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鹤年

郭鹤年郭鹤年

郭鹤年(Robert Kuok,1923年10月6日-),企业家,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毕业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任嘉里集团董事长,被誉为“酒店大王”“亚洲糖王”。

郭鹤年于1947年创办力克务公司,随后建立马来西亚第一家炼糖厂、万通贸易公司以及酒店品牌香格里拉等。2011年郭鹤年成为马来西亚首富。2022年3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22家大业大酒·胡润全球富豪榜》,郭鹤年以105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第108名。2022年6月9日,郭鹤年以110亿美元财富位列福布斯2022年马来西亚富豪榜第一名。

郭鹤年的儿子是郭孔华。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个人经历 3 荣誉记录 4 个人生活 5 社会活动 6 语录名言 7 人物评价 8 人物轶事 9 相关报道

      基本信息

      中文名:郭鹤年

      外文名:Robert Kuok

      别名:酒店大王、亚洲糖王

      国籍:马来西亚

      出生日期:1923年10月6日

      出生地: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

      人物关系:郭钦鉴(父亲)、郑格如(母亲)、郭鹤麟(二哥)

      毕业院校:新加坡莱佛士学院

      性别:男

      职务:嘉里集团董事长

      民族:汉族

      职业:企业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主要成就: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

      祖籍: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郭宅村

      个人经历

      “糖王”的崛起

      郭钦鉴等钦字辈人物以经营糖米油盐起家,经过几十年的勉力经营,小有所成,草创了郭氏家族的基业。同样是普普通通的米粮生意,传到郭鹤年等鹤字辈手中,却变成了一支变幻无穷的魔术棒,开创出一个神奇的新天地。

      1947年,24岁的郭鹤年只身赴新加坡,以10万元马币作资本,创立了他生平的第一家公司——力务克公司,经营商务、船务经纪、杂货业等。次年,郭父去世,郭鹤年返回马来亚新山,在母亲郑格如的建议下,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于1949年正式成立。入股者除郑格如、郭鹤举、郭鹤年外,还有郭鹤青、郭鹤尧(郭钦端长子)、郭鹤景(郭钦仁长子)、郭鹤新及郭鹤瑞(郭钦宝之子)等堂兄弟。该公司联合郭家兄弟的资产,继承了东升公司的传统业务,经营大米、面粉、豆类、食糖等。由于郭鹤年才识出众,被推举为公司的董事主席。

      1952年,由于二哥郭鹤麟参与马共游击队而被当时的英殖民政府杀害,郭家受到当局的监视。在这种情况下,郭鹤年到英国暂住和考察。他悉习研究了企业经营的方法和国际贸易知识,尤其对蔗糖买卖、经营作了深入的研究,深受启发。

      1957年,马来西亚脱离英国独立。郭鹤年敏锐地看到,随着英国传统经济势力的消退,马来亚国内消费品市场不可避免地出现真空。马来亚政府急需发展进口替代工业,以走上经济独立发展的道路。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黄金机会!郭鹤年毅然于1959年与马来联邦土地发展局合资,在槟城创办了国内第一家炼糖厂,即马来亚糖厂。他从泰国购入粗糖,在自己的糖厂加工后运销到各地,并通过设在香港的商品经纪公司销往中国。他还从古巴购进蔗糖转卖给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在短短几年内,他就控制了马来西亚的蔗糖业,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并被人们誉为马来西亚“糖王”。

      为了彻底改变马来西亚糖业依赖进口的落后面貌,1968年,郭鹤年向马来西亚政府租借位于玻璃市州约1.44万英亩的土地,开垦为种植园,种植甘蔗,并成立玻璃市种植有限公司,从事蔗糖的种植和提炼。马来西亚虽然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适合甘蔗生长,但却主要种植稻米、胡椒、可可、烟草、腰果等经济作物,很少种植甘蔗。因此可以说,郭鹤年开创了马来西亚大规模种植甘蔗的先河。随着甘蔗面积的扩大,郭鹤年糖厂的产量迅速增长,使马来西亚迈出了糖业自给的第一步。

      1970年,他抢在世界糖价上涨之前,收购了大批原糖,并投巨资于白糖期货贸易。随着糖价的上涨,他一举购进60万马元,震惊了国际糖交易市场。郭鹤年的郭氏兄弟公司不但掌握了大马糖业市场的80%,而且通过多边贸易,每年控制的食糖总量达150万吨左右,约占当时国际糖业市场的20%。年仅40出头的郭鹤年,又登上了 “亚洲糖王”的宝座。

