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坐落在福建省福州市,是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福建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一所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中国内地第一所招收台湾学生的中医药院校。现任党委书记林生、校长李灿东。校训为“大医精诚,止于至善”。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拥有旗山校区和屏山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30亩,建筑总面积34万多平方米。学校设有13个学院(部),2个研究院;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个本科专业;拥有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学校共有教职医护员工(含4所直属附属医院)近6000人。

福建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8月,原名福建中医学院,是中国创办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福建中医药大学。

截至2022年,福建中医药大学位列2022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第54名;位列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行榜第294名。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历史沿革 3 学术研究 4 文化传统 5 学术研究 6 文化传统 7 学校领导 8 校区环境 9 学校领导 10 校区环境 11 学校荣誉 12 报考条件 13 附属医院

      基本信息

      中文名:福建中医药大学

      外文名: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简称:FJTCM(英文简称)

      院校代码:10393

      校址:福建省闽侯县上街镇邱阳路1号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4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5个 

      博士点: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

      博士后流动站:科研流动站2个

      主要奖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截至2019年3月) 省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截至2019年3月) 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4项(“十二五”以来,截至2019年3月)

      现任校长:李灿东

      学校特色:省属重点大学、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2015年入选)

      录取批次:本科二批

      校训:大医精诚、止于至善

      校歌:福建中医药大学校歌

      校庆日:11月8日

      创办时间:1958年

      类别:公办高校

      学校类型:医药类

      属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2015年入选)、省属重点大学

      主管部门:福建省

      本科专业:20个

      党委书记:林生

      官网:https://www.fjtcm.edu.cn/

      学校排名:356(软科全国参考排名)

      历史沿革

      福建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筚路蓝缕

      自强楼

      截至2023年3月,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含4所直属附属医院)600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000多人;拥有1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名国医大师、5名全国名中医、3名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2名“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6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其中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拥有一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和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全国优秀教师等。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陈立典

      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医康复教学团队、中医诊断学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中医康复教学团队、中医诊断学教学团队、骨伤学科教学团队、方剂学科教学团队、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团队、针灸学教学团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团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2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中医学2个福建省A类高峰学科,中药学、护理学、药学3个福建省高原学科,临床医学、管理学2个福建省应用型学科。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药学、中药学、护理学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中医学、中药学、药学、护理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西医结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伤寒学、中医文献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脾胃病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康复学、中医护理学、针灸学、中药化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经学、中医急诊学、中医养生学、推拿学、中药分析学、临床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心理学、中医预防医学

      福建省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护理学、康复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中药学、中医学

      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康复医学方向)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3月,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08个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78个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主编“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67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特等奖7项、一等奖19项、二等奖21项。获教师教学类竞赛省级及以上特等奖4项、一等奖42项、二等奖50项、三等奖43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项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康复作业治疗、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康复物理治疗、护理学、中医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康复护理学、中医诊断学、中医骨伤科学基础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中西医临床医学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经络俞血学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医师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医健康理念、经络养生一点通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康复护理学、中医诊断学、中医骨伤科学基础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中医学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中西医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中西医护理技能实践教学中心、康复实践教学中心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药物制剂、公共事业管理、药学、医学影像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是内地第一所招收中国台湾学生、最早一批招收外国留学生的中医药院校,现已形成博士、硕士、学士、短期进修等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对外对台港澳教育格局,在美国、澳大利亚、东南亚及台港澳地区的校友已成为当地中医药界的骨干力量;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高等院校、科研医疗机构和学术团体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率先建立了福建省第一个海外中医药中心——“中国—菲律宾中医药中心”;获批福建省医学类相关专业首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护理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持续打造对外对台交流活动品牌项目,举办了十四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交流研讨会”、十三届“海峡两岸中医药传统文化研习营”、2期“‘海丝’中医健康大讲坛”。

      学术研究

      南丁格尔雕塑南丁格尔雕塑

      截至2023年3月,有2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研究中心,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省级大数据研究所,1个闽澳科技合作基地,14个省级各类实验室、基地及中心。

      科研平台

      依托部门

      平台名称

      批准立项组织单位

      负责人

      中医学院

      中医骨伤及运动康复实验室

      国家教育部

      张俐

      骨重建生物力学实验室(三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牛素生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三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廖凌虹

      福建省中医健康状态辨识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李灿东

      中医健康管理协同创新中心

      福建省教育厅

      李灿东

      中医证研究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教育厅

      杨朝阳

      舌苔脱落细胞实验室(二级)

