一个个膘肥体壮,毛色鲜亮,浑身仿佛闪闪发光。斯巴达人感到非常奇怪,最终发现这群马是被放到了一片沙棘林中,这些马饿了就吃沙棘叶,渴了就吃沙棘果,依靠沙棘为生。聪明的古希腊人从此知道了沙棘营养和治病的价值,而且还赋予沙棘一个浪漫的拉丁文名字“Hippohgae rhamnoides L”,意思是“使马闪闪发光的树”,这就是沙棘拉丁学名的由来。
地球上生存超过两亿年的植物;沙漠和高寒山区的恶劣环境中能够生存的植物; “地球癌症” —砒砂岩地区唯一能生长的植物;西部大开发生态环保价值最高的植物;完全在无污染环境中生长的绿色植物;世界植物群体中公认的 Vc之王;一个被中国中医药典和世界药典广泛入药的植物;被国家卫生部确认为药食同源的植物。
沙棘被日本称为“长寿果”、俄罗斯称为“第二人参”、美国称为“生命能源”、印度称为“神果”、中国称为“圣果”、“维C之王”。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