      据华商韬略报道,回忆这一段在国际糖业市场打拼的经历,郭鹤年曾在总结其成功经验时表示,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是他通向世界的重要法宝。他说:“一个人如果能够改善他的沟通技巧,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更加靠近他。”因为早期在华文和英文学校的学习背景,郭鹤年不仅同时具备了英文和华文的沟通能力,还和很多马来西亚日后的政界要人成为了好友,这些都非常有利地支持了他其后事业的发展。

      企业王国

      郭鹤年不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他于60年代在白糖业取得辉煌成就之后,一鼓作气地向其它众多领域进军,走上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他已在多个领域取得成功,被称为国际商场上的“多面人”。

      粮食及副食品加工业仍是郭氏兄弟公司的重要产业。它从泰国买米,卖给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从北美和澳大利亚输入小麦,运到属下的面粉厂加工。1962年,郭鹤年创建了联邦面粉厂,总部在吉隆坡,在巴生和新山拥有4个面粉厂。这些面粉厂的年产量约22万吨,占马来西亚面粉市场的45%。此外,他还在北马、吉隆坡、北海拥有糖厂,在巴生拥有食油厂和饲料厂。

      早在1960年,郭鹤年就设立了马来西亚木板厂。马来西亚森林面积宽广,仅林业工人就达100多万人,优越的资源和劳动力条件为郭鹤年发展木材加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现今,他的木材厂已成为东南亚具有一定地位的大厂,产品的95%远销到欧美和东南亚各国。

      由于郭鹤年长期从事国际商品贸易,因此他很自然地将业务扩大到航运业。早在1947年创办的力务克公司(1965年后改称郭〈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就是以航运业及相关业务为主。1971年,他在马来西亚前财政部长陈修德的邀请下,出面组建了马来西亚国际航运公司。在总共2000万元资本中,政府占61%,郭鹤年占10%,其它的资金大部分由他多方筹措而来。郭鹤年曾任该公司的董事主席,为马来西亚本国航运业的发展及打破远东货运船队专利权的垄断做出了贡献。现今,马来西亚国际航运公司总吨位达140多万吨,运载量占全马远洋运输总量的1/5。此外,郭鹤年还在马来西亚拥有Pan船务公司,在新加坡拥有太平洋航运公司和Leo船务公司,在香港拥有凯利航运公司。其中太平洋航运公司是拥有30多家子公司的航运企业集团,也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运载干、散货物的运输公司,1990年营业额高达5400多万美元,纯利1800多万美元。

      70年代初,郭鹤年开始发展房地产业。最早的产业投资是马来西亚的彩虹集团,该集团在新山拥有规模宏大的发展计划,包括建筑彩虹花园、柏龄花园住宅区及大型购物场所。1985年,该集团资本达6725万马元。郭鹤年拥有的其它产业公司包括新加坡的“Leo产业”、香港的“凯利产业”、菲律宾的“郭产业国际”等。

      如果说白糖业构筑了郭鹤年企业王国的基石,那么“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堪称王冠上一颗闪亮的明珠。郭鹤年的酒店业务是70年代初从新加坡开始的。当时,他注意到旅游业将大有可为,而酒店业与旅游业息息相关。1971年,他在新加坡创建了第一间豪华酒店,取名“香格里拉”,在英文中是世外桃源的意思。这个极富浪漫色彩的悦耳的名字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客人,也使得香格里拉酒店一鸣惊人,盈利甚丰。从此,郭鹤年在酒店业大举出击,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在马来西亚、泰国、香港、斐济、汉城、菲律宾和中国大陆建立了香格里拉酒店,并在马来西亚槟城建有沙洋酒店和康塔酒店。在郭鹤年的悉心培植下,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已成为一个跨国性的酒店网络。据统计,到1993年,该集团的酒店数量已达到22间,客房数一万多间,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酒店集团之一。现今仍有不少酒店在建设中。各国的香格里拉酒店都是国际公认一流的五星级酒店,不少在国际酒店业评比中获杰出优胜奖。事实上,“香格里拉”这个名字已经成为高贵、豪华、与众不同和优质服务的最佳保证。郭鹤年本人继“糖王”之后,又赢得了东南亚“酒店大王”的美誉。

      郭鹤年先生与母亲郭鹤年先生与母亲

      除上述行业之外,郭鹤年还涉足金融、矿业、文化娱乐和电视广播等领域。创马来西亚土著银行的创办董事之一,并曾与马来西亚前财政部长达因·赛奴丁合作收购了一家在马来西亚的法国银行,并易名为“马法银行”。