      福建省卫计委

      高碧珍

      四诊资料标准化采集实验室(二级)

      福建省卫计委

      林雪娟

      证素辨证与数据挖掘技术实验室(二级)

      福建省卫计委

      甘慧娟

      中西医结合研究院

      福建省中西医结合老年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刘献祥

      中药药理(细胞结构与功能)实验室(三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陈文列

      中药生药学实验室(三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吴锦忠

      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三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林久茂

      中西医结合基础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教育厅

      林久茂

      中西医结合学院

      病理生理学实验室(三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何才姑

      中西医结合基础综合实验室(二级)

      福建省卫计委

      何才姑

      药学院

      闽台中药分子生物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福建)

      国家发展改革委

      林羽

      省级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林羽

      省级中药原料质量监测技术服务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林羽

      闽产中药研发科技平台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褚克丹

      福建省中药临床前研究与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胡娟

      福建省中药制剂与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陈丹

      福建省中药学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褚克丹

      福建省中药产业技术开发基地

      福建省经信委

      吴水生

      中药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教育厅

      徐伟

      中药药理毒理实验室(二级)

      福建省卫计委

      黄枚

      方药分析实验室(二级)

      福建省卫计委

      马少丹

      中药制剂与质量控制实验室(二级)

      福建省卫计委

      陈 丹

      省康复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康复医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福建)

      国家发展改革委

      陈立典

      中医康复研究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陈立典

      康复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福建省教育厅

      陈立典

      康复医学院

      闽台中医药科研合作基地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陈立典

      实验动物中心

      福建省兔类实验动物技术服务基地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王训立

      图书馆

      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林丹红

      福建省闽台中医药文化文献研究中心

      福建省教育厅

      蔡鸿新

      针灸学院

      电生理实验室(一级)

      福建省卫计委

      纪峰

      附属康复医院

      中医康复技术实验室(三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杨珊莉

      福建省康复技术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刘建忠

      福建省康复产业研究院技术创新平台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刘建忠

      附属人民医院

      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免疫(肾脏病)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郑健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

      福建省中医睡眠医学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黄俊山

      福建省经络感传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许金森

      闽台牛樟芝产业技术合作基地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王宫

      针灸生理实验室(三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许金森

      海峡两岸牛樟芝产业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省教育厅

      王宫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康复医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闽台中药分子生物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中医骨伤及运动康复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研究中心:中医康复研究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医康复、中医健康状态辨识 等

      国家(局级)三级科研实验室:病理生理学实验室、针灸生理实验室、骨重建生物力学实验室、中医康复技术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药药理(细胞结构与功能)实验室、中药、细胞生物学实验室

      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康复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中医健康管理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成果

      • 成果概况

      截至2023年3月,先后有789项科研成果受到国家和省市等各级奖励,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类)二等奖1项。学校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十三五”以来共承担科研课题3750项,其中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98项。

      • 重大专项

      一、“福建省道地药材雷公藤、太子参、泽泻的新药研发” 该校陈立典教授主持研究的“福建省道地药材雷公藤、太子参、泽泻的新药研发”获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资助(2009YZ0001),该专题总投资经费1200万元。

      二、“肝脏重大疾病新药的研发” 由该校洪振丰教授主持研究的 “肝脏重大疾病新药的研发” 获科技厅2010年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资助(2010YZ0001)。该专题总投资1100万元。

      • 国家科技成果奖励

        福建中医药大学于2000年至2020年间累计以第一完成单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

      序号成果名称授奖名称获奖时间获奖人
      1贲门癌的吞水音图诊断仪国家发明奖三等奖1987年朱云瑞、陈荔香
      2血液循环动力脉图检测技术与脉图仪研究国家发明奖三等奖1991年陈东汉、蔡光东
      3三尖杉酯类生物碱的合成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82年王永铿
      4杉木地理变异和种源区划分的研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89年梁一池
      5马尾松种源变异和种源区划分的研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0年梁一池
      6侧柏地理变异和种源区区划的研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3年梁一池
      7经络感传与经络实质研究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年胡翔龙、吴宝华
      8三尖杉属植物中抗癌有效成分的药理、药化和临床研究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年药物二室
      9慢性气管炎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年林求诚、庄子长
      10杜鹃类药物治疗慢性气管炎的研究(满山白)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年郑兴中
      11枯痔疗法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年陈民藩
      12循环骤停8分钟以上15例复苏成功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年赵竞成
      13脑卒中后功能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9年陈立典,陶静,陈智轩,李湄珍,黄佳,薛偕华,杨珊莉,柳维林,胡海霞,邢金秋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3月,纸质图书148多万册、电子图书135万册。