      经过三十多年的苦心经营,郭鹤年领导下的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已从一家单一经营米、糖的企业发展成为经营工业、种植业、矿业、航运、国际贸易、酒店业、房地产、金融等行业的多元化企业集团,属下公司遍布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尼、韩国、香港、澳大利亚、加拿大、斐济、中国大陆等五大洲众多国家和地区,其中23家公司的总部设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现今,郭氏家族在五个国家的总共11家挂牌公司中拥有控股权或巨大投资,包括马来西亚的玻璃市种植公司、联邦面粉厂、拉曼锡矿、彩虹有限公司、马来西亚国际船务公司,新加坡的香格里拉酒店、太平洋航运及GB控股,泰国的香格里拉酒店以及菲律宾的郭氏产业国际。由于郭鹤年在马来西亚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及杰出贡献,在1985年亚洲管理学院及马来西亚银行公会共同举办的马来西亚十大企业家评选活动中,他名列榜首,被评为“最杰出企业家”,并被授予象征企业界最高荣誉的“金字塔奖”。该奖项只颁给在当地及国际上有非凡成就的企业家,郭鹤年获此殊誉,乃是众望所归,足见他在马来西亚企业界及社会中的地位和威望。

      1、把家族企业的优势与现代管理的长处相结合。

      郭鹤年的郭氏兄弟有限公司是典型的华人家族企业,集团的主要领导人多由家族成员出任,或族成员在公司拥有相当的股份。如郭鹤年的胞兄郭鹤举,曾先后担任郭氏兄弟有限公司主席、马来西亚糖厂董事经理、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董事主席等职。郭鹤年的堂兄郭鹤尧,是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在新山的负责人,并管理“郭氏基金”。现今,“鹤”字辈大都年事已高,正陆续退出企业经营的第一线,而把领导权交到“孔”字辈手中。郭鹤年的长子郭孔丞已接替父职,担任香格里拉国际主席;次子郭孔辅协助管理公司在新、马的业务;三子郭孔字出任玻璃市种植公司副主席;女儿淑蔻分管槟城的酒店;侄儿孔丰和孔盛也都分别协理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业务。此外,郭鹤年的女婿、侄子、侄女都不同程度地持有公司的股份,成为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在郭鹤年的统筹、指导下,各成员密切协作,合作得十分成功,充分发挥了家族企业的团结、统一、高效的优势。

      与此同时,郭鹤年从不轻视现代管理方法的应用。他采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做法,聘用了一批学有专长、精明能干的人员主管企业,其中著名的有玻璃市种植公司董事主席倪郁章、联邦面粉厂董事经理胡秀南等人。郭鹤年从不死抱家族经营的传统不放,曾表示,他退休后,接班人不一定是他的儿子。他深知只有采用现代科学管理的手段,才能确保其家族大业的长久繁荣。

      2、与亚洲众多的商人和银行家保持密切而良好的伙伴关系。

      《远东经济评论》指出:“郭鹤年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有能力维持其与广泛的亚洲商人及银行家无懈可击的联络结合,他的伙伴皆为亚洲最有势力者之中的名流,例如泰国曼谷银行的东家陈弼臣家族。”郭鹤年与陈弼臣家族密切的合作关系,以香港香格里拉酒店为代表。陈氏家族在酒店中拥有不少股份,而曼谷银行则是郭鹤年融资的主要助力之一。香港香格里拉酒店还分别有激成集团主席何瑶琨(已故)和香港影视业巨子邵逸夫的股份。80年代末,郭鹤年曾与邵逸夫共同收购香港无线电视,邵逸夫任董事局主席,郭任副主席。后来邵逸夫决定全力发展香港无线电视,他在马来西亚的主业则被郭氏兄弟有限公司收购。

      他在所有众多合作伙伴中,与林绍良的关系最为密切。他们从60年代起便成为知交和合伙人。林绍良下属的一家布洛公司专营大米和白糖的进口,几乎垄断了印尼整个米、糖进口生意。郭鹤年直接与布洛公司挂钩,通过它把米、糖源源不断地运到印尼市场。据商品期货贸易商估计,郭氏兄弟公司通过三林集团供应的白糖,约占印尼进口蔗糖量的30%。此外,郭鹤年在林绍良的一家糖厂和公司拥有股权,林绍良亦是香港香格里拉酒店的一位大股东。

      郭鹤年被国外报界评价为“伙伴制经营商业艺术的大师”。他在东南亚传统的华人伙伴制基础上,通过合股、协作等手段,逐步凝聚自己与伙伴的力量,建立起涵盖东南亚、香港、台湾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贸易与融资网络,缔造了他的庞大的企业王国。

      3、以儒家传统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郭鹤年从小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受到儒家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他的父母常告诫他要待人以诚,做生意讲商业道德,一言九鼎,童叟无欺。同时,也培养了他刻苦耐劳和谦逊的品德。他一生以诚心对待合伙人和下属员工,“要照顾别人的利益”是他的口头禅。他每年年底都给员工相当好的花红,对表现好的员工更给予特别的奖励。他的管理哲学是使员工成为公司的伙伴之一,通过把公司的股份卖给员工,使他们成为公司的一部分,产生认同感和积极性。这也许正是他成功的秘诀。

      经营法宝

      郭鹤年举酒杯郭鹤年举酒杯

      1947年,郭鹤年以3万多美元起家,在新加坡戏馆街租下的一座三层老店,成立了力克商务公司,经营商务、船务经纪、杂货业等。创立公司次年,父亲郭钦鉴逝世,郭鹤年返回马来西亚,在母亲郑格如的建议下,于1949年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股东除郑格如、郭鹤举、郭鹤年外,还有郭鹤青、郭鹤尧、郭鹤景、郭鹤新及郭鹤瑞等堂兄弟。该公司联合郭氏兄弟的资产,继承郭氏家族企业东升公司的传统业务,经营大米、面粉、豆类、食糖等,排行第三、年仅25岁的郭鹤年出任总经理。成功后郭鹤年曾对外界表示:“母亲对我今天的成就有很大的功劳,她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对儿子的管教非常严格,也是影响我一生最大的人。”

      此后,郭鹤年成立了马来西亚糖厂。1954年,郭鹤年远赴英伦进行学习和考察。除了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外,郭鹤年对期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作为世界上发展期货交易最早的国家之一,英国已经有了金属、谷物、塑胶、砂糖、羊毛等九个商品交易所。郭鹤年在期货方面的学习为他在白糖市场上迅速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

      马来西亚独立后,郭鹤年回到马来西亚。20世纪50年代末,郭鹤年孤注一掷将郭氏家族全部资金投入到炼糖业,涉及糖的生产、提炼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1968年,郭鹤年与政府合作成立PPB集团前身—玻璃市种植有限公司,向玻璃市州政府租下14500英亩的森林地,开垦成为蔗园。1973年,全球市场白糖价格飞涨之时,蔗园首次有了收成,这不仅为郭鹤年的炼糖业规避了风险,同时也标志着马来西亚的食糖开始自给自足。上世纪70年代初,郭鹤年成功控制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80%的糖业市场,并通过与印尼首富林绍良合作将业务扩展到印尼。在其鼎盛时期,郭鹤年控制了国际市场上每年食糖贸易总量的1/10。1976年,郭鹤年发动了一场倒置收购行动,将玻璃市种植变为郭氏的商业舰队,马来西亚糖厂成为玻璃市种植(即PPB集团)的子公司。PPB集团的经营范围开始不限于甘蔗和糖,积极向其他业务领域扩张,如通过控股PPB油棕进军油棕种植领域,经由郭氏拥有的棕油厂加以提炼,并通过旗下的香港嘉里贸易,销往中国等地。PPB集团也因此被誉为郭鹤年在马来西亚商业版图上的一颗明珠。

      随后,郭鹤年利用在糖业所积累的资本,以“水银泻地,无孔不入”之势多元化发展,分散投资种植业、银行业、地产业、航运业、保险业、酒店业等领域。在某一具体行业如航运业,他的做法仍是围绕产业链整合展开:建立船务公司后,就建立了与之配套的船坞公司,处理船只维修,而航运业和保险业关系密切,他又设立保险公司。

      酒店业是郭鹤年继糖业以后又一成功投资。1971年,郭氏家族正式进军酒店业,投下1亿令吉在新加坡设立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之后,其分别在各国首都及大城市建立据点,并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酒店集团。如今,郭鹤年所创立的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已成为国际著名的五星级酒店经营者。

      时至今日,郭鹤年的商业王国不但横跨整个亚洲,而且扩展到巴黎、圣地亚哥、温哥华、智利等地。公开资料显示,以郭鹤年为首的郭氏家族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香港等5个国家和地区对丰益国际、马国际船务(3816.KU)、南华早报集团(SCMP,)、香格里拉等10多家上市公司中拥有控股权或投资,合计持有市值近1500亿港元

      郭鹤年能在国际商场叱咤风云,除了过人的商业智慧、胆识及眼光外,出色的交际手腕,广结政商界精英,适时引入策略性商业伙伴也是他成功的要素。如与马来西亚前总理拉扎克、侯赛因·奥恩、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等政要保持良好的关系,携手东南亚航运家曹文锦进军航运业,携手印尼商业巨人林绍良进军印尼市场,结盟ADM、中粮进军中国市场等。

      随着中国大陆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可以预料,郭鹤年在中国的投资还将增长,并带动更多的投资者来华寻找发展机会,迎来中马两国经贸交流与合作的新阶段。

      他的名字在印尼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已成为财富和成功的代名词。郭鹤年可能是除了政治领袖外,最广为国际社会认识的马来西亚人。从白糖、酒店、地产、船务、保险到媒体,郭鹤年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他异常低调的作风,也为他的事业抹上许多传奇色彩。