      • 学术期刊

      《康复学报》

      《康复学报》是由福建中医药大学、科学出版社共同主办的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期刊、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双月刊,ISSN 2096-0328,CN 35-1329/R)。主要报道康复医学领域有关临床、科研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康复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与康复医学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等。

      《福建中医药》

      《福建中医药》是由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共同主办的省级学术刊物(月刊,ISSN 1000- 338X,CN 35-1073/R)。曾入选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科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主要报道中医药领域有关临床、科研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中医药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与中医药学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等。

      文化传统

      • 校训

      福建中医学院自强楼

      截至2023年3月,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含4所直属附属医院)600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000多人;拥有1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名国医大师、5名全国名中医、3名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2名“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6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其中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拥有一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和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全国优秀教师等。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陈立典

      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医康复教学团队、中医诊断学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中医康复教学团队、中医诊断学教学团队、骨伤学科教学团队、方剂学科教学团队、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团队、针灸学教学团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团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2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中医学2个福建省A类高峰学科,中药学、护理学、药学3个福建省高原学科,临床医学、管理学2个福建省应用型学科。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药学、中药学、护理学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中医学、中药学、药学、护理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西医结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伤寒学、中医文献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脾胃病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康复学、中医护理学、针灸学、中药化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经学、中医急诊学、中医养生学、推拿学、中药分析学、临床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心理学、中医预防医学

      福建省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护理学、康复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中药学、中医学

      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康复医学方向)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3月,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08个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78个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主编“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67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特等奖7项、一等奖19项、二等奖21项。获教师教学类竞赛省级及以上特等奖4项、一等奖42项、二等奖50项、三等奖43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项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康复作业治疗、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康复物理治疗、护理学、中医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康复护理学、中医诊断学、中医骨伤科学基础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中西医临床医学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经络俞血学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医师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医健康理念、经络养生一点通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康复护理学、中医诊断学、中医骨伤科学基础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中医学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中西医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中西医护理技能实践教学中心、康复实践教学中心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药物制剂、公共事业管理、药学、医学影像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是内地第一所招收中国台湾学生、最早一批招收外国留学生的中医药院校,现已形成博士、硕士、学士、短期进修等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对外对台港澳教育格局,在美国、澳大利亚、东南亚及台港澳地区的校友已成为当地中医药界的骨干力量;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高等院校、科研医疗机构和学术团体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率先建立了福建省第一个海外中医药中心——“中国—菲律宾中医药中心”;获批福建省医学类相关专业首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护理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持续打造对外对台交流活动品牌项目,举办了十四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交流研讨会”、十三届“海峡两岸中医药传统文化研习营”、2期“‘海丝’中医健康大讲坛”。

      学术研究

      南丁格尔雕塑南丁格尔雕塑

      截至2023年3月,有2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研究中心,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省级大数据研究所,1个闽澳科技合作基地,14个省级各类实验室、基地及中心。

      科研平台

      依托部门

      平台名称

      批准立项组织单位

      负责人

      中医学院

      中医骨伤及运动康复实验室

      国家教育部

      张俐

      骨重建生物力学实验室(三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牛素生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三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廖凌虹

      福建省中医健康状态辨识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李灿东

      中医健康管理协同创新中心

      福建省教育厅

      李灿东

      中医证研究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教育厅

      杨朝阳

      舌苔脱落细胞实验室(二级)

      福建省卫计委

      高碧珍

      四诊资料标准化采集实验室(二级)

      福建省卫计委

      林雪娟

      证素辨证与数据挖掘技术实验室(二级)

      福建省卫计委

      甘慧娟

      中西医结合研究院

      福建省中西医结合老年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刘献祥

      中药药理(细胞结构与功能)实验室(三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陈文列

      中药生药学实验室(三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吴锦忠

      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三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林久茂

      中西医结合基础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教育厅

      林久茂

      中西医结合学院

      病理生理学实验室(三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何才姑

      中西医结合基础综合实验室(二级)

      福建省卫计委

      何才姑

      药学院

      闽台中药分子生物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福建)

      国家发展改革委

      林羽

      省级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林羽

      省级中药原料质量监测技术服务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林羽

      闽产中药研发科技平台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褚克丹

      福建省中药临床前研究与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胡娟

      福建省中药制剂与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陈丹

      福建省中药学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褚克丹

      福建省中药产业技术开发基地

      福建省经信委

      吴水生

      中药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教育厅

      徐伟

      中药药理毒理实验室(二级)

      福建省卫计委

      黄枚

      方药分析实验室(二级)

      福建省卫计委

      马少丹

      中药制剂与质量控制实验室(二级)

      福建省卫计委

      陈 丹

      省康复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康复医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福建)

      国家发展改革委

      陈立典

      中医康复研究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陈立典

      康复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福建省教育厅

      陈立典

      康复医学院

      闽台中医药科研合作基地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陈立典

      实验动物中心

      福建省兔类实验动物技术服务基地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王训立

      图书馆

      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林丹红

      福建省闽台中医药文化文献研究中心

      福建省教育厅

      蔡鸿新

      针灸学院

      电生理实验室(一级)

      福建省卫计委

      纪峰

      附属康复医院

      中医康复技术实验室(三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杨珊莉

      福建省康复技术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刘建忠

      福建省康复产业研究院技术创新平台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刘建忠

      附属人民医院

      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免疫(肾脏病)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郑健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

      福建省中医睡眠医学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黄俊山

      福建省经络感传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许金森

      闽台牛樟芝产业技术合作基地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王宫

      针灸生理实验室(三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许金森

      海峡两岸牛樟芝产业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省教育厅

      王宫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康复医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闽台中药分子生物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中医骨伤及运动康复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研究中心:中医康复研究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医康复、中医健康状态辨识 等

      国家(局级)三级科研实验室:病理生理学实验室、针灸生理实验室、骨重建生物力学实验室、中医康复技术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药药理(细胞结构与功能)实验室、中药、细胞生物学实验室

      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康复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中医健康管理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成果

      • 成果概况

      截至2023年3月,先后有789项科研成果受到国家和省市等各级奖励,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类)二等奖1项。学校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十三五”以来共承担科研课题3750项,其中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98项。

      • 重大专项

      一、“福建省道地药材雷公藤、太子参、泽泻的新药研发” 该校陈立典教授主持研究的“福建省道地药材雷公藤、太子参、泽泻的新药研发”获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资助(2009YZ0001),该专题总投资经费1200万元。

      二、“肝脏重大疾病新药的研发” 由该校洪振丰教授主持研究的 “肝脏重大疾病新药的研发” 获科技厅2010年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资助(2010YZ0001)。该专题总投资1100万元。

      • 国家科技成果奖励

        福建中医药大学于2000年至2020年间累计以第一完成单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

      序号成果名称授奖名称获奖时间获奖人
      1贲门癌的吞水音图诊断仪国家发明奖三等奖1987年朱云瑞、陈荔香
      2血液循环动力脉图检测技术与脉图仪研究国家发明奖三等奖1991年陈东汉、蔡光东
      3三尖杉酯类生物碱的合成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82年王永铿
      4杉木地理变异和种源区划分的研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89年梁一池
      5马尾松种源变异和种源区划分的研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0年梁一池
      6侧柏地理变异和种源区区划的研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3年梁一池
      7经络感传与经络实质研究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年胡翔龙、吴宝华
      8三尖杉属植物中抗癌有效成分的药理、药化和临床研究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年药物二室
      9慢性气管炎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年林求诚、庄子长
      10杜鹃类药物治疗慢性气管炎的研究(满山白)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年郑兴中
      11枯痔疗法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年陈民藩
      12循环骤停8分钟以上15例复苏成功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年赵竞成
      13脑卒中后功能障碍中西医结合康复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9年陈立典,陶静,陈智轩,李湄珍,黄佳,薛偕华,杨珊莉,柳维林,胡海霞,邢金秋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3月,纸质图书148多万册、电子图书135万册。

      • 学术期刊

      《康复学报》

      《康复学报》是由福建中医药大学、科学出版社共同主办的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期刊、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双月刊,ISSN 2096-0328,CN 35-1329/R)。主要报道康复医学领域有关临床、科研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康复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与康复医学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等。

      《福建中医药》

      《福建中医药》是由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共同主办的省级学术刊物(月刊,ISSN 1000- 338X,CN 35-1073/R)。曾入选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科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主要报道中医药领域有关临床、科研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中医药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与中医药学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等。

      文化传统

      • 校训

      福建中医学院

      “大医精诚”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精”指熟练的专业技能,“诚”指高尚的道德品质,惟有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者方能称为“大医”。

      “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善”追求的是完美的境界,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正是大学精神之所在。

      “大医精诚、止于至善”激励全校师生医护员工紧紧围绕“精诚”二字不懈努力,直至达到“至善”的最高境界,既体现了学校培养德才兼备中医药人才的特点,又突出了学校孜孜以求、不断进步的办学理念。