      商业智慧

      郭鹤年郭鹤年

      郭鹤年商业基地的转移较为清晰:在出生地马来西亚发家后,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期,他将商业基地转移到新加坡,标志就是他在那里建立起第一个香格里拉酒店,将他平生创立的第一家公司—力克务公司易名为郭兄弟(新加坡)有限公司,作为在新加坡活动的基地。70年代中期,郭鹤年又开始以香港为基地巩固自己的商业帝国—80年代,成为香港无线电视的最大股东;90年代,从英国人手中收购香港英文报《南华早报》,成为举足轻重的传媒大亨。郭鹤年后来在谈到对香港的印象时曾表示:“我1975年刚来香港,头三四年都是在马来西亚和香港之间来来往往,1978年起就长住这里了、喜欢这里了。作为华人生意场,全世界就没有第二个地方可以跟香港比,这里真正是一个设立生意总部的好地方。香港的法治好,政府管理有方,很少插手企业运作。”

      郭鹤年在接受《大公报》访谈中表示:“我的心分成两瓣,一瓣是爱我生长的国家,一瓣是爱我父母生长的家乡。”他的投资重点将转向中国内地。

      郭鹤年与中国内地的第一次正面交往始于一场白糖贸易战。上世纪60年代,印尼黄仲涵家族的产业被印尼政府接管没收后,亚洲糖业便无能执牛耳者,中国外贸部看准了这一机会,以政府作后盾,把大量的中国食糖输入马来西亚销售,以求长期占领这个市场。一时间,一艘艘货轮从中国驶来,卸下大批的白糖,然后以排山倒海之势倾泻到马来西亚市场。这一攻势让郭鹤年措手不及,由于中国糖价格更便宜,郭鹤年的白糖被积压在仓库里。面对此状况,郭鹤年从印度输入白糖,以更低廉的价格夺回了失去的阵地。最终,郭鹤年战胜中国糖,奠定了其糖王的地位,从此以后,他称霸亚洲糖业30余年至今。通过这场白糖贸易战,中国政府与郭鹤年结缘。此后,中国方面通过在香港的商业机构与郭鹤年合作经营食糖生意,并且委任其作为中国相机、颜料以及电冰箱在马来西亚的总代理。

      1983年,郭鹤年与北京四季青公社、五矿进出口总公司在北京海淀区建起了中国内地的首家香格里拉酒店—北京香格里拉。1985年,郭鹤年斥资5.3亿美元与经贸部在北京合资兴建“中国国际贸易中心”;80年代末期,绝大多数外资因政治因素放缓投资中国,郭鹤年反其道而行,在中国投下数以十亿计的巨资,使他成为马来西亚企业进军中国的开路先锋。郭鹤年对此的看法是:“危机就是机会。一名生意人必需保持对时势的敏感与警觉。”

      与李嘉诚、李兆基等耳熟能详的顶级富豪相比,郭鹤年显得异常低调,即便是控股《南华早报》后,他仍然不改其一贯作风—对任何访问都一概拒绝,想多了解一点他私人及家庭的事情绝非易事。最令人称奇的是,在收购香港无线后,如此重大的举动照例说要举行记者招待会,然而郭鹤年父子自始至终没有在新闻界露面,这更增加了郭鹤年的神秘色彩。

      如今郭鹤年已年过80,用他的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是旧社会的说法,现在,九十岁才是古来稀。人生一定要有挑战。”

      荣誉记录

      郭鹤年获得终身成就奖郭鹤年获得终身成就奖

      2012年12月12日,201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公布,马来西亚著名华人企业家、嘉里集团董事长郭鹤年获得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胡润2013全球富豪榜发布2013华人十大富豪出炉,郭鹤年入选2018年9月,郭鹤年入选“世界最具影响力十大华商人物”。

      2018年9月,全球化智库(CCG)评选出“世界最具影响力十大华商人物”,郭鹤年上榜。

      2019年2月26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9胡润全球富豪榜》,郭鹤年以950亿元人民币排名第88。

      2019年,郭鹤年以128亿美元的财富排名2019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104位。

      2020年2月26日,郭鹤年以1050亿元财富位列《2020胡润全球富豪榜》第91位。

      2020年4月,以96亿美元财富位居2020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141位。

      2021年3月2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1世茂港珠澳口岸城·胡润全球富豪榜》,郭鹤年以1,50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第75名。

      2021年4月6日,郭鹤年以126亿美元财富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171名。

      2021年6月,福布斯亚洲发布2021马来西亚富豪榜,郭鹤年位居榜首。

      2022年3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22家大业大酒·胡润全球富豪榜》,郭鹤年以105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第113名。