      • 校标

      1、标志体现地缘文化特点。标志主体由抽象化字母“F”“J”和太极图组合变化构成。“F”“J”各为“福”“建”汉语拼音的首位字母,突出福建中医药大学的地域特征。太极图阴阳合抱的造型是传统中医的象征性标志,它体现了中医阴阳和谐的理念。

      2、标志寓示中医院校使命。标志主体似诊脉之手,喻示福建中医药大学秉承中医传统,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标志又似扶携之手,喻示福建中医药大学传道、授业、解惑,带领莘莘学子走进中医的学术殿堂;标志又似传播之手,喻示福建中医药大学肩负弘扬祖国医学的重任,向世界传播中医药知识。

      3、标志突出办学理念特色。标志主体形成浪花造型,展示了福建中医药大学独特的地域优势,努力为海内外学术交流作出积极贡献;跃动的浪花还体现福建中医药大学不断推陈出新,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现代外向型中医药大学。

      4、标志展现古今融合内涵。标志主体运用传统的赭红色,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与旗山校区的建筑用色相吻合;同时标志富有时代气息,暗喻学校是一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高等院校。

      5、1958年为学校的创立时间。

      学校领导

      职务领导
      党委书记
      林生
      校长李灿东
      副书记陶静
      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庄晨忠
      副校长刘献祥、苏友新、彭军、赵红佳

      资料来源:2022年6月福建中医药大学官网

      校区环境

      校园风光大医精诚、止于至善

      “大医精诚”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精”指熟练的专业技能,“诚”指高尚的道德品质,惟有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者方能称为“大医”。

      “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善”追求的是完美的境界,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正是大学精神之所在。

      “大医精诚、止于至善”激励全校师生医护员工紧紧围绕“精诚”二字不懈努力,直至达到“至善”的最高境界,既体现了学校培养德才兼备中医药人才的特点,又突出了学校孜孜以求、不断进步的办学理念。

      • 校标

      1、标志体现地缘文化特点。标志主体由抽象化字母“F”“J”和太极图组合变化构成。“F”“J”各为“福”“建”汉语拼音的首位字母,突出福建中医药大学的地域特征。太极图阴阳合抱的造型是传统中医的象征性标志,它体现了中医阴阳和谐的理念。

      2、标志寓示中医院校使命。标志主体似诊脉之手,喻示福建中医药大学秉承中医传统,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标志又似扶携之手,喻示福建中医药大学传道、授业、解惑,带领莘莘学子走进中医的学术殿堂;标志又似传播之手,喻示福建中医药大学肩负弘扬祖国医学的重任,向世界传播中医药知识。

      3、标志突出办学理念特色。标志主体形成浪花造型,展示了福建中医药大学独特的地域优势,努力为海内外学术交流作出积极贡献;跃动的浪花还体现福建中医药大学不断推陈出新,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现代外向型中医药大学。

      4、标志展现古今融合内涵。标志主体运用传统的赭红色,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与旗山校区的建筑用色相吻合;同时标志富有时代气息,暗喻学校是一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高等院校。

      5、1958年为学校的创立时间。

      学校领导

      职务领导
      党委书记
      林生
      校长李灿东
      副书记陶静
      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庄晨忠
      副校长刘献祥、苏友新、彭军、赵红佳

      资料来源:2022年6月福建中医药大学官网

      校区环境

      校园风光大医精诚、止于至善

      名师苑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共占地1030亩,各类建筑总面积34万多平方米。

      学校荣誉

      2022年2月,选入第一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名单。

      2022年4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被拟授予第十九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

      拥有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全国优秀教师等专家学者。学科实力较强,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中西医结合学科在2020年第三方学科评价(上海软科发布)中名列全国第3。科研成果丰硕,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类)二等奖等科研成果。

      报考条件

      身体健康要求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等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1.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和色觉异常II度(俗称色盲)不能录取的专业:中医学(“5+3”一体化)、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护理学、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

      2.不能准确识别红、黄、绿、蓝、紫各种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导线、按键、信号灯、几何图形者不能录取的专业:除同轻度色觉异常、色觉异常II度两类列出专业外,还包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

      附属医院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附属人民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是国家级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附属康复医院是国内首家通过国际康复质量认证委员会(CARF)认证的康复专科医院;有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9所临床医学院,各类教学及毕业实习基地逾百所。有康复、肛肠、脾胃、外科等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屏山校区设立国医堂医院。

      直属附属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