      2022年4月,2022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发布,郭鹤年以117亿美元财富位列第163名。

      2022年6月9日,郭鹤年以110亿美元财富位列福布斯2022年马来西亚富豪榜第一名。

      2023年3月23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3胡润全球富豪榜》,郭鹤年以1050亿财富位列榜单第108位。

      个人生活

      郭鹤年郭鹤年

      郭鹤年出生在马来西亚新山的一个华商家庭。他的父亲郭钦鉴祖籍为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郭宅村,在六个兄弟中居小,其五个哥哥依次为郭钦铮、郭钦暖、郭钦端、郭钦仁和郭钦宝。

      20世纪初,除了长兄郭钦铮留在家乡开了一家叫“万安堂”的中药铺外,其余弟兄相继来到马来西亚谋生。1909年,郭钦鉴只身来到马来西亚柔佛州的新山。他当过店员,也开过咖啡店,为生活而四处奔波。当时,他的四哥郭钦仁已经在新山创办了一家“东升公司”,专营大米、大豆和糖的生意。由于郭钦仁身体状况欠佳,逐步把东升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权交给郭钦鉴、郭钦端和郭鹤青(郭钦暖长子)三人,在他们的精心料理下,公司业务不断扩展。

      1920年,郭钦鉴与来自家乡福州的郑格如结婚,先后生下了3个儿子。郭鹤年生于1923年10月,行三,上有两个哥哥郭鹤举和郭鹤麟。当时郭家已成为当地小富,因此有能力供养子女读书。郭鹤年兄弟三人都毕业于新山英文学校及著名的新加坡莱佛士学院,良好的教育为他们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942年,日本军队占领了马来西亚,郭钦端不幸病逝,郭鹤青被日军拘捕数月,东升公司被迫停业。但随着战争的结束,东升公司重新走上正轨,并很快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战后初期,马来亚消费品奇缺,当局实施物品统制。任米粮统制官的达图·翁(马来西亚前总理达图·侯赛因·奥恩的父亲)与郭钦鉴有莫逆之交,他把采购大米和粮食的工作交由郭钦鉴处理。郭钦鉴抓住时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控制了柔佛州的粮食生意。同时,他还取得了政府包括医院和军部的粮食供应权,事业蒸蒸日上。此外,柔佛州的苏丹依布拉欣也对郭钦鉴的生意多方照顾,发给他一些执照和准证,使他得以从事某些特定的生意。到40年代末,郭钦鉴已经成为新山知名的富商,东升公司成为日后郭鹤年及其兄弟创建庞大企业王国的桥头堡。

      郭钦鉴热心办教育和当地华人事务,曾任新山宽柔中学董事长和福建会馆主席、新山中华公会理事,被柔佛苏丹封为准拿督衔。他于1948年12月26日病逝,政府为纪念他对新山的贡献,特意将市内的一条横衔命名为郭钦鉴路。

      父母对郭鹤年影响非常大,华商韬略曾发展文章报道说:郭鹤年的母亲郑格如毕业于福州协和大学,是受过新式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郑女士对家族生意不管不学,却自幼劝告孩子要有商业道德,不要崇拜物质。在世时,她曾在铁板上刻下“儿孙能如我,何必留多财,倘若不如我,多财亦是空,不为自己求利益,但愿大众共安宁”的金玉良言。郭鹤年非常孝顺母亲,说母亲是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人。而将郭鹤年引入商道的父亲也对他有着至深影响。“由于父亲是一位商人,诸如‘商业道德’、‘诚实’、‘一言九鼎’是他经常提到的词汇,这些都对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郭鹤年说。不仅是直接的道德教育,父亲也以自己的言行对儿子们进行着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本着“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理念,事业有成之后,郭钦鉴和他的兄弟们热心办学,为华人发展出力献策。日本侵略中国之后,郭钦鉴更出任新山华侨筹赈委员会主任,和家族成员积极筹款,支援祖国。

      社会活动

      郭鹤年郭鹤年

      晚年的郭鹤年是公益事业的积极倡导者。2005年1月,郭鹤年通过其嘉里粮油(中国)公司,向主持“希望工程”的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捐赠5000万元,从2005起,一连五年为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每人每学年提供600元至900元的助学金,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2013年10月5日,郭鹤年宣布向厦大马来西亚分校捐赠1亿马币(约合人民币2亿元),建设厦大马来西亚分校的图书馆大楼。该楼为校区主要大楼之一。

      2017年12月21日,香港嘉里集团主席、北京大学名誉校董郭鹤年宣布通过郑格如基金会向北京大学捐资1.1亿元,支持北京大学餐饮中心的建设。这是继2012年捐资3000万支持该大楼之后的又一重要捐赠。

      语录名言

      做生意有如逆水行舟,必须不断向前划,否则,一停下来便可能倒退。因此,我们不能停下来,必须不断向前、不断寻找机会。

      人生在世,有两件事要做的,首先要刻苦工作,努力奋斗,安排家庭的生活。同时,也要帮助一些在教育上有需要的人们。这样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和进步。

      危机就是机会。

      员工能否对公司有归属感,与领导者本身是否公平对待员工,以及给予他们怎样的报酬息息相关。

      前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以我个人的经验,成功同时也是失败之母。

      成功要诀

      1.拥有一批强大及有高度效率的经理人才,并与属下的各级员工密切合作,为公司奋斗。

      2.公平及诚实。领导人应以公平及诚实的态度与所有人交往,平时以礼待人,讲究信用,将会建立良好的声誉。一旦面临困境时,将会得到贵人协助。

      3.拥有坚强的体魄及精神意志,随时为公司的前途尽力奋斗。

      人物评价

      从不称王称霸、也不高谈阔论的郭鹤年,以不辜负每个机会,不亏待每个人,不虚度每寸光阴,九十高龄依然谦虚谦虚再谦虚,努力努力再努力的身体力行,成就了跨时代、跨行业、跨国界的伟大成功,也树起一面伟大企业家的光辉旗帜。

      不霸之王:郭鹤年

      郭鹤年1923年生于马来西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各大富豪榜上,他一直高居前列,为马来西亚和东南亚首富。70年的基业畅旺,也让他被评价为:永远不会破产的巨人。

      人物轶事

      郭鹤年图片郭鹤年图片

      在一般大众的眼中,郭鹤年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与大多数商业巨子和社会名流相反,他很少在马来西亚社交界露面,也从不担任任何社团和团体的职位,并对时事及政府的某些政策保持缄默。即使对社会上有关他的传闻,也从不出面加以澄清,而采取淡然处之的态度。对大众传媒介而言,他是一个好像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的人物。因为他几乎从不接受记者的采访,以至于报章杂志上刊印的有关郭鹤年的照片,差不多都是同一个样子,都是记者在他难得露面的几个场合拍摄的。越是保持低调,郭鹤年的知名度反而越高——人们想知道在神秘面纱下的这位大亨的个人世界。

      实际上,郭鹤年是一个典型的商人,具有华人传统的品德和作风。他为人随和,和蔼可亲,礼貌周到,平凡忠厚,没有豪门巨富惯有的那种霸气,以至于在人群当中常常不为人所注意。曾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1986年,马华公会前总会长陈群川因涉及新泛电事件而在新加坡法庭受审。法庭上出现了一位相貌忠厚、慈祥的中年人,默默地坐在众人当中。不久,一位采访的记者偶然与他攀谈起来,当问他从事何职业时,中年人平淡而简短地答道:“卖米的”。当后来他在法庭出面保释陈群川时,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这个中年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郭鹤年。

      郭鹤年虽然拥有巨额的财富,却生活朴素,从来不讲排场。作为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的大老板,他每次因事住店时,总是住在普通的客房。他的长子郭孔丞举行婚礼时,以他在东南亚商界的地位和社会交往,本可以大摆筵宴,他却宁可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分别宴请亲朋好友,每次不过20席。

      尽管郭鹤年本人并不热衷政治功名,但却十分注意和政界保持密切的关系。早在新加坡莱佛士学院读书时,郭鹤年就结识了同在该校读书,日后成为新、马首脑人物的诸如马来西亚前总理拉扎克·胡先·翁与新加坡资政李光耀等人,为他后来与政界的往来打下了基础。现今,他与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迪尔、印尼总统苏哈托等政要都关系融洽。郭鹤年的胞兄郭鹤举曾先后任马来西亚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德国、前南斯拉夫的大使及驻欧共体首席代表和马来西亚旅游局主席等职。凭借与政界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交往,郭鹤年及其家族时刻洞悉政坛变化,以确保自己的地位和财富的稳定性。

      郭鹤年积极在经济上支持政府的发展计划。他在政府办的许多国营企业中参资、参股,甚至亲自出任董事长。同时,郭鹤年也积极吸纳国有企业合资经营,如在玻璃市种植机构及香格里拉酒店集团中,就有马来西亚联邦土地发展局、回教基金局等国家法定机构的股份。通过与国家资本的结合,郭鹤年与政府建立了相互依赖、共存共荣的关系,他的企业由此得到政府政策的保护,获利甚丰。

      看好香港及中国大陆市场

      1990年9月15日邓小平在京会见郭鹤年一行1990年9月15日邓小平在京会见郭鹤年一行

      70年代初,郭鹤年开始携资进军香港。1974年1月,他在香港成立嘉里贸易有限公司,从事期货买卖,注册资本4000万港元。70年代中期,香港政府决定开发填海成陆的尖沙咀东部地区,陆续拍卖该地区地皮。郭鹤年认准这是个在香港拓展实力的良机,毅然与信和地产等地产公司合作,买下了好几块尖沙咀东部的地皮,并首先在该地皮上兴建了拥有720个房间的香格里拉酒店。该酒店投入使用不久,即被行政人员旅游杂志评为世界最佳酒店的第三位,仅次于曼谷东方酒店和香港文华酒店。投资地产的成功,令郭鹤年名声大噪,打响了进军香港的第一炮。

      江泽民在京会见郭鹤年先生一行江泽民在京会见郭鹤年先生一行

      80年代初,中英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确定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对1997年7月1日以后回归祖国的香港,郭鹤年充满信心。他以“人弃我取”的精神,进一步扩大地产投资规模,购入屯门扫管笏一块土地,兴建游艇会及豪华住宅。1984年,又斥资4亿港元兴建深湾游艇俱乐部。1988年,他的投资又掀高潮,以13亿7千万港元向奔达国际购入半山区兰心阁、世纪大厦、梅苑等物业。同年底,又以20亿港元向奔达购入三成电视广播及港视股权,曾一度在港引起轰动。

      郭鹤年之所以如此偏爱香港市场,固然是因为香港作为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交通、信息的中心,对郭氏企业王国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也与他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前景充满信心关系密切。当年7月,他即与鹰君地产有限公司合作,投资香港花园道地王(占一成股份),发展为万国宝通中心,又在官地拍卖中投得九龙湾一块地皮发展为写字楼。郭鹤年说:“我相信中国不会摔破这颗东方明珠,令中国遭受损失。”现今,他和他的长子郭孔丞都已成为香港的永久居民,香港已成为郭氏集团的总部和重要业务基地。

      李鹏总理在京会见郭鹤年先生一行李鹏总理在京会见郭鹤年先生一行

      尤其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郭鹤年积极与中国大陆开展经贸合作,主要投资第三产业和粮油业。据我国有关部门统计,郭鹤年在中国的投资项目已达20余项,分布在闽、粤、桂、浙、辽、皖6省和北京、上海两个直辖市,成为最大的海外华裔投资者之一。其中大型投资包括与中国有关部门营建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在杭州和北京兴建具有世界水平的香格里拉酒店,参与北京及上海市的旧城改造,以及投巨资兴建广西北海市大型化工企业等。

      过人的胆识、超强的判断力和永不停歇的精神

      上世纪60年代是狂飙突进的时期,郭鹤年把父亲时代留下来的糖贸易生意发扬光大,赢得了“亚洲糖王”的美誉。他看准时机,创办了马来西亚第一家制糖厂,向政府租借到大片土地种植甘蔗,并迅速建立遍布马来西亚全境的销售网,形成“原料—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体制。1970年,他在世界糖价上升前,大举在国际市场收购白糖及投资白糖期货。至此控制马来西亚80%的原糖市场,并在世界白糖市场占有10%的份额。

      上世纪70年代是开疆拓土的时期。从1971年开始,郭鹤年正式进军酒店业,投下一亿马币在新加坡设立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之后,他更分别在不少国家的首都或大城市建立据点,从吉隆坡、曼谷、香港、斐济等一路延伸至中国内地。“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现已成为国际著名的五星级酒店品牌。

      上世纪80年代世界性经济不景,航运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货轮的货运量大减,使郭鹤年蒙受严重亏损。但80年代末投资中国的决定却为他创造事业的另一个高峰埋下了伏笔,他成为马来西亚企业进军中国内地的开路先锋,今日终得以分享最丰厚的回酬。15年来他累计投入了超过50亿美元,在北京投资建造最高档的写字楼国贸大厦、嘉里中心和世界贸易中心,并在中国内地建了近20家香格里拉酒店。

      上世纪90年代是锦上添花的时期,郭鹤年将触角伸及传媒及影视业。他在香港的旗舰嘉里集团收购了香港英文报《南华早报》,后又入主香港无线电视,使他成为当地举足轻重的传媒大亨。

      可以说,郭鹤年的成功之道是能捕捉到各个时代的经济增长热点,几乎每一个10年,郭鹤年都进军一个新的领域,不断地扩充他的商业帝国。郭鹤年过人的胆识、才能以及超强的判断力和永不停歇的精神都使他成为了老一辈企业家的杰出代表。

      郭鹤年郭鹤年

      相关报道

      经青岛市侨办联络,香港嘉里集团董事长郭鹤年先生一行于2008年7月21日抵青进行商务考察。7月21日下午,青岛市委副书记、青岛市长夏耕在香格里拉大饭店会见了来访的香港嘉里集团董事长郭鹤年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